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科学发展史的经典实验专题复习精品课件
高中生物教材科学史图文版课件
• 14、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 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 15、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 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8、1975年理查德·亨德森通过冷冻电子显微 镜技术研究膜蛋白,发现蛋白质不是均匀分布, 获2017年诺比尔化学奖
• 9、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 多数人所接受。
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 10、斯帕兰札尼: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 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 2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 法,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 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 是DNA。
• 29、1955年,美国科学家佛伦克尔-康拉特和 威廉姆斯分离提纯了烟草花叶病毒(TMV)中 的RNA,当人们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是RNA之后,得出了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 39、巴甫洛夫: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 40、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 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 会产生某种影响。
• 41、詹森: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 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 部。
• 42、拜尔: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 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 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 33、1970年H.Temin和D.Baltimore分别从 RNA病毒中发现了一种酶,能催化以单链RNA 为模板合成DNA的反应。
高中生物学实验专题复习
思路时 , 应从 以 下 6 方 面考 虑 : 个
32 实验设计思路简 析 .
在 专 题 复 习 过 程 中 , 须 深 必
1 实 验 中 运 用 了何 种 原 理 , 生 物 学 原 理 、 学 原 ) 如 化 理 和 物 理 学 原 理 。实验 原 理运 用 的科 学 性 和准 确 性 ; 2 实验 材料 的选 择 : 料 是 否 易 得 , 果 是 否 明 显 , ) 材 效 观察是否方便 ; 3 实 验 试 剂 的选 择 剂 是 否 常用 , 剂 的 配 制 方 ) 试 试 法是 否 简 便 , 剂浓 度 的最 适 范 围 , 剂作 用 的专 一 性 , 试 试
实
有 2点 : ①安全 : 采用水浴法 ; 满足反 应所 需的必要温 ②
度 条 件 :0 c ( 沸 ) 10 煮 。 例 4 “ 物 向 性 运 动 的 实验 设计 和观 察 ” ,植 对 实 验 条 件 的控 制 : 置单 向刺 激 。如 设 计 向 光 性 设 运动 , 则需 设 置 单僦 光 刺 激 。 对 照 实 验 的 设 计 : 设 计 向 光 性 运 动 , 实 验 组 为 如 则 单 侧 光 刺 激 , 照 组 为非 单侧 光 刺 激 。 对 例 5“ 状 分 离 比 的模 拟 实验 ” ,性 。 随 机 性 原 则 的 选用 有 2点 : 实 验 用 小球 必 须 保 证 ① 质 地 、 状 、 小 相 同 ; 模 拟 雌 雄 配 子 随 机 结 台 , 成 形 大 @ 完 受 精作 用 、 成 台 子 的 过 程 . 用 “ 箱 作 . 除 人 为 形 选 暗 操 排 误差 , 证随机性 。 保
对 鉴定 D NA 用 的 化 学 试 剂 的 选 择 要 求 : 定 必 须 鉴 具 有 专 一性 . 如二 苯胺 专 门 用 于 鉴 定 D NA 分 子 中 的脱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完全曝露在光下
极细光束
好氧细菌
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
实验结论:
C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菌均匀分布在叶绿体的各个部位
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好氧菌集中的区域是氧气释放较多的部位
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下图显示的是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永久光合作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生命活动调节
促胰液素的发现: ①沃泰默的实验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②詹森实验 ③拜尔实验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
遗传和 变异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光照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这导致细菌移向叶绿体
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红光下与在蓝光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相近,两者都比在绿光下的高
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
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同位素示踪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部分经典实验
新陈 代谢
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明胃液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 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发展史的归纳
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同位素标记实验32P、35S)
3、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科学家
研究成果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
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7年克里克
提出中心法则.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2、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科学家
研究成果
1、1895年欧文顿(E.Overton)
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n)
1914年,拜尔,匈牙利人,植物生理学家
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928年,温特,美籍荷兰人,植物生理学家
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
,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必修三
1、内环境与稳态
科学家
研究成果
1857年,法国科学家贝尔纳
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1926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他提出了“稳态”的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归纳
中学生物试验专题复习一、高考考纲试验要求(共19个试验):二、试验设计Array遵循的原则(必修一P79):(1)比照性原则(2)单一变量性原则:(只能一个因素变,其余均要一样)(3)等量性原则:试验中要做到“单一变量”,应留意等量的原则例如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只能生长素浓度变更,其余条件均保持一样:①生物材料要相同(数量、长度、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要相同);②所用试剂的成分、体积要相同;③处理条件,光照、培育温度要相同。
