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电视剧中的差异
对比国产电视剧与美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doc
对比国产电视剧与美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摘要]近年来,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画面和声音传播形态使它比其他艺术更容易被社会群体接受。
它自身的特征使它兼有娱乐和审美的多种功能,体现出了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形态。
随着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美剧在中国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美剧粉”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却仿佛进入一个瓶颈,题材重复,制作粗劣,难以吸引观众眼球。
本文希望能通过对经典国产电视剧和美剧在题材、播映方式、频率、及明星阵容等方面的对比来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领会中西文化的契合与碰撞。
[关键词]美剧;国产电视剧;中西文化对比;差异原因[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 A电视文艺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结果,电视是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反映。
“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是只有少数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1]。
电视一直具有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闲暇时收看电视剧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从电视剧中,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动态,发掘时尚元素,学习为人处世的方式并从宏观上把握文化。
笔者作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拟对中美两国电视剧进行对比,从中感知中美两国文化差异。
1国产电视剧与美剧对比人们对媒介的态度是由其经验形成的信念的产物,也是价值观(个人偏好)的产物[2]。
电视剧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美国拥有最多的电台和最多的电视台,据统计,美国现有广播电台11万多家,各类电视台1 300家,这是美国实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3]中美两国在国情、文化、价值观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些差异在电视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1播映方式及频率的不同一部美剧一般25集左右,这是由美国特有的播映方式决定的。
美国商业电视以每年九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下旬为一个播出季,新季以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协会主办的“艾美奖”颁奖典礼为序幕。
美剧一周只更新一集,因此25集正好播一季。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电视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中美两个备受关注的电视剧市场,因为其巨大的观众量和影响力,其叙事差异更是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叙事结构、剧情节奏、角色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电视剧更倾向于采用线性故事结构,即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叙述,借助回忆和闪回的手法描绘角色之前的经历和情感,同时还会运用悬念和伏笔等手法增强观众的观看兴趣。
而中国电视剧则更多地使用对比叙事结构,例如将不同地区、社会群体的故事进行对比叙述,凸显出社会差异以及人文精神,这种叙事风格通常强调情感的表达,塑造出让人感同身受的角色形象。
其次,剧情节奏是影响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的另一个因素。
美国电视剧通常会采用快节奏的剧情叙述手法,不断引入高潮和冲突,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
这种节奏感十分紧凑,极富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但也容易造成剧情疲劳和缺乏思考深度。
而中国电视剧则通常会采用缓慢的叙述节奏,侧重刻画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历程,让观众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品味剧情。
最后,角色塑造是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的重要体现。
美国电视剧通常注重角色的多面性,人物角色具有复杂、清晰的个性特点和行为象征特点,角色的心理变化更是被反复加强和展现,有时甚至出现让人叹为观止的反转。
而在中国电视剧中,角色比较简单化,其塑造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耿直和顺从等固有形象,角色情感塑造主要以善恶对抗和对家庭、爱情、友情的表达为主。
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叙事差异是多方面的,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
美国电视剧注重快节奏的剧情叙述和多面性的角色塑造,体现了美国社会现代化与生活高效的特点;中国电视剧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敛和温情。
当然,这两种电视剧的叙事差异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情境和意境中进行交叉融合,甚至产生惊喜的效果。
中美电视剧比较
(一)市场主导与行政主导的制作差异总体而言,美国电视剧的制作采用的是边拍边播的方式,而中国电视剧的制作则采用的是先备案审查再制作播出的方式,归结为一点,就是市场主导与行政主导的差异。
(1)制作周期对于美国电视剧而言,“季”或者说是“演季”这个概念是一个最大的特点。
“季”实际上就是指商业电视网在它晚间黄金时段的娱乐节目里所实行的一种惯例或者制度,不仅电视剧如此,其他节目也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操作的(新闻节目除外)。
具体来说,从9月中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大约30多周的时间就叫“季”(也有一些特定的暑期季),在这期间,各大商业电视网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内容一般都是首播节目或者是电视剧。
