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具备较宽厚的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环境分析与检测、环境工程处理、环境规划与评价技术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研究与工程应用能力,能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环境科学创新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可以考取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给水排水工程师、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主要从事环境分析与检测、环境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可广泛从事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资源开发利用部门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工作;可到各类公司以及咨询机构从事环境咨询工作;可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通过辅修师范教育专业,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培训工作。

二、专业培养标准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54条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1.1公共基础知识1.1.1具备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学、心理学、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通识知识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1.1.2 具有音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1.1.3 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相关的领域背景知识。

1.1.4 具有个体、环境、社会与公共安全的基本常识。

1.2学科基础知识1.2.1 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1.2.2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水资源、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2.3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规范;1.2.4了解环境学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3专业核心知识1.3.1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内容包括:电工电子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生态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1.3.2 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工程概预算等专业知识1.3.3理解环境土壤学、环境工程仪表及自动化、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统计、环境毒理学、环境法、环境地学、海洋生物学等专业拓展知识课程1.3.4具有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工程制图、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能力1.4工具性知识1.4.1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与应用技巧,具备快速阅读能力、良好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1.4.2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及计算机语言,具备计算机编程和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过程模拟及科学演算的能力;1.4.3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1.4.4 熟悉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知识。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环境工程专业是现代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其培养的学生旨在掌握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利用和能源conservation的工作中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阐述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基本概况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掌握环境科学基础和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素养和实际能力,具体培养目标为:1.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调查与勘察、环境监测与测量等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知识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

2. 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管理、环境政策与法规等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环境保护、排放控制和污染治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3. 环境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研究和实践能力,在环境污染控制、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应用探索。

4. 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格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胜任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工作。

二、课程设置为达到以上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特点如下:1. 环境科学基础课程: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环境学、物理化学、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等,旨在打下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模式。

2. 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环境调查与勘察、环境监测与测量、环境管理、环境政策与法规等,为学生提供环境保护、排放控制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3. 环境工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大气环境工程、水环境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旨在为学生提供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毕业设计与实习:包括毕业设计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三、教学方法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应用灵活多样,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实验、实践和项目课。

1. 实验课:实验课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培养学生的物理化学实验技能与思维,从实验课开始训练学生的海绵式吸收知识的能力。

《环境科学》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培养方案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Training Program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一、指导思想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它是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社会建设为目标的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对环保人才形成新的需求。

需求。

为了使本专业本科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具备合理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形成理科学生特有的专业思维模式,形成理科学生特有的专业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社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对自身发展和对未来社会需求的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本计划以厚基础、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本计划以厚基础、强技能、强技能、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方向,注重素质教育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方向,注重素质教育和实际能力培养,以提高毕业生将来立足专业、以提高毕业生将来立足专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注意结合环在课程设置中注意结合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我校的学科实际特点,建立以加强数学类、化学类等学科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建设以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理学、环境水文学和环境管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构建以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概论、环境毒理学和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专业课程。

环境毒理学和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专业课程。

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系的实际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学、用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全球生态学、生物监测等拓展专业课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和环境工程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综合运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知识分析、设计、评价和解决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技术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2、具备环境工程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技能;3、具备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等方面的能力;4、具备参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设置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以及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规、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专业技术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模拟与数值模型、环境工程材料与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其中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关键,应该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开展创新型实验课程;实习是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应该通过实习接触到真实的环境工程项目,积累实际工程经验;毕业设计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在毕业设计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实验室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应该注重实验室建设。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熟悉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环境监测、评估和治理等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具备环境科学分析、环境评估、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球化学、环境污染控制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治理与修复、环境法规与政策等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在环境科学应用方面的能力。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学、风险评估与管理等选修课程,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方向。

2.实践教学:(1)实践环节:配备实验室实践、野外考察和调研等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科学实践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习实训:与环保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使他们能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

3.项目实践:(1)科研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术思维的培养。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环保公益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并通过合作项目的实践,加深对环保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5.评估与考核:(1)课堂考核: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课堂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

(2)实践环节考核:对实验实习和实习实训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成果评估:评估科研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成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

三、实施方式:1.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采用面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能力。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05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05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1401专业名称: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系统的环境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基本知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或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

学分要求:152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普通生态学、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环境信息系统。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普通生态学实验36学时环境化学实验54学时环境生物学实验54学时环境工程实验36学时环境监测实验54学时环境信息系统实验36学时环境科学综合实习2周毕业论文16周八、毕业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表环境科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历史沿革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学术机构之一,1999年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在环境监测专业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并于2001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从而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2010年创建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复合型创新性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索理科类专业创新性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A+等第。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发展基础雄厚,获得了国家“211”工程建设、“985”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具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全面的科研与人才培养体系,是同济大学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之一。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依托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上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先进,图书资料齐全,依托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国际合作广泛,已成为我国环境科学研究与拔尖环境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四、专业标准五、培养目标本专业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尤其是对能够解决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中科学问题的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综合实验技能及工学素养,富有创新思维和多方位实践能力,掌握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法,具备持续学习提升能力,能够在由不同角色人员构成的团队中作为成员或者领导者有效发挥作用,能够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研究与开发、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环境科学 方案培养

