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平面交叉
10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送审稿) (20030928)★

10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10.1 一般规定10.1.1 平面交叉设计原则1 平面交叉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公路网现状和规划、地形和地物等因素。
2 平面交叉的型式应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地形、用地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而确定。
3 平面交叉选型和设计中,应优先保证主要公路或主要交通流的畅通,尽量减少冲突点,缩小冲突区,并分散和分隔冲突区。
4 平面交叉的几何设计应结合交通管理方式及其有关设施一并考虑。
5 平面交叉及其引道上,应保证安全所需的各种视距。
6 相交公路在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段宜采用直线。
当采用曲线时,宜采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
纵面应力求平缓,并设置符合交叉处立面所需的纵坡。
7 平面交叉的间距应尽量地大。
8 平面交叉设计应以预测的交通量为基本依据。
设计所采用的交通量应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当缺乏交通量预测资料(特别是与次要公路有关部分)时,其交通量可参考附近类似功能的交叉的交通量进行推算。
9 既有平面交叉改建设计时,除应收集交通量以外,还应调查分析包括交通延误以及交通事故的数量、程度和原因等的现有交叉的使用状况。
10 拟分期建设的互通式立交,当近期先建平面交叉时,应对首期平面交叉和最终的互通式立交两者作统筹构思,并对互通式立交进行足够深度的设计(简单情况下的方案设计至复杂情况下的初步设计),以保证分期建设方案在技术处理、占地和投资安排上的合理性。
10.1.2 交通管理平面交叉应根据相交公路的等级、相对功能地位、交通量等的不同而采用信号交叉、主路优先和无优先交叉三种不同方式的交通管理。
1 公路等级和交通量有明显差别的两条公路相交,或交通量较大的T形交叉,应采用主路优先交叉。
次要公路上采用让行管理。
2 相交两条公路的等级均低且交通量较小时,应采用无优先交叉。
能保证通视三角区的岔路上均实行“减速让行”管理;条件受限而只能保证安全交叉停车视距的岔路上,实行“停车让行”管理。
3 下述交叉应采用信号交叉1) 两条交通量均大且等级或功能地位相同的公路相交的交叉,难以用“主路优先”的规则管理时,应设置信号。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

▪ 相关规定:
• 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的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 • 两相交公路等级相同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直行交通
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的70%。
• 当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相交时,次要公路一方由于为保证交叉正
交等原因而需要在交叉范围内改线或不得已而采用较低的线形指 标时,可适当降低设计速度。
▪ (2)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限制车辆行驶方向,使斜交对冲的车流为直角交叉或锐角交叉。 ▪ (3)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限制车道宽度,控制车速,防止超车。 ▪ (4)可利用渠化交通设置的交通岛或分隔带,设置各种交通标志,并可作为行人过街时
避让车辆的安全岛。 ▪ 交通岛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
.
补充图片 2+1 roadway
.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 在行车道宽度内紧靠中线划出一条车道供左转车辆专用,以免阻碍直 行交通;
▪ 若原有行车道宽度不够时,可向中线左侧适当扩宽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后左转车辆须在左转车道上等待开放或寻机通过, 而不影响直行交通。
.
第二节 交通组织设计
一、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法
• 车辆交通组织的目的:保证交叉口上车辆行驶安全、通畅,提高交 叉口的通行能力。 • 交通组织方法有:限定车流行驶方向,设置专用车道,渠化交叉口, 实行信号管制等。
•(一)设置专用车道
▪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 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排水要求。
.
