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介绍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2)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和管理煤矿工作人
员位置的系统。
该系统通过在煤矿工作区域布置定位设备,如RFID标签、蓝牙标签或GPS设备,来实时监测工作人
员的位置。
系统通过接收和处理来自定位设备的数据,可
以显示每个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并提供报警机制以
及其他相关功能。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实时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定位设备收集工作人员的实时
位置数据,并在系统的管理平台上显示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
2. 报警机制:系统可以设置报警条件,并在监测到异常情
况时发送报警通知,例如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或离开工
作区域等情况。
3. 路线规划:系统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工作任务,提供最佳的路线规划功能,以提高工作效率。
4. 统计分析:系统可以对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分布等,以帮助煤矿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调配和资源优化。
5. 数据记录与查询:系统可以记录和存储工作人员的历史位置数据,并提供查询功能,以便后续分析和审查。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煤矿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工作人员的位置和状态,提高工作安全性,优化资源调配,提高工作效率。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3
数据导出
查询到的历史轨迹数据应支持导出功能,可导出 为Excel或其他格式文件进行保存和分析。
考勤管理功能
班次设置
系统应支持班次设置功能,可 根据矿井工作制度灵活配置班 次,满足不同班次人员的考勤
需求。
考勤记录
系统应实时记录人员的考勤状 态,包括上班、下班、迟到、 早退等,为矿井人员管理提供 准确数据。
实时监控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矿井内人员的位置和动态,确 保人员安全。
紧急救援
一旦发生事故,系统可迅速定位到被困人员位置 ,提高救援效率。
安全预警
通过对人员分布、移动轨迹等数据的分析,系统 可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优化矿井工作流程
自动化管理
01
系统实现矿井人员考勤、调度等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
效率。
为确保系统稳定性,采用可靠的备用电源 方案,并对关键硬件设备进行冗余设计。
软件设计
定位算法
研发高效、准确的定位算法,对从定位基站接收 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人员位置的实时解算。
人机交互界面
设计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矿井管理人员 能够方便地查看人员位置、系统运行状态等信息 。
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
开发专用软件,用于管理定位系统产生的数据, 包括人员位置信息、基站状态等。同时,对数据 进行挖掘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多场景适应
实时定位功能应适应矿井内各种复 杂环境,包括巷道、工作面、设备 等不同场景,确保定位稳定可靠。
历史轨迹查询功能
1 2
轨迹回放
系统应支持历史轨迹的回放功能,可查询并显示 人员在矿井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为安全管理提供 数据支持。
时间段选择
历史轨迹查询应支持自定义时间段选择,可根据 需要查询特定时间段内的人员移动轨迹。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5篇)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一、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组成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分地面和井下两部分。
地面部分—人员信息采集处理中心,也称监控主站。
主要以通讯接口、专用人员监测管理软件和监控主机、打印机、监视器等组成。
井下部分以人员定位分站作为井下人员编码信息无线检测处理的基本单元。
它可连接防爆兼本安电源、低频发射天线和高频接收天线。
井上井下是通过一根二芯矿用信号电缆相连,完成监控主机与井下人员定位分站之间的双向实时通讯任务。
二、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工作原理系统人员定位分站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人员随身携带的标识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被激活后(未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标识卡不工作),即将加密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信息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标识卡发来的载波信号,经分站接收处理后,提取出目标识别码经数据通信网络送至地面监控计算机,完成矿井人员自动跟踪定位管理。
三、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功能(一)人员检测功能随时通过无线检测人员携带卡的编码信息。
(二)传输信息功能所有人员跟踪定位分站传送的人员编码数据,只用一根二芯传输电缆来完成。
井下分站设备与地面监控主机之间信息的传输,由地面主机的通讯传输接口、传输电缆以及井下分站等组成信息传输系统,完成井下与地面信息双向实时通讯并设有光电隔离安全栅作为井下井上的安全隔离。
(三)系统数据处理功能(1)显示功能通过主机的crt可显示下列内容:人员跟踪定位信息滚动显示;召唤查询显示人员检测信息和考勤信息;以模拟图形方式显示矿井人员跟踪定位信息.(2)打印功能打印人员录入基础数据;打印人员考勤报表。
打印任意日期人员定位信息。
(3)存储记录功能被检测的所有人员编码数据位置信息等,按不低于____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存储。
(4)设置和修改分站及人员基础数据按指令提示菜单选择相应的操作,即可随时定义设置井下人员分站点的名称、地点,录入和修改人员信息并将数据库中。
(5)组网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组建局域网或直接连入企业局域网,远程联网共享人员检测信息。
2023年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

2023年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定位技术对煤矿工人进行实时定位并提供相关数据的系统。
它可以实时监测煤矿工人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煤矿工作安全性,并能在事故发生时提供必要的救援。
为了进一步完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与管理,2023年煤矿行业将制定一套完善的定位系统制度,以确保其安全高效地运行。
一、制度目标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的目标是:提高煤矿工人的工作安全性、提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煤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制度内容1. 定位设备使用规定:煤矿企业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定位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和使用规定使用,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定位系统管理责任:煤矿企业应设立定位系统管理部门,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责。
该部门负责定位设备的维护保养、数据的收集与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等工作。
