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ppt
合集下载
《现代艺术评论》课件PPT第6讲 立体主义
![《现代艺术评论》课件PPT第6讲 立体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899e6832915f804d2b16c173.png)
布拉克 《拿吉他的男子》 布上油画 116×81厘米 1911
毕加索 《爱好者》
毕加索 《镜前少女》 163×130厘米 1932
立体主义的画面空间
• 立体主义建立了新的绘画空间,不同于文 艺复兴以来的单视点透视空间,将不同时 间点的观察所得绘于一个画面空间中。 • 野兽派建立的是色彩平面空间,绘画成为 了平面;立体主义借助形,建立了多视点 的平面立体空间幻觉。 • 立体主义的多视点与中国画的三远法。
艺术、女性与灵感
• 毕加索: • “创造力与灵感,女人是艺术创作之源,一个 想要有所作为的艺术家,他必须研究女人,熟 悉女人,体验女人,女人就是一个社会。她的 邪恶、背叛、无休无止的欲望——对金钱的, 对权势的和对性的——如同这个社会一样,因 此,艺术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征服她们,驽奴她 们,在征服与驾驭中,就会产生创作,产生出 伟大的艺术来”。
布拉克 《沐浴者》 140×99厘米 1907
布拉克
《拿吉他的 男子》 116×81厘米 1911
三、人物
3.克里斯(Juan Gris,1887-1927) • 西班牙画家 • 1906年到巴黎
格里斯 《毕加索肖像》 94×74厘米 1912
格里斯 《窗前静物》 117×89厘米 1915
毕加索《静物和藤椅》椭圆形,27×34厘米,1912
渊源
• 野兽派是纯粹绘画语言的色彩,立体派着力于绘画 语言的形体。野兽派建立了色彩的形式美学,立体 派则建立了几何形的美学。 • 立体主义的创作主要受到塞尚和非洲雕塑的影响。 • 立体主义主要是绘画运动,也影响到雕塑,但雕塑 的影响远不及绘画。 理论著作: • 格莱兹(Albert Gleizes,1881-1953)和梅金琪(Jean Metzinger,1883-1956)1912年的《立体主义》 • 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1918)19 13年的《立体派画家》。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f30f5214b35eefdc8d333e0.png)
立体主义的含义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 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 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 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 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 了许多的垂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 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 立体主义有三个时期一个是早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在立体主义的发 展史中也就是其孕育和起步阶段,求取单纯的几何学形态,放弃光色 分析.追求对象形态。其次就是分析立体主义阶段,这个时期仍然是 只注重追求形式的分解,而不注重整体的重组,而且颜色基本是比较 单一的。第三个阶段就是综合立体主义,这个阶段的立体主义是比较 成熟了,也与分析立体主义有了一定的改进,这一时期,画家开始注 重画面的整体效果,不再只是强调局部的分解。色彩渐渐丰富起来, 事物的形态又重新被重视。
•
•
•
立体主义开始于1906年,由乔 治.布拉克与帕布洛.毕加索所建立, 当时他们居住在法国巴黎的蒙马特区。 他们于1907年相识。到1914年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两人一直非常 亲近地在一起工作。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这个名称的出现 含有偶然性。1908年,乔治· 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 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埃斯塔克 的房子》,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 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 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 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 主义的主将是帕布洛· 毕加索和布拉 克。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 (1910年),被认为是包含了立体主义 因素的作品。 立体主义在二十世纪时期有两个 派别,一个是洗衣船派,这个派别的 代表是毕加索和波罗克,也是正统派。 另一个派别是蜂窝派,是以一群后起 的立体主义画家为代表的。立体主义 的出名也是由这些蜂窝画家所催化的。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890a89a5c77da26925c5b0ed.png)
这一名称“立体主义”。 是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 最重要的奠基人:乔治 · 布拉克和帕布罗 ·毕加索
立体 主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对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具有理性化特点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
