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10大弊端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错误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错误](https://img.taocdn.com/s3/m/baa92c9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0.png)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错误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错误一、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
不自己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著,没有生命危险就好。
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
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
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
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
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
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
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
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二、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
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
人家又得了什么奖。
这种比较最要不得。
况且常常是当著很多人的面说。
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
人受到基因影响太多了。
包括智力,个性种种。
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
实在是你的基因问题太多。
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
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里,也导致中国人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
喜欢互斗。
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
学校的老师更是火上加油。
整个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
否则中国人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著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
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
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
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
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
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
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
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
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
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
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3f7cb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b.png)
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是什么?家庭教育的败笔远不止十个,但产生恶果,影响深远的败笔,应该是以下十项:1:过度强调学习习惯的规范,缺乏兴趣调动的方法,用没完没了的重复训练导致学生彻彻底底的厌学。
2:过度强调老师和家长的管理权威,让学生绝对服从,失去自我,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执行中,将学习拥有的快乐消耗殆尽。
失去彼此尊重,长期处于被控制的痛苦之中。
3:单纯的进行机械记忆,把记忆的结果当做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失去思考的习惯。
4:拔苗助长,盲目加量,不堪其重,像过度的运动训练拉伤肌肉一样,使大脑不堪重负,停滞不前,退出正常学习状态。
5:家长,老师以自己的好恶为学习方向,缺乏对孩子本身学习能力和学习特质的理解与掌握,在学生学习特质中的培养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学习让孩子苦不堪言。
6:把打骂作为唯一方法,压服学生,形成性格懦弱或者极度叛逆的情感性格特质。
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培养了一个情绪难以控制的问题孩子。
7:缺乏有趣,有实际效应的学习方法指导,无法调动孩子的参与激情,形成面对学习的厌烦情绪。
学生一学就烦,总想逃的越远越好。
8:以分数,名次为导向,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孩子的评价标准,导致孩子过度追求分数名次,丧失对深度学习的准确理解,学习中做了太多的毫无用处的训练。
把比较当学习的本质,形成恶性竞争的概念。
有的家长和老师,用超越学生应有的能力条件,用特别疑难的内容折磨孩子,让孩子彻底失去自信,自甘堕落。
9:只以书本和教材教辅为学习,其他书籍阅读一概不碰,其他方式的学习一概不参加,形成狭隘的学习观念。
10:过度透支体力,持续的以摧垮身体为方式的刻苦努力,导致毫无发展后劲的学习常态。
未老先衰。
11:以无限度的夸奖和赞美为方式,让孩子过度自信,过度自我,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和失败。
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
![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https://img.taocdn.com/s3/m/bde3f4c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0.png)
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希望有所帮助!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本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像不像?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浅析普通家庭教育的缺陷与对策
![浅析普通家庭教育的缺陷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4fe1c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9.png)
浅析普通家庭教育的缺陷与对策在探讨普通家庭教育的缺陷与对策时,我们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现实中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以下是对这些缺陷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家庭教育缺陷分析:1. 忽视个性化教育家庭教育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这可能导致孩子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2. 过分注重成绩许多家庭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3. 缺乏有效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误解和隔阂。
长期下去,孩子可能会对家长失去信任,甚至形成对抗心理。
4. 缺乏实践经验家庭教育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的培养。
这使得孩子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育方法不当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能采用过于严厉或溺爱的方法。
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对策建议:1. 关注个体差异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
通过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2. 培养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社会能力、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3. 增进沟通与信任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
