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效应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与实证

合集下载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
第四章 金融脆弱性理论
教学目的: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金融脆弱性的概 念、理论及表现内容,并且从不同方面 分析金融脆弱性的成因。在以前学习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在金融自由 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开放引起的金融体 系的不稳定,从而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 掌握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的关系, 并探寻消除金融脆弱性的途径。
而金融机构之所以不接受教训在下个经 济周期继续将资金借给风险较大的企业,明 斯基认为主要有两个理由:
一是代际遗忘.即今天的贷款人忘记了 过去痛苦的经历;
二是因为竞争压力的存在,由于贷款人出 于竞争的压力而做出许多不审慎的贷款决策, 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失去应有的市场 份额,很难生存下去。
明斯基对金融脆弱性成因的解释有一定 的道理。
三、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说
(一)概念: 安全边界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保护以
防不测事件使得未来重复过去。 对于贷款人和借款人而言,仔细研究预
期现金收入说明书和计划投资项目承诺 书,是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安全边界的关键。
(二)理论分析
1、 应该说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是较 为谨慎的,对安全边界很执著,与借款企业 相比,金融机构的经营者对整体市场环境和 潜在竞争对手很熟悉,但是却无法准确把握 未来的市场状况,因此银行家在做信贷决定 时遵守摩根规则,即是否贷款主要参考借款 人过去的信用纪录,而不太关注未来预期。 而且企业进行借款投资时也是如此,因此一 旦未来发生不测,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将处于 危险的境地。
别在2005年和2010年进行债务重 组,包括nml公司在内的债权方拒绝接 受,并全额索取3.7亿美元债务。今年2 月美国纽约联邦法官判决阿根廷应履行全 额还债义务。10月2日,nml公司借 此要求加纳政府查扣停靠该国阿克拉市附 近特马港的阿根廷“自由号”护卫舰,以 此要挟阿根廷政府偿还违约债务。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引言金融脆弱性理论是指当前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风险暴露和市场条件变化可能导致金融体系崩溃的理论。

这个理论提出了金融体系的弱点和脆弱性,以及相关的监管和政策措施,旨在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并维护金融稳定。

脆弱性的定义和特征脆弱性在金融领域中通常被定义为金融体系中的一种弱点或不稳定因素。

金融脆弱性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敏感性:金融体系对外界冲击的敏感程度。

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金融体系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2.连锁反应:金融体系中的脆弱节点的崩溃可能导致连锁反应,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中。

这种连锁反应的传播方式类似于病毒扩散。

3.不确定性:金融脆弱性通常存在于不确定性的环境中。

金融体系中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市场参与者的恐慌情绪,从而加剧金融脆弱性的程度。

4.缺乏回弹能力:金融体系中的脆弱性往往会削弱金融体系的回弹能力,使其难以迅速恢复到稳定状态。

金融脆弱性的原因金融脆弱性通常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金融脆弱性的原因:1.外部冲击:金融体系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例如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市场波动等。

2.内部结构问题: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如机构之间的相互依赖、资本不充足等。

3.缺乏有效监管:监管机构的不足或监管政策的不完善可能导致金融体系中存在较多的脆弱性因素。

金融脆弱性的影响金融脆弱性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1.经济衰退:金融脆弱性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从而引发经济衰退。

2.失业率上升:金融体系崩溃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和失业的增加。

3.财富损失:金融脆弱性可能导致投资者的财富损失,损害社会的整体财富。

预防和管理金融脆弱性的政策和措施为了预防和管理金融脆弱性,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政策和措施:1.监管加强:加强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确保其资本充足、风险管理有效。

