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做好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地灾治理的建议
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地灾治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地球上面对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地质灾害也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强地质灾害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预警能力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质监测仪器,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提高预警能力。
2.加强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机理研究,完善预测预警模型,提高地质灾害发生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加强防灾宣传教育,提高人民防灾意识1.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2.加强学校地震防灾教育,推动防灾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地质灾害隐患1.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在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建设。
2.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监管和整治,加大对危险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力度,切实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四、加强应急救援,提高灾害应对能力1.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灾害应对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紧急处置能力。
2.加强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抢险救援的效率和水平,保障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工作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
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质灾害1.加强与邻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合作,共同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科研合作,共同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
2.加强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挑战,为全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以上建议仅为探讨,希望能够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地灾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切实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六、投资建设地质灾害应对设施,提高抗灾能力1. 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应急救援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
预防和应对我国自然灾害的思考与建议
预防和应对我国自然灾害的思考与建议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突发性灾害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面临的自然灾害多种多样,包括地震、洪涝、台风、干旱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系统,对各类自然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和预警,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共享数据和技术,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完善灾害防治法律法规。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 加强灾害监测与评估。
加大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灾情、灾害形势和灾害风险,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灾害评估,及时分析灾害的影响和损失,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4. 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然灾害的预测和应对能力。
加大对地震、洪涝、台风等重点灾害的科研力度,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研究,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的科学防治水平。
5. 加强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
健全灾害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救灾能力和效率。
加强对受灾群众的紧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产生活。
6. 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
加大对公众的灾害防范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对灾害知识的宣传和科普,提高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素质。
7.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经验、技术和资源,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的国际化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自然灾害防治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灾害治理的进步与发展。
8. 加强地方政府责任。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规划和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9. 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
推动建立全面、多层次的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加强对个人、家庭和企事业单位的灾害风险保护,提高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防灾减灾整改报告5篇
【导语】忙碌⽽⼜充实的⼯作已经告⼀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作中的不⾜和问题,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份整改报告了。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防灾减灾整改报告,欢迎阅读!1.防灾减灾整改报告 5⽉12⽇是我国防灾减灾⽇。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防灾减灾⽇有关⼯作的通知》要求,突出“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主题,⼯业园区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结合我园区实际,做好了今年防灾减灾⽇的各项⼯作,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领导重视,健全机制 园区领导⾼度重视防灾减灾⼯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灾减灾⼯作,园区各部室切实加强防灾减灾责任意识,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
⼀是成⽴组织。
成⽴⼯业园区防灾减灾⼯作领导⼩组,分管领导副总陶盛平同志任领导⼩组组长,综合管理部、安全管理部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其他有关部室负责⼈任成员,负责防灾减灾活动⼯作的综合协调和相关组织⼯作。
⼆是健全机制。
进⼀步完善制度,制定《⼯业园区防灾减灾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进⼀步规范活动程序,做到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职责要求办事,确保了防灾减灾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优质⾼效地做好了防灾减灾⼯作。
三是明确责任。
⼯业园区防灾减灾领导⼩组对防灾减灾⼯作进⾏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排查,进⼀步细化防灾减灾实施⽬标,具体安排给各部室、重点⼊驻企业,并监督完成各责任主体认真完成防灾减灾宣传、技能普及、排查隐患、综合治理⼯作。
