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3000字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3000字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知识与能量是时代留给我们的生活经验与精神美好,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对身心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无争的“和谐”、积极乐观的“无为”、理想实现的“抱负”、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够有效抑制精神状态上的萎靡与懈怠。
提高全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是加强全民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如今社会压力骤增,考研成功率、就业率逐步降低,社会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成为压垮人们的巨石之一,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又会造成严重后果。
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古人留给我们的深刻哲理与内涵,是时代留下的智慧结晶,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使我们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一、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必要性1.民族历经磨难的时代产物中国传统文化见证了炎黄子孙成长的过程,见证了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的崛起,也见证了苦难与繁荣。
它是历史印在中华民族上的图腾,是中国人必须牢记的文化,也是中国人必须恪守的使命与尊严。
中国传统文化包裹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指引着我们的思想、行动和认知,也激励着年轻人勇往直前、拼搏奋斗。
2.先辈智慧的综合与修炼圣经历经长久历史磨难的洗涤,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古人们在各个领域上做出的巨大成就和指导措施,是先辈们呕心沥血为我们种下的乘荫大树,他们用并不发达的技术发现天文地理,将智慧开发到极致。
例如:诗词文化中,李白、杜甫、王维、辛弃疾、李清照等群星闪耀;医学史上,神农尝百草,秦越人遍地行医留《扁鹊内经》,华佗“麻沸散”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无比留名万古;天文学的星星中,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徐光启均为奇名。
在并不发达的时代,他们却能在各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无一不是伟大的智慧结晶的代表。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大学生群体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日益增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几千年来的核心价值观与精神资源,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我国几千年来的思想、道德、艺术等方面的精华。
其中蕴含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等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爱”、“诚信”、“忍让”等价值观念,弘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
这些价值观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
一方面,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常常使大学生感到疲惫和无望。
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虚拟社交、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也使大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孤独和焦虑。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1.弘扬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感,增强归属感和自尊心;学会谦虚、宽容、尊重他人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冲突和矛盾;坚持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对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2.培养积极心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心态”和“修身”,提倡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可以通过修身养性、以德养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来解决。
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对待困境和失败持乐观态度,积极应对挫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提高抵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与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与积极作用作者:牟善英来源:《高教学刊》2019年第09期摘; 要:高等教育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与积极作用,将中国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思想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的人格品德与心理健康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有:1.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文化哲理支撑;2.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生命意义的源泉;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道德培养提供养分;4.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心理调节的阀门。
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1. 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2. 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 有助于大学生激发抗压应变的能力;4. 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积极的心理情绪;5. 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以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为展开,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162-03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value and positive rol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ntroduce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thought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into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ir personality and moral character and mental health quality.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as follows: 1. Provide cultural and philosophical support for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2. Education provides a source of life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3. Provide nutrient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4. Provide a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value and positive rol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re as follows: 1.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and improve themselves;; 2. Helping to establish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college students; 3.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to stimulate stress Ability to adapt; 4. Conducive to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emotions; 5. Help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It is helpfu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hould be rooted in the fertile soi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rried out with the edif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o a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西方,相关起源理论根植于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强调科学性、客观性与可重复检验性;但轻忽了社会性与文化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深厚,在千百年的沉淀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种传统文化与人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能够为个体提供内心的安宁与平衡。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儒家思想与心灵修养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儒家思想倡导尊重和谦虚,追求道德、仁爱和诚信。
