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与地貌

合集下载

地貌知识点

地貌知识点

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是地球长期的地质作用和气候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特征。

地貌研究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地貌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地球表面的变化规律,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环境变化。

一、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地球的地壳由岩石构成,地壳的运动和变形是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

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

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内部的应力释放所引起的岩石的变形和运动。

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隆起、下陷、抬升和滑动等。

这些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是显著的,如地壳的隆起形成了山脉,地壳的下陷形成了盆地,地壳的抬升形成了高原。

2.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岩石层的变动。

地壳运动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主要指地壳的隆起和沉降,水平运动主要指地壳的抬升和滑动。

这些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是多样的,如地壳的隆起形成了山脉,地壳的沉降形成了盆地。

3.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引起了地壳的震动和变形。

地震对地貌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地震会导致地表的滑动、断裂和隆起,形成新的地貌特征。

4.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的喷出和喷溢。

火山喷发对地貌的影响是显著的,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凝固形成了火山岩,火山岩的堆积形成了火山山体和火山口。

二、气候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气候是地球表面的大气状态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平均表现。

气候变化会对地貌产生重要影响。

1.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是风力对地表岩石的侵蚀和破坏。

风蚀作用主要有风蚀、风化和风积。

风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明显的,如风蚀作用形成了沙丘、沙漠和风成地貌。

2.水蚀作用:水蚀作用是水流对地表岩石的侵蚀和破坏。

水蚀作用主要有河流侵蚀、海岸侵蚀和雨蚀等。

水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河流侵蚀形成了河谷和峡谷,海岸侵蚀形成了海岸线和海蚀地貌。

《地质作用和地貌》课件

《地质作用和地貌》课件

生物风化
总结词
生物风化是指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详细描述
生物风化通常表现为生物侵蚀和生物破坏, 是由于植物根系生长、微生物侵蚀等生物活 动引起的。植物根系的生长会对岩石产生压 力,使其形变或破裂;微生物则会分泌有机 酸等化学物质,对岩石进行溶解和侵蚀。此 外,动物活动也对岩石造成破坏,如穴居动
水流携带的物质在河流出口处或地势低洼地 区沉积下来的过程。
详细描述
沉积作用是指水流携带的物质在河流出口处 或地势低洼地区沉积下来的过程。随着搬运 距离的增加,水流能量逐渐减弱,导致部分 物质开始沉积下来。沉积作用形成了各种类 型的沉积地貌,如河滩、三角洲、冲积平原 等。沉积物经过长期的风化和地质作用,逐 渐形成各种矿产资源。
火山活动过程
火山活动包括岩浆形成、 上升、喷发和堆积等阶段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地震作用
地震定义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累积到 一定程度后,地壳破裂引起的地
面震动现象。
地震类型
根据成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人工地震等 类型。
地震波传播
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会因为介 质性质和地形的变化而发生折射、 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主要地貌类型
山地
地壳上升强烈、岩层倾 角大于30度的地区,形
成山峰高耸的地貌。
丘陵
地壳上升较缓、岩层倾 角在10-30度之间的地 区,形成起伏和缓的地
貌。
平原
地壳上升微弱、岩层倾 角小于10度的地区,形
成平坦广阔的地貌。
盆地
地壳下沉或坳陷的地区 ,四周被山岭或高地所 包围,形成相对低洼的
地貌。
03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地貌类型有哪些以及地质作用

地貌类型有哪些以及地质作用

地貌类型有哪些以及地质作用地貌类型:黄土地貌,岩溶地貌,风蚀地貌,河流地貌等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2、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风力、冰川、海浪)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地质地貌学在国民生活与生产中具有哪些作用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分为:山脉、丘陵、河流、湖泊、海滨、沼泽等.地貌分八种: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等.假如以图形表示,也就是用等高线绘制出来的地形图.地貌是在地形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须探究其前因后果.地貌学是研究地形成因的科学.地貌、地质构造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它是地理学的分支,亦是地质学的一部分。

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态)和Logos(论述)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

