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报业宣传

合集下载

苏联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苏联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三、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广播
在苏联实行改革后,和报纸一样,广播作 为官方喉舌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电视 新闻改革中,苏联电视从节目内容、播映形 式到电视事业管理体制,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 变化:批评性报道揭露性报道大量增加; 开办对话节目促进交流;新闻覆盖面扩大, 官方新闻减少,灾难新闻和西方报道增加;④ 电视从官办走向商业独立;⑤非政府电视台出 现。
(3)苏联新闻体质的确立、特点及变化
确立新闻体制的归属形式 1907年当的“五大”通过的党章确定了党报的体制, 即新闻机构的归属形式问题:党报编辑部由党中央委 员会指定,并接受其领导和监督。 列宁对新闻体制的深层次设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对报刊的管理应由行政干 预变为法律制约,同时应加强报纸对党的工作的监督 作用。 斯大林时期确立高度集中的新闻管理体制 特征:信息来源单一;言论高度集中;报业无法可循; 实行新闻检查;建立编委会制度。
(2)战后苏联报业的发展
赫鲁晓夫时期报刊工作特点: a.打破意识形态僵局 赫鲁晓夫十分重视宣传工作,把报刊作为推进改 革政策的重要工具,允许有限度地开放新闻自由。在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僵局被打破, 一些记者和作家开始触及过去属于“禁区”的问题, 持不同政见者的声音也出现了。 b.深化经济改革 苏共二十二大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 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加 强经济核算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从 而使苏联的经济改革及其理论指导原则较前大大深化 了一步。为了贯彻会议精神,苏联报刊掀起了一个为 改革大造舆论的新高潮。
二、二战及战后苏联报业
(1)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报刊: 报刊结构的调整:a.停办、合并了一批民 用报刊;b.减少报刊篇幅,限制出版期数 和发行数量;c.大力发展军事报刊 苏联报刊在卫国战争中的宣传内容: a.宣传包围祖国思想,鼓舞人民的抗敌斗 志;b.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c.号 召后方人民支援前线;d.揭露德国法西 斯的侵略本质。

外国新闻传播史——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苏联、东欧国家新闻业的发展

外国新闻传播史——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苏联、东欧国家新闻业的发展
192419531946年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苏联19461950年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法令即第四个五年计划战后苏联报刊的全部工作就是调动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唠叨热情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保证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及时调整宣传方针调动各种传播手段包括消息通讯专题报道新闻评论等并且开辟新栏目全面介绍和推广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的新经验和伟大创举从而促成全国性的劳动竞赛热潮的出现战后苏联报业修复了战争的重创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到50年代初苏联共有报纸8000种发行4500万份发行量超战前水平1946年以后随着斯大林个人威望的进一步提高在他的直接授意和领导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一个接一个展开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斯大林中央对思想战线的动向给予高度重视注意在这个领域内防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同时也反映了斯大林早在30年代即已采取的那种以行政命令手段对待思想意识问题的简单武断的做法不但没有改进反而更加严1946年8月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决议谴责两杂志刊登反对苏维埃的异己作品并责令停办列宁格勒杂志撤换星杂志主编改组编辑部1948年联共布中央召开全国各主要杂志编辑部会议在会上联共布中央严厉批评旗帜杂志编辑部没有完成所应担负的任务在工作中犯了一系列严重的错误并责成旗帜杂志编委会和苏联作家协会书记处纠正编辑部的错误1949年文学报发表题为布尔什维克党性的伟大原则的社论批判旗帜杂志的自由化错误正是这一时期联共布中央创办了哲学问题杂志发表了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俄国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传统问题论物质认识的本质等文章被指责为犯了严重的世界主义的错误因此被改组在这一系列批判运动之后苏联思想战线归于沉寂不同声音哑然消失了19531964赫鲁晓夫极力反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并借此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与改他十分重视宣传工作把报刊作为推进改革的工具他认为以前的报纸言论过于沉闷保守因而允许有限度的开放新闻自由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僵局被打破一些记者和作家开始触及过去属于禁区的问题持不同政见者的声音也出现了与此同时知识界也出现了一批向往西方社会所谓自由派记者和作家他们借批判斯大林之机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引起苏共领导层的不安苏共二十二大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等比较完整的改革思路和方法从而使苏联的经济改革及其理论指导原则较前大为深化大会以后为贯彻会议精神苏联掀起了一个为改革大造舆论的新高

5俄国新闻史

5俄国新闻史

3《同时代人》及其同仁
《同时代人》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 1847年,涅克拉索夫接手发行,别林斯基 参与编辑。1853年车尔尼雪夫斯基任主编, 经常讨论农民革命问题,成为革命民主派 的主要论坛。
亚历山大· 谢尔盖耶维奇· 普希金 【1799~1837】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 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 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 为亲切的怀恋。

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 经济派的特点:①崇尚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否 认革命理论的指导意义。②崇尚经济斗争,认 为反沙皇的政治斗争不是工人运动的任务而是 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事情。③在组织上依恋涣散 的小组习气和手工业方式。
《火星报》 的意义



