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基于MATLABSIMULINK设计ASKPSKFSK通信仿真系统以及Simulink编程的优点和不足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名称:通信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实验目的:1、学习MATLAB软件,掌握MATLAB-SIMULINK模块化编程。
2、理解并掌握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方式。
实验环境:1、软件环境:Windows2000/XP2、硬件环境:IBM-PC或兼容机实验学时:4学时、必做、综合实验实验内容:1、A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2、P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3、F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
实验要求:1、基于MATLAB-SIMULINK分别设计一套ASK、PSK、FSK通信系统。
2、比较各种调制的误码率情况,讨论其调制效果。
实验步骤:独立自主完成分析思考:通信系统中滤波器的参数你是如何设计选择的,为什么?Simulink编程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实验结论:1、对于ASK调制解调的通信系统调制:仿真结果显示如下:上图中CH1表示的是调制前的信号频谱,CH2表示的是ASK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上图中第一张图是幅度调制前原始基带信号的波形,第二张图是幅度调制后通带信号的波形,第三张是解调信号的波形图。
有图可看出信道有一定的延迟。
由于在解调过程中没有信道和噪声,所以误码率相对较小,一般是由于码间串扰或是参数设置的问题,此系统的误码率为0.3636。
2、对于FSK调制解调的通信系统调制:仿真结果如下:2FSK基带调制信号频谱图CH1表示的是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而CH2表示2FSK调制后通带信号的功率谱。
2FSK信号解调各点时间波形经过系统的仿真可以观察出系统的误码率为0.7273,如下图所示:3、对于PSK的调制解调通信系统调制: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信号. 在此用已调信号载波的0°和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1 和0.用两个反相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其方框图如下:2PSK信号调制的simulink的模型图其中Sin wave和Sin wave1是反相的载波,正弦脉冲作为信号源。
无线传感网——zigbee基础实验-点对点通信
⽆线传感⽹——zigbee基础实验-点对点通信 //头⽂件1 #include <iocc2530.h>23 #include "hal_mcu.h"4 #include "hal_assert.h"5 #include "hal_board.h"6 #include "hal_rf.h"78 #include <stdio.h>9 #include "basic_rf.h"1011#define NODE_TYPE 012#define RF_CHANNEL 251314#define PAN_ID 0x200715#define SEND_ADDR 0x253016#define RECV_ADDR 0x25201718static basicRfCfg_t basicRfConfig;先将NODE_TYPE改为1(发送),然后可找⼀个标识为Status的盒⼦编译烧写此程序(断电)再将NODE_TYPE改为0(接收),然后可找⼀个标识为Data的盒⼦编译烧写此程序RF数据发送函数void rfSendData(void){uint8 pTxData[] = {"你好,我是发送端CC2530过来的数据!\r\n\r\n"};uint8 ret;printf("send node start up...\r\n");basicRfReceiveOff();while(TRUE){ret = basicRfSendPacket(RECV_ADDR, pTxData, sizeof pTxData);if (ret == SUCCESS){hal_led_on(1);halMcuWaitMs(100);hal_led_off(1);halMcuWaitMs(900);}else{hal_led_on(1);halMcuWaitMs(1000);hal_led_off(1);}}} RF数据接收函数 1void rfRecvData(void)2 {3 uint8 pRxData[128];4int rlen;567 printf("recv node start up...\r\n");89 basicRfReceiveOn();1011while(TRUE)12 {13while(!basicRfPacketIsReady());14 rlen = basicRfReceive(pRxData, sizeof pRxData, NULL);15if(rlen > 0)16 {17 printf((char *)pRxData);18 }19 }20 }主函数void main(){halMcuInit(); //MCU初始化hal_led_init(); //LED初始化hal_uart_init(); //Uart初始化if(FAILED == halRfInit()) //CC2530-RF 初始化{HAL_ASSERT(FALSE);}basicRfConfig.panId = PAN_ID;basicRfConfig.channel = RF_CHANNEL;basicRfConfig.ackRequest = TRUE;#if NODE_TYPEbasicRfConfig.myAddr = SEND_ADDR; //(0x2530)#elsebasicRfConfig.myAddr = RECV_ADDR; //(0x2520)#endifif(basicRfInit(&basicRfConfig)==FAILED){HAL_ASSERT(FALSE);}#if NODE_TYPErfSendData();#elserfRecvData();#endif}再将刚才烧写好的发送盒⼦拼接到接收盒⼦上开串⼝调试器后(两根线都连接收盒)进⾏跟踪结果如下:(接收盒⼦不断有数据过来)"你好,我是发送端CC2530过来的数据!"。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是在浙江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完成数据通信方面的实习。
实习
