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教育制度习题

第六章  教育制度习题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D )。

A.教育设施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2.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B )。

A.教育设施B.学校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3.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是( A )。

A.学制B.教育组织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4.( C )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

A.教育法规B.教育组织C.学制D.教育制度5.许多国家都规定孩子的入学年龄为5到6岁,这是由于儿童到了这个年龄,脑的发育已经成熟,能够适应系统的学习活动。

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应依据(D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水平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6.18、19世纪,在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西欧普遍出现了供富家子弟上学的贵族式学校和供少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并立的现象,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要依据(B )。

A.生产力发展水平B. 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7.实行单轨学制的典型国家是( C )。

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8.实行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的国家是( B )。

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9.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职业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确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现了我国学制向( A )方向发展。

A.分支型学制B.单轨学制C.双轨学制D.延长学制年限10.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 D )的萌芽。

A.职业教育B.业余教育C.专门教育D.终身教育11.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试验: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试验;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

《教育学》第六章教案

《教育学》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教学概论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研究和掌握有关教学的规律、理论和规范,对于培养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搞好现代学校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第一节教学的概述一、什么是教学(一)教学的概念任何学科都要通过概念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教学现象本身比较复杂,难于抓住它的实质。

对于“教学”一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古今中外的有关教育论著在使用这个词时,含义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也就是说,教学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这表明,只有教或者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这两项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没有什么“结合”或“统一”,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教与学事实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教”是影响学的人“学”的主要条件之一,但学的人不用教也能学;而且,即使教的人在教,倘若学的人不予注意或尚未达到准备状态,教也不一定能导致学。

因此,可以把教与学看做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领域。

学习是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客体;教学是教学理论、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客体。

前者主要研究“怎样学”的问题;后者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教的人”(即教育者)不限于教师,但主要指的是教师。

“学的人”不限于学生,但主要指的是学生。

明确这一点,首先为的是防止把“教学”一词理解得太死或过于狭隘,以致把学校之外的教学现象,或者以这样那样新形式出现的教学现象,排斥于“教学”概念之外,以致封闭自己的眼界,堵塞自己的思路,从而不利于对有关教学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

其次,是为了分清学校内外进行的教育活动的主次关系。

教学活动一般主要是在学校这个场所之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

这里所要讨论的教学活动主要也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展开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即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第六章教育制度(1)

第六章教育制度(1)
• (二)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各阶段教 育协调发展、整体衔接,每个阶段都发 生了重大变化
第六章教育制度(1)
返回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六章教育制度(1)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23 22 21 20 19 18
高中、职业 17 高中(3年)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年级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
研究生
大学和专门学院
4-5 年)
职工大
专科学
学、电
校(2-
大、夜
• 1902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 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 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 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
第六章教育制度(1)
• 癸卯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学制。1904年,清 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 《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个学 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 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 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 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要21年, 至通儒院要26年。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教育制度(1)
壬戌学制: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 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 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这个 学制从小学到大学比癸卯学制缩短了5年, 为16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这一改 革至当时的社会发展十分有利,后虽几经 修改,但都没有重大变动,一直沿用到建 国初期。

第六章教育制度教学教案

第六章教育制度教学教案
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生读完初级 小学之后,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 成为适合生产需要的工人。
2020/9/22
18
2、单轨学制
单轨学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其结构是:小 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
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单轨制最早产生 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
2006年修订颁行的《义务教育法》 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 收学费、杂费”,这标志着,国 家从法律层面确立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 施。
2020/9/22
39
免费
资料

德国在1919年实行8年义务教育,职业义务教
育到18岁,18岁前全部免费,家庭困难的还可申
请生活补贴;1973年起延长到10年,目前是12年
2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1、什么是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
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
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
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第 四 章 教 育 体 制
第 四
教育的法制化:

• 保教结合
2020/9/22
36

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 )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

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 会和家庭

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世界上最早颁布实行义务教育法令的是德国,1872年颁布了

