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f76c7176a20029bc642d1c.png)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23. 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4. 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答案】23. 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24.示例一: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示例二:下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一句的意象“绿水”“芳草”“长堤”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景色,明显带有春季特征,所以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轻舟短棹西湖好”一句,“西湖好”已点明西湖景色美好的特点,“轻舟短棹”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所以词人的心境必是愉悦的。
【24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示例一: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上阙“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写词人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清丽、恬静、淡远的景色。
示例一:动静结合。
下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以动衬静更显示了西湖幽静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d2b0d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c.png)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①好,狼籍残红②,飞絮濛濛③。
垂柳阑干④尽日风。
笙歌⑤散⑥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⑦,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
②狼藉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③濛濛:今写为“蒙蒙”,指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④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⑤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⑥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⑦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1.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幽淡远的暮春图。
B.词的下片表现出游人去后环境之静谧,反衬此前湖上游乐的盛况。
C.此词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D.词中辞藻华丽,多用修辞,采用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D【解析】“辞藻华丽,多用修辞,采用细节描写”有误,全词辞藻清新自然,少用修辞,也主要使用白描的手法。
(2分)
2.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眷恋和赞美之情。
(2分)。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2425f0f46527d3250ce04b.png)
(一)阅读古诗词,完成9—10题。
(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
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
掠岸飞。
9.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
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
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b38be1a8956bec0975e3eb.png)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23. 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4. 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答案】23. 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24. 示例一: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示例二:下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一句的意象“绿水”“芳草”“长堤”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景色,明显带有春季特征,所以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轻舟短棹西湖好”一句,“西湖好”已点明西湖景色美好的特点,“轻舟短棹”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所以词人的心境必是愉悦的。
【24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示例一: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上阙“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写词人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清丽、恬静、淡远的景色。
示例一:动静结合。
下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以动衬静更显示了西湖幽静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7df85128ea81c759f57878.png)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②西湖③好,狼藉残红④,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
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②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③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④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
2.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1分)。
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4分)
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1/ 1。
欧阳修《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a53dd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7.png)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此词描绘了颍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
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轩槛:长廊的栏杆。
③芰:指菱。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坞:湖岸凹入处。
③汀:水中洲。
④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试题(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分)(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阅读答案(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分。
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
“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
意思对即可。
]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翻译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885a4ebe23482fb4da4c61.png)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题目(6分)采桑子欧阳修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2)有人说“稳泛平波任醉眠”中的“任”字用得好,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12.(1)人们乘坐彩绘的游船,音乐助兴,美酒作陪,荡漾于湖光山色之间,白云朵朵,蓝天悠悠,这一切倒影在水中,船在行走,云也在游动,似乎是人和船在天上飞。
描绘了一幅优美、惬意的西湖泛舟图。
(2分)(此题关键是抓住意象分析即可,关键意象有“画船”“急管”“玉盏”“酒”“空水澄澈”。
如果只罗列意象,没有归纳画面特点,只给1分)表达了作者泛舟江上的轻松愉悦、惬意的心情。
(1分)(2)用得好(“同意”也可)(1分)。
“任”字即“任意”“随意”“任凭”之意,形象的描绘出西湖风平浪静的美酒,作者徜徉在湖面,喝酒尽兴后安心躺在船上睡觉,任凭小船平稳的在水上自由漂行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恬适,自在的心情。
(2分)(此题答出观点1分,解释含义,描绘画面1分,作者心情1分)二、阅读练习:采桑子欧阳修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参考答案: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a415355fbfc77da369b138.png)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1~12题。
(4分)
采桑子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①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②。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释】①西湖:这里指颍州西湖。
②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玉田,这里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11.词的上片通过________、云物俱鲜、________表现“西湖好”。
