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配画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诗配画教案

诗配画教案

诗配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和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绘画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和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诗配画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将诗歌和绘画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2.如何在诗配画中体现出诗歌和绘画的特点和魅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和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互动交流法: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诗配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绘画能力。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诗歌和绘画的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诗配画的实践操作材料。

2. 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诗歌和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师介绍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讲解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教师讲解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诗歌和绘画的结合方式、色彩搭配、构图等;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诗配画的具体操作方法。

4. 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诗歌和绘画材料,进行诗配画实践操作;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诗歌和绘画材料进行诗配画实践操作。

5. 互动交流1.学生分享自己的诗配画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2.教师对学生的诗配画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6.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2.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诗配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诗配画作品;2.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互动交流情况;3.学生的课后作业。

八、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诗歌和绘画的相关资料,以便于课堂教学;2.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时间的控制,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3.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2.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作业要求:着色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业,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三)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四)教学重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和这种艺术形式的知识。

(五)教学难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

(六)用具准备:1.教师:范画、教材、课件。

2.学生:书、彩笔、诗、扇子。

(七)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诗配画三.讲授新课:1.分析诗配画的形式特点:我们看到这种形式时,首先看到的是画面,其次是诗。

因为版面上画面占了主要位置,再加上画面的色彩,使人最先受到感染的是画面。

所以诗配画中画面很重要,它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2.诗配画的方法:首先要注意反复读,并要弄清诗的原意、含意,在着手构思构图。

3.诗配画的表现形式:诗配画的表现方法要考虑画的形式与诗的内容统一。

(1)古诗:国画手法,体现民族民间特色。

(2)新诗:较新、较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其格调一致。

(3)儿歌:儿童画,大胆、夸张。

4.作业步骤:(1)选诗:自己熟悉并喜爱的。

(2)构思:反复熟读,领会之后进行构思。

(3)构图:按照诗的主要含义,将主要内容置于画面主要位置,并设计文字的位置。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构思、构图。

第二节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诗配画三、讲授新课:1.描绘画面:(1)根据诗的内容,去选择与诗相统一的手法。

(2)儿童诗、浪漫诗可选择多种表现手法,如工艺。

2.着色:色彩要与诗的内容、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以求得与诗的和谐统一。

小学美术《诗词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词配画》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配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创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绘画技巧的掌握。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艺术的魅力。如果对今天的学习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诗词与绘画的创意结合:学生往往在将诗词转化为绘画语言时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取舍和创意。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诗词中的关键元素,进行合理构图和创新表现。
-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的平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平衡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使作品既传达出诗词的情感,又具有艺术性,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作品分析、实践操作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创作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配画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创作的乐趣、分析作品的优缺点,并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意境的理解和绘画表现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画作和诗词,以及现场示范,来帮助大家理解。(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讨论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诗词的意境。
2.创作操作:为了加深理解,学生们将开始创作自己的诗词配画作品。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实践所学的绘画技巧,尝试表现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20课诗配画 教案

20课诗配画 教案

20课诗配画教案诗配画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教授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践创作。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通过创作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式,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

1.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猜谜,并出示两幅画,让学生猜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

2.引出中国古诗的精彩之处,指出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3.宣布本课程的主题为《诗配画》。

二、新授1.介绍中国古诗的特点和魅力,并朗读出一首经典的古诗《小池》。

2.教授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即读诗时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感受其中的景象和情感。

3.分析古诗《小池》的意境,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静与动、深与浅、美与丑等对比。

4.引导学生描述荷花和蜻蜓的形象特征,以及荷叶的颜色和形态。

5.回顾学过的基本工具及笔墨技法,为后续的实践创作做好准备。

7、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根据《小池》的后两句创作了一幅画,但好像少了点什么。

让我们在画面的空白处加上这首诗。

(在画面上方提出诗句)三、欣赏书上的作品1、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你准备用怎样的水墨技巧为它配画?三、欣赏刚才我们看到了多种多样的诗配画形式,不仅有国画,还有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