⼆、积极宣传,正确引导 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宣传⼯作,⼤⼒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化。
⼀是召开主题培训会议,集合机关⼲部职⼯,聘请专业⼈员讲解我国传统防灾减灾⽂化和近年来抗震救灾情况;⼆是收看抗震救灾警⽰教育⽚,进⼀步提⾼全体职⼯防灾减灾意识,同时教育警醒⼤家重视防灾减灾⼯作;三是利⽤⼤厅展⽰屏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
三、排查隐患,综合治理 深⼊开展隐患排查⼯作,对园区综合办公楼及各⼊驻企业进⾏认真排查,重点对房屋建筑、⽔、电、⽓等公共设施进⾏摸底,按照风险等级记录详细排查内容,制定整改实施⽅案,确保安全隐患问题⽆遗漏、操作程序规范化。
最新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
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
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
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
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
反思防灾减灾工作现状策略总结
反思防灾减灾工作现状策略总结策略总结防灾减灾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的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反思防灾减灾工作现状,总结出更加有效的策略,以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分析1.政府部门防灾减灾意识薄弱政府在防灾减灾中扮演重要角色,负责对防灾减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导致对防灾减灾任务的认识不足,防灾减灾投入不足,防灾减灾工作难以得以开展。
2.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程度低除了政府部门,群众、企事业单位等其他相关单位以及个人在防灾减灾中也非常关键,其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也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发现,在很多地方,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为低,人们对于防灾减灾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不足。
3.防灾减灾预案不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预案不完善也是防灾减灾工作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这会导致在遇到灾害时,没有详细的预案,导致对于防灾减灾的应对不够及时有效。
例如,一些地方的预案中缺乏详细的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流程等内容。
4.灾害信息公开不及时灾害信息的公开与传播是防灾减灾的关键之一,同时也是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的前期准备。
但是目前我们发现,在一些地方,有关灾害的具体信息公开不及时,导致公众对灾情的衡量和应对不够充分及时。
二、反思防灾减灾工作需要注意的策略总结1.加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意识政府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加强政府部门的防灾减灾意识是保障防灾减灾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
政府部门要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强化防灾减灾观念,提高防灾减灾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以便更好的避免和应对灾害的发生。
2.加强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群众、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也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让大家熟悉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基本应对技能和采取有效措施。
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作效率。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准备一些防灾避难用具,例如手机充电
注释
器、避难用物包、铝制毯子(防寒、防暑)、无需用水的洗发露、三角 ①李景霞,张英.中学的灾害教育[J].城市与减灾,2008(2).
巾、手套、雨衣(防寒)、简易席子、充气枕、急救包(急救创可贴、棉 ②方国联.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
训所在的企业.每天处理这个企业所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同时,在
目前的会计分岗实训所模拟角色仅限于企业部分会计岗位,模
资料上也突出真实性,相关的单据都尽可能选取真实的凭证资料。 拟实训还不能涵盖会计岗位的全部角色。而现实中计核算工作和企
例如,销售时填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是带有复写功能的一式三联 业内部其他部门、往来单位及银行、税务等单位有密的业务联系,现
于时间限制和能力有限,该实训还是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
注:本文为曲靖师范学院实验教学研究项目《财务会计分岗模
实训环境和内容的仿真性都有待提高,每一实训过程中的出 拟实验》阶段性成果。
(上接 170 页) 手册、宣传传单、小画册等,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发 生性与连锁性,这些都需要通过扎实、系统的教育及知识普及使公
处理,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3]魏芳.会计分岗教学改革实践[J].河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
4 会计分岗实训有待提高和完善的地方
(6).
会计分岗模拟实训是仿效实际工作业务进行模拟训练,在目前 [4]柳晓霞.中职会计分岗位实训教学探讨与实践[J].东莞市经济贸易
的会计课程体系中,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 学校学报,2010(19).
1.1 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巨大
民。
首先,我国的自然灾害对财产和生命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5·12 汶川大地震之后,国家重视,加之公民灾害意识有所提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足,科技建设落后,防灾减灾体系不够完善。
另一方面,公众的防灾意识和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问题:
1. 投入不足:政府投入相对较少,导致科技建设缓慢,防灾减灾体系不够完善。
2. 缺乏创新:我国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科技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大多数技术是引进和学习国外的。
3. 没有落实到实际应用:虽然我们有许多优秀的科技成果,但是并没有充分地应用到实际防灾减灾中去。
4. 缺乏科学素养:部分公众的防灾意识和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很多人对防灾减灾的认知和行为还不够科学。
建议:
1. 加强政府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防灾减灾科技的投入,提高科技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
2. 鼓励创新研究:鼓励科技人员在防灾减灾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加强国内技术的自主开发。
3. 实施应用推广: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防灾减灾中去。
4.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公众科学防灾减灾行为。
中国自然灾害应对体系:现状、挑战与对策
中国自然灾害应对体系现状、挑战与对策中国是世界上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分布地域广、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自大禹治水以来的中华民族文明史始终贯穿着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与斗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于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有着更高的企盼。
改革完善自然灾害应对制度、创新发展自然灾害应对体系,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一中国自然灾害应对体系的基本情况新中国自然灾害应对制度与人民共和国相伴而生。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
《指示》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必须组织生产救灾委员会,包括内政、财政、工业、农业、贸易、合作、卫生等部门及人民团体代表,由各级人民政府首长直接领导”。