这些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注重自我反省与修养。
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对待他人的态度,个体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改进,从而塑造良好的心态。
这种自我反省帮助人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提高心理韧性,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其次,儒家思想崇尚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互助。
这种理念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增强自尊、信任和归属感。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个体的心理健康能够得到滋养和提升。
二、道教思想与心身平衡道教思想强调追求自然之道,追求心身的和谐与平衡。
与儒家思想不同,道教更注重的是个体的内在修行和对生命的体悟,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有独特的作用。
道家主张个体与自然相融合,追求身心的平衡。
通过冥想、太极拳等修炼方式,个体能够放松身心,达到内外相合的状态。
这种修行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提升个体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另外,道家哲学中强调“养生”,注重饮食、运动和作息的调节。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适宜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规律的作息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从而保障心理健康的稳定。
三、佛教思想与内心宁静佛教思想注重个体内心的宁静与解脱,强调超脱尘世的烦恼和执念,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放。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压力日益增大的个体有着积极的启示和指导。
佛教倡导“修心养性”,通过冥想和默念佛号等修行方式,使内心渐渐远离纷扰,获得平静与宁静。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传统文化风靡全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广泛,包容性强,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启发性。
在当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调适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华文化强调“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提倡“忠厚仁义,尊师重道,孝顺爱家”。
这样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需要与老师、同学和宿舍、食堂等各种环境相处,其中交际、沟通能力是必备的素质。
而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之心”,追崇“止于至善、险于无功”的行为准则,教育人们要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同时也让大学生认识到了仁爱之心与品格修养的关系。
这种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相对薄弱,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校园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塑造他们的人格。
三、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积极作用1、陶冶情操。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被广泛地传承下来。
赏析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确立良好的生命哲学。
2、增进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文化的根基,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3、开拓视野。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通过学习其哲学和思想,使大学生开拓眼界,拓宽视野。
4、丰富内涵。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千年薪火,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智慧,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内涵,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体现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散见于各种文献,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的主要来源。
从这三家的思想体系人手,分析它们形成、发展的脉络,才能对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1儒家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心理健康有三大标准:较强的自我控制的能力、正确对待外界影响的能力以及保持内心平衡和满足现状的能力。
也可表述为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个人身心关系的和谐,这与儒家文化中三大和谐的理想追求一致。
作为人类智慧结晶,儒家文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
(1)“中庸之道”——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内心世界的动态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儒家文化中的心理平衡思想可追溯到“中庸之道”。
“中庸”是孔子提出的处理世间万物的总法则,即“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
具体到心理平衡则是:使内心世界阴阳两极不至于有所“偏倚”,或“过”或“不及”,随时控制调节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心理体验,使其居于适中状态。
“中庸”用现代人的思维也可理解为“适度”。
它对于调节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规范道德行为,求得人生成功起着很大作用。
同时,防止“偏倚”,保持“适度”。
适度的自信是走向成功之必需,适度的痛苦是进步的源泉。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中庸”日益显露出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
(2)“修身养性”——塑造健康人格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首要条件。
孔子说;“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诚意、正心、修身”即道德修养。
保持心理平衡,塑造健康的人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正确对待欲望。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让他们经常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的积极作用,是一项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作用1、对大学生情感健康的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谐”、“和顺”等,提倡人们互相尊重、关爱、帮助彼此。
这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获得安全感,减轻他们面对压力时的孤独感,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对大学生道德心理的影响孔子强调道德修养,并把自身的能力归功于道德品质的提高。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起自己的道德体系,使自己能够把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增强自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对大学生性格心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压力,优雅地承受生活中的苦痛和挫折,以平淡和积极的情绪面对一切挑战。
积极的设计自己的性格是有益的,可以让大学生更容易地看到新的机会和前景。
二、如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来健康教育大学生1、通过传统文化讲堂的形式来实现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各高校纷纷开设心理学课程,其中,讲授传统文化知识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方法。
通过庭训、佛学、林业、医药、音乐等传统文化知识,使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这不仅可以加强大学和社会的联系,还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2、用传统文化理念指导日常生活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身心和谐发展,大学生除了学习百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注重身心健康和情感支持。
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得以彰显。
