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测

合集下载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靶向治疗
02
研究并应用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小分子
抑制剂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免疫疗法
03
探索并应用免疫疗法,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预防和治疗血
栓性疾病。
预防血栓性疾病的策略
01
02
03
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降低血栓形成 的风险。
早期筛查与预防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 和预防性治疗,如对家族 遗传性血栓形成疾病的患 者进行早期干预。
普及知识
加强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提高自 我保护能力。
THANKS.
生物标志物检测
研究并应用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蛋白质等,用于早期 发现血栓形成和止血异常。
影像学技术
发展新型影像学技术,如超声、MRI等,提高对血栓和止血过程的 可视化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精准医疗
01
根据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诊断动脉血栓性疾病
通过检测血小板活性、凝血酶和纤溶酶等指标,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脑卒中等动脉血栓性疾病。
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监测华法林抗凝效果
通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评 估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预防血栓形成。
监测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效果
通过监测抗Xa因子活性,评估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 ,预防血栓形成。
当血管损伤后,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 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 白,与血小板共同作用形成凝块。
血栓形成的过程

实验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实验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依K因子:因子Ⅱ 、Ⅶ 、Ⅸ 、Ⅹ )
三.抗凝系统:
细胞抗凝作用 体液抗凝作用: ❖ AT-Ⅲ :体内最主要的生理抗凝活性物质。 ❖ 蛋白C和蛋白S系统。
四.纤溶系统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检测
❖ 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过程牵涉到多个系统的多个 环节,因此相关的检测项目也及其复杂。
[参考值]31~43s ,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即为异常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意义]
① APTT延长:APTT是内源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 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可检出因子Ⅷ:C水平低于
25%甲型血友病。 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Ⅸ(血友病乙)、 Ⅺ和Ⅻ缺乏症; 当共同途径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时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一.血管壁检测
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束 臂试验,CRT)
[原理] 在上臂给静脉及毛细血管外加“标准压力”、增加
血管负荷,观察前臂一定范围内皮肤出血点数量的方法。 主要反映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也与血小板质和量有关。
[参考值] 5CM 8min 成年男性低于5个出血点; 儿童和成年女性低于10个出血点。
1.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原理]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释放出A肽和B 肽后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FM), FM具有自行 聚合呈肉眼可见的纤维絮状或胶冻状的特性。如 发生继发纤溶时,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 可与FM形成可溶性复合物,而硫酸鱼精蛋白具 有解离析出FM的能力,FM自行聚合形成肉眼可 见的纤维状物,称为3P试验阳性。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意义]
a.病理性CRT阳性见于: 毛细血管壁有缺陷的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

血栓及止血检测

血栓及止血检测

17
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Banti综合征)、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 血或大量血浆)等。
血小板增多:高于400×109/L。 – 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症、骨髓纤维化早期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 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这种增多是轻度的,
30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临床意义
– APTT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X、V、Ⅱ、PK(激肽释放酶原)、 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用于FⅧ、Ⅸ、Ⅺ缺乏以及它 们的抗凝物质(anticoagulants)增多;
– 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 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s,LA)的常用试
1
第三章 血栓及止血检测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 血液科 黄亮
2
Importance of Balance in Hemostasis
Coagulation
platelets
Fibrinolysis
Thrombosis
Body
Bleeding
参考值:65.8±11.0%。 –血块收缩时间(h):2h开始收缩,18~24h完全收缩。
19
血块收缩试验
临床意义 – 减低(<40%):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
无力症、红细胞增多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 白血症等。 – 增高: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因子ⅩⅢ缺乏症等

止血与血栓检测

止血与血栓检测

外源
Ⅶa,Ca2+,Ⅲ PF3 Ⅹ
Ⅱa
Ⅰa XIII ( 纤维蛋白)
凝血酶凝固时间
(thrombin clotting time, TT)
[原 理]
标准凝血酶
血浆
[意 义] 主要检测凝血过程第三阶段
参考值 KPTT PT TT 40±10s 12±3s 16±3s
诊断意义 >10s >3s >3s
凝血因子
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14个,按罗马字命名的有12个, 尚有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激肽释放酶原(PK) 大多由肝脏产生,其中II、VII、IX、X合成依赖于Vitk,
称Vitk依赖因子
正常情况下,所有因子都处于无活性状态