环境科学 方案培养

环境科学方案培养
环境科学方案培养
背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当前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全面、实践环节不够丰富等。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环境科学方案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目标:
制定一份全面的环境科学方案培养,旨在培养具备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方案内容:
1. 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环境科学基础、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等。

(2)专业课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法律等。

(3)选修课程:环境经济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社会学等。

2. 实践环节
(1)实验课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污染控制实验、环境规划实验等。

(2)实习课程:环境保护部门、环保企业等实习机会。

(3)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结合实践经验,撰写一篇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

3. 师资队伍
(1)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环境科学专家和学者。

(2)鼓励教师参与环保企业和环保部门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环保领域的培训和研讨会。

4. 学生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

(2)鼓励学生参加环保领域的比赛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
通过以上方案,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知识和
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
断完善和调整方案,以适应环保领域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项目设计、规划、运行维护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环境监测、危险废物处置、大气、水等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与该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技能;2.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保护目的,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和管理规定及相关国内外环境保护的最新信息;3.能够独立开展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处置、大气、水等环境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开发设计和项目管理能力;4.了解绿色环保产品及其相关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掌握环保产品制造的技术方法和过程控制技术。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大学化学、生物学导论、社会学、政治经济学、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基础、环境保护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水环境工程、污染控制与治理、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等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生态学、GIS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生态城市规划等课程。

2.实践教学(1)实习:本专业学生必须开展相关实验室实习和调查研究实习,实践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培养目标确定,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2)毕业实习: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以熟练掌握实际工作技能为目标。

3.论文学生应具备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选题应该紧贴实际,体现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应用价值。

论文最好体现论文工作的完整性,保证论文的真实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四、毕业要求1.具有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相适应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际环境保护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3.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承担尽责;4.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及笔译能力;5.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熟练使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和工具。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模板范本】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模板范本】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现有4个系,8个本科专业,2个工学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工学硕士学位点,3个理学硕士点,2个管理学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领域,1个工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工学博士学位点,3个管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的地质、采矿、选矿学科1998年6月被云南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协调小组和云南省经贸委认定为“云南省矿业开发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中心”,由学院设立的“昆明理工大学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首批认定的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

2006年,云南省教育厅在学院设立了“云南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学院为“西部特色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建设单位。

学院还有10个经学校或相关部门批准设立的研究所(中心),利用各自的学科优势开展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现有教职工151人,其中73%是专职教师,27%具有博士学位,21%具有正高级职称。

平均每年为国家培养本科生400余人,工学硕士170人,工程硕士20人,工学博士40人。

至今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各层次人才20000余人。

现已组成12个学科团队,在国土资源规划与开发、矿产技术经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水工环生(水文、工程、环境、生态旅游)地质、新兴矿物材料和非传统资源开发利用、矿山环境地质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地质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已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学院成立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0余项,研究项目类型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承担企业科研项目。

在这些项目中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有200余项,国家专利30余项。

公开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40余本,参编各类教材和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

现有各专业实验室38个,教学科研试验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1400万元,其中新建的微量元素检测分析室和矿物晶体偏光显微观测互动试验室,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建成了全国高校矿物加工专业唯一具有日处理量3-10吨规模的中试车间,具备了承担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选矿,化工矿产加工,稀贵金属提取等方面多流程结构、多方法联合的中试和半工业性试验的能力;学院的地学博物馆拥有绝世古生物标本、珍贵的世界岩矿标本10000多件,1998年被认定为中国地质学会和云南省科协的“科普教育基地"。

环境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专业培养方案主要涵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训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环境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为学生打下环境科学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与评估等课程,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如环境生态学、环境法律与政策、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等,加深学生对特定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4. 实践教学:开设实验课程和实习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课程包括环境监测技术实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实验等;实习课程可以包括在政府环保部门、环保企业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

5. 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

6. 专业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学生在大四阶段进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独立完成一个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并撰写毕业设计或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校和不同国家的环境专业培养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基本信息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名称:环境科学专业代码:39 专业管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环境监测分析和管理能力,能适应地方环保事业发展需要和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

(二)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数学、物理、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 系统掌握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能进行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的能力。

熟悉国家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环境科学的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3. 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使用计算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4. 掌握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条件控制与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整理、数据统计分析、撰写论文的能力。

(三)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义务。

四、修读年限要求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在校学习年限为3-6年。

五、学分要求最低毕业总学分:160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必修30.0学分,通识教育选修20.0学分;学科基础必修29.0学分,学科基础选修15.0学分;专业教育必修29.0学分,专业方向0.0学分,专业教育选修20.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7.0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环境科学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一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环境学、环境地学基础、生态学、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环境管理学、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化学及实验、环境监测及实验、环境规划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及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验、上机实验、毕业实习(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仪器分析实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验、环境污染控制实验等。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化学基础雄厚,同时学习较多的数理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地学、生物学等知识,从而研究揭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关系、作用规律,为解决当前和今后环境中的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已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重要影响,在环境化学、环境规划管理、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数字化管理方面具有特色。

本专业设置环境化学和环境规划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分流培养学生,增加培养方向。

五、修业年限
一般为四年
六、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83.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49.5学分,实践教学26学分,课外培养计划8学分)。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化学方向)培养方案课内学时、学分分配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规划管理方向)培养方案课内学时、学分分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