主要以实验室为实习基础,在实习期间,对公司正在开发的局域网数据通
信系统做详细研究,完成实验室里针对数据通信的网络实验,实验以实现
简单的UDP通信和TCP报文序列发送为主要实验内容,实习周期为两个月,时间从2024年1月1日到2024年3月1日。
二、实习内容
1.实验室整体设备介绍:
实验室内的设备包括两台计算机、一台网络打印机、一台网络路由器、一台数据交换机、一台服务器以及一个集线器,所有设备均是该实验室的
主要设备。
2.硬件设备以及实验环境介绍:
实验期间,依据实验室要求,将两台电脑安装了:网络操作系统(Ubuntu)、网络调试软件(Wireshark)和网络虚拟机(Virtualbox),以及其它必要的软件;同时,将网络路由器和数据交换机进行了IP地址
划分和设置,并且连接计算机,最终形成了实验环境。
3.所做实验项目介绍:
(1)UDP数据通信实验:通过实验室提供的计算机,实现两台计算
机之间的UDP数据通信,即使用UDP协议发送数据,最终实现数据在发送
方和接收方的传输。
北京工业大学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同组者:专业:通信工程指导老师:孙恩昌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设备 (3)三、实验内容 (3)四、停等式ARQ简介 (3)五、发送端算法: (4)六、ARQ性能: (4)七、停等式ARQ链路利用率 (4)八、有帧丢失时的传输效率 (5)九、实验运行基本条件: (6)十、程序实现: (6)十一、心得体会: (6)一、实验目的:1.理解数据链路层ARQ协议的基本原理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程序语言的实现能力二、实验设备微型计算机、Visual6.0开发环境三、实验内容根据等停式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根据返回N-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根据选择重传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根据并行等待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四、停等式ARQ简介停等式ARQ的基本思想是在开始下一帧传送以前发送端发出一个包后,等待ACK,收到ACK,再发下一个包,没有收到ACK、超时,重发重发时,如果ACK 不编号,因重复帧而回复的ACK,可能被错认为对其它帧的确认五、发送端算法:(1)SN = 0(2)从高层接收数据,分配一个序号(3)发送第SN 号帧(4)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号(5)给定时间内收到确认帧,如果RN > SN,设RN为SN,发送该SN 号帧(6)给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确认帧,重复发送原SN 号帧(7) RN = 0(8)接受到一个无错的、SN 序号等于RN 的帧,向上层递交该帧,RN 加1,在规定时间内,向发送端回复一个带有RN 的帧六、ARQ性能:正确性(Correctness)稳妥性(Safety):提交数据顺序、无重复活动性(Liveness):持续送达效率(Efficiency)吞吐量:接收端向高层呈送帧的速率时延:从发送端收到上层数据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到接收端将最后一个比特交付上层的时间链路利用率:链路传输容量用于有效帧传送的比例优点:比较简单。
基本网络组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网络组建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网络拓扑设计、设备配置、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以及网络测试等。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网络环境中,提高网络组建和故障排查的能力。
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路由器2台,交换机2台,PC机5台,网络线缆若干。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
实验内容一、网络拓扑设计1. 拓扑结构:设计一个简单的星型拓扑结构,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和5个边缘PC 机。
2. 网络设备:核心交换机负责连接所有边缘PC机,边缘PC机通过交换机接入核心交换机。
二、设备配置1. 配置核心交换机:- 配置VLAN,为不同部门划分虚拟局域网。
- 配置端口,为每个端口分配VLAN。
- 配置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2. 配置边缘交换机:- 配置端口,将端口连接到对应的PC机。
- 配置VLAN,与核心交换机保持一致。
3. 配置PC机:- 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 配置DNS服务器地址。
三、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1. IP地址规划:采用192.168.1.0/24网段进行IP地址规划。
2. 子网划分:将192.16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分别为192.168.1.0/25和192.168.1.128/25。
四、网络测试1. 测试设备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PC机与核心交换机、边缘交换机以及其他PC机的连通性。
2. 测试路由功能:使用traceroute命令测试数据包从PC机到目标PC机的路由路径。
3. 测试VLAN功能: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实验步骤1. 搭建网络拓扑:在Packet Tracer中搭建实验拓扑,连接网络设备。
2. 配置设备:按照实验内容,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3. 规划IP地址与子网划分:规划IP地址,划分子网。
4. 测试网络:进行网络连通性、路由功能和VLAN功能的测试。
通信网络基础抓包作业答案
网络协议数据获取与TCP/IP协议分析一、实验环境介绍网络接入方式:校园网宽带接入,IP获取方式:DHCP;操作系统为windows7旗舰版;本机MAC地址为5c:f9:dd:70:6a:89,IP地址为10.104.5.53。
图1 网络状态截图二、实验步骤1. 启动wireshark;2. 启动一个网页浏览器,并键入一个URL地址,如:。