3. 人员定位操作规范:每位煤矿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定位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禁止擅自更换或拆卸定位设备。
4. 定位数据管理: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定位数据管理系统,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定位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并保留一定时间段内的定位数据备份。
5. 定位系统应急救援: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定位系统应急救援机制,当发生事故时,能迅速定位被困人员,并及时启动救援行动。
6. 定位系统监测与维护:煤矿企业应建立定位系统的监测与巡检制度,包括定期对定位设备进行检测与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7. 定位系统数据安全保障:定位系统数据属于敏感信息,煤矿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数据保密与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数据不被恶意泄露或篡改。
三、制度落实措施1. 煤矿企业应加强对定位系统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每位工作人员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2. 煤矿企业应定期进行定位系统的自检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改进。
3. 煤矿企业应建立定位系统制度考核机制,对相关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以及时纠正和完善制度。
4. 煤矿企业应与相关科研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紧密合作,跟踪最新的定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定位系统的性能和管理水平。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是一种通过使用先进的定位、跟踪和管理技术,实现对井下人员位置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它可以帮助煤矿管理人员有效地管理和保护井下人员的安全,提高矿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应急救援能力。
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组成部分:定位装置、数据传输设备和监控管理平台。
定位装置是安装在煤矿工人身上的设备,通过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网络等技术,实时获取工人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数据传输设备中。
数据传输设备是负责接收、存储和传输矿工位置信息的设备,它可以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定位装置建立连接,将数据传输到位于地面的监控管理平台中。
监控管理平台是位于地面的一个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和显示矿工的定位信息。
通过该平台,煤矿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矿工的位置、运动轨迹以及工作状态等信息,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矿工的安全。
其次,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实时定位和跟踪: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煤矿工人的位置信息,并将其在监控管理平台上显示。
煤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查看监控界面来了解工人的实时位置、运动轨迹等信息。
2. 紧急求救功能:煤矿工人可以在遇到危险或需要帮助的情况下,通过定位装置上的紧急求救按钮发送求救信号。
系统会立即将求救信息传输到监控管理平台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区域管理功能:系统可以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划分出多个不同的区域,并对每个区域进行管理和监控。
当工人进入或离开某个区域时,系统会及时提醒相关人员。
4. 巡检管理功能:系统可以对煤矿内的重点区域进行巡检管理。
当工人进入巡检区域时,系统会自动记录并生成巡检报告,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5. 气体检测功能:系统可以与气体检测设备进行联动,当检测到有害气体时,系统会立即通过监控管理平台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除了以上功能,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更多的功能和应用。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煤矿
工作人员进行定位和管理的系统。
它通过在煤矿区域内部
署定位设备,如无线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或超声波
定位技术等,对工作人员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定位
数据传输给后台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 实时定位:通过定位设备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可以准确获得每个人员的位置信息。
2. 人员追踪:系统可以记录和追踪每个人员的轨迹,当发
生事故或人员走失时,可以快速找到并展开相应的救援措施。
3. 安全监控:系统可以监测工作人员的安全状态,如是否佩戴安全帽、安全绳等,当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发生时,可以发出警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考勤管理: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和管理工作人员的上下班信息,减少人工考勤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5. 统计分析:系统可以根据定位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统计报表和分析结果,对煤矿的生产情况和人员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优化。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减少人员走失和事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帮助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三篇)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近年来,煤矿高瓦斯矿井的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
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1)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2)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进行精确人员定位;(3)一旦煤矿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
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电子信息化建设在九五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结合煤炭工业实际需要,重点进行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自动控制与企业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纳入安全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程。