不过一般在接近年底的时候,有些电视剧会因为圣诞节或者棒球职业联赛等原因停播一段时间,也可以称作冬歇期。
一般来说,美国周播电视剧的制作周期,实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
编剧边写编拍,电视台一般也就预存两三集的电视剧用来播出,因此2007年10月份美国编剧大罢工时,各大电视台仅仅坚持了不到三周时间,就纷纷断炊了,很多当季的新剧不得不提前结束播出。
而中国的电视剧拍摄则实行的预审备案制度。
编剧写好剧本后,由制片方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表述剧目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内容的故事大纲,到省广电局(厅)申报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
待取得批文后,才能成立剧组,开始拍摄,最后进行后期制作和发行。
电视剧的主要购买者是各地方电视台,电视台买到优秀的电视剧后会立刻安排,以争抢收视份额。
(2)播出方式美国电视剧一般而言一周播出一集(有时每一季刚开始播出时会采用特殊的方式播出,比如《24 Hours》一般一上来就用两天的时间连播四集),而且除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一遍之外,近期将不再安排重播,这也就使得观众一旦观看上某个美剧之后,就不愿轻易放弃,所以每个“演季”一开始,观众都会有造成一种迫不期待的心理期待和强烈的收视愿望:好的电视剧只有今晚播,不看就会错过这个机会,就只能等到明年甚至后年才能看到这个剧的重播,因此每周固定的时间必须守候在电视机旁边等候收看,甚至形成了固定的收视习惯——这也是美剧大多数都会保持稳定收视率的原因。
中美电视剧差异何在
艾美奖过后的反思——中美电视剧差异何在?在线投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章小怡几天前,美国电视大奖——艾美奖落幕,让我们看到了美剧和国产剧之间的巨大差异。
作为电视剧生产大国,我们需要反思——质与量:国产剧量大精品少美国是世界电视业的“超级大国”,据说出品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娱乐节目已成为仅次于飞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其中电视剧所占比重最高。
美剧每年都会出不少精品,《欢乐合唱团》就是其中一例。
以该剧为例,它不仅讲述校园里的奋斗故事,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学生妈妈、自闭歌手、同性之爱等,不但吸引了美国观众,也让中国观众大开眼界——原来电视剧可以做得这么精致、完美。
而我国的电视剧,产量并不低, 2009年获得发行许可的国产电视剧402部12910集,数量自2005年连年攀升之后首次出现回落,比2008年减少100部1588集。
不过,产量虽高,质量却不能保证,每月有一部精品剧都难。
题材偏好:老婆孩子热炕头中美两国的热播剧截然不同。
从类型上说,美剧经常拍探案剧、法律剧、医务剧、科幻剧、肥皂剧和喜剧等,而我国多是拍摄都市生活剧和历史剧。
历史剧中更多的是翻拍,原创题材缺乏。
都市生活剧方面,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长“热”不衰。
偏好的不同与彼此的国情紧密相关,中国观众平日里最愁的是房租、房贷,住进房子后又面临同一屋檐下的婆媳关系等家庭关系……因此,一面解决着自家的事,一面看着“别人家的烦恼”,都市生活剧从而热播,如《蜗居》、《老牛家的战争》等,永远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美剧的丰富类型也是多年来形成的,社会环境便于法律剧自由发挥,医务剧显示了富裕的美国人对生命的重视,科幻剧则是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体现……相对来说,国产剧的类型有些单一了。
制作成本:国产剧投资畸形高质量的电视剧,需要投资做基础。
在数码时代的今天,美国的电视剧依旧用胶片拍摄。
普通美剧每集45分钟左右的平均预算约为两三百万美元,大制作可以高达每集千万美元,迷你剧《太平洋战争》的总投资就有2亿多美元。
中外电视剧的差异
中外电视剧的差异
就美剧《纸牌屋》来看,它是一部揭示美国政坛内幕的剧作。
它的成功除了及时贴近美国政坛热点话题之外,还引领了电视业拥抱“融媒时代”的变革,为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电视”提供了范例,在传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融媒”,即是不同媒体的形态、功能、传播手段、组织结构等通过融合而产生的“质变”效应。
从《纸牌屋》的大热看出,外国电视剧不仅注重剧集制作的精良,还有着深厚的群体心理基础。
再反观中外电视剧,大致有以下几点差异:
一、在剧集制作上不同。
美剧包袱较多,更新速度较慢,遵循边拍边播的原则,一般分为几季。
第一季一般都在一个环境、一个集体中发展情节,因此集集有进展,步步扣心。
到第二季以后为一般环境,集体开始分叉。
而中国电视剧通常一次性拍完全集再播出,剧集有长有短。
二、电视剧内容侧重方向不同。
美剧故事结构简单,而中国电视剧偏向于传统剧类系列,强调人物性格本身构成剧情重要部分。
三、在拍摄手法与质量上不同。
相较而言,美剧更有电影化倾向。
美剧主角较多,采用好莱坞式投资方式,在质量上精益求精,但中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近年来不乏烂片。
四、电视剧类型不同。
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中国电视剧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一类是开年大戏如08年的《闯关东》;一类是随国家大事件应运而生的电视作品如08年有关汶川地震的《震撼世界的七日》;还有一类是红色经典如《亮剑》当然还有时下的穿越剧,偶像剧,宫廷剧以及抗日神剧等。
而美剧却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涉及内容及题材广,制作精良。
浅析中美电视剧的差异与共性免费范文精选
浅析中美电视剧文化的共性与差异——计算机学院数媒0902 汤浙苗美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掀起一股流行风潮。
因为美剧与国产剧产生、成长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不乏存在相同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电视剧的制作、播出模式和广告经营三个方面探讨了中美电视剧文化的差异与共性。
旨在吸收美剧好的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美剧《越狱》在中国受到了空前的追捧。
从《六人行》《成长的烦恼》等情景喜剧,到《欲望都市》、《绝望的主妇》等女权主义题材电视剧,《X 档案》与《迷失》等科幻题材电视剧,直到警匪题材的《反恐24 小时》,历史题材的《罗马》、《都铎王朝》,甚至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再到如今备受追捧的《越狱》,随着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不难发现,美剧作为一种文化产物,由于文化背景、生活背景、语言背景、社会制度以及技术水平等的不同,与中国电视剧既有着突出的共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美电视剧制作的差异与共性首先,中美电视剧制作风格迥然不同。