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 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从何着 手?》)这是对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发展。 《火星报》组织工作:①收集稿件和信件。②传 递报纸和其他文件。③在国内建立地下印刷所。 ④通过代办员为报纸募集出版和活动经费,并宣 传和组织群众 。 《火星报》的作用:①使多数工人接受了马克思 主义,为建党准备思想基础。②把分散的地方组 织联结起来,为建党奠定组织基础。③通过讨论 宣传,为建党确立了政治纲领。
《真理报》



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问世。全俄性的政治报。 1914年停刊。 《真理报》第一阶段只存在两年多的时间,却 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群众基础,造就了新一 代工人革命者。 内容:①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 行到底的思想。②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和 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 ③ 宣 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 1917年,《真理报》复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

俄罗斯地区报业

俄罗斯地区报业
(1)征用资产阶级报刊的物质设备来出版无产阶级的 革命报刊;
(2)统一控制广告业务;《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 的法令》
(3)财政拨款支持;
(4)随着政权巩固,党和政府在法律和组织上努力保 证社会主义报刊的发展
逐步建立一个以中央报刊为主、 以地方报刊为辅,以当得机关报 为主、以服务不同读者的专门报 刊为辅的报业网络。 (1)《真理报》 成为苏共党中央机关报,布哈林 主持报纸编辑工作。由此,自上 而下系统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机 关报体系。
四、战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斯大林时期: 1、“超计划积累”运动 2、逐渐失去战争年代的朝气蓬勃,
从内容到形式显得沉闷和呆板。
(报道内容限制;个人崇拜加剧) 数量上虽有较大发展,但掩盖问题、粉饰太平, 脱离人民。
赫鲁晓夫时期:
1、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评判 允许有限度的自由; 2、报业混乱:市民报和农民报 对资本国家国家的“三和” 主张,对外宣传有了改动,第一次报道苏联领导 人访问美国以及采访美国总统。
如,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
俄罗斯报刊的特点

所有制多元化、经营商业化
(1)政府经营。中央政府办有二报一刊
(2)政党经营 (3)集体经营。报社从业人员共同拥有并经办报纸 (4)私人经营

销量下降。
结构趋于地方化和分散化。
《俄罗斯报》 1991年为议会所办, 后出版人改为俄罗斯联邦 政府。多为官方材料,出 来书刊讯息外几乎没有广 告。
(3)挑动从事犯罪活动者。
《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
1918年2月22日,“审理利用报刊反人民的各种犯 罪活动”,授予该法庭执行罚款、封闭、没收资产阶 级报纸等8项职责。
《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 到1919年底,其他政治派别的报刊全部停刊或被 查封。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章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俄罗斯地区的报业至今已走过了300年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三个时期:沙俄时期、苏联时期和独联体时期。

第一节沙俄时期的报业俄国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历时最长的国家,历届沙皇均严格控制报业,因而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一、俄国报业的诞生和初创。

(一)、《新闻报》1703年1月2日,沙皇彼得一世在莫斯科倡导创办俄国第一份铅印官方报纸《新闻报》,标志着俄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它为沙皇专制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延续作了大量的鱼卵工作,是沙皇政府得力的统治工具。

(二)、《莫斯科新闻》和其他民办报刊的出现。

1756年,莫斯科大学仿照《新闻报》样式创办《莫斯科新闻》,自此打破了官办《新闻报》独家垄断的局面,它是非官方报纸,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深受知识阶层的欢迎,发行量超过《新闻报》。

后来该报几易主编,越来越成为沙皇统治的帮凶。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被苏维埃政权查封。

18世纪后期,在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一些民办刊物。

最有影响的是启蒙思想家诺维科夫创办的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杂志,如《雄蜂》、《画家》。

1779——1789年,他曾主编《莫斯科新闻》,将它办成了宣传民主主义的阵地。

18世纪末,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俄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统治者惶惶不安,对刚兴起的民间新闻出版业采取镇压措施,传播民主思想的进步刊物全部被查封,进步的新闻工作者一一被放逐。

(三)、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的报刊活动。

1825年12月,一些青年军官因深感俄国的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现状,率军队起义,史称这次起义的贵族军官为十二月党人,他们所办的报刊,最有影响的为1823年创办的《北极星》,主要内容为宣传解放农奴,废除书刊检查制度,动员人民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以赫尔岑为首的贵族革命家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继续促进民主运动的发展。

他与人合作出版了刊名和宗旨与十二月党人创办的《北极星》相同的《北极星》丛刊和《钟声》杂志。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苏Biblioteka 新闻体制的特点

信息来源单一 言论高度集中 报业无法可循 新闻检查 编委会制度

新闻法后的特点
取消新闻审查 人人享有办报权利 扩大报人的自主权限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俄罗斯 数量猛增、原有报刊变化巨大、 特点: 归属形式多样 调控手段多样




战前苏联报刊的宣传内容
统一思想 发展经济 抨击官僚主义




二战中的苏联报业
合并停办 减少篇幅 发展军事报刊


战后苏联报业的发展

斯大林时期: 经济报道 消除异己
赫鲁晓夫时期(“解冻了”) 打破意识形态僵局 深化经济改革




勃列日涅夫时期 欺骗宣传 戈尔巴乔夫时期 绝对自由化时期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 播事业
帝俄时期的报业

