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阴阳五行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精品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精品课件
最新 PPT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起居护理 预防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中药护理等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编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及考核评分标准》
最新 PPT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最新 PPT
阴 阳 的 起 源
最新 PPT
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 水(阴) • 火(阳)
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
1.《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代·陈无择 “三因学说” 2.《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 “脏腑证治”
最新 PPT
3.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刘河间):认为大多数病证性质属于火热,治疗 善用寒凉药物,世称寒凉派。
• 张从正(张子和):认为人患病是因为感受邪气,邪去则 正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世称攻邪派(攻下 派)。
完整过程。
最新 PPT
辨证施护
• 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 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分析整理从而制定相应护理 计划和护理措施的过程。
最新 PPT
防护结合:预防与护理结合
1.未病先防 ①固护正气:顺因自然、调神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锻炼身体 ②预防邪侵:慎避六淫、疫毒、预施药物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最新 PPT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恒动观念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最新 PPT
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 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 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 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 李 杲(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或异常是内伤疾病的主要 病因,脾胃一伤,百病由生,治疗上善补脾胃,世称补土 派。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例如: 热病(阳盛) 用寒凉药(阴药) 寒病(阴盛) 用温热药(阳药)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实用文档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 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 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 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
实用文档
2、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中某一 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金土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实用文档
3、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 常变化。(乘——乘虚侵袭)
五 行

相 乘




克 太 过
金土

实用文档
4、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 常变化。(侮——欺侮,恃强凌弱)
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 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相互消长变化规 律的学说。
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天—地 阴阳的概念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 个方面,如:内—外
实用文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实用文档
五行的特性
五行 特点 性质 木 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 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土 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 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 水 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静藏。
实用文档
五行的归类
自然界
人体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行五五五五五五五
音时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官体志液声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ppt课件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ppt课件
• 肝火过乘→咳嗽→木火刑金→木反侮 金
PPT课件
无左 无右
无热 无寒
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人体
–无营养物质也就无机能活动。 –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资源,无营养物
质就不可能产生机能活动。 –机能活动又是产生营养物质的动力,无
机能活动就产生不了营养物质。 –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PPT课件
16
2、阴阳的消长及转化
PPT课件
17
⑴ 阴阳的消长
• 自然界
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
PPT课件
33
(一)五行的归类法则

五五
五五五


时气




木性升发象 春天 风和日暖万物初 生萌发 肝喜条达与胆相表里开窍于 目
火性炎上象夏天 暑热气候万物成 长茂盛 心性宣明与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
土性化象 长夏 湿热气候万物变 化繁殖 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开窍于 口
金性肃条象秋天干燥气候凉爽万物敛收萧条收肺主清肃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 鼻
PPT课件
1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构筑在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 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 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始终,并成为 中医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 分。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 理论,是人们借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 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PPT课件
35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PPT课件
36
• 生理关系: 相生,相互促进、助长、滋生。是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
完整版ppt课件
1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 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 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多种 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 使用望、闻、问、切等 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 手术等治疗方法。
完整版ppt课件
2
中医基础理论
完整版ppt课件
3
❖ 1、无极表示万物没有生成以前的混沌世界 是无形的用 没有 表示 但 并不是没有的意思
❖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所以水克火。 ❖ 火克金:火可以炼金(熔化金属)所以火克金。 ❖ 金克木:金属可以砍材所以金克木。
完整版ppt课件
36
木曰曲直
曲 — 弯曲; 直—伸直; 能屈能伸。 生长、升发、 舒畅、条达
完整版ppt课件
37
火曰炎上
炎 热、 光 明、 升 腾。
完整版ppt课件
38
土爰稼穑
❖ 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

