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粤教版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共37张PPT)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6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课件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连线作者 (1)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 一时,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 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简意赅,更耐吟咏和思索。有《王昌龄集》。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高适
(2)高适(700—765),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 风,以建功立业自期。高适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以边塞诗成就最 高。代表作有《燕歌行》《蓟中作》等。
(4)李益(748—约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他的诗以边塞诗流传 最广,几可与王昌龄媲美。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 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蓟中作》 蓟中,指蓟城,故址在河北卢沟桥北。此诗一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 年(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在返回途中经过蓟中时所写。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热海即伊塞克湖,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岑参虽未到 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远之地的体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奇无比。 《塞下曲》 诗人在边塞地区看到了一事一物,故写之,抒发豪壮的情感。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4.积名句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记常识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 内容的诗歌流派。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 龄、李颀、王维。边塞诗大多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 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连线作者 (1)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 一时,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 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简意赅,更耐吟咏和思索。有《王昌龄集》。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高适
(2)高适(700—765),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 风,以建功立业自期。高适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以边塞诗成就最 高。代表作有《燕歌行》《蓟中作》等。
(4)李益(748—约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他的诗以边塞诗流传 最广,几可与王昌龄媲美。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 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蓟中作》 蓟中,指蓟城,故址在河北卢沟桥北。此诗一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 年(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在返回途中经过蓟中时所写。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热海即伊塞克湖,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岑参虽未到 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远之地的体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奇无比。 《塞下曲》 诗人在边塞地区看到了一事一物,故写之,抒发豪壮的情感。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4.积名句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记常识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 内容的诗歌流派。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 龄、李颀、王维。边塞诗大多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 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同步教学课件6边塞战争诗四首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20
不直接写抒情主人公的心理,而是写主人公的对面——闺中妻子的心理 感受,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诗四中景物是次第展现的,空间上不连续,青海湖上空——雪山——玉 门关,画面开阔,这些转换的画面渗透着战士复杂的心理情感:自豪感、 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情。各种情感都融会在悲壮、开 阔而又迷漫暗淡的风景中。最后的“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直抒胸臆,直 接表现戍边战士坚定、深沉的心理世界。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13
合作探究
1.《参军行(其一)》
文本感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这是一首边塞战争诗。描写了一幅悲凉伤感
的边塞战争画面,抒发了戍卒浓烈的怀乡思
亲之情,显露出作者渴盼和平、厌恶战争的
情绪。
2.《蓟中作》
这首诗描画了苦寒萧条、肃杀黯淡的边塞风光,表达了作者忧心边事但
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感慨与悲叹。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19
三、王昌龄《参军行》(其一)与(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什么 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提示 抒情上:诗一抒情委婉曲折,最后一句“无那金闺万里愁”,不直 接写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应出 来。同时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而不得归的结果。这样把征 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诗四的结尾处直接抒情——不破楼兰终 不还,抒写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环境和心理描写上:诗一的环境描写是定点视察,站在瞭望台上四顾原野, 荒凉寂寥,而这种氛围也渲染了征人心理上的孤独寂寞。在心理描写上,
习拳击。每次训练课上,我都只有防卫的份儿,从来
挥不出拳头,教练气急后几近歇斯底里的“ 出手啊,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边塞战争诗四首 课件
高第适9章为唐扩代声著系统名调的音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 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 神,“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长信秋词(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第“9章烽扩火声系城统西调音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 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 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 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 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 面。
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七绝圣 手”。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 最著。其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 军行》。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诗家天子王江 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 昌龄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基本主题
1、建立功业的渴望
“当年万里觅封侯”
2、保家卫国的决心
“不破楼兰终不还”
3、山河沦丧的痛苦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久居边关的乡愁
“将军白发征夫泪”
5、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边塞战争诗四首 课件(27张)
何须
反问
生入关
不希望活着回家 宁愿战死沙场,保家卫国
莫遣
只轮
海窟
比喻
敌人
用典:杀敌要彻底
借代
沙漠中的敌营
仍留
一箭 比喻 唐朝军队 用典:应有队伍留守要塞 射天山 比喻 定天山
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 改变典故原意,反用却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 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典故的正反运用。
此诗句句用典,语言凝练,准确生 动.
