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练习 苏教版
《夏》同步训练【学海泛舟风向标】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积累运用芳草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贮满()澹澹()芊芊()磅礴()()黛色()匍匐()()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2)主宰:(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答: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
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
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阅读理解逐鹿场】★课内阅读训练营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夏感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夏》练习 苏教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夏》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贮满()潺潺()芊芊()主宰( )匍匐( ) 黛色( ) 苦sè ( ) xuānlǜ( )2.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秘密的厚发。
B.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3.从“轻飞曼舞、蜂飞蝶舞、磅礴、希望、赞美、春华秋实、春花秋月、灵秀之气、旺盛活力”中任选4个词语写一段话。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七课 夏同步训练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夏同步训练苏教版同步测控TONG BU CE KONG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主zǎi______贮.( )藏迸.( )发闲情逸zhì______磅礴.(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漩律沸腾喇叭春华秋实高梁承前启后积蓄蜂蝶遣憾细滋曼长蒸腾错别字改正3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4)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 )(3)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 )5填空。
(1)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很多,请写出一句。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__________一诗中的诗句。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推荐学习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校本作业 苏教版
夏班级: 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自编A )宽阔的黄河突然流经一个xi ázh ǎi 的悬崖,顿时,所有的水流聚集在一起,飞泻而下,溅起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自编A ) ( )A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C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D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编A ) ( )A .李丽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事渲染....,传遍了校园每个角落。
B .大家都忙得火烧屁股了,你却又闲情逸致....在这遛狗。
C .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王强参加男子200米预赛,听到发令枪响,就像惊弓之鸟....一样飞跑。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言文《王右军诈睡》,完成第10—13题。
(14分)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释】①王右军:即王羲之。
②减十岁:不满十岁。
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
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大将军甚.爱之( ) 及.开帐( ) 诈.孰眠( ) 信其实.熟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不得不除之.A. 至之.市B. 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 驱之别院5.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夏日赏荷寂寞阅读训练 苏教版
夏.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节选自张岱《夏日赏荷》)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每至夏日至:
(2)余以为妙绝绝: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译文:
3.作者通过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荷花的感情,根据文章试着从描写方法与表达情感上进行赏析。
1.(1)到(2)极,非常
2.(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
3.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荷花在雨后的形态,而前文又写“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则表现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至极的感情。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十七 夏苏教版课后练习八十四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十七夏苏教版课后练习八十四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比喻喧嚣嘈杂)B、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C、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表明特征的记号)D、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柔和优美的舞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下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游记散文,写了作者春游的所见和感受,情景交融,形象而生动。
B、梁衡的《夏》,主要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夏天的热烈和紧张、急促的旋律,赞美了辛勤劳动的农民。
C、《济南的冬天》是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的。
D、《三峡》作者采用提纲挈领的笔法,描写了三峡风光,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写景物,山、水、草、木面面俱到。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D、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迸发(bènɡ)逸致(yì)急促(cù)B、磅礴(bánɡ)烘烤(hōnɡ)主宰(zǎi)C、贮满(chù)崩紧(bēnɡ)沸腾(fèi)D、匍匐(pū)黛色(dài)澹澹(dàn)【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修改全部正确的是( )披蓑带笠呼朋引伴细滋漫长轻飞曼舞花枝召展春日融融闲情逸致重岩叠障A、带(戴) 漫(慢) 召(招) 障(嶂)B、滋(渍)曼(慢)融(溶)致(至)C、带(戴) 曼(慢)召(招) 障(嶂)D、带(戴) 漫(慢) 融(溶)障(嶂)【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对于这些问题,每个公民乃至我们高中生都不能忽视,因为它们关系到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养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夏》同步练习 苏教版
第17课《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发髻 B.千钧一发 C.令人发指 D.发现答案:D解析:分析:D项“发”读fā,其他都读fà。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迸发(bènɡ)逸致(yì)急促(cù)B.磅礴(bánɡ)烘烤(hōnɡ)主宰(zǎi)C.贮满(chù)崩紧(bēnɡ)沸腾(fèi)D.匍匐(pū)黛色(dài)澹澹(dàn)答案:A解析:分析:B项中的“磅”应读pánɡ;C项中的“贮”应读zhù;D项中的“匍”应读pú。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比喻喧嚣嘈杂)B.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C.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表明特征的记号)D.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柔和优美的舞蹈)答案:D解析:分析:A项中“沸腾”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B项中“融融”形容暖和;C项中“标志”表明某种特征。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的理解。
4.选出下面句子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A.排比B.比喻C.拟人D.夸张答案:D解析:分析:原句“棉苗、高粱玉米、瓜秧”三句构成排比,“举着喇叭筒”是比喻,“匍匐前进”是拟人。
没有使用夸张。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判定。