为此,我们在总结射频识别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煤矿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动态目标识别器及本质安全型标识卡,开发设计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上述管理系统把尖端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解决了该系统产品应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安全运行、网络数据通信、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信号转换接口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将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以及生产统计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必将有力地推动了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简介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主要用于煤业等井下和隧道作业。
该系统标签可由个人携带,也可放置在车辆或仪器设备上,并将它们所处的位置和最新记录信息传输给主控室。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跟踪器和跟踪监测站。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解析

第2页/共51页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在遏制超定员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遏制超定员生产;(2)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3)及时发现未按时升井人员;(4)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5)加强干部带班管理;(6)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考勤管理;(7)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技术支持(系统有2h备用电源、标识卡电池7D);(8)持证上岗管理;(9)具有紧急呼叫功能的系统;(10)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11)加强企业内部之间信息共享 。
第13页/共51页
2、影响煤矿井下定位的主要因素(1)多径传播(2别技术
多址干扰是影响系统性能和容量的主要因素,当对定位信号进行测量时,多址干扰的存在仍然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干扰。但是目前大多数效果较好的多用户检测算法,当用户数量较多时,其运算量非常大,实现较为困难。
第11页/共51页
第二节 矿井下无线通讯及射频识别技术
一、煤矿井下无线通讯技术1、目前常用的无线通信方式1)蓝牙技术2)红外技术3)超宽频技术(UWB)4)Wi-Fi技术(无线保真)5)Zigbee技术(蜜蜂)
第一节 概 述
第6页/共51页
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分类及装备要求1、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分类2、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装备要求(1)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入口、盲巷等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入盲巷等限制区域的要求。(2)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巷道分支的各个巷道应设置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3)下井人员应携带标识卡。标识卡严禁擅自拆开。(4)工作不正常的标识卡严禁使用。性能完好的标识卡总数,至少比经常下井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标识卡,性能完好的标识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5)矿调度室应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6)各个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标识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并提示携卡人员本人及有关人员。
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

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简介
多年来,我国煤矿事故不断发生,如何保证安全生产,平衡生产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成为国家和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人员是生产的基础,我们分析很多煤矿将会发现,很多矿山地面与井下沟通困难,信息传递不及时,无法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为管理和调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定位系统引入矿井管理中将成为一种趋势。
为解决煤矿中人员定位问题,济南福深科技设计研发了一款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该系统称得上“精准定位”,是因为采用了UWB技术,比传统定位系统采用的RFID技术定位更精准,精准度可达30CM,能够更准确将井下人员和设备的情况提供给管理人员。
系统功能
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能够对井下人员的个人资料、井下工作安排、巷道人员分布、人员进出某一区域的权限、车辆等进行管理,实现人员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1、定位跟踪是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将采集到的人员位置信息显示在井上屏幕上,同时进行保存和处理,管理人员可以了解每个区域人员的数量、分布、
位置及运动路线,可以查询某一人员的位置。
2、考勤管理,记录人员的下井时间及升井时间,对工作时间进行记录,Wie 考勤提供数据依据。
3、应急寻呼,井上井下人员可以进行双向寻呼,当井下人员遇到危险时可以紧急呼叫井上人员,报告情况。
4、数据共享,通过互联网实现人员定位的数据信息共享,为各管理部分及领导提供监督指挥决策的依据。
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适应性强,也可以应用在非煤矿、管廊、隧道等多种环境复杂的领域,目前应用效果良好。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标准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标准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是指在矿井内对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和监控的系统,其主要目
的是确保矿井内人员的安全。
矿井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因此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
对于矿井内的人员来说,精
准的定位是确保他们安全的基础。
系统应能够实现对人员位置的即时监测,并能够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快速准确地定位到人员的位置,以便进行紧急救援。
其次,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矿井内的工作环境复杂恶劣,系统
设备需要能够适应高温、高湿、尘土等恶劣条件,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能力。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需要
能够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并能够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以便监控人员及时了解矿井内人员的动态情况。
此外,系统的应用范围也需要得到考虑。
不同类型的矿井可能对人员定位系统
有不同的需求,因此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矿井的特点进行定制化,以满足不同矿井的需求。
