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线段的认识及画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线段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线段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线段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点,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线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点,体会线段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但他们对线段的含义和特点认识还不够清晰,容易将线段与其他几何图形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深入理解线段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线段的含义,能够准确地判断生活中的线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三角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线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线段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线段的特点,体会线段的含义。
3.线段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线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及画法PPT新人教版
这条线段的长是2厘米。 第二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返回
例 7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1)先确定一个端点。 (2)再把尺子的刻度0与端点对齐。 (3)从刻度0开始沿尺子画到刻度3的地方,标出右侧端点。
返回
画线段的子把 这两个点连接起来。
返回
师:无论哪种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尺子的刻度0与线段 右端对着的刻度就 (3)5x+5=5(x+1)。
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纸张。学具袋: 用来拼摆的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两张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纸;1平方厘米、1平方分 米纸片。
的左端对齐。 是线段的长度。 教师:用你的慧眼,仔细观察线段图,并找出等量关系式和方程吧! (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答题)
返回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 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测量轮 返回
测量腰围
可卷起来携带
返回
测量投掷的距离
返回
2024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课件
2024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对应章节为第二章《直线、线段与射线》。
详细内容包括:线段的定义、线段的特征、线段的画法以及线段长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正确画线段及测量线段长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线段的画法及测量。
2.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及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直尺、三角板、彩色笔。
2. 学具:直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2. 知识讲解(1)线段的定义:两点之间的线,叫线段。
(2)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3. 例题讲解(1)画线段:根据定义,用直尺连接两点,得到线段。
(2)测量线段:利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4. 随堂练习(1)在练习本上画线段。
(2)测量给定线段的长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线段的特点和测量方法,然后汇报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认识线段2. 内容:(1)线段的定义:两点之间的线,叫线段。
(2)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3)线段的画法:用直尺连接两点。
(4)线段的测量:利用直尺量出长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一个线段,并测量其长度。
(2)找出生活中的线段,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1)画出的线段长度为5厘米(答案不唯一)。
(2)生活中的线段如:铅笔、书桌边缘等,它们都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段的定义和特征掌握较好,但在画法和测量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线段(一)感受线段的直1、(课件出示鸟巢图)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隆重的举行了奥运会。
看!100米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是啊,这条是直的。
(板书:直)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
(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摸)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
(板书:端点)读两遍。
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2个)(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认识线段》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工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板书课题:线段)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线段。
素描线段知识点总结
素描线段知识点总结素描是绘画的基础,要想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必须先从素描入手。
而线段是素描的基本构造元素之一,了解线段的知识对于提高素描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素描线段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线段的定义、分类、构造、应用等方面,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素描线段的要点。
一、线段的定义线段是指由两端点和连接两端点的点构成的有限直线段,特点是起始点和结束点是明确的,长度是有限的。
在素描中,线段通常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结构和形态。
二、线段的分类1. 直线段和曲线段根据线段的形状,可以将线段分为直线段和曲线段。
直线段是两点间最短的路径,它在绘画中通常用于描绘物体的直线边缘或者平面的分界线;曲线段是两点间不是直线的路径,它在绘画中用于描绘物体的曲线边缘或者表现物体的曲线造型。
2. 实线段和虚线段根据线段的线型,可以将线段分为实线段和虚线段。
实线段是清晰可见的实体线条,常用于描绘物体的轮廓线和明显的分界线;虚线段是由间断的短线组成,通常用于描绘物体的辅助线条或者暗示物体的轮廓。
3. 粗细线段和细密线段根据线段的粗细,可以将线段分为粗细线段和细密线段。
粗细线段通常用于勾勒物体的主体结构或者重要细节;细密线段通常用于描绘物体的次要结构或者细微的纹理。
三、线段的构造线段的构造涉及到线条的粗细、弯曲、长度和方向等方面,需要绘画者灵活掌握。
在素描中,线段的构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概括:1. 粗细线段的粗细在描绘中通常用于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粗细不仅取决于绘画工具的型号和使用方法,还取决于物体的距离和材质。
2. 弯曲线段的弯曲在描绘中通常用于表现物体的曲线轮廓和造型,弯曲的程度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姿态。
3. 长度线段的长度在描绘中通常用于表现物体的大小和比例,合理掌握线段的长度可以更准确地描绘物体的形态。
4. 方向线段的方向在描绘中通常用于表现物体的朝向和姿态,掌握线段的方向可以更生动地表现物体的动态和表情。
《认识线段》(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答案:首先,找到线段AD的两个端点A和D。然后,在直尺上找到5厘米的长度,从D端点开始画,画到直尺上的5厘米标记处,然后结束。这样就延长了线段AD5厘米。