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 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 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 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 空间的绘画特色
1896年)便是此时的代表作,此幅 画显示出年纪轻轻的毕加索已经能 处理高难度的细节。同一年,十四 岁的毕加索画了《姑妈佩帕的肖像 画》(Portrait of Aunt Pepa), 肖像画里的生动、精神让胡安-埃多
尔度·赛洛特(Juan-Eduardo
Cirlot)曾赞叹道,“毫无疑问的,
整个西班牙艺术史里最棒的画作之 一”。
• • • • •
Tumblers (Mother and Son), 1905, gouache on canvas, Staatsgalerie, Stuttgart
•
卖艺人家 ﹝The Family of Saltimbanques﹞ 1905 年 油彩‧畫布,212.8 x 229.6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 ﹝Washington, DC﹞,美國 畢卡索曾經模仿矯飾主義的 風格將人體拉長,但是在這 幅畫中,他再度接近古典的 美感理念。拉長的身形不見 了,不再用矯飾、激情的姿 勢,雙腿敞開方向各異的站 姿,似乎成為圖畫中人物的 必然姿勢。這幅畫的主題偏 向人們的孤寂與內省,不過 在色彩運用上,畢卡索卻用 暖色調使畫面的沉重感減輕 不少。
立体 主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对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具有理性化特点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
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 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 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 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 空间的绘画特色
1896年)便是此时的代表作,此幅 画显示出年纪轻轻的毕加索已经能 处理高难度的细节。同一年,十四 岁的毕加索画了《姑妈佩帕的肖像 画》(Portrait of Aunt Pepa), 肖像画里的生动、精神让胡安-埃多
尔度·赛洛特(Juan-Eduardo
Cirlot)曾赞叹道,“毫无疑问的,
整个西班牙艺术史里最棒的画作之 一”。
• • • • •
Tumblers (Mother and Son), 1905, gouache on canvas, Staatsgalerie, Stuttgart
•
卖艺人家 ﹝The Family of Saltimbanques﹞ 1905 年 油彩‧畫布,212.8 x 229.6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 ﹝Washington, DC﹞,美國 畢卡索曾經模仿矯飾主義的 風格將人體拉長,但是在這 幅畫中,他再度接近古典的 美感理念。拉長的身形不見 了,不再用矯飾、激情的姿 勢,雙腿敞開方向各異的站 姿,似乎成為圖畫中人物的 必然姿勢。這幅畫的主題偏 向人們的孤寂與內省,不過 在色彩運用上,畢卡索卻用 暖色調使畫面的沉重感減輕 不少。
立体主义PPT演示课件
![立体主义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88918081c758f5f61f67cd.png)
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思想: 柯布西耶 “供人居住的机器
米斯凡德罗 “少即是多”
11
b.立体主义形式的几何化符合现代设计需求
立体主义在造型语言上影响现代主义设计,抽象机械的造型语言便于产品 在流水线上生产, 同时达到了设计为大众服务这一设计理念。立体主义的 造型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设计早期用自然主义装饰产品的手工艺的做 法, 使现代设计摆脱了手工艺表现手法的束缚, 扫除了艺术与工业生产相结 合的障碍。
4
b.立体主义作品分析
《亚威农少女》它的诞生震撼了20世纪的 艺坛,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 作品。因为它首先表现了毕加索对画面空 间的处理,它的思维方式和和造型理念颠 覆了传统的自然的临摹方式,打破了传统 艺术领域固定审美方式,利用多个视点观 察事物,画面抽象成几何呈现怪异的画面, 背景由多个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平面色 彩分割并纷乱的组合起来。
关键词: 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设计 中国现代设计 影响
2
立体主义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影响
一. 立体主义启发现 代设计新思潮
二. 立体主义形式特 点符合现代主义设计 工 业化大生产的需求
三. 中国现代设计间 接的受立体主义 的影响
a.立体主义风格的产生、 发展及特点 b.立体主义作品分析 c.立体主义在价值观的 引导上起到先锋作用
a.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 背景及形式特点 b.立体主义形式的几何 化特点符合现代主义设 计需求
a.中国现代设计的产生与 发展 b. 立体主义的语言形式 为中国现代设计提供了设 计语言
3
a.立体主义风格的产生及发展
