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通关诀之运功与定功
〔原文〕
通关一法,非驾阴阳二窍不行。阴阳二窍,乃水之河车,火之轮车,一身气道之枢纽。阴窍起,则后三关可直冲上顶;阳窍驾,则前三关可直贯注底。翻阴窍、翻阳窍时,气又可翻下逆上。分而言之,阴窍起于根,举于足。阳窍起于肩,驾于手。合而言之,阳阴窍皆起于足,应于手。阴窍起则任督通,阳窍驾则鹊桥、尾闾应。阴阳窍上下交应,则吸可到底,呼可至巅。上下顺逆,错综变幻,如意运行,辘轳转而玉环活,气通关窍无阻滞,亦无障蔽。故古人云:掌合指立,阴阳窍通。
〔译文〕
疏通周身关窍的方法,非凭借阴阳二窍筋脉的运行不可。以内丹必用逆行之法而言,阴阳二窍,就如同农夫抽水倒灌的河车,和战场上将火引燃于对方的载火轮车,它们确是一身气道疏通的枢纽、关键。阴窍逆用是由下往上升,用阴中之阳,主动,所以阴窍脉动则可通督脉上尾闾、夹脊、玉枕三关(按:亦有言尾闾、命门、夹背为三关者。此是人身难通之窍,故称关。总之,何处不通,难通皆为关)而直达头顶;阳窍逆用是由上往下降,用阳中之阴,主静,所以阳窍脉动可融贯前三关(按:《黄庭经》指鼻、目、心。也可指上、中、下三丹田。总是泛指,不必拘泥。因人之关窍通与不通,也有大致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何处不通,何处则为关也)而直通贯于底。阴阳窍的运行,使内气在体内翻下逆上周流循环不断。若分别言阴阳窍的各自主要作用,阴窍起于脚底,举于腿;阳窍起于肩,驾于手。若合起来言它们的作用,阴阳窍都起于脚,应于手。阴窍脉的勃动可使任督二脉通,阳窍脉的行驶则使任督升降交接处的鹊桥、尾闾应合。阴阳窍上下交相呼应运行,内气由吸而上行,可从最底处发起;内气由呼而下行,可从最高处下降。阴阳窍的发动是上下顺逆,错综变换,达到真息时便如意运行。这种状态就像辘轳的转动不可分别上下顺逆,总是灵活不停,故而体内周天这个玉环就是活的,气道上任何关窍都无阻滞,也无故障或蒙蔽之处。所以古人说:掌合指立,阴阳窍便通。
按:此最后一句,乃是指和尚打坐练功的姿态。和尚打坐,双掌相合,立于胸前,此乃用以来接通阴阳二窍。不过,此句又是借这一姿势来说明阴阳窍相接的作用,不可认为仅用此一姿势便得妙用。内丹之法最讲辩证活用,一拘泥便致误,可不慎乎!
又,此篇言运功,乃言内气非驾阴阳二窍的状态,非指具体的方法。
〔原文〕
坐定之际,检点鼻息。
一吸入底,一呼即起。
呼吸

一周,流通灌溉。
如波急流,如泉喷吸。
上下回环,周流不已。
悟透此法,关通窍利。
先缓后急,即急复徐。
徐徐导引,源归滴滴。
还本全真,天机秘密。
〔译文〕
打坐入定的时候,注意在鼻孔的呼吸上,由自然呼吸渐渐过渡到胎呼吸。进入此状态,吸则入底,呼则达顶。一呼一吸之间,内气作一周天循环,如水之无处不流通,如雨露无处不滋润。汹涌时如大海之狂浪激波,如涌泉之喷涌不息。总在体内上下回环,周流不已。此妙当渐悟渐得,当能悟透此法,一入功态,关窍皆通利。久则,因身中已无阻滞,功内功外关窍也皆通畅。但行此呼吸通关法,要法于自然,先缓后急,由急又恢复徐缓,是徐徐导引的过程。步入这种过程,就可使如生命之水的内气滴滴归源,一丝一毫也不浪费。人之根本因此而还,人的元真因此而全。这就是修静功的天机秘密。
按:检点鼻息大致要经历3个过程,学者必须记牢:一曰守息。即守住鼻息。守之意,并不加干涉,任它自然呼吸,然而要守,就是防止心意外驰,或者落入睡魔。二曰存息。守之顺利,心能安,意能静,呼吸由粗转细,由快转慢,由短变长,由重变轻,渐归似有似无,可将呼吸存入丹田。此是归根之处,真息生处。任它自然发动,鼓荡,升降,回环。三曰忘息。心意能寂灭,呼吸也可全然不管,真息自然运行。此阶段要自然过渡,各人视各人之情况,无法用统一标准时限来界定。能入真息,必须有3个条件:一,必能真静;二,身无丝毫病痛劳顿之累;三,身法中正松柔。上三条缺一则不可实现。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 元精元气元神辨

