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案

合集下载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数的产生》这一课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数的比较大小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古代人们计数的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的产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一万二万三万2. 数的大小比较:一万二万大于小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作业答案:(1) 二万:二万三万:三万四万:四万(2) 二万和三万:小于三万和四万:小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万的读写方法掌握得较好,但在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数的大小比较的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关注的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二、关于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许多学生在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存在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我详细讲解了两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然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我还安排了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三、关于课堂小结和课后拓展延伸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在教授《数的产生》这一课时,我运用了一些教学技巧和窍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1. 语言语调:我在授课时注意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介绍数的起源,让学生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和意义。

2. 十进制计数法: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数学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整数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运用、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数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对数的产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讲解十进制计数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 数学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教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是数的产生和计数的基础,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第【1】篇〗《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自然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数的产生(一)导入观看情景动画(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2.课件出示: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

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怎么办?4.课件出示: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记数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

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数的产生教案4篇

数的产生教案4篇

数的产生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作者整理了4篇数的产生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数的产生。

数的产生教案篇一大班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内容也随之改变,认识数字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虽然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学习单纯的数字并不困难,但是此次活动不仅在于让孩子们认识数字“4”,这在于让孩子们从各方面了解数的意义,为此后的学习打基础。

大班幼儿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他们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将其分类,此次活动从不同的方面着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1、认识数字“4”,知道数字“4”的实际意义;2、能用实物表示数字“4”;3、喜欢数字,对数学感兴趣。

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性用实物表示数字。

1、物质:带数字的小球、有不同数字凹槽的木块、能填充木块的小方块(大小、颜色不同);2、幼儿有数数的经验。

1、导入:歌曲导入(数字歌)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仔细听,仔细唱。

2、展开:一,利用数字展开活动,老师给出带数字的小球,让小朋友们找出其中带有数字“4”的小球师:我们唱完歌了,今天的歌呢与数字有关,接下来呀,老师要和小朋友来一起找一找带有数字“4”的小球。

第二,老师给出带有不同凹槽的木块,让小朋友找出有四个凹槽的木块,然后再找出颜色一致的且带有4的小方块将其填充,第三,幼儿自由组合成四人一组,老师将事先准备的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木块拿出,让小朋友将其每四个一组。

3、结束:教师行走观望孩子们的分组情况,同时让孩子说出自己是如何分组的。

老师说数字“4”像小红旗,让幼儿观察周围的什么东西和数字“4”形状相同。

数的产生教案篇二气球飞了1、会认读数字3和4,知道数的形成和所表示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2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2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2课时教案一、课时目标1.理解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2.掌握十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能够用十位和个位数字表示十以内数。

4.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其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十以内数的读写,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掌握序数的用法,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数字卡片3.黑板、彩色粉笔4.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十以内的简单数字图形,要求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这个数字,引出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2. 讲解基数和序数•让学生根据数字卡片,用语言描述图中的数字。

•引导学生区分基数和序数的不同之处。

•通过多个例子巩固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3. 十以内数的读写•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练习十以内数的读写。

•让学生互相检查,并纠正错误。

4. 十进制计数法•利用十位和个位数字让学生表示一个十以内数。

•引导学生发现十进制计数法的规律。

•让学生尝试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更大的数。

五、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

2.写出数字102的基数和序数表示形式。

3.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36这个数。

六、课堂反馈请学生谈谈今天学到的知识点,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思考:十进制计数法有什么好处?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未同学们能够掌握基数和序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十以内数的读写,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愿大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数的产生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数的产生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数的产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数的产生过程,了解数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起源: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是如何产生的,数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数的表示方法:介绍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如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让学生掌握数的表示方法。

3. 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包括数的定义、性质、分类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4. 数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数的产生过程和数的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数的起源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的产生过程的学习。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数的产生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3. 讲解:教师对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数的知识。

4.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评估学生对数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完成情况: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数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的产生过程。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数的产生∣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数的产生∣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数的产生∣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进行计数、比较、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2. 数的概念3. 数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数的概念,数的运用。

2. 教学难点:数的概念的理解,数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数的产生过程。

2. 新课导入:介绍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数的运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数进行计数、比较、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产生、概念和运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数进行计数、比较、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数的产生和运用。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数。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数的产生、概念和运用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评价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辅助资料:相关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九、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解决实际问题。

十、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 学生能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计数、比较、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数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本节课通过数的产生、概念和运用的教学,让学生对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课件

