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层富水性等级标准划分
11含水层组特征及其富水性

从图中可见,1998 年以前本区地下水多年处于 动态平衡状态。自 1999 年以来,连遇连续干旱年份,
图 1 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 Fig.1 Water bearing zoning map
使本地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区域地下水位年内动 态变化规律为:3—6 月份由于降水量少和农业开采 量的加大,地下水位降速加大;6 月进入丰水期, 地下水位降幅变缓;10 月至翌年 2 月为地下水位相 对稳定期。
图 3 2012 年 12 月实测水位与模拟水位拟合图 Fig.3 Fitting of measured water level and simulated water level in December, 2012
牤牛河及其附近砂石坑的入渗能力合计约 1.7m3/s; 60 眼回灌井入渗能力约 4.17m3/s。通过计算,按每 年回补 3 个季度(3—11 月),规划入渗场内年入渗
3 3 3 3
2 地下水数值模型
2.1 总体概况
结合“北京市地下水库前期勘查项目”阶段性 成果(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2014),建模面积 560km2,涵盖潮白河地下水库库区(355km2)。采 用地下水模型软件 Feflow 对各层进行有限元离散, 在河流、开采井、观测井等重要位置使用网格加密 技术,共剖分三角单元 144305 个,节点 84896 个。 根据资料掌握程度,模型模拟期选择 2008 年 1 月— 2012 年 12 月;并利用 2009 年至 2012 年的地下水 源汇项资料和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 参数识别和验证。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1 含水层组特征及其富水性
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从北往南颗粒由粗变细, 含水层由单层变多层。地下水在小罗山以北属潜水 区,牛栏山以南为承压水区,两者之间为潜水—承 压水变化过渡区。小罗山以北、密云康各庄一带广 泛分布着单一厚层砂砾卵石含水层,厚度 40~80m。 小罗山向南至牛栏山,含水层一般为二至三层砂砾 卵石,累计厚度 20~50m;牛栏山以南顺义地区含水 层以多层结构为主,岩性主要为粗中砂、细砂,累 计厚度约 40m。 依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水动力与水质特征, 结合本区的水文地质要素及开采利用条件,可将第 四系松散岩类细分为:第一含水层,相当于全新统 (Q4),40 m 左右(主要农业开采层);第二含水层, 相当于上更新统(Q3),从 40~100 m(主要水源地 和自备井开采) ;第三含水层,相当于中更统(Q2), 主要是 100 m 以下(包括 Q3、Q2 和 Q1)。 平面上研究区含水层岩性、富水性可划分为 4 个主区和 5 个亚区,见图 1。区内含水层结构简单, 大部分区域水位下降 3m 单井出水量大于 5000m3/d。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1主要含水层1.1.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由砂质粘土夹细砂或卵砾石组成,厚度15m左右,水位埋深小于15m。
呈带状分布于沁河及其支流河谷两岸。
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1~5.0L/sm。
主要承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及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排泄。
水质类型属HCO3-Ca.Mg型水。
1.1.2碎屑岩浅层裂隙水含水岩组(裂隙水)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据钻孔资料综合分析一般为60~90m,最深可达100余米,富水性取决于风化裂隙发育程度。
该含水层一般呈潜水性质,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浅部富水性较强,下部较差,据井检孔的3次抽水试验,降深9.47~62.37m,单位涌水量0.0052~0.1655L/sm,平均为0.0075L/sm,渗透系数为0.0109~0.8974m/d,平均为0.3747m/d,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1.1.3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组(裂隙水)该含水岩组主要指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其中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三段地层矿区内普遍出露。
含水层为巨厚层粗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形相宜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深埋地下,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粒砂岩,是3号煤的主要充水来源。
钻进中的冲洗液消耗量及水位变化不大,岩芯裂隙不发育,据ZK3-1孔的抽水试验,降深36.12m,单位涌水量0.00108L/sm,渗透系数为0.00063m/d,水位标高694.04m,水质类型为HCO3-KNa型水。
1.1.4碎屑岩夹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裂隙岩溶水)矿区内该地层埋藏较深,含水层岩性为砂岩、灰岩,其间夹数层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层,裂隙不发育,相对减弱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据井检孔的2次抽水试验,降深66.18~79.28m,单位涌水量0.00078~0.0012L/sm,平均为0.00099L/sm,渗透系数为0.0039~0.0059m/d,平均为0.0049m/d,弱富水性,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含水岩组富水性等级划分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8.2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8.2.1目的及任务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普查、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等野外资料的综合反映。