美剧更加注重视觉感受,注重画面的冲击效果。
“在制作上,美剧加入了一些电影的元素,无论是故事上还是影像上都几乎达到了电影的制作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鸿沟。
”例如《迷失》,不论是丛林的神秘,还是飞机坠毁的惨烈,画面无一不精美逼真,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
而国产剧则更注重细节的表现,强调心理活动和表情。
《蜗居》,这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电视剧,在拍摄时加入了许多心理旁白,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感受,让观众感同身受。
其次,国产剧与美剧在制作成本上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制作风格的不同是导致成本差别的原因之一。
美剧因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从而在演员服装,道具选择和场景布置等方面的投入非常之大。
《迷失》曾创下每集 500 万美元制作成本的记录,而《X 档案》即使收视率下滑时的成本仍高达400 万美元。
中美电视剧差异
中美电视剧差异缝隙实际上对于美剧我了解的并不多,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得知,美剧分为很多类型:大致有真人秀、脱口秀、肥皂剧、情景喜剧、喜剧、迷你剧、正剧、动画类剧集等类型。
平常我们看的大多是正剧和情景喜剧,所以我就简单谈谈对这两点的认识。
大部分的正剧和情景喜剧都是在美国当地时间每天晚上8点到11点之间的黄金时段播出,也就相当于我们次日早上的8点到11点。
“季”(Season):可能是我们平时接触的最多的一个名词。
而国内的电视剧大部分是“一次性”的,即使有连载也是论“部”的,什么时候拍好,什么时候播放,没有特别强的时间规划。
美剧是每年拍一季,从每年的10月播到次年的4月。
边拍边播,播放的形式一般是一周一集,整季(全季)的集数大约是22到23集。
美剧在播放的时候电台会统计收视率,如果收视率太低了这部美剧可能就会被砍...也就是说美剧的拍摄不是按一季一季的拍而是由电台先预定几集“试播”(Pilot),当收视率有保证的时候才会继续往下预定。
大多数美剧是一集一个故事,剧集中的主要人物基本没有变化,每集会出现几个客串的演员。
如果哪个主要演员的档期与剧集冲突或是合同到期,编剧就会写点故事让他离开,或是死了、或是跳槽等等,如果观众对某个演员的离开表示不满,希望他继续出现在电视剧中,编剧又会写个让他回来的故事内容,这样就叫回归。
至于国产剧《爱情公寓》,除了故事内容,整个电视剧的做法应该符合上述一些特点,但还不是边拍边播。
美剧还有“间歇期”(Hiatus),美剧很多时候都会停播,时间大致是感恩节到来年新年过后,或者是五六月份季末到新一季开始。
这样一方面是节日修整,另外一方面,可以调整播出政策,还有就是砍掉收视率不理想的剧集。
有的时候一些重大体育赛事的播出也会造成间歇期,比如橄榄球和棒球比赛等。
对于美剧的拍摄,试播等运作方式对国内电视剧的制作,拍摄都是值得学习的。
国内的电视剧都是先拍,拍摄完以后才放到电视台播,不管观众是否喜欢。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刺激下,电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喜好,即收视率。
收视率成为衡量电视剧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以《越狱》、《迷失》、等为代表的美剧的在网上迅速走火;与此同时,《金婚》、《潜伏》等国产电视剧收视率也节节高攀,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基于两者不同的题材与叙事风格,分析收视率持续创高的原因,两者背后的叙事差异,与观众不同的审美期待。
关键词:文化差异叙事风格审美期待一、中式平民情节与美式英雄主义当前中国的社会构成中,中低文化水平人口仍然占很大比重,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2月28日宣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内地城镇人口为亿(占43%),农村人口为亿(占57%)。
平民是构成我国社会结构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优秀的电视作品总是能引起社会绝大多数人群的认可的,而收视率的提高也有赖于这部分人群的努力。
07年热播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之后《乡村爱情》、《金婚》无一不是在演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就算是《士兵突击》等军队题材以及近期火热的《潜伏》为代表的谍战题材电视剧,在故事情节上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都能引起观众情感上和思想上广泛的共鸣。
美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他的电视作品中也有平民主义的倾向,反映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最大程度的贴近生活。
同时,个人英雄主义更是美剧中的一大特色,从早期的电影西部片,惩恶扬善;到之后的警匪片,悬疑片,一切都好像中国戏剧一样有特定的程式。
就算是反面人物,也是为了声张正义而生。
《越狱》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也反映了观众不同的审美期待。
中国观众长期接受正统教育,遵纪守法,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也是中国社会赖以稳定和谐的基础。
而《越狱》挑战了国家和法律,这一点不同于国产电视剧,这种审美差异造成了新的期待。
中美电视剧制播模式比较研究
降低成本。例如,在制作阶段,平台可以根据播出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避免 出现制作与播出脱节的问题;在播出阶段,平台可以充分利用自家的播出渠道, 提高作品的宣传效果和观看体验。然而,制播合一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可能造 成制作和播出环节的资源浪费,降低制作的竞争性和创新性等。
对比分析制播分离和制播合一的特点及其优劣可以看出,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剧与网络自制剧的制播模式将越 来越多样化。未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制播模 式也将不断进行创新和调整。
3、营销模式
美国电视剧营销模式以“整合营销”为主导,通过多元化的媒介平台进行推广, 如电视广告、社交媒体等。英国电视剧则注重国际市场开发,通过与全球各大 电视台合作,实现海外市场的拓展。韩国电视剧则以“韩流”文化输出为特色,
通过在海外举办韩国文化周、韩剧节等活动,推动韩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