地貌学对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均有实际意义。

地质与地貌学的实习目的和意义一、地貌三江平原北界为黑龙江,西、南、东三面被小兴安岭、那丹哈达岭及完达山环抱。

区内地势低平,沼泽湿地发育。

地形标高在西南部佳木斯一带为海拔80m,平原中部海拔50~60m,东北端的抚远县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最低处海拔34m,地面坡度在1/10000左右。

平原中有残山、残丘零星分布。

区内可见三级阶梯状地面,台地海拔100m左右;Ⅰ和Ⅱ级阶地组成低平原,海拔50~60m,区内沼泽、湿地遍布,河流纵横,以沼泽化草甸为主,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分布区。

二、地质构造1、构造侏罗纪中晚期,三江盆地发育成近海裂谷盆地,分别由走向NE 的汤原凹陷、军川隆起、富锦隆起、绥滨凹陷和前进凹陷5个构造单元组成。

汤原、绥滨和前进凹陷,自侏罗纪以来持续沉降,沉积物巨厚,其中汤原凹陷沉积厚度达7000m以上,其余两个凹陷沉积厚度也达2500m。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地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地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由地质作用和外力作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地貌相关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地貌的形成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地质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地质作用包括构造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

构造地质作用主要是由于板块运动造成的地壳地震、地质构造等。

内部地质作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热量的不均匀分布所引起的火山喷发、地震等。

外力作用主要是由于风、水、冰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所造成的。

二、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1. 构造地质作用构造地质作用通过造成地质构造的变化,进而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例如,地壳的抬升和沉降会导致山地和盆地的形成。

此外,构造活动还会引起地震和火山喷发,这些地质现象也会对地貌有着显著的影响。

2. 内部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热量的不均匀分布所引起的。

地球内部的高温物质上升形成熔岩,从而形成火山。

火山的喷发会在地表形成火山口、火山锥等地貌特征。

此外,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也会导致地表地壳的抬升和沉降,从而形成山脉、高原等地貌。

三、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1. 风力作用风力是地表上常见的一种力量,它通过对土壤和岩石的侵蚀和风化来改变地表地貌。

例如,风沙经过长时间的吹蚀,会形成流沙、沙丘等地貌特征。

2. 水力作用水力是地表上最具破坏力的一种力量,它通过侵蚀、冲刷、沉积等作用来改变地表地貌。

例如,河流经过长时间的侵蚀和冲刷,会形成峡谷、河谷等地貌特征。

此外,水力还会形成洞穴、瀑布等地貌。

3. 冰力作用冰力主要是指冰雪对地表的作用,它主要通过冰川侵蚀和冰碛作用来改变地表地貌。

例如,冰川侵蚀会形成冰刻峡谷、冰川湖等地貌特征。

而冰碛作用则会形成冰碛丘、冰碛湖等地貌。

四、地貌类型的划分1. 山地山地是地表较高的区域,通常由地壳的抬升和构造地质作用所形成。

山地地貌特征较为复杂,包括山脉、山峰、山谷等。

2. 高原高原是位于山脉或山地之上的平坦地区,地貌相对平缓。

地质作用与地质地貌图片及成因

地质作用与地质地貌图片及成因

新月形沙丘
区别:静止沙丘为多层弧形层理构造, 流动沙丘是单向斜层理。 成因:静止沙丘,因为静止不动,所以 不存在沙粒的搬运,形成弧形层理 构造。 流动沙丘,沙粒 不断地从迎风坡向背风坡搬运,在 重力的作用下堆积,在沙丘内部形 成与背风坡倾斜方向一致的斜层理。
2、水蚀作用(最普遍、湿润区)使坡面破碎、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岩浆活动与火山地貌
一、内力作用
火山岛
火山岛
火山等高线地形图
火山口积水成湖-火山湖
(一)岩浆活动与火 山岩
一、内力作用
1、火山结构示意图
3、火山岩(岩浆岩)
2、火山按其活动性质,分为活 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种 类型
(1)喷出岩(玄武 岩):多气孔、疏松
(2)侵入岩(花 岗岩):坚硬
2、流水侵蚀与沉积 3、冰川侵蚀与沉积 4、海浪侵蚀与沉积
1、风蚀作用(干旱区)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 菇等风蚀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 有陡壁的小山包"。有些地貌外观 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1、风力沉积:沙丘或黄土
沙丘形状与风向
流动沙丘和静止沙丘构造图
a
1.观察并叙述河
道的弯曲变化趋
b
势?
2.动手画出河谷 横剖面,叙述横剖 面形状变化特点? 3.河谷不同发育 阶段以哪种侵蚀 作用为主?
成熟期Βιβλιοθήκη c你认为下列河流的横断面图应与河 谷的哪些发育阶段相对应?
2、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上游 洪积—冲积扇、 中游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 三角洲
B
凹岸侵蚀 凸岸沉积
河漫滩平原
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流水的