2.提高透明度:增加金融体系的透明度,提供更多的信息给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

早期研究
供给与需求
货币脆弱性
Fisher研究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的脆弱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商品的价格经常地与价值背离;二是货币的购买力总是处 于升降的变化之中;三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有可能导致债务链的断裂。货币的这三个方面特点说明这种脆弱性 是货币与生俱来的。针对1877年经济危机中银行大量倒闭的现象,Marx又提出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认为银 行体系加速了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的进程,为银行信用崩溃创造了条件。这是从信用制度的角度来分析银行 的脆弱性,认识是极其深刻的。Veblan在《商业周期理论》和《所有者缺位》中提出金融不稳定,他认为一方面 证券交易的周期性崩溃在于市场对企业的估价依赖于并逐渐脱离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 展最终导致社会资本所有者的缺位,结果其本身存在周期性动荡因素,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中。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学术语
01 早期研究
03 理论根源 05 总结
目录
02 现代研究 04 脆弱性衡量
金融脆弱性理论最早是关于货币脆弱性的论述,Marx认为,货币在它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特定的脆弱性。 Keynes通过对货币职能和特征的分析也说明了货币的脆弱性,他认为货币可以作为现时交易之用,也可以作为贮 藏财富之用。Fisher指出银行体系脆弱性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基础的恶化,这是从经济周期角度来解释银行体系 脆弱性的问题。
2、存款人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由于存款者对银行资产质量信息缺乏充分了解,存款者无法辨别他们的 存款银行究竟是否功能健全。
Knight在其著名的中论述了不确定的思想,从而把不确定性因素引入到经济分析中。Keynes吸收并发展了 Knight的思想,认为大多数经济决策都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的。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首先来自于金融资产未 来收入流量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来自于生产性投资自身的风险。Keynes在"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分析,投资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前景的心理预期,而这一预期又是以投资者对于未 来模糊的、不确定的、缺乏可靠基础的偏差而发生剧烈的市场波动。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往往是从价格波动的角 度来研究的。金融资产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过度波动,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极其容易爆发危机。Jorion和 Khoury也认为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主要是来自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及波动性的联动效应。

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测度与实证研究

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测度与实证研究

制度 摩 擦 造 成 的 特殊 脆 弱 性 的 混 合 物 。 本 文 运 用 宏 观 经 济 法 来 测 度 1 8 ~2 0 9 5 0 6年 间 中 国银 行 体 系 的脆 弱 性 程度 及 其 分布 , 采 用 L g 模 型 对 影 响 我 国银 行 体 系脆 弱 性 的诸 因素 进 行 实 证 检 验 , 别 从 宏 观 经 济 层 并 oi t 分 面、 中现 金 融 层 面 、 观 银 行 层 面 反 映 其 对 银 行 脆 弱 性 的 影 响 。 微 关 键 词 : 国银 行 体 系 ; 行 脆 弱 性 ; o i模 型 中 银 Lg t 中 图分 类号 : 8 0 1 F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2 7 2 0 ) 1 0 9 5 1 0 —7 1 ( 0 8 0 —0 2 —0
J n. 2 0 a 08

金融 与保 险 ・
中 国银 行体 系脆 弱 性 的测 度 与实 证 研究
张筱峰 , 健 康 , 王 陶 金
( 沙理 丁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南 长 沙 长 = 湖 407 ) 10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 国银 行 体 系 的脆 弱 性是 一 种 极 为 复 杂 的 混合 型 脆 弱 性 , 一 般 意 义 上 的 脆 弱 性 与 体 制 转轨 的 中 是
在 金融 市场 上 , 储 蓄 转 变 为 投 资 的最 重 要 的 把 金融 中介机 构 是商业 银行 , 由于 信息 不完 全 、 对 但 不 称 的存 在 , 商 业 银 行 的 中 介 作 用 受 到 了 限 制 。 当 使
后 以虚拟 因变 量表 示 银 行 危 机 , 再选 择 一 系列 可 能 影响 银行 脆弱 性程 度 的 宏 观 经济 指 标 、 融指 标 以 金 及其他 指标 作 为 自变 量 , 后 对 表示 银 行危 机 的 虚 最

金融脆弱性理论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的监管机制与最优动态路径研究

金融脆弱性理论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的监管机制与最优动态路径研究

金融脆弱性理论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的监管机制与最优动态路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索金融脆弱性理论,特别是其在银行不良贷款生成过程中的应用。

我们将首先概述金融脆弱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如何影响银行的贷款决策和风险管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研究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的内在机制,分析导致不良贷款的关键因素,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市场环境、银行内部管理等。