二、三国电视剧市场现状及挑战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不同的内容类型和受众群体可能对制播模式有不同的需 求和偏好。因此,在选择制播模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制作内容的特点和市场状 况,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和提高作品的竞争力。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各国都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美国、英国 和韩国作为世界电视剧生产的三大强国,其电视剧产制模式各具特色。本次演 示将从生产模式、制作流程、团队架构、营销模式等方面对美、英、韩三国电 视剧产制模式进行
1、观众需求
随着全球观众对电视剧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三国电视剧市场都面临着观众需 求的挑战。美国电视剧凭借强大的制作实力和明星效应,吸引了全球大量观众 的,但同时也面临着观众对剧情和角色塑造的更高要求。英国电视剧以精品意 识为导向,
但随着市场变化,观众对于创新性和多元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韩国电视剧 则需要在满足国内观众需求的同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提升韩流文化的影响 力。
国剧美剧差在哪?
国剧美剧差在哪?国剧,提起来总让人想起手撕鬼子的雷人剧与八点档演不完的狗血剧情。
似乎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或者说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一代人而言,美剧英剧要更合胃口些。
那么,到底是哪些差距令国剧美剧在我们的心中地位相差那么悬殊呢?一、剧情俗套创意少。
国剧演来演去,大都是我们熟悉的剧情——比如家庭邻里婆媳大战、手撕鬼子抗日神剧,这些内容对我们而言吸引力小,没意思。
自己既不能得到会心的愉悦,也不能得到见识的提升。
而且有些俗套的桥段我们都能倒背如流,比如“吵架的时候一挥手出租车说有就有”。
二、特效差劲。
国产神剧中一想要拍宏伟场面,往往就只能用上五毛的特效,这让见惯了美国大片的我们不屑一顾。
如此粗制滥造的特效摆在眼前还不如不用。
有分析指出,国产剧特效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投入问题。
说白了,电视剧的导演更愿意把钱砸向高片酬的演员与高成本的宣传上,只求快餐般一火,不求精雕琢长留,这或许才是我们观众不满的根源。
三、演技浮夸。
这样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了,许多为人们所追捧的所谓“大牌”演员,表情、动作往往都很浮夸僵硬,一看就觉得流于表面不接地气。
可是为啥电视剧制作公司还愿意花大价钱来请他们呢?那是因为中国当下有对应的浮躁气氛——人们盲目随着潮流追捧这个鲜肉那个鲜肉的,看的是颜值不是演技!今天这花旦火,大家就爱看她,就有更多电视剧,明天那小角火,就有投资人去砸钱。
这种现象,在所谓偶像剧中最为明显——偶像嘛,只是看脸。
归结来归结去,国产剧与美剧的差距还远不止这么几点,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两国的文化氛围不同,人民的文化水平不同。
中国的主流电视观众有几个特征:偏女性、教育水平偏低、年龄偏大、收入偏低。
在如此条件下,想要赚大钱的电视剧制造公司当然只会投其所好生产质量低下的国剧了。
所以也别抱怨国剧不好,至少它满足了很多老一代人的放松需求。
而想想二十年后我们成长为电视剧主流观众时,国剧估计也就会学着适应环境,不再如此“狗血”了。
两国电视剧的差异,也体现了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中美电视剧叙事模式比较浅析
中美电视剧叙事模式比较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模式比较浅析山东有线电视中心李磊内容提要: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在中国及西方的大众传媒中担任着重要的娱乐形式,做为一种与文学戏剧并列叙事艺术,中西方在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及结构元素上有很多共性,做为一种文化产业的核心产品,又因为思想传统及经济水平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
本文试以比较文学的方法从叙事结构、叙事伦理以及新叙事学等多个向度考察当下中美电视剧的各自特点。
关键词:中美电视剧比较叙事分析电视剧在当今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消费品,要研究电视剧,不得不研究美国电视,因为“纵观当今世界,无论是电视技术,还是节目制作理念,美国都走在前列,有了自己一套比较完备,适合于实践操作的范式。
”(1)作为电视艺术门类之一的中美电视剧必定在美学风格上拥有共同之处,同时又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
这使得中美电视剧的不同表现在了多个方面,其中叙事风格的差异最为明显,也是我们研究电视文化的基础环节。
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的审美口味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反映在传媒上就是电视文化的更加快餐式和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数字化科技革新日新月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电视剧在叙事上做着不断的调整。
一.叙事结构之比:当代叙事学属于结构主义美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从托多罗夫创立叙事学那天起,叙事分析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于对结构的归类与总结。
电视剧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在视听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独立性的结构特点。
而具体到中国和美国的电视剧,在宏观框架的基础上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方向。
中美对电视剧都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或按题材分类、或按播出时间分类,本文采取叙事模式上将其分为系列剧和连续剧两警匪斗智斗勇,生活剧中多是以真实感取胜。
总的叙事模式是线性的,其中悬念剧在叙事模式上多采用期待式的,即开篇便告知了结果,故事的展开是如何实现这一结果。
最典型的是《征服》一剧,把刘华强的报复杀人放在第一集,余下了20集就是讲警察如何破案和犯罪分子为何做案了。
中美电视剧比较
中美电视剧比较首先呢,不能完全否定中国的电视剧就全部是不好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好的电视剧,也都有烂片。
但平心而论,中国的电视剧跟美国的电视剧还是有些差距的,这些无论是从电视剧来说,还是从观看着的评论里来看,都能明显看出。
中国的电视剧首先从资金的投入,画面的制作来看,与美国的电视剧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就拿前一段时间非常热的美国电视剧《权利的游戏》来说,其资金的投入之巨大;演员的态度之认真,专业;特效的制作之宏大,壮阔和细腻,都是中国的电视剧所不可比拟的。
例如第二季中,黑水河之战役,可谓是最烧钱的战役。