1950年2月,中央救灾委员会成立。
当时的《中央救灾委员会组织简则》规定:日常救灾工作由内务部负责,也具体规定了灾害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党政统一领导、政府综合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自然灾害应对体系。
该体系的主要构成如下。
(一)自然灾害应对管理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是应对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的行政领导机构。
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级政府成立的减灾委员会成为防灾减灾和抗灾救灾的综合协调机构。
其中,国家减灾委通常由一名国务院领导担任主任,34个国务院部门、军队以及红十字会等组织机构参加。
国家减灾委的职责包括:①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②协调开展重大防灾减灾活动;③指导地方开展防灾减灾工作;④推进防灾减灾交流与合作;⑤组织和协调全国抗灾救灾工作。
国家减灾委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
除了减灾委这样的综合性机构,各级政府的水利、农业、林业、国土、地震、海洋气象等部门则依据相关规定负责某一类型或某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应对工作。
(二)自然灾害应急准备应急预案方面,我国自上而下制定了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近年来,我国频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了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科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科普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1. 科普覆盖面不足:当前我国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科普工作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很多地区和群众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仍停留在较低水平。
一些偏远地区、特定群体和青少年群体对于自然灾害的了解较少,缺乏相关知识。
2. 科普内容单一:目前的自然灾害科普内容主要局限在传统宣传手段上,内容单一,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
这一方面导致了信息传递的单一性,另一方面也没有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3. 科普机制不健全:目前自然灾害科普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
一些地方的科普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了科普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二、解决措施1. 加强科普教育:在学校和社区开展自然灾害科普教育,增加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提升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群体,要加强对于自然灾害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2. 多元化宣传手段:除了传统的宣传手段外,可以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渠道进行自然灾害科普宣传。
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科普内容,提高受众的接受度。
4. 加强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自然灾害的科普工作,比如邀请专业人士、学者、志愿者等开展科普讲座、义务宣传等活动,提高全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关注度。
5. 科技手段应用: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开发APP、建立自然灾害科普网站等,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自然灾害科普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自然灾害知识。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存在的问题,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知水平,增强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在我国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在不断增加。
为了减少灾害的损失,我国建立了防灾减灾系统。
然而,当前的防灾减灾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状
我国的防灾减灾系统主要包括预警、应急响应、重建和恢复四个方面。
预警系统包括气象、地震、洪涝、海啸等多个子系统。
应急响应系统则包括救援、物资保障、医疗救治等多个子系统。
重建和恢复系统则包括住房、交通、水利、电力等多个子系统。
二、问题
然而,当前的防灾减灾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
1.预警系统不够精准:现有的气象、地震预警系统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预警,但仍然存在误报、漏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预警精度。
2.应急响应系统存在协调不畅等问题:应急响应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紧密协调,导致救援等工作无法高效展开。
3.重建和恢复系统低效:在重建和恢复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4.缺乏长效机制:当前的防灾减灾系统常常只在灾害发生时发挥作用,而缺乏长效机制,不能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
三、建议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升预警系统的精度:加强科技投入,提高气象、地震等预警系统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加强应急响应系统的协调:成立统一的指挥部,协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工作,提高救援工作效率。
3.优化重建和恢复系统: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案,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总之,我国防灾减灾系统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仍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震减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防震减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防震减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 意识和认知不足:一些地区和个人对地震风险意识不够,缺乏对地震的认知和了解。
对策建议是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达地震知识和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提高大众的地震风险意识。
2. 建筑结构不安全:一些地区的建筑物存在结构不牢固、抗震能力较弱等问题,增加了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对策建议是加强建筑抗震设计和监管,推动加固老旧建筑,确保新建建筑符合抗震要求。
3. 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地震发生后,应急救援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地区的应急救援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加强。
对策建议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救援人员的培训水平,完善应急预案和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 防震减灾措施缺乏配套政策支持:一些地区在防震减灾方面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对策建议是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政策支持,鼓励各方面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
1/ 1。
防灾减灾政策的实施障碍与对策
防灾减灾政策的实施障碍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政策。
然而,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
本文将深入探讨防灾减灾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防灾减灾政策实施的障碍(一)意识淡薄部分地区和群众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灾害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对防灾减灾工作不重视、不参与。