原文
所谓元精,非津液脂髓之精。元气,非呼吸吐纳之气。元神,非知觉运动之神。元精顺可生子,逆可成仙。能采阴阳之菁英,结成为精,生亦能变化无穷,神通广大。但落于有形,终属后天之物,上清世界难容。生时不过能养性灵,去后不过能保躯壳。至若元气元神,既经元精存养多年,功行圆满。神,用之则放大光明,亿万化身,敛之则如混浊一元;气,用之则风云雷雨变态无端,藏之则与太虚一体。元精足,护元气神,不能随元气送元神上升。丹家所以炼元精者,为养元气元神故也。就即生时观之,元气元神活活泼泼、虚虚实实、不即不离、极明极灵。元神为元精主宰,元气作元精驱使。神气之重,更不待辨而可明矣。
〔注解〕

所谓元精,也不指口中津液,也不指男子之精液,女子之经血,也不指人之血液骨髓。元气,不指人的口鼻呼吸之气。元神,不指人的思维意念之神。元精

顺着后天规律排外就可生人,逆向先天滋养就可以成仙。能采天地间阴阳的精华结成为精,用以生养,也能变化无穷,神通广大。但元精一落于有形的物质,就属于后天的东西,修道的圣人真人们不要它。人有后天之精,存在它不过能养性灵,去了它人还可以保住躯体;但人若失去元精,生命存在也就无指望了。至于说元气元神,须经元精的长久养育,才能圆满。圆满的元神,用之可以发光大明和亿万化身,团聚之则如混沌一体。圆满的元气,用之则如风云雷雨变化无端,收藏起来则虚渺无形,与宇宙的虚无体同一。滋养充实的元精,是为了护养元气元神,而不能随元气送元神在体内升降运化(按:此说多有别致之处,丹经常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此独说元精护元气元神,细分析其理不二。精气神三者,精似土壤,气似养分,神似植物。护者,赖其生养之义,无土壤何来养分,养分生自土壤,而又不能言为土壤。愚见以此。)所以丹家讲炼元精,实指保养元气元神,道理即此。就功态下元气元神呈现时,其感受是活活泼泼、虚虚实实,不即不离、极明极灵。元神为元精的主宰(按:这即如有植物,其根下水土即不流失。),元气又受元精的指挥(按:这即如土壤按照植物的要求提供养分)。神与气的重要,不再细说就已清楚了。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呼吸论

原文〕
呼吸与吐纳有异,呼吸是吸下呼上,吐纳是吐出纳入。吐纳可分清浊而不可合阴阳,呼吸可合阴阳并可分清浊。易筋洗髓工夫吐纳少,呼吸多。先吐纳,后呼吸。呼吸有顺有逆,顺以运一身清气,逆以合两仪清气。用法次第规模,译各图说及歌诀中。
〔译文〕
呼吸法与吐纳法是有区别的,呼吸是吸自于下呼自上,吐纳是吐为出纳为入。吐纳对于气来说可以分出清浊,如纳入的为清气,吐出的为浊气,但这一吐一纳不能合于阴阳。而呼吸可以合于阴阳分出清浊。如吸为升,升为升清气;呼为降,降为降浊气。易筋洗髓的功夫中,吐纳少,因为它不合阴阳,呼吸多,重在调和阴阳。虽然吐纳不合阴阳,然而对入门也有作用,故而把吐纳法用在前面,把呼吸法放在后面。呼吸法有顺呼吸和逆呼吸,顺呼吸可以运一身之清气,逆呼吸则合阴阳两仪的清气。关于呼吸法的先后次第用法,以及运用的规模,详见各有关图说及歌诀。
呼吸歌(总诀)
〔原文〕
一吸通关,一呼灌顶,一屈一伸,一浊一清。雷鸣地震,清浊攸分,一升一降,一阳一阴。上下顺逆,阴阳交生,河车搬动,辘轳时行。三百六五,运炼丹成。
〔译文〕
吸,可以使丹田气沿督脉上

