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政策的法治化

合集下载

论我国产业政策实施机制的困境及克服对策

论我国产业政策实施机制的困境及克服对策

它的产生及演化与国家 的干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 , 问尤其要注 济发展出现了许多 问题 . 其 如地 区间产 业结构雷同、地方封锁等 , 既
不利于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 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也 综上 .我国 目前产业政策上的问题来源 于我 国的二元经济体
二 、当前我 国产业政策实施机制 的困境剖 析
政策的实施起着消极作 用,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产品比价严重不 用加剧 j宏观调控机制乏力 。 三 、我国产业政策实施机制 困境的克服路径 针对 当前我国产业政策实施的困境 ,其克服路径的完善应 当
从 产 业 政 策 实施 机 制 的 理 念 统 一 的 产 业 政 策体 系 、产 业 政 策 实
3 从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段来看 .过多地依 靠增量调整 .而存 .
由于资产 存量调整 力度远远不够 ,我 国目前仍在很大程度上
府的好坏 , 正像在欧洲决定于天气 的好坏一样。 。 而产业政策概念 量调整 的力度远远不够 策 ”一词正式出现在我国的 《 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 是通过增加投资来获取一定推动力的方式 .以求改变不合理 的产 划》中;18 年 3 国务院颁布了我 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业结构 这非但不能彻底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 99 月 政策—— 《 国务院关于 当前产业政策要点 的决定》 ,这标 志着我 发展 .相反 ,却容易陷入低效率恶性循环的怪圈。 国开始 了产业政策的实践:19 年 3月,国务 院又颁布 了 《 O 4 9 9 年 代 国家产业 政策纲要》 ,标 志着我国已开始建立以产业政策为 中 心 的经济发展体系 i之后相继制订的 《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水 、《 4 从产业政策 的影 响因素来看 ,当前对国际因素的影响及地 .

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关于促进电子烟产业法治化规范化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关于促进电子烟产业法治化规范化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关于促进电子烟产业法治化规范化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正文:----------------------------------------------------------------------------------------------------------------------------------------------------关于促进电子烟产业法治化规范化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为加强电子烟管理,保护人民健康安全,解决电子烟市场与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平稳有序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告2022年第1号)、《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1700-2022)条例》及《电子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政策措施。

第一章政策目标第一条电子烟产业依法纳入监管,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市场运行平稳有序,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实现总量管理下的供需平衡,落实国家烟草控制有关要求,使人民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电子烟产业发展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第二条立足电子烟产业现状,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引导电子烟产业向具有产业基础和条件的地区适度集中,加强原料渠道管控,合理保障电子烟生产原料供给。

第三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控新增产能,合理控制产能规模,防止产能过剩。

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保持产业集中度处于合理水平,引导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有序退出。

第四条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统筹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通过市场准入许可和总量管理等方式推动实现供需平衡。

第五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立公开透明市场规则,建立统一高效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落实电子烟税收价格等政策,推动电子烟供应链顺畅流通。

第六条提高监管效能,建立健全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和质量安全评估检测体系,协同推进数字监管、信用监管、联合监管,持续提升监管水平。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法制化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法制化

我国船舶工业的产业政策法制化摘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暴露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弊端,抗风险能力差,产能过剩压力大,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其中船舶产业政策法制化工作严重滞后是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分析我国船舶工业现存问题,借鉴日韩两国经验,对我国的船舶产业政策法制化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金融危机;船舶工业;产业政策法律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94-03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船舶工业自进入21世纪以来,造船工业逐步向我国转移,使得我国的船舶工业快速发展,船舶企业不断增加,产能日益增大。

以民用钢质船舶为例,2001—2009年产量快速由475.76万总吨增长到4 394.3万总吨。

但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船舶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撤销订单、重新商定合同内容等事件屡见不鲜。

2009年,我国约有65%船舶企业没有接到新船订单,尤其是部分新兴船厂,在金融危机侵袭时还处于建设期,订单储备较少,处于船台空置、无船可造的困难局面。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我国船舶工业存在的风险暴露无遗。

1.我国船舶工业技术落后与先进的造船国家相比,我国在船舶性能和结构研究方面仍然明显落后,一些关键技术至今仍处于空白落后状态。

2006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有关专家采用fmi要素体系对我国造船技术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目前国内9家大型造船厂的平均总体技术水平值为3.3,比1998年的3.09上升了0.21,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大致为14年左右。

