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 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概况
---4
隋唐时期,中国重新形成统一的局面,社会 经济也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而得以繁荣起来。 特别唐朝建立后,也凭据国内政治稳定和封建 经济高度繁荣的有利条件,采取了积极的对外 政策,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海上中 外交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5
一、中国与印度的交流: 往来频繁(见60-62页),特别是宗教往来,译经取经。
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概况 ---1
• 在古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无非是通过 陆路和海路。不论是陆地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 它所承载的是经济、贸易、物质,也是文化、思想、 书籍。隋唐时期,通过陆路和海路交通所进行的文化 交流空前繁盛,特别是在唐代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高峰。
• 中国封建制度的完备、宗教思想的博大、器物工艺的 先进,使得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更多地呈现为一种单向 的,即由中国向周边国家和域外流动和辐射为主的局 面。由于当时政治和文化的重心偏于北方,所以在相 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北部和东部的地区和沿海港 口同外部的交通往来比较频繁,渤海、黄海、东海成 为东亚世界相互联系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西行时间
• 有贞观元年说(冯承钧) • 贞观二年说([宋]志盘《佛祖统记》) • 贞观三年说([唐]道宣《续高僧传·玄奘传》),
而贞观三年说中,又有四月、八月、冬季说。
西行求法经过----1
• 贞观二年冬,他从长安出发,孤身孑影,抵达 高昌,时年29岁。在高昌王和突厥叶护可汗的 大力赞助下,玄奘艰难地通过了中亚地区,进 入北印度境,后又转入中印度境。
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概况
---3
• 隋唐时代,台湾被称为流求,高山族人很早 就生活在那里,他们与东南沿海地区有密切的 文化联系。隋大业三年(607年),炀帝两次 派朱宽到流求。大业六年(610年)又派陈绫 (别字,禾旁)、张振周率万人前去。在北方隋 炀帝进行了对高丽的三次战争。同时,高句丽、
百济、新罗、渤海也频繁派使臣赴中土。
玄奘的贡献
6.印刷 • 邱瑞中在《玄奘与印刷术——读<大慈恩寺三
藏法师传>札记》(见《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9.02)中认为,玄奘在遗嘱中所说的“造素 像十具胝(一千万)”,启迪了僧、俗制造佛 经副本以为功德的思路,佛经印刷已经呼之欲 出,玄奘是印刷术车轮的发轫者。
玄奘的贡献
7.其他 • 如对韩国的影响。玄奘的弟子窥基回韩国后创
建了瑜伽学派,成为韩国佛教传播的重要一支。
地位
• 玄奘作为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在中国佛教 史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 诚如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序言里所 说: “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正路。”
4250米上立起玄奘东归古道碑
贝叶经
贝叶经是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
大雁塔
敦煌103窟玄奘取经图
法门寺
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石窟中的 壁画《唐僧取经图》
嵩洛古道玄奘寺
西安盛世长安大型图雕 玄奘取经图
西游记漫画
西游路线图
兴教寺玄奘塔
玄奘
• 玄奘于公元664年圆寂。另外,关于玄奘法师遗骸的下 落,到现在各地还争论不休。
玄奘的贡献
1.玄奘西行取经以及之后翻译佛典,大大丰富 了我国佛教典籍。他亲自主持的译经也使中国 佛典更加接近印度原著,减少了佛经转译过程 中的差舛。大乘佛教也因此在中国流布日广。
玄奘的贡献
2.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影响 • 玄奘开创了中国译经史的新局面、新风格。玄奘译经
高句丽--1
• 高句丽,原为中国东北浑江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公 元前37年,部族首领朱蒙在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 定都称王,国号高句丽。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 (今吉林集安)。高句丽自四世纪初占据乐浪郡后, 便与半岛南部的百济和新罗接壤。三国间的角逐十分 激烈。新罗受到高句丽和百济的不断进攻,请求唐朝 政府干预。唐朝调解无效,便出兵,协助新罗于公元 660年灭百济,再于668年灭高句丽。百济、高句丽灭 亡之后,新罗统一了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直 到辽东则归唐朝管辖。
19年,共译经75部,1335卷之多。这个数字占了唐代 译经总卷数的一半以上。被称为“有史以来翻译家中 第一人。”(《伟大的翻译家玄奘》) • 玄奘译经的质量也达到了自有佛经翻译以来的最高成 就,这一点也是已经被学术界公认了的。玄奘精通梵 汉两种文字,又深通佛理,译时出口成章,诚如梁启 超所说:“若玄奘者,则意译直译,圆满调和,斯道 之极轨也。”(《翻译文学与佛典》)
西行求法经过----3
• 此后,玄奘谢别戒日诸王,踏上回国路程,重越葱岭, 于贞观十九年初,被荣耀地迎进长安。首尾历时17年, 亲践110国,听闻28国。
• 唐太宗在洛阳接见玄奘,并按照玄奘的意愿,安排他 到长安弘福寺译经。玄奘从印度共带回梵经657部,经 20年间总共译出75部,1335卷。唐太宗为他的译籍作 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玄奘的贡献