为了拍好这个在原著小说中花了整整六章来描写的重要战役,导演,编剧,化妆,后期特效等各个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在拍摄第一季时,由于时间和资金的短缺,五王之战的首次对决,“绿叉河”之役以小恶魔的昏迷而一笔带过,这样的遗憾,让该剧的主创们对黑水河之役更加重视。
作为最烧钱的美剧之一,权利的游戏单集成本高达600万美元,而在拍摄黑水河之役前,主创人员不得不向HBO高层开口要更多地钱。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HBO 高层最终决定再为这一集追加200万美元的投资。
而这一战役,也最终以800万美元的耗资成为了美剧史上最贵的一场战役。
为了更好的还原该场战役的精髓,力求给人以一种真实的战争之感,主创人员建造了一艘完全可以达到实际航行标准的14世纪风格战船,一个模拟黑水河的水箱和一段模拟君临城的城墙。
虽然是转为拍摄用的临时建筑,主创人员并未因此放松要求,君临城墙让经常要在绿屏前表演的演员们身临其境,也为这场战役增添了逼真的色彩。
在原著中,黑水河之役双方共投入超过十万人的兵力和250艘战船,但在实际拍摄中,这样规模大的人和船子只能依靠特效来完成,泰温▪兰尼斯特携骑兵抵达时,那一个其实恢弘,似有千军万马的慢镜头,令观众看到了绝处逢生的希望,而实际上,这一幕仅由七位演员拍摄完成。
同样的,斯坦尼斯登陆时密密麻麻的船子也源于特效的加持。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美电视剧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美电视剧文化差异
1.题材差异
中美电视剧的题材差异较大。
在美国,电视剧的题材涵盖了各种不同的类型,如剧情片、喜剧片、科幻片等,而且这些电视剧对于观众的年龄和兴趣都有很大的包容性。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视剧在题材上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以历史剧为主,注重情节的紧凑和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
2.文化内涵差异
中美电视剧在文化内涵上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电视剧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常常涵盖一些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例如家庭、友情、爱情等,这些是美国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视剧更多地关注历史和民族传统,在故事中融入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3.制作风格差异
中美电视剧在制作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电视剧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精心的制作,在特效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以确保观众的观影体验。
而中国的电视剧制作较为简单,情节发展常常较为缓慢,重视人物的性格塑造和传统文化的表达。
4.审美观念差异
中美电视剧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电视剧注重个性和自由,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审美经验。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视剧更加注重道德和伦理,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总体来说,中美电视剧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美国电视剧更加多样化和自由,注重情节的紧凑和特效的制作;而中国电视剧更注重历史和文
化内涵,强调道德和伦理。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也为两种文化形式提供了不同的观影体验。
中外电视剧的叙事结构与审美差异
中外电视剧的叙事结构与审美差异电视剧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文化产品,不仅能够娱乐观众,还能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手法传递各种主题和价值观。
中外电视剧在叙事结构和审美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故事叙述的方式、情节发展的节奏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首先,中外电视剧的故事叙述方式存在差异。
在西方电视剧中,常常采用线性叙事结构,即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
观众可以在剧集中一步一步地跟随剧情发展,线索清晰,故事节奏相对较快。
而在中国电视剧中,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多条时间线或者回溯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观众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联想,同时也增加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期待感。
其次,中外电视剧的情节发展节奏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西方电视剧情节发展相对紧凑,节奏较快。
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常常会有一系列的高潮、转折和惊喜,让观众一直保持紧张和兴奋的状态。
而中国电视剧的情节发展相对缓慢,注重情节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中国电视剧通常可以通过较长的时间来展现人物的成长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第三,中外电视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电视剧通常注重于人物的个体价值和精神独立性的塑造。
主要角色多样性强,个性鲜明,追求自由和个人权利。
而中国电视剧更注重于社会角色的关系和家族关系的展示。
中国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围绕家庭和社会角色来展开的,强调个人责任和集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外电视剧在叙事结构与审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故事叙述方式、情节发展节奏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通过了解和比较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外电视剧的特点和魅力。
中美电视剧比较分析
中美电视剧比较——体制与类型摘要:“美剧”作为一种与时尚、小资情调等字眼纠结难分的文化娱乐形态,俨然已处于当下中国流行文化的风头浪尖。