物理地理中的地形与地貌形成

物理地理中的地形与地貌形成

物理地理中的地形与地貌形成地形与地貌是物理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揭示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势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而地貌则是指地形的总体特征,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整体形态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从地质作用、水力作用和风力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地形与地貌的形成。

地质作用是地形与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岩石的变质、变形等地质作用,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例如,地震和火山爆发是地质作用中的典型现象,它们可以造成地壳的抬升和沉降,从而形成山脉和盆地。

此外,地壳的断裂和抬升也会导致地表的变形,形成峡谷和峰丛。

因此,地质作用是地形与地貌形成的基础。

水力作用是地形与地貌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水的流动和侵蚀作用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

水流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河流的冲刷和侵蚀,它们会将岩石和土壤搬运到远离源头的地方,形成河谷和河床。

此外,水流的沉积作用也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河口和三角洲等地貌。

水力作用是地形与地貌形成的重要力量,它们塑造了地球表面的特征。

风力作用也是地形与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的吹拂和风沙的侵蚀作用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沙漠、沙丘和风蚀地貌。

风的吹拂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对地表的冲刷和磨蚀,它们会将地表的颗粒物搬运到远离源头的地方,形成沙丘和沙漠。

此外,风沙的沉积作用也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风成地貌和风积地貌。

风力作用是地形与地貌形成的重要力量,它们塑造了地球表面的特征。

总结起来,地形与地貌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水力作用和风力作用是地形与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它们通过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水的流动和风的吹拂,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

地形与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们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演化历程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因此,深入研究地形与地貌的形成机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作用

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作用

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作用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从雄伟的山脉到广袤的平原,从幽深的峡谷到辽阔的海洋,这些丰富多样的地貌形态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逐渐塑造而成。

地质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它就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用时间和力量在地球表面留下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作品。

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

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貌形态的根本动力。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地壳产生上升或下沉、褶皱和断裂等变化。

比如,板块的碰撞和挤压会形成高大的山脉,像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而逐渐隆起的。

而地壳的下沉则会形成盆地或低地,如四川盆地。

岩浆活动也对地貌产生着重要影响。

当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时,会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凝固,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火山锥。

有的火山锥高大而陡峭,如日本的富士山;有的则较为低矮平缓。

此外,岩浆在地下深处的活动也会改变岩石的性质和结构,从而影响地貌的形成。

变质作用虽然不像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那样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但它通过改变岩石的成分和结构,间接地影响着地貌的演化。

与内力作用相比,外力作用则像是一位精雕细琢的工匠,对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原始地貌进行着进一步的加工和修饰。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使岩石破碎崩解,但化学成分不变;化学风化则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生物风化则是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

经过风化作用,岩石变得疏松破碎,为后续的侵蚀作用创造了条件。

侵蚀作用是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不同的侵蚀力量会形成不同的地貌。

学习重点地理地形地貌

学习重点地理地形地貌

学习重点地理地形地貌学习重点:地理地形地貌地理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它是地球表面物质的层次、结构和形貌的综合反映。

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地质作用、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分别介绍地球的地理地形特征、地质作用和地貌类型。

一、地球的地理地形特征地球的地理地形特征非常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其中,高山是由地壳运动导致的地表抬升形成的,山峰通常较高且陡峭;平原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低洼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盆地是由断层活动或地壳下沉形成的,其地势较平坦,四周被山脉或丘陵环绕;丘陵是由风蚀、水蚀等地表作用形成的圆形或长条形地形,地势较平缓。

二、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外力量对地壳的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和破坏作用。