《普通教育法》。
我国的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国教育制度

中国教育制度

三、官学制度的完备
1.国子监既是唐代中央官学的行政管理机构,也 是最高的国立大学,地方官学包括府、州、县学 校。唐代官学制度的特点:多种形式办学;教师 管理完善;学生管理上有升学、退学、考试、作 息等规定。
国子监外观
国 子 监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 (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 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郑玄,字康成,高密人,东汉 著名的经学大师,对我国古代文化 遗产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儒家思想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
郑 玄
一、私学的发展和特点 3.唐宋私学发达,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颜师 古,文学家韩愈等均私人授徒讲学,教学层 次和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宋初胡安定创立苏 湖教法,倡导经义与时务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蒙学读物
2.家训教育也是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自北 齐颜之推撰《颜氏家训》后,家训著作层出不 穷,较流行的有司马光的《居家杂议》、朱熹 的《蒙学须知》、吕本中的《童蒙训》、 焦循的《里堂家训》、曾国藩的 《曾文正公家训》等,其中包含不 少生活真理和传统美德中的精华。
第二节
【本节关键词】
私学制度
一、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2.北宋初是书院发展的全盛期,当时最著名 的书院有6所: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 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南宋是书院的衰而复兴期,朱熹 开复兴书院之风。书院接纳四方学子, 名儒学者邀集会聚,游学互讲,理学 也在各学派的论辩和交流中得到了发 展,书院的勃兴促进了讲论心理学问 之风的流行。
• • • • •
私学 有教无类 启蒙教育 蒙学读物 家训教育

教育学第六章教案

教育学第六章教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1958年进行学制改革,如提早入学年龄,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等。文革时期,我国的学制和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1976年后,重建和发展被破坏的学制系统。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制,这个学制还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里得到了确认。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
单轨制后来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因为它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
(三)分支型学制
前苏联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直到20世纪初,西欧双轨制,一轨只有小学,一轨则只有中学和大学。后来,随着义务教育的上延,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实施,双轨制从小学开始向上与中等教育衔接。这样,西欧的双轨制开始向分支型转变,即小学、初中单轨、其后多轨。
(九)研究生教育机构
19世纪初在德国产生了现代学位(哲学博士)之后,又产生了现代研究生教育机构。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研究生教育在各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到了20世纪,研究生教育机构已成了不少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20世纪中期以来,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的国家的研究生以高于本科生增长速度的2-4倍增长。
教学难点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案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
法运用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现代学制是是建立在现代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和与之相应的公共教育制度基础上的,其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六到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学原理第六到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名词解释题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2、办学体制:学校办学制度也可称为办学体制,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体系。

3、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权限、管理机构设置和各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管理方式等做出的制度规定。

4、义务教育制度: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对所有的学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国家予以保证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1、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校产生有哪些重要意义?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生活中间接经验的积累;③记载和传承文化工具的出现。

意义:学校的产生不仅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教育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种飞跃是指,学校的产生,使学校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形态,开辟了人类教育的新纪元。

其次,学校的产生,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人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业。

学校产生以前,教育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是非形式化地存在的。

学校产生之后,教育便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分化出来,从而成为一种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教育开始走向制度化。

最后,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校产生之后,有了专门传道、授业的教师,使得人类积累起来的间接经验和文明成果有了不断传承的可能。

学校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与结品,负有传承文明和促进文明发展的使命。

所以,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1、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2、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3、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开展科学研究5、提供社会服务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1、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校的产生
• 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在远古社会就已经 存在。
• 中国远古学校的称谓:庠、序、辟雍和泮宫等。 • 外国早期学校的类型:世俗学校、宗教学校。 • 在西方,学校的产生也源远流长。在英文中,学校称为school,源于
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 学校层级与类别的制度
• 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
从层级上看,往往分为初等教育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高等教育学校。
学校入学制度是对学生入学年龄、条 件的制度规定。学校修业年限依学校层
级而定,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
从类别上看,往往可分为普通学校、 职业学校、成人学校。
• 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权限、管理
• 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和 相应的文化工具作为载体的。 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 文字和相应的文化工具的出现 是学校出现的前提。
学校产生的意义
• 学校的产生,使学校教育逐步 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形 态。学校的产生,开辟了人类 教育的新纪元。
• 学校的产生,开启了形式化和 制度化教育的先河,使人类社 会的教育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 业。
• 中世纪的学校发展
宗教学校与世俗学校的共同发展。
大学的发展。中世纪的大学起源 于11世纪。早期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 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 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 学等。这些大学为后来大学的建立树 立了样板,具有典范的作用。
现代社会学校的发展
• 西方现代学校的发展
• 中等教育学校的发展。中等教育学 校呈现出实施学术性教育的学校和
•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和地方 官学的继续发展;书院的发展 (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 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 蒙学的发展。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教育制度)