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次重要革命,主要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他们在塞 尚的理论基础上建立新的空间观念,他们否定了一个视点观察事物,使得事物在同 一画面中展现出多个视点。把描绘的事物利用几何形体对对象切割成不同的面把塞 尚的理论分析的非常透彻并大胆的突破。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8160646027d3240c8447ef1e.png)
权下令德国法西斯空军对 手无寸铁的格尔尼卡居民进行狂轰滥炸。古老的格尔尼 卡几乎全部被毁,死伤两千余人。
格尔尼卡
• 大卫 霍克尼(David Hockney)是一位美 大卫·霍克尼 霍克尼 藉英国画家、摄影家,同时也是一位蚀刻 家、制图员和设计师。 • 对拍摄同一对象的不同局部,再拼合回原 对拍摄同一对象的不同局部, 来的整体。 来的整体。受到相机的视场变形以及人手 操作的影响, 操作的影响,不同的局部照片之间不可能 完美地对接,经常会出现重叠或者错位, 完美地对接,经常会出现重叠或者错位, 甚至视角的偏移。 甚至视角的偏移。给人以奇妙的拼贴快感, 而身为画家的霍克尼亦赋予拼贴作品绘画 般的感觉。
• 毕加索 • 亚威农少女 • 毕加索立体 主义时期的 开山之作 • 亚威农大街 是巴塞罗那 的红灯区 • 不关心描绘 什么而是关 心怎样描绘
亚威农少女
• 西方现代史上的一次 革命性的突破——立 体主义 • 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 与重构,艺术家根据 自己的意志把客观事 物分解成不同部分, 把不同侧面都展示给 观众看 • 左边三个裸女形象是 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 形,右边充满原始艺 术的野性特质
《我的母亲,博尔顿修道院,约克郡,1982年11月》 我的母亲,博尔顿修道院,约克郡, 年 月 • 画家大卫·霍克尼用一种照 片拼贴的方式描绘了一个 穿着廉价雨衣的美国女人, 她看起来非常孤独。画面 一角,画家穿着昂贵皮鞋 的脚故意被画入画中。画 家想用这种独特的绘画方 式体现他和母亲的困境, 以及在生活中面临的绝望, 霍克尼甚至在他父亲的葬 礼上画母亲的肖像
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 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 用实物拼贴的手法, 用实物拼贴的手法,试图使艺术家接近生活中平 凡的真实。 凡的真实。
格尔尼卡
• 大卫 霍克尼(David Hockney)是一位美 大卫·霍克尼 霍克尼 藉英国画家、摄影家,同时也是一位蚀刻 家、制图员和设计师。 • 对拍摄同一对象的不同局部,再拼合回原 对拍摄同一对象的不同局部, 来的整体。 来的整体。受到相机的视场变形以及人手 操作的影响, 操作的影响,不同的局部照片之间不可能 完美地对接,经常会出现重叠或者错位, 完美地对接,经常会出现重叠或者错位, 甚至视角的偏移。 甚至视角的偏移。给人以奇妙的拼贴快感, 而身为画家的霍克尼亦赋予拼贴作品绘画 般的感觉。
• 毕加索 • 亚威农少女 • 毕加索立体 主义时期的 开山之作 • 亚威农大街 是巴塞罗那 的红灯区 • 不关心描绘 什么而是关 心怎样描绘
亚威农少女
• 西方现代史上的一次 革命性的突破——立 体主义 • 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 与重构,艺术家根据 自己的意志把客观事 物分解成不同部分, 把不同侧面都展示给 观众看 • 左边三个裸女形象是 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 形,右边充满原始艺 术的野性特质
《我的母亲,博尔顿修道院,约克郡,1982年11月》 我的母亲,博尔顿修道院,约克郡, 年 月 • 画家大卫·霍克尼用一种照 片拼贴的方式描绘了一个 穿着廉价雨衣的美国女人, 她看起来非常孤独。画面 一角,画家穿着昂贵皮鞋 的脚故意被画入画中。画 家想用这种独特的绘画方 式体现他和母亲的困境, 以及在生活中面临的绝望, 霍克尼甚至在他父亲的葬 礼上画母亲的肖像
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 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 用实物拼贴的手法, 用实物拼贴的手法,试图使艺术家接近生活中平 凡的真实。 凡的真实。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8c369a070740be1e650e9a38.png)
>>
0
>>
1
>>
2
>>
3
>>
4
>>
《小提琴和水果》 小提琴和水果》
毕加索作 1916年 拼贴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
0
>>
1
>>
2
>>
3
>>
4
>>
《格尔尼卡》Guernica 尼卡》
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
0
>>
1
>>
2
>>
3
>>
4
>>
《毕加索肖像》 毕加索肖像》
>>0Βιβλιοθήκη >>1
>>
2
>>
3
>>
4
>>
立体主义(Cubism)
• • • • • 由來:塞尚;非洲; 科学時間:1911 秋季 地点:巴黎Paris 观点:多重观点;形;非客观 特色:压扁的体积;混乱的视角;拼贴;多重观 点;靜物;分析;综合的 • 演变:1.分析立体主义 2.综合立体主义 • 著名艺术家: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
>>
0
>>
1
>>
2
>>
3
工业设计《立体主义》(精)
![工业设计《立体主义》(精)](https://img.taocdn.com/s3/m/c2cfec1acc1755270722084a.png)
产生历史:
• 风格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艺术 家们看到了社会的矛盾和混乱,看到了资本 主义社会的腐朽。他们不懂得社会发展的 规律,误以为用精神和艺术可以来拯救社会, 可以用几何的﹑规则的抽象线条与色彩来 建立一个精神王国,以取代资本主义世界。 所以说,风格派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和空 想社会主义。风格派的活动继续到1931年。
• 立体主义在二十世纪时期有 两个派别,一个是洗衣船派, 这个派别的代表是毕加索和 波罗克,也是正统派。另一 个派别是蜂窝派,是以一群 后起的立体主义画家为代表 的。立体主义的出名也是由 这些蜂窝画家所催化的。
•
同时立体主义有三个时期一个是早期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在立体主义的发展史中也就是其孕育和 起步阶段,求取单纯的几何学形态,放弃光色分 析.追求对象形态。其次就是分析立体主义阶段, 这个时期仍然是只注重追求形式的分解,而不注 重整体的重组,而且颜色基本是比较单一的。第 三个阶段就是综合立体主义,这个阶段的立体主 义是比较成熟了,也与分析立体主义有了一定的 改进,这一时期,画家开始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 不再只是强调局部的分解。色彩渐渐丰富起来, 事物的形态又重新被重视。
代表人物:
• 画家P· 蒙德里安 • 里特维尔德 • 杜斯柏格
特维尔德于1919年设计的矮柜
特维尔德于 1934年设计 的折弯椅
作品的特征:
• 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 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 或者称为元素。 • 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 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 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 3.对于非对称行的深入研究于运用。 • 4.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 色和中性色。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d9fc0642852458fb770b5630.png)
• 毕加索以他青年时代在巴塞罗那的“亚威农大街”所见的妓女形象为 依据。这条街以妓院林立而闻名。画上的女人形象,就是这条街上的 妓女们。画家曾多次易稿。在这件作品的草图中,曾出现一个海员和 一个刚进门的医学院学生。毕加索大胆地画了五个姑娘和两个男人。 背景是妓院的客厅或饭厅。后来几经修改,又作了大胆的突破。毕加 索曾对人说,他讨厌这个题目。因为亚威农的姑娘并非是些风姿绰约 的妙龄女郎,而是一些出卖爱情的妓女,她们与画上的女人毫无干系。 这幅画的题目是诗人萨尔蒙给起的。也许诗人根据这些裸女,才把她 们与亚威农妓院联系起来。由于这一幅以裸体女人为主的大型油画, 与那个不光彩的亚威农背景相联系,使毕加索受到了猛烈的抨击。在 此画的第一幅稿子上,一如前述,还有两个男子,一个持花束,另一 个从布幕后面走出来。毕加索自己说,他原想画一个骷髅,以强调死 亡。如是这样,似乎又多了一层“劝人为善”的意义,以符合西班牙 人对花街柳巷蔑视的传统。但后来全部改变了,以立体主义方法来表 现五个裸女。在这幅画上,观者多少可感觉到画家着意于纯粹的田园 风趣。五个裸体女人的色调是以蓝色背景来映衬的。蓝色使他想起戈 索尔那美丽宜人的风光。但观众看到的是一群几何形变异的女人。右 边坐着的一个女人像戴上假面具一般,当她转过身来,脸容十分可怕, 就像从阴间爬出来的鬼魅,颜色却又像烤熟了的乳猪。最左边一个女 人,正拉开赭红色的布幕,为要展示她的姊妹们的菱形身体。她那严 肃的表情,侧面的轮廓,简直像埃及的壁画。中间还有一堆水果。
谢谢
单簧管
• 他以木纹纸、报纸及有色纸,在画面的中央拼贴 出一组简洁的形状,并以铅笔在这组形状的周围 勾画出线条和阴影。在这里,客观的物象与主观 创造的成分相互融合,从而产生一种虽使人意外 却又令人信服的造型价值和亲切感。在这个朴素 而严谨的画面结构中,每一视觉要素,无论是不 同的纸片还是轻淡勾画的线条,都成为一种符号。 那些线条使剪贴的图形获得某种依托和含义,甚 至还能让人从中感悟到某种精神内涵。通过拼贴, 艺术家将一些似已被人忘却的表现因素,尤其是 对材料及色彩的审美感受,向观者昭示。
立体派介绍课件
![立体派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899af3453610661fd9f48c.png)
立体派 Cubism
立体派的由来
•受野兽派单纯化及黑人雕刻(特 征强调)的影响。
• 塞尚三原形的理论,触发立体 派的诞生。
立体派的基本观念
• 初期立体派的观念是认为呈现一个对象不应 该是只有单面,应该将对象的各个角度同时 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对『对象』有更清楚的 了解。这种作法其实有一点像拍照时从不同 的角度拍摄一个对象,然后将这些不同的角 度在一张相纸上重复显影。
以下建议的美术欣赏教学程序,大致根据上述 原则来提出。但这并非唯一的例子,教师可因 情况,将步骤调动或综合,进行教学。
• A 引导学生描述作品 (就作品的题材、形象、色彩引导学生作初步了 解及印象,并引起兴趣。)
• B 引导学生表达个人对作品的感受
(AB阶段以学生的主观感来酝酿其欣赏情绪, 可作热身阶段。)
代表画家:
• 布拉克 • 雷捷 • 德罗涅 • 莱布什兹 • 布朗库希 • 毕加索
布拉克
• 布拉克 (Braque,1882-1963 )
受塞尚之影响,在用色方面 更节制、注重结构。1909年之 后,与毕加索共同建立了立 体派。1921年后,更细心处理 的空间结构,色彩和形象间 也有更好的均衡。
此运动达到高潮,严格地以理 论的观点创作,但也渐次走向个性的 发挥,开始分岐成两派,一是抑制形 的分解,加入某种程度的写实要素, 被称为「写实的立体派」。另一派则 反对此趋向, 而进入抽象的方向,成 为「立体派的抽象艺术」。
立体派的绘画风格
• 它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种几何形体 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毕加索 亚维浓的姑娘们
