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3)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教学难点(1)理解两栖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特点。
(2)区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概念、特征和生活习性,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观察法展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视频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结构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4、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蛙和蜥蜴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青蛙和蜥蜴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讲授新课(1)两栖动物①展示青蛙、蟾蜍、大鲵等两栖动物的图片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如皮肤、四肢、眼睛等。
②讲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③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如青蛙在水中产卵,幼体蝌蚪在水中发育,成体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上跳跃。
(2)爬行动物①展示蛇、龟、蜥蜴、鳄鱼等爬行动物的图片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如体表、四肢、鳞片等。
教学设计1: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自学、合作交流等方式,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四.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相关教学视频.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鱼类,鱼类有哪些特征?鱼类的特征与它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最主要的特征围绕着在水中的生活:可以在水中呼吸和游泳.可见动物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教学意图:温故知新,引导对动物的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的思考.那么,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可引导进一步讨论,或进行追问鳄属于什么类群?讲解:所谓特征,意思就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特点,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并看看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教学意图:引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导对“特征”的关注,引出新课,明确学习目标.(一)两栖动物1.蝌蚪和青蛙的区别.(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观察.(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表达①蝌蚪和青蛙的区别.(提示:外部形态、呼吸器官、运动方式)②青蛙身体的颜色,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③触摸蛙有什么感觉.(如果有牛蛙作为观察材料)④除蛙外,还有哪些两栖动物,能简单介绍吗?教学意图:在观察中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分次出示的资料不断纠正学生对青蛙和蝌蚪的结构特征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2.两栖动物的特征(1)在学生表述时追问:关于蝌蚪从何处来、关于成体皮肤辅助呼吸.(2)引导得出结论:两栖动物幼体的发育无法脱离水环境,成体肺不发达,需皮肤辅助呼吸,是由水中向陆地过渡的动物类型的特点.通过以上的问题尝试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特征.教学意图:利用观察、对比,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特征,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与人类的关系出示图片及视频,请学生谈感受,鼓励学生提出视频或图片中未呈现的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意图:认识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环保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爬行动物的特征由利用观察、对比,归纳出爬行动物的特征,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由蜥蜴、龟、鳄、蛇的共同特点总结出爬行动物的特征.达标练习教学反思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力图以《生物学课程标准》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力体现以下基本理念:(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生物的能力,都能使他们在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还应注意使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生物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生物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特有的魅力,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整节课以《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五节。
本节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是有水中逐渐适应陆地生活的,爬行动物能够适应陆地生活,先有的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
他们的关系既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方向,又体现了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
这两个类群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为了便于比较,将这两个类群放在一起介绍。
关于两栖动物,教材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观察与思考”等活动来认识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代表,并通过比较蜥蜴与青蛙在呼吸、生殖和发育上的不同,了解蜥蜴,总结爬行动物的特征。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及好奇心。
适于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仍然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
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知识经验,再通过一些直观手段,使学生在鼓励、点拨、启发和建议下通过自己的亲自观察、探究掌握知识。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名师教案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小组观察、饲养小动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加强保护生命的意识。
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小组所饲养的四种小动物的观察,微课的学习,能够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分析比拟,能够理解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在实现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中,形态特征的变化与适应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饲养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结合饲养的亲身感受并通过对八段微课视频所提供的信息的分析、归纳,培养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共同观察、饲养小动物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合作的意识、善待生命的态度;通过两栖、爬行形态特征的比拟,形成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观。
3、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小组所饲养的四种小动物的观察,微课的学习,能够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分析比拟,能够理解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在实现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中,形态特征的变化与适应过程,形成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观。
〔2〕难点通过饲养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结合饲养的亲身感受并通过对八段微课视频所提供的信息的分析、归纳,培养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本课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准确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这两个概念。
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初二的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并非完全陌生,其实是有前概念的。
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这些前概念又是非常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通过教学对前概念进展纠正。
由于生物形态分类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浓,学习能力也常常得不到有效提高,因而成了教学中的一个有待突破的难点。
要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教学中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初二的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分,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学习仍然以感性认识、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正在慢慢开展、完善之中。