最后,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标准还应包括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
应急处理和维护保养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矿井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和维护人员定位系统,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矿井内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只
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标准,并且严格执行,才能够真正地保障矿井内人员的安全,降低矿井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需要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标准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以适应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的不断提高,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已经成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义、技术条件、应用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煤矿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和监控的系统。
它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设备包括基站、标签、接收器等,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条件1、定位精度: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要求高,一般要求在5米以内。
2、实时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保证实时性,能够及时获取人员位置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3、可靠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能够在复杂的煤矿环境中正常运行并稳定工作。
4、安全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高安全性,能够保护煤矿井下人员的隐私和安全。
5、可扩展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根据煤矿生产的需求进行扩展和升级。
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1、人员定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准确地获取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事故预防: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煤矿井下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煤矿管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为煤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煤矿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4、煤矿生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为煤矿生产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精度。
四、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发展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技术创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03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4、 人员管理系统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主要有三种: (1)总线式电缆独立组网结构 (2)总线式光纤专网组网结构 (3)工业以太环网组网结构
4.1总线式电缆独立组网结构
4.2 总线式光纤专网组网结构
4.3工业以太环网组网结构
4.4 整体结构介绍
矿井人员管理系统能融合井下人员定位 管理和矿井机车管理系统为一体,做到对下 井工作人员及车辆的有效监测与科学管理。 系统构成: 地面监控中心:包括监控主机,系统软件等 传输平台:包括数据接口,以太网交换机等 无线信号及数据采集设备 移动目标标识卡
3、系统的通用技术介绍
系统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2、2.4G无线通讯技术 3、2.4G直序扩频通讯技术
3.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定义:RFID (射频识别)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一种非接触式的新型自动识别技术, 它利用无线 传输方式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进而达到自动识别 并交换信息。
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
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提 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1.2系统建设作用和意义
❖实时掌握每个人员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 ❖紧急情况下的双向呼叫 ❖实现依据井下作业位置和实践的严格考勤
❖灾变情况下能根据井下人员位置准确施救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系统的AQ标准定义
(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 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 超员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 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 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计等。)
人机对话功能
❖ 系统应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 修改、功能调用、图形编辑等。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通过对人员身上佩戴的定位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实现对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定位定稿的系统。
此系统是为了提高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性能而研发,能够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被困的人员。
以下将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通过将定位设备分发给每个井下人员,实时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
在这套系统中,每个井下人员佩戴的定位设备内置了定位芯片和通信模块。
定位芯片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或者地下无线定位技术,能够准确获取人员的地理位置信息。
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者局域网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这种方式,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
其次,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通过监控中心对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监控和管理。
监控中心配备了相应的服务器和软件系统,能够接收、存储和处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