构造作用主要是指地壳的抬升、塌陷和变形,例如板块运动导致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破坏作用主要是指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外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这些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高山的抬升和侵蚀作用形成了陡峭的山峰,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平原和河谷。

三、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貌类型是指地表形态的分类,可分为山地地貌、平原地貌和河谷地貌。

山地地貌主要包括山脉、山地和高原,其特征是地势高峻、坡度陡峭,有丰富的地表形态和地形特征;平原地貌主要包括冲积平原、河滩平原和冰碛平原,其特征是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河谷地貌主要包括峡谷、河谷和峡湾,其特征是地势低洼,河流侵蚀力强。

总结起来,地理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综合反映,其形成与地质作用和自然力量密切相关。

了解地球的地理地形地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变化和演化过程,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作用与地貌

地质作用与地貌

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地壳中的各种力量和过程,通过作用于地壳的构造、岩石和地表物质,对地貌产生的影响。

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岩石的变质变质和风化、侵蚀、沉积等方面来介绍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一、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构造运动是地球地壳中的板块活动,包括地壳的运动和岩石的变形。

构造运动对地貌的产生和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地壳发生隆起和下降,形成山脉、高原和盆地等地形。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使得地壳发生隆起。

此外,构造运动还可以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进一步改变地貌。

二、岩石的变质与风化对地貌的影响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主要对象,其变质和风化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变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变质作用是指由于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或组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变质作用会改变岩石的硬度、密度和抗风化能力,从而影响地貌的形成。

例如,在变质作用的影响下,石英岩可以变为云母片岩,花岗岩可以变为麻粒岩。

这些变质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得地质景观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2. 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受空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侵蚀、溶解和破坏的过程。

风化作用会使岩石的组成发生变化,使其变得松散和脆弱,直接影响地貌的形成。

例如,由于风化作用,岩石表面可能形成凹凸不平的坡地、漏斗状的喀斯特地貌、湖泊和河谷等。

三、侵蚀对地貌的影响侵蚀是水体和冰川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岩石的剥蚀和搬运的过程,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侵蚀会改变地表的高程和形态,形成山谷、河流和峡谷等地貌特征。

其中,河流的侵蚀作用最为明显,河流会将陆地表面的岩石剥蚀搬运,并在其下游沉积,形成平原。

四、沉积对地貌的影响沉积是指水体和冰川搬运的颗粒物质在地表沉积的过程。

沉积物的种类和沉积地点直接决定了地貌的形成。

例如,在河流的下游,携带的颗粒物质逐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或河漫滩;而在冰川融化的地方,冰川搬运的石块和泥沙形成冰碛坡。

地质作用和地貌

地质作用和地貌

透 态呈 带状 。

聚落 有 的成 团块 状分 布 ;聚落有 的 沿河或 沿海 分布 , 形 使地表 变得高 低不平 。 力作用可 以看成是 对 由内力作 外 ( )地 表 形 态对 交 通线 路 分 布 的影 响 主 要表 现 在 运 到低 处堆 积起来 , 的趋势 是使地 表起伏 状况趋 于平 2 总 具 交通 线路 密度 ( 稀疏 、 稠密 ) 与走 向等 方面 。例 如在我 国 缓 。地 表形 态受 内力作 用和外力 作用 同时影 响 , 有循
考 形 态呈条 带状 ; : 山区 聚落分 布在 山前洪积 扇 、 冲积 扇或
形 平 点 河 流两岸 狭窄 的河 漫滩平 原 , 态呈 条带状 ; 原地 区 :
2 .分析造成 地表形 态 变化 的 内、 力因素 外 内力作 用奠定 了地 表形态 的基本 格局 , 的趋 势是 总 用塑造 的地 表形 态进行 破坏 , 破坏 了的物质从 高处搬 把
作用 的产物 , 随着 时间 的变化 , 貌在 不断地 发生 变化 。 地 内部结 构发生 变化 的作用 , 称为地 质作用 。 褶皱 是在 地壳 运动产 生 的强 大的挤 压作 用下 , 层 岩



地、 平原 等 。地貌 是大气 圈 、 圈 、 物圈 和岩石 圈相 互 发 生塑性 变形 , 水 生 产生 一系列 的波状弯 曲 。 断层是 地壳 运 动产生 的强 大压力 和 张力 , 超过 了岩
作 用 沉