但仔细审视之下,无论是从机制还是类型来看,中美两国的电视剧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从情景喜剧、肥皂剧、电视电影、连续剧与系列剧等类型出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电视剧;美国电视剧;体制;类型这几年,打开几个主要的美国电视剧论坛网站,就会发现注册人数已经超乎想象,他们在这里互相提供片源、交流观感,甚至为某个剧情、某一人物而口诛笔伐,热闹异常。
美国电视剧已在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忠实的拥趸,“美剧”作为一种与时尚、小资情调等字眼纠结难分的文化娱乐形态,俨然已处于当下中国流行文化的风头浪尖。
但仔细审视之下,无论是从电视剧的类型、内容还是播出机制来看,中美两国的电视剧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商业电视与国家电视由于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商业运作为主流,以追求高收视率为最高原则的美国电视,与作为国家宣传机构,作为党的喉舌,以教育群众同时也为群众提供娱乐为目的的中国电视,组织体系有着明显的差异,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节目制作理念。
这种差异必然强烈地影响到两国电视节目的不同特性与不同倾向。
美国是电视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已经开始实验性的无线电视播出。
由于成功地采用商业赞助和插播广告的经营方式,美国的广播事业与欧洲的情况不同,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是一项赚钱的生意,因而行业竞争也一直十分激烈。
在商业广播公司的压力下,主管广播电视事业的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1941年7月首次批准商业电视台经营。
由于有运营多年的全国广播网的经验,美国的商业电视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全国节目网络的概念,各地分属于不同业主的电视台通常加盟于一个全国电视网,在规定时间(主要是开机率高的一些重要时段)播出电视网的节目,由电视网付给加盟台播出费,而电视网则因节目有更多的观众而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
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
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引言: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承载着社会价值观念和情感共鸣,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英雄主义作为人们对于伟大而崇高的价值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全球影视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比较中美两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形象以及背后的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展示出中美影视中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现和内涵。
一、英雄定义的差异英雄主义在中美文化中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在中国,影视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与正义、勇敢、忠诚等价值观念相结合,英雄形象往往代表着民族的精神象征。
而在美国,英雄常常是个体的个人品质与选择的结果,突出个人奋斗的价值观念。
二、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念1. 中美英雄形象背后的文化核心中美两国的文化核心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方式的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和忠诚,因此中国英雄形象往往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荣誉;而美国文化强调自由、个人奋斗和权利,因此美国英雄形象更加突出个人价值和自由意志。
2. 影视中的英雄思想对人们世界观的影响中美英雄形象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人们的世界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影视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强调社会责任和集体荣誉,强调个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奉献;而美国影视中的英雄形象更多地强调个人勇气和奋斗精神,强调个人意志力和个体的自由选择。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观众的欣赏和理解上,也对于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三、英雄形象的差异表现1. 行为方式的差异中美英雄形象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英雄形象往往是通过集体力量和集体行动来解决问题,善于团结和协作;而美国英雄形象更强调个体力量和个人行动,注重个人勇气和个人的独立能力。
2. 人物身份的差异中美英雄形象的身份背景也有所不同。
中国英雄形象往往通过身份的象征来凸显其英雄特质,如警察、军人等;而美国英雄形象较少使用身份象征,更突出个人特质。
3. 英雄形象的气质特点中美英雄形象的气质特点也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
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摘要:由于中国和美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美文化存在很大差异。
最直接表现国家间文化的差异就是通过电视剧的形式。
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差异来研究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今后电视剧制作以及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4/view-7040986.htm关键词:电视剧;差异;中国;美国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10-02表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的途径,而电视剧是体现这些途径的最佳方式之一。
电视剧在众多大众传播媒介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它的画面和声音的传播,它的形态更容易被社会群体接受,而且它兼有娱乐和审美等多种功能,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巧妙地融为一体,取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从而形成了由多种文化融合的文化魅力,在各类电视节目中,电视剧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类节目,在观众的电视消费中有重要的地位。
