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板书:汽化一、液体气体)第一部分:引入二、新授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棉签蘸一滴酒精在手心。
(用纸打印出来贴在瓶子上面)生:做。
(1min)师:停。
有什么感觉?你说。
生:凉的。
师:说明酒精吸收了人体的热量还是放出了热量?生:吸收热量师:非常好,请坐。
酒精从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生:液态变成气态。
师:这是什么现象?生:汽化。
师:我们把这种较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板书“二、蒸发”)师:下面我们把温度计放入酒精中,停5秒,再拿出来,观察温度变化。
生:做(1min)师:温度计示数有什么变化?生:降低了。
师:为什么会降低呢?你说。
生:蒸发吸收热量。
师:你的思维迁移能力非常不错。
请坐。
师:温度计放在酒精里面的时候示数没有降低,也就没有吸走温度计的热量,说明此时酒精有没有蒸发?生:没有师:拿出来之后降低了,说明酒精蒸发吸走了温度计的热量。
两种情况下对比,说明蒸发发生在液体内部还是液体表面?生:液体表面。
师:对,我们石盖塘的同学们分析能力真不错,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知道蒸发吸收热量,并且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第二部分:蒸发讲解完毕)师:我们平时烧水的时候不小心也可以把水烧干,水从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生:液态变成气态。
师:非常好。
这是什么现象?生:汽化。
师:相比于蒸发,这种汽化现象较剧烈,我们把它叫做沸腾。
(板书:沸腾)师:烧水大家在家里都烧过,但是大家有没有认真的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在实验室研究水沸腾的实验。
先来观看实验指导视频。
师:实验过程中,强调几点安全问题。
一小心不要将烧杯、酒精灯打翻,一旦打翻用湿抹布擦干净;二不要用手触碰热的铁架台;三熄灭酒精灯千万用嘴吹,用灯帽盖灭两下。
师:同时,实验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播放课件)(1)你如何判断水沸腾了的?(2)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气泡变化相同吗?(3)沸腾时移开酒精灯,水还能沸腾吗?(4)观察温度变化,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3 3 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引入课题:【实验1】:老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好”四个字,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2】: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
再将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学生:塑料袋先变大,后变小,袋内的酒精先变为气体,又变化为液体。
整总结: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板书)二、新授:分一:【问题1】:水烧开忘记熄火,会怎样?减少的水变成了什么?这是哪种物态变化?【问题2】:一碗水放几天后会怎么样?水变成了什么?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问题3】:以上这两种变化有区别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可能回答不全面,慢慢引导)(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 分二:(一)、探究水的沸腾 : 1. 提出问题:【问题4】:你仔细观察过水沸腾的现象吗? 【问题5】: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问题6】:继续加热,水温会不会继续升高? 2.学生猜想:(水沸腾时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水温会升高。
) 3.学生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水沸腾的时间,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你有什么好点子吗?学生讨论:①烧杯小一些,加的热水少一些; ②尽量用温度高一些的水来实验;③烧杯上加一带孔的纸盖,减少热量散失等。
学生分工(每组四人,分别担任计时员,记录员,绘图员,观察员)合作,进行实验。
现象:温度变化:时间/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 画出图像: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以及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分三: 老师重新用酒精在黑板上涂鸦,过一会酒精痕迹不见了。
(二)这是不同于沸腾的另一种汽化现象---蒸发、 探究液体的蒸发 : 观察阶段 有无气泡 气泡数量 发生部位 大小变化沸腾前沸腾时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例如:①做饭时,经常在锅盖上附着一些小水珠。
汽化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及其影响因素。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知道它们的区别。
4.会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2.经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难点:应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三、实验器材酒精,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热水,玻璃片,温度计,秒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用手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下“大家好”,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洒水车洒在地面上的水会变干,持续烧水壶中的水会变少,黑板上的酒精、水到哪里去了?学完这堂课我们将得到答案。
(二)、进行新课。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2、探究水的沸腾A、我们每天都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请同学们想一想,水沸腾需要哪些条件?水在沸腾时有哪些特征?使水持续沸腾,水会越来越少,水去哪儿了?水沸腾时为什么有大量白气?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B、观察实验装置1,为了节约资源和节省时间,请同学们提出改进方法。
(1)加盖子,防止热量散失。
(2)水量适中。
(3)选择温度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
C、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沸腾曲线E、实验结论(1)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初中汽化现象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初中物理——汽化现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汽化,理解汽化过程以及汽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及其过程2. 汽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3. 影响汽化速度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汽化现象,如热水蒸气、冰棍融化等,引导学生关注汽化现象。
2. 提问:什么是汽化?汽化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汽化的概念,解释汽化过程及汽化现象。
2. 举例说明汽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蒸馒头、煮饭等。
3. 讲解影响汽化速度的因素,如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铁片等。
2. 演示液体的汽化实验,如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影响汽化速度的因素。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汽化现象,如沐浴时的热水蒸气、冬天呼出的白气等。
2. 每组选出一个典型的汽化现象,分析其影响因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汽化的概念、过程及影响汽化速度的因素。
2. 强调汽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汽化现象,探究汽化过程及影响汽化速度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汽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在作业布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汽化现象的相关知识。
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教案
2、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汗液起到什么作用?