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清晰地反映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阐明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反映地下水形成特点以及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岩性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为今后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8.2.2要求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
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布界线及各类水点的位置和富水性界线等。
8.2.3内容及原则主要内容包括:(1) 主图(1:2.5万或1:5万平面图,并附图例)。
(2) 剖面图。
(3) 辅助图件。
(4) 说明书。
主图反映多种水文地质因素,并有重点地突出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
基本原则是,立足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考虑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突出地下水资源远景区,兼顾一般水文地质条件。
潜水与承压水,松散岩层和基岩的含水岩组皆表现在一张图上。
若下伏有主要含水岩组则以隐伏型加以表示,并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控制水点,以便尽可能反映较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
主图的主要水文地质内容(1) 含水岩组的分布。
一般是数个含水岩层的集合体,且常处在不同的层位,因而要求以地质时代确定含水岩组的垂向顺序。
(2) 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
由于比例尺和研究程度所限,除以水点资料圈定外,少数地区也可以依据类比法确定岩组相对富水性的强弱。
研究程度较高,含水层富水性变化则应以井(孔)涌水量的大小圈定,其富水程度的指标数则在图例中标明。
(3) 反映含水层的顶底板的埋藏深度,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深层水水位埋深,各类双层含水层结构以及下伏含水层顶板埋深及富水性。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1aa2d21a26925c52cc5bf77.png)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2014年培训教案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含水层富水性评价

1 松散 含水 层 富水性 评价 2 . 1 抽水 试验
抽水 试 验 是最 常 见 的水 文试 验 方法 , 主要 适 用 于 围 内地 质 资料 , 库址 区外 东北 部 为 变质 大 理 岩含 水 介 渗 透 系数 较 大 、 富 水性 较 好 的含 水 层 。通 过试 验 的特 质… 。地 下 水 的主要 赋 存类 型为 松散 岩类 孔 隙水 、 浅层 性 曲线 , 可评 价 含水 层 的富 水 性 , 计算钻孔 ( 井) 最 大 基岩 网状 裂 隙水 、 深 层 脉 状 裂 隙水 和碳 酸 盐 类 岩溶 裂 涌水 量 和单位 涌水 量 , 估 算含 水层 的渗 透 系数 。 隙水 。 勘察 阶段按照 技术要求 , 进行 了 P S 1 、 P S 2 2个浅层 松 散 岩 类 孔 隙水 主要 赋 存 介 质 为 第 四系 松 散 覆 孔 的持续 抽 水试 验 。对于 这 2个孔 的抽水试 验 数据 利 盖层 , 系第 四系全 新统 冲 洪积层 和 更新 统残 积层 . 地层 用T h e i s 公式 , 并结 合 配线 法计 算非稳 定流 的抽 水试验 特 征 主要 为 褐色 、 黄褐 色 黏 土 , 砂 质黏 性 土 , 含 黏性 土 参 数 1 。由此求 取 的渗 透 系数 , 可 以反 应浅 层 含水 层 砂及 砂层 等 , 分 布于库 址 区 的西部 、 南部 以及东 南部 。 的渗 透性 。 燕 山早 期 中粗 粒 黑 云母 二 长 花 岗岩 为 浅 层 基 岩 对s ) 取 对数 , 可得 : 网状 裂 隙水 的 主要 存 储介 质 , 主要 分 布在 库 址 区内 及
单位涌水量的换算方法

钻孔涌水量q仍然是进行含水层富水性分级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但q值如何计算和q值按什么分级存在不同做法。
根据国家监督局199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中,附录C提出了含水层富水性分级的标准(补充件)。
C1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将含水层富水性(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mm,抽水水位降深10m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进行换算,再比较富水性)分为四级:.弱富水性:q<0.1L/s.m;中等富水性:
0.1L/s.m<q≤1.0L/s.m;强富水性:1.0L/s.m<q≤5.0L/s.m;极强富水性:
q>5.0L/s.m,C2按天然泉水流量也可将含水层富水性划分为四级。
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中也采用了国标(GB12719-91)的标准,并提出了具体的换算方法:先根据单位抽水涌水量Q和降深S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确定Q f(s)曲线,根据Q~S曲线确定降深10m时抽水孔的涌水量,再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孔径为91mm时的涌水量,最后除以10m便是单位涌水量。
式中:Q
91、R
91、r
91——孔径为91mm的钻孔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Q
孔R
孔r
孔——孔径为r的钻孔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在着手编制水文补勘报告时,利于另一个换算公式:
1/ 1。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作者:————————————————————————————————日期: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含水岩组富水性等级划分

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8.2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8.2.1目的及任务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普查、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等野外资料的综合反映。