注意此时不要按下回车键;3. 清除电脑中的DNS缓存,启动wireshark,开始抓包;4. 在浏览期网页位置按下回车键,开始访问指定的网页。
5. 一旦网页内容下载完毕,立即停止Microsoft Network Monitor抓包,并将抓到的数据包存入文件中,同时将显示的网页存储下来,以便后面参考。
三、实验过程使用wireshark前清除DNS缓存截图如下。
图2 清除DNS缓存抓取协议如下图所示:图3 抓取协议四、协议分析1. 抓取的协议类型检查在Microsoft Network Monitor顶端窗口的协议一列,确认你已经抓到了DNS、TCP和HTTP数据包。
答:由图3可看出抓到了DNS、TCP、HTTP数据包。
2. 以太网帧,IP分组和UDP数据报(1) 检查客户端发出的第一个DNS分组a.确定客户端的以太网地址和IP地址答:如图4,客户端的MAC地址为5c:f9:dd:70:6a:89;IPv4地址为:10.104.5.53。
b.以太网帧结构的TYPE字段是什么内容?答:如图所示,以太网帧结构的TYPE字段为:0x0800,表示该帧是IP协议。
c.目的以太网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这些地址对应哪些计算机?解释这些结果与你连接到Internet 的计算机有关系。
答:目的以太网地址:00: 0f:e2:d7:ef:f9,目的IP地址:10. 0. 0.10对应的计算机:以太网地址对应要访问的的源地址,IP地址是本地局域网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因为我们访问网络时用的是域名,只有经过域名服务器经过域名解析得到要访问的网络IP地址,才能进行交换数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配置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方法2.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3.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实验环境:1. 两台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2. 网线若干根3. 路由器一台4. 交换机一台5. 网线转接头若干实验原理: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一系列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任务协作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配置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连接、配置和管理。
本实验将通过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
实验步骤:一、网线的制作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两根网线,用于连接路由器和两台计算机,以及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网线的制作标准,将网线的线序排列整齐,并用压线头压紧。
二、路由器的配置1. 连接路由器电源,并使用电脑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LAN口。
2.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通常为192.168.XX.XX),并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手册或路由器背面标签上会有提示)。
3. 配置路由器的上网方式(如拨号、动态IP、静态IP等),并设置正确的上网参数。
4. 配置路由器的DHCP功能,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取正确的网络配置。
三、交换机的配置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并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上网。
2. 进入交换机的管理界面,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为“trunk”模式,以便计算机能够通过交换机连接到网络。
四、计算机的配置1. 确保计算机的网卡驱动程序已正确安装,并能够正常识别网络设备。
2. 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检查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到网络。
3. 在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中,设置不同的网络适配器,以便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如局域网、互联网等)。
五、测试网络连接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使用浏览器等工具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2.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第1章 网络基础实验
实验思考题
▪ 通过本实验,你的体会是什么? ▪ 思考如果你的计算机要连接到互联网,需要哪些网
络参数? ▪ 思考什么时候使用直通线,什么时候使用交叉线。 ▪ 什么是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和全局配置模式? ▪ 根据家中的无线路由器说明和步骤,配置无线网络。 ▪ 配置PC-B防火墙,同时阻止PC-A访问PC-B的
第1章 网络基础实验
1
实验简要介绍
▪ 本章实验是学生接触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实验。
▪ 通过本实验,实验者能够: ➢ 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 了解网络中心布局和规划; ➢ 掌握网络基本命令的使用; ➢ 掌握网线的制作和使用网线实现两台计算机通信; ➢ 掌握使用交换机组建小型局域网; ➢ 掌握如何组建无线网络。
6
实验步骤
▪ 参观网络中心,认识常用的网络设备 ▪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 制作双绞线 ▪ 运行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交