接下来,我们将关注监管机制在控制银行不良贷款中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现有监管制度的效率与不足,以及如何通过改进监管措施来降低金融脆弱性,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我们还将研究监管政策对银行行为的影响,以及银行如何在监管压力下优化贷款决策。

我们将构建一个最优动态路径模型,以研究如何在保证金融稳定的实现银行不良贷款的最小化。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银行、借款人和监管机构的行为和决策,以寻求一个均衡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降低金融脆弱性,维护金融稳定。

二、金融脆弱性理论概述金融脆弱性,作为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主要探讨的是金融系统在特定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易于遭受风险冲击和内在不稳定的特性。

这一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金融危机频发、金融体系不稳定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金融脆弱性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金融系统由于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不足,容易遭受外部冲击,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这种脆弱性可能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监管缺失或不足、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承担等。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脆弱性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的获取和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这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例如,借款人可能隐瞒不利信息以获得贷款,而贷款人在缺乏充分信息的情况下可能做出错误的信贷决策,从而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市场失灵也是导致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宏观政策特征对大类资产收益和风险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宏观政策特征对大类资产收益和风险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宏观政策特征对大类资产收益和风险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宏观政策特征对大类资产收益和风险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宏观政策特征对大类资产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并通过机理与实证检验来阐明相关关系。

研究发现,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一致性和适度性对大类资产的收益和风险产生显著影响。

然而,政策对不同资产类别的影响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资产特征和市场环境来进行判断和分析。

本研究拟从政策角度深入研究大类资产的投资表现,并对宏观政策对资产收益和风险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一、引言宏观经济政策对资产市场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各类资产的投资收益和风险。

在金融市场对宏观政策反应敏感的环境下,研究宏观政策特征对大类资产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宏观政策特征对大类资产收益的影响机理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一致性和适度性对大类资产的收益影响几个方面。

1. 政策稳定性:政策的稳定性可以减少资产市场的不确定性,提供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

这样的政策稳定性有助于降低大类资产的投资风险,从而对投资收益产生积极影响。

2. 政策一致性:政策的一致性意味着政府对不同类别资产的政策调控和配合,从而实现资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致性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不同大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增加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减少投资风险。

3. 政策适度性:政策的适度性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大类资产市场的引导程度和力度。

政策的适度实施可以促进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大类资产的收益水平。

三、宏观政策特征对大类资产风险的影响机理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一致性和适度性对大类资产的风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 政策稳定性:政策的稳定性可以降低投资者的预期不确定性,减少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从而降低大类资产的投资风险。

2. 政策一致性:政策的一致性可以增加不同大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提高投资组合的多样性。

相关性的增加可以降低风险,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金融市场与经济脆弱性

金融市场与经济脆弱性

金融市场与经济脆弱性金融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它的运作对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金融市场中,经济脆弱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金融市场与经济脆弱性的关系、脆弱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应对脆弱性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加以论述。

一、金融市场与经济脆弱性的关系金融市场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资金的流动、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会导致经济的脆弱性。

金融市场中的价格波动、资产价格泡沫、流动性风险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到经济的稳定性,进而使得经济产生脆弱性。

二、脆弱性的表现形式经济脆弱性主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市场波动会增加,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更加不确定,从而使得整个经济系统的波动性增加。

2. 经济波动的扩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扩大了经济周期的振幅,经济的扩张期与衰退期更为明显,从而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3. 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资本的不稳定流动,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感知增强,资本将更倾向于短期、高风险的投资,从而增加了经济脆弱性。

4. 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压力增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应对,这也给政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政府需要更加精确地进行政策调控。

三、应对脆弱性的解决方案面对金融市场带来的经济脆弱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案:1. 加强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与规范性,加大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监测与预警能力,及时发现与应对市场风险。

2. 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教育与培训,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市场的讯息不对称性与操纵潜力。

3. 优化宏观经济政策环境:通过适度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运行,减少经济周期的波动,提高经济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4. 积极发展金融创新与多元化:通过引入新的金融工具、产品与服务,增加市场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减少脆弱性的可能性。

金融脆弱性

金融脆弱性

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问题研究摘要:金融脆弱性理论包括了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风险,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融脆弱性假说和安全边界说。

