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观念地理作业
第11课不同地区 不同生活
第11课不同地区不同生活1. 引言世界上的不同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共同塑造了不同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不同地区之间的生活差异,包括食物、居住和节日。
2. 食物食物是人体获取能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而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直接影响了当地人民的饮食习惯和食物选择。
在南亚地区,辣椒是必不可少的调料。
辣椒可以提供独特的风味,并被认为有助于增加食欲,同时还有一些抗菌和抗氧化的功效。
另外,南亚地区的主食多以米饭为主,同时还有各种面食和香辣的咖喱菜肴。
在东亚地区,米饭也是主要的主食之一。
与南亚相比,东亚的饮食更加注重平衡和清淡。
大部分菜肴使用少量的油和盐来调味,以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此外,东亚地区还有许多以海鲜为主要食材的海鲜菜肴,如寿司和炒饭等。
在西方国家,主食通常是面包、马铃薯或面条等。
西方饮食更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如牛排、汉堡包和奶酪。
西方甜点也非常有名,比如法国的蛋糕和意大利的冰淇淋等。
3. 居住不同地区的居住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习俗都会影响人们选择的住房类型和建筑风格。
在北欧地区,由于寒冷的气候和长时间的冬季,人们更倾向于建造木质房屋。
这些房屋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寒冷天气对居民的侵扰。
此外,北欧地区还有许多与自然融合的度假小屋,供游客享受丰富的户外活动。
在沙漠地区,由于高温和干旱的气候条件,人们通常采取一些特殊的建筑方式来适应这种环境。
例如,在阿拉伯地区,人们经常建造带有发电机的冷却塔,以保持室内温度的舒适。
而在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人们则倾向于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波斯风格的房屋中。
在东南亚地区,由于高温和湿度的影响,人们更多地选择居住在竹制或木制的房屋中。
这些房屋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并可以适应潮湿的气候。
此外,东南亚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水上居民,他们居住在悬浮的平房或船屋上。
4. 节日节日是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也是人们放松身心的机会。
地理环境论文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论文:我国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与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论文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论文:我国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与地理环境【摘要】我国南北地理环境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吃、穿、住、行等生活习惯有许多不同。
【关键词】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广,地理环境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吃、穿、住、行等生活习惯上有许多不同。
一、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在饮食结构和饮食口味上有着不小的差异。
1.饮食结构不同。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水热条件不同,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饮食结构不同。
北方地区由于全年降水少,冬季气温低,以种植小麦为主,以面食为主食;南方地区由于全年降水多,气温高,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米饭为主食,因而形成了“北面南米”的饮食结构。
2.饮食口味不同。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差异,使得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新鲜蔬菜的供应和农作物的分布不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饮食口感不同。
南方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全年降水多,光热条件好,蔬菜一年四季都有,加上盛产甘蔗,被糖“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食的习惯。
北方地区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有蔬菜吃,且吃不完;冬季蔬菜难以过冬,没有蔬菜吃,为了解决冬季的吃菜问题,北方人就把夏季的蔬菜腌制起来,冬季慢慢“享用”,这就养成了大多数北方人吃咸菜的习惯。
从而形成了“北咸南甜”的饮食习惯。
二、服饰习惯与地理环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不仅人们服饰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关,而且服饰的样式、服饰的变化等都会与地理环境有关。
1.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南方地区,特别是浙江和广东等地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宜蚕生产,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加上南方地区气温高,夏季特别热,人们喜欢透气滑爽的丝织品;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地区,气温低,冬季特别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人们喜欢耐寒的毛皮。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地理知识与技能。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热带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传统服装是宽大的白色长袍,头带长纱,主要是适应本地炎热干旱的气候。
爱斯基摩人习惯穿毛皮做的衣服主要是适应本地寒冷的气候.我国的藏民的长袍腰间,主要总是喜欢把一只袖子挂在是为了适应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在热带沙漠地区墙厚窗小,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房屋顶尖,多高脚楼.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房屋多是窑洞,南方的房屋尖顶,北方地区的房屋多平顶.一、服饰与地理。
我国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中的各族人民,身着各式各样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无不体现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特色和民族风情.总体可以概括为北边长南边短,北边宽南边窄,北边厚南边薄。