▪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l)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 寸,包括行车道的宽度、转角曲线的转弯半径、各种交通 岛的尺寸、绿化带的尺寸等;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包括设置 专用车道和组织渠化交通; (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公路工程中,平面线形交叉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在平面上的交叉部分。
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公路的安全、流畅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一、设计原则1. 安全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交通流量、视距条件、道路标志和标线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2. 流畅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交通的流畅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方向、速度、转弯半径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流畅性。
3. 舒适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交通的舒适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垂直度、水平度、减速度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舒适性。
4. 经济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节约成本。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交叉口的规模、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经济性。
二、设计要点1. 交通流量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2. 转弯半径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半径。
设计师应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确定交叉口的半径和弧度,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3. 视距条件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视距条件。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式确定视距条件,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舒适性。
4. 道路标志和标线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道路标志和标线。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形式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标志和标线,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5. 环境因素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环境因素。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所处的环境确定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美观。
6. 施工工艺和材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材料。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确定施工工艺和材料,以确保交叉口的经济性和质量。
公路平面交叉

第六章公路交叉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及公路与其他道路或管线相交的形式称为交叉,相交的地方称为交叉口.相交公路在同一平面位置时,称为平面交叉,相交公路在不同平面位置时,称为立体交叉。
平面交叉立体交叉第6-1节公路平面交叉一、交叉口设计概述公路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通过或转换方向.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会使行车速度降低,阻滞交通,耽误通行时间,也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如何设计交叉口,合理组织交通,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阻塞及减少交通事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是保证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安全地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二是正确设计交叉口的立面,即通过合理设计,以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正确选择交叉口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2.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3.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行条件;4.合理进行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布置各种排水设施。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由于行驶方向不同,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交错方式也不相同。
当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进人交叉口后,以不同的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之为分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织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此三类交错点存在相互尾撞、挤撞或碰撞的可能性,是影响交叉口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及直行与左转车辆之间所产生的冲突点对行车干扰及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交织点,再次是分流点.因此,在交叉口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冲突点。
对无交通管制时,三、四路和五路相交的平面交叉的冲突点、交织点及分流点分布情况如图1—9—1所示。
平面交叉的危险点数量如表1-9-1。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要点分析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交通的行车组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加重了城市交通流量负担。
公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对公路交通安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好交叉口的设计。
文章将从公路平面交叉设计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平面;交叉设计;措施当前在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交叉口作为路网中的节点,是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主要控制点,对城市公路平面交叉口的有效设计能够确保车辆通行的顺畅。
通常在交叉路口很容易发生交通堵塞,若平面交叉口设计对路网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影响道路交通情况,也会影响整条道路的使用。
因此,在对平面交叉口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车流的合理组织,改善交通状况,有效确保交叉口车辆通行的顺畅,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1平面交叉口的特点(1)交叉口位置的确定,在针对整个道路的设计过程中,交叉点主要发挥的是节点作用,能够实现各条道路之间的相互连接,交叉口的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各条道路之间的联系,同时也限制了道路的通信。