通过信任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4. 丰富实践经验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公益、家务劳动等,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改进教育方法家长要摒弃过于严厉或溺爱的教育方式,采取适度、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通过关爱与引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普通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缺陷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应当关注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5e3380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d.png)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家庭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十大误区,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误区一:过度保护孩子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安全和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往往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导致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
应对策略是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二:过分追求成绩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高分就等于成功。
然而,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误区三:过度批评和指责不少家长通过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变得更优秀。
然而,这种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降低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心。
误区四:缺乏时间和关注在忙于工作和社交生活的同时,家长常常忽略了陪伴和关注孩子的重要性。
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误区五:模仿和过度保守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忽视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追求独特的兴趣和发展潜能。
误区六: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产品在普通家庭中越来越普及。
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有益的休闲活动和交流。
误区七:不让孩子失败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失败,会过分替他们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错误不予批评。
然而,失败和错误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失败和错误,孩子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八:不重视品德教育在追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有些家长忽略了对孩子品德修养的培养。
归纳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doc
![归纳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doc](https://img.taocdn.com/s3/m/ddec11a7b307e87100f696b5.png)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的,但有些教育方式却有待商榷。
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1.动辄体罚。
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曾在《虎妈战歌》一书中介绍了她的中国式教育法: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美国引起轰动。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一直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孩子很难超越父母。
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夏霁认为,与其打骂,倒不如言传身教。
家长在家不妨多把时间用在看书上,用家庭氛围给儿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知道要努力学习。
2.一味溺爱。
溺爱也是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
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统计发现,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70%~80%。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
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君建议,家长一要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二要分清是非对错,不能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
3.物质刺激。
考95分以上,给孩子买电动玩具;考进年级前三,奖励100元钱;帮妈妈洗碗,给5块钱……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激励孩子,这个方法本身没错,但如果用错了年龄段,用得过度,可能让孩子变得贪婪、唯利是图。
李君说,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不可缺少。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增加精神激励,比如多表扬、赞美。
4.只养不教。
瑞典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离婚对孩子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说,只养不教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上朋友。
这类家长要利用吃饭、睡前等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还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
5.意见矛盾。
为了孩子学什么兴趣班这样的事情,不少爸爸妈妈不停地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ccff0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d.png)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有所帮助!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
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
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
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
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
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
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
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
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
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
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学生上课外班和不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
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464cd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2.png)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许多错误的方法,我们要及早发现并改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威胁孩子典型:经常说:“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不喜欢你。
”父母的想法:孩子为什么不听我们的话?大人都是为了他们好,于是,在此情形下,尤其是当妈妈的就使出自认为是“杀手锏”的招术:“妈妈以后就不喜欢你。
”心理学家:发誓不再喜欢自己心爱的小宝宝,算是一种最严厉的管教方式,实践证明也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威胁。
孩子们灵性很高,会感觉到这种威胁是假的。
而且,孩子被大人欺骗了一次,不信任的阴影会长久地留下来,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成了说谎者。
因此,应当换一个效果好的说法:“妈妈是喜欢你的,但是,你现在的行为妈妈不喜欢。
”放任孩子典型:孩子想干嘛就干嘛,不必多管。