5.例题5:将线段EF缩短到3厘米。
答案:首先,找到线段EF的两个端点E和F。然后,在直尺上找到3厘米的长度,从E端点开始画,画到直尺上的3厘米标记处,然后结束。这样就缩短了线段EF到3厘米。
10.线段的比较:线段的比较包括线段的比较长度和线段的比较位置。比较长度是通过比较两个线段的长度来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比较位置则是通过比较两个线段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
11.线段的分类:线段可以根据其长度、位置和方向进行分类。长度可以分为长线段和短线段;位置可以分为水平线段和垂直线段;方向可以分为直线线段和斜线线段。
板书设计
1.重点详细阐述:
①线段的定义和特征:线段是连接两个端点的一段有限直线,具有两个端点和一个固定长度。
②线段与射线、直线的区别:射线有无限个点,但没有固定长度;直线也有无限个点,但长度无限,不能被无限分割。
③线段的长度:线段的长度是固定的,可以用直尺量出来,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
④线段的画法:画线段时,要从一个端点开始,沿着直线方向,画到另一个端点,然后结束。
4.行为习惯: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还在形成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倾听能力和参与意识。
5.课程学习影响:学生在入学前对线段的认知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因素也会对课程学习产生的学习环境,以提高教学效果。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线段内容,强调线段重点和难点。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第【1】篇〗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它。
陌生是因为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因此在备课前我先研读教材,发现教材首先通过学生对自然放置的线和拉直后的线进行比较、观察来初步认识线段,感受“线段是直的”,并用图表示线段,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表象特征。
再通过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以及用纸折出的折痕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而且要求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让学生用直尺画线段,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加深了对线段的认识。
想想做做主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线段的特征。
第1题让学生根据线段的特征判断是否是线段,突出作为图形,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
第2题让学生数出常见图形中线段的条数,渗透“多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第3题让学生用直尺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4、5题让学生利用三个点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
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毛线,然后让学生把手中的毛线拉直,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让学生理解线段是直的。
通过让学生摸摸拉直的毛线的两头,让学生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比较概括的能力。
这一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初步感受线段的特征,但我觉得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有些知识点还是要直接与学生说明的,比如说线段的两端叫端点,端点这一概念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必须通过“灌输”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端点,并在下面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渗入,使学生很好掌握。
《认识线段》的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量、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并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预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个森林运动会,好吗?瞧,小羊、小兔、小熊正在比赛立定跳远呢?请你们来做小裁判,看谁跳得最远,谁跳得最近?(课件显示 3 个动物跳远的图片)1、出示动画:小羊跳起落地,逐渐留下一条线段,接着小兔、小熊跳,分别留下 2 条线段。
2、课件显示:从起点开始,每一个小动物跳一下,就浮现一条线 (挨次闪动 3 条线段)3、揭题:这些线可大有学问了,在数学上有个专用的名字叫“线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吗?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动画情境来引起学生对线段的注意,激起他们对新知学习的憧憬,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声有色的课件演示也为下面学生对线段特征的感知埋下伏笔。
】小朋友们,今天毛线宝宝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呢,你们开不开心?(一)感受线段的“直”1、引导学生想方法把一根弯曲的毛线变直。
毛线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根线,看一看,它是线段吗?为什么?你能想方法将它变成一条线段吗?动手试一试。
2、观察思量:线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呢?从哪儿到哪儿是直的。
3、课件演示:一段毛线上一点到另一点从弯曲到直的变化过程。
4、明确两手之间的这部份形状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5、组织比较:这样拉出来的线和原来的那个线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
通过“看、猜、拉、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1、导思:用一只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得出:必须两只手捏住,暗示两个端点)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认识线段》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线段》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段的特性,并能正确地画出线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2. 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是直的,有一定的长度。
3. 如何画线段:先确定两个点,然后用尺子连结这两个点。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如铅笔、筷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它们都是直的,有两头。
” 教师接着揭示今天的主题——线段。
(二)新知探究1. 讲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2. 请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直线,然后在线上找两点,标出A和B,连接AB,这就是一个线段。
然后让学生试着画几个不同的线段。
3. 让学生讨论线段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分发一张大纸,要求他们在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线段,看哪个小组画得最多。
2. 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各组派代表展示并解释他们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2.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在家中找出一些线段的例子,第二天带到学校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线段的特点,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讲解线段定义时,有些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下节课复习巩固。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教学准备毛线、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拿出我们已经准备好的毛线,随意放在课桌上。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得出:这条毛线是弯的。