3、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图见课文61页)
学生讨论总结:
1、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温度。
2、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3、人身体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上吸热,从而来降低温度。
狗常把舌头伸出来,把大量的热散到空气中,来调节体温。
(2)蒸发可以致冷
【讨论】要想让湿衣服干的快一些,你有哪些好办法?液体蒸发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归纳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面表面空气流动
走进生活:同学们能不能说出生活中一些加快液体蒸发的例子?(学生自主发言)
【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有哪些不同?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怎么变化呢?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1.从暖瓶向小烧杯中倒入30ml左右的热水,点燃酒精灯加热。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 min 记录一次温度填入表格中,直到水沸腾后2分钟为止,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60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标准大气压),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液体的沸点相同吗?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多少℃?
2.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吗?为什么?
【知识拓展】液体的沸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在记录温度的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各有怎样的现象发生,水沸腾后,将酒精灯取下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
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⑴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⑴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
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⑴记录表格时间/min温度/⑴⑴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⑴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⑴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⑴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
(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
汽化现象教学设计
汽化现象教学设计汽化现象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是相变中一种重要的现象。
在物理教学中,汽化现象的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一个关于汽化现象的教学设计的详细描述。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现象的定义和基本过程。
2. 掌握汽化现象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三个相同的玻璃容器,导管,水。
2. 教学工具:PPT、实验视频。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对汽化现象的兴趣在课前,可以通过播放实验视频或展示汽化现象的照片,激发学生对汽化现象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汽化现象的原因和过程。
2. 汽化现象的定义和基本过程通过PPT展示汽化现象的定义和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汽化现象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涉及到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液体分子逃逸从而变成气体分子的过程。
3. 观察汽化现象的实验将实验器材准备好,将三个相同的玻璃容器放在同样的条件下(温度、压力等),用导管将水倒入三个容器中,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容器中的水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记录。
4. 讨论汽化现象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学生观察完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汽化现象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帮助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点:- 温度是影响汽化现象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汽化现象越明显。
- 液体的种类和性质也会影响汽化现象。
不同液体的汽化速度不同。
- 液体的表面积和容器形状也会影响汽化现象。
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速度越快。
- 外部压力的大小也会影响汽化现象。
压力越低,汽化现象越明显。
5. 汽化现象的应用通过PPT展示汽化现象的应用,例如蒸发和汽车冷却系统等,引导学生思考汽化现象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 汽化现象的作业布置与汽化现象相关的作业,例如解决汽车冷却系统的问题,或者找到一种利用汽化现象的其他实际应用等,以巩固学生对汽化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1. 讨论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对汽化现象条件和影响因素的讨论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简述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到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过程及其相关
的物理知识,从而使学生得以收获直观的实践经验。
同时,将通过实验活
动实现实践,从而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增强学习技能。
二.教学内容
1、定义汽化、液化:汽化是指液体经过加热而被加压进入气体状态,液化则是指气体释放压力时转化为液态;
2、热力学的温度概念:体系的温度为所有热源的总和,决定体系的
热平衡;
3、汽化及液化的物理化学过程:根据汽化曲线和液化曲线的物理特性,液化点的改变决定着液体的物理化学特性;
4、汽化及液化过程中的物理变化:气体和液体都含有动能,汽化和
液化过程中物理性质的改变,包括静止比容、密度和熵等参数;
5、汽化及液化的实验活动:实验活动中要采用具体的材料进行汽化
和液化的实验,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实验中的物理参数变化,从而更加全面地学习汽化和液化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首先以生活实例启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
的主题:汽化及液化,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2、客观讲解:通过文字说明、动画演示及学习图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掌握气体和液体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4.拓展思维,培养观察、实验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
3.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简要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比如:你们曾看到过哪些液体蒸发成气体的现象?液化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条件?2. 学习新知(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气体是如何转化为液体的?”“液体又是如何转化为气体的?”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3. 实验探究(30分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液体蒸发成气体和气体冷凝成液体的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和讨论,总结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和规律。
4. 概念解析(15分钟)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对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进行系统的概念解析,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蒸发需要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气体冷凝需要克服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
5.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汽化和液化现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更容易蒸发?”“天气湿度高时,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能够给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6. 小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和归纳,梳理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中学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案例
