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认识到《三峡之秋》描述的是三峡秋天的美景。
2.能理解课文意思,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观察和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理解和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天的美景。
教学准备:课文《三峡之秋》的课文卡,图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复习相关的词汇。
2.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共鸣,逐渐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美丽。
Step 2:自主阅读(1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三峡之秋》,并自主思考课文是何种类型的文章,秋天的描述有哪些特点。
2.学生理解并猜测一些生词的意思。
Step 3:合作探究(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描写手法,并记录下来,准备展示给全班。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发现,并进行讨论。
Step 4:学习重点词语(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特殊语言表达,例如“满山楠叶黄如金”、“烟霞斑斓”等。
2.学生找到这些特殊的词语,并进行讨论和猜测意思。
3.教师给学生提供词语的解释和用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
Step 5:情感体验(15分钟)1.教师给学生播放与秋天有关的音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秋天的美丽。
2.学生列举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Step 6:拓展阅读(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或图片,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与秋天相关的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对秋天的观察和品味能力。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词汇,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秋天景色。
2.教师核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并评价。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对三峡热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三峡美丽的景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前准备:(1)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三峡、长江的资料、图纸和彩笔。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略)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橘、柚、漾、曳”的写法。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气象万千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1. 关于长江。
2. 关于本课。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三峡美、中秋美)二、初读,潜心会文。
(朗读美、绘画美)1.教师朗读课文。
(配音)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连环画。
3.师生评价作品。
三、精读,体情悟美。
(解读美、感悟美)1.感受早晨的三峡明丽之美。
(多媒体)2.感受中午的三峡热烈之美。
(多媒体)3.感受下午的三峡平静之美。
(多媒体)4 感受 . 夜晚的三峡宁静之美。
(多媒体)5.对比发现长江的变化美(多媒体)6.再次感受夜晚月光下的三峡神秘之美。
(多媒体)7.感受中秋美。
(多媒体)四、拓展,超越文本。
(欣赏美、升华美)1.欣赏三峡的风光。
2.感悟语言之美。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三峡之秋》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比喻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描写的景物静中有动,读后宛如身在画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把握三峡景物在一天中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优美、清丽的语言;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文章的感情脉络,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2.带领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积累美词佳句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峡秋天的美重点难点了解三峡秋景的美,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峡群峰秀丽、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
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写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秋天的神韵。
二.初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生自由读课文) 谁愿意说说,作者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 我觉得是美丽的。
三峡秋天的美充满了什么气息?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成熟的秋天的气息;一种成熟的美。
你从哪儿找到成熟这个词的?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是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美,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一段。
(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哪种景物,都写了它们的什么? 重点写了橘柚树,写了橘柚树的叶子和果实。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三峡秋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峡秋景的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三峡之秋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相关练习题4. 教学课件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三峡相关知识。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三峡秋景的描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观察角度、景物描写等。
3. 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身边的景物。
4.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三课时:1. 学生讲述自己对三峡秋景的想象和联想。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
3. 学生观看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三峡的开发与保护。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四课时:1.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对三峡秋景的认识。
2.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五课时:2. 教师组织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地图解读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三峡的秋景,培养学生欣赏美的眼光。
(3)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欣赏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的理解。
(2)对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2)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三峡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对长江三峡的了解和印象。
2. 课堂讲解:(1)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解答,师生共同点评。
4. 欣赏与评价:(1)展示三峡秋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图。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三峡之秋》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三峡秋天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习并掌握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熟悉三峡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三峡秋景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三峡秋天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习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把握三峡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
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三峡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对三峡的了解,引出课文《三峡之秋》。
2.课文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学生进行默读,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分析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高写作能力。
6.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辅段1.多媒体展示展示三峡秋景图片,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感受。
播放三峡秋景视频,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描绘的景色。
2.课堂互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情景模拟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增强课堂氛围。
五、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描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三峡风光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二、品读赏析。
(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
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
(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
谈谈你的感受吧!1、早晨(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2、中午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4)、出示完整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对照两个句子看一看,为什么变一变就不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了呢?(关键词和比喻句,更能体会文章的感情,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中的美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三峡秋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课文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并讨论其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所表现的三峡秋天的特点,以及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三峡之秋”为题,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写作。