我国的船舶工业每年的出口量虽然很大,参与国际竞争较早,但是至今为止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数量来赚取利润,无法与韩国、日本等造船大国相匹敌。

我国主要出口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船型,虽然在lng船和豪华客滚船的研发上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出口销售上仍无法与韩国、日本相竞争。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已经开始关注散货船的出口业务,我国散装船的出口订单量受到威胁。

创新型国家与产业技术政策法治化

创新型国家与产业技术政策法治化

政策合理有序引导科技创新活动及其成果的产业化 应用 ,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对于产业技术政
于这些国家具有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和保 障个人财 策 的重 视 由来 已久 .数 十年来 虽 在很 大程 度上 起 到 产 安全 的法 律体 系 。 就科 技本 身而论 , 直到 1 纪 , 了倡 导作用 .但 这些 措施 在促 进 科技 进步 方 面起 到 5世 中国和阿拉伯 国家显然高于西欧 ,但西方国家很快
的绩效 和 刚性 作用还 是远 远 不够 的 。 究其 原 因 , 在 就
后来居上 . 在经济上大大超过东方 国家 , 原因是西欧 于许 多措施 缺 乏法律 基 础 .缺乏 具有 稳定 性 和权 威 在 中世 纪 中后期 建立 了一种 有利 于不 断创 新 的社会 性 的法律 支撑 .也 没有 通过 法律 手段 制定 一 整套 相 互协 调 的有效 运作 程序 和模 式 。 机制 [。
其次 , 科技 创新 带来 了一 系列 变化 , 只有通 过不 断 的制度创 新 才能 与之 相适 应 。科技 创新 带来 新 的
产 品 、 的社会 关 系扩 大 了制度 规制 的调 整范 围 , 新 相
因此 . 产业 技术 政策法 治 化 显得格 外 重要 。 将 因 为 “ 业政 策 一 旦上 升 为法 , 不再 是 政 府 意 志 , 产 就 而 是 国家 意志 、 民意 志 。 全 即使是 政 府 的有关 规定 或行
应的. 调整手段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 当代的高新科 为 与法 相抵 触 ,也必 须 以法律 为 准 ,服从 法律 的要 。 产业政策是政府的行政手段 , 行政 技 不是 建立 在经 验积 累基 础上 的常 规技 术 ,而是 庞 求” 比较而言 .
基金 项 目: 江苏省教育 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 究指导项 目《 创新型社会 的法制 构建问题研究》 项 目编号 :7J 8 0 2 ; 目负责 人 : ( 0 SD 2 0 1项 胡朝

产业政策(2009年)

产业政策(2009年)

2009年产业政策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政策在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产业政策工作基本情况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资源在各产业间和产业部门内部配置过程的干预,调节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手段与策略。

产业政策一般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内容。

最直接的是向社会公布国家鼓励的产业、技术、产品目录,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新品开发的方向,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也成为指导财政、金融、税收、物价、土地、进出口等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指导社会投资方向的依据。

产业政策既有鼓励的产业、技术、产品目录内容,也有限制、禁止的内容。

产业政策的推行需要国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的措施,涉及产业结构、组织、技术及布局等各个方面,体现了较强的政府干预作用。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合性的产业政策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业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前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

另外,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针对特定产业部门的各类产业政策,如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煤炭产业政策、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等。

2008年,又先后发布了《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关于印发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大量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8年修订)等。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金融0801-刘丹-1081030114 摘要: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日韩较为相像,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引言: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转型阶段,国家应设定分别针对国内处于工业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目标。

而产业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产业内部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和提高产业组织的规模经济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

而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的完备是产业政策功能实现的根本,而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按法治化的思路进行,即围绕产业政策的法律调整和产业政策的法律化展开,在产业政策自身完善的基础之上,密切结合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产业政策实施机制的观念更新前提下,完善统一的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实施保障机制,构建完备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最终达到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法律的良性互动。

第一节产业政策的基本知识1.1产业政策的含义王先林1⎡⎤⎣⎦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这里的“干预”应该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包括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方面的含义。

1.2产业政策的基本构成国务院在1994年发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2⎡⎤⎣⎦中指出:“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

”这里所谓“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正是体现了动态、开放的要求。

王丹3⎡⎤⎣⎦认为产业政策的体系不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这里所谓“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正是体现了动态、开放的要求,产业政策应随着产业结构等的变化而变化。