中学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案例【学习任务分析】:本课讲述的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液化产生的条件及“白汽”形成的原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相信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除了设计好演示和随堂小实验外,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充分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启示,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索实验能力。
他们对物理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对物理活动具有操作的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概括性的认识兴趣。
他们喜欢活泼的课堂形式,热忠于讨论、归纳、分析、争辩等思维活动,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探索和讨论的风气较浓厚。
但他们易于用生活观念代替物理概念,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表现为凝固性、片面性和干扰性障碍。
为了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学中多让学生接触真实、详细的物理情境,提高从真实、详细的物理情境中获得信息的辩识能力,让学生暴露出错误观念并加以纠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快慢与外表积、温度、气流有关。
(3)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4)知道液化现象。
(5)懂得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3)初步认识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关心科学开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开展的意识,有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会用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液化的方法。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难点对沸腾现象及特点的理解,尤其是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
利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在黑板上用湿布写一个字,让学生观察湿布上的水在常温下逐渐消失的现象。
然后,向一个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学生可以看到塑料袋迅速鼓起来,同时酒精的气味变得更浓烈,提问学生:这些现象中涉及到物质的什么变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汽化和液化。
(二)讲授新课1.汽化汽化的概念:讲解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通过更多实例加深理解,如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洒在地上的水慢慢消失等。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蒸发的概念:介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举例说明,如洗过的头发在常温下会慢慢变干,即使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湿衣服干得快?引导学生提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可能因素,如温度、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等。
实验探究:准备三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倒入等量的酒精。
《汽化》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汽化》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简析《汽化》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其特点是由学生体验蒸发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团结协作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由于在前一节中,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沸腾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经历成为本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2、知道蒸发现象,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4、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科学探究目标1、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2、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会画水的沸腾图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魅力.2、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思想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加强向知识的过程转化.”“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学习本节内容时,考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及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实验引入新课,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蒸发;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去做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主动参与探究,经受感悟,体验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教师充分利用投影和课件的展示:“火洲”的坎儿井,激发民族自豪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与生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悟到我们要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做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现.学习活动的基本框架1、同学们交流回忆: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2、教师创设情景:蒸发现象;3、学生自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4、学生自主阅读体会“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感悟到要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学习活动的预设如下表学习重点设计实验、观察蒸发和沸腾现象学习难点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教学用具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纸锅、课件、投影片、秒表、火柴、铁架台、石棉网、三芯酒精灯若干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交流回忆] 学生回忆思考利用情境引入,提高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大家好”三个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问:减少的酒精哪里去了?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板书)你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将纸点燃,后用准备好的纸片叠成小纸锅烧水,你们看到了什么?纸锅中的水烧开后过一会儿会变少吗?这说明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像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在物理上称做蒸发;一种像水烧开后会变少 的现象叫沸腾.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板书) [确立研究课题]一、蒸发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同学们思考:在晒粮食时,要使粮食干的快些,怎么办?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粮食干的快呢?同学生们看这是半试管酒精要想使它蒸发快些,我们采用哪些措施? 谁能总结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 要减慢液体蒸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通过以上研究谁能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蒸发的特点同学们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那么冬天温度低,水能蒸发吗?这说明了什么? 3、蒸发吸热小实验:在学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大家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用学生观察:黑板上的酒精变少了,有的看 不见了.由液态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 学生讨论,抢答举例:地上积水变少,晒麦子,湿衣服变干,等等.学生观察:纸燃烧了起来.用纸锅烧水,纸锅中水烧开,纸没有燃烧. 过一会儿水变少了.学生理解识记.学生抢答:在太阳晒下、推开晒、在通风处粮食会干的快些. 学生讨论回答:在太阳晒下粮食中的水温度高 ;推开晒时水的表面积大;在通风处粮食上面空气流动快些,加快蒸发,所以粮食干快些.学生抢答:加热、吹风、摊开等等. 学生交流总结: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知识的掌握。
