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课件三角函数ppt课件完整版
![高中数学课件三角函数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902e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3.png)
归纳法等方法推导出诱导公式。
03
诱导公式的应用
在解三角函数的方程、求三角函数的值、证明三角恒等式等方面有广泛
应用。例如,利用诱导公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恒等式及其证明方法
恒等式的基本形式
两个解析式之间的一种等价关系,即对于某个变量或一组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无论这些变量 取何值,等式都成立。
拓展延伸:反三角函数简介
01
02
03
04
反三角函数的定义
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等反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反三角函数的图像
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 的图像及其与对应三角函数的
关系。
反三角函数的应用
在几何、物理等领域中的应用, 如角度计算、长度测量等。
反三角函数的计算
利用计算器或数学软件进行计 算,求解三角方程等问题。
高中数学课件三角函 数ppt课件完整版
REPORTING
目录
• 三角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 •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与恒等式 • 三角函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 三角函数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 三角函数在数列和概率统计中的应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PART 01
三角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
REPORTING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PART 05
三角函数在数列和概率统 计中的应用
REPORTING
三角函数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
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 性,将数列求和转化 为定积分计算
结合三角函数的图像 和性质,分析数列的 收敛性和求和结果
通过三角函数的和差 化积公式,简化数列 求和过程
三角函数在概率统计中的应用
利用三角函数表示周期性随机 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高中数学ppt课件全套
![高中数学ppt课件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2cde90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8.png)
多面体
多面体由多个平面多 边形围成,具有顶点 对称的特点,常见的 多面体有四面体、六 面体等。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总结词
掌握各类空间几何体的表 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能 够进行相关计算。
球体的表面积公式
$4pi r^{2}$,其中$r$为 球半径。
球体的体积公式
$frac{4}{3}pi r^{3}$,其 中$r$为球半径。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详细描述
介绍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等,以及这些运算的性质和规则。
逻辑关系与推理
总结词
理解逻辑关系和推理的基本概念
详细描述
介绍逻辑关系和推理的概念,包括命题、条件语句、推理规则等,以及如何运用逻辑关系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02
函数与极限
函数的基本性质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高中数学PPT课件全套
• 集合与逻辑 • 函数与极限 •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 •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解析几何初步 • 立体几何初步
01
集合与逻辑
集合的基本概念
总结词
理解集合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详细描述
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子集、并集、交集等,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 。
集合的运算
总结词
01
02
03
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一种按照一定顺序 排列的数集。它可以是无 限的,也可以是有限的。
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被称为 一项。
数列的项数
数列中的数的个数称为项 数。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 2
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 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被称为等差数列。
课件_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PPT课件_优秀版
![课件_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PPT课件_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51849ecaaedd3382c4d3d6.png)
判断下列对应能否表示y是x的函数
(1) y=|x| (3) y=x 2 (5) y2+x2=1
(2)|y|=x (4)y2 =x (6)y2-x2=1
(1)能 (2)不能 (4)不能 (5)不能
(3)能 (6)不能
问题:
如何判断给定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
数关系?
(5) y2+x2=1 (6)y2-x2=1 如何判断给定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3) {x|x ≤ -1} ∩{x| -5 ≤ x<2} (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 (a,b)
(3)f(x) x1 1 2x
练 习 : 求 下 列 函 数 的 定 义 域 (1)f(x)= x+1 x-3
(2)f(x)= 5-x x 3
(3)f(x)= (x-1)0 x2 x
两个函数相同:
( 1 ) 对 应 关 系 f , 定 义 域 , 值 域 都 相 同
定义域,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关系 相同
②根据所给对应法则,自变量x在其定义域中的每 请阅读课本P48关于区间的内容
(4) {x|x < -9}∪{x| -9 < x<20}
如(4)何不判能断一给定个的两个值变量,之间是是否具否有函都数关有系? 惟一确定的一个函数值y和它对 应。 (5)不能
(2) {x|x ≥9} 判断下列图象能表示函数图象的是( )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1){x|5 ≤ x<6} 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 ②根据所给对应法则,自变量x在其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值,是否都有惟一确定的一个函数值y和它对应。
高中数学优质课 PPT课件 图文
![高中数学优质课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7b1493b8f67c1cfbd6b80e.png)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 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 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n
种不同的方法.