教师拿起毛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学生发现它变直了。
师:我们把用两手拉直见到的这一段叫做线段,(板书: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特征。
(教学例6)(1)看看线段有什么特点。
①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细线。
小组讨论、交流。
②教师引导小结: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师补充: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师:找一找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特征,并指出无论怎么摆放,只要是直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那么它就是线段。
2.寻找身边的线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线段了,你还能在教室里找到线段吗?(学生可能回答:数学书的边、黑板的边或门、窗的边等都是线段。
)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找到了线段,那么你们能不能从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线段呢?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说出这几个图形中的线段。
3.量线段的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出来的。
(板书:可以量出长度。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那怎样测量线段的长度呢?(测量线段的长度和测量物体的长度一样,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请同学们先估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再测量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4.画线段。
(教学例7)(1)尝试:让学生分组尝试画线段,画完后在小组内展示,并和学生一起及时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感知线段的长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段,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和有限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线段,感知线段的长度。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线段图片和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线段。
2.准备直尺、铅笔、纸张等学习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小组讨论模板,方便学生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线段图片和生活实例,如尺子、电线等,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线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线段的含义,即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
同时,教师用直尺量一量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量线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课时 认识垂直-课件
探究新知
7
从点P向已知直线画一条垂直的线段和几条 不垂直的线段。量一量所有画出的线段的
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P
0
1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 段最短,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
拓展练习
1. 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拓展练习
2. 先找出点A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 再量出它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第 八 单元 垂 线 与 平 行 线
第 6 课时 认 识 垂 直
探究新知
6
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新知 6 比较这三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每组中的两条直线都是相交的。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每组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 右边两组直线相交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探究新知
垂线
900垂足Fra bibliotek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 直角,就说这两条直 线互相垂直
拓展练习 3.
拓展练习
练习十五
1.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在图上标出来。
拓展练习
练习十五
2. 长方形 ABCD 中,点 A 到 BC 边的距 离是多少厘米?到 CD 边呢?量一量。
•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5/52022/5/5May 5, 2022 •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 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
叫做垂足。
量一量相交所成的角都是 多少度?你发现了什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点,从而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线段的经验,他们对线段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线段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了解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如何用直尺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线段。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线段的特点。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线段模型、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若干根不同长度的线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线段,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线段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
认识线段编写意图(1)例6认识线段。
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从具体到抽象,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引出线段,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线段“直的”特点。
第二个层次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让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进一步感受线段“直的”特点。
第三个给出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的特点: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2)“做一做”第1题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直的”特点。
第2题以趣味的形式呈现,通过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使学生一方面体会线段“直的”特点,另一方面为教学“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作了铺垫。
教学建议(1)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线段的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低,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如,呈现完拉紧的一段线后,应抽象出线段的直观图,并把它保留在屏幕上,作为学生后面“寻找线段”的参照;另作,在呈现黑板边、桌子边等之后,也应以课件形式抽象出线段。