换机和一台工作站PC,配置交换机,组建小型交换 网络 ▪ 配置PC的IPv4地址并验证连通性,配置PC的无线 网卡,配置无线路由器,使用手机登录到无线网络 ▪ 配置主机PC-B的防火墙,测试防火墙是否生效,配 置R1为SSH Server,在R2上远程SSH登录R1,在 PC上远程SSH登录R1
• 客户机预装WindowsXP或Windows 7 • 服务器预装Windows2003及以上系统 • 无线路由器 • 手机
• 实验所需软件
• packet tracer6.2
4
实验原理
▪ 通过让学生参观学校网络中心,对网络有个初步认 识,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以及了解网络设备。 通过网络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够使用网络工具诊断 常见的网络故障,理解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 并学会网线的制作。通过交换机组建局域网,帮助 学生掌握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有具体 的认识。
通信网络基础教学设计
通信网络基础教学设计前言通信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发展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在硬件、软件和服务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具有全面技术素养和扎实专业知识的通信网络人才,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档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通信网络基础教学进行分析和设计。
课程设置通信网络作为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2.通信原理,包括信号传递、调制解调、通信通道、噪声等;3.通信网络技术,包括传输技术、交换技术、路由技术等;4.无线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等。
在这些基础课程之上,可以加入诸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课程。
教学大纲基于上述课程设置,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的教学大纲: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1. 计算机网络概述1.2. OSI参考模型1.3. TCP/IP协议2.1. 信号与噪声2.2. 调制解调2.3. 通信通道第三章:通信网络技术3.1. 传输技术3.2. 交换技术3.3. 路由技术第四章:无线通信技术4.1. 移动通信系统4.2. 卫星通信系统4.3. 无线局域网第五章:云计算5.1. 云计算概述5.2. 云计算架构5.3. 云计算安全第六章:大数据6.1. 大数据概述6.2. 大数据处理6.3. 大数据应用7.1. 物联网概述7.2. 物联网架构7.3. 物联网应用实践教学除基础课程之外,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实践项目:1.路由器配置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路由器配置的基本技能,包括路由表的配置和转发规则的设置。
2.无线局域网建设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无线局域网的搭建和管理技能,包括无线AP的设置和无线客户端的连接。
3.移动通信系统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包括信道类型的切换和基本话音业务的完整过程。
ip网络实验报告
ip网络实验报告IP网络实验报告引言:IP网络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遍使用的网络协议之一,它是互联网的基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IP网络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IP网络,了解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的配置。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路由器和多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中。
每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三、实验步骤1. IP地址的分配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
通过在路由器上配置DHCP服务器,我们可以实现IP地址的自动分配。
在实验中,我们将路由器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然后,我们在每台计算机上配置DHCP客户端,使其自动获取IP地址。
通过这样的设置,每台计算机都能够获得一个唯一的IP地址。
2. 路由器的配置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关键设备,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路由表,以便正确地转发数据包。
通过在路由器上使用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添加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而动态路由是由路由器自动学习和更新的。
通过配置路由器,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3. 数据包的传输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之间发送数据包来测试IP网络的工作情况。
通过使用ping命令,我们可以向目标IP地址发送数据包,并观察是否能够成功收到回复。
这样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并找出潜在的问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IP网络,并进行了数据包的传输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计算机之间无法互相通信。
经过排查,我们发现是由于路由器的路由表配置不正确导致的。