3.玄奘回国后遂述《大唐西域记》12卷,成 为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史的重要文献。由玄奘将 唐太宗与中印戒日王和东印童子王联结起来的 活动,也开创了中印两国正式友好交往的新篇 章。
玄奘的贡献
4.丰富了民族精神
玄奘克服万难西行求法的故事,激励了后人 为寻求真理而不畏艰难,这种精神被上升为一 种民族精神。
• 玄奘在五印学界的声誉日高,受到戒日王和拘摩罗王的特别敬重。 (他们隆重会见玄奘,支持他与南方正量部的论战,之后决定在 曲女城为玄奘召开五印论师大会。到会者有18国王,僧众3千余, 婆罗门等2千余,那烂陀寺僧千余。作为论主的玄奘,将论意写 出,由明贤法师读示大众,并别悬一本于会场门外,请人问难, 竟18日无人发论。玄奘取得全胜,被美为“大乘天”和“解脱 天”。继之,又从戒日王等在钵罗耶伽国的圣地施场,举行五年 一度的无遮大会,到会道俗50余万,用时75天。)
玄奘西行求法
玄奘生平---1
玄奘(600—664年),本姓陈,通称三藏法师, 出生地为河南缑氏县,《旧唐书》称为偃师县, 今人多指为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陈河村。但最近 有研究指出,玄奘的故里应为今河南偃师县府 店镇滑城河村东北一带。
玄奘生平---2
• 玄奘少年时随兄长捷法师居洛阳净土寺。年13 破格受度为僧。年少时就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 和理解力,由是雄伯沙门。后出行既讲且学, 质难问疑,探索不止,最后入于长安。
高句丽--2
• 高句丽七百年间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佛教、汉文、 道教、艺术等。百济也广泛的吸收汉文化,同时成为 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如百济学者王仁(五经博士) 应邀赴日本,向太子讲授《论语》、《千字文》等, 被视为儒学、汉字传入日本之始。新罗更是全面学习 唐文化和制度,人员交流也十分频繁,代表人物是崔 致远(见课本P77—78页)。
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概况 ---2
• 自汉代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到唐代得到空前发 展,经广州、泉州等港口通向越南、印度尼西 亚、斯里兰卡、伊朗和阿拉伯,以及西方世界。
• 这一时期,担负进行文化交流的人包括大陆移 民、各国的使节、僧侣、留学生、商人、探险 者,以及外国的侨民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通过这个时期的以海路为主的文化交流,日本 和朝鲜半岛全面接受了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 等,进入了文明的、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历程。
补:“三韩” 、“三国”
• “三韩”:马韩、辰韩、弁韩。 • “三韩”ຫໍສະໝຸດ Baidu朝鲜半岛南部古老民族的三个分支。后来,
马韩发展成为百济国,辰韩发展成为新罗国。新罗于 公元532—562年间统一了弁韩诸部落,并于660年借助 唐朝力量统一了百济国。至此,原三韩地区完全归属 于新罗。 • “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
二、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流: 从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到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新罗的
统一;百济王仁携《论语》、《千字文》赴日本;崔致远。 三、中日的交流:
圣德太子与《冠位十二阶》、“十七条宪法”;飞鸟文化与佛教;奈 良时代、平安时代前期对中国文化的全面吸收。 四、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交流: 大食(白衣大食、黑衣大食);怛罗斯之役与中国文化的传播;中阿之 间的文化交流 五、唐代海外交通的兴盛: 市舶制度与市舶使;“昆仑舶”、“师子舶”等;唐代的海外交通航 线。
玄奘的贡献
隋代以前,译经多靠来中国的天竺僧人口授。后 鸠摩罗什主张意译,开启了所谓“旧译”的时代。玄 奘译经,从开始就一改“旧译”的传统和译法,采取 音义合一的“新译”法,使得所译经文不但忠于原文, 而且语句通畅。他提出的著名的“既须求真,又须喻 俗”的翻译标准以及“五不翻”的翻译原则,对我国 翻译事业影响甚巨。
• 他在各地访学后于贞观八年(634)到达王舍 城,入那烂陀寺。玄奘在那烂陀寺被推为十大 德之一,地位尊崇,待遇优厚,前后历时5年。
西行求法经过----2
• 贞观十二年(638),玄奘离开那烂陀寺,继续游学东印、南印 和西印诸国。随后,从西印转至北印,居二年后又返回那烂陀寺。 又往枝林山,又两年,于贞观十六年(642),再回那烂陀寺。
• 当时佛教争论激烈,主要是由南北朝末年即已 开始的心性和佛性问题。玄奘认为佛教典籍因 翻译上的差舛,带来南北纷纭。他之誓死西行, 就是企图解决这一疑案。当然,西游的最后成 就,大大超出他的初衷。
玄奘西行路线
西行路线
• 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兰州、凉州、瓜州、玉门关、 高昌,沿丝绸之路北线,经碎叶城、大雪山,过小川、 迦毕试国、黑岭、入北印度境至滥波国。回国则走的 丝路南线。 ----- 根 据 季 羡 林 在 《 丝 绸 之 路 与 西 行 行 记 考 》 (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6)
“我们从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 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且介亭杂文》
玄奘的贡献
5.文学方面 《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故事,作为母题对中 国小说有相当的影响。如在卷三记载的“迦湿 弥罗国”(今克什米尔)的“大象报恩”的故 事等等,对后世的笔记小说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