2.练习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实验操作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教师辅导:针对学生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解题能力。
b.探讨:生活中的物质状态变化现象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c.应用:如何利用物质状态变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a.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b.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a.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
b.分析实验中能量变化,使学生了解吸热和放热现象;
c.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巧设问题,引导探究: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探究;
a.提问: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吸热和放热是如何发生的?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露水、雾、云、雪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1.观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
2.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作业要求:
1.书面作业需字迹工整,表述清晰,逻辑性强;
八年级“汽化”教学设计教案
“汽化”教学设计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童丽瑾设计思想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共有实验八个,大多是学生亲自动手的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5.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6.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性,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物理现象的物理道理。
教学准备一、电教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火柴、自制三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热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纸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教学过程实验引入课题实验: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汽化教学设计
汽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大兴附中杨丹丹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
了解汽化和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 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腾的概念。
3. 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4. 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的温度的变化情况。
知道沸腾图象的物理意义,进一步体会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具准备: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10套);水槽、气球、塑料口袋;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堂反馈:
本节课通过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蒸发和液化,体现了从现象到实质,从生活到物理。
通过“科学探究”与“生活与发现”,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
课堂效果既活跃又轻松,学生的收获较大。
《汽化和凝华》教学设计
《汽化和凝华》教学设计汽化和凝华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化和凝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探索这两个过程,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汽化1. 汽化的概念和特点2. 汽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 汽化的实验示例和观察现象4. 汽化的应用和重要性凝华1. 凝华的概念和特点2. 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 凝华的实验示例和观察现象4. 凝华的应用和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活动1. 介绍和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课堂讲解来介绍汽化和凝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确保学生对这两个过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 实验体验:设计适合学生的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汽化和凝华过程。
鼓励他们记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和假设,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团体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在指导下完成相关实验任务和讨论。
这样他们可以共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学会合作和团队合作。
4. 视觉辅助:使用图片、图表、视频等视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汽化和凝华的概念。
这些工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 应用练:提供一些与汽化和凝华相关的练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巩固他们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和评估:通过课堂小结和个人或小组项目报告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让学生思考和总结他们从这个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图片、图表和视频- 练题和评估工具时间安排本教学设计建议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灵活调整。
每个主题可以安排一到两节课的研究时间。
确保在每个阶段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和讨论。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研究和了解。
这些资料可以是教科书、学术文章、网上资源等。
初中物理科学八年级《汽化》优质课教案反思
《汽化》教学案例与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基础上,对热现象的进一步学习,是热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
教材以探究沸腾的特点和蒸发与那些因素有关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沸腾的特点和蒸发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的过程。
在通过实验得出沸腾和蒸发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沸腾和蒸发现象。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节的沸腾和蒸发是两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会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也是本节的重点,因此这节课在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
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汽化。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腾。
●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了解沸点与气压有关。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主动探究意识,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器材:酒精、棉球、塑料袋、热水、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手表。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热水、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手表、带孔的硬纸板、冷热档的电吹风、纱布。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主要研究的是沸腾的特点、蒸发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目的:实验开始时用热水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通过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带着问题去探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空,不懂的可以查阅课本、问同学、老师,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做,让他们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代表归纳总结。
〈三〉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4分钟)
你能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吗?