.3、设计思路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过程,是人们学会按照一定规那么对事物进展正确分类的过程。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2.能够区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区别,如呼吸方式、体温调节等。
3.了解两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和爬行动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动物进行分类和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视频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我将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亲切、生动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包括生活环境、发育过程、生殖方式等。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视频,为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4.利用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环节,我给出了几个讨论话题,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有哪些?”“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何不同?”等。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在课堂导入环节,我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产生兴趣。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在讨论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例如,我提出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什么特征?”“它们的生殖发育过程是怎样的?”“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首先,我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外貌和生活习性。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它们的生长和繁衍方式。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实际案例为导入,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生态环境。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认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2.能够区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3.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分类和一些常见种类的特点。
教学重点: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分类和一些常见种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区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呈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了解和认识的动物,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话题。
2.通过引导,让学生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一些特点。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师生共同探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一些特点,如外形、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等。
2.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环境等。
3.讲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分类特点,如两栖动物的分为蛙类、蝾螈类和鳄蜥类等,爬行动物则分为鳄鱼、蛇类、蜥蜴类等。
4.让学生归纳总结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
三、示范与实践(25分钟)1.老师示范给学生观察和辨认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判断。
2.分组活动,每个小组根据一本动物书籍或互联网,让学生查找资料,并选取一种两栖动物和一种爬行动物进行简要介绍。
3.学生准备好后,进行小组展示,展示的同时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与评价。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观察活动,观察周围水域或草地中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学生观察后回到教室,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图、表格、文章等形式对所观察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进行记录和总结。
3.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总结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小结(5分钟)1.复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2.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10分钟)1.要求学生整理本堂课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小册子,包括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分类和一些常见种类的特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教案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1课时)两栖动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描述两栖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思考,分析解答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通过对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保护生物、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讲授新课: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一、两栖动物1、资料:了解两栖动物的多样性。
2、两栖动物的代表——青蛙:(1)观看视频:先提出思考问题再观看。
(2)生活环境:由诗句提示说出青蛙的生活环境。
(3)外部形态:a、体色:观察图片,说出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指出体色对青蛙适应环境的意义。
b、身体分部:根据图片资料思考回答。
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四肢。
眼睛:感知活动物体的方位、距离、速度头部鼓膜:感知声波(呈三角形,减少口(舌):摄食游泳时水的阻力)鼻孔:呼吸时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四肢后肢:发达,适于跳跃;趾间有蹼,适于游泳(4)内部结构:a、捕食:舌的特点。
b、呼吸:用肺呼吸,但肺结构简单,裸露的皮肤辅助呼吸。
(5)生殖发育:观看视频。
a、生殖特点:水中,体外受精,卵生。
b、发育特点: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出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6)小结:青蛙与其环境的适应性特点:a、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3点)头部呈三角形,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后肢趾间有蹼等。
b、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点)有鼻孔,陆地上呼吸的通道,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有眼睛和鼓膜,感觉器官发达,有四肢,适于陆地生活。
3、其他常见的两栖动物:(1)蟾蜍(2)大鲵(3)蝾螈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先尝试归纳,再小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PPT或Keynote)、相关教学视频、iPad及相关APP(Frog Dissection)、网络环境、如有条件可准备牛蛙。
教学设计5: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青蛙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通过对蜥蜴图片的观察,阐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与环境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青蛙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生殖发育过程,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通过对蜥蜴和龟的图片观察,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提升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2.理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义,学会辩证的看待生物与环境.二.教学重点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三.教学难点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爬行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特征.四.教学过程1.导课:播放青蛙和乌龟的图片,让同学回答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就此提出问题: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2.带着以上问题观察青蛙的结构特征,阅读课本25页-26页,并回答以下问题:(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了解青蛙身体特征以后阅读课本回答青蛙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1)体色:(2)体表:(3)感觉:(4)运动:(5)呼吸:4.提醒同学注意: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5.出题:青蛙只靠肺呼吸,请问对吗?6.重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7.出示图片: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属不属于两栖动物?8.给同学介绍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9.观察蜥蜴的图片,阅读课本回答蜥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10.重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11.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课堂总结达标练习课后反思板书设计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二.爬行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呼吸:靠肺呼吸,但肺部发达,需通过皮肤辅助呼吸。