立体派的影响
• 后来立体派的发展逐渐地离弃了不同的『面』的观察、分解、 重 组,而倾向于更主观的造形,也就是更倾向表现造形与色彩 本身的力量。
立体派的由来
•受野兽派单纯化及黑人雕刻(特 征强调)的影响。
• 塞尚三原形的理论,触发立体 派的诞生。
立体派的基本观念
• 初期立体派的观念是认为呈现一个对象不应 该是只有单面,应该将对象的各个角度同时 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对『对象』有更清楚的 了解。这种作法其实有一点像拍照时从不同 的角度拍摄一个对象,然后将这些不同的角 度在一张相纸上重复显影。
以下建议的美术欣赏教学程序,大致根据上述 原则来提出。但这并非唯一的例子,教师可因 情况,将步骤调动或综合,进行教学。
• A 引导学生描述作品 (就作品的题材、形象、色彩引导学生作初步了 解及印象,并引起兴趣。)
• B 引导学生表达个人对作品的感受
(AB阶段以学生的主观感来酝酿其欣赏情绪, 可作热身阶段。)
代表画家:
• 布拉克 • 雷捷 • 德罗涅 • 莱布什兹 • 布朗库希 • 毕加索
布拉克
• 布拉克 (Braque,1882-1963 )
受塞尚之影响,在用色方面 更节制、注重结构。1909年之 后,与毕加索共同建立了立 体派。1921年后,更细心处理 的空间结构,色彩和形象间 也有更好的均衡。
此运动达到高潮,严格地以理 论的观点创作,但也渐次走向个性的 发挥,开始分岐成两派,一是抑制形 的分解,加入某种程度的写实要素, 被称为「写实的立体派」。另一派则 反对此趋向, 而进入抽象的方向,成 为「立体派的抽象艺术」。
立体派的绘画风格
• 它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种几何形体 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毕加索 亚维浓的姑娘们
立体派的影响
• 后来立体派的发展逐渐地离弃了不同的『面』的观察、分解、 重 组,而倾向于更主观的造形,也就是更倾向表现造形与色彩 本身的力量。
201 201212.15《立体主义》
![201 201212.15《立体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d8e24b69eae009581bece4.png)
图中的埃斯塔克就是塞尚晚年曾画 出许多风景画的地方,布拉克来到 这里,便开始通过风景画来探索自 然外貌背后的几何形式。《埃斯塔 克的房子》便是他当时的一件典型 作品。画面中,房子和树木皆被简 化为几何形,他以独特的方法压缩 画面的空间深度,使房子看起来好 似压偏了的纸盒,有介于平面与立 体之间的效果。景物在画中的排列 也并非前后叠加,而是自上而下地 编排;而且无论远景还是最前景, 他都以同样的清晰度展现出来。由 于布拉克当时的画风明显地流露出 塞尚的影响,人们称他的这一阶段 为“塞尚式立体主义时期”。 0 《埃斯塔克的房子》
乔治· 布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1963),法国画家,立体主义代 表。1882年5月13日生于塞纳河畔的阿 让特伊,他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 的创始者,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 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在立体主义运 动中有多项创新,例如,将字母及数字 引入绘画、采用拼贴的手段,等等。布 拉克的作品多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画 风简洁单纯,严谨而统一。“他比所有 其他的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不可缩减 的具体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带来少有的 和谐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 典雅流畅的线条。1907年,他与毕加索 相识,深为其作品《亚维农的少女》所 倾倒,两人遂成为至交,共同筹划起立 体主义运动。布拉克和毕加索在分析立 体主义时期所作的作品,风格非常接近, 以致于摆在一起难辨孰人所为。这在艺 术史上是极其少见的现象。两人不仅画 法相同,而且所选题材也十分相似。
《格尔尼卡》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为德 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他闻讯后极为 愤慨,就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 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画中右边 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 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 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 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 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 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 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 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 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 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全画用黑、白 与灰色画成。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 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 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 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