Ⅰ Ⅱ Ⅲ Ⅳ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凝血酶原(prothrombin) 组织因子 (tissue factor) 钙离子 (Ca 2+)
中国 1.5-2.5 2.0-2.5 2.0-2.8 2.0-2.8 2.5-3.0 2.5-3.0 2.5-3.0
-------------------------------------------------------------------------------------------------------------------------------------------------------------------------------------------------------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
出血
平衡: 止凝血 失平衡:止凝血 血栓
抗凝血(纤溶) 抗凝血(纤溶) 出血
基础理论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8页
影响血栓与止血原因
❖ 血管内皮系统 ❖ 血小板系统 ❖ 凝血系统 ❖ 抗凝血系统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血流动力学系统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9页
惯用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效检测 ❖ PT、APTT、Fbg、TT ❖ 各种凝血因子、vWF ❖ AT、PC、PS ❖ FDP、D-D.α2-PI、PLG ❖ 狼疮抗凝物 ❖ ……
心脏科
肿瘤科
内分泌
老年科
血液科 肾病科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5页
血栓性疾病诊疗教授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教授共识()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和治疗指南(年版)
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教授提议()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与治疗教授共识()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16页
DIC进程
DIC依据基础疾病分为凝血优势DIC和纤溶优势DIC 凝血优势DIC产生过程中, 血管内凝血活化, 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多器官衰竭 纤溶优势DIC产生过程中,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临床表现为出血症状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17页
DIC 相关病因
➢ 败血症和严重感染 ➢ 创伤器官损伤(如胰腺炎) ➢ 恶性疾患: 实体瘤、白血病 ➢ 产科意外: 羊水栓塞、胎盘剥离、先兆子痫 ➢ 血管异常: 大血管瘤、动脉瘤 ➢ 严重肝衰: 重症肝炎、肝癌、肝硬化 ➢ 中毒和免疫学侵袭: 蛇咬伤、娱乐性药品、ABO 输血不
卧床或术后4周内 曾有DVT或PE病史 咯血 恶性肿瘤(治疗中,治疗或缓解前6个月)
低风险: <2分;中风险: 2-6分;高风险: >6分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综合止
或束臂试验(CRT) 血管内皮细胞 血作用
血小板
2、出血时间(BT) 反应PLT量和功能
血管完整性和功能
凝血因子严重缺乏
药物干扰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血管壁检测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原理】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又称毛细 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给毛细血管以负荷, 检验一定范围内新出现旳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 管壁完整性及其脆性。
血友病、因子Ⅺ缺乏症;②凝血酶原重度降低,如 严重旳肝损伤等;③纤维蛋白原严重降低;④应用 肝素、口服抗凝药时;⑤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 解增长时;⑥循环抗凝物质增长。 2、见于高凝状态。
凝血因子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PTT)
【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激活 剂和部分磷脂)和Ca2+后,观察其凝固时间。本试 验是反应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旳凝血情况 旳筛选试验。
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与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FDP)旳复合物时,则鱼精蛋白使其解 离释出SFM,后者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旳纤维状物, 此为阳性反应成果。 【参照成果】阴性 【临床意义】 1、阳性 见于DIC旳早、中期,但在恶性肿瘤、上消 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血症、肾小球疾病、 人工流产、分娩等也可出现假阳性。 2、阴性 见于正常人、晚期DIC和原发性纤溶症,也 有假阴性。
【参照值】 5cm直径圆内:男性<5个; 女性及小朋友<10个。
【临床意义】新出血点旳数目超出正常为阳性。 见于:①血管壁构造和(或)功能缺陷,如遗 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 纯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②血小板旳量和 (或)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降低 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和取得 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③血管性血友病。

[诊断学]-- 血栓与止血检测

[诊断学]-- 血栓与止血检测
3.Vitk缺乏症、严重肝病 4.纤溶亢进(如DIC后期) 5.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 SLE 6.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监测指标:INR 2.0-2.5
缩短: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梗、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参考值】 FⅧ :C FⅨ :C FⅪ :C FⅫ :C 【临床意义】 103%±25.7% ; 98.1%±30.4%; 100%±18.4%; 92.4%±20.7%。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Detection of Thrombosis and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
抗凝血
凝血
动态平衡
纤溶
纤溶抑制
亢进 减弱 血栓形成
减弱 亢进 出血不止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
正 常 止 血 机 能
两 个 方 面 四 个 因 素
凝血机制(coagulation) 抗凝机制(anticoagulation)
凝血时间(CT)
血浆凝血酶原(PT)
诊断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筛检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诊断试验
一、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PAIg)
【参考值】PAIgG为0~78.8ng/107血小板; PAIgM为0~7.0ng/107血小板 ;
PAIgA为0~2.Ong/107血小板。
【临床意义】 ITP(90% PAIgG 阳性,联合100%) 1.PAIg增高见于: ITP、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输血后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血栓与止血检查