同时,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青藏高原地区,主要人口为藏族,他们生活的地方,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因而他们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冬季皮袍,夏季棉袍,袖长宽松,白天当衣,晚上当被.为了生活方便不论男女都将右膊裸露在外,袖子别在腰间。
每逢节会,欢歌四起,长空舞袖.()”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这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
由于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气候条件,使黄土地上人们的服装另有一番情景。
冬天人们穿着老羊皮袄,头上裹着白羊肚手巾。
夏季白布的尕汗褡儿,青布的黑夹夹儿,是这一地区典型的民族服装. ()生活在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等少数民族兄弟的服饰,则明显的带有西亚各国和俄罗斯的特色,这显然是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例如: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的”裕袢”,"裕袢”身长没膝,外系腰带。
不同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言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地方的气候、地貌、植被、水源、土壤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本文将从人们的食物来源、居住环境、交通方式、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 食物来源的差异1.1 农业的发展不同地理环境的农业发展水平不一样。
在河流流域、肥沃平原等地,由于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农业发展较为发达。
这些地区常常能够通过灌溉系统提供充足的水源,并且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相比之下,山区、沙漠等地由于缺乏水源和肥沃土壤,农业发展相对较困难。
1.2 食物多样性与可获得性由于不同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地理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食物来源和食物多样性。
在农业发达的地区,人们可以依靠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来维持生活,食物种类丰富多样。
而在农业较为困难的地区,人们可能只能依靠捕鱼、狩猎等方式获取食物,导致食物种类相对单一。
2. 居住环境的适应2.1 按地貌划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们的居住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山区、沙漠等地,地貌崎岖或缺乏水源,人们选择在山洞、帐篷等简易建筑中居住,以适应恶劣的自然条件。
而在平原、海滨等地,地貌平坦,人们更多居住在砖木结构的房屋中,享受较为安逸的居住环境。
2.2 气候和居住环境不同地理环境的气候条件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环境。
在寒冷地区,人们常常采取保温措施,比如使用厚重的墙体和屋顶,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室内温暖。
而在炎热地区,人们通常会建造通风良好的房屋,并采取遮阳措施,以降低室内温度。
3. 交通方式的选择3.1 地理条件与交通方式地理环境对人们的交通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山区、丛林等复杂地形中,人们通常选择步行或使用动物(如骑马)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以适应复杂地貌和环境。
而在平原、河流流域等地,人们更容易开发和利用水路、陆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选择船只、车辆等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
小学一年级地理测题认识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差异
小学一年级地理测题认识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差异小学一年级地理测题认识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差异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和广阔地域的大国,既有繁华的城市,也有宁静的农村。
本文将介绍小学一年级学生应了解的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差异,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一、城市的特点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不同的城市可能有不同的特点,但总体而言,城市生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1. 人口密集:城市里住着很多人,楼房高耸,街道宽阔,人们来往匆匆,给人一种繁忙的感觉。
相比之下,农村的人口相对较少,房屋分散,交通不太发达。
2. 交通便利:城市里有地铁、公交车等多种交通工具,人们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省去了很多时间。
而农村的交通主要依靠自行车、摩托车等,出行相对不方便。
3. 商业繁荣:城市是各种商业中心,商场、超市、餐馆等琳琅满目,人们可以买到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和美食。
而农村的商业相对简单,主要是一些小作坊和农贸市场。
4. 教育资源丰富:城市里有很多好的学校和图书馆,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孩子们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学校条件简陋。
二、农村的特点农村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1. 自然环境:农村的自然环境更加宜人,空气清新,土地肥沃,有大片的田野和郁郁葱葱的果树。
而城市的环境较为拥挤,空气污染较严重。
2. 农业生产:农村是农民的家园,农民们主要从事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
他们依靠农田和牲畜获得食物和生活用品。
而在城市,人们主要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
3. 社区关系:农村人们的社区关系相对更加紧密,邻居之间互相帮助,人际关系较为融洽。
而在城市,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疏远,人际关系相对较为疏离。
4. 生活方式:农村的生活方式比较宁静和简单,人们起早贪黑,劳作生活规律。
而城市的生活则更加快节奏,人们晚睡早起,工作和学习压力较大。
通过对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差异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更好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不同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
不同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也不尽相同。
依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在同一地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我总结的不同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