父母的想法:对孩子干嘛要那么紧张?孩子自己应当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迟早要过大人的生活,那就让他们尽早独立起来吧!心理学家:任何时候也不要让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行为无所谓。
一旦发觉你们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就会马上来验证这是不是真的。
于是就开始模仿坏的行为,看看会不会因此招致批评。
这种后果是很糟糕的。
正确的做法是抛弃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即使孩子的行为你们很不满意,也要与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碰到这种情况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告诉孩子:“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截然相反。
但是我想帮助你,因为我喜欢你。
你可以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来找我出主意。
”过分苛刻严厉典型:在家里我说了算,你应该听我的。
父母的想法:孩子应该无条件听大人的话,并认为这是教育中的最重要原则,也是无须讨论的问题。
不论是多大的孩子,都不能纵容他们,否则他们就会对大人为所欲为。
心理学家:过分苛严管教往往难以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要求这样做的道理。
否则,就会出现大人在场百依百顺、规规矩距,大人一转身就闹翻了天。
10大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一生
![10大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一生](https://img.taocdn.com/s3/m/bae8c4e4d5bbfd0a79567350.png)
10大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一生我们每个做家长的都应该反思:在我们指责教育失败的时候,自己又是怎样培养孩子的?有人说在不少家长的身上往往藏着“十把刀”,并且会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它们,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
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在许多家庭里,父母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作决定。
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让他觉得强权战胜一切。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当你为分父母的遗产而与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制止他。
你的行为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苦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
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孩子就不能呢?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
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超市去买东西,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一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
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
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
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
第六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时,你问,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这样做?还会问,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11243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c.png)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有所帮助!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
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
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
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
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
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
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
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
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
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
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学生上课外班和不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
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其修正方法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其修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f7b81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c.png)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其修正方法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逐渐被人们重视,然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常常走入各种误区。
了解这些误区并学习合适的修正方法对我们培养健康、幸福的孩子至关重要。
以下是家庭教育中的十大误区及其对应的修正方法。
误区一:过度溺爱很多家长在想要给孩子一切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过度溺爱导致孩子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差,遇到挫折无法承受。
修正方法:设定合理的期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设定明确的目标,鼓励他们自己完成事情。
适度放手:让孩子承担部分责任,比如家务,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培养独立思考:虽然爱护孩子很重要,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更为关键。
可以通过讨论问题、鼓励他们发表意见来实现。
误区二:只关注学业成绩很多家长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如社交能力、情商和身体素质等。
全面发展: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兴趣班、体育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不同的能力。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努力和态度给予充分肯定,而不仅限于最终的成绩。
亲子活动:与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如户外运动、亲子游戏,以增进亲子关系,更好地理解他们。
误区三: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但有些家长却倾向于采用统一的大棒政策,试图用同样的方法去教育所有孩子。
修正方法:理解个别差异: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需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灵活应变:对不同情况灵活调整教育方式,与孩子沟通,尊重他们的想法。
创设多样化环境: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孩子有更多选择,从而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误区四:忽视情感沟通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总是忙于工作和生活,而忽略了与孩子之间情感沟通的重要性。
日常交流: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
情感陪伴:最好的陪伴是用心倾听,而不是简单的旁观。
关注孩子情绪的发展,通过游戏、共享活动来增进感情。
表达爱意:经常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可以通过言语、行动或小礼物,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十大失败家庭教育案例
![十大失败家庭教育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60fa77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e.png)