升而通关;呼,则可使浊气下降,脑部空虚,从而为督脉气上升灌顶创造了条件。吸为屈缩,呼为伸放,呼吸一直在做清升浊降的工作。呼吸可使内气鼓荡起来,就像大自然发生的风雷,能把大地催震动摇,这种对身体的催震动摇,可以使体内清浊不分、阴阳不调的状态改变分布结构,恢复到阴阳清浊各而有序的状态中去。呼吸的作用是不断的一升一降、一阴一阳,上为逆,下为顺,这种顺逆的方法会使阴阳交生。丹道的呼吸法,就称为河车搬运法。周旋无间,就像井上转动的辘轳。自然中,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365天一个周期,它会年复一年地这样周转,体内元气也会沿任督二脉做这种365天似的周期运转。周天运行正常,叫做周天通,这种周天通的不断运炼,可以达到丹成境界。
按:“三百六五”之说,也可视为丹功在一定阶段层次,再经过一年365天效法自然的修炼,完成丹道的一种层次效应。
呼吸诀(次第)
〔原文〕
一呼水生,一吸火聚。再吸再呼,火腾水起。三度交关,坎离相济。吸七呼七,周而复始。二七十四,重复不已。三七二一,三复功毕。九九八一,纯阳至极。运行三百,六十五气。往来无穷,周天之纪。先吸后呼,达摩真谛。图曰呼吸,俗语如此。导引内功,呼吸第一。无多无少,不徐不疾。气不可凑,志不可移。亦不可馁,无过不及。出入不闻,定气调息。
〔译文〕
呼吸法的妙用是,呼为生水,吸为聚火。(按:水为精,火为神。生水即生精,聚火即聚神。)呼吸的连续运用,在于精要活,神要灵,这叫做火腾水起。在功中,呼吸法一般要经过3次,方能达到坎离相济,即精神相济。每一次中,意识着重在吸上7次,然后着重在呼上7次(按:所谓着重,只是观察而已,非为着意或督促呼吸。)这样,每一次就有7呼7吸共14次。说是次数,其实并没有间隔,是不断重复。这样做3次,就有三七二十一对阴阳呼吸。做够这3次的反复呼吸,方可收功。日日坚持行功,会使身中浊阴渐消,纯阳渐长。当浊阴消尽的时候,就是纯阳圆满至极的时候。阳数最大者为9,纯阳至极乃是最大阳数相乘所致,故称九九八十一度数。一年有365天,天天行功,一日合一日之身内周天,一年合一年自然周天,所以这周天之纪就是往来无穷。周天能往来无穷,不就能生生不息吗?
呼吸法是先用吸后用呼,这是达摩祖师呼吸法的真谛,不能错用。虽然图径上说是呼吸,它的内含是调节阴阳,升清降浊,因为人们说呼吸容易懂,就用了呼吸这个说法。在引导内功中,调节呼吸是第一重要的。(按:这里强调呼吸法在导引内功中