通过添加正确的路由规则,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实现了所有计算机之间的正常通信。
计算机网络实验基础知识 集线器的使用
ZhouXiao ©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计算机网络实验
10
实验步骤
2 两台计算机通过两台集线器连接
①如图2所示,将两台终端通过两台集线器进行连接,注意所用线缆 类 型。使用中继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用中继器连接的网段不能 形成 环路,必须遵守MAC协议制定的规则,即网络中最多只能有4个 中继 器,连接5个电缆段,其中只有3条电缆段可以连接计算机。
模块扩充方法是使用一种厢体集线器设备,在厢体中配置了一块母板, 母板上有若干个插座,而每个集线器组成一个模块,以插件形式插入到 厢体母板上的插座中。通过插入多个模块可以很方便地扩充端口数量 。 这种厢体设备往往用在规模较大、可靠性要求较高的LAN环境中。
ZhouXiao ©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Hub1
Hub2
PC1
PC2
图2 计算机通过两台集线器连接
②为计算机安装协议并配置网络属性。
③测试两台终端之间的连通性。
ZhouXiao ©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计算机网络实验
11
谢谢!
ZhouXiao ©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计算机网络实验
9
实验步骤
介绍两种测试集线器传输数据性能的方法:
1 使用Ethereal的Summary工具
Capture Filter中Filter string可以设置为:dst host<服务器地址>。在 Summary中可以统计信息,有关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参见实验网 络协议分析工具—Ethereal。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
ch1 实训实训:认识OSI和TCP/IP参考模型实训目的(1)掌握OSI的体系结构。
(2)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
(3)理解OSI和TCP/IP参考模型的区别。
实训内容及步骤(1)OSI体系结构的提出背景。
(2)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史。
(3)查阅OSI和TCP/IP参考模型的论文,总结自己对这两个模型的认识。
实训总结(1)OSI有三个明确的核心概念:服务、接口、协议;而TCP/IP参考模型对此没有明确的区分。
(2)OSI是在协议发明之前设计的,而TCP/IP参考模型是在协议出现之后设计的。
(3)OSI有7层,而TCP/IP参考模型只有4层。
(4)OSI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上只有一种无连接通信模式,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ch2 实训实训1:认识网络设备实训目的(1)了解机房的网络软件。
(2)了解网卡、集线器或交换机的型号、功能、特点。
(3)了解机房中主机的软件配置情况。
(4)了解实验室通信设备。
实训内容及步骤1.查看实验室主机中的网络软件(1)查看主机安装的操作系统是什么。
(2)查看主机上使用的浏览器是什么。
(3)查看主机的名称和工作组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查看TCP/IP的配置(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服务器的IP地址)。
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服务器的IP地址:2.观察实验室中的硬件设备及布线结构(1)查看机房采用的传输介质类型、接口的类型。
(2)查看机房的网络设备的名称、型号和数量。
(3)查看网卡的接口类型,读出网卡的MAC地址。
MAC地址:使用ipconfig/all命令读出MAC地址。
(4)画出实验室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实训总结初步掌握局域网的连接特点与连接方法;掌握查看以及设计IP地址的方法;了解实验室中的硬件设备及布线结构。
实训2:双绞线制作实训目的(1)了解双绞线的特性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验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测试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2. 学会使用网络设备搭建基本的网络拓扑。
3. 掌握网络测试的基本方法。
实验环境:1. 计算机若干台。
2. 交换机或路由器。
3. 网线若干。
4. 网络测试工具,如Wireshark。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网络拓扑图。
2. 使用网线将计算机、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起来,搭建网络拓扑。
3. 配置各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4.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Wireshark,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
5. 测试网络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设备间的连通状态。
实验结果:1. 网络拓扑图。
2. 网络配置参数。
3. 网络测试结果,包括数据包捕获和分析报告。
实验二:TCP/IP协议栈的理解和应用1. 理解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和功能。
2. 掌握TCP/IP协议栈中各层协议的作用和特点。
3. 学会使用网络命令工具分析网络通信过程。
实验环境:1. 配置好的网络环境。
2. 网络命令工具,如ipconfig, ifconfig, netstat等。
实验步骤:1. 学习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
2. 配置网络环境,确保网络通信正常。
3. 使用网络命令工具查看网络配置信息。
4. 分析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理解各层协议的作用。
实验结果:1. TCP/IP协议栈层次结构的描述。