5.选出下面诗句季节判断有误的()请写出下列古诗句中相对应的季节。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第一部分: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B.黛色(d刓plaini)酿成(ni刓plainng) 主宰(z僜plaini)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3分)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选词填空。
(5分)(1)我却要大声(A.称赞B.赞美C.赞扬)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金色(A.控制B.统治C.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A.飘B.吹C.飞)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2016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7课《夏》练习题
2016 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7 课《夏》 word 练习题《夏》随堂练习一、累积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不只要会写会读,还要学会使用)芊芊细草 ( )主宰()黛色()澎湃()贮满( )春日融融 ( )爬行()爆发()绷紧()挥镰()2、找出以下词语中的 4 个错别字 ,并加以更正。
漩律沸腾哄烤春华秋实喇叭高梁存储峰蝶遗憾细滋慢长蒸腾承上启下错别字纠正3、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
(1 )芊芊 :(2)黛色 :(3)澎湃:(4)春华秋实:(5) 春日融融 :4、填空。
《夏》的作者就是__________, 课文第一段就是全文的__________, 第二、三段写夏季就是 __________ 的, 第四段写夏季__________ 的旋律,第五段写 ___________ 。
5、领会以下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义要放在语境中理解)(1)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2)麦浪翻腾着,扑打着远处的山 ,天上的云 ,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3)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全部。
二、阅读。
夏季的色彩就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看法,这大概有此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 , 如嫩竹 ,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 ,如斜阳 ,如红叶,标记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就是一个承上启下、生命交替的旺季 . 您瞧,麦子刚才割过,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爬行行进的瓜秧 ,无不爆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就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就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6、写夏季 ,作者为何要写到春光与秋景?(领会常用写作手法的作用)7、作者在文章中曾有”她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 这样的话,上边的语段中也有表达差不多意思的句子,它们就是8、文段中加黑的句子就是什么意思?9、文段最后一句”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该如何理解 ?10、模仿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以”夏"或许"冬"为话题,再造一个句子.一、1、qiānzǎidàipánɡzhùrónɡpúbènɡ bēnɡ lián2、漩→旋哄→烘梁→粱峰→蜂3、(1) 草木旺盛(2)青黑色(3)( 气概)浩大(4)开花(5 )形容暖与4、梁衡总领热情紧张、急促作者赞叹夏季的原由5、(1)突出了夏季的酷热。
初一语文第十七课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第十七课试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第十七课的课程即将结束,同学们要准备好语文第十七课试题来练习提升学习成绩。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初一语文第十七课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一语文第十七课试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蜷伏( ) 怂恿( )惩戒( ) 怅然( ) 妄下断语( )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B.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C.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误的一项是( )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描写)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抒情)C.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记叙)D.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记叙)6.动物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从小猫的悲鸣中,我们读出被误解的凄凉。
7.文中的第三只猫被“我们”一家误解后蒙冤而死。
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呢?为此,班级开展了以“消除误解,真诚沟通”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来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人误解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
[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校本作业 苏教版
夏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自编A)宽阔的黄河突然流经一个xiázhǎi的悬崖,顿时,所有的水流聚集在一起,飞泻而下,溅起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自编A)()A.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C.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D.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编A)()A.李丽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事渲染....,传遍了校园每个角落。
B.大家都忙得火烧屁股了,你却又闲情逸致....在这遛狗。
C.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王强参加男子200米预赛,听到发令枪响,就像惊弓之鸟....一样飞跑。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言文《王右军诈睡》,完成第10—13题。
(14分)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释】①王右军:即王羲之。
②减十岁:不满十岁。
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
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大将军甚.爱之( ) 及.开帐( )诈.孰眠( ) 信其实.熟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不得不除之.A. 至之.市B. 故时有物外之.趣C.是吾剑之所从坠D. 驱之别院5.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夏同步训练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夏同步训练苏教版同步测控TONG BU CE KONG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主zǎi______贮.( )藏迸.( )发闲情逸zhì______磅礴.(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漩律沸腾喇叭春华秋实高梁承前启后积蓄蜂蝶遣憾细滋曼长蒸腾错别字改正3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4)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 )(3)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 )5填空。
(1)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很多,请写出一句。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__________一诗中的诗句。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夏》练习 苏教版.doc
夏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pú fú)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给下列字组词:梁()粱()歉()镰()旋()淤()⎧⎨⎩⎧⎨⎩⎧⎨⎩2.在原文找出体现“五月人倍忙”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看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________________4.模仿文中画线句子,用相同的句式以“夏之色”、“冬之色”开头各写一个句子。
夏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的横线上,用相同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pú fú)前进的瓜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6.“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pú fú)前进的瓜秧,”运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2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夏天紧张的旋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句诗的理解。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十七 夏苏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十七夏苏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这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冒出头来,向大地撒出土红色的光辉;山川、草原和沙漠沉浸在静谧之中。
