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象的理解,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
④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④⑤
2.如图所示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
3.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
A.(100+A)g B.100g
C.100180
286
A
g D.(10 -A·a%)g
4.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HCl滴入碳酸钠溶液
B 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C NaOH Na2CO3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O Cu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A.A B.B C.C D.D
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
A N2O2碳粉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
B NaOH溶液Na2CO3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C氯化钠固体泥沙水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D KC1溶液K2SO4溶液Ba(NO3)2溶液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6.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
C.R+H2SO4=RSO4+H2↑D.2A1+3RSO4=Al2(SO4)3+3R
7.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8.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9.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
质)
试剂操作方法
A CO(CO2)氧化铜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B FeCl2 (CuCl2溶液)过量铁粉搅拌、过滤
C CuO(炭粉)不用外来试剂在空气中灼烧
D Cu粉(Fe粉)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1.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4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等于16ml B.大于16ml C.小于16ml D.不能确定
1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4g,则杂质的质量为()
A.4.6 B.4.4g C.2.8g D.5.6g
13.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是()
A.A B.B C.C D.D
14.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
A.Na2CO3→NaCl→NaNO3→NaOH B.C→CO→CO2→Na2CO3
C.Cu→CuO→CuSO4→Cu(OH)2D.CaCO3→CaO→Ca(OH)2→NaOH
15.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液M的颜色可能是无色B.滤液M 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
C.滤渣N的质量可能大于加入锌粉的质量D.滤渣N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
16.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D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测温度看一眼外观颜色
A.A B.B C.C D.D
17.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NH4NO3固体溶于水
B.煅烧石灰石
C.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加入金属
D.CuSO4和H2SO4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18.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
A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烧碱溶液
B稀硫酸和稀盐酸氯化钡溶液
C镁铝合金稀盐酸
D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
A.A B.B C.C D.D
19.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2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的待测值为32
B.X 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CO2和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2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Ca(OH)2、NaNO3B.NaCl、K2CO3、H2SO4
C.HCl、BaCl2、CuSO4D.KNO3、NaOH、Na2CO3
22.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CaCl2 HCl NaNO3B.FeCl3 NaCl KNO3
C.K2CO3 Ba(NO3)2 NaOH D.KOH HCl (NH4)2SO4
23.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24.向H2SO4和CuSO4的100.0g混合溶液中加入12.0g铁粉,充分反应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a g溶液和12.0g不溶固体,向该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0.2g 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100.0
B.该固体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
C.a g溶液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6.4g
D.原混合溶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7∶40
25.实验室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
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4% B.46% C.50% D.55%
二、实验题
26.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
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27.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可以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冶炼铁的过程,判断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克,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克。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____。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___b(填>或<、=)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______装置(填甲,乙或丙)。
2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如图所示,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
则:
①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溶液。
(2)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有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
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浓硫酸,①:水;乙:稀硫酸,②:碳酸钠
B 甲:水,①:氯化钠;乙:稀盐酸,②:铁
C 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 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29.只有氧气才能支持燃烧吗?某学习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信息给予)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蒸气反应。
(提出问题1)除氧气外,是否还有其他物质也能支持燃烧。
(进行实验一)如图,向盛有金属钠(Na)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2,钠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玻璃管中有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生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1)(“能”或“不能”)支持某些物质燃烧。
(反思评价)点燃酒精灯前,要先向玻璃管中通会二氧化碳,其目的是____(2)__ 。
(提出问题2)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黑色颗粒可能是(3)(用化学式填写)。
(进行实验二)现象:黑色颗粒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______(4)____。
(得出结论)实验二证明:黑色颗粒的猜想是正确的。
(猜想与假设)某同学对白色固体的成分做出猜想:(Ⅰ)碳酸钠(Ⅱ)氢氧化钠。
你认为猜想(5)(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6)。
30.美羊羊同学在购买回的袋装薯片中发现还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样,撕开小袋,发现里面的固体粉末有少许是棕红色,大多数是灰白色的。
经过分析,她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应该含有CaCO3和Fe,为验证自己的判断,美羊羊同学打算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预测与分析)
①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CaCO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Fe,E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此时C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③看了美羊羊同学的分析结论,有同学认为小袋内灰白色粉末中还应该有别的物质,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
④D装置在实验前后的质量改变了3.2g,则已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
31.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
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钠的密度是0.97 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
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
(1)试写出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小刘同学用装置A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黑色固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反应中CO2的来源:
猜想①:CO2来源于_______;猜想②:CO2来源于_______;在上述两种来源中,
_______(填序号)是CO2的主要来源。
用装置B和C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友情提示:碱石灰能吸收CO2气体和水蒸气)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分析: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等质量的金属,锌反应的时间短;②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由方程式分析,二者反应结束后,可能金属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③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④由方程式分析可知: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⑤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的总质量-气体的质量-不溶物的质量,图示中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但剩余的不溶物的质量不同,所以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不相等。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等质量的金属,锌反应的时间短,故正确;②根据化学方程式2442Fe+H SO FeSO +H ↑═,可知每56g 铁生成2g 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