请看这些诗配画作品。

(课件出示作品)小结:为了让你的画面能够洋溢诗情画意,首先要选材精准,把古诗中的关键词当作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三、学生创作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诗配画,你们是否想自己动手创作一幅呢?老师希望在我们班搞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3.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在创作过程中探索新颖的构思和表现手法。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了解诗歌与绘画在传统文化中的相互关系,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作品分享和评价,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表达与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意境的理解:学生需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画面,为后续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诗歌中的意境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5.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诗配画》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画作品,提高对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水平。
2.强化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运用绘画技巧将诗歌意境视觉化,展现个性创作风格。
2.教学难点
-诗画结合的深度理解:学生往往难以将抽象的诗歌意境具体化,不知如何选择绘画元素和手法来表达。
-绘画技巧的熟练运用:对于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会影响作品的质量,如何运用技巧表现诗歌意境是学生的难点。
-情感的传递: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中,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绘画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绘画技巧的专项训练,比如线条、色彩、构图等,以提高学生们的绘画水平。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对于诗配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比较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小学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通过诗配画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欣赏:选取一首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诗歌,如《春晓》、《静夜思》等。

2. 诗配画技巧:介绍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3. 创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创作,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诗歌,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美景用画笔表现出来?2. 诗配画技巧讲解(1)介绍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讲解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技巧。

(3)展示一些优秀的诗配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

3. 创作实践(1)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构思自己的画面。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注意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方面。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4. 课堂总结(1)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2)总结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创作诗配画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生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五、教学资源1. 诗歌教材:《小学生语文》等。

2. 教学课件:诗配画技巧讲解、优秀作品展示等。

3. 教学工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诗配画》教学设计

《诗配画》教学设计

《诗配画》教学设计第一篇:《诗配画》教学设计《诗配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受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

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说说、写写、画画有关春天的古诗,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认知:通过欣赏,感受水墨表现情趣,学习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对水墨能力的运用。

技能: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以春天的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

情感: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配画的创作方法,熟练运用笔墨技巧及传统水墨技法表现诗配画,将二者巧妙结合。

难点:巧用笔墨、表达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ppt、水墨画工具五、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知识回顾课前连续播放山水画图片,学生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尝试了解学生:你画过水墨山水吗?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生:中锋、侧锋的运用,山石的勾勒、皴擦等等。

生小练笔,师简单评价。

2、导入古诗出示一张水墨画,问:你觉得这幅水墨画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生:桃树、竹子、鸭子戏水。

师: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学过吗?生读一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师:画面表现了诗中哪两句内容?(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完成诗配画,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水墨山水的魅力,温顾前面学习的相关水墨画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运用水墨画知识,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给诗配画。

(二)、技法交流1、交流古诗师: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除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生:《春晓》、《清明》、《咏柳》、《鸟鸣涧》······ 拿出纸,写出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诗句。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诗配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配画的定义和作用2. 诗配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3. 诗歌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诗配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融入画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资料和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作品和诗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诗配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诗配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与分析。

3.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创作,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融入画作中。

4.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技能的提升。

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创作出富有创意和情感的诗配画作品。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对诗配画兴趣的增加。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诗歌和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诗配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

2. 邀请诗人或画家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拓宽学生的视野。

3.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绘画练习,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九、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和诗歌形式。

3. 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和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的兼顾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重点关注诗配画的定义和作用,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以及诗歌欣赏与分析。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诗配画》教学设计4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诗配画》教学设计4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诗配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诗配画》是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能够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配画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风格和题材的诗配画作品,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诗配画这一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欣赏和分析来提高认识。