生殖和发育:在水中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为蝌蚪。
2、阅读教材P25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仔细观察青蛙的形态特征的图片,思考:
①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②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五、目标达成检测
一、选择题
1.(2019•铁岭)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B.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
C.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2.(2019•新疆)在新疆温泉县境内的国家级珍稀两栖动物是( )
2.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
3.概述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评价任务
1.任务一:通过观察图片与资料搜集,能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常见种类。
2.任务二:通过比较与归纳,能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任务三:通过分析、归纳,能说明爬行动物适用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4.任务四:通过观察图片与实例分析,能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两栖动物青蛙和幼体蝌蚪的区别:青蛙由蝌蚪发育而来,幼体蝌蚪无论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成体青蛙尾和鳃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1、阅读教材P25两栖动物的第一自然段内容,比较蝌蚪和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有哪些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进行思考,了解青蛙和蝌蚪之间的关系,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从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上区别开来。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学习目标: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2、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知道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观察实验活动中培养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适应各自生存环境的特点。
2、探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各自种类的主要特征。
3、制定可行的探究方案。
难点:1、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怎样引导学生简历保护生态环境的观点教学突破:通过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来突破重点,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和观看相关资料,教师予以指导来突破难点。
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境,进入新课二、两栖动物1、想一想,议一议p25页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2、青蛙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观察与思考(1)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青蛙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没有和和。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为什么?(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体表、覆盖物、有少量(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既能也能划水。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头部前端有一对,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口中有,没有牙齿。
有一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可以感知声波。
(6)青蛙的呼吸是怎样的?(7)青蛙为什么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呼吸,皮肤可以辅助。
常见的两栖动物:4、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食用药用科研用(2)生态保护。
(3)危害-----例:三、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完全能够适应陆地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自我驱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使学生能够准确分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了解它们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
3.引导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生物多样性观念。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实例。
3.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搜集更多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资料,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本案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设计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设计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生物多样性观念。
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人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教学设计4: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两栖动物的概念.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青蛙和乌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动物,他们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但是,它们却不是同一类的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为什么生活习性相似的动物却属于不同的动物类群呢?(板书课题)新课讲授(一)两栖动物1.引导学生设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2.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1)以青蛙为例说说它有哪些特征与两栖生活相适应?(2)两栖类有哪些主要特征?(3)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3.解疑合探把你在自探过程中有困惑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得出结论.4.教师点评要点: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灵活进行点拨.5.质疑再探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大家共同解决.(二)爬行动物1.引导学生设疑看到这个问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2.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请同学们默读课本内容,结合自探问题独立思考,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书上做好标注,合探时在小组内交流.(1)以蜥蜴为例说说它有哪些特征与爬行生活相适应?(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3.解疑合探把你在自探过程中有困惑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得出结论.教师点评要点: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灵活进行点拨.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质疑再探: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蛇是爬行动物,那么怎样区分毒蛇和无毒蛇?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课后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二.爬行动物。
教学设计3: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归纳等方法来学习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二.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三.教学难点1.青蛙的观察实验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四.教学流程导入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新课学习(一)两栖动物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经验,,回答以下问题: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提供不同体色的青蛙图片2.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3.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4.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5.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6.试归纳两栖动物的特征.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二)爬行动物自学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蜥蜴生活在哪里?2.蜥蜴的身体分几部分?有何好处?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5.蜥蜴用什么呼吸?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课堂小结达标测试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青蛙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其他两栖动物主要特征二.爬行动物蜥蜴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其他爬行动物主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由于环境污染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日益减少。