作 用
流水沉积 形成三角洲 、 冲积平原 、 冲积扇
冰 J沉 积 形 成 冰 碛地 形 l 海 流沉 积 形 成 海 滩
( )内力 作用与地 表形态 2
在 内力作 用 中 , 地壳 运动是 塑造地 表 形态 的主要 方 式 。地壳运 动按 照运动 方 向和性 质 , 以分为水 平 运动 可

地理教案: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

地理教案: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

地理教案: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一、引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而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外部表征之一。

了解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对于我们理解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主题。

二、概念解释1.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指的是在长时间内,由于构造力和物质循环等因素所引起的岩石变化和构造发展过程。

主要包括内力产生的构造运动以及外力产生的侵蚀、沉积等过程。

2. 地貌形成地貌形成是指由于内外力相互作用下,经过长时间演化而形成的自然景观或表面特征。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山脉、高原、平原、丘陵和洼地等。

三、内力作用与构造运动1. 内力作用内力是指来自于深部岩石的构造力。

它是地壳板块运动的推动力,对地表形态和构造产生重要影响。

内力作用包括的主要类型有挤压、拉伸和扭曲等。

2.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相互远离、靠近或是滑移而产生的大规模岩石的变化及形态调整过程。

常见的构造运动包括逆冲运动、剪切运动和断陷运动等。

四、外力作用与侵蚀作用1. 外力作用外力是指来自于大气、水体以及生物等外部环境对地质体的作用力。

外力作用可以通过风蚀、水蚀和冰蚀等方式,改变岩石体的结构和形态。

2. 侵蚀作用侵蚀是指由流水、冰雪和风等因素引起的地表物质搬运和消耗过程。

常见的侵蚀类型包括河流侵蚀、海浪侵蚀和风成侵蚀等。

这些侵蚀过程会不断改变地表形态,例如河谷深切、峡谷形成以及海岸线退缩等。

五、实例分析1.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冲撞而形成的。

冲撞过程中产生的压强使地壳发生折叠和推覆,最终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这一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2. 长江三峡的形成长江三峡是由长江侵蚀作用逐步形成的。

长时间的水流侵蚀使得河道不断深刻,形成了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峡谷。

同时,地质构造运动也对峡谷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总结通过本教案,我们了解到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之间密切关联。

地质作用与地貌

地质作用与地貌

课题:地质作用与地貌一、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相互关系 :1、同时进行2、一定时间某一作用占优3、就全球来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

二、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

1、褶皱与地貌①褶皱:当岩层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时发生的弯曲变形叫做褶皱。

(如下图)②褶皱的基本形态与地貌2、断层与地貌(如右图)①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的断裂构造叫做断层。

【注意】:如果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错动位移叫做节理而不能叫断层。

廊坊十五中地理一轮复习第20讲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张力挤压力新←老→新 老←新→老【补充材料】构造地貌是主要由岩石圈的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

它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

按照构造地貌的规模,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等级。

世界上最宏伟的构造地貌就是大陆与洋底,可以将这最高一级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第二级是大地构造地貌,指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以及洋底内部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第三级为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造成的地貌。

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构造地貌主要是指级别最小的第三级地貌,地质构造地貌。

②断层与地貌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或高地、陡崖。

【例】华山、庐山、泰山下沉的岩块:谷底或低地。

【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构造带:沟谷、河流③断层的组合形态:在两个断层面间,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的构造叫做地垒。

易形成块状山、高地。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寻找油气在背斜处。

(油气密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②寻找地下水在向斜处(水的密度较油气大,向斜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断层处往往也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③寻找煤铁等矿产层在向斜处(背斜顶部易被侵蚀矿产可能被侵蚀掉了);开采石方常在背斜处(施工容易,节省成本)④水库等大型工程应注意避开断层。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呈现出丰富多样、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从雄伟的高山峻岭到广袤的平原,从幽深的峡谷到辽阔的海洋。

这些地貌形态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力地质作用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和重力能等,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外力地质作用则主要依赖于太阳辐射能、重力能以及日月引力能等,其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内力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往往具有强烈而显著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内力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