A、8057290000 B、54776800
C、1516004937 D、159814800
小结
数的产生 古代三种记数方法: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 的个数是无限的。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 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结绳记数
再比如人们捕鱼归来时,捕到 一条鱼,就在石头或木头上刻一道, 一共捕了几条鱼,就刻几道。
这样太不方便了。
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 数符号,但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 这些分别代表阿拉伯数字中的 1,2,3,4,5,6,7,8,9
数字可以用来记 录物体的个数。
在表示物体个数的时候,可以用0,1, 2,3,4,5,…这些都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
是0 .
相邻两个自然 数相差几?
0, 1, 2, 3, 4, 5, 6, 7, 8, 9 ……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当物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0”也 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十进制计数法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在生产和生活中往往要遇到比亿大的数。
探究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 一生心跳约25~30亿次。
1339724852人
数 … 亿级
万级
个级
() () ()
级 千百十 数 …亿 亿 亿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位千 亿 位百 亿 位十亿 位亿 万 位千万 万 位百万 万 位十万 位万 位千 位百 位十 位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字的产生》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字的产生》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字的产生》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数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掌握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和认读方法;- 掌握数字对应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1. 数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古代的计数方式- 阿拉伯数字的起源和发展2. 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和认读方法- 研究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则- 掌握阿拉伯数字的认读方法3. 数字对应的数量关系- 掌握数字和实际物品的对应关系- 进行简单的数量对比和比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回顾古代计数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研究兴趣。

2. 呈现:向学生介绍阿拉伯数字的起源和发展,讲解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优势。

3. 实践:学生进行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练,教师纠正错误,提供指导。

4. 启发:通过一些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字和实际物品的对应关系,加深理解。

5. 练:进行一些简单的数量对比和比较练,巩固数字对应的数量关系。

第二课时1. 复: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温并检查掌握情况。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则,包括横竖撇捺的顺序和排列方式。

3. 实践:学生进行更多的阿拉伯数字书写练,并互相批改,加强记忆和掌握。

4. 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数字,让学生进行快速认读,锻炼数字识别能力。

5. 练: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数量对比和比较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三课时1. 复: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解答疑惑。

2.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和实际物品的对应关系,讨论数字多少的概念。

3. 实践: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一些数量对比和比较的练题,培养准确理解数字的能力。

4. 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数量关系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数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和认读方法。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和练的完成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数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和发展2.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3. 数的读写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数的概念,数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数的概念的理解,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实物的数量,引导学生关注数的产生。

2. 新课导入(1)数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讲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数的历史背景,理解数的概念。

(2)数的分类讲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各类数的定义和特点。

(3)数的读写方法讲解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规则。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数的产生和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发展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1.2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2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2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中,"1.2 数的产生"是第一章"认识数字"的第二个知识点,主要讲述了数的产生以及数的计数单位。

一、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背景: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2. 数的计数单位: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制,以及我们现在常用的数制,如十进制等。

3. 数的表示方法:通过实物计数和数字计数,让学生了解数的不同表示方法。

4. 数的读写方法:教授学生数的读写规则,以及如何正确快速地读写数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的背景,知道数的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数的计数单位,理解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并正确地读写数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读写方法,特别是大数的读写。

2. 教学重点:数的计数单位,以及数的表示和读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计数工具,如小石子、豆子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计数棒,算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计数,让学生感受数的产生过程,引发学生对数的产生的好奇心。

2. 讲解数的产生背景:讲解我国古代的数制,以及数的产生过程。

3. 讲解数的计数单位:介绍十进制计数单位,以及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4. 讲解数的表示方法:通过实物计数和数字计数,讲解数的不同表示方法。

5. 讲解数的读写方法:教授学生数的读写规则,以及如何正确快速地读写数字。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的表示和读写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的产生背景、数的计数单位、数的表示方法和数的读写方法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答案:10可以用10个石子表示,20可以用20个石子表示,30可以用30个石子表示。

答案:100读作一百,200读作二百,300读作三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数的计数单位,能够熟练地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并正确地读写数字。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

五、课前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学了四年的数学,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其实我们跟数已经成为老朋友了。

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生简单举例)但是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二、自主学习,互相交流1.学习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的图片文字等。

(PPT课件展示主题图)师小结:无论人们采取哪种方式记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是也表现出了古代人的智慧。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的记数符号也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国家数字的特点。

(课件展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由于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因此经过漫长的时间后,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对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呢?(请学生阅读教材17页“你知道吗?”,了解阿拉伯数字)(3)讲解自然数。

师: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最大的呢?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学生进行总结。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第【1】篇〗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通过探究、考虑、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3、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产生、开展的历史。

2、难点:罗马数字的特点。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有认识的吗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

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

今天老师把它送给你们“读史使人明智,数学使人周密”。

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二、展示交流,探究新知1、介绍古时候人们生活消费劳动中开场对数的初步理解(多、少)2、介绍三种计数方法: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3、介绍记数符号(数字)介绍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比拟每一种数字的特点,重点介绍罗马数字,并分析^p 罗马数字的特点。

4、出示各国的数字,说明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5、听录音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6、教学自然数的概念。

考虑:这些自然数是怎么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给同学们一起分享吧!四、布置作业:1、读书第16页、第17页。

2、写一篇关于“数的产生”的感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第【2】篇〗《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1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的计数方法,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

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的产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

本节课通过学习数的产生,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运算还不够熟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产生,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运用。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数的产生和运算过程。

2.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方便学生操作。

3.练习题:挑选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购物、计数等,引导学生关注数的产生。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用到过数吗?数是从哪里来的呢?”激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的产生过程,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巩固(5分钟)挑选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及时批改,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一、教材内容1.1 学习目标1.知道数的产生历史和数的基本概念。