三、试验操作设计(四步曲)(1)取材、分组、编号(2)依据原理进行试验处理(遵循比照、等量、单一变量原则)(3)培育与视察,记录试验结果(4)结果与结论分析四、试验设计与分析中要留意语言规范、科学、简明1、试验组别编号描述如:凡试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2、试验步骤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3、在试验中因素不能做到精确量化的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
如:“一段时间”、“相宜的温度”、“适量的”、“肯定量的”等。
4、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试验术语,不能用模糊的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等等。
五、试验复习要点a 、对试验相关基础学问(试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具、现象)精确记忆,透彻分析。
b 、娴熟驾驭试验中涉及的方法及操作技能并能敏捷运用c 、提升对试验设计和对试验结果进行说明、分析及处理的实力。
光学显微镜构造注1: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注2: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注3:显微镜的运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视察注4: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整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问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缘由?(ABC )A 、物像不在视野中B 、焦距不在同一平面C 、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D 、未换目镜 问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工作距离越短。
【高考】生物复习实验生物技术方法及生物科学史归纳ppt课件
10、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 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 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感谢观看
43、你不用活得像任何人,你只要活得像你自己。
2、摩尔根研究果蝇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光从空气斜射入透明的介质玻璃中,会怎样传播?我们再来看看当光从透明的介质玻璃斜射入空气中,会怎样传
播?(播放视频)
3、DNA复制方式的探究——假说演绎法 5.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4、构建酶作用的专一性解释模型 14CO2→14C3 →(14CH2O)
4、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看到暗—亮—暗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构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模型 14、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O2是叶绿体正在有光条件下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同颜色可见
(四)模型构建法
1、构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对线粒体染色——健那绿(詹纳斯绿)
5、构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模型
3、对脂肪滴染色——苏丹Ⅲ或苏丹Ⅳ
2、构建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2、离心法分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上清液和沉淀物
6、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物理模型
13、萨克斯——叶片在有光条件下产生淀粉(有机物) 14、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O2是叶绿体正 在有光条件下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的场所,不同颜色可见光照射放氧量不同 15、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产物 O2来自H2O 16、卡尔文——用14C标记CO2进行实验,提出卡尔文循环:
高中生物实验
实验设计的类型
开放型:只给出课题,自选材料、试剂、 开放型:只给出课题,自选材料、试剂、 用具等,设计实验方案。 用具等,设计实验方案。 限制型:给出课题、原理、材料、试剂、 限制型:给出课题、原理、材料、试剂、 用具等,设计实验方案。 用具等,设计实验方案。 改进型:分析所提供的实验方案, 改进型:分析所提供的实验方案,对其 中的不完善之处提出改进方案。 中的不完善之处提出改进方案。 补充型: 补充型: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个别 方面进行科学的补充。 方面进行科学的补充。
组题类型③ 组题类型③
一株具有直立胚芽与胚根的豌豆幼苗,在进行连续了8小时同 一株具有直立胚芽与胚根的豌豆幼苗,在进行连续了 小时同 向单侧光照射后,胚芽与胚根呈现出一定的弯曲角度变化, 向单侧光照射后,胚芽与胚根呈现出一定的弯曲角度变化, 具体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具体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将数据画成坐标图,设 )将数据画成坐标图, 横坐标为单侧光照射数, 横坐标为单侧光照射数,纵 单侧光 弯曲角度 坐标为弯曲角度。 坐标为弯曲角度。 照的时
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 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 组置于相同的适应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 组置于相同的适应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 情况。 情况。 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 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 ),对照组浇以蒸馏水 (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 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应条件下培养, 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应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 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 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 ),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 (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 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 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 应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应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
热点专题01高中生物常用技术方法及生物科学史归纳-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热点知识梳理课件
(二)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就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 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 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则假说成立。 教材中的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孟德尔的两对相 对性状杂交实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
(核酸、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吸附或共价结合后,其荧光特性发生改变,从而 反映出有关研究对象性能的信息。下列有关荧光标记技术应用的说法中,不合
理的是( B)