当今世界的产业经济的趋向是经济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循环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答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答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答案精准施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1. 正确判断新时代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10年。

2. 正确判断RCEP是我国目前对外签署的开放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

3. 正确判断从全球直接投资趋势看,疫情下全球FDI整体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分化明显。

4. 正确判断从全球FDI区域结构看,当前呈现明显不平衡。

5. 正确判断从全球FDI投资方式看,当前跨境并购表现明显好于绿地投资,分化明显。

6. D 单选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摆在优先位置。

A 产品创新B 供给C 生产D 消费7. B 单选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

A 高校B 政府C 企业D 科研院所8. C 单选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突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A 高校B 政府C 企业D 科研院所9. ABCD 多选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等制度型开放。

A 规则B 规制C 管理D 标准10. ABC 多选根据课程内容,当前,我国加大引资力度的具体措施有()。

A 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B 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C 聚焦外资企业反映的问题,完善国内配套的制度环境,优化营商环境D 进一步提高外资准入限制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1. 正确判断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2. 正确判断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3. 正确判断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4. 正确判断“两个毫不动摇”是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 正确判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一致。

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

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

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摘要】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我国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接着展望了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我国产业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强调了加强政府在产业政策中的引导与规范,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性。

最后对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应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我国产业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这将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国家干预主义、我国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历史演变、现状分析、展望、政府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总结。

1. 引言1.1 概述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我国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在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我国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产业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引导和促进各个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的产业政策,强调政府在引导和规范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全球化和经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强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的产业政策制定,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政府干预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以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我国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还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战略利益。

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的产业政策,才能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1.2 介绍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概念国家干预主义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法规和行为介入市场经济活动,以促进和引导经济发展,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理论和政策。

国家干预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失灵现象,需要政府介入来纠正市场的不足和扭曲,保护国家利益和促进社会稳定。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控法》的立法讨论——一个基于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应该解决的问题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控法》的立法讨论——一个基于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应该解决的问题

摘要: 者对我 国区域 产业结构发展 与现状 进行了实证性分析 , 笔 阐述了 加强对 区域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和 制订《 区域 产业 结构调控 法》 的必要性和可 行性, 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法 的调 整对象、 法律地位 、 基本原则和主要 内容进 行 了论述 。 但笔者认为 , 区域产业结构 的协调 、 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 , 制定科 学合理 的《 区域产业结构调控 法》 固然 重要 , 但更重要依靠市场的培育、 政府 职能的转变和社会整体认识 的提高 , 这是一部 《 区域产业结构调控 法》 所不 能及的。法不足于 自行 , 如果没有一整套保证法律的实行机制 , 区域产业结
构 的 合理 化和 高 度 化 仍 将 是 一 句 空话 。
关键词: 区域产业 O 引 言
结构调整
持续发展
调控立法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 中符类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问量 的 比例和质 的联系 , 是全国经济布局在特定区域 的组合结果。 民经济 国 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 关键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组织 的合理化 , 也 是产业在一定区域 内的优化和高度化。区域经济作 为国 民经 济的组 成部分 , 应建立在区域资源优 势基础上 , 他一般不要求区域经济涵 盖 所有的产业 ,只要求有利于发挥区域生产要素和 自然资源的禀赋优 势, 形成合理 的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 , 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 品 生产 和劳务。 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是每个 国家 , 特别是国土面积较 大的国家 经济发展过程 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各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以及区域 之间经济关系的调整和变化 ,对 国民经济 总体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产 生极大的影响。 国民经济 的发展不仅受各个区域 内部产业结构 的影 响 , 受 各个 区域 产 业 结 构 之 间相 互 关 系 的影 响 。 因此 , 实行 国 民 还 要 经济高效增长和发展 , 必须协调好各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浅析我国产业政策及其法治化