一、青藏地区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藏区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气候变化.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另外,它也有利于劳动生产.藏人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气多变,需要调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形成了习惯,即在气温正常时,藏族人穿藏袍一般也只穿一只袖.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住在拉萨等地的人由于受外来人口的影响,吃的东西被一定汉化,也经常在吃米饭面食火锅等,川菜为影响力最大的一系。
当然还会经常吃些藏族的传统食物,糌粑、酥油、牛肉等。
而住在牧区的人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了很多,他们吃得东西主要是藏族传统食物,在牧区的帐篷里,你才有机会吃到最好的酥油,最棒的酸奶。
有些地理环境艰苦地方的牧民一年内可能吃得蔬菜很有限。
为了适应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和环境,传统藏族民居大多采用石构,形如碉堡,所以被称为“碉房”。
碉房一般有三到四层。
底层养牲口和堆放饲料、杂物;二层布置卧室、厨房等;三层设有经堂。
由于藏族信仰藏传佛教,诵经拜佛的经堂占有重要位置,神位上方不能住人或堆放杂物,所以都设在房屋的顶层。
为了扩大室内空间,二层常挑出墙外,轻巧的挑楼与厚重的石砌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建筑外形因此富于变化。
藏族民居色彩朴素协调,基本采用材料的本色:泥土的土黄色,石块的米黄、青色、暗红色,木料部分则涂上暗红,与明亮色调的墙面屋顶形成对比。
地理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关联2000自作文
地理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关联2000自作文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
吃饭穿衣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我们的饮食习惯和方式,衣服的样式与材料甚至于外在形象都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家知道,按照肤色,地球上分三种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肤色是色素积淀的多少决定的。
低纬度光照强烈,黑色素积淀得多,因而是黑色人种;高纬度地区的白种人因为阳光微弱,黑色素积淀得很少,故为白色人种:中温带介于中间,故肤色为黄色。
大家注意过黑人的头发吗?他们蓬松的黑色卷发可以对头皮起很好的保护作用,不至于遭到过热阳光的灼烤。
白种人的头发适应潮湿的气候,是椭圆截面的,所以自然卷曲:黄种人介于中间,头发的截面是圆柱形的。
对于鼻子,欧洲人鼻子的典型特点,一个是长,一个是前端带钩,因为那里纬度高,气候冷,要把冷空气预热一下,否则进入肺部不舒服,带点钩可以阻挡过量的冷空气进入。
非洲人的鼻子宽大,是为了把热量及时交换出去,包括东南亚地区,可见这是典型的生物学特征。
地理环境对人类容貌的影响,古人早就总结出了“依山生伟男,临水产娇娃”的规律,“秀山丽水出美人”,“米脂的婆姨,缓德的汉”就是大家的总结。
前者来自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的混交,后者来自山水的秀美。
对于人类身高,其地域差异主要是“高纬度高于低纬度”,从人的生长素分泌来说,生长素的分泌有两个特点,一是晚上睡了生长素才分泌,二是深夜一两点分泌最旺盛。
中国人的特征:北高南低,北胖南瘦,北白南黑,这些基本上都和地理环境有关。
电视天气预报,每天在提醒我们加减衣服,使我们认识到天气变化与“衣”的关系,感觉到必须认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远离感冒,健健康康。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服饰有很大不同,其中不乏独具特色的衣饰,如藏袍。
藏袍是藏族服饰的代表,右饪大襟,长袖宽领,飘带扎腰,有何好处?一是可以保暖,必要时全身裹在袍中,夜间可当睡袋;二是可以适应温差的变化,夜间冷,可将双手藏在袖中:晨后气温渐升,右袖脱下,以便劳作:中午气温高,可脱下,围在腰间。
人文地理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
人文地理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对不同地方的人文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是指特定地域(土地)上人民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文化特征和生活习惯的风俗礼仪。
这些风土人情反映了当地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探讨中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以期增进对中国人文地理的了解。
一、北方的风土人情1. 冬日冰雪欢乐北方地区的冬季严寒,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喜爱进行各种冰雪活动。
比如,演绎的冰灯艺术,北方的冬至节习俗中,燃放烟花爆竹和吃饺子的习俗等。
这些习俗和活动,既体现了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成为了观光旅游和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景。
2. 绣花将军北方地区有许多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其中以京绣著名。
京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文化自信和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绣大多以人物、花鸟、山水为题材,绣工精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
京绣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3. 老北京胡同北京的胡同是老城区的代表,这些古老的胡同街道、独特的四合院,见证了北京数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走进胡同,你会感受到浓厚的京味,体验到尘封的历史。
胡同中的生活节奏似乎减缓了,人们常常会组织一起唱歌、跳舞、打牌,街坊邻里的交往非常密切。
这种老北京特有的人情味儿,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二、南方的风土人情1. 江南水乡江南地区位于我国的南部,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而闻名。
这里河流密集,水网纵横,构成了独特的河流交通体系和水乡特色。
水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船只,船只航行在江河之上,成为江南独特的交通方式。
在江南水乡的村庄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江南文化,欣赏到精美的各类园林和建筑。
2. 渔家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人们热爱钓鱼和吃海鲜。
其中,渔家乐是一种特别的旅游项目,它将农家美食与江南水乡的风景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
游客们可以一边品尝当地的美食,一边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南方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高中地理:从衣食住行感受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从衣食住行感受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