直抒胸臆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四:对 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 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
王昌龄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 问侠骨香。”
王维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 婆雪处城。 ”
杜甫
盛唐:
边塞诗的发展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岑参
岑参的诗笔力雄健而富有英雄气概。他以 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边塞的各种生活情景, 常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辽 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 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 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 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 成就。
作者简介
• 李益(748~827),唐代诗人。字君虞,中晚唐的重 要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 登进士第。后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六年 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二句采 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
此句用了联想和比喻,想象是地 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 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只 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表达” 热海“之”热“。
反问
生入关
不希望活着回家 宁愿战死沙场,保家卫国
莫遣
只轮
海窟
比喻
敌人
用典:杀敌要彻底
借代
沙漠中的敌营
仍留
一箭 比喻 唐朝军队 用典:应有队伍留守要塞 射天山 比喻 定天山
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 改变典故原意,反用却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 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典故的正反运用。
此诗句句用典,语言凝练,准确生 动.
直抒胸臆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四:对 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 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
王昌龄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 问侠骨香。”
王维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 婆雪处城。 ”
杜甫
盛唐:
边塞诗的发展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岑参
岑参的诗笔力雄健而富有英雄气概。他以 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边塞的各种生活情景, 常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辽 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 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 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 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 成就。
作者简介
• 李益(748~827),唐代诗人。字君虞,中晚唐的重 要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 登进士第。后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六年 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二句采 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
此句用了联想和比喻,想象是地 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 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只 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表达” 热海“之”热“。
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6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优质课件
(4)李益(748—约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他的诗以边塞诗流传 最广,几可与王昌龄媲美。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 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蓟中作》 蓟中,指蓟城,故址在河北卢沟桥北。此诗一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 年(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在返回途中经过蓟中时所写。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热海即伊塞克湖,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岑参虽未到 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远之地的体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奇无比。 《塞下曲》 诗人在边塞地区看到了一事一物,故写之,抒发豪壮的情感。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1.如何理解《蓟中作》的思想内涵? 提示:此诗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 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是高适第二次出塞到蓟北的代表作之一,内容 含蕴深广;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 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全诗语言 看似平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 魄的艺术魅力。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பைடு நூலகம்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2.用典是古代诗歌常用的方法。《塞下曲》一诗在用典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丝毫未改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远 侯班超事,则是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表明自己的从军态 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递进了一层;第三句用晋 与姜戎合力败秦的典故;第四句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是正用典故,但又有 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上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四句中,诗人将 原典故中“三箭”改为“一箭”,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故原意。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 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蓟中作》 蓟中,指蓟城,故址在河北卢沟桥北。此诗一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 年(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在返回途中经过蓟中时所写。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热海即伊塞克湖,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岑参虽未到 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远之地的体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奇无比。 《塞下曲》 诗人在边塞地区看到了一事一物,故写之,抒发豪壮的情感。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1.如何理解《蓟中作》的思想内涵? 提示:此诗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 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是高适第二次出塞到蓟北的代表作之一,内容 含蕴深广;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 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全诗语言 看似平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 魄的艺术魅力。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பைடு நூலகம்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2.用典是古代诗歌常用的方法。《塞下曲》一诗在用典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丝毫未改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远 侯班超事,则是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表明自己的从军态 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递进了一层;第三句用晋 与姜戎合力败秦的典故;第四句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是正用典故,但又有 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上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四句中,诗人将 原典故中“三箭”改为“一箭”,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故原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 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 ” ——选自《论语· 阳货》 【古文今译】 孔子说: “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 《诗》 呢? 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 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
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 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四、识记字音 羌 笛( . 蓟 中( . ) ) 金闺 ( . 塞垣 ( . ) )
答案:qiānɡ ɡuī jì yuá n
五、词语释义 1.黄昏独上海风秋 . 2.更吹 羌笛关山月 .. 3.无那 金闺万里愁 .. 4.长驱登塞垣 .. 5.边城何 萧条 . 6.每愁 胡虏翻 . .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那: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垣: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____________________ 愁: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塞下曲》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内容多写边 塞征战。 李白、 卢纶、 王昌龄等大诗人都创作过 《塞下曲》 , 李益创作组诗《塞下曲四首》 。本课所选是引用前代名将 典故较多的一首。
三、文学常识 边塞战争诗 边塞战争诗多具有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的特点。 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 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 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 斗兵稀”;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笔,通过写闺妇对战士的思念和怨恨,
更加突出征人对连年征战的不满,对家乡亲 人的思念之情
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其一与其 四在抒情上各有何特色?在环境描写上又有 什么不同?