2.了解从自然数到正负数的扩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的知识。

1.2 学习内容1.数的产生与数的基本概念2.从自然数到正负数的扩展3.数的应用1.3 学习重点1.理解数的产生历史和数的基本概念。

2.掌握从自然数到正负数的扩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的知识。

1.4 学习难点理解数的产生和自然数到正负数的扩展。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课本、教案和板书等教学工具。

2.学生也需要准备好课本、笔、纸、作业本等学习工具。

2.2 教学步骤2.2.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了解数的历史吗?数是怎么产生的呢?”2.2.2 介绍数的产生教师通过讲解数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到数是怎么产生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3 引入数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自然数、零、负数和整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数的基本概念。

2.2.4 自然数的扩展教师通过演示自然数的扩展,让学生了解自然数的局限性。

2.2.5 正负数的引入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2.2.6 正负数的运用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正负数的运用。

2.3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加深对数的产生、概念和运用的理解。

2.4 课堂总结教师要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所学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和从自然数到正负数的扩展,让学生了解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的知识。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数的产生、概念和运用的理解。

同时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于生活,并为生活效劳。

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可以用到数。

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理解数的产生和开展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数的产生〔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场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

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假设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

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开展,人们创造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消费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的概念及数的产生过程。

2. 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数的概念及数的产生过程。

2. 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自然数的认识、数的顺序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二、探究数的产生(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思考:数是怎样产生的?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数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示数量而创造的。

3. 讲解数的产生过程:从实物表示数量,到结绳记事,再到符号表示数。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回顾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三、数的表示方法(10分钟)1. 讲解数的表示方法:用数字表示数,如1、2、3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数的表示方法,学会用数字表示数。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2.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解答练习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数的表示方法?3. 学生分享其他数的表示方法,如罗马数字、汉字数字等。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巩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享,让学生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了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精品教案.doc

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数的产生、自然数和整数.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的含义。

2.知道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教具准备:
计数器,多位数的卡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复习。

(1)提问:你能从右往左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吗?谁能从右往左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10000 4000 4500 4530 4532 2060 2006
2.教学数的产生。

(1)自然数的产生。

(2)说明数的产生。

3.教学自然数。

(1)说明自然数。

有了数字,就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提问:如果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
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自然数?你能再说出几个自然数吗?
(2)教学自然数的特征。

提问: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想一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追问:哪些数是整数?
四、小结和练习。

人教版-数的产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数的产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数感通过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对数字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2.历史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发展历史,感受数学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了解数的产生过程中,思考数字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认识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数的产生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体会自然数的无限性。

三、教学设想以故事和历史资料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索数的产生过程。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讲述古代人类计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数的产生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数的产生和发展。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5分钟)1.讲述古代人类计数的故事,如用石头计数、结绳计数等。

提问:“同学们,在古代没有数字的时候,人们是怎么计数的呢?”引出数的产生话题。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数的产生过程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古代不同文明中数的产生方式。

从实物计数到符号计数,逐步发展到现代的数字计数。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认识自然数讲解自然数的概念: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

强调自然数的特点: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举例说明自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练习题。

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自然数,哪些不是自然数。

2.拓展练习: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自然数,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四)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数的产生过程和自然数的概念及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产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的生成的介绍,为学生确立了自然数的概念,了解了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字的产生过程。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数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学过什么数字?数字本身就是一门科学。

这个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生成数字。

(板书题目)二、探索新知识
1。

教学数字的生成。

很久以前,人们需要在生产中计数。

比如,人们外出打猎时,要数一数去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武器;回来后,要数一数抓获了多少野生动物,等等。

一种(1)展示教科书主题图,介绍古代几种计数方法。

老师:在古代,人们需要数数。

他们已经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但不是一、二、三这些数字是用来计算物体数量的。

当时,它是借助其他一些物体来计算的,比如放鹅卵石,用绳子打结,在木头上刻一
条小路。

例如,外出放牧时,每次放羊时,都会放一块小石子。

当一只羊放牧归来时,鹅卵石与羊群一一配对。

如果归还的绵羊数量与小石子的数量相同,则说明绵羊在放牧期间没有丢失。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一些计数符号逐渐被发明出来,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是不同的。

(2)了解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和古罗马的不同数字。

请畅所欲言,谈谈计数符号的代表意义。

大约在8世纪,印度发明的数字被引入阿拉伯,公元12世纪,它们从阿拉伯传入欧洲。

人们错误地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也就是说,1,2,3,4一种(3)理解自然数老师明确指出:在计算物体数量的过程中,1、2、3、4、5、6都是自然数。

“0”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人类开始知道可以看到的东西的数量,但是看不到的东西没有多少,所以没有“0”这个数字。

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0”出现了,表示没有对象,“0”也是一个自然数。

一个问题:这些自然数是如何排列的?
两个自然数有什么区别?最小自然数是多少?有最大自然数吗?
三、教师小结:最小自然数为0,自然数为无穷。

课后反思
我出示教材第19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进一步说明:在远
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

那时
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人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人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对应着上面,板书:1、2……9).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有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