浅析我国产业政策及其法治化
21年 5 千 00 月
商 品与 质 量
理论 研究
浅析我 国产业 政策及其法治化
口田 萌 文 俊
(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 学院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4
摘 要: 产业政策是 市场 经济条件 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 政策的重要 方面, 产业政策法是产业政 策的法律化 。本 文从政襄与法的关 系入手, 界定 了 交通产 业政 策法的概念及其形成发展过程, 出交通 产业政 策法是宏 观调控 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指 其体 系主要 由交通产业结构政策法、 交通产业组 织政 策法、 交通产业技术政 策法和 交通产 业布局政策法等构成 。指 明在” 入世” 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的背景 下, 、 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的产业 政 策及 产业政 策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和完善 , 并提 出了 自己的思路 。 关键词 : 经济法 交通产业法 产业政策 产业政 策法
前 言
产业政 策 法是 调整产 业政 策制 定和实 施过 程 巾产 生的经济 关 系 的法律规 范 的总称 。它是 经济法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可 归为 宏观 调控法 的范畴 。 有人基 于法 理学 上 关于法 与政 策 的严格 区别 而对 ” 产业政 策法 ” 的提法提 出质疑 , 认为 法与 政策 在传 统称 谓上 是两 个 不 同的概念 。法 律有 其特 定 的逻辑 结构 ,能给 人们 提供 具体 的 行 为准则 , 较强 的稳定 性; 策则 多为原 则性 的, 有 政 具有 灵活 易变的特 点。阕此 , 人 认为政 策与 法是 能兼 容 的 , 有 反对 产业 政 策法 的提 出。 实 际上 , 在诸 多部 门法 中 , 济法 只有 明显 的政 策性 特 点 , 经 其 中,又 以宏观 调控 法最 为突 出 。要根据 不 同时期 不 同 的圈 内和 嘲 际经 济 , 治 , 会形 势加 以确 定和产 业调 整 , 政 社 嘲家 计划 , 济 政策 经 和调 节手 段 的运 用 不能 一成 不变 。受其 影 响,宏 观调 控法 的许 多 内容和 规 定具 有较 大变动 性 。法律规 则小可 能周 全和 处处 明确 具 体 。这 样 , 宏观调 控 法领 域 , 在 法律 与政 策 的界定 已经 趋 于模糊 , 政 策 法有 着 密切 的联 系。产 业政 策法 是一 种宏 观调 控法 ,从这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 我国产业政策法的建立与完善(一)我国产业政策及其法律化的现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事实上也存在产业政策,如“以钢为纲”的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鼓励发展地方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政策等,但没有应用产业政策这个名词,更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产业政策法。

我国比较明确和自觉地提出和实行产业政策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

1986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产业政策”的概念,并对产业发展提出了系统、具体的规划和政策。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计划管理的重点应转向制定产业政策,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产业政策的实现”。

1989年3月15日《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颁布,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关于产业政策的规范性文件。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作为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职能和调控手段”。

为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1994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作为今后制定各项产业政策的指导和依据。

1996年4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产业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陆续制定了一些包含或体现相关产业政策性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1992);《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汽车工业产业政策》(1994);《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1995,后被2002年《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所取代)、《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1995,后分别被1997年和2002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所取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水利产业政策》(199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关于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若干意见》(1999)、《鼓励软件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0)、《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2000)、《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1)、《“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01)、《国家产业技术政策》(2002)、《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等。

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

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

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 律化 程度不高, 对 实施产业政策行为的规范和法律 责任条款 由之路。 法律是社会关 系的调节器, 加强法律保障, 充分发挥 不明确 。 亟待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宏观调控的法律机制,
法律的规范、 引导 、 促 进 和保 障作 用 , 才 能保 障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实现 战 略 性 新兴 产业 政 策 的法 治化 。
最后, 建 立 相 关政 策 的立 法 。 为吸 引更 多 的 资源 和 要 素 进 影 响 了战 略 性 新 兴 产业 的发 展 , 对这些行为, 领 导 部 门要 加 强
权立法, 扩大战略性 新兴产业领域中知识产权保 护的范围, 就
要 注 意 与相 关 产 业 的特 点 相结 合 , 针 对不 同的产 业 制定 不 同 的
其次, 加 大 立 法 协调 。 我 国产 业 政 策 的制 定和 实 施 分属 于 标准, 适 当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各 行业的主管部门, 因此各部门在具体产业政 策的制定和实施
1 0 0 j 人 民 论 坛 . P E O P L E - s T R I B U N E
识产权法律体系等不完善,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键; 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机制, 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 要
领 域 中的知 识 产 权 保 护。 在 新 形 势下,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的发 展 积极利用法律 武器 来保 护自身的合法权 益 , 推动战略性新兴
战略 性新兴产业需要关键技术、 人才、 项目、 资金等要素的支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认识不足, 忽视对知识产权的 撑, 良好 的法律环境也是吸引投资的良好保障。 综合运用法律 法 律 保 护, 造 成 在 实 际操 作 中存 在 自我 知 识 产 权保 护 流 失 或