使用,十分得当,此是为一般初学者所设之法。若内药已产,一入功便可心肾相交,便无需导引,无需再用呼吸法也。)呼吸法关键在顺其自然,一呼一吸,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既不要慢,也不要快。人体本有呼吸的自然调控系统,只能顺应它,而不能为了凑够呼吸法规定的次数而加速。功夫的完成不是靠凑数,而是靠坚定不移的意志。
呼吸法固然是顺其自然,然而又不能撒手不管,如果撒手不管,那还要呼吸法做什么,那不过跟常人不练功的呼吸是一回身。那种做法只能是馁气。顺其自然就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达不到目标。
呼吸法要循序渐进,先是外呼吸,比较短,比较粗,渐渐转入内呼吸,就渐渐长、渐渐细。最后,外不入,内不出,鼻孔无丝毫呼吸的感觉,这才达到了定气调息的目标境界。
按:呼吸之出入不闻状态,就是胎呼吸状态。胎呼吸状态境界有三大递进层次:第一层次,澎湃鼓荡;第二层次,细蕴润泽;第三层次,空明通彻。
又诀(三等)
注:“三等”指有关呼吸的第三次补充。一为“总诀”,二为“次第”,此附于后,故为“三等”。
〔原文〕
入手起功,漫用呼吸。未纳菁英,先吐浊积。一吐一纳,生新去余。行至坐身,乃用呼吸。学成之后,清浊分析。初势既毕,呼吸如式。恐有浊碍,酌量追逼。一图数图,多寡不拘。俟浊尽净,呼吸随及。纯清无浊,功起即起。
〔译文〕
凡是练初步的立身动功时,不要随便运用呼吸法。在这些功法中,虽名为呼吸,其实都是配合呼吸的吐纳法。前面“呼吸论”讲过,要“先吐纳,后呼吸”。因为初步练功的人,身内有浊气阻碍,菁英之气是无法进入的。故在未纳入菁英之气前,先吐积聚的浊气,然后再纳清新之气。这样一吐一纳,体内清新之气不断生长,而多余的浊气则不断排除。当练功到坐功的阶段,才可以运用呼吸法。按照这个程序渐进修炼,到进行坐功时,体内运用呼吸法,清升浊降就较明显。
当然,立身的动功和坐身的静功是相间为用的。一般说,练完动功再练静功,就可用上述呼吸方法。不过,初步练动功,一个势子下来,浊气不一定能排完。故而在静功之初,也还可以加适当吐纳法,把浊气排尽。选择立身动功,可选一个连续做,也可以选择几个一个接一个做,总之要等浊气排尽,才可以行静功呼吸法。到体内没有浊气皆是纯清之气时,一入静功,内气的阴阳升降即刻就能出现。
按:要达到“纯清无浊,功起即起”的内气阴阳升降,是要经过一定阶段的动功静功修炼过程。而这个过程因人而宜,没

有准确的时间界定。一般说,身体素质好,领悟能力强,能平心静气,消除杂念,就来得快,反之则来得慢。再者,内气升降循环是真实现象,而有些气功教人以意运气,常不免出现有意而无气的假循环空转周天,此须学者认真体悟,切莫误入歧途。 ……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正道旁门辩

原文〕
养身一道,如烧石炼汞服食采补之说,在人身外求之,稍有知识,固知为旁门。而不知授受不真以讹传讹者,又有四焉:太过者,如不分清浊,逼气过关;不明升降,采药非品;此鲁莽行事助长类也。如血脉未和,即便静养,关窍未通,即使既济,此高谈玄理,默坐类也。坐此成疾,反言出病,逼成幻境,诡言通神,是皆自误误人之类。若作五禽鹿鹤龟蛇之图,坐八锦,行八锦,立八锦,海字劲,十二大劲等功,虽属《易筋》摘出之法,而或未得真传,致使水不济火,火不济水,道虽正而法不当,亦无益有损。又如斋立静坐,自谓出于神传,待坐立多时,使其自然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是窃《洗髓》而未得其要也。虽无大坏,亦难见功。意想神驰,又恐入魔,虚悬无据,终非实理。可见,取之身外非道,取之身内而不自然,久无效验,亦非道。此篇所载,皆出自然,不待勉强,而又有一定不易法门。显而不晦,愈引愈深;简而不漏,愈行愈妙。运定之节目功夫,无所不备;圆寂之神通法力,循序可达。行之而有益无损,久之而其妙莫名。苟日新又新,精微奥妙,有不可言传,真可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及其至焉,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已。
〔译文〕
修炼养生一道,其中有烧炼外丹或进行男女双修采补而所谓服食丹药的做法,这都是在人身之外去求取,若对丹道稍有研究并有一定的实践,就知道这些都是旁门,而非正道。我们必须了解,传授不真以讹传讹的情况大致有四种:一、强调意守意导,不分元气的真假、强弱、清浊,逼其通关;不懂气在身内怎样升,怎样降,所谓采到的药实际不是真药。这一类叫做拔苗助长的一类。二、血脉本来不和,便去练打坐静功,关窍本来都是不通的,便去修什么水火既济,这叫做高谈玄理,打死坐的一类。这类人坐久了就成了病,反而说静功不好。或是坐功中产生幻觉,就到处宣扬自己有了神通,这是既误自己又误别人的一类。三、有些人也学五禽戏、八锦段一类的动功,虽然也属《易筋》功派生的一些方法,但若未得真传,会使呼吸调整不当,致使神与气不能很好结合,这是功法不坏而取法不对,也是无益而有损。四、还有人或是站桩,或是静坐,自以为有神人带功,坐立一时后,

