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及DOI指数分析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退变症,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乏力、活动障碍等症状。
为了治疗这种疾病,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来减轻压力。
其中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具体流程是,通过后路手术暴露椎间盘和神经根,利用钻头和骨钳将部分椎弓根和椎板切除,进一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然后,将融合钉棒系统放置在椎体内,利用锁定螺钉固定植入物,使融合钉棒与椎体相连。
这样可以达到稳定椎体、缩短恢复时间的效果。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固定力强、结构稳定、术后疼痛较轻、术后康复快等。
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和缺点,如融合失败、髓内异常、髂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仔细评估风险和收益,并严格控制手术操作。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对62例患有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8个月,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VaVAS评分,缓解疼痛、麻木和乏力等临床症状,同时能够达到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和开放性手术相比,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明显降低了手术的肌肉损伤,减少了术后恢复时间,能够更快地恢复生活和工作。
总的来说,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过程中,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但在选择治疗时,应该在全面评估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在术后的管理中,可以通过物理治疗、镇痛、康复锻炼等方法,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程。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什么是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
该手术方式将椎弓根螺钉与棒固定在患者的脊柱上,以强化脊柱,加速愈合和恢复。
在这一手术中,医生会利用CT、X光等影像学技术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然后,医生会通过手术将椎弓根螺钉钉进患者的脊柱,再将一条棒子和椎弓根螺钉连接起来从而在脊柱上形成固定。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的优点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有以下诸多优点:强化脊柱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患者的脊柱,还可以稳定脊柱,避免进一步的移位。
在手术过程中,棒的长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加速愈合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可以帮助加速患者的愈合进程。
棒的固定可以防止骨折的移动,从而使骨折处的骨头相对稳定,有利于骨头的生长和修复。
减少恢复时间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患者一般在手术后就可以行走和活动,从而可以尽早地恢复体力和功能。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后的注意事项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后需要患者进行一些特殊的护理。
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睡眠姿势患者需要在手术后的2-4周内保持平躺姿势,并尽量保持动作缓慢和轻柔,以避免粘连或疼痛。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以保证恢复时间。
饮食调理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保持饮食的平衡和多样化,包括充足的水分和蛋白质。
患者要避免过度饮酒或过度吸烟,以便不影响恢复进程。
物理运动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以避免骨质疏松或肌肉萎缩。
患者需要注意运动不要过度,以避免再次受伤。
结论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加速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愈合。
患者需要在手术后保持良好的护理和康复计划,以便更好地恢复和预防再次受伤。
同时,建议患者在手术前全面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分析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究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且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行腰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术后6个月腰椎前凸角度与Cobb角度、均较于术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术后6个月腰椎前凸角度与Cobb角度,均较于术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全部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断钉与断棒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可有效改善脊椎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标签: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退变性脊柱侧弯;疗效退变性脊柱侧弯常会变现为脊柱失稳、小关节增生、脊柱旋转、后凸性增生或减少以及黄韧带肥厚等,易发生的在腰椎骨关节与腰椎间盘退变的成人脊柱侧弯[1]。
该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特发性。
退变性脊柱侧弯导致老年患者下肢痛、腰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
通常临床治疗会采用保守或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椎管减压、前后路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治疗等。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疗效确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为45~73岁,平均年龄为(63.2±5.2)岁,术前腰椎前凸角10°~30°,平均为(16.2±2.1)°,Cobb角23°~53°,平均为(37.3±1.5)°。
全部患者均经X先检查呈明显退变性脊柱侧弯,且经CT检查呈一定程度椎管狭窄。
患者均站立或行走时伴有下肢痛、腰痛,且长期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
1.2方法全部患者首先经全麻,且保持俯卧位。
行常规腰背正中切口经椎旁组织和肌肉剥离,将关节突、脊柱侧弯节段椎板等暴露出。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探讨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16-03-14T14:31:13.9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6期作者:李俊[导读]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脊椎前凸恢复情况,减轻患者的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骨科 635000【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脊椎前凸恢复情况、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患者的腰椎凸出角度及Cobb角度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OD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脊椎前凸恢复情况,减轻患者的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效果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退变性脊柱侧弯主要表现为脊柱失稳、小关节增生等,根据发病的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特发性[1]。
退变性脊柱侧弯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探究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共选取76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经过MRI检查和CT检查患者表现为明显的退行行侧弯,确诊为退变性脊柱侧弯,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在(40-80)岁,平均年龄在(67.4±2.6)岁,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在(5.1±2.3)年,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间和下肢疼痛、站立不适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见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的患者22例。
分析手术前后的病情和术后恢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且病情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半年内Cobbs角度、腰椎间前凸角度、JDA评分和DOI指数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由于其特殊的连接杆置入技术,使对椎旁肌肉的扰动减到了最少的程度,真正实现了微创化概念。
与传统开放的手术相比较,该微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脊柱弯曲;Cobbs角度【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097-02脊柱侧弯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病,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发展成非常严重的畸形,并可影响心肺功能,严重者甚至导致瘫痪。