试论我国企业兼并中的法治化管理

试论我国企业兼并中的法治化管理

维普资讯
2O O6年 l 月 1
哈 尔滨 市委 党校 学报
THE J OURNA OF HARB N COMM1 EE S L I TI CHO HE P OL OF T CC
No 2 0 v, 0 6 S ra e ilNo. 48 No. 6
总第 4 期 第 6 8 期

经济 探 求 ・
试论 我 国企 业兼并 中的 法治 匕 管理
裴 义 强
( 中共哈尔滨 市委党校 , 尔滨 108 ) 哈 500
关键词 : 兼并 ; 企业 法律行 为 ; 法律程序 ; 环境 法律
中图分类号 :2 1 F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8—82 (0 60 —02 —0 10 502 0 )6 0 1 2
二 、 业兼 并是 一 种 法律 行 为 企

我 国企 业 兼并 的现 状及 存在 的问题
我国企业兼并 的现状 及存在 的问题 主要表现 在: 一是缺乏一个公开 、 公平 、 正统一 的产权交易 公 市场, 部门封锁、 地方分 割十分严重。二是各地区、 部门 自 订规划 , 自作主张 , 无统一的法律 和法规及政 策协调体系。如领导重视 , 敢于利用政策的地区、 部 门、 企业步伐迈得大 ; 反之 , 企业兼并则形式单调 , 方 式单一 , 效果不好 。三是 企业兼 并的中介组织 和中 间机构不发达 , 大量企业通过互相磋商 、 谈判来设计 兼并方案 。四是 国 企业产权关 系不 明晰 , 响和 影 制约高效率的企业兼并 活动。五是政企不分 , 行政 干 预影 响企业 兼并 的发 展 。一 些政 府 部 门采取行 政 手段 , 硬性搭桥 , 强令企业之 间兼并 , 从而扭 曲了企 业兼并的市场机制 。六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 不配套。

关于我国产业政策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产业政策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产业政策问题的思考作者:赖雪梅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7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产业政策实施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以此来分析我国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我国政府是否应该推行产业政策,并根据我国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对策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即是中等收入陷阱,其核心问题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以前有竞争力的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而下一个阶段有竞争力的产业还在形成或者是尚未形成,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实现产业的升级、技术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形成新的支撑性产业对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非常关键。

而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否需要产业政策,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

一、什么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增强适应能力。

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政府策略性地使用其有限的资源,优先帮助能对经济持续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产业。

二、产业政策到底有没有作用?失败案例: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机,只搞组装,缺乏核心技术,产生的附加价值低,政府花费数十亿美元进口彩电显像管生产线,结果生产线还没装配好,显像管技术就已经过时了;成功案例:我国改革开放期间有一项支持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的政策。

为了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政府首先在南方开设了经济特区,对外国投资企业提供税收、资金、能源和土地方面的优惠,后来还一度把这样的政策推广到内资企业和全国各地。

这项政策非常成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我国在全球劳动密集型出口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达到四分之一。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很快就变成了全球制造业中心。

还有中国的邻国日本,我们暂且不论日本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日本通产省的政府主导模式在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论我国文化产业政府规制法律体系的完善

论我国文化产业政府规制法律体系的完善

环境,规范文化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文化产业的 良性运行和科学发展。 虽然我国文化产业政府规制立法取得了长足 进步,尤其是众多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对产业发展 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文化产业政 府规制法制建设还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需要,规制 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在许多方面暴露出不适应性, 这是当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产业规制法律缺失较多,体系不健 全。我国文化产业规制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 人大的高层次立法较少,还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文 化产业规制法律体系,无法为政府规制提供充分的 法律依据和保障。现行文化产业政府规制仍然主要 依靠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以及大量法律层级和 效力都较低的地方性法规及部门行政规章。行政机 关的法规、条例等的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和稳 定性都不及国家法律,而行政机关的“意见”、“通 知”、“办法”等行政性规定,其权威性和稳定性更 不能与法律相比,在执行过程中受长官意志左右, 随意性很大,往往有不同的解释,很难得到真正落 实。¨Ⅳ法律的缺失直接导致文化产业政府规制的 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以政策管理代替法制管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和文化产业的特点和现状加强规制立法,并随着规 制环境的变迁不断予以修订、完善和更新,逐步提 高我国文化产业政府规制法制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二)构建文化产业政府规制法律的科学体系 文化产业涵盖面广,涉及诸多文化行业,必须 构建一个以基本法为指导,以专门法为核心,以行 政法规为支撑,以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 科学、完整、统一、协调的文化产业政府规制法律 体系。但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规制法制建设严重滞 后,构建完备的规制法律体系只能统筹规划,分步 实施。当前应尽快制定我国的文化产业基本法,以 之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法律依据,对市场经济