A.可采用荧光标记技术研究细胞骨架在细胞中的分布 B.可用荧光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C.可采用荧光标记技术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D.可采用荧光标记技术研究染色体上端粒的数目
例3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许多科学家的 研究都用到了该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且都通过演绎推理预测了测交的 实验结果 B.萨顿利用该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验 证了该假说 C.艾弗里等人依据格里菲思提出的假说,进一步演绎推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 “转化因子”是DNA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全保留复制”的假说,后续科学家利用该方法 证明了DNA是半保留复制的
[解析]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可采用荧光标记技术研究细胞骨架在细胞 中的分布,A正确;可用同位素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B错误; 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荧光标记的手段,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基因在染 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 端粒,科学家用黄色荧光标记端粒,可以追踪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的变化,以 此研究端粒变化与细胞活动的关系,D正确。
高中生物学史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学史经典实验1、虎克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1666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2、欧文顿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895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3、罗伯特森用电镜观察到细胞膜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4、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
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表面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斯帕兰札尼研究消化作用实验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证明鸟类的胃液中存在着某种化学物质,可以消化瘦肉块,现在科学表明这种物质是一种酶。
6、毕希纳证明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
在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冒出气泡,糖液变成了酒。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经典实验分析
例;图1是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 为该图说明了什么?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实验组二 伞形帽伞藻 菊花形帽伞藻 菊花形帽
对照组二 伞形帽伞藻 伞形帽伞藻
伞形帽
伞藻实验分析有细胞质,伞藻的 “帽"的形状到底主要由谁来决定呢?
细
胞
伞 藻
核
核
移
的
植
功
实
验
能
菊伞花形形帽帽伞伞藻藻
菊伞花形形帽帽伞伞藻藻
结论:伞藻顶帽的形状 是细胞核控制的。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 动复原现象 2、利用含叶绿体的细胞观察植物细胞 的吸 水和失水现象
2、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三次观察、两次对照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有紫色液泡 1、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
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0.3g/mL 蔗糖溶液 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
2、显微镜观察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配置一系列浓度 梯度的蔗糖溶液
同一鳞片叶上取 材制作多个装片 ,分别浸润各种 浓度溶液中
观察质壁 分离情况
重复前三步, 浓度梯度变窄 ,进行多组平 行重复实验
预实验
正式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材料的选择:必须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 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象。
2、不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如0.5g/ml)做实验。虽然能 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复原,因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细 胞 核 的 功 能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基础实验·不含例题(一)课件(1)
实验类型考点
客观性质 题型
• 实验方法(技术) • 实验材料 • 实验原理 • 实验过程
主观性质 题型
• 实验设计原则 • 实验设计 • 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 • 实验结果与结论 •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类型考点
客观性质 题型
• 实验方法(技术) • 实验材料 • 实验原理 • 实验过程
《考纲》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 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 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 用。
(12)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 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 脂块的速率。( × )
(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装片制作的流程与观察植物 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同。( √ )
(14)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 取的措施是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2018全国Ⅲ卷,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 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14.(2019·河南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叙述,错误
2.科学发展史 (18)“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特定物质分子与基因结合确定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二者采用了相似的核心技术。(√ ) (19)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 构,提出生物膜都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 ) (20)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来自水还是来自 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 )
高中生物5.3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课件1浙科版必修2
课堂小结
1.如图表示未受破坏的沉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
中一层含有物种A的化石,而另一层含有物种B的化石,
根据图示可说明( B、D ) 浅
A.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B.物种B比物种A简单低等 C.物种A生活在物种B以前
—————物—种—A—— —————物—种—B—— ———深———————
D.物种B生活在物种A以前
两栖类
爬行类
哺乳类
资料分析2: 始祖鸟化石和复原图
通过比较,推测鸟类是由爬行动物
• 始祖鸟
进化而来.