立体主义未来主义 ppt课件
![立体主义未来主义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1d3f8d48d7c1c709a14561.png)
未来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勃然兴起。新科技革命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 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 以来出现了一系列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了解和把 握这些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以对人类社会的前途 和命运作出预测,就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对全 球性环境和发展关系问题的反思:环发问题在20 世纪60年代以后上升为全球性问题,它要求人们 必须从总体上思考和解决科技发展对于社会发展 的正反效应的问题,未来主义就是由此应运而生 的。
立体主义的探索起源
• 立体主义的出现是因为艺术受到了 现代哲学、科学和机械工程学的刺激, 也受到塞尚晚期绘画中抽象视觉分析的 影响,还受到非洲面具造型的启发。立 体主义思潮不禁影响了20世纪绘画发展, 而且还有力的推动了建筑和设计艺术的 革新。
立体派 - 绘画观
•
它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种几何
代表作:毕加索---《藤椅上的静物》《吉他》
《藤椅上的静物》 毕加索
在画布上粘贴一片油 布,上面描摹了一张破 藤椅,又以一段长绳作 为框架。这种粘贴画和 附加实物的方法使绘画 发生了革命。错觉手法 被完全放弃,绘画的平 面性变得很重要,以致 在审美观上接收了附加 物件。
立体主义这一新发 现,使它成为一种理性 概念的艺术而不单是感 性知觉的艺术,在这种 艺术中,现成物品的概 念比任何记录它外形的 意图更为重要。
分析立体主义 (1907-1911)
特征 :打散形体,再按几何图形将 它们重新组合与画面上。
代表人物及作品: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乔治·布拉克---- 《埃斯塔克的房子》
代表人物及作品: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 Pablo Picasso,1881-1973,西班 牙,《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加索的立体派,基本上不是纯美学的,是走向 理性的、抽象的,将物体重新构成,组合,带给人更
新、更深刻的感受。
《亚维农的少女》
标志着立体主义的 起点。
明确打破了传统透 视的这面镜子,创 造了一种异质空间, 使从不同视点同时 观看对象成为可能。
乔治·布拉克
他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立体 主义运动中有多项创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 将字母及数字引入绘画、采用拼贴的手段,等 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画 风简洁单纯,严谨而统一。“他比所有其他的 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 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
立体主义
(1907年-1914年)
-----现代艺术的分水岭。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又称“立方主义”或“立体 派”。是1907-1914年出现于法国画坛的 现代美术流派 。
“立体主义”一词得名于曾给野兽派起 名字的批评家沃赛,他曾讥讽布拉克的作 品《艾斯塔克的房子》是由立方体组成, 这种画风因此而得名。但真正预示着立 体主义产生的标志是毕加索1907年完成 的《亚威农少女》
1908年,布拉克和毕加索开始通过风景画来 探索自然外貌背后的几何形式。其《埃斯塔克
的房子》,便是当时的一件典型作品 。
《埃斯塔克的房子》
在这幅画中,房子 和树木皆被简化为几何形。 这种表现手法显然来源于 塞尚。
他以独特的方法压 缩画面的空间深度,使画 中的房子看起来好似压偏 了的纸盒,而介于平面 与立体的效果之间。由 于布拉克作此画的那个阶 段,画风明显流露出塞尚 的影响,因而, 这一阶 段又被称作“塞尚式立体
立体主义的探索起源
立体主义的出现是因为艺术受到了现代 哲学、科学和机械工程学的刺激,也受 到塞尚晚期绘画中抽象视觉分析的影响, 还受到非洲面具造型的启发。立体主义 思潮不禁影响了20世纪绘画发展,而且 还有力的推动了建筑和设计艺术的革新。
分析立体主义 (1907-1911)
特征 :打散形体,再按几何图形将 它们重新组合与画面上。
代表人物及作品: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乔治·布拉克---- 《埃斯塔克的房子》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20世纪 西方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和乔治·布拉克同为立体主义
创始者。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毕加索世界性声望的确立,在于他开创了“立体主