中华传统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心理教育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应用中都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应当充分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在联合国给健康所作出的定义当中,强调“健康是人肉体、精神和社会的康乐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
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存在较大的压力,缺少对于自身发展目标的长远思考,相应的理想以及追求比较匮乏,因此很多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这种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成长目标和方向,进而在缺少相关监管的情况下,出现旷课、逃课以及沉迷网络等现象,有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甚至会产生悲观的情绪,或者是在成长中,其性格相对孤僻,难以融入到大部分学生群体中。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指出人的富贵显达虽然是值得高兴的,但在仕途发展遇到坎坷也不必太过悲伤,其中就强调了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应当具备积极、旷达的乐观精神,对于名利则应当保持淡泊的态度。
人生不应盲目的乐观,也不应过于悲观,应当以乐观为基础,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保持自信心。
在《易经》中就提到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就是说,一个君子应当像上天运转不休那样,保持恒心和自信心,依靠自身独立的意志,不断奋斗,积极进取。
古代先贤孔子也说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有着坚定意志的言辞。
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
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各种压力源的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备受关注。
通过对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指导。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代表,注重道德伦理的教育。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提倡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这些价值观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尊、自信和自立的意识,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从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2. 传统文化注重心灵修养,有助于提升心理素质传统文化倡导心灵修养,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们培养内心的力量,并通过日常生活的修炼来提升心灵的境界。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通过诵读经典、修炼·心法、学习养生保健等方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内心强大的力量,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心平气和、不轻易动摇,从而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 传统文化强调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社交和心理健康传统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倡导兴亲戚、立兄弟、交朋友的原则,强调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大学生经常接触到家庭观念、亲情观念、友情观念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进他们与家人、朋友和同学的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人际关系问题,减少人际冲突和孤立感,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传统文化强调情感的调节和管理,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培养内心的平和与宽容,使他们在情感上更加稳定和成熟。
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
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旨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密切关系,接着探讨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呼吁更多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并加强实践推广。
本研究旨在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内涵、关系、作用、影响因素、策略、促进作用、建议、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扰。
对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价值和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一直备受关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智慧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逆境应对能力,提升抗压能力,降低抑郁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对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更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社会的整体心理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并分析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提出了建立融合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路。
还提出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及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举措。
结论部分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并强调了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启示,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和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积极影响、教育模式、教育活动、发展、价值、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大隐患,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针对这一现状,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的融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我认同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融合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开展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对于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研究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培养健康
心理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内在修养。
例如,儒家思想强
调仁爱与和谐,教导人们崇尚道德、尊重他人。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个
体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而道家思想则重视
安定自心、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这些传统文化
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从而缓解压力、舒
缓情绪。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心身的平衡。
中医学以阴阳平衡、
五行调和为理论基础,通过调整人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平衡来达到
健康状态。
而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活动也注重练习内功,培养身
心的协调和柔韧性。
这些传统文化中注重平衡的思想与实践,对心理
健康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审美与情感的表达。
传统绘画、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既承载了丰富的审美价值,又可以成为人们表
达情感、释放压力的媒介。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更为心理健康提供了宣泄的途径。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
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
养内在修养、保持身心平衡、追求审美与情感表达,从而实现心理健