《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札记

《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札记

《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读书随笔目录一、产业政策概述 (2)1. 产业政策定义及重要性 (3)2. 产业政策发展历程 (4)3. 产业政策分类与内容 (6)二、产业政策的实施与效果 (7)1. 产业政策的实施路径 (9)2. 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10)3. 产业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困境 (11)三、产业政策的反思与调整 (12)1. 产业政策存在的必要性 (13)2. 产业政策的不足与过度干预问题 (15)3. 产业政策调整与优化建议 (16)四、未来产业政策的展望 (17)1. 未来产业变革趋势 (18)2. 未来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19)3. 未来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策略 (21)五、具体案例分析 (22)1. 案例选取原则与背景介绍 (23)2. 案例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 (24)3. 案例对产业政策的启示与借鉴 (26)六、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27)1. 国际产业政策的概况与特点 (28)2. 国际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 (29)3. 国际先进产业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31)七、总结与心得体会 (33)1. 本书的主要观点与总结 (34)2. 个人心得体会与感悟 (35)3. 对未来产业政策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36)一、产业政策概述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产业政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简而言之,是国家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这些政策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能源、交通、通信、农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等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

当我阅读《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对产业政策的整体框架和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产业政策的制定并非简单的行政干预,而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国际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它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资本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政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涉及到产业的布局、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加快完善政策体系

,加快完善政策体系

,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政策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快完善政策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下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治理四个方面,阐述加快完善政策体系的重要性及具体举措。

首先,在经济领域,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可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经济体制政策,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其次,在社会领域,完善政策体系可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要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领域的政策研究和改进,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祉。

同时,要加强民族、宗教、文化等领域的政策制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第三,在环境领域,加快完善政策体系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环境保护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在治理领域,完善政策体系可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全面依法治国的政策研究和制定,健全法治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同时,要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政策的研究和贯彻落实,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纪律建设水平。

总之,加快完善政策体系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环境和治理的需求,加大政策研究和制定的力度,确保政策完备、科学、系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政策体系,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力量。

论我国产业政策的现状及展望

论我国产业政策的现状及展望

论我国产业政策的现状及展望[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结构调整阶段,正式确立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但发展中存在问题较多,我国产业政策的未来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并符合国情与全球化发展需要。

[关键词]产业政策;问题;展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渐摆脱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上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由直接干预为主转变为间接调控为主。

政府的干预不再是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而是从宏观上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的演变(1)改革之初的结构调整阶段(1978—1985)。

这一时期产业政策的概念刚刚引入中国,官方的文件和经济计划中并未正式提出“产业政策”,但是相关的党政文件中已经开始制定“与产业有关”的政策,如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79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981年国家计委《关于制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几项规定》,以及1984年《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等。

这些政策性文件涉及产业组织政策、技术改造、科技研发等各个方面。

这些政策带有宏观性指导性,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观。

(2)产业政策正式确立阶段(1986—1990)。

这一时期,产业政策正式被官方文件所肯定。

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正式出现“产业政策”一词,其含义还只局限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计划管理的重点应转向制定产业政策,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产业政策的实现。

”最能反映这一时期特征的两大事件是:一是1988年国务院授权当时的国家计委成立产业政策司,标志着中国正式拉开了产业政策工作的序幕;二是198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一份明确的专门性的产业政策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产业政策的法治化
【摘要】产业政策的稳定化和长效化是产业政策功能实现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这个标准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国家通过严格的立法和确保法律能够被执行的机构来进行。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又适逢世界经济的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长点呈现单一化、部分行业发展呈现过热化的特点,现有的经济模式和产业体制要求国家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更积极地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对现行
经济体制和具体经济行为进行间接或直接的、整体或部分范围内的干预,真正意义上实现产业政策的法治化。