因此,在对道路交叉口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是根据道路等级的不同规定了交叉口的最小间距,主要是为了各条道路之间行车的畅通,交叉口位置的选择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做好优化。
(2)混合交通流,我国的地域比较广阔,交通设计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一些乡村的公路和县乡的公路大量相交,会使交叉口存在混合交通量较大的现象,一些车辆在经过交叉路口时,不注意减速,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需要针对混合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安装安全设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交叉情况复杂,阻碍了视距,在平面交叉口位置行车的过程中,由于情况比较复杂,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需要驾驶员能够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放慢车速,确保在交叉口范围内能够看到各个方向来的车辆。
(4)平面交叉口的形式简单,平面交叉口的主要形式是平面渠化和加辅转角两种,而且当前一些平面交叉口没有安全设施,车流引导处理方法也比较简单,通过在交叉口设置信号灯,车辆在通过平交口的时间会加长。
平面交叉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1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01
公路 平面交叉
02
勘测要点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勘测要点
1.搜集原有公路的等级、交通量、交通性质、 交通组成、交通流向等资料和远景规划。
2.根据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以及掌握的资料, 按照有关规定,拟定交叉口类型。
公路平面交叉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4、视距 1)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 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
设计要点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4、视距 2)识别距离:为保 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 交叉口,应使驾驶员 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 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 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 通标志等,这一距离 称为识别距离。
公路平面交叉
3.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
设计要点
1) 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仍采用路段规 定值,次要道路可取路段的0.7倍;横向力系数μ可按不 同设计速度在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坡ih,以不大 于2%为宜,最大不应超过6%。
公路平面交叉
2)平面交叉范围内各相交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规定如下表。
勘测要点
3.选定交叉位置和确定交叉点,使各相交路线 在平、纵、横三方面良好衔接;通常交叉口设在原 有公路的中心线上或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4.测量交叉角、中线、纵断面和横断面。
公路平面交叉
勘测要点
5.若地形复杂时,为合理选择交叉口的位置和类 型,应详测交叉口处的地形图。测图比例可采用1: 200~1:500,当范围较大时,也可采用1:1000。
5. 平面交叉间距
浅谈公路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安全

浅谈公路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安全摘要: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安全涉及到路口范围的路线设计、安全设施设计、道路日常养护和安全教育,每一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公路、平面交叉路口、交通安全、通视三角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车辆保有量逐年增加,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平面交叉路口中事故占比较大,所以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安全设计对于保证交通顺畅、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依据公路设计的相关规范,结合平时设计经验着重谈一谈公路平面交叉的交通安全的几个方面。
一、保证通视三角区内的视距1、为保证通视三角区内良好的视距,平面交叉范围内,设计上主要采取主路纵坡应控制在0.15%~3%,次要公路纵坡控制在0.5%~2%。
2、平面交叉路口应保证停车视距组成通视三角区内无障碍物。
通视三角区内的障碍物如绿化应移除或采用低矮绿植,并控制绿植高度不超过0.6m,另外应避免公交站牌、村庄宣传板等树立在该范围路侧内。
二、控制平交交叉口的数量、形式等。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应根据相交公路各自的公路等级、功能定位及当地路网情况、未来规划等确认平面交叉的位置。
为保证主路的交通顺畅,减小横向的交通干扰,平面交叉的间距应满足公路等级对应的平面交叉最小间距。
大于4支的多叉路口应尽量合并调整在4支左右,相近的异型交叉路口,尽量调整为十字交叉路口,平面交叉角度应为直角,条件受限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45度。
不能调整的,应调整为间距大于50m的2个平面交叉路口。
平面交叉路口应根据公路等级、平交口形式,做相应的渠化设计,例如常用的加铺转角渠化岛、渠化标线、导向车道线等来规范与引导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行车。
平面交叉范围内原则上以次要公路纵坡顺应主要公路横坡,并保证降雨期间交叉范围内无积水。
三、无法满足停车视距组成通视三角区的处理措施当无法满足停车视距组成通视三角区时,可简化为保证主路的安全交叉停车视距与被交路至主线边车道中心线5-7m所形成的通视三角区内无障碍物。
公路工程平面交叉工程施工

公路工程平面交叉工程施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公路工程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交通安全。
平面交叉工程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对公路工程平面交叉工程施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平面交叉工程概述平面交叉工程是指在公路工程中,不同路线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工程。
平面交叉工程主要包括交叉口设计和施工,包括道路标线、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安全设施等。
平面交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交通的顺畅、安全和高效。
二、平面交叉工程施工技术1. 交叉口设计交叉口设计是平面交叉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道路标线、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交叉口设计应遵循交通流量、道路等级、周边环境等原则,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2. 道路标线施工道路标线是平面交叉工程中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禁止停车线、减速带、车道线等。
道路标线的施工应采用符合规范的涂料和施工工艺,确保标线的清晰、耐磨和反光性能。
3. 交通信号灯施工交通信号灯是平面交叉工程中重要的交通管理设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交通信号的控制效果。
交通信号灯的施工应遵循国家标准,选择合格的设备,确保信号灯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的照明效果。
4. 交通标志施工交通标志是平面交叉工程中重要的信息传递设施,主要包括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等。
交通标志的施工应采用符合规范的材料和工艺,确保标志的清晰、可见性和耐久性。
5.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交通安全设施是平面交叉工程中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设施,主要包括护栏、减速带、警示柱等。
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设施的稳定性和防护效果。