血栓与止血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被检者PT/正常人PT,参考值1.
• 整个凝血过程分为三期 2)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
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②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标本采集:同APTT,枸橼酸钠抗凝血2ml,mlml血液混匀,两者是1∶9关系。
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 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黏附(GPI、VWF、胶原) 参考值: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血小板血栓 聚集 血小板血栓 聚集 释放反应Ⅰ ADP
释放反应Ⅰ 其肝抗素凝 :的是主一要种机酸制性在粘于多它糖能,结主合要血由浆肥中大的细一胞些和抗嗜凝碱蛋性白粒,细使胞这产些生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ADP
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
• 凝血途径包括: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

• 分三个阶段:即因子Ⅹ激活成Ⅹa;因子Ⅱ(凝血酶原)激活成Ⅱa(
凝血酶);因子Ⅰ(纤维蛋白原)转变成Ⅰa(纤维蛋白)。
瀑布学说
• 内源性凝血途径: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通过一系列的
作用,直至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
• 纤维蛋白形成期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除因子Ⅳ(钙)外,均为蛋白质。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参考值: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若血管臂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血浆vWF因子等有缺陷,则血管臂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出血点增多。
•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Ⅶ与因子Ⅲ组成复合物,在有Ca2+

《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

《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
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活化等是止血机制的关键步骤。
止血检测的方法和应用
常见方法
常用的止血检测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止血时间和红 细胞计数等。
应用领域
止血检测在手术、创伤和出血性疾病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
总结和讨论
1 掌握关键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全面掌握血栓与止血的关键知识和技术。
2 深入讨论
血栓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1
技术进展
2
近年来,血栓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包括ELISA、流式细胞仪等。
3
常见方法
血栓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检测和D二聚体术为血 栓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止血的过程和机制
1 止血的目的
止血是为了阻止大出血和恢复血管的完整性。
2 止血机制
血栓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1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部形成并阻塞血液流动 的固体块。
2 形成过程
血栓的形成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 和纤维蛋白生成等多个步骤。
血栓的危害和相关疾病
1 血栓的危害
血栓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 成等严重健康问题。
2 相关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与血栓形成和 血栓相关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我们将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同探讨血栓和止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血栓和止血的关键概念和技术。我们将深入探讨血栓的形 成过程、危害和检测方法,以及止血的过程、机制和检测应用。
课程介绍
1 了解血栓与止血
血栓和止血是人体中关键的生理过程,对人 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血栓的形成和 危害,以及止血的过程和检测方法。

3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_诊断学(十三五_第9版)

3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_诊断学(十三五_第9版)
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Wit K 缺乏、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等; ➢ PT缩短 血液高凝状态,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 PTR及INR 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国人INR2.0-2.5为宜,一般不要>3)。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一)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 1、原理
15/36
诊断学(第9版)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二、诊断试验 ➢ 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促凝活性测定(自学) ➢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自学) ➢ 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 ➢ 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自学) ➢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自学)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一)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1、原理 受检血浆加入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复合物,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析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 物,此则为阳性反应结果。本试验常用于DIC筛查,特异性强,敏感性差。 2、参考值 阴性 3、临床意义 ➢ 阳性 见于继发性纤溶症(如DIC的早、中期)及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血
诊断学(第9版)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二、诊断试验 ➢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测定(自学) ➢ 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测定(自学) ➢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活性(PAI-1:A)测定(自学) ➢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 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自学)
期高血压病、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高脂血症、抗 原抗体反应、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等; ➢ 减低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PAP。 (二)易栓症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血栓与止血检测介绍:血栓与止血检测包括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凝血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这些试验中,前四项试验主要反映了血管壁和血小板在血栓与止血中的作用。

余三项均属检查内源性凝血的试验,以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最敏感。

血栓与止血检测正常值:检查结果均无阳性反应,亦无异常数据反应。

出血时间测定TBT 法( Simplate Ⅱ型): 2.3~9.5minIVY 法2~7minDuke 法:1~3min(不超过 4min )血小板计数普通显微镜计数法:(100~300)×109L定性法:30-60min开始收缩,24h完全收缩。