对于线段的描述,学生只要能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就了,不作过高要求。
(2)注意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同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教学时,也要注意教学用语的科学性。
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要使学生体会到“线段”是通过数学抽象而来的数学概念。
这一点通过教科书上的用语“看作”“看成”等予以了体现。
编写意图(1)例7教学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教材通过小精灵的话对基本的画法进行了指导: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2)“做一做”第1题是对例7的巩固。
与例7不同的是没有直接给出所画线段的长度,画线段时,要先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画出和它同样长的线段。
第2题以趣味的形式让学生量、画(作标记)线段,既巩固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方法,又加深对线段特点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认识线段》教案(表格版)
认识线段观察课件出示的场景,说一说发现:拔河的绳子被拉直了,跳绳是弯的。
学生先思考使教师手中的线变直的方法,再尝试动手操作,明确:可以用倾听教师的描述,明确 1.比一比,哪根长? 第二根长。
交流后明确:2.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分一条线拉成各种形状,然后观察、感知是不是线段,并说明原因。
①形状一:②形状二: ③形状三:(2)教师用手中的线拉出一条线段,提问:谁能拉出比这条线段长(短)的线段?(3)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征。
2.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可以看成是线段。
3.量线段的长度。
组织学生量一量教材第5页例6中3条线段的长度,并说一说量线段的方法。
4.教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组织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线段,并说一说画法。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3)组织学生画一条和已知线段等长的线段。
的。
②是线段,是倾斜的线段。
③不是线段,尽管是用手拿着线的两端,但是线没有拉紧。
线段应该是直的,而这条线是弯的。
(明确线段是有长短的,可以测量出长度。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出长度。
2.寻找生活中的线段,并交流。
一根粉笔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一根针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3.动手操作,用直尺试着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并交流量线段长度的方法:线段的一个端点对准尺子的刻度“,另一个端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4.(交流画法:线段要画直,在线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表示端点,也可以用两个小竖线表示。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汇报总结: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的地方,就画成了一条长厘米的线段。
()明确:应该先测量,再画线段。
3.填一填。
(1)线段是(直)的,有(2)个端点。
(2)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
4.画一画。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1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固 1.活动:剪毛线。
把毛线 1.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用线段设计图形,展示 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5)条小明在纸上画了一条线段,小红又拿起了笔,在小明画的线段上画了4个小竖线,然后小红问小明:“你知道现在这条线段上又多出了多少条线段吗?”小明数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数出来。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线段》教课方案及反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张和设计理念:1、尊敬学生起点,组织展开教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课活动一定成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易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安排小朋友经过比较细段的长短,初步认识线段,使讲堂教课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也表现了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课理念。
2、本节课由学生实质操作比较细线的长短,得悉线段的表象,再经过认一认、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归纳出线段。
整个过程由详细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着重讲堂教课的真切性,创建开放题,培育学生创新思想。
【教课内容】国标本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48 页的例题,第 49 页“想想做做”的第 1-5 题。
【教课目的】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点,会画线段;培育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觉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
【教课重、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方法】着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形表示,经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点。
【教课准备】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余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
一、激趣导入,揭露课题师:今日张老师要率领大家学习新本事,在学新知识从前老师要给小朋友猜个谜语,请听好: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用得着,这是什么呀?生:(线、棉线等)师:对,我们二()班小朋友真聪慧!在线的王国里有很多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此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 。
(板收:线段)二、直观比较,感知特点1、感觉线段的“直”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条线,不着手请认真察看它的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吗?生:(弯曲折曲的、不直)师:请看(老师拿起线并拉紧),此刻是什么形状的?生:(变直了)师:(教师把拉直的线贴在黑板上)请小朋友们自己着手把线拉直。
生:(着手操作)师:这样拉出来的线与本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谁来说?生:拉过此后是直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线段认识及画法
授课时间
8.30
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
(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4)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重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
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弯曲的两根Leabharlann 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执教者
教 学 过 程
一.直接引入
复习1厘米和1米,导入线段。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教学反思
孩子们喜欢认识线段,课堂上气氛活跃,孩子们学得开心,因为有认知上的冲突,所以孩子们对线段的特征把握较好。判断线段时比较准确。训练量仍然有些少,老师对时间的调控仍然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