分类加法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B大学
数学 会计学 信息技术学 法学
C大学
新闻学 金融学 人力资源学
6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1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m2种不同的方 法,…,在第n类方案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 这件事共有
N=m1+m2+…+mn
种不同的方法.
情境2:
狐狸有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从草地逃回到自 己的房子(安全地)?
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
件事共有
N=mn
种不同的方法.
只有各个步骤都 完成才算做完这件 事情。
例2.设某班有男生30名,女生24名.现要从 中选出男、女各一名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共 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若该班有10名任课老师,要从中选派1名老 师作领队,组成代表队,共有多少种不同选法?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与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民权高中
1
创设情境: 情境1:
狐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从草地逃到小岛?
2
情景1分析:
2种
草地
3种
安全地
问题剖析 狐狸要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完成这个事情的方法有几类方案 每类方案中的任一种方法能否独立完 成这件事情 每类方案中分别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1_PPT演示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1_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d1fb2958fb770bf78a55a9.png)
三、集合的并集、交集、全集、补集
1、A B {x | x A或x B} A
B
2、A B {x | x A且x B}
3、CU A {x | x U且x A}
全集:某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
部元素,用U表示
是R上的增函数
是R上的减函数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数值的大小
(1)1.72.5,1.73.
(2) 0.8-0.1 ,0.8-0.2 (3) 2.13.4 ,0.42.8
11
(4) 2 3 ,33
对数函数y=logax (a>0,且a≠1)
a>1
0<a<1
图y
y
0 (1,0)
象
x
0 (1,0)
x
定义域 : ( 0,+∞)
一、集合 二、函数 三、初等函数 四、函数应用 五、函数的零点与二分法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或
3、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常用数集: N 、N、Z、Q、R
二、集合的表示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 来,并放在{ }内
例13 已知f x是R上的奇函数, 且当x 0时,f x x(1 x),
(1)求f (x); (2)求x 0时,f (x)表达式 ; (3)求 f (x).
指数幂与根式运算
1.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am • an am n
(2)(am )n amn
(3)
am an
方程f(x)=0有实数根
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函数y=f(x)有零点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ppt课件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b469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d.png)
课件•指数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指数函数运算规则与技巧•指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探讨目录•指数方程和不等式求解技巧•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指数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指数函数定义及图像特点指数函数定义形如y=a^x(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图像特点当a>1时,图像上升;当0<a<1时,图像下降。
图像均经过点(0,1),且y轴为渐近线。
指数函数性质分析指数函数的值域为(0,+∞)。
当a>1时,指数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当0<a<1时,指数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指数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指数函数没有周期性。
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常见指数函数类型及其特点自然指数函数底数为e(约等于2.71828)的指数函数,记为y=e^x。
其图像上升速度最快,常用于描述自然增长或衰减现象。
幂指数函数形如y=x^n(n为实数)的函数,当n>0时图像上升,当n<0时图像下降。
特别地,当n=1时,幂指数函数退化为线性函数y=x。
对数指数函数底数为a(a>0且a≠1)的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复合函数,记为y=log_a(a^x)=x。
其图像为一条直线,斜率为1,表示输入与输出之间呈线性关系。
复合指数函数由多个基本指数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组合而成的复杂函数。
其性质取决于各基本函数的性质及组合方式。
02指数函数运算规则与技巧$a^m times a^n =a^{m+n}$,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a^m div a^n =a^{m-n}$,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n =a^{m times n}$,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030201同底数指数运算法则$a^m times b^m =(a times b)^m$,不同底数幂相乘,指数不变,底数相乘。
乘法法则$a^m div b^m =(a div b)^m$,不同底数幂相除,指数不变,底数相除。
高中数学ppt课件大全
![高中数学ppt课件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9e7d9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c.png)
06
排列组合与概率初步
排列组合的概念与运算
排列
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从n 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组合
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 元素的一个组合。
排列与组合的计数原理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概率的初步概念与计算方法
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
P(A∪B)=P(A)+P(B)。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总结词
基础核心概念、周期性、振幅、相位、初相、终相、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 函数、余切函数、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反余切函数。
详细描述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核心概念,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 切函数等。这些函数都具有周期性,且与振幅、相位、初相、终相等相关。通过 对这些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掌握,可以深入理解三角函数的本质和应用。