学龄儿童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加强肌肉锻炼,防治脊柱侧凸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在学校内推广脊柱侧凸防治知识,定期进行脊柱侧凸的筛查。
由于脊柱侧凸病因复杂,类型繁多,是否需要手术绝非简单地依据患者年龄或侧弯度数,还应考虑到畸形的类型、特点、节段、进展速度、患者骨龄发育及畸形对患者体态的影响程度等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在使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的患者22例。
其中男性病人12例,年龄6~18岁,平均年龄(9±2.11)岁,女性病人10例,平均年龄(8±3.26)岁。
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检查,结果为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
术前Cobbs角度为48°~68°,Lenke法[1]分为ICN型8例,IC型6例,2AN型6例,5CN型2例。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王彦明(德州市人民医院 253014)【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比较。
方法:抽调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其中按随机分表法把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状况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干预脊柱胸腰椎段骨折,临床疗效明确,术中出血量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医师推广。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7-0026-02脊柱胸腰段骨折(T10-L2)的常见发生因素是由巨大暴力导致应力在机体胸段脊椎及腰段脊椎集中,从而导致不稳定型骨折发生。
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易发生截瘫、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
本文研究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比较。
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调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其中按随机分表法把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19~68岁,平均年龄:36.46±5.76岁。
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18~67岁,平均年龄:37.45±5.23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P>0.05吴统计学意义,可比。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经影像检查符合脊柱胸腰椎段骨折诊断标准。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弯
I tr a x t n w t e i esrw-o y t frsois nen l ai i p dc c e r d sse o cl i i f o h l m os
2 6 O C ia) 4 0 0. hn
A src: jcie T vlaete ug a tcnq e n s l i sl f ce - dss m i et a n b tatObet oea t h ri h i s di i c r u s rwr t t et t v u s c e l u a t cn a e t o s l o y e n h r me
临床骨科 杂志
Jun lfCii l r oad s 0 2O t1 ( ) ora o l c t p ei 2 1 c;5 5 naO h c
・8 4 1・
・
临床 论著 ・
后路椎 弓根 钉棒 内固定治疗脊 柱侧弯
汪建 军 , 胡
摘要: 目的
靖, 陈
义 , 立 明 刘
探讨后路椎 弓根钉棒 内 固定 技术治疗 脊柱 侧弯后 路矫 形 的效果 。方法 对 9例脊 柱侧 弯患 者
rt set es d .T eeio c l s ct no soi i W i a i f ,cn ei r .C b sag a e opc v t y h t l a c si ai f cl s a i o t c o 7 o gn a f o b nl w ¥ r i u ogl a f o os s dp h r i i t o 2 l e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效果观察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效果观察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过去的研究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本文将对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参考。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1.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估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风险。
1.2 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就诊并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1.3 研究方法对选取的100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术后随访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信息。
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
1.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
二、结果2.1 一般资料选取的100例患者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平均年龄45岁。
骨折部位以腰椎骨折为主,占65%,其次是胸椎骨折,占35%。
手术方式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时间平均为2小时。
2.2 临床效果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的8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3分,术后3个月的2分,术后6个月的1分。
功能障碍程度也逐渐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60%降至术后1个月的30%、术后3个月的20%、术后6个月的10%。
2.3 安全性观察术后并发症方面,共有5例术后感染,占5%;3例内固定松动,占3%;2例神经损伤,占2%。
其中术后感染和内固定松动均经过再次手术处理后康复,神经损伤患者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后症状减轻。
三、讨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在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效果观察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效果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骨折,多发生在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或其他外力冲击下。
对于严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是采用手术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
手术内固定是一种通过手术将脊柱骨折部位的骨块复位并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以促进愈合的治疗方法。
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如何,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观察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参考和指导。
该研究由XX医院骨科进行,共有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女性占60%,平均年龄为45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后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和随访观察。
对于治疗效果的观察。
手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并进行了严格的术后康复训练。
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术后固定部位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的位移或破坏。
脊柱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身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在12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的术后效果保持良好,运动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在24个月的术后随访中,术后固定部位无松动、融合良好,脊柱稳定性得到有效恢复,无需二次手术干预。
对于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观察。
手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相关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
经过随访观察发现,术后患者中出现了少量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但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了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干预措施,术后恢复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
通过对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观察,得出了以下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手术后骨折部位得到了有效的固定与愈合,脊柱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和预防。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4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进行治疗。
对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进行比较。
结果:与术前(26.4±2.7)相比,术后的Cobb角(4.95±1.6)明显降低(P<0.05)。