钦定学堂 章程(光 绪)
• (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1904实施;规定男女不可同校)
中体西用 28年
• 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日本)
•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规定男女 同校) 蔡元培主持编订
• 4.1922年的“壬戌学制”(美国) • (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在高中增加职业科 。 使用时 间最长
•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方向方针 •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 5.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保罗.郎格朗)
•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的界限逐渐淡化。
•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实施机构、
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规章等)
•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 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 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学校教育 教育类型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 高等教育
• (二)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1 世纪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 工作方针: • 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
• 改革创新(强大动力)
• 促进公平(基本政策) • 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 1949年日本制定“社会教育法”

第6章教育制度(思考与练习)

第6章教育制度(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教育制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对教育制度概念理解不正确的是()A.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B.教育制度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既有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C.在教育学里,教育制度论述的重点是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管理规则D.在教育学里,教育制度论述的重点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2.学制并不规定()A.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B.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C.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D.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主体和招生人数3.学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机构B.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性质C.学校的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D.学校的类型、学校的性质、学校的结构4.封建社会虽然有培养专门人才的算学、医学等专业学校,但是,不可能出现电力航空灯现代专业的技术学校,这体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受到()的制约A.人口状况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可续技术发展的状况C.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D.社会制度5.封建社会,学校等级森严,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成员按照社会地位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体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受到()的制约A.人口状况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可续技术发展的状况C.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D.社会制度6.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国民素质普遍不高,因此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必须充分利用书刊、面授、函授、夜校、广播电视等多种手段,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

这体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受到()的制约A.人口状况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可续技术发展的状况C.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D.社会制度7.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这体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受到()的制约A.人口状况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可续技术发展的状况C.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D.社会制度8.按照教育程度或学历体系来划分,学校包括()A.学校教育机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B.普通学校、专门学校C.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函授和业余学校D.公立学校、私立学校9.按照学校任务分,学校包括()A.学校教育机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B.普通学校、专门学校C.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函授和业余学校D.公立学校、私立学校10.我国学校的主题类型是()A.综合学校B.全日制学校C.业余学校D.半日制学校11.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了三次大的学制改革,分别是()A.1951年、1958年、1985年B.1951年、1958年、1993年B.1949年、1958年、1985年C.1951年、1993年、1999年1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A. 1985年B. 1999年C. 1993年D.2001年13.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文件是()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C.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4.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是()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C.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5.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学校的变革与发展。这 主要表现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 学校的共同发展,中等教育学校结构 不断改善。
高等学校的变革与发展。
三、现代学校的职能
• 提高受教育者素质 • 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开展科学研究 • 提供社会服务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பைடு நூலகம்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古代学校的发展
• 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 先秦时期:私学兴起(天子失 官、学在四夷)孔子的贡献
• 汉朝:设有官学和私学。中央 官学以太学为主,地方官学以 郡国学为主。私学分为书馆和 经馆两类。
• 隋唐:隋唐实施科举考试制度, 同时鼓励学校的发展。唐朝除 在京都设立国子学、太学、四 门学等弘扬儒学的学校外,还 设有律学、书学、算学、医药 学等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
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共同发展的状
• 初等教育学校的发展。工业革命后, 况,也呈现出中等教育学校综合化
一些国家开始制定初等教育法,建
的状况。
立初等义务教育制度。在这样的背 景下,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必然要 求大力发展。在西方社会,德国是 最早提出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 高等教育学校的发展。普通大学或 综合性大学的发展,专科学校、职
•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和地方 官学的继续发展;书院的发展 (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 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 蒙学的发展。
古代学校的发展
• 外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 古希腊教育:通常以斯巴达和雅典 教育为代表。斯巴达的学校与军事 机构融为一体。雅典把教育视为培 养城邦合格公民的有效工具,开设 的学校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也 称琴弦学校)、体操学校、修辞学 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充分挖掘中等专业学校潜力,并有计划地把部分普通高中 改为职业中学或增设职业班。
第三,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招生, 逐步形成从初级到高级,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评价: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又有双轨 学制中学术性一轨的高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中等教育 面临地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比单轨学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现代学制发展趋势是传统的双轨制在向单轨制发展,更多国 据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 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义 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深化充实着教学内容,带来教学手段的 现代化。(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满足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举例说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劳动 力并不需要经过学校培养。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限于狭 小的范围,类型单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 的大、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幼儿园。
(二)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 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强调普及性、强制性、公共性,它的实施和 发展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必然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最基 本标志之一。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必须走义务教育之路。 实现义务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普及,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 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 长远来看,适当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不仅是经济由“汗水经济”向“智力经济” 转型的现实要求,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各阶层能够实现充分流动、推进社会 公平的最合理途径。 从当下的现实而言,我们也需要通过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延缓农村人口进 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缓解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恶化的就业形势。 一个国家能走多远,首先决定于它的教育能走多远。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从而奠定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政府的一种责任和努力的方向。在这一点上, 我们应该及早地实现,不能退却,更不能犹疑。