同时,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诗配画的基本创作方法,能够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创作。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配画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诗配画作品,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配画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和诗歌表达,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诗配画,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评价法:鼓励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诗配画作品,包括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不同题材的作品。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蜡笔等。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和分析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诗配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诗配画这一特殊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不同题材和风格的诗配画作品,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绘画相结合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如唐诗、宋词等,以及不同的诗歌表达形式。
2.学会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绘画表现力。
2.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诗歌与绘画的结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醒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古典诗歌,进行诗配画创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水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诗配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选择一首古典诗歌,独立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要求作品尊重原诗,构图合理,色彩和谐,能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结合本章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内涵,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6.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古典诗歌,尝试创作更多诗配画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水平。
7.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用诗歌和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2.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技巧,如选材、构思、构图、色彩运用等,力求作品具有个人特色。
3.完成作品后,用文字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不少于200字。
4.家长参与评价:请学生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家长给予评价和鼓励,并签字确认。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特点,理解诗与画之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配画的概念和特点2. 诗歌与绘画的联系3. 绘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4. 创作诗配画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绘画技巧。

2. 难点:如何将诗歌与绘画有效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诗配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和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诗配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特点。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诗歌与绘画的联系,阐述如何将诗歌的意境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3. 绘画技巧讲解: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包括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知识。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诗歌,进行诗配画创作。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喜欢的诗歌,创作一幅诗配画作品。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配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才华。

2. 邀请诗人或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与绘画的关系。

3.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或诗歌朗诵会,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配画的概念,如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课堂表现、学习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诗配画概念的理解,绘画技巧的掌握,以及创作个性和想象力的发挥。

九、教学建议:1.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建议教师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

古诗配画教案

古诗配画教案

实用文档《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

学生搜集学过古诗的相关资料及图片、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大家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那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古诗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规则是:我来挑两纵队命名为A队和B队的同学来参加,其他同学做观众。

游戏开始后,A队和B队的同学同时开始轮流每人背一首古诗,但不要和别人的重复,看哪队同学在最短时间内先进行完,哪队同学就是获胜队。

2、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做“古诗接龙”游戏。

3、这么多古诗你喜欢哪一首?谁能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4、小结,引入课题: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古人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为古诗配画。

(板书课题)二、交流分析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的资料及图片,都谁带了?带的同学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这些资料,没带的同学想一想:学过的古诗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首?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或是你搜集到的有关古诗的资料?3、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4、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生:相符。

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

(板书:图文相符)5、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

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诗配画幼儿教案

诗配画幼儿教案

诗配画幼儿教案教案标题:诗配画幼儿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诗配画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一本适合幼儿阅读的诗集。

2. 幼儿绘画用具,如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3. 幼儿绘画纸。

4. 幼儿绘画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诗配画。

解释诗配画是将诗歌的意境通过绘画来表达出来。

2. 教师展示一幅经典的诗配画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主体活动:1. 教师选择一首简短的诗歌,读给幼儿听,并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2. 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形象,并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和想象。

3. 教师告诉幼儿他们将会用绘画来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幼儿开始绘画,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选择绘画的内容和形式。

5. 教师在绘画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尽量用绘画表达出诗歌的意境。

6. 绘画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总结活动: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诗配画的过程和经验。

2. 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诗配画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提醒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和创作诗配画作品。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来表达诗歌的意境。

2. 引导幼儿创作自己的诗歌,并进行诗配画活动。

3. 组织幼儿参观艺术展览,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诗配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教师评估幼儿的绘画作品,包括对诗歌意境的表达和创造力的展示。

教学提示:1. 在选择诗歌时,要注意诗歌的内容和语言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和表达。

2. 在绘画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现实的表达。

3. 在作品展示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创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古诗配画教案(精选6篇)

古诗配画教案(精选6篇)

古诗配画教案(精选6篇)古诗配画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教学准备:、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村居》。

(板书课题)二、初步感受(出示课件《村居》)1、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2、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三、欣赏作品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

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准备用怎样的给它配画?四、学生创作(1)构图。

A、确定主景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着色、学生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古诗配画教案篇2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17课(46—47页)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7课,本课通过“古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本课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如何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已掌握,并且具有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教学目标:1、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一、教案名称: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内容:1. 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2. 诗配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3. 欣赏和分析经典诗配画作品4. 创作自己的诗配画作品5. 展示和评价作品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经典诗配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诗配画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教师讲解诗配画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诗配画的特点和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创作一首诗歌的配画,讲解创作过程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表达情感和故事。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创作配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经典诗配画作品图片2. 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3. 诗歌文本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配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形状设计等3. 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受限于传统表现手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经典作品。