❖ “土载四行” ❖ 生化、承载、
受纳
完整版ppt课件

39
金曰从革
刚柔相济,沉降 收敛、肃杀
完整版ppt课件
40
水曰润下
滋润、下行、 寒凉、闭藏
完整版ppt课件
41
❖ 肝的性质跟木的特性特别相似,是一样的长疏调理 的,所以中医叫肝属木;
❖ 心是温驯向上热乎乎的,跟火的个性特别相似,所 以心属火;
❖ 如何调理阳虚
❖ 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 肉、鸡肉,常用药物有、冬虫夏草、、胡桃、 等,可选用金匮肾气丸。
❖ 问题:阳虚的人适用人身、鹿茸吗
完整版ppt课件
29
中医基础理论
五行
完整版ppt课件
30
五行的定义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理论阐发
人体与天地相通应 一方面,天地之气入通人体以养脏腑,另一方面,人体的形态结构和 生理、病理又与天地的事物应象. 法天地之理养生治病的意义.
临证指要
李×× ,女,10岁.病孩由其父抱持而来,合眼哆口伏在肩 上 , 四肢不自主地下垂软瘫 , 如无知觉状 . 其父代诉 : 病 已三日,每到中午午时和半夜子时左右 ,即出现上述症 状 , 呼之不应 , 但过一时许 , 即醒起如常人 . 岳见病状及 聆听病情亦感茫然,讶为奇症.乃深加思考,得出子时是 一阳生之际,午时是一阴生之际.子午两时正是阴阳交 替之候,而出现痴迷及四肢不收之病状 ,则治疗应于此 着眼,但苦无方剂,展转思维,想到小柴胡汤是调和阴阳 之方剂,故投以二帖试治.不意其父隔日来告服药二剂, 已霍然如常人,即拟上学读书云. (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
名词解释
1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 ”音义均同饲。有供给、饲养 的意思。“五气”,即风、火、湿、燥、寒。
2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争修明,音声能彰:“五 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修明”,原义是 整治洁明。《韩诗外传》:“礼仪修明,则君子怀之。” 此处引申为明润。“彰”,即显著。指声音洪亮、清晰。 湿疹怎么治疗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和”,谓五脏之气 协调正常。“生”,指生化机能。“气和而生”,谓五脏 获得天气与水谷精微的营养,脏气趋于协调正常,因而能 保持旺盛的生化机能。“津液”,此处泛指精、血、津液 等有形物质,是产生一切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相 成”,说明人体生化机能得到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 资助,于是“神乃自生”。“神”这里指生命活动,它是 依附于形体而存在有功能表现。
临证指要
饮食生冷,而致吐泻,此脾胃虚寒所致无疑.而患者又有心烦,口苦,脉 数等热象.心烦,口苦表现为上,泄泻,呕吐病变在中下,一寒一热,一上一 下,错综复杂,刘老清上温下,选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治,干姜以温中 ,芩,连以清上,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升降相因.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木。

相生

相克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实际 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 行对其子行的资生、 促进和助长。
《难经》:“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水 生 金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指木、 火、土、金、水之间 存在着有序的互相克 制、制约的关系。 相克次序是:木→土 →水→火→金→木。
五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木 火
肝 心
胆 小肠
目 舌
筋 脉
怒 喜

辛 咸

白 黑

收 藏
湿
燥 寒
中 长夏 土
西 北 秋 冬 金 水

肺 肾

大肠 膀胱

鼻 耳

皮 骨

悲 恐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 木。
木 火
克 侮


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

太过—所胜之行过亢,反向 金



木 木
制约其所不胜行。 如“木旺侮 金”。
木 火



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

太过—所不胜过亢,对其

乘 克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专选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专选课件

例如:以火克金为例“我克”者为金——金为火的“所胜”
“克我”者火——火为金的“所不胜”
2.制化与胜复
(1)五行的制化调节: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 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其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一种调节作用,又称之为“五行制化”, 或隔二隔三调节。 制化调节意义:五行学说认为,正是这种五行整体制 化调节的自我调控效应,才保证了五行系统结构在正 常情况下的生化运动,并保持着整体的协调与平衡。 对于自然界来说,即是维持着正常的生态平衡;对于 人体来说,则是维持着生理上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 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脾属于土,则脾主肉和脾开窍于口的“肉”和 “口”亦属于土;
肺属于金,则肺主皮和肺开窍于鼻的“皮”和 “鼻”亦属于金;
肾属于水,则肾主骨和肺开窍耳、二阴的“骨” 和“耳”、“二阴” 属于水。
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归类
自 然界

人体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行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2)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 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所以反侮, 亦称反克。如金克木 1.木过于强盛——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即反克称作“木亢 侮金”,
引申义: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 性质的事物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原义:是指“变革”的意思。 引申义: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
性质的事物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原义: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
用或性质的事物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相克,是指此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或制约的作用。

中医学基础第二章精气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基础第二章精气阴阳五行学说
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医的哲学
•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气一元论——研究精气,也叫元气的内涵及运动规律,
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形成本原和发展变化的一门学问 • 视频《黄帝内经》纪录片,撩开气的盖头
• 方法论
世界观—是什么?
• 地心说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的,之后 经过学者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对其进一步发展逐渐 得以建立和完善。地心说在古代西方长期处于兴盛 的地位。
•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 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这个理论体系提出 了一个明确的观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一切行星 都在围绕太阳旋转。
进一步引申
生发、生长、向上 相对
逐渐引申……
• 光明、温暖、高兴、生发、向上、积极 • 黑暗、寒冷、抑郁、抑制、向下、消极
•阳 •阴
“阳,明也。山之南, 水之北也。
阴,暗也。水之南, 山之北也。”
日光向背