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人类只有适应环境,才能达到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衣1.江南──丝绸我国江南水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富饶之地。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湿热,适合种桑养蚕。
历史上江南的养蚕业就很发达,其中以苏杭为盛。
养蚕业的发达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历史上,江南的富人多着丝绸便也不足为奇了。
2.青藏高原──藏袍青藏高原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这里因高而寒,海拔高,云层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微弱,这里“一天四季”,夜间遍野冰霜,中午又可能烈日炎炎。
因此藏袍就成为当地牧民最适宜的一种服装。
天太热的时候,可以把藏袍的两只袖子褪下来,塞到腰后,这样两只胳膊就可以活动自如;而夜间,因为温差太大,穿上袖子则可以更好地御寒。
皮制的藏袍最隔凉,不怕潮湿。
藏袍的宽度足够一半铺一半盖,展开的长度正好能从头盖到脚,所以藏袍又是牧区最适合的被褥。
3.阿拉伯地区──白色宽松的长袍阿拉伯人大多数居住在热带沙漠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区,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量少,蒸发量极大,非常干旱。
阿拉伯人穿着白色长袍,戴着白色头巾,一方面易于反射热量,防止阳光灼伤皮肤;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身上的汗水过多蒸发,造成人体缺水。
宽袍大袖,通风良好,穿着不觉得闷热,保护人体免受沙尘之苦。
当然,这种民族服装和传统也有关系,阿拉伯人是不愿意暴露头部和身体的,而且这里的人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他们认为白色是圣洁的颜色。
二、食1.山西──醋醋是饮食中酸的代表调料,在中国传统四大口味中,以“酸”起头,生活中“吃醋”一词更是高频地出现。
而要说到吃醋,尤以山西等地为主。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山西人称之为“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不同地区不同生活
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 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 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 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 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 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 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 饮食习惯。
我国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冬季
广州的冬季
海南的冬季
从水分条件看,自东南向东北,依次为湿润、 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干旱、半 干旱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大体上 全国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 藏高寒区三个大区。由于纬度高低、距海远 近不同,加之地形错综复杂,地势相差悬殊, 致使我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即使一个山 区,也具有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立体气候 特征,这为山区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资源。
喜欢吃辣的人各地都有,但却相对集中在 重庆、四川、湖南、贵州等地。这是为什么呢?
湖南人喜欢吃辣椒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 很久以前,荆楚大地突然瘟疫流行,十户 九空。救苦救难的神仙路过,便播撒红果, 教人煮食,从而瘟疫消除。后来,我们便 把这种救命的红果称作辣椒。辣椒可以驱 寒却湿,湖南民间常用一碗辣椒汤来防治 伤风感冒。 我们四川人吃辣主要是气候原因,我们出 自盆地中,气候比较潮湿,吃辣椒可以排 除湿气,并尤其喜欢吃麻辣的
骆驼
雪橇
羊皮筏子
中国的主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 (最高) 原 要高原 中国的主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 (最广阔) 游平原 要平原 中国的主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 柴达木盆 准葛尔盆 地 地 地 要盆地 (最大)
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 南部 亚热带: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热带:海南地区
地理环境论文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论文:我国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与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论文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论文:我国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与地理环境【摘要】我国南北地理环境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吃、穿、住、行等生活习惯有许多不同。
【关键词】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广,地理环境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吃、穿、住、行等生活习惯上有许多不同。
一、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在饮食结构和饮食口味上有着不小的差异。
1.饮食结构不同。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水热条件不同,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饮食结构不同。
北方地区由于全年降水少,冬季气温低,以种植小麦为主,以面食为主食;南方地区由于全年降水多,气温高,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米饭为主食,因而形成了“北面南米”的饮食结构。
2.饮食口味不同。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差异,使得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新鲜蔬菜的供应和农作物的分布不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饮食口感不同。
南方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全年降水多,光热条件好,蔬菜一年四季都有,加上盛产甘蔗,被糖“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食的习惯。
北方地区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有蔬菜吃,且吃不完;冬季蔬菜难以过冬,没有蔬菜吃,为了解决冬季的吃菜问题,北方人就把夏季的蔬菜腌制起来,冬季慢慢“享用”,这就养成了大多数北方人吃咸菜的习惯。