信息不对称、资产价格波动及金融自由化是金融脆弱性产生的主要根源。

中国金融体系还很脆弱,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应找到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原因并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金融脆弱性信息不对称资产价格波动金融自由化监管一、引言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区域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风险。

金融脆弱性不同于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它既包含了可能的损失,也包含了已经发生的损失。

近年来,金融危机的频发可谓是证明了金融这一经济社会中的一员很容易遭受冲击,而之所以受到屡屡危机则被经济学家归因为金融自身的脆弱性。

金融脆弱性的产生主要在于企业和银行的经营模式,金融企业一般都具有很高的负债,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使得金融行业在危机面前较之其他行业要更为脆弱,更易受到风险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各国的经济和金融正日渐融合并相互影响着。

经济全球化在为世界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毫无疑问,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国更易遭受外部影响,金融过度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体系变得空前脆弱。

特别是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市场化的改革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金融自由化正在逐渐深入,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也会不断地出现,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金融脆弱性问题。

二、文献回顾(一)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金融脆弱性的早期研究是有关货币脆弱性的研究,马克思曾提出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中阐述了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就是因企业破产、银行债权无法收回而导致的大量银行破产,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则更详细地解释了经济波动导致银行危机的过程。

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分析

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分析

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现阶段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

但是,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金融业具有更容易失败的本性,这就是金融的脆弱性。

在现代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链接越来越复杂,再加上金融管制的不断放松,金融机构为了获取高回报而对高风险客户融资,激化了金融脆弱性问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中总是有各种形式的、无休止的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相伴,金融脆弱性体现的更加突出,严重的甚至会进一步导致经济危机。

一、金融脆弱性的提出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全球化过程经历了多种形式的金融风波,金融危机不断爆发,在次数与形式变化都在加速的同时,呈现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征:金融动荡只发生在相对封闭的金融领域内,金融风波发生前宏观经济状况良好,金融动荡与实际经济的联系甚微。

相对“实际”经济而言,实际上存在着某种居于主导地位的特殊金融行情。

传统的经济理论从外部宏观经济角度来解释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越来越缺乏说服力,这迫使人们放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探讨外部原因的同时,有关金融部门内部因素也得到了深入剖析。

从内因的角度,即从金融制度自身来解释新形势下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

正是在这个形势下,出现了金融脆弱性这个概念,金融脆弱性问题分析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20多年来,金融脆弱性的概念日趋流行,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以研究对象分,基本可分为传统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和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

通常所说的金融机构负债过多、安全性降低、承受不起市场波动的冲击,就是广义金融脆弱性的表现。

二、金融脆弱性产生的根源传统理论对金融脆弱性成因的研究有不同的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从经济金融活动主体角度进行分析。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

财经理论研究2024年 第1期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李岩松,杨素娟(新疆理工学院 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100)[摘 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国家所认可。

本文通过分析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起源、发展,从政策的假设条件到执行工具的各个层面,研究了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正反两方面作用,总结了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基础、政策工具。

通过构建封闭经济体、静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发现,实施宏观审慎政策需要在产出、通货膨胀间进行权衡取舍。

从社会整体福利角度出发,宏观审慎政策的确能够避免金融失衡,特别是当经济陷入金融顺周期性时,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改善经济所处的失衡状态,提高社会福利。

[关键词]宏观审慎;微观审慎;逆周期;信贷周期[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63(2024)01-0026-13一、引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作用使得学界、监管当局认识到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以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对原微观审慎监管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刻不容缓。

近年来,面临国外纷繁复杂的局势变化,一国金融稳定不再是孤立、偶发的个体事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已经表明,金融危机极易转化为经济危机,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蔓延至实体经济。

在重视宏观审慎监管的同时,部分观点对过去的金融监管政策提出了批判与质疑,从防范危机的角度,认为现行监管体系无法满足金融稳定的客观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追本溯源,厘清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关系,对于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建立现代金融监管、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Mckinnon[1]和Shaw[2]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认为20世纪60—70年代的金融监管措施会导致“金融抑制”,而放松管制则会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摘要)作者:黄金老2000金融自由化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发展,而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另方面金融自由化又加剧了金融脆弱性,而金融脆弱引发危机促使经济衰退。