康的目标。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将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有利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有利关系示例文章篇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有利关系》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和咱们的心理健康有啥关系呀?就拿过年来说吧,一到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那场面,多喜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说有笑的。
大人们聊聊这一年的工作,孩子们分享着学校里的趣事。
这时候,就算你心里有啥烦恼,是不是也被这浓浓的亲情和欢乐的氛围给冲淡了?这就好像是冬日里的暖阳,一下子把心里的阴霾都给驱散啦!难道这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吗?再说说端午节,大家一起包粽子。
那一片片清香的粽叶,加上白白的糯米和甜甜的红枣,包出的不仅仅是美味的粽子,更是一家人齐心协力的成果呀!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忙,笑声不断。
这不就像一场心灵的聚会,让我们感受到合作和分享的快乐吗?难道你能说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没有好处?还有中秋节,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吃着香甜的月饼。
长辈们给我们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那神秘又美好的传说,让我们的思绪飘向了遥远的夜空。
在这一刻,我们的心变得宁静而又充满幻想,所有的压力都好像随着月光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不就好比是心灵的一次放松之旅吗?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例子呢!比如说,尊老爱幼的美德。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这种尊敬长辈、关爱弱小的行为,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善良和温暖。
这不就像是给心灵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让它慢慢发芽长大吗?还有“和为贵”的思想。
小伙伴之间闹了矛盾,大家互相让一让,道个歉,很快又能和好如初。
这种和谐相处的观念,让我们学会了宽容和理解,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心情也更加舒畅。
难道你不觉得这很棒吗?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能让我们心灵变得强大和美好的宝贝。
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所以呀,咱们可不能小瞧了中国传统文化,要好好地传承和发扬它,让它继续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都能拥有健康又快乐的心灵!示例文章篇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有利关系》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传统文化,和咱们的心理健康居然有着超级大的关系!就说那春节吧,一到过年,全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困惑,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最终达到健康成长、成熟自信和快乐生活的目标。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和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路径。
1.1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弘扬“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通过引导大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认同,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和发展方向,增强自尊、自信和自主意识。
1.2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弘扬与强调儒家的“仁者爱人”、“义者顺天”、“礼者序之”等思想,提倡正直、忠诚、廉洁、宽容等高尚品质,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递着文明和谐的教育价值观念。
通过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素养,增强情操修养和品德力量,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人生追求。
1.3促进大学生的心灵安宁和情感调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等思想,注重心灵的宁静、情感的平衡和情感的调适,主张修心养性,提倡致良知、和而不同、怡然自得,传递着情感调适和心灵安宁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平衡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调适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灵体验,增强心理的健康和稳定,有利于减缓和预防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对发展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P UBLIC RELATIONS FORUM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文/郭楠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积累的重要精神财富,其中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合理调控情绪、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
高校有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将其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言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
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引起心理的波动。
许多高校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重要的渠道。
心理健康课属于公共必修课,覆盖面广,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可将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人物榜样作用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传统文化的影响,加深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领悟和学习[1]。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重要性文化对人的心理有重要影响,生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心理特征也是不相同的[2]。
个体的心理会深深地打上所处文化的烙印。
在我国,传统文化无论内涵还是形式都极为丰富,文化形态更是多种多样,它以孔儒文化为典范,以百家之言为补充[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积累的重要精神财富,其中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比如,儒家文化对于“真诚”的重视,对于“仁义”的推崇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态度,道家文化对于“自然”的追求等,对我们今天都有重要的启示。
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
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在未来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增强其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内在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提供具体的借鉴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总结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积极作用,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承和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2. 正文2.1 传统文化教育概述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对经典文献、古代文化遗产、传统礼仪等内容的传授和解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文化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一种对学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灵修养的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历史悠久、思想深刻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情感,从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
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引言: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现代社会的高压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还会对其心理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对情感健康的促进、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教育对价值观健康的塑造以及传统文化的精神修养对心理健康的提升。
一、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对情感健康的促进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内涵和独特的审美形式,可以培养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从而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首先,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因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诗词歌赋、书画篆刻等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情感体验。