教育学第六章教案

教育学第六章教案
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高等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专科学校修业为2—3年。大学和专门学院为4—5年,毕业考试合格者,授予学士学位。业余大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同类专业水平者,承认学历,享受同等待遇。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2—3年,招收获学士学位和同等学历者,完成学业授予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3年,招收获硕士学位者和同等学历者,完成学业授予博士学位。在职研究生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完成学业者也可获相应学位。
单轨制后来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因为它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
(三)分支型学制
前苏联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直到20世纪初,西欧双轨制,一轨只有小学,一轨则只有中学和大学。后来,随着义务教育的上延,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实施,双轨制从小学开始向上与中等教育衔接。这样,西欧的双轨制开始向分支型转变,即小学、初中单轨、其后多轨。
(九)研究生教育机构
19世纪初在德国产生了现代学位(哲学博士)之后,又产生了现代研究生教育机构。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研究生教育在各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到了20世纪,研究生教育机构已成了不少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20世纪中期以来,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的国家的研究生以高于本科生增长速度的2-4倍增长。
第二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演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未及实施,
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

一、教育制度概念及其构成
2.构成
(1)教育制度的目标系统; (2)教育制度的规范系统; (3)教育制度的组织系统; (4)教育制度的工具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 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 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 务院或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务院或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第十八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 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 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 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
第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层次的多样化;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出现了多类型; 此外,高等教育的功能也从单一的人才培养职能,发 展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职能。
由此,现代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层次结构已经 发生了重要的发展和变化。 从6-12岁的初等教育为第一级教育, 从11-12岁至17-18岁的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 从18岁左右开始的为期6-7年的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首先是基础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幼儿教育迅速 发展,并已列入学制系统。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已成为普 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年限有缩短的趋势;小 学教育的入学年龄提前到6岁甚至5岁,小学与幼儿教育的 联系更加密切;小学与初中直接衔接,取消小学升初中的 入学考试。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西周的学校 《大戴礼记·保傅》:周五学,中曰辟雍,环之以水;水南为成 均,水北为上庠,水东为东序,水西为瞽宗。 解释: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 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均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 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西周大学,设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和太学,总称五学。 《周礼》职官有师氏、保氏,“师氏,德行,大学之教也;保氏 ,艺仪,小学之教也。”


现 行
中等教育
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业余中学


层 次
初等教育 全日制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招收3—6、7岁幼儿
三、部分国家学校制度
(一)双轨制 指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以完成
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双轨制实际上就是根据不同的 教育对象规定了不同的受教育权利。英国的学制是典型的双轨制 。 (二)单轨制
2.秦汉时期的学校发展 秦朝:以法为师,禁止私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汉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举贤任能,设书馆经馆,学校教育 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官学时兴时废,私学艰难发展。 隋唐时期:学校发展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科举制度出现。 4.宋元明清时期: 官学进一步发展,书院出现,重开自由讲学之风。蒙学得到发展 。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校的产生 (一)中国早期学校的产生
◆成均之学:《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 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塾、庠、序、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 郊。天子曰辟雍(pìyōng),诸侯曰泮宫(pàngōng)。”礼记· 王制》。 董仲舒:成均,五帝之学是也。盖以天道设教者,五帝也,故大 学曰成均。以人道设教者,三王也,故大学曰辟廱。”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了解)【广义】教育制度=国家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