九、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首诗歌,创作配画作品,下节课展示和评价。

2. 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配画的理解和感受。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或诗歌朗诵会,加深对诗配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邀请诗人或画家到校进行讲座,分享创作经验和灵感。

3. 组织学生参加诗配画比赛或展览,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

六、教案名称: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配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诗配画》教学方案设计

《诗配画》教学方案设计

《诗配画》教学方案设计《诗配画》教学方案设计诗配画感受(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画家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诗配画的意境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为喜欢的诗词进行诗配画。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配画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2、合理布局画面,适应诗词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张诗配画图片,老师准备一些诗配画相关图片欣赏资料(教师范画一幅及其他优秀诗配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课:欣赏图片(2~3分钟)(介绍画面内容,介绍画的作者及相关知识。

)二、(欣赏完毕)教师提问:1、刚才欣赏的这些画与平时看到的一些画有什么不同呢?2、画中的诗句和图片是否有什么联系?3、画面是如何表达诗的意境及情感的(从诗的角度出发,感受诗所表达的情感,从何联系画面中的景物与诗的联系)?(学生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三、揭题,教授新知识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当同学们读到一首好诗时,眼前所呈现的画面也就是你所感受到的诗的意境,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诗配画。

(出示课题“诗配画”。

)四、讲授新课(配合课件):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讲解创作诗配画的过程: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在创作一幅诗配画之前,我们要先诵读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简单背景,然后慢慢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根据你的感受创作一幅属于你的“诗画”。

)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

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诗配画教案

诗配画教案

诗配画教案教案标题:诗配画教案目标:1.了解诗歌与绘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诗歌与绘画的关系。

2.诗配画的要求和技巧。

3.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经典的诗歌和绘画作品。

2.准备绘画材料,如纸、颜料、画刷等。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教师介绍诗歌和绘画的基本概念,并请学生讲述诗歌和绘画对自己的意义。

Step 2 探究教师以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解诗歌与绘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诗配画的意义和影响力。

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诗歌会配上特定的绘画作品?Step 3 分析教师请学生参观一些经典的诗画配对作品,并请学生分析其中的联系和共鸣。

学生可以就诗歌的主题、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找出绘画作品中表现这些特点的元素。

Step 4 创作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尝试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技巧和要求,如选择主题、设置构图、运用色彩等等。

Step 5 展示与分享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分享。

学生可以陈述自己选择的诗歌和创作时的灵感来源,讲解作品中的特点和意义。

Step 6 总结与评估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诗配画的要点和技巧,并进行作品评价。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创作过程的问题,如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对绘画和诗歌的理解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将自己创作的诗歌配上别人的绘画作品进行创作对调,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如音乐、雕塑等进行配对创作,比较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呼应。

教学反思:通过诗配画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和绘画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学生的诗歌和绘画技巧也得到了提高,增加了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诗配画的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案

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案

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案教案标题: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和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诗歌和绘画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诗歌与绘画的介绍和讨论。

2.欣赏名家的诗歌作品和相关的绘画作品。

3.学生自主创作诗歌,并配合绘画表达诗意。

4.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堂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诗歌和绘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诗歌与绘画的介绍(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的诗歌和绘画作品,简要介绍诗歌与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初步的感知和理解。

第三步:名家作品欣赏(15分钟)选择一些著名的诗人和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和品味其中的诗意与画意,并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第四步:创作诗歌与配画(2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先引导学生写出一首简短的诗歌,然后再用绘画表达诗意。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发,同时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第五步:成果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交流或展览形式进行。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艺术交流和合作。