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我们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能够通过剧中的内容了解时代和历史、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了解不同制度下人们思想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对中美电视剧的分析,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我国和美国的热播电视剧来看,剧中的表现和寓意都与国家的价值观以及现实密不可分:我国的电视剧倾向于借助社会大环境中的个人命运来展现国家的发展,侧重的是对家庭、亲情等伦理道德的体现;而美国的电视剧则侧重于典型的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对自由、自主、自立、自信的美国精神的两种价值观的展现。
将从中美两国的历史、制度差异以及两国对待电视剧的态度和电视剧的内容等方面对中美电视剧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进行浅议。
一、历史的差异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和制度,不同的历史朝代有着不同的历史事件,这些特点不仅为中国的电视剧提供了原料和素材,也将历史遗留下的传统囊括其中。
从的文化维度理论看中美差异以《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为例
从的文化维度理论看中美差异以《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为例一、概述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其文化差异自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文化维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不同文化间差异的框架,本文则试图借助这一理论,探讨中美两国在家庭生活、亲子关系、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选取了两部极具代表性的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作为分析对象。
《家有儿女》是一部反映中国城市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以其真实的家庭生活场景和生动的角色塑造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而《摩登家庭》则是一部以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为背景的情景喜剧,凭借其幽默的风格和对家庭生活的深刻洞察,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通过对这两部电视剧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两国在家庭文化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
例如,在亲子关系上,中国传统家庭强调父母的权威和子女的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更注重亲子间的平等和沟通。
在教育观念上,中国教育更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美国教育则更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介绍文章主题:通过比较两部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探讨中美文化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比中国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与美国情景喜剧《摩登家庭》,深入探讨中美文化在家庭生活、价值观、教育方式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差异。
这两部剧分别代表了各自国家的家庭文化和社会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中美文化差异的独特视角。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将揭示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家庭角色的分配以及家庭价值观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历史、社会和心理因素,以期更全面地理解中美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也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引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作为分析框架。
在探讨中美文化差异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借助一些理论工具来深化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工程1101
李伶玲201126680111
浅谈中美电视剧之差异
从《大长今》、《疯狂主妇》到前几年连大妈大婶都在谈论的《越狱》,回想起来近几年看的电视剧大多都是来自韩国、日本和美国的电视剧精品,而我们本土电视剧不知时候竟悄无声息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就目前来说中国电视剧每年大约有一万多集的庞大产量,即便如此,但其质量却也低得惊人。
看到这里,真心有点为我们国产剧的逐渐淡出感到了些担心,但是,担心之余更多的则是对目前这种现状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现在外国电视剧看多了自然就想比较,当然比较的是咱中国电视剧到底差在哪里?看到韩剧画面精致,就说咱们电视剧不细腻。
看到美剧情节紧凑,就是咱们中国编剧不会写故事。
我看这都是表面现象,为什么人家画面精良,故事好看。
这里,我们就针对中美电视剧的差异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首先,我觉得应该从两国电视剧的大众文化元素进行比较。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电视起步晚,因此我国电视文化的发展因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们对电视文化不准确的定位而受到影响。
恰恰相反的是美国是商业电视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对世界的电视体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世界上许多流行的电视节目