通过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厚意,增强自己对情感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
其次,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审美意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引导人们对美的感受。
通过欣赏和学习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美,如音乐之美、舞蹈之美、建筑之美等,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这种审美能力和情趣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对外界美的感受和欣赏,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使其情感更加平衡、健康。
最后,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鼓励人们倾听内心的声音,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宁静。
这种和谐的追求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培养自己的情感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情感环境,保持心理的健康平衡。
总之,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对大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大学生在复杂的情感环境下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境。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健康教育 的深厚 的文化根基 。针对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 念模
糊、 社会责任感缺失 、 人际关系紧张 、 抗挫 能力 薄弱等现 象 ,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具有非常重 要的
积极作用 。
收 稿 日期 :0 2—0 21 5—1 8
第8 期
王丽坤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文化 , 对性 的封 闭和压 制导 致 的性 错乱 、 心 理缺 失 等 问 性
信仰迷茫 。当今 中国处于改革 发展 的关键 时期 , 社会 经济 和文化环境 飞速 变化 , 型期暴 露 出来 的诸 如下 岗 、 败 、 转 腐 贫富分化 、 就业 难等 问题错 综 复杂 , 大 学生 感 到信 仰迷 使
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 中蕴含 着大 学生心 理健 康教育 的 其 文化根基 , 有利于大学生树 立正确 的世界 观 、 人生 观、 价值
观, 促进大 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
一
4 在 当前独生子女 家教 环境 的影响 下 , 学生 自我 意 . 大 识膨胀。当前 9 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来 自于独生子女 家庭 ,
定的调控能 力 , 同成 年 人 相 比, 但 大学生 的情绪 起伏 较
大, 带有 明显 的波动性 , 们对各 种事 物会 比较敏 感 , 遇 他 在
到外界的强烈刺激或突发事件时 , 很容 易感情 冲动 , 不能冷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和历 史使命感 , 国家总理温家 宝 20 0 6年
在接受 国外记者 的采访 时还引用 了这句话来表达 自己的心 迹 。还有“ 而时习之 ” “ 贵有 恒 ” 学 、学 等学 习 观 , 于整天 对
第3 2卷 第 8期
20 12年 8 月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自信心,缓解挫折压力,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价值观念,它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灵魂。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鼓励人们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提升,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与稳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逐渐独立生活并经历了一些成长的过程,在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上会出现一些偏差,此时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如“仁爱之心”,“忠诚之道”,“孝道传世”,“尊师重道”,“求实尚功”等,都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建立起和当下社会相和谐的交往方式和人格特征。
二、传统文化的心理调适功能大学生作为成长阶段的人群,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
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矛盾,前途和职业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可以缓解情绪和帮助他们恢复心态的方法。
在这个时候,传统文化就可以发挥心理调适的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外修身,涵养灵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是受到广泛关注的。
如禅宗、道教等宗教在中国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体系与修炼方法,大家可能听过的说法:行禅静坐,打坐念佛,都是以精神冥想的形式来达到服用或调节内心的目的。
它们都依靠于心理冥想以调节和调整人的思维和情绪,这对于缓解压力和情绪也相当有帮助。
三、传统文化的成就感提升大学生正是追求成长与进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传统文化也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成就感。
传统文化中具有悠久历史和较高的文化底蕴,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感受到自身归属感与自信心。
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使大学生培养一种快乐和感恩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增强自我价值感。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遗产对中国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价值逐渐被重视,其对中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传统价值观的塑造、社交支持系统的建立以及心灵寄托的提供等角度来探讨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对塑造价值观的影响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家族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倡导崇尚孝道、忠诚和诚信的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提醒人们与他人的关系,促使个体更加注重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的网络,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其次,传统文化注重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生活态度有助于人们减轻压力,增强心理上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传统文化通过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对社交支持系统的建立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关系和家族观念为中国人建立了强大的社交支持系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亲情、友情和师徒之间的关系,强调家族的重要性和社群的凝聚力。
这种社交支持系统可以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使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感到被理解和关心,从而缓解负面情绪,提升心理健康。
同时,传统文化中的社交规范和礼仪也使人们具备了良好的交际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因此,传统文化为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社交支持。
三、传统文化对心灵寄托的提供的影响传统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心灵寄托,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心理健康。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例如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等。
这些信仰和思想为人们解决生命的意义和归属感提供了灵性上的寄托。
在个体面临困境和挑战时,信仰能够赋予人们希望和勇气,激发内在的力量。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冥思默想、太极等实践也有助于提升个体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X
张忠华
摘 要: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传统文
化, 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对于今
天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关键词: 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