这种淡薄的意识导致在灾害来临时,人们往往惊慌失措,无法有效应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资金投入不足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的购置、基础设施的加固改造、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等。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财政紧张,对防灾减灾的资金投入有限,导致相关设备和设施陈旧落后,无法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
同时,资金分配的不合理也使得一些关键领域的投入不足,影响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整体效果。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防灾减灾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例如,法律法规对一些灾害的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导致在灾害发生后,责任追究困难;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缺乏具体的规定,使得一些政策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四)部门协调不畅防灾减灾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如气象、水利、民政、国土资源等。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信息沟通不畅、资源整合困难,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例如,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方面,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影响了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技术手段落后在防灾减灾领域,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提高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防灾减灾工作措施及建议
防灾减灾工作措施及建议
防灾减灾工作是指为避免、减轻和消除灾害事故的损害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防灾减灾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1.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综合预警系统,包括气象、地震、洪水、海啸等各类预警系统,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医疗、抢险救援等部门,做好人员培训和装备配备工作。
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水文灾害等灾害隐患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隧道、堤坝、排水系统等,提高其防灾减灾能力和稳定性。
4. 推进征地安置和基础设施转移。
对居住在灾害隐患区的居民进行征地安置,对重点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迁移,减少灾害的损失。
5. 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加强灾害防护科普宣传,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安全素养。
6. 加强资源整合和协调。
整合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协力,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
7. 加强灾后重建。
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引导和规划,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8. 推进科技创新和应用。
借助科技手段,开展自然灾害预测、监测、预警等工作,提高防灾减灾的技术水平。
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做好防范工作,为减轻灾害损失尽力而为。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科技的发展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然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现状:1.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形成了一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
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和应用。
3.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国家防灾减灾中心、中国地震局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机构,以及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为代表的防灾减灾科技企业。
问题:1.科技应用水平不均衡。
一些地区和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无法及时引进和应用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产品。
2.科技应用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一些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只注重产品的技术水平,忽视了产品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
3.科技应用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使用的技术和产品存在差异,影响了技术的互相融合和应用效果的评估。
建议:1.加强科技创新和引进。
加大政府对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和引进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国外领先的防灾减灾技术和产品。
2.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
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减少技术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
3.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政府应该加强对防灾减灾科技应用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管理,推动技术的互相融合和应用效果的评估。
总之,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引进、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科技的应用水平和研发能力。
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经常遭受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侵袭。
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强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全面系统的科普体系目前我国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工作比较零散,缺乏全面系统的科普体系。
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预防和应对方法等方面,然而现有的科普内容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普及上,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无法满足人们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知识的需求。
2. 受众覆盖面不广目前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的受众覆盖面较窄,主要集中在学校、机关单位和社区等一部分人群中。
许多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群众往往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缺乏足够的了解,一旦遭遇灾害往往不知所措。
3. 灾害科普教育力度不够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教育在学校的开展还不够全面,很多学校对于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不足。
机关单位和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相应的防御和救援知识。
二、应采取的措施相关部门可以加强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工作的组织与规划,建立起全面系统的科普体系。