蒸发
沸腾
区
别
部位
条件
程度
温度
共同点
设计目的:根据刚才的学习,指导学生像考试一样限时独立完成,再交叉改正,对存在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订正,共同提高,老师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疑问,明确给予指导。从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1.课后完成“纸锅烧水”实验
2.《课时作业》的汽化的练习
先回顾上节课内容再归纳概括出汽化的概念
学生猜想、观察、由2位学生做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给学生分享数据
学生根据数据描画图
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
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小组做2个简单实验并思考
动脑筋思考
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比较表,再交叉改正,对存在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订正。
水结冰,铁水定型成铁块,液态固态
2、笑话里的“鸡腿”跑哪里去了?
3、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课本58页倒60页的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类比、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归纳,从而总结出汽化的概念。
(三)教师引导,合作探究明确强化
<一>探究水的沸腾(15分钟)
1、提出问题: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五)综合评价及时检测(2分钟)
检测题,5分钟完成。
1.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二是.人在流汗时,用风扇吹一吹顿觉凉爽,这是因为,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而蒸发具有作用.
2.蒸发是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在液体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沸腾时,会看到水中发生的现象,形成大量的上升时变,到达水面上时,将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
思考并回答
学生完成检测题
提问一些学生回答
做完实验:
(1)蒸发的概念: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发生
的汽化现象。
(2)蒸发要热,有作用。
动脑筋思考:
如果放学回家把校服洗了,但是第二天要穿校服服还没有干,怎样才能让它最快干?
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把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把衣服晾开,把衣服放在大风的地方…..
师生小结:加快蒸发的方法:
①提高液体表面的温度。
课题
§3.3《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它包括沸腾和蒸发。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2、进行猜想:(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3、实验仪器:(一个学生说)
4、观察实验:(2位学生上讲台上演示实验)
(1)沸腾前后,气泡大小的变化?
(2)沸腾前、后,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
(3)沸腾时,移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吗?
5、数据记录并绘图: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
温度/℃
90
92
提问:我的到底“鸡腿”跑哪儿去呢?
设计目的:通过一则物理幽默笑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又复习了物质三种状态的有关知识。
仔细观察并思考
二教学过程
三
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二)类比联想形成概念(5分钟)
熔化(吸热)
1、回顾上节课内容,观察下列现象,你想到什么?
冰融化成水,铁块变成铁水,固态液态
凝固(放热)
94
96
98
98
98
98
描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图。
6、归纳总结:(由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出沸腾时的特点)
(1)沸腾概念:在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在液体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
(2)沸点:液体时的温度。
(3)液体沸腾时要热,但温度。
7、评估与交流:
学生: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是100℃而是98℃?或是其他温度?各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设计目的:通过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检测题,及时记录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把做得好的投影演示出来,加以表扬。创设同学间互相学习、观摩的氛围,树立榜样,开拓视野,刺激新的兴奋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持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学习氛围。
(六)课堂小结 启迪升华(2分钟)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老师小结:“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由于许多探究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合作,在刚才的探究中,许多同学在交流过程形成一种默契配合,关系融洽的友好气氛。
〈二〉蒸发(10分钟)
学生小组做2个简单实验:
1、把酒精涂在手背上,有什么感觉?
2、把酒精涂在温度计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设计目的:以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回顾、思考、归纳,并充分交流,从而更好地疏理知识要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提升。
板书设计:
§4.3 汽化和液化
汽化
沸腾
蒸发
条件
沸点
特点
条件
特点
影响因素
汽化概念
探究水的沸腾
蒸发
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列表)
思考题:
检测:
小结:
作业:
作业:(1分钟)
4.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水太烫,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为了()
A.把热吹散可以降温 B.吹过去的是冷气,可以降温
C.加快开水表面的空气流通,加速蒸发,可以吸热降温
D.吹过去的冷气把水中的热带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种液体的沸点是一定的 B.同一种液体的沸点可有多个值
C.同一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变的,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可能相同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设计目的:先让学生大胆去想、去做,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充分交流,力求他们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由于加快蒸发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老师加以引导,老师按照学生的想法和做法给予归纳,肯定并表扬了学生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增强学生学生物理的信心,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以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
观察现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教具
电教器材:计算机、教学课件
学生每组器材:烧杯、水、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盖、火柴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分钟)
演示:我用棉纱蘸些酒精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鸡腿”,不一会儿,咦!我的“鸡腿”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