从而形成了“北咸南甜”的饮食习惯。
二、服饰习惯与地理环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不仅人们服饰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关,而且服饰的样式、服饰的变化等都会与地理环境有关。
1.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南方地区,特别是浙江和广东等地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宜蚕生产,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加上南方地区气温高,夏季特别热,人们喜欢透气滑爽的丝织品;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地区,气温低,冬季特别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人们喜欢耐寒的毛皮。
人文地理下册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单元分层作业(能力提升卷)(教师版)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单元分层作业(能力提升卷)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湄公河平原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最深()A.中国传统文化B.稻作文化C.佛教文化D.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湄公河平原位于中国南部,水稻历史悠久,水稻生产影响着湄公河平原上人们的精神生活,人们的思想深深地别打上了稻作文化的印记,故A项正确;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文化、西方文化对湄公河平原的人们有一定影响,但属于属于外来文化,影响不及稻作文化深,排除ACD。
故选B项。
2.美国大平原农场农业的特点有①农业一体化②机械化作业③生产效率高④人均产量低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美国大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机械有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的特点,一般是以家庭经营的大农场为主,投入的资金多,劳动力少,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属资金密集型农业。
故排除④,选①②③组合,排除ACD,B项正确。
故选B。
3.阿尔卑斯山区成为旅游者天堂的自然原因有()A.完备、精良的配套设施B.政府的大力支持C.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系统D.有冰川和积雪,温泉资源丰富【答案】D【解析】阿尔卑斯山区冬季有冰川和积雪,滑雪条件好,温泉资源丰富,属于自然条件,D项正确;完备、精良的配套设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系统属于人为因素,不是自然原因,排除ABC。
故选D项。
4.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生产生活特色是①山谷平地种植玉米和小麦②骆马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③高海拔处放牧马养羊和牛④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和小麦,①错误;在山区的高海拔处,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②正确,③错误;玉米和马铃薯是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④正确。
地理影响生活的例子
地理影响生活的例子
地理是指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地理影响生活的例子:
1. 气候: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这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生产活动。
例如,热带地区的气候炎热潮湿,人们喜欢吃辣,而冷带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人们更喜欢吃热腾腾的食物。
气候也会影响到农业生产,例如在气候温和的地区,农作物种植更容易成功,而在干旱的地区,农作物种植则更具挑战性。
2. 地形:地形对人类活动和交通运输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
山脉和峡谷会使道路修建更加困难,而平原则更适合修建道路和铁路。
此外,地形也会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如在山区建造城市需要更多的工程和建筑物来支撑。
3. 自然资源:地球的各种自然资源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
例如,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支持了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
水资源对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对人类活动和生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认识和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些资源。
- 1 -。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形成的基础之一。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习俗等,从而导致文化的地域差异。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文化地域差异的影响。
一、气候与文化形成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决定了某一地区的气温、降水情况、季节等。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衣着习惯、饮食习惯等都产生着深远影响。
1. 寒冷地区与温暖地区在寒冷地区,人们往往过着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生活,他们的文化表现在骑马、狩猎、穿着厚实的毛皮衣物等方面。
而在温暖地区,人们更多的从事农业生产,并采取农耕方式。
他们的文化则表现在农业节庆、农田溉灌技术等方面。
2. 干燥地区与湿润地区在干燥地区,由于水资源稀缺,人们更加重视节水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了以节水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习俗。
而在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文化则更多地体现在水上交通、水上娱乐等方面。
二、自然地理与文化差异1. 山区与平原地区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地形起伏,交通不便,因此山区人民的传统文化往往保持着相对封闭和独立性。
他们的文化表现在山歌、舞蹈、民间故事等传统艺术形式中。
而平原地区则交通便利,人口聚集,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2.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们容易接触到外来文化和思想,因此沿海地区的文化更加开放和包容。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限制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文化相对封闭和独立,更加保持着传统的习俗和风俗。