【关键词】产业政策实施机制;产业政策稳定化;产业政策法治化
一、产业政策之启源
国家政权的出现并开始发挥经济职能、干预产业活动是产业政策的雏形表现,西欧产业革命后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出现了实际意义上的产业政策。

我国的正式启用产业政策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

198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正式出现“产业政策”一词;1989年3月,《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的颁布,是我国第一部现实意义上的产业政策,这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产业政策的实践活动;1994年3月,《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的出台,使我国已开始建立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体系;之后相继制订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水利产业政策》、《当前国家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等产业政策,基本形成了包括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一个政策体系。

二、产业政策的稳定化与长效化
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市场经济的变化息息相关。

现实中,市场不是万能的,它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就是市场失灵或市场失效。

市场的发展需要稳定并且长期有效,才能对一国的经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促进。

与此相对应的,对市场的变化起干预或者说调节作用的产业政策,一定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保持其稳定化与长效化的制度。

这种制度的存在不因市场的微观变化和波动而变化,主要从全局和整体上对市场进行把控。

第一,由于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从价格形式、信号反馈到产品生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差,而且市场主体所掌握的经济信息并不总是全面的,因此,市场主体的微观决策总是带有一些自发性和盲目性,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不易实现平衡国民经济总量和稳定增长经济;并且市场固有的投机性和盲目性仅靠市场自身矫正和恢复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所以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上应该具备前瞻意识,保证产业政策制定出台以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稳定性。

第二,解决外部经济性问题方面市场难以发挥作用。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活动的收益、个体边际成本、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容易产生背离,有的当事人不付代价便可得到外部的经济利好,如兴建基础设施;有的当事人的行为则会使外部主体损
害经济,如环境污染。

经济活动的这些外界影响不一定会通过市场价格体现明显,自然很难通过市场机制的自身作用得到补偿和修正,就不得不用市场以外的办法如制定产业政策等加以解决,而且产业政策的制定一定是与相应时期内的市场经济情况相适应的,在调控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上具有稳定性,在促进或者抑制产业发展上具有长效性。

第三,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由于市场价格跟随供求关系的变动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市场的自身调节容易引发收入差距的扩大,进而产生两极分化,有违社会公平正义,造成社会不安定。

也就是说,市场难以同步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双重要求。

这就决定了市场需要稳定、长效的产业政策介入,与价值规律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产业政策的法治化
产业政策是一种政府行为,要想实现其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单纯的通过政府的行政权去实现,往往是不科学不现实的。

只有把产业政策通过国家的权力机关(在我国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并实施起来,也就是说把产业政策法治化,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合理有序发展。

我国现行政策有相当数量已经转化而成为法律,所以,政策在某些方面的法律化是在平衡政策与法律关系的平台上实现二者的相互衔接的方式。

第一,要进一步做到产业政策的法治化,就要先保障宏观调控法治,从而强化和改观我国宏观调控的法治环境。

保障宏观调控法治的前景是有法可依,所以首
要环节就是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立法。

因为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因此政府调控经济的范围界定是必须通过立法来明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进行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并非万能的、无所不包的,更非任意的。

它必须确定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而为弥补市场缺陷所必需的限度内。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它所采用的调控方法是从企业外部进行正面和效率的干预,而且重点是进一步利用利益机制指导企业完成的。

这一切都必须有对应的明确的法律规范为依据,从而形成有力的保障。

以现阶段而言,这方面的法律规范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不能完全适应需要。

第二,产业政策应当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不适应产业发展甚至阻碍产业发展的政策应当及时废除,对旧的产业政策实施机制重构。

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动态把握产业走向和发展趋势,提高产业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坚持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另一方面完善产业政策的实施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在法律监督监管方面的立法,确保经济管理内容的合法性、配套性。

也就是说不仅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还要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

而且,从构建我国法治的目标来看,后一方面的任务将表现得更为紧迫和困难。

四、结语
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整体平稳有序,但在部分行业出现了过热或者过冷的现象,我们应从产业政策上给予疏导和调整,使产业政策的实施完全按法治化的思路进行。

在规范并促进市场经济进
一步发展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实施保障机制和构建完备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打造一批相应的高素质的产业政策执法队伍将是我们实现产业政策法治化的根本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