3.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并给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1.阅读课文《三峡之秋》,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对三峡的深入了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描绘的三峡秋天的景色,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
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早晨:清新而明净明朗中午:热烈下午:平静、轻缓夜:沉沉欲睡惊醒3、朗读课文三、深入学习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教案点评: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略读课文仍要放手让学生自学。
导入新课时,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
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最后观看三峡风光片,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2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三峡之秋人教版
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我给同学们选了一篇课外现代文《三峡之秋》。
我的出发点是让同学们在了解古代三峡四季美景的之余,也能从现代美文中领略三峡经久不衰的魅力教学从三峡图片导入,先出示《三峡》秋景片段,让同学们回忆三峡秋景的特征。
这一步骤主要是回顾学生的已有知识。
《三峡》秋景的特征在于“悲”、“寂”在此还引导学生回忆了一句古诗“自古逢秋悲寂寥”。
旨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联系”这一概念的理解。
由此正式点出今天的学习对象《三峡之秋》,希望同学们能在这篇文章中感受到“秋日胜春朝”的美景,点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针对写景散文赏析的方向,我将这节课的设计定位在寻找概括景物的特征、品味赏析写景的语言和感悟评价散文的主题这三个方面一、景物的特征阅读文章,请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说说你看到的三峡之秋是怎样的。
三峡的秋天是的。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三峡秋天的特征)二、写景的语言1、细读文章,请根据你所读到的三峡之秋的特征细细品味作者的美词妙语,看看作者抓住了三峡秋天的哪些景物,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三峡秋天的众多特征的(赏析语句的环节,学生可使用圈点勾画的读书法品词论句。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写景的基本方法)抓住典型景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多角度观察2、出示郦道元《三峡》秋景片段请你选择适合表现《三峡》秋天特征的景物(也可自己想象,但要合理),运用总结出的写景方法,再写三峡之秋。
“三峡的秋天是寂静(悲伤、凄婉)的。
……三、文章的结尾“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这个结尾从侧面写出了三峡秋季的肃杀凄凉,借渔歌抒写作者的哀伤、悲凉之情。
“这一天,正是中秋。
”《三峡之秋》有人说:“这是点睛之笔,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构,点明全文写得是一天之中三峡景色的变化)有人说:“中秋是月圆之夜,花好月圆是美好的象征,突出表现了三峡的美,社会的美。
”(由景及情)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的观点反思:天不遂人愿!当初设计这节课时做了两个定位:1、比较阅读,能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联系与整合;2、在一个单元的写景散文教学后,想检验一下学生对散文赏析的能力是否提高。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之美。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运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三峡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三峡的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三峡的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三峡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峡的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2.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分享等方面。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九、教学修改根据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优秀教案优秀5篇
三峡之秋教案《三峡》优秀教案优秀5篇关于三峡之秋教案(精篇一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全长193公里。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瞿塘峡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
它应该也是雄伟险峻的一个峡。
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
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右边的名白盐山,不论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
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
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巫峡在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五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巫峡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
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
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这里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姿态万千。
白帝城重庆市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西首和库区腹心,东临三峡大坝,西靠重庆,南连张家界,北接西安,是渝东、陕南、鄂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约为 4099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0 万,是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和绝世奇观天坑地缝所在地。
白帝城历史悠久回味无穷,在奴隶社会时期,这一带曾是巴、蜀两国的领地,并于西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 1016 年)建为夔子国。
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设县、设州、设路,这里一直都保持着行政和军事的显赫地位。
唐时设夔州府,辖十九州县。
宋时置夔州路。
奉节在周赧王元年(公元前 314 年)建为鱼复县,时我国早期所建县邑之一,距今已有 2300 多年的历史。
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
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读课文,想画面,理解三峡美景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在不同时间抓不同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均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话说三峡1、老师放三峡美景的录像片断,配音简介三峡。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全长193千米。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理解的长江三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1)老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读:陡峭巨蟒眨眼驳船摇曳朦胧清冽光晕划开凌空飞降(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阅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词,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的景物特点的(1)学生阅读,勾画。
(2)学生汇报交流。
课文是按照一天中的早晨、中午、晚上等不同时段描写三峡秋天的美景的。
(3)作者写早晨的三峡美景之前和在文章的末尾,还各有一段,找出来读一读,想想这两段在文章开头与结尾,各有什么作用。
文章的第一段:总写了三峡的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
文末的一段,点明所写的美景正值中秋。
这两段首尾照应,构成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使文章构造完好。
三、批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美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借助书上的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2)汇报交流。
①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批注明确三峡的秋天具有成熟、丰硕的特点。
三峡之秋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整体感知师: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方纪笔下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峡”是什么意思?(峡:两山夹着的水道。
)“三峡”在哪儿呢?2、关于三峡你还知道些什么?介绍资料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
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
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这样写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吟诵: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播放课件)二、交流感悟,感受美(一)初读课文师: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成熟、美丽师:是的,三峡秋天的美,无处不在。
(板书:美)师:那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景色的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
师:对了,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体现时间顺序的词语,谁找到了?师:你们真会读书!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
板书(二)深入精读师: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峡秋天总的特点。
师: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生:叶子绿得发黑,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散发着一种清香。