身体会自然而动,动极又静,这看起来符合《洗髓经》的自然之旨,然而未得要领。虽无大坏,想长进功夫却很难。因为这种做法往往对意念没有控制,会产生意想神驰。任他想吧,又害怕走火入魔,不想吧,意念又迷茫不落实处,终不能得真谛。
由此可见,修炼之法,取之身外不是道,取之身内不自然,久无效验,也不是道。我要介绍的《图说》一切出于自然,无任何勉强行为,而又有惟一不变的道理和方法。很明显,不隐藏,久练会由浅入深;很简易,不疏漏,久行功会感受妙中有妙。动静之顺序、火候,无所不备;真正合道而产生特异功能,只要循序渐进,就能达到。如法练之有益无损,久而久之产生出奇妙现象,你自己也说不出道理来。若能达到日复一日都有新感受,其中的精微奥妙实在是不可以言语表达。说起来,再愚笨的夫妇都晓得,可真到那境界,就连大圣人也不会晓得。
按:此篇之论,旨在让修道者走行正之道,不落旁门,实为正法高论。但将旁门指为一无是处,也过于言激。世道至于生旁门,当有旁门可生的道理。不走旁门,可也;果能知其旁门之实,取其旁门之有用,为我修炼大道服务,当更可也。关键在于能辨真假正邪,故初学道者不具辨别能力,直行正道无误也。
秘本洗髓经(述古堂钱遵王藏书)
翻译洗髓经意序

《达摩洗髓易筋经》之(洗髓经序):易筋洗髓具非东土之文章,总是西方之妙谛,不因祖师授受,予安得而识之?又鸟乌自而译之也哉?!我祖师大发慈悲,自西沮东,餐风宿露,不知几历暑寒,航海登山,又不知几历险阻,如此者岂好劳耶?悲大道之多歧,将愈支而愈离,恐接续之无人,致慧眼之淹没。遍观诸数之学者,咸逐末而忘本,每在教而泥教,虽准顺流而穷源,忽望霞旦,白光灼天,知有载道之器,可堪重大之托,此祖师东来之大义也!
初至陕西敦煌,遗留汤钵于石寺。次及中州少林,面壁趺跏九年,不是心息参悟,亦非存想坐功,总因因缘未至。姑静坐久留,以待智人参求耳。及祖师师师示人为第一义谛,闻者多固执宿习,不能领略,再请,予何人斯,幸近至人,耳提面命,顿超无上。正传正觉,得易筋洗髓二帙。洗髓义深,精近无基,初学难解,其效亦难,至是为末后之究竟也。及其成也,能隐能显。串金透石,脱髓圆通,虚灵长活,聚而成形,散者为风,然未可一蹴而至也。易经义浅,入手有据,初学易解,其效易臻,堪为筑基之初起。是必易经之功竟,方可因之洗髓。于得师传,习易经已效,将易经原本一帧,藏之少林壁间,俟有缘者得之。惟洗髓一帙,