三、地理资源与文化差异地理资源对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的地理资源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文化的差异。
1. 水资源与文化形态水资源在地理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
例如,河流丰富的地区发展了水运文化,人们依赖河流进行交通和运输;而沙漠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人们则形成了以沙漠生活方式和信仰为核心的独特文化。
地理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地理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地理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差异对食物、居住、交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食物地理差异对人们的食物选择和食物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不同的地区,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也各不相同。
例如,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作物,而气候干燥的地区则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这种地理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的差异。
此外,地理差异还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
例如,海洋沿岸地区的居民更倾向于以海鲜为主食,而内陆地区的居民则更偏好以肉类和谷物为主食。
不同地区的烹饪方式也因地理差异而有所不同,如川菜、粤菜、鲁菜等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就是地理差异对烹饪方式的影响。
二、居住地理差异对人们的居住方式和住房结构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人们往往选择在山区或沙漠中建造特殊的居住形式,如土楼、蒙古包等。
而在气候宜人的地区,人们则更倾向于选择砖木结构的房屋。
地理差异还影响着住房的布局和风格,如北方地区的四合院、南方地区的园林住宅等。
三、交通地理差异对交通方式和交通网络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人们往往采用水路或空中交通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
例如,沿海地区的居民更倾向于使用船只进行交通,而山区地区的居民则更依赖于步行或骑马等交通方式。
地理差异还影响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如平原地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相对较为便利,而山区地区的交通建设则较为困难。
四、经济地理差异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洋资源,往往以渔业、航运和海洋旅游等产业为主导;而内陆地区则以农业、矿产资源和制造业为主导。
地理差异还影响着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速度,如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相对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
不同地区不同生活
北京的冬季
广州的冬季
海南的冬季
•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东
北北部地区夏季短暂,冬季漫 长,而华南沿海地区终年炎热 多雨,一派热带风光,甚至在 同一个地区也会存在“一山有 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
牦牛 船 马
骆 驼 雪橇
羊皮筏子
“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生活环 境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衣 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 丧礼、节庆、礼仪等方面的喜 好和禁忌也不同。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p94~95
了解各个名族的主 食··· ··· …… ··衣服 ··风景
读完了这两页书,我有一个问 题: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 越来越多。当我们到与家乡风 俗习惯不同的地区时,我们应 该怎么做呢?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开动脑经,想喜欢吃辣的人各地都有,但却相对集中在 ( )等地。 2.“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面积广大,各 地的生活环境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 等方面的喜好和禁忌也不同。
本课时已经学完了,请同学们在来回顾一下我们的课题:
课外小作业: 1、去更深的了解各 个名族 2、假如条件支持, 可以去游玩 3、可以写一写感受
地理环境对社会群体价值观的塑造
地理环境对社会群体价值观的塑造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地势、气候气象等。
这些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社会群体会形成独特的价值观。
首先,地形地势对社会群体的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山地地区的人们常常面对险峻的山峦和艰苦的生存条件,他们往往形成了勇敢、坚韧、团结的价值观。
山区人民通常十分重视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困难时刻能够互帮互助、共同应对。
而相对平原地区的人们则更加注重务实、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平原的广袤土地使得农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因此农民们往往追求稳定、安逸的生活。
其次,气候气象也对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们偏向开朗、豁达的性格特点。
例如,在东南亚的国家,由于气候炎热潮湿,人们通常性格开朗、热情好客。
而北方的国家由于气候寒冷,人们往往更加注重实际、踏实的价值观。
他们的性格相对内敛,注重努力工作。
此外,气候也会对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例如,长期处于草原地区的民族,往往生活方式简朴、勤劳,注重家国情怀。
同时,地理环境也会对社会群体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地区,海拔高、地势险峻,形成了与世隔绝的特殊环境。
这种地理环境给予了西藏人民独特的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并形成了独特的寺庙建筑风格。
在西藏的社会价值观中,宗教信仰是至高无上的,对和谐共处与秩序维护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然而,虽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群体的价值观有着较大的塑造作用,但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交流和移民自由的加快,地理环境对社会群体价值观的影响有所减弱。