三、平面交叉工程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准备在平面交叉工程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图纸审查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工程要求和施工工艺。
同时,应做好施工现场的勘查和环境评估,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
浅谈公路平面交叉的设计与改建

第11卷第8期中国水运V ol.11N o.82011年8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A ugus t 2011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马媛玲(),女,山东日照人,山东省日照市公路管理局工程师,硕士,从事公路工程管理工作。
浅谈公路平面交叉的设计与改建马媛玲,魏磊(日照市公路管理局,山东日照276826)摘要:我国当前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不够完善,规模小,难以适应交通需求。
因此加强平面交叉的设计与改造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重点考虑的措施。
通过几个平面交叉改造的工程实例分析,在解决平面交叉通行能力和安全的过程中,遵循设计原则和改建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平面交叉运行中的不足、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平面交叉;设计原则;改建;通行能力中图分类号:U 4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8-0204-02我国当前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不够完善,规模小,难以适应交通需求。
由于绝大多数未作渠化设计,使得驾驶者无指定行迹可循,也不知他人动向,因而不是抢道、占道行驶,便是彷徨择道或犹豫等待,致使交叉的空间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且频频出现交通事故。
因此加强平面交叉的设计与改造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重点考虑的措施。
一、平面交叉设计与改建1.设计原则在平面交叉设计中应遵循减少冲突点、缩小冲突区,并分散和分隔冲突区、实行渠化处理的设计原则,并从形式选择和几何设计上统筹考虑。
平面交叉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等可分别采用主路优先交叉、无优先交叉或信号交叉三种不同的交通管理方式。
公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的两条公路相交,或交通量较大的T 形交叉,应采用“主路优先”交通管理方式。
相交两条公路的等级均低且交通量较小时,应采用“无优先”交通管理方式。
当两相交公路交通量均较大或主要公路交通量相当大,采用“主路优先”方式会出现较频繁的交通事故和过分的交通延误,或者有相当数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穿越交叉而引起交通延误,甚至造成阻塞或交通事故时,应采用信号交通管理方式。
公路平面交叉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公路平面交叉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公路平面交叉工程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有效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公路平面交叉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达到高质量的建设目标。
二、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公路平面交叉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确定地质情况、道路状况等因素。
其次,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安排、人员配备等。
最后,对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进行充分准备,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
三、施工步骤1. 确定施工范围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公路平面交叉工程的具体施工范围,明确施工区域边界,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2. 地面准备在施工区域进行地面清理工作,清除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环境整洁有序。
3. 基础工程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包括路基填筑、路面铺设等工作,确保道路的稳固性和平整度。
4. 路面标线在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路面标线工作,包括车道标线、导流线等,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5. 安全设施设置设置道路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护栏、照明设施等,确保道路通行安全。
四、施工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2. 环境保护做好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符合环保要求。
3. 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五、施工总结公路平面交叉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才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通过本文提出的公路平面交叉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希望能为相关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以上为公路平面交叉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希望对相关工程的施工有所帮助和指导。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技术指南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技术指南公路交叉口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在其中一点相交或交汇而成,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叉口是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区域,如何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是道路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参与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技术指南,以提高公路交叉口的安全性。
一、交叉口布局设计1.交叉口类型选择: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大小,选择合适的交叉口类型。
一般公路交叉口可分为等级交叉口、非等级交叉口和特殊交叉口。
等级交叉口适用于较大交通量的主干道,非等级交叉口适用于次要道路,特殊交叉口适用于特殊情况。
2.交叉口通行能力:根据日常交通量和交通流量,设计合理的车行道数和车道宽度,确保交叉口通行能力符合要求。
3.通视距离:保证交叉口视线畅通,确保司机能够清晰观察对向车辆和行人,避免盲区和死角。
4.安全岛设计:设置交叉口安全岛,增加行人过街时间和安全性。
5.车辆掉头设计:合理设置车辆掉头通道,减少交通阻塞和事故风险。
6.信号灯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状况设置合适的信号灯,保证交通顺畅和安全。
二、交叉口交通管理1.交通信号控制:合理设置交通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流量和速度,减少事故风险。
2.交通标志标线:清晰设置交通标志标线,指引行车流向和通行规则,提高交通参与者遵守度。
3.交通指挥员:根据交通状况设置交通指挥员,协调交通流向和安全,保证交通秩序和效率。
4.交通监控设施:安装交通监控设施,及时监测交通状况,发现并解决交通安全隐患。
5.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交叉口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和减少损失。
三、交叉口安全宣传教育1.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守则。
2.驾驶员培训考试:开展驾驶员培训和考试工作,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技能和素质。
3.行人安全教育:开展行人安全教育,提高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意识和规范行为。