附之衣钵,远游云水,后功行至,果获奇应,曾不敢轻易告人,又恐久而失传,辜负祖师西来之意。于是不揣鄙陋,译为汉语,上求不悻经文,不敢致饰章句,使经详译于后,并为序言干前。以俟智者之玩味而有得也。(释慧可谨序〕

翻译洗髓经总义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斯。此名静夜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夜与食。运水及担柴,送尿与送屎。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酣睡,忘却生与死。默者独惊醒,黑夜暗修持。抚体叹今夕,过了少一日。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来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身未皈一。默观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拖地。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槃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蜗角大千寻,礁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流安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须习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神光,鼻中微运息。腹中觉至虚,正宜纳清煦。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长如此,月月须行持。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和护保身,恶户宜紧避。借假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过河须用筏,到岸方弃之。造化登成理,从微而至著。一字透天机,渐进苦寻思。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至。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心定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罹碍,圆通观自在。隐显度众生,弹指趋无始。专报四重思,永灭三途苦。后人得斯经,信授可奉行。后人于授受,叮咛视莫轻。

元给钟气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无气不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串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并行不相害,是曰理与气,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注坑谷。静久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生入又生物,利益人间世。水久澄为土,人乃气之焕。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本来非有我,

解散还太虚。生是未曾生,死亦未曾死。形骸何可留,垂老后天地。借假以合真,超脱离凡类。参透洗髓经,长生自可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隙。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二、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比。

凡圣同归篇第三
凡夫多吃饭,美衣饰其体。徒务他人戏,美食日复日。人人皆如此,碌碌天地间。不暇计生死,总被名利牵。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灭。身尸埋旷野,惊魂一梦摄。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不贪以待已,岂为身口累。参造天与地,与我本一体。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月,人身两目具。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纵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俱是眼,触着则物倚。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不同归因波多外驰、若能收放心,常提生与死。趁此强健身,精进以用力。洗髓还本原,凡圣许同归。

物我一致篇第四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气。幻出诸形相,辅佐生成意。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即不备。飞潜与动植,万类为入使。造化恩何洪,妄杀成暴戾。蜉蝣与蚊蝇,朝生而暮死。龟鹤糜与鹿,食少而服气,乃得享长年。人而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身生死。苟能却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立坐卧睡篇第五
行如无意杖,自然依本分。举足低且慢,踏实方更进。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安平。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坐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事物任纷纷,见在皆究竟。坐如邛上重,端直肃仪容。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浃骨并洽髓,教外别传的。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钜。两手常在腹,扪脐摸下体。睾丸时挣搓,如龙戏珠意。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醒来方伸足,仰面亦不拘。梦觉浑无异,九载见端的。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意。行在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洗髓还原篇第六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还惧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躯。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沐浴,按眼复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两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每去鼻中毛,切戒唾远地。每日五更起,时浊纳清气。开眼去小便,切勿贪酣睡、厚褥跏趺坐,宽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调息

舌抵腭。胁腹连尾闾,推肾手推搦。分合接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腰。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两手按摩竟,良久方拳立。左脚亦如然,按摩工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浃骨更洽髓,脱壳飞升去。渐几浑天化,末后究竟地。即说偈曰: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至少食,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翻译经义后遗
前译经文,后译名义。文言名义,异味可迎。梵语达摩,华言法空。空诸所见,不即不离。人若执经,终不通移。分门别户,我慢自趋。同己则许,异己则毁。在教泥教,老死范围。如此之人,迂而且鄙。坐井观天,蟪蛄为期。祖师圆通,东游西归。只履独步,熊耳灭迹。不惟奎度,且并同理。无罡无碍,得大自在。噫嘻吾师,天纵生知。生于默识,幼而颖异。少游印度,穷有敬意。不宜言筌,直见渊源。时来东土,直指性地。解缠出缚,天人师资。感祖洪慈,遗兹妙谛。后之见者,滇勿膜视。传临济正,念篇第七。
周庵超昱绪欣内典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