•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虚为实。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 夸张: 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 之“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王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 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 ——岑参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关于李益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 士第,授郑县尉。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 集贤殿学士,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初,以 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诗名在当 时就极高。诗作多被入画或度为乐曲,流 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 二卷。
边塞诗主题之一:对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表现英勇善战,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杨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
边塞诗主题之二: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借以歌 颂边塞,赞美军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同:无都那有金悲闺凉万的里意愁味 。
不破楼兰终不还。
异: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黄昏独坐,羌
笛之音,衬托出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衬托出戍边将士为国 尽忠这、两慷首慨诗悲在壮抒的情激上情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
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伏波愿宁死卫边,马革 裹尸而还。
定远侯晚年处边地而思 归。
晋人与姜戎败秦,使其 只轮无返。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四句中句句 用典,凝练 形象,准确 生动。
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 改变典故原意,反用却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 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典故的正反运用。
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 丝毫未改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远侯班超事, 则是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 反的看法,表明自己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 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翻 进了一层;第三句用晋与姜戎合力败秦典故; 第四句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典故,是正 用典故,但又有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 上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 四句中,诗人将原典故中“三箭”改为“一 箭”,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故原意。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杜甫
作者简介
岑参,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 属湖北)。天宝三载,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 曹参军。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 掌书记。天宝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 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 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 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 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 《全唐诗》编诗四卷。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岸蒸上旁沙诗众青烁最人鸟草石后送四不常然别句敢不虏友写飞歇云人,,,中空沸之 所引有中浪语说子鲤白炎表为,鱼雪波明真以长遥煎下。当且旋汉文地肥灭月七胡句。;。人 阴火时潜的烧赠天言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七句侵具太体白描,绘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柏君台一霜热醉威海天寒奇山逼异和郭人四之描句,,绘景是。正热。诗见海人夕炎的揣阳气测海为边之落薄;。
本诗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奇 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 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 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 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 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 友人崔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 光的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
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 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边塞诗主题之三:对将帅腐败无能的嘲讽,表 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高适
边塞诗主题之四: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阴山胡儿语
表明所说为真
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
沙砾燃云、浪波煎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边赤坂通单于。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主题思想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四:对 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 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
王昌龄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 问侠骨香。”
王维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 婆雪处城。 ”
杜甫
又名《送兵还作》
作者:
高适,字达夫,郡
望为渤海蓓县。天宝八 载(749),得睢阳太守 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 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 (753),辞官往河西哥 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 曹、掌书记。安史乱起,
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 德元年(763)任西川节 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 郎,转左散骑常侍,封
渤海县侯。后人编有 《高常侍集》。
王昌龄擅长七绝,其七绝与李白齐名,有“七绝 圣手 ”“诗家夫子”之称。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问题探究
1、本诗的诗眼是? 愁
黄昏独坐图
2、诗歌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
3、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怎样的 思想情感?
边塞战争诗四首
唐代边塞战争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 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 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他 们的诗歌被称为“边塞诗”。 历朝历代皆有边塞诗,但繁荣的经济, 强盛的国力以及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使 得盛唐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产 生一系列优秀的诗人及作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早年曾漫游四方, 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 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 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 杀。
暗示讽刺: 玄宗偏听偏信。
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 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 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 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 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 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 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 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 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边塞风光?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 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 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 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 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 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 如同被煎煮一样。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技法探究:用典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 感,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某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 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的 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 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真 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该 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不 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安 定边疆的心愿。
一到征战处,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 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 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 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 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 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 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
每愁
诗人忧心之重,一腔忧 愤尽抒笔端。
已承恩
此句用了想象和比喻,想象是 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 仿佛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 子。只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 表达“热海”之“热”。
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