4.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加强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规范。
浅谈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浅谈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作者:李军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6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车辆越来越多,频发的交通事故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交通事故发生较多的地方是道路的交叉路口,因此,对公路的交叉路口进行研究,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法,是减少交通事故,保障行车安全的重点。
关键词:公路;交叉路口;设计;原则;形式中图分类号: F540.3 文献标识码: A交叉路口是发生交通事故最频繁的地方,也成为交通管理的重点部位。
因此,对交叉口进行合理的设计,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既保证行车安全,又能够提高通行能力是当前交通建设的重点。
一、什么是公路平面交叉口公路平面交叉口是指公路与公路(或者是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交叉口。
交叉口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保证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处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即通过能力要满足行车要求;二是要交叉口的“立面”设计要保证行车稳定,并符合排水要求。
在影响公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运输的因素中有三个主要的因素,即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这三个影响因素的对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交叉公路数量越多,交错点就越多,同时冲突点也就增加的越快。
而产生冲突点又主要是左拐弯的车辆,因此处理好左拐弯的车辆对减少冲突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二、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原则1、保证视距保证视距可以有效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和城市交叉口所区别的是公路交叉口缺少显著的特征,在行车过程中由于司机没有看到前方交叉口的存在而不能提前降低车速。
如果保证了视距,能清楚地了解相交道路车辆行驶状况,很多事故可以避免。
2、降低车速交叉口处超速是十分危险的。
超速可能是驾驶员未意识到交叉口的存在,也可能是驾驶员意识到交叉口的存在也不减速,有必要采取速度控制技术。
3、提前警告在视距难以保证时,必须加以警示,提示驾驶员采取提前必要的措施,保障安全通过交叉口。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对策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对策一、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交叉口交通安全是整个公路安全的重要部分,相关部门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
然而,由于受到规章制度、资金、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叉口位置不当主要表现为交叉口位于几何纵横线形上,容易造成视距不良,导致行车困难,驾驶员在行车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2)交叉口设置不合理交叉口设置不合理主要发现为交叉口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车道分配不合理,宽度不适当,转弯车道长度不够,或者是交叉口交叉角度比较小,转弯半径不合理,视距过小,没有设置相应的交通保护设施或者设置不当,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另外,加油站、公交站点离交叉口过近,没有设置合理的车辆疏通渠道,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容易诱发交通安全事故。
(3)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为路权不明晰,相关部门没有认真履行应尽的管理和维护义务致使交通标志牌受到遮挡,标志、标线不明晰,磨损严重,不能发挥应有的指示作用。
或者是必要的交通标志缺乏,位置设置不恰当,夜间反光性差,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4)交通信号设置存在缺陷交通信号灯的可见性较差,离交叉口的距离较远,或者亮度不够,高度、大小不合适,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给车辆行驶带来不便,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二、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策略为了应对当前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为车辆的安全通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交叉口交通安全存在的不足,結合交叉口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以下改善策略。
2.1明确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的目标明确相应的目标,为车辆安全通行营造安全、通畅、舒适的环境。
根据交叉口的具体情况,改善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明确分配交叉口的路权,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更好地行使管理职责,降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混杂情况;降低车辆和行人冲突的恶性程度和路线冲突区域面积;提高驾驶员素质,使车辆平稳到达交叉口;为行车安全通过交叉口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细则

2道路特征或车速变化明显的情况包括穿村镇入口,公或时期主要交通流向存在变化。
4当平面交叉视距不良、车速过高导致事故率较高而无其他有效措施时,或经常发生驾驶人不遵守停、让路权标志规定或不按信号行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可考虑设置
本《细则》的编制全面总结了交通运输部交通建设项目“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技术研究”、“山区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研究”成果和国内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经验,充分借鉴和吸收了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并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编制工作充分遵循“立足国情、适度超前”,“突出路权、强化安全”指导思想和系统性、成熟性、实用性、指导性原则,《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
在我国公路大发展时期,公路等级和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公路的建设重点强调通达,对平面交叉的处置相对落后,普通公路交通通行瓶颈和事故多发点多位于平面交叉位置,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新建公路的平面交叉,改善现有的平面交叉,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目的,已成为公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式时,各入口可拓宽增加入口直行和转弯车道。
5十字型Ⅱ类平面交叉应在次要公路应设置速度控制措施。
(a)
(b)
(c)
(d)
(e)
(f)
(g)
图3.2.3 Ⅱ类平面交叉设计图例
3.2.4Ⅲ类平面交叉为至少设置一处转角交通岛,且设置专用左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见图3.2.4。Ⅲ类平面交叉选取与应用应遵守以下原则:
环形交叉。
5从道路特征和交通流量难以让驾驶人迅速直观判断各流向路权,且未达到设置信号控制需要的交通流量时,可考虑设置环形交叉。
公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要点摘要:交通领域关乎着国计民生,交通也是城建与城市发展进程中提供基础性辅助作用的重要领域,因此,必须确保交通领域的发展高质高效,实现交通领域的建设情况满足人们实际需要。