义”。 从1908年开始,毕加索继承了塞尚结构分析的传统, 有意识地排斥“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装饰手法,将 同一对象不同角度的形体特征在一幅画同时呈现出来。
立体派 - 绘画观
它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种几何 形体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 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因为把不同视点所观 察和理解的形诉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
以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 情调,代替传统的明暗、光线、空气、气围表现的趣 味。这些技巧显然不是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 主要视依靠理性、观念和思主义时期所作的 作品,风格非常接近,以致于摆在一起难辨孰 人所为。这在艺术史上是极其少见的现象。两 人不仅画法相同,而且所选题材也十分相似。 他们都偏爱画乐器。布拉克喜爱音乐,所以乐 器和乐谱在其作品中尤为多见。
1909—1910年的油画《曼陀铃》,是布拉克 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一件代表作。而在同一时 期,毕加索的画中也曾出现这种乐器。
《翁布拉斯.佛拉先生 》毕加索
毕加索分析立体主义”时期 的绘画。分析立体派打破传 统透视法,真正实现不规则 的多面视点。
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 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 都被彻底分解了。虽然每幅 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 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 虽然在线条与块面的交错中, 翁布拉斯.佛拉先生形象的轮 廊还能隐约显现,然而人们 却难以判断其与真人的相似 性。
弹
曼陀铃--布拉克
曼
陀
林
的
女
子
|
毕 加 索
在两幅画中虽然人或物的形象仍依稀可见,但已开始消融到图画 之中。一方面对形体多视点的分面处理具有“分析”的特点,另一 方面形体扩散到周围空间,以致体积和空间形成连续的整体,又带有 综合的倾向,空间已真正成为绘画的一个组合要素,布拉克和毕加 索给空间以同样的色彩、肌理、实体感,如同物质对象一样。
代表作:毕加索---《藤椅上的静物》《吉他》
《藤椅上的静物》 毕加索
在画布上粘贴一片油 布,上面描摹了一张破 藤椅,又以一段长绳作 为框架。这种粘贴画和 附加实物的方法使绘画 发生了革命。错觉手法 被完全放弃,绘画的平 面性变得很重要,以致 在审美观上接收了附加 物件。
立体主义这一新发 现,使它成为一种理性 概念的艺术而不单是感 性知觉的艺术,在这种 艺术中,现成物品的概 念比任何记录它外形的 意图更为重要。
空间已不再是惰性的、消极的虚无,而是积极地、 充实的存在。
《扇子、盐盒和甜瓜》毕加索
《扇子、盐盒和甜瓜》是 毕加索早期立体主义阶段 的代表作。画面体现了立 体主义初期的典型特征: 画面上是一个圆桌,上面 放着一组静物。
画面左上角的扇子伸展开, 形成一连串的几何平面; 桌子上还有一个装糖的立 方体容器,皱成一团的桌 布以及装在水晶碗里、已 经切成薄片的香瓜,还有 一个盛盐的盒子。桌子的 背景向上伸展,与画面前 方的平面相呼应。整个画 面物品看似杂乱,实际上 却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 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毕加索自画像
综合立体主义
1911年毕加索和布拉克已使立体主义面临 戏剧性选择的时刻。为了与他们画中不断增加的 抽象性抗衡,他们引进了一种新的补偿因素。不 再从解剖、分析对象入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 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用 实物拼贴的手法,使艺术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 实。
由于这个时期的立体主义是把表现具象的 物体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在一起,所以 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 。
新、更深刻的感受。
《亚维农的少女》
标志着立体主义的 起点。
明确打破了传统透 视的这面镜子,创 造了一种异质空间, 使从不同视点同时 观看对象成为可能。
乔治·布拉克
他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立体 主义运动中有多项创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 将字母及数字引入绘画、采用拼贴的手段,等 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画 风简洁单纯,严谨而统一。“他比所有其他的 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 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
立体主义
(1907年-1914年)
-----现代艺术的分水岭。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又称“立方主义”或“立体 派”。是1907-1914年出现于法国画坛的 现代美术流派 。
“立体主义”一词得名于曾给野兽派起 名字的批评家沃赛,他曾讥讽布拉克的作 品《艾斯塔克的房子》是由立方体组成, 这种画风因此而得名。但真正预示着立 体主义产生的标志是毕加索1907年完成 的《亚威农少女》
1908年,布拉克和毕加索开始通过风景画来 探索自然外貌背后的几何形式。其《埃斯塔克