地壳的垂直运动可以导致陆地的上升或下沉,从而形成高原、盆地等地形。

例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就是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所致,使其成为了世界屋脊。

而地壳的水平运动则会造成岩石的挤压、拉伸和错动,从而形成褶皱山脉和断裂带。

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巨大褶皱山脉。

岩浆活动也能对地貌产生重要影响。

当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时,会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火山灰和气体等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火山锥、火山口湖等独特的地貌。

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其优美的锥形山体就是由多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

此外,岩浆在地下深处的侵入活动也会使周围的岩石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从而改变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地貌的形态。

变质作用虽然通常发生在地下深处,但经过长期的地质演化,变质岩可能会出露地表,参与地貌的形成。

例如,一些古老的变质岩山脉,如太行山,其坚硬的岩石性质决定了其陡峭的山势和独特的地形特征。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虽然是一种短暂而剧烈的地质作用,但也能对地貌造成局部的破坏和改变。

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归纳

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归纳
生物风化: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岩石的破坏、动物分泌物对岩石的腐蚀。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风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沟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性谷(冰蚀谷)
海浪侵蚀: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3.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将风化及侵蚀的形成物转移离开原位置的作用。包括推移、跃移、悬移
开发与治理:旅游,绿洲,植树种草。
5.黄土地貌:在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
(1)形成过程: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塬粱峁。
塬: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粱:长条形的黄土高原
峁:孤立的黄土丘。
(2)开发利用
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多种矿物有利于作物生长。
流水搬运: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挟带的物质较粗,流速小挟带的物质较细。泥石流
风力搬运:搬运物质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冰川搬运:搬运物质随冰川缓慢悬移或推移。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漂砾、飞来石
海浪搬运:波浪搬运较粗的沙砾,潮流和其他海流搬运粉沙和淤泥。
4.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产物,在外力搬运过程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原因,被搬运物质逐渐发生沉淀堆积的作用。
(1)分类:地表喀斯特:石芽,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2)发育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孤峰
(3)开发与保护:旅游价值高,但是溶洞易漏水,易坍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石灰岩不保水,肥力差,农业发展困难,经济落后。

地表形态(地貌)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表形态(地貌)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 板块与 非洲 板块相撞)
3)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海沟或岛屿、海岸山脉 。
如: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 亚欧 板块与太平洋 板 块相撞)
安第斯山脉( 美洲 板块与 太平洋 板块相撞)
总之,地球不海陆的形成的分布,陆地大规模的山系、 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 地壳运动 的结果。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有时成为谷地 或盆地,但不少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断层:
(受强大压力 或张力,岩体 破裂并有明显 错动、位移)
常形成裂谷、陡崖、谷地、低地以及块状 山地或高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华山、庐山、泰山
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 背斜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向斜盆地构造,有利于储存 地下水 ,常形成自流盆地。
三、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索赔变形变位,常保留在 地壳岩层 中,
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 为 地质构造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有时成为山岭,但
褶皱
不不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为谷 地
地 (受强大
质 构 造
挤压作用, 岩层弯曲 变形)
二、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分类
影响
水平运动: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
地 壳 运
和弯曲变形,常造成 巨大的褶皱山系、裂 谷或海洋。

垂直运动:使岩层抬升或下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迁。
实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大西洋扩张 东非裂谷的形成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台湾海峡的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地球上的 岩石圈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 断裂构造带 分 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地质作用与地貌1

地质作用与地貌1

二、外力地质作用与地貌
概念:由地球外部的风和水(能量来自太阳
辐射和地心引力)引起的地质作用,表现为 不同形式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结果:将地貌形态磨蚀、填平,消弥相对高 低,逐步形成平原与滩地。
(一)流水的地质作用与地貌
1、侵蚀作用及其地貌
层流
片蚀坡面
股流
树枝状冲沟
溪流
搬运使泥石滚出山口,淤积低地
冰川
形成 的地