学校教育制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各级学校系统:[学前教育机构] → [初等教育机构] → [中等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机构]各类学校系统:[普通教育系统] → [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 [师范教育机构] → [成人教育机构]联想:普通大学技术学校师范学校成人夜校二、影响学制的因素(了解)1、社会政治经济因素2、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情况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素。

如规定5~6岁为小学入学年龄;如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等;4、人口发展状况。

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着教育事业的规模、结构、规划发展、经费投资等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既不脱离本国学制的历史沿革,又要借鉴世界各国学制的改革经验。

我国近代学制就是在批判的学习美国学制、日本学制的基础上建立的。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1、前制度化教育。

即形式化教育、实体化教育。

始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

2、制度化教育。

①严格意义上,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

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校”,并颁布了全国同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③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3、非制度化教育。

所推崇的教育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二)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D )。

A.教育设施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2.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B )。

A.教育设施B.学校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3.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是( A )。

A.学制B.教育组织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4.( C )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

A.教育法规B.教育组织C.学制D.教育制度5.许多国家都规定孩子的入学年龄为5到6岁,这是由于儿童到了这个年龄,脑的发育已经成熟,能够适应系统的学习活动。

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应依据(D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水平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6.18、19世纪,在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西欧普遍出现了供富家子弟上学的贵族式学校和供少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并立的现象,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要依据(B )。

A.生产力发展水平B. 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7.实行单轨学制的典型国家是( C )。

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8.实行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的国家是( B )。

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9.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职业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确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现了我国学制向( A )方向发展。

A.分支型学制B.单轨学制C.双轨学制D.延长学制年限10.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 D )的萌芽。

A.职业教育B.业余教育C.专门教育D.终身教育11.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试验: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试验;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

这反映的是(B )。

A. 1951年学制B. 1958年学制C. 1985年《中兵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2.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两基”、“两尘”、“两革”(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总目标的是( A )。

A.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3.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B )。

A.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1985年《中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4.提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的是( C )。

A.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1985年《中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5.提出“”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等级制,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的是( D )。

A.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1985年《中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6.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这是现代学制向( C )制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A.职业教育B.业余教育C.终身教育D.普通教育17.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B )。

A.职业教育B.义务教育C.基础教育D.普通教育18.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我们现在正走的道路是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走向分支型学制,下一步要走的道路是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 B ) 。

A.分支型学制B.单轨学制C.双轨学制D.混合型学制19.现代学制在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 )阶段学制的多类型及结构的多样化。

当代三个类型的学制事实上变成了这个阶段的三个类型。

A.高中B.初中C.小学D.幼儿教育20.在现代学制改革中同时肩负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任务的美国式高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这反映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正走向( D )。

A.现代化B.统一C.分化D.综合化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 )。

A.改革正规教育B.发展成人教育C.实施终身教育D.推行同归教育22.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B )。

窍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23.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D )。

A.教育管理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C.义务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三、简答题:1.学制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1.学制确立的依据主要有:(1)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状况; (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2.学校系统按级别大致包括幼儿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等;按类型分大致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

3.简述我国1951年新学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优越性。

3.1951学制的主要内容有:(1)吸收了老解放区的经验、1922年学制和苏联学制的合理因素,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2)职业教育在新学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计,表现了我国学制向分支型学制方向的发展。

(3)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和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终身教育的萌芽。

1951年学制符合了当时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是解放后我国长期实行的基本学校教育制度。

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己经过去,标志着我国学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新学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针;第二,新学制明确规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在学制中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计;第三,保证了一切青年知识分子和工农知识分子都有受革命的政治教育的机会;第四,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和方法、方式的灵活性。

4.简述我国1958年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4.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试验”。

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在学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原则。

许多地区开展了学制改革的试验,如, (1)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试验。

(2)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3)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

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不仅使学制改革的试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

5.简述1985年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5.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主要有:(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基础教育管理权属地方,省、市(地)县、乡分级管理的职责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

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

6.简述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学制的说明。

6.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主要有: (1)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

(2)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坚决刹住一些地方和学校的乱收费,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责制”收费制度;规范义务教育学制。

国家将整体设立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完善并落实中小学助学金制度;巩固扩大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

(3)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

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等级制;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

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

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选拔制度改革,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4)推进办学体质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四、分析论述题:1.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主要包括:(1)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关教育制制度的改革:(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