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组织优化是避免交通拥堵的关键措施,对降低出行成本、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等具有重要社会经济意义。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视距;转弯车道;设计要点1平面交叉口设计存在的具体问题1.1路权分配合理性有待提高公路平面交叉口对于路权的分配缺乏合理性,导致了主路的优先通行权得不到体现。
对于普通公路而言,通常很少设置信号灯,大多数都是无信号公路交叉口。
对于没有设置信号灯的交叉口,在管理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导致了公路平面交叉口的路权划分缺乏明确性,由此造成了交通安全的发生。
路权分配指的是针对经过冲突点的不同方向的交通流进行不同的通行权利的安排。
部分公路平面交叉口尽管在主线对警告标志、指路标志等进行了设置,然而支路上的标志或者是标线等缺乏设置,由此使公路平面交叉口不能体现出交通优先权,不同方向的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就会发生混乱,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1.2转弯车道设计不合理部分平面交叉口附近的公路设计宽度并未发生改变,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没有充分加宽公路。
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车辆不断增多,交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降低了平面交叉口通行效率,因此,合理确定转弯车道及规模是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转弯车道的需求是对交通量分析的重要体现,转弯交通量决定了左转车道、右转车道及等待区长度等重要指标,错误的设置车道会对投资规模、用地规模、交叉口通行能力造成影响。
1.3车道渠化渠化是确保城市交叉口部位的往来车辆与行人可以安全顺利通行的最关键基础,在城市交叉口的设计规划进程中,经常会产生渠化状况,交叉口部位的支路之间没有合理设计渠化,只是显现在道路左侧与右侧弯道这两个方面,缺少合理科学的渠化设计,没有办法确保道路交叉口部位的安全稳定,这样必然会直接影响交叉口位置的交通有序性。
一级公路平面交叉修正系数

一级公路平面交叉修正系数公路平面交叉是指公路在与其他道路或铁路交叉时的情况。
为了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需要对交叉口进行设计和修正。
而平面交叉修正系数就是用来评估交叉口布置对交通流量的影响,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1. 理解平面交叉修正系数的意义在设计和规划交叉口时,需要考虑交通流量、行车速度、车辆类型等因素。
但由于各种情况复杂多样,实际情况可能会与设计时的假设有所偏差。
因此,平面交叉修正系数用于修正设计时的假设,以使交叉口的设计更加准确和实用。
2. 平面交叉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平面交叉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通常基于交叉口的几何布置和交通流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四种:剪切流量法、理论流量法、经验流量法和试验流量法。
剪切流量法是基于交叉口形状和布局的理论流量计算方法,通过测量交叉口的尺寸和几何特征,结合车辆流动的规律,推导出交叉口的理论流量。
理论流量法依据车辆流动的特性,根据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战距离来计算理论流量,用于评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经验流量法是基于实际观测的交叉口流量数据,通过对大量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建立一个经验模型,根据模型来进行修正。
试验流量法是通过对交叉口进行试验和观测来获取真实的交叉口流量数据。
试验流量法通常需要进行多个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修正系数。
3. 平面交叉修正系数的应用平面交叉修正系数的主要应用是在交叉口的设计和规划中。
通过合理地计算和应用修正系数,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流量,并优化交叉口的布置和几何形状。
此外,平面交叉修正系数还可以应用于交通管理和道路安全的决策中。
通过对不同交叉口类型和交通流量的研究,可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和道路安全标准。
4. 平面交叉修正系数的局限性虽然平面交叉修正系数在交叉口设计和规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平面交叉修正系数的计算依赖于已有的统计数据和经验模型,对于新建道路或复杂交叉口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
公路工程平面交叉工程施工

公路工程平面交叉工程施工一、前言公路交叉口是公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连接不同道路的重要节点。
在城市交通密集的地区,交叉口更是频繁发生事故的地方。
因此,对于公路交叉口的施工需要特别重视,确保安全畅通。
本文将介绍公路工程平面交叉工程施工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帮助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施工。
二、施工准备1. 绘制详细设计方案在进行公路交叉口施工前,必须先进行详细的设计方案绘制。
设计方案应包括路口的布局、绿化规划、标线规划等内容,确保直观清晰,易于理解。
设计方案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2. 确定施工方案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施工进度安排、材料设备的准备等。
同时,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3. 采购材料设备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采购各种必要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沥青、水泥、钢筋等。
同时,确保材料设备的质量满足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
4. 确定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确定施工人员的配备,包括项目经理、施工队长、技术人员等。
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资质,以确保施工质量。
5. 制定安全计划在公路工程平面交叉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第一是最重要的原则。
因此,在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包括安全培训、安全防范措施等。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施工流程1. 现场准备工作在进行公路工程平面交叉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理现场、铺设施工道路、设置施工标志等。
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为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
2. 基础施工首先进行基础施工,包括挖土、填土、夯实等工作。
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密实度,以确保道路的稳固性。
3. 铺设路面在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路面的铺设工作。
这包括铺设沥青、铺设标线等。
在此过程中,要保持施工速度和质量,并确保路面平整、无裂缝。
4. 安装标志在路面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标志的安装工作,包括交通标志、警示标志等。
平面交叉介绍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at -grade intersection;grade crossing】指的是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内的交叉。
简称平交。
平面交叉是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一般分为十字形、T形、Y形、X形、错位和环形等六种交叉形式。
由于进出交汇处的车辆之间相互干扰,形成许多冲突点和交织点,容易造成交通拥挤、堵塞和发生交通事故。
交通管理
平面交叉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相对功能地位及交通量等的不同而采用无优先交叉、主路优先及信号交叉三种不同形式的交通管理。
无优先交叉:相交两条公路的等级均低于且交通量较小时,应采用无优先交叉。
能保证通视三角区的岔路上均实行“减速让行”管理;条件受限而只能保证安全交叉停车视距的岔路上,实行“停车让行”管理。
主路优先:公路等级和交通量有明显差别的两条公路相交,或交通量较大的T型交叉,应采用主路优先交叉,次要公路上采用让行管理。
信号交叉:符合下列几条情况时,可采用信号交叉:
1、两条交通量均大且等级或功能地位相同的公路交叉,难以用“主路优先:的规则管理时;
2、两相交公路虽有主次之分,但交通量均大,采用“主路优先”规则管理会出现较为频繁的交通事故和过分的交通延误;
3、两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虽未达到上述程度,但由于有相当数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穿越交叉,而引起交通延误,甚至出现阻塞以及交通事故时;
4、环形交叉的某些入口因交通量大而会出现过多的交通延误时。
浅析公路平面交叉路口改造设计

浅析公路平面交叉路口改造设计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便利交通的追求逐步提高,结果造成了交通量逐年增加,而道路的改建进度不能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相匹配,而平面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受影响最为严重,本文对既有平面交叉口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平面交叉口的改造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公路平面交叉;交叉口改造;交通量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可知,道路交通事故中出现在平面交叉口路段的占比约为1/3,可见平面交叉口对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在公路设计过程中,平面交叉一直以来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是新建道路与既有道路道路的衔接还是局部范围对既有两条道路的交叉路段进行改造,都需要经过多方研究论证才能实施。
1、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分类公路平面交叉根据交叉形式可以分为十字形交叉、T形交叉、Y形交叉、X形交叉和环形交叉等。
其中最常用的为十字形交叉和T形交叉,也是最为理想的交叉形式。
X形交叉和Y形交叉都是由于条件受限,无法形成规则的十字形交叉或T形交叉而采用的交叉形式,环形交叉一般用于多路交汇和景观效果要求较高的路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量逐年增大,环形交叉因占地多、投资高、交通组织复杂,而逐步被取代,既有的环形交叉也在逐步改造成十字形交叉等形式。
2、公路平面交叉路口的现状通过对大量现有的平面交叉路口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平面交叉口设置较为规范,采用了常用的十字形交叉和T形交叉,交叉角度(锐角)也都在70°以上,但部分路段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及征地拆迁等问题,没能合理改造道路线形及平面交叉形式,造成交通高峰时,拥堵严重,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及过往车辆造成了不便,进而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平面交叉路口改造措施平面交叉路口的改造,应根据交通功能、投资规模、征地拆迁、文物保护、地形地貌、旅游景点等方面综合确定改造方案,当不能对交通效率较低的路段进行改线处理时,可采用局部改造的方式达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公路交叉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及公路与其他道路或管线相交的形式称为交叉,相交的地方称为交叉口。
相交公路在同一平面位置时,称为平面交叉,相交公路在不同平面位置时,称为立体交叉。
平面交叉立体交叉第6-1节公路平面交叉一、交叉口设计概述公路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
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通过或转换方向。
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会使行车速度降低,阻滞交通,耽误通行时间,也易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如何设计交叉口,合理组织交通,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阻塞及减少交通事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是保证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安全地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二是正确设计交叉口的立面,即通过合理设计,以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正确选择交叉口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2.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3.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行条件;4.合理进行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布置各种排水设施。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由于行驶方向不同,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交错方式也不相同。
当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进人交叉口后,以不同的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之为分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织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此三类交错点存在相互尾撞、挤撞或碰撞的可能性,是影响交叉口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其中,以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及直行与左转车辆之间所产生的冲突点对行车干扰及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交织点,再次是分流点。
因此,在交叉口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冲突点。
对无交通管制时,三、四路和五路相交的平面交叉的冲突点、交织点及分流点分布情况如图1-9-1所示。
平面交叉的危险点数量如表1-9-1。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类危险点.其数量随交叉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大,特别是冲突点,其数量随交叉条数的增加呈级数增大,其数量可按下式计算:因此,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力求减少交叉道路的条数,尽量避免5条或以上的道路相交;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由图1-9-1a)可知.若无左转弯车辆,则冲突点的个数由原来的16个减少至4个。
若为五路交叉,则可以从50个减少至5个、因此,在交叉口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和组织左转弯车辆,是保证交叉口交通通畅和行车安全的关键。
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措施有:1.建立交通管制:即在交叉口处设置信号灯或由交警指挥,使直行车和左转弯车在通行时间上错开。
如图1-9-1中的四路交叉的冲突点个数由16个减少至2个;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处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或增没车行道等。
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的方向行进,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使车流像水流一样被渠化。
3.采用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扰。
这是解决交叉交通问题最彻底、最有效的方法。
三、交叉口的类型及选择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取决于道路网规划和与周围的地形和地物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常用的平面交叉口类型有“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等。
这些交叉口在平面上的几何图形,取决于规划道路网和临街建筑的形状。
在具体设计中,常因交通量、交通性质及交通组织方式等有以下几种类型。
1.加铺转角式在平面交叉口转弯处,以回曲线构成加宽来连接交叉公路的路基和路面的形式称为加铺转角式,如图1-9-2。
此类交叉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