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

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金融自由化的收益大于风险,所以应当赞同自由化。

而且,在实践上,由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压力,金融自由化又是一个不得不走的过程。

因此,必须推进金融自由化。

而最优的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安排,将减低其脆弱的一面,增大其收益的一面,所以金融自由化又要讲究方式。

这一切同样适用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化实践。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学说史上,对于金融的认识基本上沿着两条线索:一是从货币的角度,最先是讨论货币重不重要,后来演变为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二是从大金融的角度,早期是讨论信用和银行的作用,后来推而广之,将其包容一切金融问题,研究金融对于经济增长是否重要。

现在所讨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的就是后一种思路。

经过几代经济学家的努力,金融己彻底告别了被“忽视”的状态,而被普遍接受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

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通过金融体系的功能体现出来的。

金融体系的最基本功能就在于便利资源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跨越时空的配置。

这条基本功能可具体化为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监督经理人和控制公司、动员储蓄和便利商品及劳务的交换等5个方面。

金融体系正是通过这5大功能,借助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两条路径,影响经济增长。

与理论上的演绎相对应,70年代以后的大量跨国横截面一时序分析和国别时序分析也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且,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显示,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中,金融——增长关系是第一性的。

需要说明的是,金融发展并不等于金融增长。

金融增长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与金融机构数量的扩张。

金融发展不单指金融数量上的扩张,更主要的是指金融效率的提高,体现为金融对经济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和贡献作用。

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综述

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综述

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综述作者:王玉静王亚楠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23期摘要:金融脆弱性是金融的本质属性,它并未因金融的发展而消失。

近30年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脆弱性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脆弱性程度比较严重,以至金融脆弱性理论成为金融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

基于此,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脆弱性理论演变进行梳理,对脆弱性评价的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对脆弱性研究的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金融脆弱性;理论演变;评价方法;研究趋势中图分类号:F830.9; ;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3-0152-03引言从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到目前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危机的频繁发生,表明金融业发展并未降低金融脆弱性。

如果能有效化解金融脆弱性,则可以避免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脆弱性展开了深入研究,金融脆弱性理论成为当下金融研究的前沿课题。

一、研究综述“脆弱性”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吉尔伯特·怀特在生态学研究中首次提出的,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学、金融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

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狭义上是指由于金融机构高负债性所导致的风险积聚状态;广义上的脆弱性是指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金融市场风险积聚状态。

关于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金融脆弱性生成机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遵循从微观机理研究向宏观影响因素研究,到二者融合,并逐步将政府行为纳入分析框架,从制度层面解释金融脆弱性生成机理。

Minsky(1982)提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为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随后Diamond和Dyvig(1983)提出“预期自致型理论”,Kregal(1997)提出“安全边界说”。

这三个理论分别从投机、信心、银行资产质量等方面解释了银行脆弱性生成机理。

此外,Bernanke和Gertler(1990)、Mishkin (1998)、Johnston等(2000)还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应用于银行脆弱性的研究,进一步拓宽了研究的视角。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金融脆弱性有狭义广义之分,一般而言我们称狭义的金融脆弱性为金融行业的高负债特性导致易发生金融风险的内在特点。

广义的金融脆弱性为金融行业在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等融资领域筹集资金的行为使得行业本身趋于一种风险高度积累的状态。

目前我们一般提及的是广义的金融脆弱性。

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有费雪一九九三年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他认为金融脆弱性与债务清偿由关。

实体经济部门高度负债使得金融机构在经济萧条时期产生实体经济部门能否按期偿还贷款的担忧,这种担忧诱发惜贷行为并要求实体经济部门按期偿还贷款,从而造成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周转率下降。

实体经济部门为了快速产品变现进一步下调产品价格引发产品供给的减少、市场信心的减弱和失业率的上升。

因此费雪认为金融脆弱性与债务的清偿有关。

明斯基于一九八二年提出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假说,基于经济周期理论分析金融脆弱性的原因。