掌握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 计算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详细描述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 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 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立体 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本节还介绍了立体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让学生 能够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概率
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 值,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概率计算方法
公式法、列举法、列表法、图示 法。
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及其概率计算
独立事件
高中数学专题讲座 PPT课件 图文
![高中数学专题讲座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0141d4dd88d0d232d46a2f.png)
学校课程既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或联校 开发,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 开发;另外,还可以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 信息技术的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 资源网络。
6 课程的实施
高中数学课程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 两部分,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模块的形 式有两种:一种是2个学分的模块(授课 36学时),一种是1个学分的专题(授 课18学时),每两个专题组成一个模 块。
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应当根据高校的不同要求, 按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置的不同课程组合 进行命题、考试,命题范围为必修、选修1、选 修2、选修4系列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 对选修3系列课程的评价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形式,由(高中)学校来完成。高等学校 在录取时,应全面地考虑学校对学生在高中阶 段数学学习的评价。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数学 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 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 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对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课时和内容不做 具体安排。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 况,统筹安排相关的内容和时间,但高中阶 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活动。
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2(三角函数)、平 面上
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系列1
选修1-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 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 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逻辑框图。
高中数学ppt优秀课件
![高中数学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58317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1.png)
sin(x-y)=sinxcosy-cosxsiny,cos(xy)=cosxcosy+sinxsiny,tan(x-y)=(tanxtany)/(1+tanxtany)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
在任意三角形中,各边长与对应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即 a/sinA=b/sinB=c/sinC
详细描述
1. 定义概率概念: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量,通常表示为0到 1之间的实数。
2. 列举实例:例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而反面朝上的概率也 是0.5。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3. 掌握概率计算方法
1. 直接计算法:当事件只有两个可能结果(如生或死),且这两个事件是等可能的 ,此时可以直接计算概率。
三角函数的图像
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和正切函数,它们的图像 分别为正弦曲线、余弦曲 线和正切曲线。
函数的应用
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预测经济走势等。
利用函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求解方程、最大值、最小值等问题。
0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求角,或已知角求 边长
集。
逻辑推理与证明
01
02
03
04
命题
一个陈述句或断言句称为一个 命题,如果它的真假是可以确
定的。
定理
经过严格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称 为定理。
证明
用已知的命题来证明一个新命 题的过程称为证明。
反证法
通过假设与已知矛盾的命题来 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称为反
证法。
02
函数与图像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课件PPT(全册)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课件PPT(全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22920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0.png)
变式练习: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 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o,灯塔B 在观察站C南偏东60o,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 少?
练习2.自动卸货汽车的车厢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
油泵顶杆BC的长度.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是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6°20’,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精确到0.01m).
(按角A分类)
A的范围
a,b关系
解的情况
A为钝角或直角
a>b a≤b
一解 无解
a<bsinA
无解
A为锐角
a=bsinA bsinA<a<b
一解 两解
a≥b
一解
思考 : 在ABC中, a x, b 2, A 450,若这个三角形有
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2_,_2____
正弦定理的推论: =2R (R为△ABC外接圆半径) (边换角)
(2)方位角:指北方向线顺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线
所成的角叫方位角。
B 30°北
点A在北偏东60°,方位角60°.
A 60°
点B在北偏西30°,方位角330°. 西
东
点C在南偏西45°,方位角225°. C 点D在南偏东20°,方位角160°.