彼得一世与俄国报业的发端 沙俄对报业的严格管制 尼古拉一世——铁的法典 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政党报纸增加、资本主义特征的报业出 现





革命民主主义派的报刊和报人 《同时代人》 《祖国纪事》 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民粹派报刊 《俄国财富呢》





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工人曙光报》 《火星报》 《新生活报》 《真理报》
由年轻教士戈邦神父率领的一批群众准备向沙皇尼古拉二世递交表达他们心声的请愿书

二月革命后报业的发展 《临时政府公报》——《消息报》
苏联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确立于发展 取缔反革命报刊 建立无产阶级的报业体系 形成社会主义报刊网

外国新闻传播史——沙皇专制制度下的俄国报刊

外国新闻传播史——沙皇专制制度下的俄国报刊

二、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一)工人运动的兴起和早期工人报刊 (二)列宁与全俄政治报《火星报》 (三)布尔什维克党的报刊 (四)群众性政治日报——《真理报》 (五)无产阶级报刊为十月革命胜利而斗争

(一)工人运动的兴起和早期工人报刊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俄国工人阶级逐渐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 力量 在沙皇专制制度的暴戾统治下,俄国无产阶 级深受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压迫,处境十分 艰难,群众性罢工斗争蓬勃兴起
2、《祖国纪事》
是一份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1839年在彼得 堡创办。 前期由克拉耶夫斯基负责发行,别林斯基主 持评论专栏,宣传唯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和现实主义。 1846年别林斯基与克拉耶夫斯基在政治观点 上发生了分歧,转到《同时代人》工作, 《祖国纪事》的战斗力有所下降

1868年,克拉耶夫斯基将报刊发行权转让给 涅克拉索夫,在涅克拉索夫的主持下,《祖 国纪事》重新发扬《同时代人》的民主主义 革命传统,抨击专制政治制度,支持农民群 众革命斗争 民粹派代表人物米海依洛夫斯基1868年开始 为该刊撰稿,1877年涅克拉索夫去世后他成 为主编,《祖国纪事》于是成为民粹派刊物。

2.具有资本主义企业特征的报业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著名出版商苏沃林出任《新时报》 主编,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主义立场,顺从沙 皇政府的意志。在报纸编排上,形式多样, 栏目众多,消息灵通,报道及时,文字高雅, 文学性强,很快使该报成为俄国最大报纸之 一。 苏沃林又出资办了几家报纸,靠报纸发财, 成了百万富翁,他被称为俄国的报业大王。
19世纪60年代以前,俄国历届沙皇政府对舆 论的控制和报刊出版的管制十分严厉。 尼古拉一世于1826年制定了被称作“铁的法 典”的书刊检查法。该法规定,由三位部长 组成最高书刊检查委员会,并由它负责指导 舆论,使其符合现实政治形势与政治观点。

11俄国新闻史2

11俄国新闻史2

思考题
对俄罗斯电视新闻的“转变”的思考 如何评价斯大林时代的新闻宣传
无产阶级党报理论
媒介的功能(工具论) 党报与党的关系:党报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 必须与党的机关保持一致,并接受党的绝对 领导 党报与群众的关系:反映广大群众的利益, 发展工农群众通讯员队伍,接受群众监督 宣传原则:党报工作者的创作自由应服从于 党的基本利益。宣传必须绝对真实 。
二 斯大林时代的新闻宣传
2 宣传、灌输、恐怖的关系 “恐怖”存在于运动的各个阶段 宣传和灌输的时机有先后 灌输和宣传的对象有内外 恐怖” “恐怖”的主要作用是灌输
3 宣传与科学性(scientificity) 科学性为“现实” 科学性演化为神秘性
【二】 战时新闻宣传 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的优点在战时宣传中 得到极大发挥。 民用报刊减少。压缩报纸版面,把纸张、人 才等都让给军事报刊。 加强新闻检查制度,由苏联情报局以通报的 形式向新闻媒介提供战争消息。 扩充和组织军事记者深入报道前线。 战时苏联报刊广泛使用通栏大标题,大量刊 登文学体裁。
第二节 苏联时期的报业
一 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确立 苏维埃政权初建阶段:取缔资产阶级报刊,建 立社会主义的新闻体系。在国内战争和经 济恢复时期初步建立了以中央报刊为主、 以地方报刊为辅,以党的机关报为主、以 专门性和行业性报刊为辅的报业网络。 中央报纸:《真理报》(1917年在彼得堡恢复 出版),《消息报》(1917年在彼得堡创 办),《贫农报》,《经济生活报》, 《民族生活报》,《劳动报》,《红星 报》,《共青团真理报》
苏联新闻传播模式的特征:统一性 新闻媒介国有化 新闻宣传工具化 新闻报道“宣传化” 监督功能“弱化” 杜绝庸俗新闻
第三节 独联体的新闻业现状
一 俄罗斯目前的新闻体制特点: 多元化的媒体归属形式: ①官办报刊。②政党报刊。③同仁报刊。④商办报刊。 多样化的媒体调控形式: ①行政手段。②经济手段。③法律手段。 独联体其他国家现状: ①新闻媒体纷纷改换门庭。 ②出现“信息贫乏”状态。 ③报业活动的无序局面。 ④媒介法制化管理开始起步。