他提出实体企业中的三种融资途径。

第一种庞齐式筹资,投资的回报率低于项目本息,项目收入流入小于偿债付息流出。

第二种投机性筹资,投资的回报率大于项目利息,项目收入流入小于偿债付息流出。

第三种抵补性筹资,投资项目回报率大于还贷利息,项目收入流入大于偿债付息流出。

在经济繁荣时期处于对未来市场的乐观投资者往往愿意冒风险获得较大的收益使得前两种筹资模式在该时期所占比例较多,埋下了金融动荡的种子。

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演变,资金需求的上升贷款利率的上涨筹资成本的提高,市场情绪由乐观转变为悲观,企业无法应对高昂的筹资成本不得不宣布破产,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恐慌进一步蔓延,民众发生挤兑行为,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由此爆发金融危机。

明斯基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周期不是受到外来经济冲击或经济政策引起的而是经济发展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这是由金融行业高负债的特性决定的。

学者伍志文(2022)认为金融市场脆弱性指金融市场系统的不稳定导致的金融市场风险积累,是金融体系陷入缺失部分功能的被动状态。

我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_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

我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_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

我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_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我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近年来,我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备受瞩目,这是由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金融体系扮演着促进经济增长、引导资源配置的核心角色,然而,它也面临着系统性风险的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探讨我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并阐述其系统重要性和脆弱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即由金融机构在放大传导过程中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严重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运行。

系统性风险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例如金融机构的联动融资、资产负债表的杠杆效应、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等。

当这些因素受到外部冲击时,可能会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

其次,我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具有系统重要性。

金融部门是经济运行的血液,承担着资金的融通和资源的配置。

一旦金融部门发生系统性风险,将会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广泛的影响。

特别是在我国,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金融部门出现问题,将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冲击。

第三,我国金融部门的脆弱性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融部门的脆弱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

其次,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有效应对风险暴露。

此外,金融机构的业务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经营的能力,使得系统性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的渠道过于集中。

此外,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制度建设也存在不足,无法及时识别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完善金融市场的监管制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以便及时识别风险。

其次,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抵御能力。

此外,金融机构应通过多元化经营方式,降低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减少单一风险点。

另外,还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我国现代金融脆弱性的理论分析

我国现代金融脆弱性的理论分析

存在 着二重委 托代理关 系 ;在这 两个委 托代 理关 系 中 。都 存在 着信息不 对称问题 。而每一 种信息 不对称都 直接导 致
了金 融体 系 的脆 弱 性 。 此 外 ,逆 向 选 择 、道 德 风 险 、羊 群 效 应 、噪 声 交 易 、传 染 效 应 等 都 是 从 个 体 的 角度 对 非 均 衡
好 的项 目。 但 是 ,现 实 当 中要 满 足 这 两 个 条 件 ,银 行 存 在
境 资本流动量 不断增 长 ,金融 机构 的整合和 集团化 ,资产
证 券 化 与脱 媒 ;同 时 ,政 府 监 管 的 放 松 、竞 争 的 加 剧 、顾
着 困境 。具 体 来 说 , 第 一 个 条件 实 现 的 前 提 是 金 融 体 系 存
业 融 资 的 内在 特 性 ,从 企 业 的角 度 研 究 信 贷 市 场 的脆 弱性 .
提 出 了 “ 融 脆 弱 性 假 说 ” 凡 勃 伦 提 出 了 “ 融 机 构 内在 金 。 金 脆 弱性 理 论 ” ,他 认 为 商 业 银 行 要 发 挥 金 融 中介 的 功 能 必 须 满 足 两 个 条 件 : 一 是 储 蓄 者 任 何 时 间 都 可 以 提 款 . 对 银 行
王 璐 , 王景平 霍树彬
(. 1德州学 院地理 系,山东 德州 2 3 2 :2东南大学 ,江苏 南京 2 0 9 ) 50 3 . 1 0 6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 生于 2 O世 纪 8 0年代初 ,但 其研
究 却 可 以追 溯 到 费 雪 和 凯 恩 斯 ,甚 至 自金融 机 构 成 立 之 初 。
三防范金融脆弱性的应对措施一完善金融法规建立全球一致的市场基础设施如法律会计制度等方面使用基于激励兼容方法的预先承担的模式