B、油价电价齐齐上升,加之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制造业开始酝酿今年下半年的新一轮提价。
C、蜻蜓有着停落枝头的潇洒,有着轻轻点水的优雅,有着捕食蚊蝇的绝技,还有着轻飞曼舞的倩影。
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卢洪刚的作品描绘的是牧童披蓑带笠、骑牛返家的场景,画面清雅、富有意趣。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下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游记散文,写了作者春游的所见和感受,情景交融,形象而生动。
B、梁衡的《夏》,主要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夏天的热烈和紧张、急促的旋律,赞美了辛勤劳动的农民。
C、《济南的冬天》是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的。
D、《三峡》作者采用提纲挈领的笔法,描写了三峡风光,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写景物,山、水、草、木面面俱到。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秘密的厚发。
B、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比喻喧嚣嘈杂)B、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C、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表明特征的记号)D、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柔和优美的舞蹈)【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修改全部正确的是( )披蓑带笠呼朋引伴细滋漫长轻飞曼舞花枝召展春日融融闲情逸致重岩叠障A、带(戴) 漫(慢) 召(招) 障(嶂)B、滋(渍)曼(慢)融(溶)致(至)C、带(戴) 曼(慢)召(招) 障(嶂)D、带(戴) 漫(慢) 融(溶)障(嶂)【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消费者,你是否想过,正是某些畸形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商业经营对生态的污染和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既是受害者,又是自己的加害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第一部分: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B.黛色(d刓plaini)酿成(ni刓plainng) 主宰(z僜plaini)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3分)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选词填空。
(5分)(1)我却要大声(A.称赞B.赞美C.赞扬)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金色(A.控制B.统治C.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A.飘B.吹C.飞)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A.充满B.贮满C.塞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A.标志B.预示C、显现)着事物的终极。
6.细读下面这句话,回答问题。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1)既是写大地的夏景,为什么着重写麦浪翻滚?(2分)(2)两个“扑打”能否换成别的动词?(2分)(3)以本句结构为例,仿造一个比喻句。
(3分)7.作者为什么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3分)第二部分:(一)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暑气的蒸腾下,莲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8、理解下边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可是:9、第①段中指出夏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是指,“后”是指出。
结合上文理解,作者是采用的写法来表现夏季这一特征的。
(3分)10、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3分)11、第②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①段中哪一句相照应?(3分)12、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秋颂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他们的秀逸。
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的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
那酡(tu6喝了酒脸上发红)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荚,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秋林的《秋院》。
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
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是秋日天宇的闲云。
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俗世悲欢扰攘,不在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
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
“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
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
野鹤的荚,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分秋之美。
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荚。
这样的荚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
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
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3.在比较下列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3分)①幽寂:②寂寥:③清寂:14.本文紧扣这一秋的特征,描绘了秋林、闲云、秋风、秋水这样几幅美丽的画图,分别赞颂了各自怎样的特点?(5分)秋林:闲云:秋风:秋水:15.概括第10段的内容大意。
(3分)16.第11段运用方法,赞颂了。
(3分)17.概括起来看,这篇散文是从淡泊这一角度对秋和进行赞颂的。
(2分)(三)雨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襦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
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荚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润江南,何等淡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完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
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能干,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要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梁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绘“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是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四字成语。
(3分)备选答案:①风华正茂②豆蔻年华③嗷嗷待哺④天真烂漫⑤阅尽沧桑⑥人老珠黄依次是:。
(填序号)19.第4段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代诗人写的《春夜喜雨》中的诗句,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
(2分)20.文章说夏日的雨是个利索能干的中年妇女,她的“利索能干”表现在什么地方?(不超过25个字)(3分)21.春雨和夏日的雨有着各自的特点,请你分别写出来。
(4分)(1)春雨的特点:(2)夏日的雨的特点:22.对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它叙述描写了春雨、夏雨、秋雨的特点。
B.全文写雨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赞美了雨滋润万物的功德,其用意是借以歌颂有这种品格的人。
C.文章用的是第三人称,倾诉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整篇采用总分式,分写的各部分采用总分总式。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30分)23、你最喜欢四季中的哪一季?请用一段景物描写表达你喜欢的理由。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第一部分: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B.黛色(d刓plaini)酿成(ni刓plainng)主宰(z僜plaini)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3分)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