• 像鸟:有羽毛、翅膀、嘴外形像鸟喙
• 像爬行动物:有牙齿、爪、尾椎骨
鸟、始祖鸟和爬行动物形态比较
鸟
始祖鸟
爬行动物
被覆羽毛,有翅 膀,有喙
相 似 点
嘴里有牙齿 有爪
资料分析3: 比较生物的蛋白质差异
生物进化过程的十大奇迹
进化过程非常神奇,其中的奥秘值得探索。 在漫长的岁月里,地球上的生命从肉眼看 不见的单细胞生物进化成今天的藻类菌类 植物、动物甚至人类,这期间经历了一次 又一次奇迹般的重大突破。科学家们认为, 在生物的 进化过程中,有十个环节特别值 得研究和关注。这一报道发表在最新一期 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三节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 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微网虫化石 该化石是生物 进化的证据之一。生活在5.3 亿年前的微网虫化石是“20 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资料分析1: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国家公园 地层:一般来说, 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从地面垂直向下 可分几层,越向下的地层,年代越古老。
高中生物课件-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
2.DNA+DNA酶组的作用是什么 与只加DNA组对照,进一步说明是DNA实现转化 说明DNA的基本组成成分不能实现转化
3.艾弗里转化实验的思路是什么? 把DNA和蛋白质等其它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4.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基因重组
体内转化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1)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内, (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
2、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35S )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①标记噬菌体方法: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 肠肝菌 ❖分别用含32P 和35S大肠肝菌培养T2噬菌体,制 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注射S型菌:老鼠死亡 老鼠体内_有___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老鼠未死 老鼠体内_无___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R型细菌:
老鼠死 老鼠体内_有___S型菌
拓展思考
1.S型菌DNA+小鼠,结果会怎样? 小鼠不死亡,不能分离出S型菌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是否都永久失活? 不是,DNA随温度恢复而恢复活性
4、过程:
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 开
离心
适宜温度,适宜时间
离心:使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层, 上清液析出噬菌体,大肠杆菌沉淀
离心
适宜温度,适宜时间
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 菌体与细菌分开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 (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 则会出现的异常结果是( B )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 强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 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 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 强放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世纪20年代起,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玉米
胚芽鞘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如下图:
黑暗
(1)材料1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由__向__光__侧__向_背__光__侧_ 转移 由于生长素有__促_进__生__长__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利用气相质谱等物理化学
__稀__盐_酸__与__碱__中__和_后__注__射__到__乙__狗_的__静__脉__中__。若假设成立,则对 照组的实验现象是___乙_狗__不__分__泌__胰_液_____。
(4)通过假设1和假设2的实验过程,可以证明胰液的分泌 过程受到___神__经__—_—__体__液___调节。
(三)实验分析类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必修二P42) •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必修二P52) • 遗传密码的破译(必修二P73)
本部分的考察题型一般为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 题,要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 能在情景中获取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四)理论应用类 ——基因的探索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必修二P1) • 约翰逊提出“基因”、“等位基因”的概念(必修二
生物科学发展史的经典实验 专题复习
(一)识记类