术后椎体前缘高度(94.2±1.4)%、椎体后缘高度(97.8±3.3)%分别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33.4±2.3)%、椎体后缘高度(71.5±1.5)%相比,显著提高(P<0.05)。
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均有1~2级别的恢复。
无任何病例出现断钉、松动等内固定失效以及脑脊液漏液、切口感染、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胸腰椎;椎弓螺钉;内固定近年来,脊柱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多,而以胸腰段脊柱骨折最为常见,大约占50%~70%[1]。
多数患者伴有脊髓神经损伤。
对于该类患者,早期手术复位、解除椎管内神经压迫至关重要。
本研究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较为满意。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20~65,平均35.2±9.8岁。
损伤部位T11 5例,T12 10例,L1 5例,L2 14例,L3 8例。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主要损伤原因为交通事故、砸伤、高处坠落等。
1.2 手术方法患者全麻,俯卧位,常规消毒。
以骨折椎体为中心正中切口,长度大约10cm,充分暴露伤椎、上下邻椎和棘突、椎板、关节突和横突。
在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于伤椎的上、下邻椎的椎弓根位置,各放置2根定位针。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对于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要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标签:固定脊柱骨折效果分析引言孙祥耀认为,后路融合术用于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脊柱侧弯是由于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纵向生长不平衡产生的脊柱侧向弯曲,发病部位通常分为颈胸段、胸段、胸腰段和腰骶段。
一般认为,大多数先天性脊柱侧弯是由非遗传性的、胚胎的环境因素引起的,但这些因素在病史上往往很难确定。
形成侧弯的病理改变可以由于:①分节不良,单侧分节不良或单侧未分节骨桥比较常见,所产生的侧弯易于加重;②形成不良,椎体侧方形成不良较前方和后方形成不良常见,可以是楔形椎体或半椎体畸形;③混合畸形引起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是由于额状面上分节不良和形成不良所致,畸形可以是单侧未分节骨桥合并有半椎体,也可以是半椎体合并有分节不良(图12.29.2.1-0-1)。
由于先天性脊柱侧弯常常僵硬,可能难以矫正,在侧弯较小时早期发现和正确治疗至关重要,而不要等侧弯很严重时做补救性的手术。
在所有畸形中最易加重的是既有凸侧半椎体,又有凹侧一侧未分节骨桥形成,胸腰段畸形进展最为严重。
少数先天性脊柱侧弯可以用矫形支具治疗,如较长且可弯曲的侧弯、可以牵引或侧向弯曲后可矫正的侧弯以及异常与正常椎体混杂的侧弯。
支具治疗对较锐而僵硬的短段侧弯无效。
75%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是进展型的,手术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椎侧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2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对椎间盘行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无一例术后感染、断钉或者断棒等情况的发生。
术前、术后腰椎前凸角度分别为(17.5±2.1)°、(24.3±3.2)°,术后5个月随访为(27.7±3.1)°;术前、术后Cobb角度分别为(38.4±1.9)°、(27.1±2.9)°,术后5个月随访为(26.3±2.1)°;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
患者JOA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11.3±1.1)分、(23.6±1.5)分;ODI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48.8±2.6)分、(24.5±1.8)分,术前、术后JOA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Methods 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0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received extirp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k by using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system,and intervertebral fusion integr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operation of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and there was no one case with infection,breaking nail or breaking rod after operation.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lumbar lordosis angle was (17.5±2.1)°,(24.3±3.2)° respectively,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r five months was (27.7±3.1)°;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bb angle was (38.4±1.9)°,(27.1±2.9)°respectively,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r five months was (26.3±2.1)°;The quality of life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P<0.05).JOA score in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was (11.3±1.1)and (23.6±1.5)respectively;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ODI score was (48.8±2.6)and (24.5±1.8)respectively;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JOA score and ODI score between preoperatation and postoperatation (P<0.05). Conclusion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system treating degenerative scoliosis has evident clinical effect,can reduce the pain and discomfort of patients,and alleviates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Key words]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system;Degenerative scoliosis;Disc;Clinical efficacy临床上,老年人常出现患有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18• 临床研究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陈 旭(辽源市中心医院 骨科,吉林 辽源 136200)【摘要】目的 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7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55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V AS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 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在临床治疗脊柱骨折中效果显著,该疗法是脊柱骨折患者的理想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脊柱骨折;脊柱功能;运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3-0118-01脊柱骨折发病多由外界外力强力冲击所致,是临床骨科中多发性疾病,此型骨折患者病情严重较为复杂,患者脊柱骨折后身体受到痛苦的同时心理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时还会发生瘫痪甚至会有生命危险[1]。
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采用后路内固定治疗方案与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发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案对脊柱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的脊柱骨折患者中,抽取97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55例。
对于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1±16)岁。
观察组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0.5±16.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9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均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其外科手术操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顶椎旋转度、疼痛程度[]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