(2分)
12.这首词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1、天容水色鸥鹭闲眠
12.赞美、心旷神怡(愉悦、安闲、闲适)。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17e8c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8.png)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注: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巨源王正仲同登多景楼,座中还有官妓胡琴弹曲助酒。
孙巨源对苏轼说:“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
”苏轼欣然命笔,做成此词。
1.“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哪句相照应?两句联系起来的大意是什么?(5分)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试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的“多情多感仍多病”相照应),(2分因为这次与朋友在多景楼集会确是一大乐事,但它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眼前的乐事就会消失而一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
(3分)2.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
“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句)。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1分,解说诗句)。
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1分,“宁静”或“空白”等),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1分,“侧面表现”),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1分,“回味”)。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二」采桑子①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②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
古诗词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6de6adbe23482fb5da4ca9.png)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65岁)退居颍川后。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两句借景抒情,月光皎洁,清风和畅,表达了诗人多年前把酒的愉悦。
B.十年前的情境与如今的凋零对比,刻画出饱经忧患、晚景凄凉的词人形象。
C.作者虽然深感年华易老,但是依然玩心不改,希望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
D.词作结尾二句,与开头相呼应,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16.叶嘉莹评价该词“悲慨中有豪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
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用《师说》中的话来说,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C(“玩心不改”理解有误。
“鬓华虽改心无改”作者虽然年岁已老,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像从前一样。
)沧桑、宦海沉浮,容颜渐老,尽显悲慨。
②豪荡:诗人历经沧桑,但是“旧”字,一个“重”字,便把词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情感充沛,颇具豪放派词风。
17.(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2372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6.png)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1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23.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4.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答案】23.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24.示例一: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示例二:下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一句的意象“绿水”“芳草”“长堤”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景色,明显带有春季特征,所以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轻舟短棹西湖好”一句,“西湖好”已点明西湖景色美好的特点,“轻舟短棹”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所以词人的心境必是愉悦的。
【24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示例一: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上阙“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写词人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清丽、恬静、淡远的景色。
示例一:动静结合。
下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以动衬静更显示了西湖幽静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a66bd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d.png)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采桑子》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体现出了欧阳修的高超的文学底蕴,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供大家欣赏。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
2、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3、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4、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5、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6、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7、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8、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一:(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2)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4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1分)。
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4分)(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二:1、你能从词句中推测出作者所描绘的时令么?说说你的依据。
(5分)2、首句中的“好”字统领全词。
作者认为“群芳过后”的西湖究竟好在哪儿?试结合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6分)参考答案:1、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
(2分)“群芳过后”、“狼藉残红”、“飞絮”等意象(2分),都展现出暮春的`物候特征(1分)。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f8b6c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8.png)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轩槛:长廊的栏杆。
③芰:指菱。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答案]
50.(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分。
答出一种感官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
“喜爱” ,1分;“悠然闲适” ,1分“超凡脱俗” ,1分。
意思对即可。
]
[解析]
50.(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我们有五大感官,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
诗中主要是通过视觉写景物,写“荷香” 则是嗅觉,写“轩槛凉生” 则是触觉。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
采桑子阅读答案
![采桑子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879fa401f69e3142329453.png)
采桑子阅读答案采桑子阅读答案1【原文】采桑子欧阳修轻舟①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②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指颖州西湖,今安徽阜阳境内。
②笙歌:笙箫歌弹之声。
【问题】7.词中描写的舟行湖上是什么季节?哪些字词可以印证?(2分)8.这首词上片重点写乘舟游湖时的所见所闻,下片重点写湖上行舟时【】。
(2分)9.从列举项中找出与“惊起沙禽掠岸飞”句同属以动写静、静中见动的两项。
(2分)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E.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参考答案】7.是春日。
如“绿水”、“芳草”、“微动的涟漪”8.体验,不觉船移9.BD采桑子阅读答案2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上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刻画出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2.有人评说此词流于颓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对比。