3.我们应大力保护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
三、爬行动物的特征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用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四、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两栖动物是( )
A.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或者陆上的生物
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上的生物
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上||,用肺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答案】D
【解析】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等。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龟、扬子鳄等属于爬行动物。
冬眠的青蛙||,几乎完全靠()
A.鳃呼吸 B.口呼吸 C.皮肤呼吸 D.肺呼吸
【答案】C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主要靠肺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但由于肺的结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所以青蛙的皮肤具有光滑湿润、密布毛细血管的特点||,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而冬眠期间的青蛙不吃不动||,主要靠皮肤进行呼吸。故选C。
1.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由于环境污染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日益减少。
3.我们应大力保护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
使用建议:两栖动物属于水陆两栖的脊椎动物||,那么真正脱离水环境的脊椎动物是从哪种动物开始的?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用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4.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特征是( )
A.用肺呼吸 B.能在地上爬行 C.不完全双循环 D.体内受精
【答案】D
【解析】两栖动物也用肺呼吸||,只是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因此选D。
1.下列哪项特征是蛙、蜥蜴、鸟共有的()
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A.青蛙、蜥蜴B.蟾蜍、鳙鱼C.蝾螈、大鲵D.大鲵、乌龟
【答案】C
【解析】A、青蛙属于两栖类、蜥蜴属于爬行类||,A不符合题意||;
B、蟾蜍属于两栖类||,鳙鱼属于鱼类||,B不符合题意||;
C、蝾螈、大鲵||,都是两栖类||,C符合题意||;
D、大鲵属于两栖类、乌龟属于爬行类||,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B
【解析】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可见B符合题意。
3.在下列爬行动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 )
A.乌龟B.蛇C.扬子鳄D.草蜥
【答案】C
【解析】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主要起平衡的作用||;鲫鱼在游泳时||,产生前进动力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5.保护青蛙的意义是()
A.青蛙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B.青蛙能大量捕食农业害虫
C.青蛙体色具斑纹||,适于观赏
D.青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答案】B
【解析】青蛙能够捕捉许多的农业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1.下列环境中容易是青蛙死亡的是()
A.淡水中B.草丛中C.阴湿处D.通风干燥处
【答案】D
【解析】青蛙依靠肺和皮肤辅助呼吸||,但不能完全脱离水生活。
2.恐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下列哪项不是其主要特征()
A.在水中产卵 B.用肺呼吸 C.能适应陆地生活 D.卵有坚韧的卵壳
【答案】A
【解析】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
下列关于扬子鳄的形态和习性的说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答案】B
【解析】龟属于爬行动物||;大鲵、牛蛙、蟾蜍属于两栖动物||;鳄鱼、蛇和蜥蜴是爬行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因此选择B。
2.两栖动物不能完全在陆地生活||,主要原因是()
A.两栖动物的体温不稳定 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C.两栖动物的心脏发育不够完善 D.两栖动物的肺发育不完善
5.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细鳞||,这有利于()
A.适应水中生活B.利用皮肤呼吸C.适应陆地生活D.自由活动
【答案】C
【解析】鳞片的出现使得动物体内的水分不易散失出去||,保持水分||,就减小了对水的依赖||,可以更长时间的离开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但鳞片的出现使氧很难通过皮肤进入身体||,因此||,蜥蜴已不再依靠皮肤的辅助呼吸||,而完全靠肺呼吸。
D.皮肤表面有角质细鳞覆盖
【答案】A
【解析】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特征就是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3.在爬行动物中||,蜥蜴、扬子鳄等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呼吸()
A.内鳃和外鳃B.肺C.气管、鳃和皮肤D.鳃和肺
【答案】B
【解析】爬行动物完全依靠肺呼吸||,因此选B。
4.蜥蜴为陆生爬行动物||,其受精方式和胚胎发育方式为()
2.下列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爬行动物的是()
A.白鳍豚 B.中华鲟 C.扬子鳄 D.章鱼
【答案】C
【解析】A、白鳍豚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的哺乳动物||,A错误||;
B、中华鲟属于鱼类||,B错误||;
C、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爬行动物||,C正确||;
2.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A.乌龟、青蛙B.大鲵||,乌龟 C.大鲵、蝾螈 D.鳄鱼、水獭
【答案】C
【解析】乌龟、鳄鱼属于爬行类||,水獭属于哺乳类||,故选C。
3.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鲤鱼 B.娃娃鱼 C.甲鱼 D.鲸
【答案】B
【解析】鲤鱼属于鱼类||;甲鱼属于爬行类||;鲸属于哺乳类||;娃娃鱼又叫大鲵||,属于两栖类动物||,应选择B。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2.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一般用肺呼吸
3.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5.体外受精||,抱对受精
6.有脊椎
使用建议:“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说明青蛙与庄稼有怎样的联系?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其他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
C.体表被毛
D.具有角质鳞片
【答案】C
【解析】蜥蜴属于爬行动物||,在陆地生活||,有脊柱||,用肺呼吸||,卵生||,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体表被毛是鸟类的特征||,因此选择C。
4.青蛙表面的黏液的作用是()
A.预防人类捕捉B.减少运动阻力
C.保持鱼体表湿润D.辅助呼吸
【答案】D
【解析】青蛙体表黏液的作用是辅助呼吸||,有利于体表和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B正确。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使用建议:本节内容可以从生活常识入手||,让学生通过对青蛙的观察||,总结两栖动物的特征。
分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词||,引发对于青蛙的外形、环境的思考。
使用建议:春末夏初||,在野外观察时||,会发现池塘、小溪内游来游去的小蝌蚪||,稻田中、陆地上甚至水中也有蹦来蹦去的青蛙。由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如何的?
D章鱼属于软体动物||,D错误。故选C。
3.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虾和蟹 B.青蛙和蟾蜍 C.虾和青蛙 D.蟾蜍和蟹
【答案】B
【解析】虾和蟹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为节肢动物||,青蛙和蟾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类动物。
适用学科
初中生物
适用年级
初二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1.人工养殖的鳖可食用||,鳖甲可以入药
2.我国约有50余种毒蛇||,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使用建议:讲解完本章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建议也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3-5题
1.下列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动物是( )
A.龟、蟾蜍 B.大鲵、牛蛙 C.鳄鱼、蛇 D.中华鲟、蜥蜴
使用建议:教师对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作一个小结
1、两栖动物的特征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2.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一般用肺呼吸
3.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5.体外受精||,抱对受精
6.有脊椎
2、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A.全身覆盖角质的鳞片 B.卵生 C.体温恒定 D.用肺呼吸
【答案】C
【解析】鳄鱼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可见C的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