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之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三峡之秋教学要求:1、积累词汇;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生介绍三峡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三、新授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
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板书设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4*三峡之秋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三年两课题,着力提高万家小学英语质量三年来,我主要在从两个方面提升英语教研组的工作水平和我校的英语质量:一是找到了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
1、多激趣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模糊,而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
五年级上《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很重要的地位,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展。
下面和一起来看看五年级上《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方法:情境朗读,自主探究。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
(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
)
(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读课文2-6自然段。
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早晨——橘柚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长江、雾——平静
夜晚——长江、月——宁静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三峡之秋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
夜晚——宁静。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三峡之秋人教版4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三峡之秋人教版4传授目标:1、明白本课2个生字。
2、正确、娴熟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酷爱祖国大好河山,酷爱大自然的教诲。
4、领会定时间顺序描写风景的要领。
传授重难点:1、明白三峡秋天的风景特点。
2、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传授历程:一、发言导入本日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
(看录像)看后简略说说三峡给你留住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砚还可以连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谈一谈。
二、查抄预习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学生互相解词: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根据什么顺序写的,划出表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风景的哪些特点?3、读读文章开头和末尾的话,领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西席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风景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风景,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雪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绝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殊早,绝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轰动(驳船驶过期,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娴熟、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形,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三峡之秋人教版2
三峡之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描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三峡风光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二、品读赏析。
(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
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
(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
谈谈你的感受吧!1、早晨(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2、中午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4)、出示完整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对照两个句子看一看,为什么变一变就不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了呢?(关键词和比喻句,更能体会文章的感情,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整体感知
师: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方纪笔下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峡”是什么意思?(峡:两山夹着的水道。
)“三峡”在哪儿呢?2、关于三峡你还知道些什么?介绍资料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
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
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
就曾这样写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吟诵: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播放课件)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
(一)初读课文
师: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成熟、美丽
师:是的,三峡秋天的美,无处不在。
(板书:美)
师:那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景色的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
师:对了,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体现时间顺序的词语,谁找到了?
师:你们真会读书!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
板书
(二)深入精读
师: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峡秋天总的特点。
师: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
生:叶子绿得发黑,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散发着一种清香。
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1、早晨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
生自由读,交流汇报。
说峡风有些凉意。
我觉得作者说得很对,秋天的风吹来让人感到有点凉,要是风大一些,我想橘柚树上沉甸甸的果实会随风摇晃,可能还会掉下来。
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做什么?
师:是啊,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
生:明丽。
师:的确,在橘柚树的变化中,让我们感到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
(板书:明丽)
师: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
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首独奏曲,你们听(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仿佛置身于峡谷,感受到一股凉风。
生:我好像看到了满山的橘柚树,好诱人啊!
师:大家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共同读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三峡之秋早晨的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是用
什么方法学习的这部分?
生汇报学习方法。
师: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小组去自学后面的三个时间段,一会儿进行汇报。
出示
2、中午
师:好,我们先学到这儿,谁来读读三峡中午的景色?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热烈读出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
男生齐读。
师: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
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
师:看看这段话,哪个字能体现出影子的动态?
师:对,“拥”形象地写出了影子的动态,也显示出雾中三峡的宁静。
此时,笼罩着一层雾的三峡就像一位穿着纱衣的仙女,朦胧而优雅。
4、夜
师:走过白天的明丽和热闹,三峡的夜终于来了。
想一想,三峡的夜又给你带来哪些特别的感受呢?
师:岸边的渔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驳船是动的,夜是静的。
以亮衬暗,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形象描绘出宁静和谐的夜。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夜的宁静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
女生齐读。
师:当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
生读文。
师:在这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月亮是夜的使者,给你无限向往,谁能读出月的神秘?
生读文,评价。
师:谁还读懂了不同的?
师:作者用了“像……又像”两个比喻,把月光的清冽展现在我们面前。
那你能用“像……又像”说句话吗?
师:作者也正是抓住了月光的特点,运用生动恰当地比喻将月光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作者以动写静,让文章更生动。
我们细细欣赏了月夜,体会到月亮的色彩、形态是那么素淡优雅、超凡脱俗。
那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试。
生读文,互相评价。
师:这么美的月夜,老师也想读给大家听,行吗?范读
生齐读,配乐。
师:真令人陶醉!老师仿佛看见一轮明月高高的挂在空中,这一天,正是——中秋。
课文结尾点题,首尾呼应。
中秋的三峡时而宁静轻柔,时而翻滚呼啸,能够随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成熟的气息。
三、积累内化,回归美
师:三峡成熟的美在作者笔下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呢?
生: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
生:观察仔细,抓住景物特征。
生:作者喜欢三峡。
……
师总结: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感受都很深,纵然我们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对三峡的赞美。
课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再去找一些描写三峡的诗篇进行补充阅读,我相信大家还会有别样的感受;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如果将来你有幸亲眼目睹三峡的风光,还会有更深的领悟。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