监控中心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展示人员的位置信息以及相关的数据统计信息,如人员进出井下的时间、行动轨迹等。
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设定的报警条件,对人员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再次,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安全装置进行联动。
在煤矿井下,除了人员定位设备外,还会安装有相关的安全设备,如可燃气体检测仪、瓦斯抽采系统等。
系统可以将这些安全装置的数据与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关联,实现对人员安全的全面监控。
例如,当监测到有可燃气体泄露时,系统可以自动触发报警,同时展示受到影响的井下人员的位置,以便快速采取救援措施。
最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在煤矿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提高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性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系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对煤矿井下人员的工作状态和行为进行监控和评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六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4
全省煤矿总工程师及六大系统建设与完善培训班
1.1 什么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 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 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 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 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 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 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 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 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 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 的效率。
32传输平台建设201519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43候需光缆敷全省煤矿总工程师及六大系统建设与完善培训班工业以太环网建设工业以太环网是井下和地面采用交换机进行通讯只要在有交换机的地方系统分站就能直接接入网络中和地面中心站通信此网络建设过程中主要涉及井下和地面中站通信此网络建设过程中主要涉及井下光缆的敷设环网交换机的选位通过合理的选位使整个矿井网络具有更加清晰地井下架构在其他系统也接入环网的情况下高质量信息化矿井就应运而生
2021/4/4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
5
全省煤矿总工程师及六大系统建设与完善培训班
2021/4/4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
6
全省煤矿总工程师及六大系统建设与完善培训班
1.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特点
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而又恶 劣的环境,无线电信号传输衰减 大、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巷 道、有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
8
1.3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全省煤矿总工程师及六大系统建设与完善培训班
数据监测分站
无线监测分站
①在井下需要进行人员 (或设备)跟踪的区域和巷 道中,安装数据监测分站。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是为了确保矿工的安全,提高矿井生产效率而开发的一种技术。
该系统利用先进的定位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能够准确地追踪和监测矿工的位置和状态。
本文将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的原理、功能和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的原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软件算法实现。
系统包括若干个定位节点、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和管理平台。
定位节点负责采集和传输矿工的位置信息,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矿工的生理参数和行为状态,数据传输设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管理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系统的核心是定位节点,它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与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定位节点可以通过无线信号和射频识别技术实时获取并跟踪矿工的位置信息。
每个定位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和配置。
当矿工进入到一个定位节点的范围内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记录矿工的位置信息。
数据采集设备负责采集矿工的生理参数和行为状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给管理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
管理平台利用先进的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显示在人员定位监控界面上。
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的功能1. 实时定位:通过定位节点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和记录矿工的位置信息。
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矿工的位置,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管理和调度。
2. 人员跟踪:系统可以对矿工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监测,并记录下矿工的历史轨迹。
在突发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找到矿工的位置,提高救援效率。
3. 人员管理:系统可以对矿工进行身份管理,包括矿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状态和权限管理等。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对矿工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
4. 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对矿工的生理参数和行为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矿工的异常情况。
当矿工出现意外情况或身体不适时,系统会发出警报并自动通知管理人员。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煤矿井下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和跟踪管理的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对井下人员的实时位置进行监控和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定位终端设备:定位终端设备是煤矿井下人员携带的设备,通过集成GPS(全球定位系统)、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等定位技术,可以对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