都诞生于美国,如肥皂剧、情景喜剧、谈话节目等等。
另外它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商业运作、电视体系等方面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两国电视剧在制作周期,播出方式以及制作与收视要求方面的差异。
(1)制作周期。
一般来说,美国周播电视剧的实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
另外,若果你是经常看美国电视剧的人,你就会发现对美国电视剧而言,“季”或者说是“演季”这个概念是一个最大的特点。
而且,他们的编剧也是采用边写编拍的方式在进行拍摄的,电视台一般也就预存两三集的电视剧用来播出,因此才会发生像2007年10月份美国编剧大罢工时,各大电视台仅仅坚持了不到三周时间,就纷纷断炊了的现象的。
而中国的电视剧拍摄则实行的预审备案制度。
编剧写好剧本后,由制片方持表述剧目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内容的故事大纲,到省广电局(厅)申报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
待取得批文后,才能成立剧组,开始拍摄,最后进行后期制作和发行。
两者相比之下,时间上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一定意义上也会大大降低其时效性。
(2)播出方式。
美国电视剧一般而言一周播出一集(有时每一季刚开始播出时会采用特殊的方式播出,比如《24 Hours》一般一上来就用两天的时间连播四集),而且除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一遍之外,近期将不再安排重播,这也就使得观众一旦观看上某个美剧之后,就不愿轻易放弃,所以每个“演季”一开始,观众都会有造成一种迫不期待的心理期待和强烈的收视愿望:好的电视剧只有今晚播,不看
就会错过这个机会,就只能等到明年甚至后年才能看到这个剧的重播,因此每周固定的时间必须守候在电视机旁边等候收看,甚至形成了固定的收视习惯——这也是美剧大多数都会保持稳定收视率的原因。
就比如说2004年5月6日,《Friends》大结局播出的那天,悲伤的气氛席卷了整个美国:五千万美国观众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告别了陪伴他们十年的剧集;在纽约时代广场,有三千多人坐在地上,大部分人边看大屏幕边流下眼泪。
这就是美剧的魅力。
而国产电视剧则还是延续着一口气播完的方式进行播出,同时大多数的电视台会选择在第二天白天非黄金时间进行自然重播,等电视剧整个播出完后,如果收视率较好的话,还会选择在各个其他本地频道进行二轮、三轮乃至N轮重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如《亮剑》、《金婚》等。
当然对于自然重播的必要性,各方专家都曾发表过建议,在我看来,自然重播弊大于利,不仅会减少黄金时间的首播收视期待,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显得播出过于频繁,很快就把一部剧给播滥了。
(3)电视剧制作与收视要求。
美国连续剧的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结束,有时一个剧还没有播几集就会被停播,而有的剧则在播完一季之后会收到下一季的订单,一播就是好几年,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这部电视剧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收视人口(这一点也与国内不同,国内用的是收视率指标,而美国则采用的是收视人口做指标)。
中国的电视剧则相对安全的多,只要拍出来、卖出去了之后,收视是否达标就与制片方无关了。
而到目前据说,北京电视台所播出的电视剧,只有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停播的,从没有
因为收视率过低而停播的。
总而言之,美国电视剧的市场依据是收视,因为收视是衡量一部电视剧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国产电视剧的市场依据是电视台,因为只要电视台买了,再差的电视剧也算成功了。
最后,我们就两国电视剧在背后的文化方面的差异做些对比。
当然差异是很多的,但就我个人觉得以下两点的差异影响是最重大的:(1)美剧重人物,国剧重故事。
由于美国电视剧的连续性,很多电视剧一演就是好几年,因此不可能只讲述一个故事,美国编剧往往在刻画人物上下足功夫,每一季都会讲述不同的故事,用人物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比较典型的就是《Friends》和《Desperate.Housewives》,人物个性突出,故事引人入胜,而且每一季都会有新的故事出现。
而相反的是国产电视剧因为大多数是“一锤子买卖”,只需要讲述一个完整好看的故事就行,至于人物刻画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毕竟这些人物只存在于这一部电视剧之中,一旦剧集结束,他们的形象就不可能有延续下去了。
当然,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也有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尝试美剧的这种操作模式,比如张国立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和《康熙微服私访》系列就是这个路子,琼瑶的《还珠格格》系列也有类似的地方,还有比如说像电视剧《闯关东》也唤起无数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恰同学少年》在当代青少年中掀起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热潮。
可惜这种尝试和改变总量上还是太少了。
(2)美剧多样化,国剧受限多。
由于美国各商业电视网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美国的电视剧制片方也在不断细分观众,甚至出现了
为部分特定人群制作电视剧的情况。
比如《Sex and the City》就是部典型的写给女性观众看的电视剧,《Boston.Legal》则把观众目标锁定在了关注美国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和关心法律的人上,从2007年开播的《Gossip Girl》则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
还有的美剧把目标观众定位在了特殊的人群,例如《Queer as Folk》和《The L Word》就是分别写给男同性恋人群和女同性恋人群的。
观众的细分程度越高,就说明广告商的目标客户越准确,更能吸引到相关广告商的投放。
说到底,美剧多样化的发展方向还是源于市场需求。
遗憾的是,国产电视剧在题材选择上所受到的限制实在太大了。
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在拍摄前必须先要送审故事大纲和梗概,不但是从剧本开始就要受到层层审核,而且到了电视台买片后播出前还会有政审一关,这就使得国产电视剧最后展示在观众面前时难免千人一面,缺少了特点。
最后,总的想说中国电视剧不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与美国电视剧有很大的差距,当然原因是众多的:比如在剧本、市场运作上都输于美剧等等。
但是可喜的是中国的创作者们仍在集思广益,希望通过电视剧展示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