如今,人们更多地接触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群体的思想和观念,地理环境成为了一个条件,而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在此基础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开始以自身的意志和选择来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社会变革、政治系统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都会对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人的生活习惯和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人的生活习惯和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下面,就以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例加以说明:1、服饰与地理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
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
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
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
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
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
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
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2、饮食与地理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
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
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
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
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3、住房与地理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
小学一年级地理综合专项练习题认识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小学一年级地理综合专项练习题认识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风貌和文化风俗。
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可以拓展眼界,增长见识,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下面,本文将通过小学一年级地理综合专项练习题,帮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第一题:印度神庙的石像在印度,人们建造了许多寺庙来供奉不同的神灵。
这些寺庙通常用彩色的石头建成,外墙上雕刻着各种动物、神和人物的形象。
请根据描述,回答以下问题:1. 印度人为什么会在寺庙里供奉神灵?2. 你认为为什么要用彩色的石头建造寺庙?3. 为什么寺庙的外墙上会雕刻各种形象?答案解析:1. 印度人有着深厚的宗教信仰,他们相信神灵可以保佑他们平安幸福。
所以他们会在寺庙里供奉神灵,表达对神的崇拜和尊敬。
2. 彩色的石头可以让寺庙显得更加美丽和庄严,也有助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崇拜之心。
3. 寺庙的外墙上雕刻各种形象是为了展示印度文化和宗教的多样性,也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形象来了解和认识各种神灵和传说故事。
第二题:埃及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建筑,也是埃及文化的象征之一。
请根据描述,回答以下问题:1. 金字塔是由什么材料建成的?2. 金字塔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 金字塔为什么被认为是埃及文化的象征?答案解析:1. 金字塔是由巨大的石块建造而成的。
这些石块被运送到金字塔的现场,然后用工具一块一块地堆积起来。
2. 金字塔的主要功能是为埃及的法老提供一个永久的安息之所。
法老相信,只有金字塔能保证他们的灵魂能够永远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
3. 金字塔作为埃及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埃及古代文明的伟大和辉煌。
它是埃及法老统治时期的标志,也是埃及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第三题: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是一种传统的日本文化艺术,通过茶道的仪式和茶具的精致,展示出雅致、平和和谐的生活理念。
请根据描述,回答以下问题:1. 茶道仪式的中心是什么?2. 为什么在茶道仪式中使用精致的茶具?3. 茶道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解析:1. 茶道仪式的中心是泡茶和品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
性与相互性
初二34班王芷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频繁的交往,使得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观念与生活习惯的相互性增强,这也源于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简单自由。
很多地区的独特风俗在逐渐淡化,从而导致他们的差异性并不是那么强烈。
某些地区,虽然融合了很多不同于原始风俗的生活观念与生活习惯,但其原始生活观念和习惯仍然保留原始模式,这是差异性的直接因素。
正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中国是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且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
南北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迥异,导致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观念和习惯有了较大的差异性同时又存在相互性。
下面就此观点具体分析。
一、不同地区人们生活观念和习惯的差异性
①我国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适宜水稻生长。
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强,较干旱,适宜小麦生长。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故北方人较喜欢吃面包,以面食为主;而南方人则偏好米饭,可谓餐餐不离米也。
这是南方人与北方人基本的生活习惯的差异。
②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
它是祭祀灶君的节日,这天送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
人们把君神像贴在锅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腊月二十三号以后,人们开始打扫房屋,置办年货,制作节日食品,一直忙到除夕。
有些地区把小年当作大年的前奏,但据调查,在48个大学生中,有30%的同学没有过小年的习惯,有7%的同学表示没听说过,63%的同学仍然保留着这种习惯。
由此可见,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观念保持着相对的差异性。
即使同是过小年,但其庆祝方式却各不相同,有些地区的隆重程度胜于春节,而有些地区则只是简单的吃顿饭而已。
③在不同地区人们的最大差异是否是在饮食的问题上,有的同学表示是肯定的。