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清晰地反映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阐明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反映地下水形成特点以及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岩性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为今后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8.2.2要求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
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布界线及各类水点的位置和富水性界线等。
8.2.3容及原则主要容包括:(1) 主图(1:2.5万或1:5万平面图,并附图例)。
(2) 剖面图。
(3) 辅助图件。
(4) 说明书。
主图反映多种水文地质因素,并有重点地突出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
基本原则是,立足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考虑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突出地下水资源远景区,兼顾一般水文地质条件。
潜水与承压水,松散岩层和基岩的含水岩组皆表现在一图上。
若下伏有主要含水岩组则以隐伏型加以表示,并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控制水点,以便尽可能反映较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
主图的主要水文地质容(1) 含水岩组的分布。
一般是数个含水岩层的集合体,且常处在不同的层位,因而要求以地质时代确定含水岩组的垂向顺序。
(2) 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
由于比例尺和研究程度所限,除以水点资料圈定外,少数地区也可以依据类比法确定岩组相对富水性的强弱。
研究程度较高,含水层富水性变化则应以井(孔)涌水量的大小圈定,其富水程度的指标数则在图例中标明。
(3) 反映含水层的顶底板的埋藏深度,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深层水水位埋深,各类双层含水层结构以及下伏含水层顶板埋深及富水性。
单位涌水量的换算方法

钻孔涌水量q 仍然是进行含水层富水性分级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但q 值如何计算和q 值按什么分级存在不同做法。
根据国家监督局199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中,附录C 提出了含水层富水性分级的标准(补充件)。
C1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 )将含水层富水性(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mm ,抽水水位降深10m 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进行换算,再比较富水性)分为四级:.弱富水性:q<0.1L/s.m ;中等富水性:0.1L/s.m <q≤1.0L/s.m ;强富水性:1.0L/s.m<q≤5.0L/s.m ;极强富水性:q>5.0L/s.m ,
C2按天然泉水流量也可将含水层富水性划分为四级。
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中也采用了国标(GB12719-91)的标准,并提出了具体的换算方法:先根据单位抽水涌水量Q 和降深S 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确定)(s f Q =曲线,根据Q~S 曲线确定降深10m 时抽水孔的涌水量,再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孔径为91mm 时的涌水量,最后除以10m 便是单位涌水量。
919191lg lg lg lg R r Q Q R r ⎛-⎫= ⎪-⎝⎭
孔孔孔 式中:91Q 、91R 、91r ——孔径为91mm 的钻孔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Q 孔R 孔r 孔——孔径为r 的钻孔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在着手编制水文补勘报告时,利于另一个换算公式:
2q =。
富水性等级划分依据探析——以太原西山古交矿区奥陶系峰峰组为例

华北自^s s 丨论文Huabel Natural Resources 043富水性等级划分依据探析以太原西山古交矿区奥陶系峰峰组为例陈靖(朔州汇永地质勘査有限公司,山西朔州038300)摘要:钻孔单位涌水量q 是确定含水层、富水性等级的重要指标。
1991年国家技术标准局颁布了分级标 准,2009年又公布新标准。
两次标准的更新使用对钻孔单位涌水量q 值的影响,如何采用以往的q 值在补勘报 告中进行富水性评价分级。
文章以补勘报告中奥陶系峰峰组(〇/)含水层段为例展开讨论。
关键词:q值计算方法;评价对比;相对误差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 (2021) 01-43-31概况古交矿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以西60km的古交市,矿区面积302k r o 2,矿区交通位置图见图1。
图1古交矿区交通位置示意图山西太原古交矿区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重要的炼焦煤生产基地之一,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
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奥灰水文地质研究资料。
从2010年1月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古交矿区奥灰水文地质补勘报告》中收集到峰峰组(〇2沪)层段抽水资料(1966—2009)钻孔单位涌水量q的数据48个(具体数据略)。
其中,三次降深抽水7个;两次9个;一次32个。
在水文地质补勘报告中,应该如何利用和取舍这些数据,为富水性分级提供依据,下面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和相对误差概念的引入。
2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1991 一2009年)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值,含水层富水性分为以下4级:弱富水性:q<0.1 L/s • m 中等富水性:0.1 L/s • m.〈q S l. 0 L/s ■ m 强富水性:1. 0 L/s • m<q<5. 0 L/s • m极强富水性:q >5.0 L/s ■ mq值的界定应用,在富水性评价的不同时段中,呈现了愈来愈靠近实际的科学展现。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 ),含水层富水性[注]分为以下4级:1.弱富水性:q ≤0.1 L/(s ·m);2.中等富水性:0.1 L/(s ·m)<q ≤1.0 L/(s ·m);3.强富水性:1.0 L/(s ·m)<q ≤5.0 L/(s ·m);4.极强富水性:q >5.0 L/(s ·m)。