2. 网络配置信息的截图或记录。
3. 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分析报告。
实验三:网络安全基础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使用基本的网络安全工具和方法。
3. 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策略。
实验环境:1. 网络环境。
2. 安全工具,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加密工具等。
1. 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2. 配置网络安全工具,如防火墙规则、杀毒软件等。
3. 模拟网络攻击,如DDoS攻击、SQL注入等。
4. 分析攻击过程,学习如何防护和应对。
通信基站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基站作为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维护已成为通信行业的重要课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通信基站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通信基站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从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实践目的1. 让学生了解通信基站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培养学生通信基站建设与维护的实践操作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激发学生对通信行业的兴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践内容1. 通信基站基础知识学习:介绍通信基站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技术特点等;2. 通信基站设备认识:了解基站天线、馈线、电源、传输设备等主要设备;3. 通信基站建设与维护:学习基站选址、设备安装、调试、故障排查等操作;4. 通信基站安全知识:掌握通信基站施工、维护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
四、实践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组织学生进行通信基站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教材、网络资料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通信基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通信基站,让学生亲身感受基站的环境和设备,了解基站的实际运行情况。
3. 实践操作: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通信基站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排查等实践操作。
具体包括:(1)基站天线安装:学习天线类型、安装方法、注意事项等;(2)馈线连接:学习馈线类型、连接方式、注意事项等;(3)电源设备安装:学习电源类型、安装方法、注意事项等;(4)传输设备调试:学习传输设备的功能、调试方法、注意事项等;(5)故障排查:学习故障现象、原因分析、解决方法等。
4. 团队协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实践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五、实践成果1. 学生掌握了通信基站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2. 学生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学生对通信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4. 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今后通信基站建设与维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网络拓扑结构搭建,以及配置和使用相应的网络设备,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了解,掌握TCP/IP协议、FTP协议等网络协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
本实验所用设备为PC机、路由器、交换机等,所用软件为TFTP、FTP、Telnet等。
三、实验内容
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并模拟实现。
2. 配置路由器,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3. 配置交换机,实现多个主机之间的通信。
4. 使用FTP协议和TFTP协议实现文件传输。
5. 使用Telnet协议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
四、实验步骤
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并利用模拟软件搭建。
2. 配置路由器,配置IP地址和路由表,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3. 配置交换机,包括VLAN的划分等,实现多个主机之间的通信。
6. 使用Telnet协议实现设备远程管理。
五、实验重点
1. 掌握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
2. 掌握FTP协议和TFTP协议的使用方法。
3. 掌握Telnet协议的使用方法。
4. 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及原理。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需注意安全,如防火、防电击等。