血块收缩试验定量法Macfarlane法 48-60%血浆法:40%凝血时间测定普通试管法:5~10min硅管法:15~32min活化凝血时间法:1.1~2.1min复钙时间测定玻璃皿法:97~160s试管法(PRP法):90~160s(PPP法):90~200s(ART法):50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一步法凝血酶原时间:11~13s凝血酶原比值:0.82~1.15血栓与止血检测临床意义:异常结果: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病理性CFT阳性见于:①毛细血管有缺陷的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本试验较有价值,还有坏血病、过敏性紫癜、老年性紫癜等;②血小板有缺陷的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von wi llebrand disease,VWD)、血小板病;③其它:偶见于严重的凝血异常;毛细血管造成损伤的疾病,如败血症、尿毒症、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出血时间测定BT 延长( 1 )血小板数量异常: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可因药物、中毒、感染、免疫等原因引起);②血小板增多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血栓与止血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血栓与止血检验
待测血浆0.1ml
PT试剂0.2ml
混 匀
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差
保持试管倾斜角度 30度左右,不断轻轻 倾斜旋转试管,记录 液体凝固所需时间
同时启动秒表
37 ℃
(二)血凝仪的原理
检测原理
凝固法
底物显色法
免疫法
1.凝 固 法
凝血因子级联激活反应最终导致血液凝固。该过程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可表现为:电阻增大、粘度增强,浊度上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可监测血液的凝固过程,进而反映凝血功能的差异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III因子)和Ca2+,以此激活凝血系统进而观察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是反映外源途径凝血功能的重要试验
PT报告方式及参考值
“秒” 成人:11~13s 新生儿:延长2~3s 早产儿:延长3~5s 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临床意义 “PTRPT 参考值:0.85~1.15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来源:Fg、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 临床应用 诊断原发/继发性纤溶 检测是否有血栓形成
检测原理
以被检物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胶乳凝集法: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仪器法:免疫比浊法
3.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g)
Clauss法(凝血酶法) 根据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的原理。以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制作标准曲线,用凝血酶来测定血浆凝固时间,所得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浓度呈负相关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PT衍生法 仪器法测定PT时,Fg全部转变为纤维蛋白,浊度与Fg浓度成正比 免疫法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常用方法:比浊法、酶联免疫等 测试结果与生理性Fg活性不一定平行

血栓及止血检测

血栓及止血检测

随着技术的发展,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 准确性和灵敏度不 断提高,为临床诊 断和治疗提供了有
力的支持。
血栓及止血检测在 个性化医疗领域的 应用逐渐增多,可 以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血栓及止血检测在 预防医学领域的应 用也在逐步扩大, 通过早期检测和干 预,降低血栓和出
血的风险。
谢谢
血栓及止血检测
演讲人
目录
01.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重要性 02.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方法 03.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临床应用 04.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发展趋势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重 要性
血栓形成原因
血管损伤:血管内 皮受损,导致血小 板聚集形成血栓
01
血流异常:血流速 度减慢,血液粘稠 度增加,导致血栓 形成
验等
影像学检测方法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波 检查血栓和
止血情况
计算机断层 扫描(CT): 通过X射线扫 描血栓和止
血情况
磁共振成像 (MRI): 通过磁共振 成像技术检 查血栓和止
血情况
血管造影: 通过血管造 影技术检查 血栓和止血
情况
临床检测方法
血液常规检测: 血栓弹力图检
检测血小板数 测:检测血液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发 展趋势
技术进步
自动化检测 技术的发展: 提高检测效 率和准确性
01
微流控技术的 应用:提高检 测的便捷性和 可重复性
03
Hale Waihona Puke 02生物标志物的 发现和应用: 提高检测的特 异性和敏感性
04
基因检测技术 的发展:提高 检测的准确性 和全面性
检测手段多样化
01
传统检测方法:如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临床本科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本科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内源 Ⅷ,Ⅸ,Ⅺ,Ⅻ,Ca2+ KPTT
共同 ⅤⅩⅡⅠCa2+ ⅩⅢ TT
1、血液凝固时间CT
指血液离体后置试管中,自采血开 始至血液凝固所需时间
反映内源性途径凝血功能 参考值: 普通试管法5—10分钟,
硅管法15—32分钟
CT延长见于:
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vWD
其它因子如ⅴ、Ⅹ、Ⅰ、 Ⅱ缺乏、减少(严重 肝损)
3)BT延长伴PLT增多:慢粒、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及反应性PLT增多
4)BT延长伴PLT正常:遗传性和获得性 血小板无力症、vWD、低(无)Fg症。
2、二期止血缺陷筛选项目选择应用
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障碍和抗凝 血物质存在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1)APTT和PT都正常:因子ⅩⅢ缺 乏症、严重肝病、恶性淋巴瘤、白 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恶 性贫血
血栓
出血
讲课提纲
1.血栓止血基本概念 2.筛选试验与诊断试验 3.血栓止血试验项目的选择应用
4
/
正常生理性止血机制主要包括:
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形成 三个时相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与维持
基本概念:
出血——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溢出)称出血 止血——阻止出血,维持流动状态,应是机体自
以INR为2.0~3.0为宜。
凝血因子诊断试验
内外源途径各因子活性测定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XⅢ 定量测定 sFMC 测定
4、纤维蛋白原Fg(FIB)测定
仪器法原理: 在受检血浆中加人一定 量凝血酶,使血浆中的 纤维蛋白原Fg转变为纤 维蛋白,通过比浊原理 计算Fg的含量。
结果与意义:定量2-4g/L 增多见于糖尿病、心梗、急性传染病、
2)APTT延长伴PT正常:内源凝血 途径缺陷血友病、DIC、肝病、口服 抗凝剂、vW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4
13
血小板的作用