二、阴阳的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的属性的概括。
要点:自然界 关联 对立 属性
• 李济仁教授是新安医学“张一帖”的传人,他的夫人张舜 华女士同样是一位国内外知名的中医教授,夫妇二人一共 育有五个子女,全部都是医学专家,其中有三个儿子相继 成为博士后,四个子女被评为教授。“一门三博士,两代 六教授”,在医学界传为美谈。而他们的大儿子,就是写 出了《养生大道: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易经〉 养生大道》、《一本书学会中医养生》等诸多养生类畅销 书的张其成博士。
小结
• 精气学说的起源和发展 • 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 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PPT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PPT

2水地说
产生、滋养、培育

自然界万物

水为地之经脉,万物产生于水
水 是


嬗变











2水地说
水地说是精学说的产生之源.古人在观察自然界万物的 发生与成长过程中,联想到自然界的万物由水中或土地 中产生,并依靠水与土地的滋养、培育而成长与变化,因 而把水与土地并列而视为自然界万物的生成本原.如管 子·水地说: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又说:水 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水地说是古人对自然界万物生成本原的最朴素的认识. 自然界的水为地之经脉,土地中之精华,是万物赖以生长 发育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说的基础上引申出精的概念,水 地生万物也就嬗变为精为万物之源.
3、气本原论
所谓气本原论,是指以元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 的种古代哲学思想,即认为元气是哲学逻辑结构 的最高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原始的本原, 在元气之上,没有‘‘道、太极等的存在.由于 把气作为宇宙的最初本原,故称元气,因而凡将 气作为宇宙最初本原的哲学思想,皆可称为气本 原论,或气元论,或元气元论.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含义: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 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二阴阳基本特征属性归类: 阳 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无形、兴奋
阴 静止、内守、下降、寒凉、悔暗、有形、抑制
事物的相关性
事物的相关性:〈灵枢·阴阳系日月〉 阴阳者,有名 而无形水火,气血.
例1:水火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两种
第章 阴阳五行
第节 精气学说 2H 第二节 阴阳学说 4H 第三节 五行学说 4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邪(如寒邪、湿邪) 阳邪(如风邪、火邪) 正气又有阴精和阳气
2.分析病理变化
●阴阳偏胜——阳胜、阴胜 胜——有余、多。 属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阳胜则热,阳盛则阴病 实证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阴阳偏衰 衰——不足、少 属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虚证阳虚则寒(虚寒) 阴虚则热(虚热)
●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归类表
●联系人体生命过程而言
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
人体
的物质或属性
阴——具有宁静、凉润、抑制作用
的物质或属性
精血—— 有形物质,滋润营养
精气
主静(属阴)
气——无形功能推动、激发
主动(属阳)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可用“对立、互根、交感、消长、转化”十
个字来概括其基本内容。
睡眠抑制、安静(阴长)
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互为消长的反映。
(五)阴阳的转化
●“转化”的含义 阴阳相互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
其对方转化,从而出现性质的转变。
●中医
“重阳必阴,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例:季节的转换 高热中暑休克转化为四肢厥冷的阴性病证。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意义: 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
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
(四)阴阳的消长 ●“消长”的含义 消——减少、消亡 长——增加、增长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 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 与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消长必须在一定限度内。
具体治法:
滋水涵木(滋肾养肝法。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
(所胜,所不胜关系)。
相克次序:

木土





火 金木
例: 以木为例
(母)

克我

所不胜


我克


所胜



(子)
●五行的制化胜复
正常情况:制化调节 五行保持动态平衡
反常情况:胜复调节
制化关系,是五行相生和相克关系的结合。
胜复规律:指胜气和复气的关系。 由于太过或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
使胜我者不仅不能克制它,反受其反向克制。 不及所致的相侮——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
不仅不能克制其所胜,反受其所胜欺侮。 木过盛,反侮金
例:木侮金 金不足,木反侮之
●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可同时出现。
以土为例:


正常时: 木


(木为土所不胜) (水为土所胜)
反常时: 木
侮 (有余) 乘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保
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
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使人处于正常的 生理状态——平人。
人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阴阳平衡——生理状态
中医学认为 人体阴阳失调——病变状态
1.分析邪气和正气的阴阳属性:
疾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邪气。所谓邪气,就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 二是正气。正气泛指人体的抗病康复能力。
●五行学说 1、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各
自的特点,抽象地概括其不同的特性,并以 此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发生进行“取象比 类”“推演归纳”的五行归类。
2、根据五种物质之间所具有相互资生、 制约的关系,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运动变化 的一般规律。
二、五行各自的特性和分类
●木曰曲直
引申: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 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 木。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温煦全身
土——培育庄稼,生长万物 土(脾)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
金(肺)
金——顺从、变革、敛降 肺——宣发、肃降、主呼吸
水(肾)
水——滋润、寒凉、下行 肾——主水液代谢,主藏精
2、阐释脏腑与形体组织器官及自然的联系。
以肝为例:木系统