俄罗斯的新闻传播事业

俄罗斯的新闻传播事业
(五)通讯社的变化 解体后,原苏联国家通讯社塔斯社名称 未改变。 俄通社-塔斯社 俄罗斯通讯社 私人通讯社:1989.5追溯通讯社 二、俄罗斯新闻体制的确立及特点 三、独联体其他国家新闻业现况
欧洲篇
第十三章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沙俄时期的报业
》,从此开始了俄国定期刊物的历史。 1756莫斯科大学主办的《莫斯科新闻》 是第一张非官方报纸。 18世纪70年代启蒙思想家诺维科夫创办 了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讽刺杂志,预示 着民办报刊的出现。
第三节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三)新报刊各具特色 《独立报》:由莫斯科知识界发起创办 《生意人报》:以经济内容为主 《俄罗斯报》:1991创刊 (四)广播电视界的变革 全苏国家电视台和广播公司 奥斯坦基 诺电视和广播公司 全俄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 惟一的全国 性官方广播电视机构
第三节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沙俄时期的报业
二、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1861农奴制被废除后,沙皇政府对舆论的控 制有所松动。 报业结构的变化表现在: 政论性报纸和政党报纸的相继创办:1860全 国政治性报纸只有15家,1881增加到83家, 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以文学报刊为主的报业结 构。 具有资本主义企业特征的报业开始出现:彼得 堡著名出版商苏沃林1876出任《新时报》主 编。“俄国报业大王”
(二)新闻社
1961.2.21创办
同时向国内、国外提供消息,向国内报
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提供国外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消息;向国 外提供有关苏联的信息。 1991以后,新闻社划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改称俄罗斯新闻社。
第三节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俄罗斯新闻业的现状 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领土上最大的加 盟共和国,俄罗斯成为它的继承者。 (一)报刊数量猛增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俄罗斯新闻业的现状


5、通讯社变化:塔斯社与俄罗斯新闻社合 并→俄通社(国家通讯社) →独立,重获 国家通讯社资格。 私人通讯社:“追溯通讯社”(第一家)、 国际文传电讯社(外国媒体在俄罗斯最重 要的新闻源)
(二)俄罗斯的新闻体制特点
• 1.多样化的媒体归属形式 • ①国家直接控制的媒介 • ②国家控制之外的新闻媒介(政党报纸、 社会团体报纸、商业报纸)
(1)建党初期
• 《新生活报》:1905.11.2,彼得堡。第一 份合法日报。革命宣传,深受广泛群众欢 迎。 • 《工人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正式机关 报。
(2)《真理报》
• 1912.5.5彼得堡。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 该报是全俄性的政治讲坛、广大工人的耳 目喉舌。 • 1917年,《真理报》复刊,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
2、取缔反革命报刊
-
• (1)《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 • (2)《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 • (3)《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 的决定案》
3、建立无产阶级的报业体系
• (1)颁布《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 法令》:刊登、散发广告业务由国家统一 管理 • (2)下达关于征用资产阶级的印刷厂和纸 库的命令 • (3)拨款给印刷厂:44.8万卢布
• 职责: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有关苏联和外
国的政治、经济、贸易以及其他一切能够 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
1、塔斯社
• 内容:(卫国战争前)报道国家建设成就,
表彰人民劳动业绩,广泛深入介绍和分析 国际形势→(卫国战争中)为国内所有报 纸提供新闻→(战后)文种逐渐增加,技 术设备不断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3、电 视
• (1)概述 • (30年代初)电视实验→(50年代)快速发展

俄罗斯新闻史

俄罗斯新闻史

2.《祖国纪事》 《祖国纪事》 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 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别林斯基主持评 论栏目,积极宣传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 主义理论。 1877年米海伊洛夫斯基任主编,该刊成 为民粹派的宣传阵地。
(三)民粹派的报刊
《俄国财富》 俄国财富》 俄国科学、文学和政治旬刊。 俄国科学、文学和政治旬刊。 1876年在莫斯科创刊,同年迁彼得堡。 年在莫斯科创刊, 年在莫斯科创刊 同年迁彼得堡。 米海伊洛夫斯基从1892年开始在该杂志 米海伊洛夫斯基从 年开始在该杂志 工作,是民粹派宣传其主张的重要讲坛。 工作,是民粹派宣传其主张的重要讲坛。 1918年停刊。 年停刊。 年停刊
③《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1918年 2月22日,“审理利用报刊反人民的各种犯罪 活动”,授予该法庭执行罚款、封闭、没收资 产阶级报纸等8项职责。 ④《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 案》,勒令孟什维克的报纸《前进报》《永远 前进报》全部停刊。 到1919年底,其他政治派别的报刊全部停刊或 被查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抨击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消息报》批判拖沓作风,浪费国家财 产的行动。 《经济生活报》在反贪污、反浪费、反 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列宁对出版自由的设想: 列宁对出版自由的设想:
1903年二大: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 报—《火星报》编辑部是两个平等机构,报在 思想上领导党,党委协调报与中央委员会之间 的关系。 1905年三大:任命一个中央委员担任中央机关 报的主编,所有的定期的党的刊物都必须按照 中央委员会的要求刊载中央委会的一切声明。 1907年五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央委员会指定在 自己监督下进行工作的中央机关编辑部。 1917年11月10日列宁签署《关于出版问题的法 令》,