45°20° 南D
3.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坡面距离。
垂
坡面距离
C ba
AB a=bsinA 一解
C b aa
C
C
b
a
a
b
A B2 B1 A
B
bsinA<a<b 两解
一解
A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d7d8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6.png)
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在平面内、点在平面外或点在平面上(即点在平面的边界上)。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或直线与平面平行。
2024/1/25
31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行的判定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面平行的判定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 平面平行。
。
幂函数增长模型
函数值随自变量幂次增长,增 长速度介于线性和指数之间,
如幂函数。
2024/1/25
19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经济学中的应用
利用函数模型研究成本、收益 、利润等经济问题。
2024/1/25
物理学中的应用
利用函数模型描述物体的运动 规律、波动现象等。
工程学中的应用
利用函数模型进行工程设计、 优化等问题。
2023 WORK SUMMARY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一全套PPT课件
REPORTING
2024/1/25
1
目录
• 高中数学必修一概述 • 集合与函数概念 • 基本初等函数(Ⅰ) • 空间几何体 •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024/1/25
2
PART 01
高中数学必修一概述
2024/1/25
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 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球
半圆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
2024/1/25
24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三视图
正视图(从正面看)、侧视图(从左面看)、俯视图(从上面看)。
高中数学ppt课件大全
![高中数学ppt课件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46750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a.png)
概率与统计部分解题技巧与方法
概率计算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 性质,掌握概率的加法 公式、乘法公式和全概 率公式等计算方法。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和 性质,掌握离散型和连 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或概率密度函数的求解
方法。
统计推断
掌握样本均值、方差和 标准差的计算方法,了 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 定理等统计推断的基本
总结词
空间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详细描述
探讨空间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如球体表面 积和体积、长方体的表面积等。
解析几何
总结词:坐标系和方程
01
总结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03
02
详细描述:介绍坐标系的概念和方程的表示 方法,如直线方程、圆方程等。
04
详细描述: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如 相交、相切、相离等。
原理。
THANK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函数的性质(奇偶 性、单调性、周期
性)
04
无穷小与无穷大
03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
导数与微分
01
导数的定义与几何意义
03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
02
导数的计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 的导数)
04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单调性、极值、拐点)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01
02
03
04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不定积分的计算(直接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圆的性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研究圆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如圆心角定理、 弦长定理等。
立体几何
高中数学课件 ppt
![高中数学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3a7ec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1.png)
• 代数基础 • 几何基础 • 概率与统计 • 微积分初步 • 线性代数初步
01
代数基础
整数与有理数
整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整 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乘方等 基本运算是代数的基础。
有理数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理解有 理数的概念,如正负数、绝对值 、倒数等,对于后续学习代数式 和方程至关重要。
定积分
定积分的定义
定积分是积分区间上所 有函数的值的总和,表 示函数与x轴所夹区域的
面积。
定积分的性质
定积分具有线性性质、 可加性、积分中值定理
等性质。
定积分的计算
通过微积分基本定理, 将定积分转化为不定积
分的计算。
定积分的应用
定积分的应用包括求平 面图形的面积、求体积
等。
级数与幂级数
级数的定义
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
01
离散型随机变量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一一列举出来的随机变量
,如投掷骰子出现的点数。
连续型随机变量
02
连续型随机变量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连续变化的随机变量,如
人的身高。
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
03
期望和方差是描述随机变量分布特性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帮
助我们了解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和“波动程度”。
常见函数
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常见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对于解 决实际问题以及后续学习微积分等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02
几何基础
平面几何
01
02
03
基础概念
包括点、线、面的定义, 以及平行、垂直、相交等 基本关系。
三角形
研究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如中线、高线、角平分线 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e8ab3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9.png)
开
关
答 旋转轴叫做圆台的轴,垂直于轴的边
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台的底面,斜边旋
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台的侧面,斜边在旋
转中的任何位置叫做圆台侧面的母线.
圆台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上图的圆台表示为圆台 O′O.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填一填 研一研 练一练
问题 3 圆柱、圆锥、圆台都是旋转体,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
答案 图1是由圆柱中挖去圆台形成的, 图2是由球、棱柱、棱台组合而成的.
答案
返回
达标检测
1.下图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D )
1 23 4
答案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圆锥的母线长等于底面圆直径 B.圆柱的母线与轴垂直 C.圆台的母线与轴平行 D.球的直径必过球心
解析 圆锥的母线长与底面直径无联系; 圆柱的母线与轴平行; 圆台的母线与轴不平行.
答案
球的结构特征
球
图形及表示
定义:以 半圆的直径 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 简称球
相关概念: 球心:半圆的 圆心 半径:半圆的 半径 直径:半圆的 直径
图中的球表示为: 球O
答案
知识点五 简单组合体
思考 下图中的两个空间几何体是柱、锥、台、球体中的一种吗? 它们是如何构成的?