可以通过出版专业的科普读物、举办灾害科普知识讲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工作中,需要将受众覆盖面拓宽到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各个社会群体。
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群众传播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知识,提高他们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认识和了解。
在学校的教育课程中,可以加强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普教育,使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预防和应对方法等知识。
也可以加强机关单位和企业内部的灾害科普教育,提高员工的防范和自救能力。
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建设防灾减灾体系是建设社会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临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多种灾害风险的情况下,建设一个健全的防灾减灾体系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建设防灾减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1.规划不足:一些地区缺乏全面系统的防灾减灾规划,对于各种灾害风险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评估。
2.预警体系薄弱:一些地区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不够健全,预警信息传递不及时、准确,缺乏有效的应急预警措施。
3.应对能力薄弱:一些地区的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完善,抗灾救灾的能力有限,人员和物资调配困难。
4.社会参与度低:缺乏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各界参与度不高,缺乏群众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
解决方案:1.加强规划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灾害风险管理规划,包括对各种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和预测,建立灾害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灾害的准备能力。
2.完善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的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包括设立监测站点,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提高预警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使预警信息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给相关部门和群众。
3.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高抗灾和救灾的能力与效率。
4.加强社会参与: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建各类志愿者团队和社区防灾减灾组织,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
5.加强与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防灾减灾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灾害挑战。
6.制定监督检查机制: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和政令,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进行定期的防灾减灾工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7.加强科技创新:注重科技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准确性,加强风险管控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8.加强法律法规:健全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和权利,提高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
中小学防灾减灾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频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中小学作为培养下一代的摇篮,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小学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如何开展有效教育。
一、中小学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中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防灾减灾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降低灾害损失灾害发生时,中小学是受灾群体之一。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使学生掌握自救互救技能,降低灾害损失。
3. 培养社会责任感防灾减灾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4. 传承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防灾减灾智慧,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并传承这些知识,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
二、中小学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现状1. 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和设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 教育内容单一部分学校防灾减灾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家校合作不足防灾减灾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但目前家校合作不足,家长对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如何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安全教育1. 完善教育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防灾减灾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体系,确保学校具备专业的师资和设施。
2. 丰富教育内容学校应结合实际,开展多样化的防灾减灾教育,如地震逃生、火灾自救、洪水应对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防灾减灾教育水平,定期组织培训,使教师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4. 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游戏等手段,使防灾减灾教育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对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建议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建议近年来,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防震减灾工作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是,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缺乏资金投入目前国家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少,导致许多地区的防震减灾设施落后,无法有效防范灾害发生。
资金投入应适当增加,重点加强财政支持和投资,提高防震减灾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水平。
二、缺乏专业人才防震减灾需要各方面人才的综合协作,但现在在这个领域缺乏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
政府应当大力培养防震减灾方面的人才,并鼓励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鼓励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防震减灾工作中。
三、缺乏灾害预警技术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的。
缺乏先进的灾害预警技术,往往导致灾难发生后才得知。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灾害预警技术的投资,提高灾害的预警能力,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应对和减灾。