2. 定位基站设备:定位基站设备是系统在矿井地下设置的设备,用于接收和处理井下人员定位终端设备传输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上传至系统服务器。
3. 服务器:服务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存储和处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向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监控和查询功能。
4. 监控中心设备:监控中心设备通过安装系统客户端软件,可以实时监控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并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 井下人员携带定位终端设备,定位终端设备通过GPS等定位技术,获取自己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发送至定位基站设备。
2. 定位基站设备接收到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后,将位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3. 服务器接收到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后,将位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并根据设定的规则进行分析和处理。
4. 系统监控中心设备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实时查询和监控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包括人员的实时位置、运动轨迹等。
5. 系统还可以设置安全区域和禁止区域等功能,当井下人员进入禁止区域或发生安全异常时,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煤矿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控和管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提高煤矿的安全性。
2. 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可以实时查询和管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可以减少搜索井下人员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行业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
煤矿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其工作环境和操作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可估量。
因此,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的实施旨在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并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一、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义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可以实时监控、定位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的系统。
制度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网络通信系统和显示器等组成,它可以准确地掌握井下人员位置情况,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二、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作用1、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及时掌握煤矿井下人员位置情况,如发生事故,可以及时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并采取及时救援行动,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2、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还可以跟踪煤矿井下人员的运动轨迹、领域和生产情况,便于煤矿管理者进行人员调度和生产监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有效应对紧急情况:如果煤矿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等紧急情况,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以与煤矿紧急应急系统结合使用,引导被困人员及时到达指定的安全位置,及时救援事故中的人员。
三、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实施方案1、传感器: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传感器是保障监测精度和实时性的重要设备,可挂在矿工腰带、安全帽、手表等设备上,以确定其实时位置。
2、数据采集器: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采集器是定位信息的中转站,可以对传感器信息进行汇总,同时将数据传输至通信系统中。
3、通信系统: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通信系统是实现井下人员位置信息和报警信息的传输媒介,可通过无线电、局域网等形式进行数据通信和数据的传输。
4、显示器: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显示器可以提供井下人员的定位、报警、轨迹、工作信息等多种信息展示,以便系统管理者根据需要进行监测、调度和管理。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实施方案应考虑到煤矿工作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人员定位系统,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1. 简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于在矿井中实时定位人员位置的系统。
在矿井中,由于封闭空间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追踪和定位矿工的位置对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实现对矿工位置的准确监测和记录。
2. 系统组成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2.1 人员节点人员节点是佩戴在矿工身上的设备,用于采集和发送个体位置信息。
人员节点一般包括无线传感器、定位芯片和通信模块。
无线传感器用于感知矿工的运动和环境信息,定位芯片用于获取矿工的准确位置,而通信模块则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基站。
2.2 基站基站是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人员节点的数据的设备。
基站一般包括接收模块、处理器和通信模块。
接收模块负责接收来自人员节点的数据,处理器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信模块则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
2.3 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实时监控和管理矿工的位置信息。
监控中心一般包括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处理和显示设备等。
服务器负责存储和管理所有位置数据,数据库用于持久化存储和快速查询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显示设备则用于展示矿工位置信息。
3. 系统工作原理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人员节点采集矿工的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发送给基站。