但由于所处区域的不同,长期食用一种食物,便不自觉地出现了许多饮食模式存在于每个人的胃中了。
这种差异的饮食模式,不仅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还受到传统习俗,社会经济影响。
我们知道北方人喜欢吃咸,而南方人喜欢吃淡,四川,湖南喜欢吃辣,这与所处地理环境和传统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饮食的差异性,使得社会的多样性更显著。
饮食文化不仅是当地人们生活习惯与生活观念的映射,更适当地深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广西是一个壮族集聚的地方,也是壮族的故乡,五色糯米饭是壮族的一个特色。
据材料得知,五色糯米饭又叫化米饭或青精米饭,是壮族人民喜爱的食品之一,它是用糯米泡在枫叶汁,柴蓝草汁,红草汁,黄花汁里分别染成黑色,紫色,红色,黄色,加上本色蒸制而成。
无色糯米饭象征着吉祥如意,表达了壮族人对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
壮族人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做无色糯米饭吃。
二、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观念的相互性
①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是通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与心理结构的形成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国际化,一个地区的生活观念与习惯不是绝对独立的,他们被此联系着.影响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加强,制约着不同地区人们生活观的相互性在加强。
这种相互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鉴于社会压力的增强,人们往往接受简单.流行的生活方式,而对于传统习俗的传承在不断减弱。
很多地区是融入了很多新的生活习惯,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在削弱,从而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了共同的文化背景。
这体现了不同地区生活习俗的相互性。
据材料得知,七月十五又称鬼节,这一天的传统习俗主要为家家户户放水灯,一般做成荷花瓣形,点上蜡烛,漂浮在河水之上,以普度孤魂,这也是中元节的由来。
除此之外,还有“烧包”“放焰口”“普度拜拜”“抢孤”等习俗。
据调查,在48个大学生中只有1%的表示,在自己的家乡又把枫叶或桃叶挂在门上辟邪的习俗。
99%的同学表示自己家乡没有这种习俗,跟没有放水灯、烧包、放焰口、普度拜拜、抢孤登习俗。
由于现代大部分年轻人都来到大城市务工,接受了城市的新的简单自由的方式,逐渐改变思想,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对于家乡的传统文化在不断淡忘,有很多年轻人把“鬼节”当作情人节来过,这是城市生活观对不同农村地区的制约与影响。
这充分体现了不同地区人们生活观念与习惯的相互性在加强,这有利于人们保持先进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但同时这对于保护传统优秀文化,无偿不是一次有力的冲击。
③对于觉得不同地区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后观念会慢慢同化吗?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人表示,这种同化是可能发生的。
这种同化取决于哪一种习俗起主体作用,它就会对其他不起主体作用的生活习俗起到强化作用,使得不同地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俗的相互性不断的加强。
生活观念与习惯的出现与存在具有地区性与传统性,但它更具社会性。
我们知道,南方以米饭为主食,而北方以面食为主食。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加强,人们对生活要求有所提高,因此人们的生活观念与生活习惯不是固定不变的。
许多北方人来到南方,由于长期接触南方人,不断适应南方环境,从而产生对米饭的喜爱,逐渐形成以米饭为主食。
相反,当一位南方人到北方长期做生意,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对面食的喜爱,正所谓“入乡随俗”,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观念总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说明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通过人这个载体使得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的差异性在减小,而使得它们的相互性表现得更突出,正是这样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在很多城市在餐饮行业方面,得到蓬勃发展,满足了很多人的生活欲望,这是缘于在一个城市里不是单一的传统的饮食风味,而是融入了多种风味的饮食行业,这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开始在适应其他的生活习惯。
这是当今社会生活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差异性在减小,而相互性在增强。
④“如果你未来的丈夫或妻子是极其信教的,你认为你的家人会接受吗?”
A会B不会C无所谓的
这个问题对于48个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
A27﹪B32.6﹪C47.8﹪
由此可知,在年轻人中绝大部分择偶不是很注重对象的信教的与否,也就是说异性生活观念与生活习俗不再是抑制他们相爱的因素。
这可以充分的表明,在自由开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观念与生活习俗不是那么的明显。
不同地区艰难的差异性在不断的削弱,在充满社会压力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观念趋向简单自如。
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相互的适应来获得共同的生活观与习惯。
如今异族通婚是一种常见的婚姻现象,并有一定的发展趋势。
异族通婚是一个生活习惯与生活观念相互适应的过程,这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流,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可以丰富当地人的生活,更有利于加强不同地区人们的合作,同时有利于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
这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主体,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往往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而其他地区的生活习俗也会对这地区产生反作用。
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这种相互关系可称为矛盾的统一性,是美好生活,多彩人生的前提。
不同的地区在吸收新文化的时,仍会保留这旧的习俗,这是矛盾的特殊性,这是保持地区特色的基础。
总的来说,在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中国,不必刻意去分开差异性和相互性。
我们要看到的是未来的路,在融合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持特色。
而且,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观念与生活习俗保持差异性的同时,更多的是相互性,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强大的趋势。
正如孙中山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