2442Zn+H SO ZnSO +H ↑═,可知每65g 锌反应生成2g 氢气;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应结束后,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金属的质量不相等,可能金属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故正确;③置换反应是金属置换酸中的氢元素,所以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硫酸质量相等,故正确;④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应结束后,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故正确;⑤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应结束后,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金属的金属不相等,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错误。
【点睛】
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图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图像与事实相符,故A 正确;
B 、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22ZnO +2HCl =ZnCl +H O 8173136
222Zn(OH)+2HCl =ZnCl +2H O 9973136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向等质量的氧化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时,反应的盐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氯化锌质量相等,最终氧化锌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锌质量大,图像与事实相符,故B 正确;
C 、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时间应该相同,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 错误;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溶液的pH 会逐渐降低至无限接近于7,但不会低于7,图像与事实相符,故D 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说明所得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就相当于计算该温度下溶解Ag无水碳酸钠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该温度下,Na2CO3溶解度为Ag,说明加入100g水该温度下正好饱和,所以加入水的质量为100g,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A、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是新的杂质,违背除杂原则,错误;
B、氧气与灼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氧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
D、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B。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B
【解析】
碳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气体,不会和氮气反应,但是用碳粉去除去氧气容易引入新的杂质,A选项错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易溶于水氢氧化钠,故在通过过滤就可以将二者分开达到实验的目的,B选项正确;加水,氯化钠溶解,但是泥沙难溶于水,若不过滤除去就蒸发结晶,样品中的泥沙依然存在;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会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溶于水的硝酸钾,故加入硝酸钡会引入新的杂质,D选择错误。
点睛:除杂考虑的原则: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容易将杂质和物质分开;不能减少非杂质物质的质量等。
6.A
解析:A
【解析】
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R能与稀盐酸反应,即活动性R>H;由R+2HCl2=RCl2+H2↑可知,R在化合物中显+2价;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即Zn>R。
A、由于金属活动性Mg>Zn>R,所以R不能与MgSO4反应,错误;B、由于金属活动性R>H>Cu,所以R能与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CuSO4=RSO4+Cu,正确;C、金属活动性R>H, R能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
R+H2SO4=RSO4+H2↑,正确;D、由于金属活动性Al>Zn>R,所以Al能与RSO4反应,化学方程式2A1+3RSO4=Al2(SO4)3+3R,正确。
故选A。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能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C
【解析】A、性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故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正确;
B、氯化钡溶液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硫酸钾反应能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碳酸钾混合能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正确;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错误;
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正确.
故选C.
【点评】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性质,综合性比较强,需要掌握酸碱盐和金属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
故选B。
9.B
解析:B
【解析】分析:A.从碱溶液稀释后PH值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
B.从氢氧化钠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碳酸钠,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C.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产生氢气的质量较多进行分析;D.从饱和溶液和溶解度进行分析。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仍然显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
B.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加入盐酸后,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产生氢气的质量较多;
D.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也就意味着溶液的浓度不变。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点睛】加水稀释,酸性溶液中H 的浓度变(小),酸性(减弱),pH变(大);加水稀释,
碱性溶液中的浓度变(小),碱性(减弱),pH变(小)。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错误;
B、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反应后过滤,得氯化亚铁溶液,符合除杂要求,正确;
C、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反应,剩余固体只有铜,符合除杂要求,正确;
D、铁是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与盐酸不反应,能达到除杂目的,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量筒的读数方法以及错误的读数方法会导致的后果。
【详解】
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如果读数为
30mL,实际小于30ml,假设为29mL,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4m1,实际比14ml大,假设15mL,所以倾出液-=,小于16mL,故C符合题意。
体的体积是29ml15ml14ml
【点睛】
1、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进行解答。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详解】
设铁的质量为x
Fe+H SO=FeSO+H
↑溶液质量差量
2442
56256-2=54
x55.4g-50g=5.4g
5654
=
x 5.4g
x=5.6g
则杂质的质量为10g-5.6g=4.4g
故选B。
13.D
解析:D
【解析】
中性、酸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用酚酞鉴别HNO3和KNO3;HCl和NaCl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硝酸银和氯化钡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没有现象,可区分开。
选D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但硝酸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钠,A错误;
B中碳在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正确;
C中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正确;
D中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D正确。
故选A。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
所以向Fe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 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CuSO4完全发生了反应。
【详解】
A、若溶液中的铁完全被置换出来,溶液变为无色,根据已知条件不能确定铁是否完全被置换出来,故溶液可能是无色,故A正确;
B、若溶液中的铁没有被完全置换出来,滤液中含锌离子和亚铁离子两种金属离子,故B
正确;
C、锌与FeSO4、CuSO4发生的是置换反应,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C不正确;
D、当锌有剩余时,滤渣N中含有锌、铜、铁三种金属,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一种较活泼的金属(钾钙钠除外)与几种活泼性不如它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首先置换出来的是活泼性最弱的金属,最后置换出来的才是这几种盐溶液中活泼性最强的金属。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黄铜是铜和锌的混合物,其中锌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大量气泡,黄金是不活泼金属,加稀盐酸时,无明显现象能鉴别;锌、铜、金都比镁的活动性弱,都不与硫酸镁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错误;
B、铜粉和氧化铁都不溶于水,无法鉴别;分别在高温条件下通入一氧化碳,铜粉和一氧化碳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能鉴别,错误;
C、饱和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能鉴别;分别将溶液升高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有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氯化钠溶液升温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无固体析出,能鉴别,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能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不能通过观察外观颜色鉴别,错误。
故选C。
【点睛】
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B、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C、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加入足量金属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硫酸;
D、根据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钠也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只有当稀硫酸被氢氧化钠全部反应后,氢氧化铜沉淀才会显出。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应该是溶液温度先降低,后慢慢恢复至室温,该选项不正确;
B、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