十大失败家庭教育案例1. 家长过度溺爱导致孩子无法独立: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为他们包办一切,不让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
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无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 家庭暴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在一些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父母之间的争吵和暴力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和学习。
3.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和生活,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不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这种冷漠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对他们的情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4. 家长过分控制孩子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进行过分的控制,不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这样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使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尊重和理解:在一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尊重和理解,存在着互相指责和冲突的问题。
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他们容易学会冲动和攻击性的行为。
6. 家庭经济压力对孩子的影响:一些家庭面临经济压力,父母为了生计而长时间外出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对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7. 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和过度评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有过高的期望和过度的评价,不断给予他们压力和批评。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和焦虑,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8. 家长对孩子的责任转嫁:一些家长将自己的责任转嫁给孩子,要求他们承担过多的家务和学业压力。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感到沉重和无助,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9. 家庭教育缺乏规划和目标:一些家庭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规划和目标,没有明确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的学习无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
10. 家庭成员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在一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存在着互相猜忌和不信任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的十个不要
![家庭教育中的十个不要](https://img.taocdn.com/s3/m/87500d01b8f67c1cfbd6b8a1.png)
家庭教育中的十个不要1、不要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比较太多,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降低自我肯定,意味着孩子的潜力无法让父母看到,而孩子自己可能还会去欺负他人,看不起他人。
教育最首要的目的是自我肯定,而认同自我的内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学会了自我肯定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优点,能接受和面对自己的缺点,更积极地改正。
2、不要光用物质奖励孩子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附加条件:“你要是做得如何如何(好),就给你买什么什么,玩什么什么(奖励)”。
这样的疼爱方式附加了条件,是万万不可的。
附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认为,如果达不到,我就一点用也没有,从而失去自信,养成没有奖励就不努力的坏习惯。
要明白,并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过就是好孩子”。
3、不用完全把学习和玩耍分开很多家长会帮孩子制定一天的时间表: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时间该学习,什么时间该玩耍。
学习和玩耍不应该完全分开,最好是结合在一起的。
举个例子,如果今天下雨,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玩雨水做游戏,让叶子在水里漂,看谁的叶子漂的更快。
在玩耍时,提出来问题,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叶子会漂在水中。
让孩子思考,自己去找答案。
4、不要盲目给孩子报课外班盲目给孩子报辅导班,会让孩子产生学习是为了分数的错觉。
教育不等于只读书学习,八岁之前是产生脑突触最多的时期,八岁以后用不上的突触会消失。
从那时起,一个人的厌恶喜好,擅长不擅长的就会确定下来。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多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孩子的经历,三岁之前多体验,六岁之前能顺利参加社群活动,八岁之前提高IQ为青春期做准备。
5、不要代替孩子做选择很多父母都会替孩子决定所有的事情,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要让孩子自行判断、妥善安排,例如遵守作业提交时间,这是孩子的责任,和朋友玩,参加活动等等,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事情,但选择权,安排权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
6、不要反对高中的恋爱陈美龄认为,恋爱教会孩子懂得被爱,还有爱别人。
但是要告诉孩子,必须要有责任感,恋爱要有责任感,生孩子更是,高中的恋爱不反对,但是不能生孩子。
家庭教育十大弊端
![家庭教育十大弊端](https://img.taocdn.com/s3/m/9b479a7ca45177232f60a287.png)
6、不良的榜样:
1至2岁的宝宝好模仿,父母不良的习惯如讲秽语。边看电视边吃饭等,对宝宝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纠正不良的习惯。
7、教育不一致:
上下辈或父母之间对宝宝的教育不一致,一方批评、另一方袒护,会抵消教育的作用,也会降低宝宝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2、不适当的满足:
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父母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父母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3、干涉太多:
要让宝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培养起宝宝的自立性。干涉太多,会使宝宝产生对父母的反感,也可能使宝宝形成儒弱的性格。
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父母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父母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1、包办代替:
有些父母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前的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阻碍宝宝自立性的发展。父母应从宝宝1岁后就开始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
4、不理解宝宝:
1至2岁的宝宝,有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宝宝,会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也有利于亲子间亲密的关系。反之,宝宝会对父母产生不满。
5、模棱两可的语言:
1至2岁的宝宝,理解力和判断力还宝会无所适从。
8、父母的落实罗嗦:
当宝宝犯错误时,父母唠唠叨叨数落个没完,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9、失控:
现代家庭教育十大弊端诊断
![现代家庭教育十大弊端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a1f6f4569dc5022abea00df.png)
