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甚至在同一国家之内也有多种地域文化共同存在。语言为各种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充当了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语言作为文化的分支和特殊组成部分,是保障文化传承的纽带。与此同时,文化又塑造了语言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的多数行为包含在言语之中,如典礼仪式、歌曲朗诵、谈判交流等。每一种语言都提供了与其紧密关联的标志。每一种语言都能成为与其紧密关联的文化的象征〔1〕。习语作为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不仅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以及反映民族思维方式和思想表达习惯的语言现象〔2〕。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外壳,

习语的研究很难做到只从单纯的语言角度出发,因为语言归根

究底受文化的左右。由此,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中,考虑文化因素势在必行。那么研究习语的目的何在呢?当今全球化趋势的劲风横扫世界每一个角落,各国间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各方面合作空前紧密。跨文化交流就必不可少,成功的交流带来的是机遇、财富与和平,否则冲突、偏见和对立就紧随其后。习语是语言中晦涩难懂,较难掌握的部分,也是作为衡量外语学习者的英语流利和地道程度的准绳。从跨文化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对习语深入全面的把握,不仅可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更能够促进各国的交流合作,为世界和平添砖加瓦。

一、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

在对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尽管两者间存在着相似或相近的对应关系,但整体来看不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

段学勤1,蔺朝坤2

(1.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1003;2.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习语是语言在漫长岁月中沉淀下来的精华,其形式简明扼要,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刻。它们与社会、历史、宗教等诸多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的习语可以发现,两者间存在着一些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主要源于文化的影响,其中包含了文化倾向、自然地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文化元素。所以要透彻地研究习语就要挖掘隐藏在它们之后的文化元素。

[关键词]英汉习语;对应关系;文化因素;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45(2011)11-0022-05

Corresponding Re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DUAN Xueqin 1,LIN Chaokun 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

〔Abstract 〕Over the long course of history,idioms established themselves as the gem of language with concise form but profound meaning.Moreover,they are linked to society,history and religion intimately.It can be found that idioms from English and Chinese correspond with each other to different extent by comparison.The deep roots which influence their differences lie in cultural factors,including cultural inclination,geography,custom and religious beliefs and the like.Therefore the intensive study of idioms is to find out the cultural influents behind them.

〔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corresponding relation;cultural factor;difference

大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第10卷第11期2011年11月Vol.10

No.11

Nov.

2011

对应或者部分对应的关系仍然居主导地位。下面将一一展开来说。

(一)大致对等关系

1.文化重叠

由于生活在同一星球上,人的身体构造、认知过程、饮食规律等生活基本要素或多或少会有重叠的地方。那么在这些条件的影响之下,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些习语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不管是外形结构还是修辞色彩。这样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在西方人的眼中西方是生命的终结,那里是太阳西沉之后到达的地方。这一点与中国佛教中把西方比作极乐世界不谋而合。这一默契在习语“上西天”和“go to the west”反映出来。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与“great oaks from little acorns grow”〔3〕。当中的“合抱之木”与“great oaks”相对,“毫末”与“little acorns”所指相同,而且这两个词都是用来形容伟大生于卑微之中,不论在形式还是语意上都能激发同样的想象。

诸如此类的对应习语还有:

“seeing is believing”和“眼见为实”,“the onlooker sees most of the game”与“旁观者清”,“give somebody an inch and he'll take a yard”与“得寸进尺”,“smooth waters run deep”和“静水深流”,“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和“滴水穿石”,“be on thin ice”和“如履薄冰”等。

2.语言移植

纵观历史,任何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和其他文明孤立开来。文明的前进和升华要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外来文明以补充自身发展中的不足。近代以来,世界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有识之士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政治体制,许多富含异域特色的词在中文中涌现。这些词汇为神州大地引进了全新的西方思想理论,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和呈现能力,中国从此与世界接轨。中华文明中自然也不缺少璀璨的部分,其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引来许多西方学者的钦羡。再加上贸易往来、战争移民等因素,两种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日益频繁,文字和语言的移植也就成为了必然。

在英语的寒暄语中有“long time no see”的句

子,它就是借用汉语中“好久不见”。因为不管从语法还是结构,正式英语中绝无这样的表达。相似的例子还有“lose face”(丢脸),“paper tiger”(纸老虎),“running dog”(走狗)也都是语言植入的产物。

相对而言,英文习语植入中文习语的现象更加常见。据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汉语中的外来词语和表达达到了一半左右,而英语外来词和表达占了1%〔4〕。英语习语中“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 tooth”源于《圣经》,当进入汉语时就被直译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5〕。随着文化交融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被借入的英文习语也随之增加。以下便是它们中的代表:“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crocodile tears”(鳄鱼眼泪),“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楼阁),“sour grapes”(酸葡萄),“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the last dinner”(最后的晚餐),

“ugly duckling”(丑小鸭)等。

(二)部分对等

1.语意相等,文化指代各异

通过探寻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可知,两者绝对相等的现象寥寥无几,更多的是有着微妙的差异。从本质上看,英汉两种语言分别隶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再加上语言所处的国度在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自然气候上存在差异,使得各自语言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本节讨论的重点是那些在语意上相似而文化所指各异的英汉习语。

“大海捞针”和“searching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在语意上都是表达某样东西极难找到。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两个习语中存在着细微差异,“大海”和“haystack”,除此之外其他部位都大致对等。但是不管是“大海”还是“haystack”表达的意思都是搜寻范围极广。虽然二者用来作比较的物体不一致,但目的和语意殊途同归。

“挥金如土”和“spend money like water”表达的内涵都是花钱挥霍无度。可以想象,在邻近大海的英国,人们天天面对大海,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即使穷人看来也是没有多大价值,好比富豪对待金钱一般。而在中国,更容易勾起人们类似想象的莫过于泥土。中国幅员辽阔,土地宽广,临海的区域不过弹丸之地,更多的地方就只能与土地打交

段学勤,蔺朝坤从跨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第10卷总第9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