外国新新闻史5

外国新新闻史5
①使多数地方工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②把分散的 地方组织联结起来,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③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 确的纲领。
5、《火星报》时期列宁的新闻思想 (1)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列宁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以及对敌斗争
一、俄国报业的开端
(一)、俄国的第一份报纸——《新闻报》 1703年1月2日在莫斯科问世。是沙皇彼得一
世倡导创办的俄国第一份铅印官方报纸。宗 旨是报道战争消息。这张报纸的出版,标志 着俄国近代报业的诞生,1917年底停刊。《新 闻报》是俄国近代报刊史上创办最早、存在 时间最长的官报。
(二)、《莫斯科新闻》——俄国第一张非官
3、《火星报》的组织工作:
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
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列宁亲自建立起来的代办 员网实现的。代办员的主要任务是:①收集 稿件和信件。②传递报纸和其他文件。③在 国内建立地下印刷所。④为报纸募集出版和 活动经费。
4、《火星报》的历史功绩:
“我们的报纸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展开进
攻,并且积极反对某些文学、艺术和其他与苏联社会的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观点。”(见1968年5月5日《真理报》 社论)
卫国战争时期的宣传内容:
(1 )宣传保卫祖国思想,鼓舞人民的抗敌
斗志 (2)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 (3 )号召后方人民支援前线 (4) 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本质
埃报刊的重大举措。 1、取缔反革命报刊 A《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 B关于出版自由的交锋 C《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 D《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 2、创办党和苏维埃报刊 A颁布《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法令》。 B下达关于征用资产阶级的印刷厂和纸库的命令。 C拨款给印刷厂。

外国新闻事业史第四章2

外国新闻事业史第四章2

• • • • • • • • • • • • • • • • •
二、独联体其他国家报业现状 ①新闻媒体纷纷改换门庭 ②出现“信息贫乏”状态 ③报业活动出现无序局面 ④对媒介的发质管理开始起步 其他独联体 1.乌克兰 仅次于俄罗斯 2.白俄罗斯 3.摩尔多瓦 4.哈萨克斯坦 5.吉尔吉斯斯坦 6.塔吉克斯坦 7.乌兹别克斯坦 8.土库曼斯塔 9.阿塞拜疆 10.亚美尼亚 11.格鲁吉亚
二、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 (一)革命民主主义派 • 《祖国纪事》是文学和 的报刊 社会政治月刊。1839年 • 《同时代人》是文学和 再彼得堡创办。发扬 社会政治杂志,1836年 《同时代人》的民主主 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出版。 义革命传统,抨击专制 在车尔尼雪夫斯基主持 政治制度,揭露贵族的 编辑工作后,经常发表 寄生性和资本金的掠夺 有关农民革命问题的文 性,支持农民群众的革 章,成为革命派主要论 命斗争。 坛。讲述了农奴困苦状 况,揭露农奴贪得无厌 的本质和自由派的伪善 面目,坚决主张无条件 把农奴使用的地分给他 们


• • •
• • • • • • • • • • •
(三)新经济政策时期报刊方针的调整 把经济报道放在宣传首位,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1921年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府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 济政策,三年左右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报业主要变化就是把宣传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 (四)革命胜利前后列宁的主要报刊思想 ①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作用 列宁通过报纸集中地、系统的向群众进行宣传鼓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为建党打下良好是思想和组织基础。 ②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 列宁一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明确坚定的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 ③关于新闻出版自由 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他早年起草的纲领草案 中就把争取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 ④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后,列宁就提出“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 义建设工具” ⑤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 列宁一贯重视群众办报,列宁让群众来信,把群众办报同群众监督联系起 来,强调把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 列为社会主义报刊的重要任务

俄罗斯地区新闻传播事业(10章)

俄罗斯地区新闻传播事业(10章)
4
2013-4-21
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一)《新闻报》的创办和发展



沙皇彼得一世倡导创办的俄国第一 份铅印官方报纸。标志着俄国近代 报业的诞生。 它是俄国近代报刊史上创办最早、 存在时间最长(1703-1917)的官 报。 为沙皇专制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延 续做了大量舆论工作,是沙皇政府 得力的统治工具。
2013-4-21
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22
(五)《真理报》等为十月革命的胜利而 斗争


1917-2-27(俄历),起义群众结束了沙皇统治, 二月革命胜利。在新的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结 束了地下状态,公开领导俄国革命,恢复出版 《真理报》。 1917-3-18复刊,革命的旗帜,宣传鼓动组织工作, 团结劳动人民为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受到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迫害,坚持斗争,为准备和 实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2013-4-21 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15
(二)列宁和全俄政治报《火星报》
1、创办背景 1898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 大会没有把党真正建立起来。在机会主义派 别——经济派的影响下,工人运动思想混乱、 组织涣散。列宁创办了第一份全俄政治报 《火星报》,通过它与经济派作斗争,并通 过它进行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火星报》完成了统一全党思想、联合各地 分散的组织、筹备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的艰巨 任务。
2013-4-21
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11
(一)革命民主主义派的报刊