结果:9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其Cobb角、顶椎旋转度、VAS评分情况均较之前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给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退行性脊柱侧弯;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062-02【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rnal fixation by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rod system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Methods: 90 cases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patients accepted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surgery, designated by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rich experience of clinical doctors perform surgical procedures, record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obb Angle, vertebral rotation, pain degree, the change of the [], will receive the data after profess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clusion. Result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rod system after surgery, the Cobb Angle, vertebral rotation,VAS score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an before,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 surgery for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rod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can obtain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is conducive to safeguard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morbidity.退行性脊柱侧(lumbar degenerative seoliosis,LDS)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救治将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残疾等严重后果。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术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Cobb角较之于术前更小,前后差异明显(P<0.05)。
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骨折,效果肯定,具推广意义。
【关键词】脊柱骨折;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Cobb角【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150-02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os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with vertebral pedicle screwand rod system on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Abstract】To discuss the posterior pedicle nailing system for treatment of spinal fractures.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ll patients receied for up to 24 months of follow-up,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fanterior flange height and trailing edge heigh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reoperati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bb angle smaller than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P < 0.05).Conclusion The spinal fractures treated by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nail rod system,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for popularization.【Key words】Spinal fractures; Posterior pedicle nailing rods system; Cobb angle 脊柱骨折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如:T11及T12骨折,对此临床研究较多,治疗方法呈多元化发展。
微创小切口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月开展本次研究,期间总共选取30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
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法为主。
常规组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技术,实验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技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数据差异显著,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优势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
结论:微创小切口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以显著提升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康复质量,属于一种疗效理想、高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腰椎骨折;微创小切口;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临床应用[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posterior spine screw rod system.Method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November 2019 to January 2020.A total of 30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cases for comparative study.The main grouping method is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in the data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data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erior,and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 posterior spine screw rod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fractures.It is an ideal and safe surgical treatment,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lumbar fracture;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posterior spine screw rod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clinical application腰椎骨折主要是指因为外力所导致的胸腰椎骨质连续性损伤,腰椎骨折属于临床中相对普遍的一种脊柱损伤疾病[1]。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腰椎功能障碍、VAS分值的影响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腰椎功能障碍、 VAS分值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腰椎功能障碍、VAS分值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DS患者,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n=43例,椎管减压术)、观察组(n=43例,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比较ODI与VAS分值。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ODI评分与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弯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效果显著、优异,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患处痛感,满足现代临床治疗需要,应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退行性脊柱侧弯(DS);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椎功能;VAS退行性脊柱侧弯(DS)为一种特殊的脊柱畸形类型,主要由腰椎键盘推出、骨关节等疾病发展所致,近年来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行为活动与生活质量[1]。
目前,临床治疗有保守与手术两种方式,多数情况下在保守治疗无效果时建议患者接受手术,但诸多术式仍然存在缺陷,促使临床对DS的手术治疗展开了丰富的研究[2]。
有学者提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其它手术相比,优越性与效果更加明显。
基于此,本研究展开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患者腰椎功能恢复、疼痛缓解效果的具体分析与报告,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DS患者,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n=43例)、观察组(n=43例)。
其中对照组中27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49~75/(68.83±4.25)岁;观察组中25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51~74/(68.91±4.36)岁。
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椎管减压术,行全麻后保持患者俯卧位,于侧弯处表面皮肤上进行定位标记,沿纵向设置5cm切口,逐层进行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组织分离,充分暴露侧弯处椎板、黄韧带;按照潜行减压需求设置2×1.3cm侧开骨窗用于减压,分离黄韧带后采用咬骨钳处理棘突基底内骨质以及内板,需至少保留50%的关节突关节骨质、完全保留外板;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扩大椎管、神经管进行减压;完成处理后缝合。