2. 实验前请认真阅读实验要求,并确认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做好。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关闭所有设备,并清理实验环境。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通信系统、利用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实验,提高学生对通信工程实践操作的能力,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与工具实验环境:PC机、通信设备、网络环境实验工具:通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1. 实验搭建与连接首先,将通信设备连接至PC机,确保硬件连接正常。
随后,根据实验要求,在PC机上安装并配置通信软件。
通过配置合适的参数,建立通信连接。
2. 数据传输测试在通信软件中设置数据传输参数,测试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通过发送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并记录数据传输的时间和成功率等,对数据传输效果进行分析。
3. 数据分析与处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计算出数据包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等指标。
并对传输过程中的延时、抖动等参数进行分析,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通信系统并进行了数据传输测试。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发现在稳定网络环境下,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能够达到预期的水平。
数据包的平均传输速率在理想情况下接近理论值。
2. 可靠性评估:通过对数据的多次发送和接收,我们可以计算出数据包的丢包率。
根据实验结果,丢包率较低,说明通信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3. 延时与抖动:我们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延时和抖动进行了分析。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评估通信链路的性能。
在实验中,延时较小且抖动稳定,说明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较好。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可以得出通信系统的性能良好,适用于实际应用中的数据传输等任务。
然而,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例如在复杂网络环境下,通信系统的性能可能会受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工程中的实践操作和相关原理。
掌握了搭建和测试通信系统的方法,提高了通信工程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tcp_ip网络基础课程实训内容
《TCP/IP网络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名称:TCP/IP网络基础实验课时:14~19课时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一、实验课简介及基本要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网络的组建,掌握TCP/IP网络的配置和应用,学会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能对指定实验课题自行动手进行操作和测试分析,通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tcp/ip网络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能正确使用各种网络辅助硬件。
4、能撰写简单的设计性实验,绘制正确的网络拓扑图,了解分析实验结果。
5、实验前应做预习,写出操作步骤。
二、实验项目实验的目的要求本实验是在《TCP/IP网络基础》课内开设,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项重要技能的训练课。
通过课程学习,达到巩固和加深tcp/ip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四、重要实验环境由安装Windows xp系统的pc机、网线、交换机等构建的局域网,并接入国际互联网。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本课以实践为主,任课教师应向学生讲清实验项目的性质、任务、要求,实验项目安排和进度。
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安全制度等。
2、实验前学生需预习本次实验内容及要求和操作步骤方可进入实验室。
3、实验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每个步骤都要认真记录。
4、实验前教师应清点学生人数,实验后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实验记录,写出实验报告。
六、考核本实验项目采用平时考核及期末考试综合评定成绩。
通信原理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通信原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本次实验将涉及到模拟调制解调实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以及信道编码和解码实验。
首先,我们将进行模拟调制解调实验。
模拟调制是指利用模拟信号进行调制的过程,而模拟解调则是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将学习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和调相调制(PM)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调制后的信号特性和解调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