《同时代人》(1836-1866)文学和社会政 治杂志,1836普希金在彼得堡出版。1843 由季刊改为月刊。1853车尔尼雪夫斯基参 加编辑工作,1856任主编。1866亚历山大 二世遇刺未遂,被停刊。 《祖国纪事》(1839-1884)文学和社会政 治月刊,1839彼得堡

苏联报刊名词解释

苏联报刊名词解释

苏联报刊名词解释
苏联报刊是指苏联时期(1922年-1991年)出版的报纸和杂志。

苏联报刊在当时是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和宣传工作的重要媒介,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

苏联报刊的特点包括:
1. 党性强:苏联报刊受到共产党的直接控制和指导,宣传党的思想、政策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2. 宣传性强:苏联报刊以宣传社会主义理念、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主要任务,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和阶级斗争。

3. 统一性强:苏联报刊在宣传内容上基本保持一致,呈现出较高的统一性和一贯性。

4. 政治性强:苏联报刊在政治宣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报道政府工作、国际事务、党的活动等。

5. 语言规范:苏联报刊使用标准的俄语,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苏联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报纸和杂志,如《真理报》(Pravda)、《苏维埃俄国百科全书》(Great Soviet Encyclopedia)、《红星报》(Red Star)等。

这些报刊在苏联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被广泛阅读和引用。

然而,苏联报刊也受到了官方审查和控制,存在一定的宣传性质和局限性。

随着苏联解体,苏联时期的报刊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的新闻媒体。

苏领导人对报刊宣传提出新要求

苏领导人对报刊宣传提出新要求

作者: 张孟仪
作者机构: NULL
出版物刊名: 中国记者
页码: 64-NULL页
主题词: 苏联领导人;苏共中央;雅科夫列夫;民主化过程;社会舆论;拧松;社会生活;急躁冒进;
波拿巴主义;思想价值观念
摘要:苏联新闻界在实行公开性和社会生活民主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舆论的好评,报刊的威信也有所提高。

1987年中央报刊的订户增加了1400万。

但是,在实行公开性和民主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苏联领导人在肯定报刊在前一阶段中取得的成果的同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某些偏向,提出了下一阶段宣传的方向,综述如下: 一、强调要坚决实行公开性,要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学会在民主条件下生活和工作,“要耐心地对待各种探索,支持其成功,习惯那些不寻常的东西,不要到处当判官,要尊重反对者,不要把他们看作是“恶意拧松社会螺丝的人”。

苏共中央书记雅科夫列夫最近指出,报刊在谈到那些反对改革的行为时往往简。

外国新闻传播史——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维埃报刊

外国新闻传播史——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维埃报刊

在批判运动中,大批知识分子和干部遭到逮 捕、监禁和杀害,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在此过程中,苏联新闻媒介起到推波助澜的 作用,从根本上背离了列宁的新闻思想


三、“一战”后苏联报刊的宣传内容
拨乱反正,统一全党思想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宣传 抨击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苏联新闻体制
苏联新闻体制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领导社 会主义建设的近30年里形成。 苏联新闻体制的含义: 一是指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 一是指国家对媒介的法律和行政管理方式。

鉴于此,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列宁就签署、 发布了一些列关于新闻出版的法令和命令, 用革命手段剥夺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 《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 关于查封拥护临时政府报刊的决定 《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 《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 案》


通过这些措施,对不利于巩固革命政权的报 刊的监督管理以至查封取缔工作基本完成
第三章 “一战”前后的 新闻传播事业
第四节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维埃报刊
线索梳理

一、取缔资产阶级报刊

二、建立社会主义的报业体系
三、“一战”后苏联报刊的宣传内革命胜利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 仍在出版自己的报纸,由大的垄断资本家提 供资金的报纸协会也在继续他们的出版活动。 这些报纸对革命胜利怀恨在心,发表大量反 对苏维埃政权的言论

十月革命后恢复出版和新创办的报刊有: 《真理报》——苏维埃政党的机关报 《消息报》——苏联执行委员会机关报 《贫农报》——农民阶级代表报刊 《经济生活报》——苏维埃第一份经济报纸 《民族生活报》——民族事务委员会机关报 《劳动报》——全国工会中央理事会机关报 《红星报》——红军总部机关报 《共青团真理报》——共青团中央机关报