课
时
上看是由八个圆柱组合成的一个组合体,我们周围的很多建筑物
栏 目
和它一样,也都是由一些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本节我
开 关
们就来学习旋转体与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填一填 研一研 练一练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探究点一 圆柱的结构特征
问题 1 如图所示的空间几何体叫做圆柱,那么圆
高中数学优秀课件ppt
![高中数学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cdcd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6.png)
03
高中数学进阶知识
总结词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极限的运算性质和求法。
详细描述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性质等。同时,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应用。此外,还介绍了极限的基本概念、极限的运算性质和求法,包括极限的四则运算、等价无穷小、洛必达法则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和极限的思想,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优秀课件
目录
contents
引言高中数学基础知识高中数学进阶知识高中数学解题技巧高中数学易错点解析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建议
01
引言
高中数学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目的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课件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特别是在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中。
总结归纳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技巧。
刻意练习
感谢您的观看
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一般性结论。
归纳法
通过反证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
反证法
05
高中数学易错点解析
概念混淆、运算错误、公式应用不当
总结词
学生在代数学习中,常常因为概念理解不清晰、运算失误或公式应用不当而犯错。例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可能会混淆公式,导致求解错误;在处理指数和幂运算时,也容易因为运算规则掌握不牢而出现错误。
总结词:掌握导数和微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理解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总结词:掌握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理解积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积分是微积分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包括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的计算公式和法则等。同时,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此外,还介绍了积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积分的思想和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件高中数学
课件能够以交互方式将文本(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ics)、音频(audio)、动画(animation)、视频(video)等多种信息,经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向教者、学者传达多层次的信息。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中数学教学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高中数学教学课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
例题1:(1) 已知A(-2,0), 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线段 (D)不存在
(2)已知动点 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两条相交直线
【设计意图】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学情预设】
5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
如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3x4y|5
入手,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
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实轴长为,焦距为。
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义、解决问题
例2 (1)已知动圆A过定圆B:x2y26x70的圆心,且与定圆C:xy6x910 相内切,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 求|PA|
【设计意图】
运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使问题化归为几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几何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类问题。
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辨析。
【学情预设】
根据以往的经验,多数学生看上去都能顺利解答本题,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
事实上,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写出点A的轨迹,有了练习题1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讲就显得颇为简单,因此面对例2(1),多数学生应该能准确给出解答,但是对于例2(2)这样相对比较陌生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
我提醒学生把3/5和离心率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和第二定义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如果时间允许,练习题将为学生们提供一次数学猜想、试验的机会——
练习:设点Q是圆C:(x1)2225|AB|的最小值。
3y225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
引申: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题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当然,如果课堂上时间允许的话,
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
【知识链接】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
1. 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
2.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二)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
x2y2
1.双曲线1的两焦点为F1、F2,P为曲线上一点,若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12,求P169
到右准线的距离。
|PF1||PF2|2.P为等轴双曲线x2y2a2上一点, F1、F2为两焦点,O为双曲线的中心,求的|PO|
取值范围。
3.在抛物线y22px上有一点A(4,m),A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点A的坐标。
x2y2
4.(1)已知点F是椭圆1的右焦点,M是这椭圆上的动点,A(2,2)是一个定点,求259
|MA|+|MF|的最小值。
x2y211(2)已知A(,3)为一定点,F为双曲线1的右焦点,M在双曲线右支上移动,当9272
1|AM||MF|最小时,求M点的坐标。
2
x2
(3)已知点P(-2,3)及焦点为F的抛物线y,在抛物线上求一点M,使
|PM|+|FM|最小。
8
x2y2
5.已知A(4,0),B(2,2)是椭圆1内的点,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MA|+|MB|的最259
小值与最大值。
七、教学反思
1.本课将借助于“”,将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成为可能,使原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了板演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自悟、自练、自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课件”与探究合作式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
2.利用两个例题及其引申,通过一题多变,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及对猜测结果的检测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学会一个问题的求解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把握这类问题的解法;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类求“最值问题”并为一道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虽然从表面上看,我这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不大,但事实上,学生们的思维运动量并不会小。
总之,如何更好地选择符合学生具体情况,满足教学目标的例题与练习、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要能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己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中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于不知不觉中改善了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