四、缺乏宣传意识当前大众对于防灾减灾意识的普及仍然不够高,很多人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掌握也不充分。
政府应当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同时,应当加强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建议为加强当前的防震减灾工作,以下是我个人的建议:1.政府加大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提高防震减灾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和改造水平。
2.政府大力培养防震减灾方面的人才,并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3.政府加强对灾害预警技术的研究和投资,提高灾害的预警能力。
4.政府加大推广防灾减灾知识的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尽管防震减灾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但针对这些困难我们也可以提出建议,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方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预防和应对我国自然灾害的思考与建议
预防和应对我国自然灾害的思考与建议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自然灾害预防和监测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关键在于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监测能力。
加强对天气、地质、水文等自然现象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大大降低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同时,还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灾害风险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二、加大自然灾害救援和恢复工作力度
当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救援和恢复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因此,应加强救援力量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作。
在灾后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也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三、加强公众自救自护意识的培养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可预测,有时只能依靠个人的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因此,应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也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的行动,共同应对灾难,共克时艰。
总之,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预防和减轻损失的工作,才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防灾减灾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系统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建议进行探讨。
一、现状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进步,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 防灾减灾意识不够。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防灾减灾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对灾害风险认识不够,缺乏防灾减灾意识。
2. 防灾减灾制度不完善。
我国防灾减灾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法规不够完善、政策不够明确,缺乏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
3. 救援力量不足。
我国灾害救援力量还存在一定的短板,缺乏高效的救援机器和人员。
二、问题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 预警机制不完善。
我国预警机制还存在很大的缺陷,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灾害风险评估不够科学。
2. 救援力量有限。
我国灾害救援力量还有待提升,救援机器和人员不足,救援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 灾后重建不足。
在一些地方,灾后重建工作落后于其他防灾减灾工作,灾后重建资金匮乏、重建计划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建议为了提高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防灾减灾意识的宣传。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鼓励公众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2. 完善防灾减灾制度。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防灾减灾制度和法规,建立更加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
3. 提高救援力量。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灾害救援力量,加强物资储备,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和人员技能。
4. 加强灾后重建工作。
政府应提高灾后重建资金,合理规划重建工作,加强重建工作的监管和管理。
结语防灾减灾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系统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防灾减灾意识的宣传,完善防灾减灾制度,提高救援力量,加强灾后重建工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2.2 民众对于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更重要的是这些自然灾害还造成了人员的身心创伤,增加了社会不
作为防灾减灾教育的客体,我国的民众对于防灾减灾教育的重
安定因素,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提高 视程度是不够的。很多民众觉得灾害离自身很遥远,危及不到自己
的自然灾害还可能使社会经济生活崩溃甚至产生社会的动荡与变
3.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防灾减灾教育的体制化、法制化
迁。
和政策化
1.2 加强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意义
政府应整合各类防灾减灾机构,成立专门的国家级专业防灾减
首先,加强我国防灾减灾教育是民众面对灾害时的生命指南。 灾教育机构,并以此机构为依托,统领全国各级防灾减灾教育机构。
发票,真实性非常强,款项送存银行时所需的进账单也同样三联齐 行分岗实训方案无法体现这些方面,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模拟实训室
全。这让学生不仅清楚如何填写、审核单据,同时清楚知道各联单据 建设中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要进一步考虑硬件建设方面,在现有
的功能,对各联单据的去向、作用也能掌握。
的会计分岗实训室中增加几个柜台,分别模拟供应单位、客户单位、
心理伤害甚至要等到个体消亡后方能终止。除此之外,自然灾害造 涵盖政府、宣传媒介和教育主体三位一体的体系,这其中政府是主
成社会治安失控、犯罪活动增加、股价波动、通货膨胀、卫生公共体 导,宣传媒介和教育主体是抓手,以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主体对防
系失衡、民众恐慌以及政府官员腐败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严重 灾减灾教育的客体即民众进行教育。
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是合理
在政策方面,每年的 5 月 12 日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防灾减灾
开发、有效保护并持续合理利用资源的需要,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 日,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我们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尽早出台防灾减
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③
灾教育纲要,构建灾害教育目标体系,促进灾害教育的科学发展。我
垫、棉签、湿巾、胶布、口罩等)、笔记本(紧急联络事宜)等。⑤
报.
要以城乡社区为前沿阵地,动员社区中的每个家庭、每位成员 ③张英等.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下的中学灾害教育及实施建议[J].环
积极关注各类灾害风险,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救援,增强 境教育,2008(1):71- 72.