金融过度发展:理论与实证

金融过度发展:理论与实证

总结词
金融过度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复 杂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VS
详细描述
金融过度发展可能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和风险管理水平等途径促进经济增长,但 也可能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资产泡沫等 问题,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过度发展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总结词
金融过度发展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前兆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对金融机构进行全面、透明和规范的监管,包括 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等方面,确保 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
强化对金融创新的监管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需要加强对创新产品的监管,防范潜在的风险。
3
加强对跨境金融活动的监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境金融活动日益频繁,需 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监管跨境金融活动。
详细描述
金融过度发展可能导致资产泡沫、信贷膨胀等问题,从而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最终可能导致金 融危机爆发。然而,金融危机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
金融过度发展与其他社会经济变量的关系
总结词
金融过度发展与社会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复杂 的关系,可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详细描述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金融过度发展的定义
金融过度发展指的是金融市场、金融 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实 体经济的需求,导致资源错配、金融 风险积累和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
金融过度发展的原因
金融过度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创 新、宽松货币政策、资本逐利性、金 融监管不足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 用,使得金融市场成为资金的主要聚 集地,而实体经济则相对萎缩。
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一体化

基于突变理论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实证研究

基于突变理论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实证研究
市场脆 弱的主要原 因 ; 戴 蒙德 ( D i a m o n d ) 和戴维 格 ( D y b — v i g ) 提 出 D— D模 型 , 论述 了金融市场上有可能存在 的
中奇 点集 , 也就是突变状态 的集合 , 可 以通过对平衡 曲面 方程 , ( )=0求 导 , 即令 尸( )=0获取 ; 通过 势 函数 , ( )的依次求导 , 获得各 阶方程 , 可 以得 到分歧点集 。 这
[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 “ 新 常态” , 经 济发 展逐 步迈入 新轨道 , 将产 生一 系列全局性 、 长期 性 的新
现 象和新 变化 。在全 面分析 经济体 系构成要 素的基础 上 , 结合金 融体 系固有 的脆 弱性、 复杂性及 非线性 , 从
国内经济 系统 、 金 融 系统、 对 外经济 系统等不 同角度 , 运 用突变理论 的相 关量化 递 归运 算方法 , 得 出金 融体 系 脆弱性 系数 , 用以判断我 国金融体 系脆 弱性程度 。
[ 作者简介 ] 彭圣致( 1 9 8 6一) , 男, 河南郑州人 , 讲 师, 博士 , 研 究方向 : 中亚金融、 国际金 融。
1 0 9
对 外钳
样就可 以获 知 , 当控制变量满足分歧点集方 程时 , 系统 的 状态会 发生非连续性突变 。 当控制变量不 大于 四个 时 , 最 多有 7种初等 突变 : 折叠 型 突变 、 尖点 型 突变 、 燕尾 型突
经济平稳运行时期 , 仍 旧埋 下 了金融不稳定 的种子 , 随着
势函数, ( )极值不 止 一个 , 这 时 系统 就 处 于不 稳定 状 态, 此时, 当参数取某些 特定值 时 , 系统 状态 就会 出现飞
经济繁荣和经济主体 债务融 资 的杠杆 比例 的变化 , 金 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宏观效应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与实证由于传统的金融危机理论无法解释当前频繁的金融危机,金融脆弱性理论便应运而生。

如何缓解金融脆弱性和防范金融危机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论文基于金融脆弱性相关理论,以当下我国宏观经济现实需求为切入点,研究了金融脆弱性的诱发因素、宏观效应和宏观政策监管。

探讨了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脆弱性的诱发机理和传导途径、利率市场化和信贷错配视角下的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及其表现特征、货币当局如何着眼于金融稳定目标来强化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以资产价格波动理论为指导,基于资金循环流动视角,利用2010年4季度—2015年4季度相关指标数据,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多项资产价格波动的FCI指数和金融脆弱性代理变量,建立了两者之间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FCI指数的表达式。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线性回归模型还是VAR模型,房地产价格、人民币有效汇率价格波动是造成金融脆弱性的主要扰动源,其扰动贡献值高达71%。