的房子》,便是当时的一件典型作品 。
《埃斯塔克的房子》
在这幅画中,房子 和树木皆被简化为几何形。 这种表现手法显然来源于 塞尚。
他以独特的方法压 缩画面的空间深度,使画 中的房子看起来好似压偏 了的纸盒,而介于平面 与立体的效果之间。由 于布拉克作此画的那个阶 段,画风明显流露出塞尚 的影响,因而, 这一阶 段又被称作“塞尚式立体
立体主义的探索起源
立体主义的出现是因为艺术受到了现代 哲学、科学和机械工程学的刺激,也受 到塞尚晚期绘画中抽象视觉分析的影响, 还受到非洲面具造型的启发。立体主义 思潮不禁影响了20世纪绘画发展,而且 还有力的推动了建筑和设计艺术的革新。
分析立体主义 (1907-1911)
特征 :打散形体,再按几何图形将 它们重新组合与画面上。
代表人物及作品: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乔治·布拉克---- 《埃斯塔克的房子》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20世纪 西方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和乔治·布拉克同为立体主义
创始者。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毕加索世界性声望的确立,在于他开创了“立体主
义”。 从1908年开始,毕加索继承了塞尚结构分析的传统, 有意识地排斥“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装饰手法,将 同一对象不同角度的形体特征在一幅画同时呈现出来。
立体派 - 绘画观
它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种几何 形体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 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因为把不同视点所观 察和理解的形诉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
以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 情调,代替传统的明暗、光线、空气、气围表现的趣 味。这些技巧显然不是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 主要视依靠理性、观念和思主义时期所作的 作品,风格非常接近,以致于摆在一起难辨孰 人所为。这在艺术史上是极其少见的现象。两 人不仅画法相同,而且所选题材也十分相似。 他们都偏爱画乐器。布拉克喜爱音乐,所以乐 器和乐谱在其作品中尤为多见。
1909—1910年的油画《曼陀铃》,是布拉克 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一件代表作。而在同一时 期,毕加索的画中也曾出现这种乐器。
《翁布拉斯.佛拉先生 》毕加索
毕加索分析立体主义”时期 的绘画。分析立体派打破传 统透视法,真正实现不规则 的多面视点。
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 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 都被彻底分解了。虽然每幅 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 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 虽然在线条与块面的交错中, 翁布拉斯.佛拉先生形象的轮 廊还能隐约显现,然而人们 却难以判断其与真人的相似 性。
弹
曼陀铃--布拉克
曼
陀
林
的
女
子
|
毕 加 索
在两幅画中虽然人或物的形象仍依稀可见,但已开始消融到图画 之中。一方面对形体多视点的分面处理具有“分析”的特点,另一 方面形体扩散到周围空间,以致体积和空间形成连续的整体,又带有 综合的倾向,空间已真正成为绘画的一个组合要素,布拉克和毕加 索给空间以同样的色彩、肌理、实体感,如同物质对象一样。
代表作:毕加索---《藤椅上的静物》《吉他》
《藤椅上的静物》 毕加索
在画布上粘贴一片油 布,上面描摹了一张破 藤椅,又以一段长绳作 为框架。这种粘贴画和 附加实物的方法使绘画 发生了革命。错觉手法 被完全放弃,绘画的平 面性变得很重要,以致 在审美观上接收了附加 物件。
立体主义这一新发 现,使它成为一种理性 概念的艺术而不单是感 性知觉的艺术,在这种 艺术中,现成物品的概 念比任何记录它外形的 意图更为重要。
空间已不再是惰性的、消极的虚无,而是积极地、 充实的存在。
《扇子、盐盒和甜瓜》毕加索
《扇子、盐盒和甜瓜》是 毕加索早期立体主义阶段 的代表作。画面体现了立 体主义初期的典型特征: 画面上是一个圆桌,上面 放着一组静物。
画面左上角的扇子伸展开, 形成一连串的几何平面; 桌子上还有一个装糖的立 方体容器,皱成一团的桌 布以及装在水晶碗里、已 经切成薄片的香瓜,还有 一个盛盐的盒子。桌子的 背景向上伸展,与画面前 方的平面相呼应。整个画 面物品看似杂乱,实际上 却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 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毕加索自画像
综合立体主义
1911年毕加索和布拉克已使立体主义面临 戏剧性选择的时刻。为了与他们画中不断增加的 抽象性抗衡,他们引进了一种新的补偿因素。不 再从解剖、分析对象入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 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用 实物拼贴的手法,使艺术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 实。
由于这个时期的立体主义是把表现具象的 物体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在一起,所以 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