注: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 mm 、抽水水位降深10 m 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当进行换算后再比较富水性。
换算方法:先根据抽水时涌水量Q 和降深S 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确定)(S f Q =曲线,根据Q -S 曲线确定降深10 m 时抽水孔的涌水量,再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孔径为91 mm 时的涌水量,最后除以10 m 便是单位涌水量。
⎪⎪⎭⎫ ⎝⎛--=919191lg lg lg lg r R r R Q Q 孔孔孔式中 91Q ,91R ,91r --孔径为91 mm 的钻孔的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孔Q ,孔R ,r 孔--孔径为r 的钻孔的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附录三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下列公式计算: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黏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H f=H k+H b(3-1)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的含水层覆盖时(图3-1):H f=H L+H b(3-2)式中H f--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H k--采后垮落带高度,m;H L--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m;H b--保护层厚度,m;α--煤层倾角,(°)。
根据式(3-1)、式(3-2)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 m。
式中H k、H L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图3-1 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含水层覆盖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图3-2)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P 35.0K pKM L ≥20 m式中 L --煤柱留设的宽度,m ;K --安全系数,一般取2-5;M --煤层厚度或采高,m ;p --水头压力,MPa ;K p --煤的抗拉强度,MPa 。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划分依据及报告编制提纲整理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在参考上述各种矿井(床)水文地质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本规定提出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类的原则和要求如下:(1)分类以矿井防治水工作为目的,考虑与矿井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
(2)分类要全面考虑矿井充水诸因素的影响,要突出其中主要因素的作用。
(3)分类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近年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在防治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实际应用。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生产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例如,根据矿井及其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某矿井应为极复杂类型,但其它指标均未达到极复杂类型要求,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将该矿井定为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类型矿井;同理,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突水量Q3,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5)同一井田内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例如,华北型煤田,开采上组煤时,矿井可能是水文地质简单或中等类型的,而开采下组煤层则可能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依据根据我国的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依据如下:(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
其中包括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和单位涌水量。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也就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含水层。
例如,在华北型煤田中开采上组煤层时可能主要是顶板砂岩含水层,而在开采太原组底部煤层时可能是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和顶板薄层灰岩含水层。
单位涌水量q是反映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指标,q的取值应以井田内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关于单位涌水量q ,在生产实践中,常常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得到。
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含水层富水性分为以下4级:①弱富水性:q≤0.1 L/(s·m);②中等富水性:0.1 L/(s·m)<q≤1.0 L/(s·m);③强富水性:1.0 L/(s·m)<q≤5.0 L/(s·m);④极强富水性:q>5.0 L/(s·m)。