同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FCI 指数是金融脆弱性的单项格兰杰原因。

其次,以利率市场化理论为指导,探讨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重点检验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

利用2005年1季度—2015年1季度数据,基于金融加速器原理检验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冲击。

研究结果表明,面对利率冲击,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脆弱性不仅存在显著差异的宏观效应,并且这种宏观效应还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非对称性差异特征。

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央行在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外部融资溢价的状态相机抉择,采取差异化不对等的操作手段,以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再次,基于我国经济现实,同时放松“完美银行”和企业同质性的完美假设,将商业银行对不同企业的“二元”信贷政策引入DNK-DSGE模型,选取2006年1季度—2015年4季度数据实证考察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及其表现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美、金融摩擦的存在,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在我国确实存在。

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约束条件的不同,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显著性存在差异。

由于放松了“完美银行”假设,银行不再是无资产约束的“完美”个体,外界微小冲击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双重扩大
(收缩)机制,使得宏观效应更加显著,但是又由于我国典型的银行信贷“二元”错配的存在,造成了我国整体经济主体外部融资风险升水的杠杆率弹性被低估,对宏观效应又具有一定的冲抵效应;信贷错配和金融脆弱性特征叠加DNK-DSGE模型下宏观效应面对外部冲击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信贷错配和金融脆弱性特征叠加DNK-DSGE模型下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调控效果最好,对总产出调控效果欠佳;信贷错配和金融脆弱性特征叠加的DNK-DSGE 模型下,外界对经济冲击的宏观效应具有传递性和持续性,并且这种持续性会延长1-2个季度。

此外,基于宏观效应的金融脆弱性,区分了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包含金融稳定两种情况。

在分析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不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借鉴Ball模型,构建了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之间的理论模型。

模型表明,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最优利率不仅取决于当期的产出与通胀缺口,同时还取决于资产价格变化及其随机扰动项,并选取2009年4季度—2016年3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就我国传统货币政策框架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货币政策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相应策略。

在分析新货币政策框架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通过对Agur (2009)、Ague and Demertzis (2010)模型框架进行修正与扩展,详细分析金融稳定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

结果表明:如果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不考虑金融稳定目标,将导致最优利率出现系统性的低估,造成这种低估的原因或许在于未能长远考虑金融脆弱性所带来的通胀成本和潜在产出损失,造成货币政策决策的狭隘性与滞后性。

因此考虑现实的金融脆弱性,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纳入金融稳定。

最后,利用2006年1季度—2016年1季度数据,通过区分耐心家庭和非耐心家庭,考虑金融脆弱性现实,引入金融加速器机制,构建了封闭经济条件下的DNK-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传统外部冲击与非传统外部冲击对经济具有怎样的宏观效应以及央行在面对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时采取何种宏观政策协调搭配。

模拟结果表明,当经济面临金融和房地产需求等非传统外部冲击时,在考虑了金融脆弱性特征后,经济冲击的宏观效应响应时间更长,经济中最大冲击出现的时间比未考虑金融脆弱性情况下的冲击延后2-3个季度,这意味着由于考虑了金融脆弱性特征,增强了金融加速器作用,外部冲击的宏观效应更具持续性。

同时模拟结果发现,在传统的外部冲击下单一的货币政策能有效防范经济的波动,在非传统的外部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能有效防范经济的剧烈波动。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第一,通过构建FCI合成指数作为市场多种资产价格的代理变量,分析多种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脆弱性的联合影响,弥补了传统使用单一资产价格的不足;第二,基于利率市场化理论,首次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纳入分析框架,检测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不同市场结构,首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宏观效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进行实证检验;第三,同时放松了“完美银行”和企业同质的隐含假设,考虑了企业信贷错配下的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使DNK-DSGE模型更加符合现实经济,增强了理论模型的解释力;第四,放松“完美银行”隐含假设和考虑金融脆弱性特征假设下构建了DNK-DSGE模型,区分检验传统外部冲击和非传统外部冲击对经济冲击所产生的宏观效应,以及在这种宏观效应下,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宏观政策协调搭配,以寻求经济在应对不同外部冲击时的最优政策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