血管受损时,表面的膜糖蛋白经纤维蛋白原介 导发生第一相聚集为可逆反应。来自红细胞的 ADP等激活血小板使之发生释放反应,释放出 ADP等活性物质,加速血小板聚集为第二相聚集, 为不可逆反应。血小板的膜磷脂(PF3)提供凝 血反应表面,加速凝血酶原酶和凝血酶的形成, 使血小板进一步发生聚集。活化的血小板释放 TXA2,5-HT等可收缩血管,血小板收缩蛋白可 使血栓更坚固。
4
2013-8-4
心肌梗死
2013-8-4
5
脑梗死:箭头所指为梗死区
2013-8-4
6
静脉血栓形成
2013-8-4
7
心肌梗死

2013-8-4
8
目前发现:体内止血、凝血和纤溶 机制相互平衡才能使人体出、凝血 保持平衡,包括以下方面:


2013-8-4
血管壁的作用 血小板的作用 凝血因子的作用 抗凝系统的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 作用 血液流变学改变
2013-8-4
22

2013-8-4
23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Ⅻ TF ↓ ↓ Ⅺ+Ca2+ Ⅶ+ TF ↓ Ⅸ+Ⅷ+Ca2+ +PF3 ↓ 共Ⅹ 同Ⅹ+Ⅴ+Ca2+ +PF3 途Ⅱ 径Ⅰ
2013-8-4 24
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患者
2013-8-4
25
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细胞抗凝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 统及肝细胞的作用 体液抗凝作用:AT-Ⅲ、蛋白C及 蛋白S、TFPI等
26
2013-8-4

细胞抗凝作用
2013-8-4
27
体液抗凝作用


抗凝血酶作用:AT在肝素介导下, 灭活各种丝氨酸蛋白酶;肝素辅因 子Ⅱ灭活各种凝血因子。 蛋白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其它抗凝蛋白如a2巨球蛋白等
28
2013-8-4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 系统的作用

2013-8-4
31
血管壁检测—BT



原理:刺破毛细血管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 所需的时间 影响因素:血小板的数量、功能以及血管壁的通 透性、脆性的变化 参考值:出血时间测定器法6.9±2.1分钟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 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异常,药物干扰等。
32
血栓与止血检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
2013-8-4
1
历史记载:

公元前犹太人的 法典中即有有关 血友病的记载。 近代欧洲王室之 间相互通婚,造 成各国王室中血 友病患者高发。
2
2013-8-4
血友病患者肿胀的膝关节
2013-8-4
3
止凝血在各种常见病中的重要性

目前发现:除血液系统疾病外,心血管疾 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脏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等常见疾病与凝血功能异常关系 密切,这些疾病有凝血因子含量及功能改 变、抗凝血物质含量及功能改变等多方面 变化。

2013-8-4 18

2013-8-4
19
内源性凝血途径



Ⅻa → Ⅺa → Ⅸa Ⅸa+ Ⅷa+ Ca2+ +PF3形成 复合物 Ⅹ因子的激活
20
2013-8-4

2013-8-4
21
凝血共同途径


Ⅹa+ Ⅴa+ Ca2+ +PF3形成复合物 Ⅱ(凝血酶原) → Ⅱa(凝血酶) Ⅰ(纤维蛋白原) → Ⅰa(纤维蛋白 单体) (可溶性) ⅩⅢ使可溶性纤维蛋白不溶性纤维蛋白
62