数字调制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调制的过程,而数字解调则是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成原始数字信号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将学习脉冲编码调制(PCM)、正交振幅调制(QAM)和频移键控(FSK)等数字调制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数字调制解调的原理和性能。
最后,我们将进行信道编码和解码实验。
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和改善信道传输质量而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的过程,而信道解码则是将经过编码的信号进行解码还原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卷积码和纠错码的原理,以及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实际应用。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本次实验,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的模拟调制解调、数字调制解调以及信道编码和解码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验中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技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验中加强合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谢谢大家的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 实验名称
通信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
二. 实验目的
1、学习MATLAB软件,掌握MATLAB-SIMULINK模块化编程;
2、理解并掌握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方式。
三. 实验环境
1、软件环境:Windows2000/XP,MATLAB7.0
2、硬件环境:IBM-PC或兼容机
四.实验学时
4学时,必做,综合实验;
2012年4月17日
7号楼219
五.实验要求
1、基于MATLAB-SIMULINK分别仿真设计一套ASK,FSK,PSK通信系统;
2、比较各种调制的误码率情况,讨论其调制效果。
六.实验内容
1、A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
(1)调制仿真
(a)建立模型
2ASK信号调制的模型方框图由DSP模块中的sinwave信号源、方波信号源、相乘器等模块组成,其中sinwave信号作为载波信号,方波信号作为调制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Simulink 模型图如下:
(b)参数设置
其中sin函数是幅度为2频率为1Hz采样周期为0.001的双精度DSP信号
方波信号是基于采样的,其幅度设置为2,周期为4,占空比为1/2
(c)输出波形
正弦波载波波形
方波波形
(2)解调仿真(相干解调)
(a)建立模型
相干解调也叫同步解调,就是用已调信号恢复出载波——既同步载波。
再用载波和已调信号相乘,经过低通滤波器和抽样判决器恢复出S(t)信号,simulink模型图如下:
(b)参数设置
由于低通滤波器是滤去高频的载波,才能恢复出原始信号,所以为了使已调信号的频谱有明显的搬移,就要使载波和信息源的频率有明显的差别,所以载波的频率设置为100Hz.为了更好的恢复出信源信号,所以在此直接使用原载波信号作为同步载波信号。
下面是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
(c)输出波形
通过低通滤波器后波形
相干解调恢复出的波形
2、F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
(1)调制仿真
(a)建立模型
2FSK信号是由频率分别为f1和f2的两个载波对信号源进行频率上的控制而形成的,其中f1和f2是两个频率有明显差别的且都远大于信号源频率的载波信号,2FSK信号产生的simulink仿真模型图如下所示:
其中sin wave和sin wave1是两个频率分别为f1和f2的载波,Pulse Gener
ator模块是信号源,NOT实现方波的反相,最后经过相乘器和相加器生成2FSK信号
(b)参数设置
载波f1的参设
幅度为2,f1=2Hz,采样时间为0.002s的单精度信号
f2的参数设置
幅度为2,f2=4HZ,采样时间为0.002s的单精度信号。
方波参数设置
幅度为1,周期为2。
输出波形
(2)解调仿真
(a)建立模型
其中From File是一个封装模块,就是2FSK信号的调制模块,两个带通滤波器分别将2FSK 信号上下分频f1和f2
(b)参数设置
信号f1带通滤波器参数设置
(c)输出波形
说明:此处为了输出波形明显,载波f1,f2频率分别设置为100Hz和400Hz,经低通滤波器后可以滤除高频谐波,得到解调波形。
3、P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
(1)调制仿真
(a)建立模型
两个反相的载波,方波信号控制选择器选择不同载波
参数设置
说明:Sin wave和Sin wave1是反相的载波,为便于观察,频率比实际低很多Sin wave参数设置:幅值3,频率4Hz
Sin wave参数设置:幅值3,频率4Hz
方波设置:幅值2,周期4,占空比1/2
波形选择器判决电平为0.5
(b)输出波形方波波形
Sin wave波形
Sin wave1波形
PSK波形
(2)解调仿真(相干解调)
(a)建立模型
(b)参数设置
说明:为了便于观察,sin载波和sin1载波频率设为120Hz,反相,低通滤波同FSK Sin设置
Sin1设置
方波设置
低通滤波设置
(c)输出波形
方波波形
PSK波形
经过低通滤波后波形
经过sign后波形
4、误码率比较及调制效果分析:
ASK:由仿真误码率统计输出可知,误码率为0.7778. FSK:由仿真误码率统计输出知,误码率为0.75. PSK:由仿真误码率统计输出知,误码率为0.5455.
分析:在仿真时由于载波选择频率较低以及滤波器设计不够精确,误码率比较大
七.分析思考
1、通信系统中滤波器的参数你是如何设计选择的,为什么?
本次仿真中载波频率都低于真实系统中的载波频率,设置参数时保证带通滤波器只通过需要频率范围,低通滤波器在载波频率相对高的情况下滤除更高频谐波就基本可以恢复出原始信号。
2、Simulink编程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优点:直观,易于操作和学习,基本可以直接模拟真实环境,参数可供设置、选择
不足:无法模拟真实的随时随机变化的环境,与真实情况结果有一定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