俄国广告发展史

俄国广告发展史
俄国广告发展史
前苏联的广告发展过程


1878年,莫斯科就成立了第一个广告组织“麦塞尔”,口号:“广告是 贸易的引擎”。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由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制度,也就 没有广告存在的必要。 20世纪20年代初期,报刊开始广告业务,主要是公告、广告、个人的各 种启事等。报刊广告的信誉得到保证。 1921--1928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商业广告随之增多。 30年代,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结束和私商被逐步取缔。报刊广告日渐减少, 剩下寥寥无几的科研、招生、招聘、影剧等广告 30--40年代,报刊广告80%以上都是文教广告,当时人们称之为“科学 广告”。 60年代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广告业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960年,乌克兰共和国贸易广告公司建立。 1965年,全苏贸易广告联合公司成立。广告由全苏贸易部及全苏最高的 广告协调组织“部际广告协会”领导。同时加强了对广告学的研究。 70年代的前苏联报刊有广告学研究探讨文章以及对广告作用和效果的 评论。社会服务的小广告专栏在报刊上出现。 如1978年,批准在报 纸上开辟求婚广告专栏——“孤独的心”。
前苏联广告发展的局限性:
前苏联的广告业在整体上相对落后。
很少见到大型广告牌等各种户外广告。
报刊广告以社会综合服务为主,以商品介绍
为辅; 商品广告只是简单介绍商品的特征 工业系统很少有自己的广告服务部门, 新产品得不到及时的广告宣传,影响销路。
30--50年代前,苏联的广告发展极为缓慢,

新广告法将对俄罗斯的媒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一系列广告商品成为限制对象,酒类、烟草、药物和博彩 业的广告将大大受限。另外,电视广告时间段也大幅度缩短。

新广告法的另一个要点是缩短了电视广告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在新闻出版方面所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取缔资产阶级反动报刊,建立社会主义的新闻体系。

(一)取缔反动报刊十月革命胜利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仍在出版自己的报纸,由大的垄断资本家提供资金的报纸协会也在继续他们的出版活动。

据记载,当时孟什维克有52种报刊,社会革命党有31种,无政府主义者有6种。

这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出版物对革命心怀不满,一些报纸甚至恶毒攻击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路线,大量发表反对苏维埃政权的言论。

有鉴于此,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立即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1917年11月10日,《真理报》发布了列宁签署的《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

《法令》指出:“在大变革的关键性时刻及随后的日子里,临时革命委员会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反对形形色色的反革命报刊”。

因为“资产阶级报刊是资产阶级最强大的武器之一,特别是在新的工农政权刚刚确立的关键时刻,不能让这种武器完全留在敌人的手中,因为正是在这种时刻,这种武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炸弹与机枪。

”《法令》宣布查封下列报刊:(1)煽动公开对抗和不服从工农政府者;(2)通过恶意中伤,歪曲事实来制造混乱者;(3)挑动从事犯罪活动者。

在《法令》颁布后的一个月中,革命军事委员会查封了《新时代报》、《言论》、《俄罗斯意志》、《交易所新闻》、《新俄罗斯》、《白昼》等几份对革命事业危害最大的报刊。

以后随着斗争的发展,革命委员会又陆续查封了一批其他资产阶级报刊。

为了加强对资产阶级报刊的监督管理,1918年2月22日,人民委员会又发布由列宁签署的《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决定由报刊革命法庭审理利用报刊反人民的各种犯罪活动。

法令对报刊革命法庭的组成、审理的法律程序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授权该法庭执行罚款、封闭和没收资产阶级报纸等八项职责。

在贯彻上述法令的过程中,党和列宁一方面坚定地批判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观念,指出“有人打着自由的幌子,实际上是在掩盖有产阶级控制整个报刊命脉,肆无忌惮地毒化人们的思想和扰乱人们的自由”;另一方面也十分注意政策,尽量把有关措施控制在绝对必要的范围内,并且宣告“本规定具有临时性,一俟社会生活条件正常,将以特别法令形式宣布取消”。

但是形势的发展和原先的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不断破坏出版法令,他们的多家报纸被查封后又不断改换名称继续出版,恶毒攻击布尔什维克党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事反革命宣传。

为此,1919年2月22日,苏维埃政权又作出《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

在外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经开始、国内战争已经爆发的危急情况下,苏维埃政权不得不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勒令这些报刊全部停办。

到1919年底,除布尔什维克的报刊外,其他政治派别的报刊全部停刊或被查封。

(二)创办党和苏维埃报刊在取缔反动报刊的同时,党和苏维埃政权积极为革命报刊的兴办创造条件。

早期的措施有:1.征用资产阶级报刊的物质设备来出版无产阶级的革命报刊。

根据列宁的指示,1917年12月26日,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征用资产阶级的印刷厂和纸库的命令:用被查封的《新时代报》的印刷厂出版《真理报》,用《言论》和《白昼》的印刷厂出版《士兵真理报》和《贫农报》,《俄罗斯意志》的印刷厂及储存的全部纸张交给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

2.统一控制广告业务。

1917年12月,列宁签署了《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法令》,规定“在定期报刊、书籍和戏单上刊登有价广告的业务,向书亭、邮局以及向其他单位散发广告的业务,均由国家统一管理。

”这项措施不但有效地剥夺了资产阶级报刊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大大加强了苏维埃报刊的经济实力。

3.财政拨款支持。

新生政权建立之初,财政十分困难。

但是列宁仍于1917年12月签署法令,拨出44.8万卢布,作为超预算特殊拨款,发给国家印刷厂,以支持革命报刊的出版。

4.以后随着革命政权的逐步巩固,党和政府又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努力保证社会主义报刊的发展。