一般适用于交通量不大,车速不高、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或地方道路。
设计时主要解决合适的转角曲线半径和足够的视距问题。
2.分道转弯式通过在路面上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设分隔器、分隔带或交通岛等措施来限制车流的行车路线,使不同车型、车速和行驶方向的车辆,沿着指定方向通过交叉口的形式,称为分道转弯式,如图1-9-3所示。
分道转弯式适用于交通量不大、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三、四级公路,设计时主要解决分道转弯半径、保证足够的视距和满足导流岛端部半径的要求。
分道转弯式交叉也起到渠化交通的作用;3.加宽路口式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称为加宽路口式.如图1-9-4所示。
这种交叉可以单增右转改左转车道,也可同时增设左、右转车道。
此类交叉可以减少转弯车辆对直行车辆的干扰,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较大,但占地多,投资大,适用于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二级公路。
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同时也要满足视距和转弯半径的要求。
4.环形交叉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所有车辆进入环道后均按逆时针方向1.公路与公路交叉,除高速公路全部采用立体交叉外,一级公路可少采用平面交叉,二级公路尽量减少平面交叉,其他各级公路可采用平面交叉。
2.平面交叉的形式应根据各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计算行车速度、交通组成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并结合地形、用地条件和投资等因素确定。
3.平面交叉路线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采用曲线时,其半径宜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45°,当交角小于45°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
4.平面交叉一般设在水平地段。
紧接水平地段的纵坡,一般不应大于3%,困难地段不应大于4%,坡长应符合最小长度要求。
5.平面交叉的间距应尽量地大,提高通行能力,保证行车安全。
6.各相交公路应保证相应行车速度所对应的最小视距。
7.远期拟建成立体交叉的平面交叉口,近期设计应将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作出总体设计,以便将来改建。
8.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分为信号控制和不设信号控制两种形式。
部分控制出入的一级公路上的平面交叉不得设置信号控制;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一般公路,对直行交通不得设置信号控制;城市出人口或通过城镇的地段,对车速有限制时,可设信号控制。
9.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原则上应与相交公路的相应等级的计算行车速度一致。
当相交公路等级相同或交通量相近时,平交范围内直行交通的计算行车速度可降低,但与该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应大于20km/h。
其他情况的车速按交通法规办理,五、平面交叉的测设要点(一)勘测要点1.搜集原有公路的等级、交通量、交通性质、交通组成、交通流向等资料和远景规划。
2.根据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以及掌握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拟定交叉口类型。
3.选定交叉位置和确定交叉点,使各相交路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合良好的衔接;通常交叉口设在原有公路的中心线上或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4.测量交叉角、中线、纵断面和横断面。
5.若地形复杂时,为合理选择交叉口的位置和类型,应详测交叉口处的地形图。
测图比例可采用1:200~1:500,当范围较大时,也可采用1:1000。
(二)设计要点1.平面交叉范围内各相交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规定如表1-9-2。
(2)转弯交通量大、车速较高时,应根据所需速度计算确定右转弯车道或分道转弯式交叉的转弯车道平曲线半径。
平曲线的曲率过渡段可采用复曲线或回旋线。
转弯处的纵坡、横坡和标高,应与相交公路相适应,并保证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面排水流畅。
当交通量大、转弯车辆较多时,可增没减速车道和加速车道。
6.平面文叉范围内的附加车道有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
其设计要点和有关规定详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7.平面交叉中转弯车道的加宽值可采用表l-2-10中的单车道加宽值,转弯车道或加铺转角部分的超高因车速低可采用较小的超高横坡度。
形式简单或规模较小的平面交叉在特殊困难情况下若能保证排水良好可不超高。
加宽与超高的过渡方式应与公路平曲线加宽与超高的过渡方式一致。
8.平面交叉处的排水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
设计时应绘制排水系统图,并注明流向和坡度等。
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所降的雨水等由路基和路面排除;公路用地范围外的地面水不允许流人交叉处的路面范围。
当平面交叉位于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上或平面交叉的立面设计比较复杂时,宜绘制等高距为0.05~0.10m路面等高线图,以检查路面排水效果。
9.平面交叉处的交通量较大时,应作渠化设计,即采用交通岛、路面标线等设施疏导车流。
渠化的行驶路线应简单明了.并应避免交通流的分流、合流集中于一点。
导流的宽度应适当,过宽会引起车辆并行行驶而导致交通事故。
驾驶员驶近导流设施前能醒目地觉察到导流设施的存在。
交通岛的端部应视情况设置标志、标线和照明等设施。
六、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一)交叉口立面设计的一般要求交叉口立面设计,是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周围建筑物之间在立面上有一个共同面,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路面正常排水及艺术上要求。
立面设计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面形状、纵坡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当地的地形要求。
设计时首先满足主要公路的行车方便,在不影响主要公路安全行车的条件下,也可适当改变主要公路的纵、横坡,以照顾次要道路的行车。
平面交叉口正面设计的一般要求如下:1.主要公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维持不变;2.当相交公路的等级相同且交通量相差不大时,则两条公路的设计纵坡维持不变,只改变它们的横坡度。
一般是改变纵坡较小的公路横断面形状;3.当相交公路的等级和交通量都不相同时,则主要公路的纵坡和横断面保持不变,次要公路的纵坡随主要公路的纵坡改变,即次要公路的双向倾斜的横断面应逐渐过渡到与主要公路的纵坡一致的单向倾斜横断面;4.为保证排水,设计时尽可能有一条公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形式,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纵坡和横坡度、地形以及交叉口交通量和排水要求。
公路交叉口立面根据其纵坡方向不同,可分为六种类型。
1.处于凸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背离交叉口。
设计时使交叉口的纵坡与相交道路的纵坡一致,适当调整接近交叉口的路段横坡,使雨水向四个转角方向排除。
2.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都指向交叉口。
这种形式对排水不利.应尽量避免。
3.处于分水线地形亡,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
设计时应将纵坡指向交叉口的道路路脊线在交叉口处分为三个方向,相交道路的横断面不变,并在指向交叉口道路处设置雨水口以防止雨水进入交叉口内。
4.处于山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的纵坡指向交叉口而一条背离。
设计时应尽量考虑纵坡处设转坡点并使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并使其转坡点的位置离交叉口远一些。
5.处于斜坡地形上,相邻两条道路的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两条则背离交叉口,设计时保证相交道路的纵坡不变,而将两条道路的横坡在进入交叉口之前逐渐向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变化,使交叉口处形成—个简单的倾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