肝— 胆 — 筋 — 目 — 爪 — 泪 — 怒 — 东方 — 春 — 风 — 生 — 酸 — 青 (表里) (体) (窍) (华) (液) (志) (方) (时)(气)(化) (味)(色)
长而不偏盛 一定限度
消而不偏衰
维持相对平衡 (消长平衡)
自然界四时气候
由冬至春至夏,气候由凉转 热——阳制约阴,阳长阴消
由夏至秋至冬,气候由热转 凉——阴制约阳,阴长阳消
由于这种阴阳消长的变迁,万物才有生长收藏 的变化。
白天精力充沛,活动(阳长),
同时消耗体内营养物质(阴消)
以人体生理
活动而言
夜晚精力衰减,活力下降(阳消)
阴阳互损:
“阳损及阴”或“阴虚及阳”
导致“阴阳两虚” 是阴阳的对立处在低于正常水平的平衡状 态,是病理状态而不是生理状态。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阴阳——中医辨证的总纲领 八纲辨证:阴 阳 表 里 寒 热 虚 实
症状、体征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病证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指导养生 养生总原则:顺从四时阴阳变化保持人与自然 界的协调统一。
※斗争、排斥 阴阳相反导致双方处于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状
态。 例: 温热可驱散寒冷,冰冷可降低高温; 水可灭火,火将水烧干等。
※统一(动态平衡) 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现象的
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的协调平衡— —阴平阳秘
动态平衡:平衡的取得是阴阳双方斗争的结果, 是一种相互制约状态下的平衡,而不是静止状态 下的平衡。
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生金——脾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 水生木——肾水以涵养肝木 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以防心火亢烈
●说明五脏病理 1、发病 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 长夏的时候,脾先受邪;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 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 2、传变 相生:母病及子,子病犯母 相克:相乘、相侮
2.阴阳的相对性: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 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阴阳可以转化和无限可 分。
3.阴阳的关联性:只有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 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才能构成一对矛盾。
事物现象的阴阳属性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 无形的、兴奋的——阳。
静止的、内守的、 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 —阴。
注意:
阴阳之间的制约和斗争,应当是“势均力敌”的。
某一方过亢或衰弱,斗争的结果出现胜负而失调, 平衡被破坏——自然灾害、人体发生疾病
(二)阴阳的互根 ●“互根”的含义
对立着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相互为用 阴阳双方不断资生、促进和促长对方。
阴精在内,是阳气的根基—阴为阳之基 阳气在外,是阴精所化生—阳为阴之用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 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 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一、精气的基本概念 精气: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范畴中
基本上是同一的。有时精是气中精粹部分。
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 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 通俗而言:对立即相反。 ※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 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对立”的表现 ※相反:
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故构成对立的关系。 例:
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 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等等,皆为属 性相反的矛盾双方。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五行相生
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 促进的关系(母子关系)
相生次序:

火土



关系: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每一行中都有母子关系,也都有生我,我生 的关系。
相生的意义: 五行相生,说明事物与事物间具有相互促进 的关系,正是这种促进使事物得到发展
●五行相克
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
自然界
例:
夏季虽热,但阴从阳生,雨水增多 冬日虽寒,但阳从阴生,干燥少雨
(三)阴阳的互藏交感 ●“交感”的含义 又称“交互感应”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也即相互发 生作用的过程。
●“互藏”的含义 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 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 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 有属阳的成分。
注意: 相乘与相克虽顺序相同,但意义不一。 相克——正常情况下的制约(生理)
相乘——反常情况下的异常制约(病理)
现常二者混称
●相侮
含义 ※侮:有欺侮之意 ※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 一行 的反克。 相侮的次序:逆五行相克次序





木 土 水火


引起相侮的原因: 也有“太过”与不及“二方面 太过所致的相侮——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


乘 (不足)




●母子相及:
及,影响所及之意。 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方面。
如木行,影响到火行,叫作母及于子;影响到 水行,则叫作子及于母。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1、类比五脏的生理特点
木(肝)
木——升发、生长、伸展 肝——喜条达舒畅,又喜柔和滋润
火——炎上、温热 火(心)
克制称之为“胜气”,而这种胜气在五行系 统内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复气),将 其压抑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