邯峰矿区岩溶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分区

1岩溶含水层 的划 分与分布
主要 岩溶 含水 层 有寒 武 系 中统 、 陶 系 中下 统 、 奥 石 炭 系上统 薄层 石灰 岩 岩 溶 含水 层 . 中 以奥 陶系 其
中统 含水 层 富水性 最 为丰 富 。
14石 炭 系上统 太原 组 薄层 石灰 岩岩 溶含 水层 . ① 大 青灰 岩含 水层 。 8号煤 层 的直 接顶 板 , 布 分
稳定 , 度 57 厚 ~ m左 右 . 溶 裂 隙较 为 发 育 . 隙率 岩 裂 为 05 25 .%~ . %之 间 . 峰局 二 矿 、 据 四矿 放 水 试验 . 水
低 , 向北 倾 , 南 区内最 高 峰符 山海 拔 1 9 .0 最低 0 m, 5 0 沟 谷处 海拔 2 0 左右 . 对 高差 较 大 。 由于地 形 、 0m 相
1 3 陶 系 中统厚 层 石灰岩 岩 溶含 水层 .奥
主 要分 布在 北部 、 南部 、 西南 部 的矿 山 、 焦寺 、 上
10 gL 以 上 。 .0 /
1 1 武系 中统 鲕状 灰岩 岩溶 含水 层 .寒
主要 分 布 在西 部 、 西北 部 、 南 部 的北 盆水 、 西 木
作 、 井 、 林 井 、 岔 口及 扬 花 庄 一 带 . 度 约 木 玉 北 厚 2 6 质 纯 , 硬 性 脆 . 蚀 性 强 , 表 岩 溶 裂 隙 发 6 m, 坚 溶 地 育. 特别 是 北北 东 、 西 西 、 北 向的 三组 区域 性 节 北 南
1 /sm) L ( ・ ,水质 类 型为 HC ,C ・ O 一 a Mg型 ,矿化 度 在
0.5gL。 3 /
为煤 矿生 产 时主要 涌水 水 源 。局部 与奥 灰 含水层 之
含水层富水性分级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含水层富水性分级A.1 按钻孔单位涌水量进行富水性分级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 ),含水层富水性分为以下四级:a) 弱富水性:q ≤0.1 L/(s ∙m);b) 中等富水性:0.1L/(s ∙m)<q ≤1.0L/(s ∙m);c) 强富水性:1.0L/(s ∙m)<q ≤5.0L/(s ∙m);d) 极强富水性:q>5.0L/(s ∙m)。
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mm ,抽水水位降深10m 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进行换算再比较富水性。
换算方法:先根据抽水时涌水量Q和降深S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确定Q=f(S)曲线,根据Q-S 曲线确定降深10m 时抽水孔的涌水量,再用公式B.1计算孔径为91mm 时的涌水量,最后除以10m 便是单位涌水量。
9191孔孔孔91Lgr LgR Lgr LgR Q Q --= ............................... (B.1) 式中: 91Q ——孔径为91mm 的钻孔的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 3/d );孔Q ——拟换算钻孔的涌水量, 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 3/d );孔R ——拟换算钻孔的抽水影响半径,单位为毫米(mm );孔r ——孔径为91mm 的钻孔的抽水影响半径,91R 没有数据时可采用R 孔代替,单位为米(m );91R ——孔径为91mm 的钻孔的抽水影响半径,91R 没有数据时可采用R 孔代替,单位为米(m );91r ——孔径为91mm 的钻孔半径,单位为米(m )。
A.2 按天然泉水流量富水性分级按天然泉水流量含水层富水性划分以下四级:a) 弱富水性:Q ≤1.0L/s ;b) 中等富水性:1.0L/s<Q≤10.0L/s;c) 强富水性:10.0L/s<Q≤50.0L/s;d) 极强富水性:Q>50.0L/s 。
含水岩组富水性等级划分

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8.2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目的及任务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普查、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等野外资料的综合反映。
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清晰地反映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说明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反映地下水形成特点以及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岩性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为今后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要求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
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布界限及各类水点的位置和富水性界限等。
主要容包括:(1) 主图(1:2.5万或1:5万平面图,并附图例)。
(2) 剖面图。
(3) 辅助图件。
(4) 说明书。
主图反映多种水文地质因素,并有重点地突出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
根本原那么是,立足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考虑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突出地下水资源远景区,兼顾一般水文地质条件。
潜水与承压水,松散岩层和基岩的含水岩组皆表现在一图上。
假设下伏有主要含水岩组那么以隐伏型加以表示,并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控制水点,以便尽可能反映较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
主图的主要水文地质容(1) 含水岩组的分布。
一般是数个含水岩层的集合体,且常处在不同的层位,因而要求以地质时代确定含水岩组的垂向顺序。
(2) 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
由于比例尺和研究程度所限,除以水点资料圈定外,少数地区也可以依据类比法确定岩组相对富水性的强弱。
研究程度较高,含水层富水性变化那么应以井(孔)涌水量的大小圈定,其富水程度的指标数那么在图例中标明。
(3) 反映含水层的顶底板的埋藏深度,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深层水水位埋深,各类双层含水层构造以及下伏含水层顶板埋深及富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