2.基站接收来自人员节点的位置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3.处理后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监控中心。
4.监控中心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并存储到数据库中。
5.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图表。
6.显示设备展示矿工的位置信息,同时提供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
4. 系统应用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在矿井安全管理中具有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防止事故发生通过实时监控和定位矿工的位置,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矿工是否进入危险区域,避免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
系统介绍
作为地面生产指挥和控制核心部门,实时了解井下人员、车辆的流动情况并加以跟踪就显得尤其重要。
假如遭遇各种井下事故,如果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获取事故现场的人员状况(包括人员数量和地理位置),将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主要依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减少盲目性。
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是一种集无线数据传输、信息采集与网络传输、自动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动态目标监控
定位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观察动态目标的移动情况、查询目标的历史数据、确定动态目标的当前位置等,有利于加强煤矿管理层对井下人员与车辆的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本系统支持局域网和矿井工业以太网。
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由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两部分组成:
地面设备主要由监测主机、传输接口、交换机、打印机等组成。
井下设备主要由矿用监测分站、矿用监测中继站、矿用标识卡、CAN中继器、CAN光纤转换器、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电源等组成。
系统特点
l 识别分站组网方式灵活:可以采用总线式(CAN总线),也可以就近接入工业以太网。
l 本安型:整个系统低电压、低功耗、本质安全型,确保了煤矿井下使用的安全性。
l 高识读率:准确统计矿工入井、升井时间。
l 分站智能化:具有无线接收、高速数据处理、存储所有标识卡的一切数据;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分站可存储60200个移动目标信息。
当故障排除后,自动将所有存储的信息传至地面计算机。
l 无线部分采用了射频技术、天线技术、FSK调制方式,先进的校验技术和无线防冲突算法,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及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l 下井考勤:系统庞大的数据库能存储一年以上系统运行的各种数据,对任一指定月份或任一指定时间段,对井下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
l 可查询当前井下人员数量及区域分布情况;
l 任一指定井下人员(车辆)当前或指定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
l 查询某一指定分站,可以获得当时区域的人员(车辆)信息;
l 查询某一指定分站、可以获得在某一时间段内由经过该分站的人员车辆信息;
l 对特定的人员(车辆)进行实时跟踪。
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巡检功能
人员管理软件能够通过传输接口实时采集各个识别分站传送的数据。
系统自诊断功能
人员管理软件能够通过对采集的数据分析,实时显示各个识别分站的工作状态(在线与离线),显示采集的识别卡与识别分站的电压状态。
其他功能
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运动轨迹跟踪
无论井下人员在身处何方,利用系统的人员跟踪定位功能,实现准确获得其当前位置信息,人员身份信息,运动轨迹信息,各区域留驻时间。
井下机车设备位置监测与运动轨迹跟踪描述
可在井下车辆和重要设备上安装标识卡,随时掌握它们在井下的位置和运行路线,从而对车辆设备进行合理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无论井下车辆、设备在什么位置,利用系统的机车设备跟踪定位功能,都能准
确获得其当前位置信息,车辆、设备信息,历史位置信息,运移轨迹信息,各地点停留时间。
井下人员精确统计与考勤
利用系统的井下人员考勤统计功能,能准确统计当前的、历史的井下人员的数量和具体准确位置,统计人员日下井时间和次数,月下井时间和次数,准确实现下井人员的工作出勤和在岗考核。
双向寻呼与救援报警
标识卡上带有报警按钮,当井下发生水、火等灾害时,人员可以通过标识卡第一时间通知地面监控中心,以便采取相关措施;标识卡上带有求援按钮,当人员在井下需要帮助时,可以发送求援信号,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系统及时通知附近人员按指示路线前往救援点提供帮助。
安全监测管理
跟踪安全监测人员在井下的运动轨迹,记录安全监测人员在各区域及各监测点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瓦斯巡检工作的严格执行。
超时工作人员报警与管理
• 利用系统的人员超时工作功能,对在井下工作超时规定时间的人员,进行统计,和相关的警示。
在每一班末,对当班人员进行清点,如发现有人员丢失则报警,以便值班人员核查。
• 在检修、报警或事故需撤离时,及时统计人员分布情况,及时发现丢失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
• 对在井下工作超时规定时间的人员,进行统计和相关的警示,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劳动生产效益,降低了职业事故率。
数据统计、历史数据查询与报表功能
可应用户要求对各类实时信息与历史信息进行有效
的统计分析、查询、产生报表、打印等。
能够实现对上述矿井目标定位跟踪、人员寻呼、考勤统计、安全监测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等信息进行长期保存,并可方便地查询历史记录。
特殊区域管理
利用系统的特殊区域管理功能,设置系统的特殊区域,对进入特殊区域的人员或车辆设备,进行统计,和相关的警示。
在井下的一些重要峒室、危险场所(如盲巷等)等禁止进入区域设置监测分站,当有非授权人员或车辆进入时,系统给出提示和警告,阻止人员、车辆进入,预防危险情况发生,同时系统将自动记录保存相关信息。
系统维护管理
• 实时监测并记录系统通讯及系统设备的工作状况,对系统异常做出告警,提示维护人员尽快恢复相关设备,以便系统更好的正常运行。
• 对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维护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对监测分站、监测中继站及标识卡等设备进行监测,提示维护人员及时对系统设备进行维护。
地图显示功能
系统具有工程图进行矢量化和矢量图属性编辑功能,具有放大、缩小和移动功能,并能在矢量图上定位并显示人员的准确位置和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职务、通讯电话等)。
能对入井人员信息按照工作单位、职务、工种等情况进行分类检索和报表打印输出。
网络化与信息共享
通过网络化可实现矿井目标定位安全管理信息的充
分共享,为矿井各部门及上级各层领导及时提供实时监测信息与历史信息,为他们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可以和山西省煤矿管理网连接,实现全省井下人员网络化管理。
主要技术指标
² 漏读率:百万分之一;
² 识别卡中电池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2年;
² 系统分站容量:大于64台
² 监测目标数量: 65535个
² 传输方式:主从方式,半双工
² 无线数据传输速率:250kbit/s
² 电缆数据传输速率: 4800bit/s
² 移动目标最大速度:不小于10米/秒² 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5Km
² 分站无线接收灵敏度: -70dbm
² 无线工作频率: 2.4GHz
网络结构:环型/树型/鱼刺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