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关永林;赵学权;王振东;马斌祥;孙乐伟【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6(19)3【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Methods The corrective surgery effects of 20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 were ob-served.For 1 patient whose Cobb angle <20°, the surgery of spinal decompression , spinal fusion, and short pedicle screw system fixation was carried out;for the other 19 patients whose Cobb angle >20°,the su rgery of spinal decom-pression, spinal fusion, long pedicle screw system fixation and bone grafting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and there were not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 broken screws or broken rod s and so on.All the patients′angle of thoracic lumbar segment′s kyphosis and lumbar lordosis and Cobb angle meas-ured after surgery had show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P<0.05),the lumbar lordosis and Cobb angle measured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had show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the postopera -tive(P<0.05); JOA score and ODI had both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P<0.05),the JOA score and ODI measured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had both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postoperative(P<0.05).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spinal decompression , which is the premise of re-ducing the pain, carrying out the surgery of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system fixation can reconstruct spine′s stability,and improve patients′life quality.%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及DOI指数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6T14:47:53.2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作者:叶康铭李英昌王强[导读] 探究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以及ODI指数。
叶康铭李英昌王强孝昌县人民医院湖北孝昌 432900【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以及ODI指数。
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选择50例患者均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半年脊椎前凸恢复情况以及腰腿疼改善效果。
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度明显得到改善,而且术后患者JOA评分与术前相比较低,ODI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
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疼痛感显著降低,组内对比结果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脊柱侧弯;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临床疗效;ODI 在老年人中,退变性脊柱侧弯属于常见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生对患者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通常表现为脊柱失稳、黄韧带肥厚以及小关节增生等,并伴有脊柱旋转,矢状面生理前凸等情况。
长期以往会造成老年人腰部疼痛感显著,下肢明显疼痛等,如果患者未及时得到治疗,很有可能降低其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是通过保守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此次研究就针对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探讨,并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性选择5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并对比术前、术后临床疗效。
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段分布在48岁至73岁,平均(63.7±5.2)岁。
经X线检查,患者腰椎存在明显的退变性侧弯,经MRT、CT检查均存在椎管狭窄,而且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性。
50例患者均出现腰椎下肢疼痛、行走站立困难、经药物治疗但是疗效不佳。
根据Nash-Moe法对脊柱旋转畸形进行分度:0度、Ⅰ度、Ⅱ度例数分别为15例、23例、12例。
术前,所有患者的前凸角度均在20°以内(平均:18.5°),Cobb角在45°以内(平均35.7°),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同意参与。
由于属于组内对比,因此5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本次研究结果并无较大影响:P>0.05。
1.2 手术方法
术前确定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
手术:嘱咐患者保持卧位姿势,全麻,腰背正中行一切口,分离椎旁组织、肌肉,充分暴露脊柱侧弯节段椎板以及关节突部位。
确定伤椎位置和植入定位点,在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
顶椎上下分别放置2根椎弓根螺钉,保证X线透视效果良好。
对患者的半椎板、全椎板、神经根管、椎间孔进行减压,去除椎间盘、将椎间植骨融合。
根据患者的腰椎曲度情况进行钛棒连接,判断患者的减压效果,置入引流管,将切口依次缝合。
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持续性引流一到两天,术后14天拆线,术后随访半年[1]。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度,并采取ODI评估患者的术日常生活能力,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能力成反比。
使用VAS调查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分值与疼痛值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组间差异性。
当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时,以P<0.05表达。
2 结果 2.1 患者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度对比术前50例患者的平均腰椎前凸为18.5°、Cobb为35.7°,术后50例患者的平均腰椎前凸为36.7°、平均Cobb角度为22.4°。
很明显患者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有效改善,而且组间数据差异存在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50例患者术前、术后ODI、VAS评分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半年的ODI与VAS评分对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3 讨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引发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腰椎骨关节、椎间盘衰老造成的退变。
属于一种特殊的脊柱弯曲,临床表现十分明显,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较大伤害。
该疾病的发生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受阻,患者需及时进行治疗,以防病情加重[2]。
手术是治疗该疾病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老年人体质下降,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
更重要的是,老年患者恢复能力较差,术后需要加强监测,提高临床疗效。
在本次研究中,对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手术方式。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原则在于矫正患者脊柱侧弯处,预防脊柱侧弯进一步严重,保证脊柱平衡恢复[3]。
在本次研究中,5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感染病例,而且患者的Cobb、腰椎前凸角度均得到有效改善,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大,组内对比结果存在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脊柱侧弯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症表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周凤玲.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椎骨骨折患者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1):159-160.
[2]王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型截骨内固定与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A02):52-52.
[3]姜荣华,刘建军,曾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0):1992-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