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刻画出一个老病羸弱,饱经忧患,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
(手法2分,分析2分,形象2分,共6分)2.不同意。
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
试把金觥,一个把字,更显其豪迈气概。
(观点1分,分析每点2分,共5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察表达技巧的鉴赏。
本题两问,第一问首先要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对比。
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问用概括的语言描述形象的特征,刻画出一个老病羸弱,饱经忧患,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答此题首先明确观点。
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析,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阅读训练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1ea38279563c1ec4da7128.png)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采桑子①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②。
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①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任颍州知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
此词作于欧阳修晚年。
②骖鸾:仙人驾驭鸾鸟云游登仙。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直抒胸臆,词人充满喜悦之情,由衷地赞美西湖美景,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B.“云物俱鲜”一句,一个“鲜”字写出西湖景物的新鲜美好,表达词人内心的喜悦。
C.“风清月白”二句营造了清风徐徐、月光皎洁,湖水在月色中莹碧如玉的美好意境。
D.“谁羡”两句在描绘西湖昼夜美景的基础上,抒发词人厌弃红尘、飘然出世的情怀。
15.“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
参考答案:
14.D“抒发词人厌弃红尘”错,这两句意为:有谁还会羡慕乘鸾
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词作结尾表达的是在西湖美景中心旷神怡、如登仙境的飘逸、愉悦之感,体现不出厌弃红尘。
15.①拟人手法,巧妙烘托。
将鸥鹭人格化,以鸥鹭不惊,写出了人无机心,鸟亦不惊的人鸟和谐之景,从而烘托出颍州西湖的恬静之美。
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借鸥鹭闲眠之景表达了词人对静谧的西湖、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眷恋。
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3369076edb6f1aff001f13.png)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上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刻画出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2.有人评说此词流于颓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对比。
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刻画出一个老病羸弱,饱经忧患,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
2.不同意。
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阅读答案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7e29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f.png)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阅读答案《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坞:湖岸凹入处,汀:水中沙洲。
③轩槛:长廊的栏杆。
④芰:指菱。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习题(1)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分)(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3)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参考答案:(1)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2)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3)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译文夕阳余霞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多么迷人,岸边绿草茵茵花坞内艳丽的花朵色彩缤纷,湖内风平浪静一碧万顷,郊外岸边没有船夫任凭小船自在漂横。
西南天边的月亮冉冉升起浮云渐渐散去,凉亭内传来徐徐凉爽之气,莲花荷花清香四溢,湖面上阵阵凉风驱散了微微醉意。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赏析开头的"残霞夕照"点明时间。
在一片落日彩霞辉映之下,词人看见湖中小洲长满了茸茸翠草,在岸边花坞内开满娇艳的鲜花,这是近景;词人放眼远望,看见辽阔的湖面上风平浪静,远处一叶扁舟停泊在荒寂无人的岸边上。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三明二检)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三明二检)](https://img.taocdn.com/s3/m/5c6b15c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8.png)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三明二检)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6分)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依次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西湖清丽、淡远的春天景色。
B.“琉璃滑”将无风的湖面比作细腻光滑的琉璃,突出西湖水的清澈见底。
C.“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水鸟被涟漪惊动而飞,愈显西湖的喧嚣。
D.全词语言清新活泼,寓情于景,彰显了欧阳修这首小令的婉约与深挚。
4.首句“轻舟短棹西湖好”传达出词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一)(6分)
3.(3分)D(A“依次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有误;B“突出西湖水的清澈见底”有误;C “以动衬静”“愈显西湖的喧嚣”有误。
)
4.(3分)示例:“轻舟短棹”委婉地写出词人泛舟西湖时的悠闲与惬意,(2分)“西湖好”传达出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1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有理有据,酌情给分。
)。
欧阳修《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987d2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3.png)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答: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赏析]这首词描写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了赞美之情。
上片景象写到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动听的笙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答: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赏析]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
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d022b083d049649b6658f2.png)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②此词是作者受诬陷、弹劾后于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8.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6分)
9.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
阅读答案:
8、(6分)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可)(2分)
②上阕前后对比(1分)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2分)
9、①“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2分)②词人毕竟历经沧桑,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轩槛:长廊的栏杆.③芰:指菱。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
分)
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
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分。
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
“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
意思对即可。
]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
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
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
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
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