防范意识和应对技能。各宣传媒介应认真制订宣传方案和提纲,大 ④张英,王明.我国灾害教育的展望[J].城市与减灾,2010(5).
放。要建立专门的灾害教育馆,借助模型、影视手段和模拟演练学习 众知晓。⑥
灾害发生过程及如何逃生自救。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专题讲座及知
对青少年的灾害教育,学校是关键与具体实施者。要强化学校
识竞赛,要广泛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利用声、电、 的灾害管理,加强学校灾害管理相关法制建设,使学校对于学生的
1.1 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巨大
民。
首先,我国的自然灾害对财产和生命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5·12 汶川大地震之后,国家重视,加之公民灾害意识有所提
据资料显示,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 2 亿人,其中死亡数 高,很多学校开展了防灾演练,但大多没有常态化坚持。防灾演练是
千人,需转移安置约 300 多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4000 多万公顷, 灾害教育的重要一环,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但是切不可
体为抓手的自上而下的体系。而现阶段,我国在经历了近三年来所 教育目标,设计类似课程标准的文件,便于各单位参照执行。
发生的一系列特大自然灾害后,虽然各级政府已经将防灾减灾教育
3.2 强化宣传媒介的宣传作用,树立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提上了日程,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显然还没有形成一个正规合理
要编制通俗易懂,携带方便的全民防灾应急小 (下转 249 页)
进社会和谐。
2.3 我国现阶段的防灾减灾教育手段略显单一
1 加强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现阶段的防灾减灾教育在手段上存在着忽视技能养成、教
我国地域广阔,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时有发生,且我国的自 学资源欠缺和教学方式呆板等诸多问题。灾害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
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地域性明显等特征。自然 识教育,主要不是追求认知目标的达成,而是通过认知目标的实现
于时间限制和能力有限,该实训还是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
注:本文为曲靖师范学院实验教学研究项目《财务会计分岗模
实训环境和内容的仿真性都有待提高,每一实训过程中的出 拟实验》阶段性成果。
(上接 170 页) 手册、宣传传单、小画册等,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发 生性与连锁性,这些都需要通过扎实、系统的教育及知识普及使公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减灾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应该严格确保这些法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 律法规的顺利实施,从司法上和行动上切实推动我国防灾减灾教育
展的道路。各种自然灾害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严重的 的法制化。
3.3 实训工具、资料与环境的仿真性,学生在会计模拟实训中每 较大的期末业务只模拟练习了一次,学生印象较为浅薄。会计分岗
一项会计业务内容都需要依赖于相应的工具来完成,为了使实训具 模拟实训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有时还存在课时安排不合理或与其他
有真实性。实训将一个企业的资料进行修改,作为学生分岗模拟实 课程发生冲突的问题。
其次,自然灾害对人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及带来的社会动荡不可 建议开展一些评价指标研究,以促进灾害教育在学校的有序开展。④
估量。自然灾害除了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之外,更重要的是会对
3 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优化对策
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心理疾病。而有些严重的
如前文所述,笔者认为,完备的防灾减灾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
训所在的企业.每天处理这个企业所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同时,在
目前的会计分岗实训所模拟角色仅限于企业部分会计岗位,模
资料上也突出真实性,相关的单据都尽可能选取真实的凭证资料。 拟实训还不能涵盖会计岗位的全部角色。而现实中计核算工作和企
例如,销售时填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是带有复写功能的一式三联 业内部其他部门、往来单位及银行、税务等单位有密的业务联系,现
灾害给民众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防灾减灾教育则正是培养公 来促进民众心理机能的完善和行为的规范。灾害教育不仅要使民众
民的灾害意识,以提高防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能 通过学习具有正确的防灾减灾知识,还要养成积极的防灾减灾态度
够掌握科学的防灾观念、防灾知识、防灾技能。①
并形成科学的防灾减灾技能,使其成为具有一定防灾素养的合格公
2 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学校灾害教育指导纲要应明确灾害教育的目标与教学要求,在此
2.1 我国的防灾减灾教育尚未形成正规及评价,以保证灾害教育良好
防灾减灾教育,应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宣传媒介和教育主 的教学效果。另外,可以从灾害意识、灾害素养内涵分析的角度制定
关键词:防灾减灾教育;现状;优化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且我国的自然灾害具 的体系。另外,从灾害教育本身而言,防灾减灾教育应该涵盖灾前教
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近年 育、灾中教育和灾害教育三方面的内容。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教育
来,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国连续发生雪灾、地震、泥石流、台风等特大 尚未能全面涵盖三者。
处理,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3]魏芳.会计分岗教学改革实践[J].河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
4 会计分岗实训有待提高和完善的地方
(6).
会计分岗模拟实训是仿效实际工作业务进行模拟训练,在目前 [4]柳晓霞.中职会计分岗位实训教学探讨与实践[J].东莞市经济贸易
的会计课程体系中,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 学校学报,2010(19).
对防灾减灾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宣传媒 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对于防灾减灾教育不重视,对于相关的信
介和教育主体为抓手的防灾减灾教育体系,从而提高民众对灾害的 息不主动去了解甚至回避,对于政府的宣传、教育主体的培训和教
预防能力和抵抗能力,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切实促 育不去重视,这就会在灾害来临时产生一系列的隐患。
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很少有人参加过系统正规的防灾减灾教育。 要让公民明确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要通过此机构让公众学习在
在 2008 年汶川地震后,有人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有 80%左右 不同灾害发生前如何预防,发生时如何自救和互救。要在基层群众
的人没有接受过防灾教育。而 2010 年甘肃舟曲县发生的特大泥石 组织中成立专门的防灾减灾教育服务队,让这个服务队深入到城乡
倒塌房屋 300 万间左右。而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年均受灾人口达 认为灾害教育就只是防灾演练,认为偶尔组织一下防灾演练就可以
3.7 亿人以上,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至少 1000 亿元且呈逐年上升趋 达到灾害教育的目标。防灾演练也不仅仅是在发出警报后就迅速逃
势。②
离这么简单,一定要科学地编制学校防救计划并组织实施。当然,也
作效率。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准备一些防灾避难用具,例如手机充电
注释
器、避难用物包、铝制毯子(防寒、防暑)、无需用水的洗发露、三角 ①李景霞,张英.中学的灾害教育[J].城市与减灾,2008(2).
巾、手套、雨衣(防寒)、简易席子、充气枕、急救包(急救创可贴、棉 ②方国联.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
·170·
管理科学
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王鑫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部,重庆 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