第六步:总结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回答问题如:你对诗歌和绘画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理解?你在创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收获?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名家诗歌和绘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学生的绘画材料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评价学生的诗歌和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文化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诗歌和绘画作品,并尝试进行创作和表达。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复习用笔用墨基础知识,巧用笔墨技巧,理解诗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创作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体会诗画同源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教学难点:学生能展示出对诗意的理解和水墨画的表现力,诗画二者巧妙结合,创作出难忘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收集诗配画的优秀作品和古筝音乐磁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各种题材的古诗资料、中国画;准备颜料、墨汁、毛笔及水罐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示范创作山水画稿,学生欣赏时考虑两个问题:其一,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老师的画稿?其二,老师用毛笔在纸上画画有哪些动作?2、用四尺整张的宣纸挂起来,拿起一个斗笔,整支毛笔先在清水里洗一下,然后稍微刮去些毛笔上的水分。

笔尖蘸墨,在一个白磁盘上轻轻地拍一拍,舔一舔,感觉到毛笔笔尖浓,笔肚稍淡,笔根是清水状时就已经是调好毛笔了。

(这个环节老师边讲边示范,让学生拿支笔和老师一起操作)3、这是画好水墨画最为关键的一步,为画面墨分五色做准备,也就是俗称的用墨法。

落笔前应该是立意在先。

想好画什么,画在什么位置,可以用手指在宣纸上比划一下,考虑好了就可以大胆落笔了。

同学们一定在等着看老师到底要表现什么画面了吧,下面就大胆简洁地来表现一下(经营位置,胸有成竹,大胆落笔)(老师示范,学生欣赏)。

表现画面时,提按、块面、线条、浓淡、枯湿、疏密、对比等效果出现时边画边讲,首先放得开,集中思想全身心的投入到画面的表现中。

作品如潮从心中涌出,短短数分钟犹如一个乐队的指挥。

有情感,有节奏(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兴趣)。

放下毛笔,仔细欣赏老师画作,想象一下用哪句诗句最能形容老师的作品。

(学生回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画面构图独特,意境深远,联想后产生)老师顺手把这句诗提在画面合适位置,也就是落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配画》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2、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古诗一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
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课件出示《咏鹅》图片)引导学生进
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2、师:大家看,这幅画表现的是哪首诗?
3、生:咏鹅
4、师:我们看,有的鹅仰起了头,红色的掌在水里游来游去。

5、师: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好吗?
6、生背诵:《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揭题:诗配画
(二)讲授新课: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李白的《静夜思》。

(课件出现故诗一首《静夜思》)
(1)师: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
(2)生读:《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4)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5)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哪一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6)生:这几幅画都能表达诗的意境。

(7)师总结:对,这几幅画都能表达诗的意境,只是表达方
法不同。

2、分析诗的表达形式
(1)师:诗有很多种表达形式,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2)生: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还有叙事的。

(3)师(出示竹石):《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这首诗是哪种形式呢?
生:这首诗是状物的。

(4)师(出示七步诗):《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釡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师:这首诗是哪种形式呢?
生:这首诗是叙事的。

(5)师(出示蚕妇):《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师:这首诗是哪种形式呢?
生:这首诗是写人的。

(6)师(出示望天门山):《望天门
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这首诗是哪种形式呢?
生:这首诗是写景的。

师:通过这几首诗,我们不难发现每首诗所描写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还有叙事等等。

如果这些诗让你来配画,你打算怎么组织画面呢?
生:写人的诗,配画时要把人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师总结:对,如果是写人的诗,配画时,我们就要把诗中的主题人物放在画面的最主要位置。

师:还有谁知道?
生:如果是状物的诗,就要把诗中的主要物体放在画面的最主要位置。

师总结:说的很对,我们要想画出诗中的意境,就要把诗中的主题部分放在画面中最醒目的位置。

3、师:那么,课前老师要求准备的一首古诗,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你打算如何来表现你准备的古诗呢?下面就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同学们都讨论好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谈一谈你的想法。

生:我画望庐山瀑布时,在画面的两边画上高高的山岩,中间
画瀑布,作者在旁边看瀑布。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他把这诗整个画面描述的非常清楚。

师:那么,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描述。

师:老师想提醒大家在画的时候,要留出诗的位置。

(三)布置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四)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2、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五)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3、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