•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必修一P10) •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必修一P65) • 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必修一P81) •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必修一P48) • 细胞核的功能(必修一P52) • 通道蛋白的研究(必修一P74) • DAN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必修二P47)
只是假说, 没有证据
萨顿(191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摩尔根(1914)
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提供实验证据
摩尔根及其 他科学家
从数量上 从位置上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 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 排列
提供 事实 证据
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 能进行,请你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A剪取甲狗的一段小肠,刮取黏膜并用稀 盐酸浸泡,再把浸出液用碱中和过滤后 注射到乙狗的静脉中
B对照实验
乙狗大量胰液 分泌
(1)假设1的实验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 起的,还可能与__盐_酸___等物质有关。
(2)假设2中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_将_与__A__组_中__浸__出__液__等_量__的__
下列是有关生长素的某些实验,请根据图中所示实 验过程回答:
黑暗
黑暗
①
②
③
(1)由①②实验现象可以推测出植__物__的__生__长_与__胚__芽__鞘 __尖_端__有__关___。
(2)②③实验自变量是__单__侧_光__的__有__无___,通过实 验现象可以推测单出侧__光__能__引__起_胚__芽__鞘__向__光_弯__曲__生__长_。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 程,设计实验如图:
(KNH243)22P35OSO4 4
H5N1病毒
H5N1病毒
为了探究影响胰液分泌的因素,有人作出如下的假设和实验: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假设1:胰液的分泌只 A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
受神经调节
B把少量稀盐酸从小肠上端注入小肠肠腔
C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并把与B组 等量的稀盐酸从小肠上端注入小肠肠腔
少量胰液分泌 大量胰液分泌 大量胰液分泌
假设2:在胃酸的作用 下,小肠黏膜产生某 种化学物质,进入血 液后引起胰液的分泌
电子俘获检测法
黄化燕麦胚芽鞘
49.5
50.5
50
电子俘获检测法
(2)材料2中的黑暗处理起什么作用?__对__照_作__用___。 材料2是否支持材料1的观点?_不__支__持__,原因是用__现__代__物_理__化__学__ _方__法__测__得__的_向__光__侧__和__背_光__侧__的__生__长_素__含__量__基__本_相__同__。 (3)依据材料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是萝__卜__宁__、__黄_质___ _醛__等__物_质__可__能__是__生_长__抑__制__剂__,_它__们__抑__制__了_植__物__向__光__侧_的__生__长。
实验结果预测:第__二__次_检__测__的__放__射_性__有__机__物__含_量__多__于_ 第__一__次__检_测__的__放__射__性_有__机__物__含__量_。
结论是_植_物__光_合__作_用__暗_反__应__在_有__光_、__无_光__条_件__下_都__能__进。行
步骤一:将一棵植物密封在一个充满放射性14CO2的玻 璃瓶中;
步骤二:持续给予植物光照一段时间,立即检测植物叶 片内____放_射__性__有__机__物___的含量。
步骤三:再将植物放在_黑__暗__环_境__中,一段时间,检测 植物叶片内___放__射_性__有__机__物___的含量。
步骤四:比较两次检测结果。
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素 分布如下表所示。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 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
器官
IAA分布(%)测定方法向光侧 背光侧 黑暗处理
绿色向日葵下胚轴
51
49
48
分光荧光法
50.5 49.5
50
免疫法
绿色萝卜下胚轴
51
49
45
P12) • 萨顿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必修二P27) • 摩尔根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说演绎法)
(必修二P28)
本部分是高考的常考点,要运用课本的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重点掌握其科学研究方法。
关于基因的研究
孟德尔(1845)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约翰逊(1909)
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 提出“等位基因”概念
①本部分的考察特点一般为识记题 ②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获取信息,结合课本 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生理实验设计类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必修一P101) •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必修三P46) • 促胰液素的发现(必修三P23)
高考的常考点,要熟记探究历程中实验的基本 概念、原理、方法、步骤。,注意对照、 变量控制及结果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