现代家庭教育十大弊端诊断一、隔代教育代替了亲子教育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流行时尚,隔代教育取代亲子教育,年轻父母独立抚养孩子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许多家长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侥幸甚至是无奈的心理,认为老人带孩子至少不会把孩子带坏,更何况迫于生存竞争的压力,无奈只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于是千家万户的老人带着其子女的孩子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正是父母的这种无知与无奈,却给孩子造成了永久的伤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亲子教育可以满足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需要,孩子从出生开始,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这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不要以为不会说话就不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等,这些小小不然的动作其实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因而,我们应该顺应科学的发展规律,抓住一切孩子成长的有利时期,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为其将来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中国的父母—方面鼓励自己孩子上进,另一方面又常常贬低自己的孩子。
也许是过于望子成龙,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孩子又得了奖”这样的话语,并且常常是不分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这样的话,给孩子心里造成了无比的伤痛。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要用多元智能观认识孩子,扫除种种偏见,承认儿童智能的差异性、特殊性以及个体在不同领域中其认知能力发展的非同步性,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从而有意识地避免消极的教育行为。
所以,家庭教育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与他人比较的对象,这样的行为是很愚昧的。
三、将孩子的隐私通通买断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自己摆在权威的位置,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认为孩子是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于是孩子在幼年时期就在一种不平等的环境下成长。
他们自身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也就无法理解尊重的含义,更谈不上尊重别人。
长此以往,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性格上也造成了扭曲。
四、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其修正方法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其修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6e624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7.png)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其修正方法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因为缺乏相关知识或误信一些观念,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误。
以下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其修正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家长提供部分参考。
一、重学业轻品德在很多家庭中,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却忽视了品德教育。
成绩虽然重要,但道德品质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修正方法:家长应平衡对学业和品德的关注,定期与孩子进行有关诚信、责任、自律等方面的交流,通过身教和言传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参与志愿活动等形式,增强孩子的品德意识。
二、过度保护有些家长在教育中表现出过度保护,例如不让孩子经历失败,害怕他们受伤。
这种方式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修正方法: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去尝试和犯错。
适当让孩子承担一定风险,从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抗压能力。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支持和鼓励,而不是直接干预。
三、一味攀比一些家长为了显示自己的孩子更优秀,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攀比。
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还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修正方法:家长应清楚每个孩子的发展节奏不同,专注于自身的成长。
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设定适合他们发展的目标。
在家庭环境中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和爱的力量。
四、忽视亲子沟通有些父母由于生活忙碌或工作压力大,忽视与孩子的沟通。
缺少有效的沟通,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修正方法:建立家庭沟通制度,例如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亲子对话,从日常琐事到内心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
同时,家长要倾听孩子的声音,不仅仅是听他们说什么,更不要打断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
五、盲目施加压力为了让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一些家长无意间施加了过多压力,这样做只会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
修正方法: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特点合理设定学习任务与目标。
中国式教育孩子的十大弊端
![中国式教育孩子的十大弊端](https://img.taocdn.com/s3/m/d1217473a417866fb84a8e17.png)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的10大弊端
1:关爱太多, 导致孩子不知珍惜。
许多父母对着孩子总是小心翼翼,然而孩子不懂感恩,你的关心过度,会被认为理所当然,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珍惜。
2:唠叨太多,导致孩子逆反对抗。
父母每一次“说教”都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指责他。
父母若用权威武装自己,孩子就用情绪保护自己。
3:干预太多,导致孩子缺乏自主。
很多父母太疼爱孩子,恨不得给他们穿衣、喂饭、做作业。
若父母一直插手,包办代劳,就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4:期望太多,导致孩子难以承受。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若是过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旦孩子无法完成,就会自责,备受打击,严重者会失去信心。
5:责备太多,导致孩子失去动力。
一些父母遇到问题只会责怪孩子,不想办法解决,也不反思自己,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都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优秀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孩子的问题也与父母有关。
6:迁就太多,导致孩子不知约束。
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许多毛病,养成许多坏习惯,若父母一再迁就、让步,一定会宠坏孩子。
没有规则的爱,没有底线的纵容,对孩子只会造成伤害。
7:在意太多,导致孩子要挟家长。
很多父母把孩子看得太重,重到不辨是非,结果让自己卑微到泥土里,孩子却不领情。
一对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会失去了自我。
一个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肯定是不幸的。
8:享受太多,导致孩子不知节俭。
很多父母误解了“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导致现在豪门贵子在拼命,寒门却富养出败家子,让孩子变得自私,丧失了独立与爱的能力。
9:满足太多,导致孩子缺乏快乐。
有些父母以为,尽最大能力满足孩子,就是对他最好的支持。
事实是,孩子越容易被满足,就越不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10:溺爱太多,导致孩子不能成长。
惯子如杀子,宠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溺爱孩子就是父母的过错了。
过度宠爱孩子,会让孩子不懂规则,没有教养,为人处世没有分寸,进入社会后一定会输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