2013-8-4
2013-8-4
63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浆凝血酶时间(TT)测定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 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 FDP增高(如DIC);血中有肝素 或类肝素物质存在。
64
2013-8-4Βιβλιοθήκη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测定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症、 DIC、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病、肺梗死、溶栓治疗等。
42
2013-8-4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2013-8-4
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用 所测得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 示。 增加见于血小板大小悬殊不均。 减低见于血小板均一性高。
43
凝血因子检测




2013-8-4
CT(内源性) APTT(内源性) FIB(共同) PT(外源性)
2013-8-4
出血时间测定
2013-8-4
33
2013-8-4
34
2013-8-4
35
2013-8-4
36

2013-8-4
37

2013-8-4
38

2013-8-4
39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2013-8-4
40
血小板计数(plt)



纤溶酶原活性 增高:纤溶活 性减弱,血栓 性疾病。 降低:纤溶活 性增高,原发 及继发性纤溶 和先天性PLG 缺乏症。
61
2013-8-4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实验) 原理:FDP结合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 使之不凝固。鱼精蛋白可使之解离释放 出纤维蛋白单体,后者自行聚合为可见 的纤维状物,为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DIC等。
59
2013-8-4
生理性和病理性抗凝物测定
PC测定:活性及含量测定 临床意义: 降低:先天性及获得性PC缺乏症,后者见于 DIC、肝病、手术后、口服抗凝剂、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等。 APCR现象:Ⅴ因子对APC的抵抗现象。

2013-8-4 60
纤溶活性检测


t-PA测定 增高:纤溶亢 进,见于DIC 等。 降低:纤溶减 弱,见于血栓 前状态,血栓 性疾病等。
65
2013-8-4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测定 临床意义:继发性纤溶症(如DIC) 为阳性或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为 阴性或不升高。(鉴别要点)
66

2013-8-4
2013-8-4
67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一期止血缺陷的选择:BT、PLT 二期止血缺陷的选择:PT、APTT 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FDP、DD 血栓前状态 抗栓治疗的监测:肝素:APTT 口服抗凝剂:PT 溶栓治疗:DD等
47
APTT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Ⅻ TF ↓ ↓ Ⅺ+Ca2+ Ⅶ+ TF ↓ Ⅸ+Ⅷ+Ca2+ +PF3 ↓ 共Ⅹ 同Ⅹ+Ⅴ+Ca2+ +PF3 途Ⅱ 径Ⅰ
48
2013-8-4
凝血酶原时间(PT)





原理:将抗凝血浆加入组织因子和 Ca2+,观察其凝固时间。 参考值:11~13秒 报告方式:时间(秒) 比值(PTR)=病人PT/混合血浆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RISI ISI=国际敏感指数
68
2013-8-4
一期止血缺陷




BT及PLT都正常 BT延长,PLT减少 BT延长,PLT增加 BT延长,PLT正常
69
2013-8-4
二期止血缺陷




PT和APTT都正常 PT正常,APTT延长 PT延长,APTT正常 PT和APTT都延长
70
2013-8-4
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10
2013-8-4
2013-8-4
11
血管的止血作用

血管受损后,首先收缩使血流减慢或 受阻,内皮细胞及血小板等释放出各 种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及血小板活化, 组织损伤导致内、外源性凝血系统激 活以加强止血作用。
12
2013-8-4
血管的止血作用


血管的收缩 血小板的激活 凝血系统的激活 局部血粘度的增高
14
2013-8-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皮肤表面的淤癍
2013-8-4
15
2013-8-4
16
凝血因子的作用


根据凝血瀑布学说,人体内凝 血分为: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凝血共同途径
17
2013-8-4
外源性凝血途径
Ⅶ因子的激活(TF-Ⅶa复 合物形成) Ⅹ因子的激活、Ⅸ因子的 激活

2013-8-4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PLG(纤溶酶原)→PL(纤溶酶) PAI-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 α 2-AP( α 2 –抗纤溶酶)
29

2013-8-4
30
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当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发生 异常。血流缓慢、停滞和阻断, 可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 缺血,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或 疾病。因此;检测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红细胞变性等有重 要意义。
44
凝血时间(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