1918年7月10日举行的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十月革命后的第一部宪法。

宪法第14条明确规定:“为保障劳动者享有真正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消灭出版事业对资本的从属关系,将一切有关出版报章书籍及其他任何印刷品的技术与物质手段一律交归工人阶级与农民掌握,并保证此等印刷品在全国自由传播。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保障劳动人民出版自由的法律规定。

从1919年到1924年,俄共(布)在第八、九、十一、十二和十三次党代表大会上①,都对报刊工作进行了专门讨论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根据这些决议,党采取了一系列组织措施,克服重重困难,在国内战争和经济恢复时期初步建立了一个以中央报刊为主、以地方报刊为辅,以党的机关报为主、以服务于不同读者的专门报刊为辅的新型报业网络。

到1925年时,苏联共出版报纸589种,其中农民报纸141种,少数民族报纸153种。

这些报纸在动员人民抗击反革命势力、保卫苏维埃政权、积极恢复被长期战乱破坏的社会经济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当时已经创建的主要中央报纸有:1.《真理报》1917年11月9日,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在彼得格勒恢复原名出版,开始了自身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当年12月党中央决定由布哈林任主编。

不久,布哈林因为同列宁在签订与德国的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而离开报社,后来他同意了列宁的主张,列宁又将他召回。

他在《真理报》一直工作到1929年担任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为止。

1918年3月报纸随苏维埃政府迁往莫斯科。

2.《消息报》1917年3月在彼得格勒创办,原名《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消息报》,当时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所控制。

同年8月,转到布尔什维克手中,10月改名为《工兵代表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消息报》。

1917年11月9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消息报》成为苏维埃政权的正式机关报。

1918年3月,编辑部迁往莫斯科。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正式成立,从1923年7月14日起它就成为苏联执行委员会和全俄执行委员会的机关报。

3.《贫农报》1918年3月在《士兵真理报》、《农村贫农报》和《农村真理报》的基础上创办,1931年2月并入《社会主义农业报》。

在将近13年的工作中,它始终贯彻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方针政策,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为实现农业合作化做了大量的工作。

4.《经济生活报》1918年11月6日正式创刊,最初为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机关报。

1921年6月改为劳动国防委员会的机关报。

劳动国防委员会是管理全俄经济和国防事务的最高领导机构,列宁担任主席。

《经济生活报》在列宁的亲自领导下工作,很好地完成了经济宣传的任务。

5.《民族生活报》1918年11月9日创刊,是斯大林领导的民族事务人民委员部的机关报,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发刊后在各族劳动人民中的影响不断扩大。

以后由于各地方政府纷纷创办民族报纸,该报的职能逐渐为地方民族报纸所取代,因而于1924年1月停刊。

6.《劳动报》全国工会中央理事会的机关报,1921年创办。

它以工人群众为对象,影响广泛。

7.《红星报》1923年创办,初为红军总部机关报,后改为苏联国防部机关报。

8.《共青团真理报》1925年创办,共青团中央机关报,面向广大青年群众。

(三)新经济政策时期报刊方针的调整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苏维埃国家争得了恢复、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的宝贵时机。

从那时起,列宁曾三次提出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上来,与此相适应,要求报纸调整方针,把经济报道放在首要地位。

第一次是在与德国缔结和约以后不久,列宁要求全党利用这“喘息之机”,转移工作重心。

他草拟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提出了从经济上管理俄国的任务和方针政策。

他同时指出:报刊宣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党和政府组织对俄国的管理,研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报道社会主义竞赛,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

但是,1918年冬国内战争爆发,列宁的这些主张和设想不得不暂时中止。

1920年3月,发动叛乱的白匪军被消灭,国内恢复平静。

列宁第二次提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

他要求“把整个苏维埃政权机器转上和平经济建设的新轨道”,并要求把“宣传的任务和计划同这种转变适应起来”。

②1920年5月,波兰白军入侵乌克兰,苏维埃政权再次被卷入战争中。

直到1920年10月红军击败波兰白军后,国内才重新恢复平静。

这时,列宁第三次提出工作重心转移问题,并且得以真正实现。

列宁指出:经济任务、经济战线是“最主要的任务和基本战线”。

为此,“生产宣传应当重新放在第一位”,并具体要求《消息报》等各家报纸“减少政治方面的篇幅,扩大生产宣传的版面”。

③随着形势的发展,1921年起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原先在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改为征收粮食税,恢复城乡商品流通和市场经济,并逐步开始社会主义建设。

在为时三年左右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报业方面的主要变化,就是实行列宁提出的新的办报方针,把宣传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各家报刊,特别是主要从事经济宣传的中央级报纸《消息报》、《经济生活报》等,在这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成绩。

它们注重反映经济领域的情况,收集和分析具体的数据、资料,为领导部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并且对经济工作和生产实践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四)革命胜利前后列宁的主要报刊思想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亲自创办或指导过几十种革命的报刊。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对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任务、功能等问题有过精辟的阐述。

其中主要的思想有:1.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作用列宁十分重视报刊在革命运动中的宣传组织作用。

他在《从何着手?》(1905年)一文中指出:“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

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尤其在建党初期,列宁正是通过报纸向群众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纲领策略,并且把各地的组织联结起来,从而改变了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况,为建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的。

2.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列宁一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明确坚定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

1905年,他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并作了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全体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写作事业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党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