之地, 就要保持“中”的心态, 积极求生存, 求发
展。
3. 修心养性: 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塑造
“内圣”即是进行道德修养, 成就圣贤人格,
“外王”则是从事道德实践以建功立业。加强道德
修养,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养成
高尚的道德人格是做人的根本, 是建功立业的条
件, 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故《大
家庭和社会的集体自我中的, 这种文化特征极大地
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健康观念, 使得中国的传统心
理健康观具有众多特点, 其表现是: 心理健康与道
德修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健康兼顾身心和谐发
展, 讲究心理与外界环境的和谐; 个体的主动性没
78 现代大学教育 2005年第5期
学》说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
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
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
X 课题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立项课题“中国心理文化的承传研究”, 课题批准号: J03Y29。
收稿日期: 2005 - 04 - 12
作者简介: 张忠华(1963 - ) , 男, 菏泽学院教育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教育原理、心理教育。菏泽, 274015。
有受到重视; 较为偏重道德境界的完善, 而忽视日
状态; 而小人则不然, 他们对外界刺激表现出过激
的反应。
“中庸”,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适度”。这
是明智之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对于调节现代人的生
活方式, 规范道德行为, 求得人生成功有很大帮助
作用。防止偏倚, 保持适度, 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具有借鉴价值, 适度的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必备条
平。”[
9 ]这种内圣外王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
产生积极影响。首先, 这种修身养性, 内圣外王的
人格体现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 它有助于克
服现代人的消极悲观情绪。其次, 传统文化的“内
圣外王”人格体现成己成物的价值取向, 可以克服
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在“工具理性”猖獗的现代,
现代人价值失落, 人际关系冷漠, 利己心膨胀, 社
会风气每况愈下, 从而导致人们精神家园的丧失。
针对这些弊端更需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来调整
与制约当今人们的心态。最后, 儒家“内圣外王”
人格体现了自我满足与社会满足的统一, 儒家主张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10 ] , 立己、达己
是起点, 立人、达人是终点。只有满足自己需要的
修养上十分重视用“内省”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在
如何处理个体的心理问题上, 儒家认为应正面控
制, 即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控制引发心理
冲突或困惑的事件, 通过认识的转换和个体的积极
修养来解决心理问题; 道家的采取退让, 通过弃智
守朴, 去用取无, 以下为上的策略来解决心理问
题; 佛家采用化解, 把生存困惑化解为其他方面来
至于有所偏倚, 或过或不及。孔子说: “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小人之
中庸也, 小人无忌惮也。”[8 ]这里的“时中”, 按朱
熹的解释即为“能随时以处中也”, 意思是君子能
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 随时控制调节自己对外界各
种刺激的心理体验, 时刻使内心世界居于适中平衡
4. 仁爱: 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
现代心理学把是否具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和人际
关系看作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儒家为主体, 儒家的核心范畴是
“仁”。“人者, 仁也”, “仁”字由“人”和“二”
字组成, 即表明与人交往之道是儒家的重要内
容。[11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主张, 将“爱人”
文化具有多重含义, 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我
们比较赞成文化学奠基人泰勒( E. B. Tylor) 的概
念, 他说: “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它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
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与习惯。”[
1 ]传
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
件, 过了就是自负, 不及就是自卑, 对待挫折, 适
度的痛苦是进步的动力, 过于痛苦就会丧失意志,
难以自拔, 而毫无痛苦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随着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79
多, 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中庸之道在保持心理
健康方面的作用愈显得重要, 要在事业中立于不败
Abstract : Different peopl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The Chinese nation has formed in the long histo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its traditional
culture of unique originality , which has in itself the rich cont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it the resources in mental
来, 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由思
想家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
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国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
成果的总和。”[2 ]文化具有物资、制度和精神三个层
面的内容, 本文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内容。
一、文化对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
人, 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方法、情感体验、行为模
式都渗透着所在文化的特点。
1. 文化影响心理健康观念
西方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个人主义、理性主义以
及科学主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西方的心理健康
观念具有自身的特点。把肉体和心灵看作是彼此独
同时, 也能满足别人的需要, 才是仁者胸怀; 突出
了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且把社会价值
看得更为重要, 这一价值取向可以矫正现代人过于
自私自利的心理, 对于现代人由于“精神空虚”、
“人生意义失落”而引起的沮丧、神经衰弱和精神
分裂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对于提高现代人的道德
心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重要借鉴价值。
现代欧美青少年则充满了紧张、焦虑和不安。调查
结果显示, 具有氏族社会特征的傈僳族中, 精神病
的总患病率为612 ‰, 现患病率为2179 ‰; 而汉族
总发病率为1012 ‰, 现患病率为8164 ‰, 前者明
显低于后者。[3 ]
3. 文化影响心理疾病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异常心理是人
health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 so as to impro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younger generation.
Key words : culture ;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 value
格倾向具有不同的自我概念, 并进而影响人的认
知、学习、情绪和动机等。[5 ]
二、中国传统文化之心理健康教
育价值
1. 内省: 心理自我调节的绝招
中国古代医书《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中说:
“七伤者, ??二曰大怒气逆伤肝, ??五曰忧愁
思虑伤心, ??七曰大恐惧, 不节伤志??”[
6 ]意
解决心理问题。这些方法有一定的消极性和被动
性, 但若能将其与有些心理问题合情又合理地加以
联系与升华, 却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现
代心理学研究证明, 如果人们能用正确的道德规范
反省自己, 积极自我暗示, 防止情绪过于激动, 就
能有效地预防由于情绪失控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
题。
2. 中庸之道: 保持心理平衡的依据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1610 (2005) 05 - 0078 - 04
On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Zhang Zhonghua
人类社会必将陷于混乱, 人类的生活就无法正常运
行。儒家劝诫人们奉行“忠恕之道”, 强调通过外
在的社会规范展现仁爱精神, 以尊重、友爱、宽
容、恭敬的人道原则和平共处, 营造出一种人人将
心比心, 关心他人, 互相宽恕、忍让、谅解的社会
的实际情况相符, 说明精神病症状的内容随时代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