底碛丘陵地貌:一种洲堤或垄状的高地,一般高二三十米,宽 数十米,长可达数十公里,沿流向伸展。
终碛地貌:冰川把冰碛推向冰川的尾部和边缘,形成一个弧形 堤状或断断续续的环状地貌。
冰斗
唐古拉山冰川谷
(四)风的地质作用与地貌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吹会带动泥沙滚动和飞扬,因而一
地质作用与地貌
地质营力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和地表 形态等的不断形成和变化,这些作用统称为地 质作用。根据作用力的来源不同,分为内力地 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内力地质作用
﹡概念:由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引起的 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和地震等。 ﹡对地貌的影响: 给地表塑造凹凸形态,增大相对高差,使高山 与海洋轮番出现。
(四)高原
概念:海拔500—1000米的广阔平原。 黄土高原的地形可分为:
塬:黄土堆积较高的地面,四周沟谷环蚀。 墚:塬被切割后,两条沟谷之间的长条状平地。 峁:沟谷发育的黄土上形成的孤丘,又称圆丘。
(五)盆地
四周为山岭环峙,中间为地势低平的盆状至数百公里,相对高差为数十至数
丘陵
(三)山地




地理中的地貌变化

地理中的地貌变化

地理中的地貌变化地貌是指在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自然地形条件和地貌要素,是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之一。

地貌变化是指地形发生的演化和变动过程,通常包括地质作用、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地貌变化。

在地球历史上,地貌变化是一个长期而且广泛的过程。

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影响正在逐渐成为地貌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1.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貌变化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其中地壳是人类活动和生命的生存空间。

地质力量是由地球内部热力、岩石变形和地震等因素产生的作用。

在地表上,我们可以看到地质力量的作用在各种地貌形态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比如露头、峭壁、峡谷、山脉和火山等。

地质作用是地貌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自然过程引起的地貌变化自然过程是指地球自身的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现象对地形地貌的作用。

比如,自然风化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使地表的岩石、土壤、泥沙等发生分解、侵蚀和溶解的过程。

侵蚀是指通过水、风和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破坏。

地下水流是指地下水通过地层、岩石或泥沙等形成的水系。

这些自然过程对地表及其地貌造成了广泛且深刻的影响,比如水系的形成,河流流域的变化,洪水、山崩、塌陷等。

3.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貌变化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影响不断地超越了自然力量。

最终人类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自然与人文现象作用相互交织,成为地貌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貌变化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3.1.人类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地貌的影响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现代社会中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工业化的扩张,人类活动对于地形地貌与环境变化的影响的程度不断增深。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人类对于土地的大量开垦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地表的植被、土壤及地形形态,造成了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沉降等地貌变化。

3.2.人类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业污染对地表地貌的影响长期以来,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大量的工业排放引起的污染已经成为地球自然环境的严重问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外力作用
作用因素
流 水 作 用
侵蚀
沉积
风 侵蚀 力 作 用 堆积
对地貌的影响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 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 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 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 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 表破碎 果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 (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 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 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 便逐渐沉积起来 成三角洲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 石,吹蚀地表;地表沙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 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 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 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 荒漠 裸岩荒漠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 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 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 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风沙堆积
(2)此次地震与下列哪种板块运动形式相关 ( D )。
岛弧 海沟 海岭 海岸山脉
例2 下图为某山地俯视图,读图完成(1)~ (2)题。
(1)该山地为
( A.褶皱山 B.断块山 C.火山 D.背斜山 (2)该山地一般分布在 ( A.大陆边缘 C.板块边缘
C C
)。
)。
B.地壳坚固地区 D.大洋内部
解释 与运 用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 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 板块 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相撞 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
例1 (2013· 成都模拟)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 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附近西海 岸发生8.5级强震。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发生在 ( B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三 大板块交界处
作用过程
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例6 (2013· 天津文综,7)读图,回答下题。
D
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 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例7
(2013· 浙江文综,5)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
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 的组合,正确的是 (D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 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 堤)用地
例8 (2013· 上海地理,9~10)流水地貌是由流 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
材料二 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 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 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是 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岩层的相互运动关系。(8分)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 原因。(8分) (3)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 地表形态的关系。(10分)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板块构造理论
内 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 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 理论 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要点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 带
图示
板块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张裂 处于生长边界
例5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各题。(30分)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该地地貌的 成因。(8分) (2)乙地地貌类型为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 程。(8分) (3)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6分) (4)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8分)
答案 (1)秦岭所在岩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 其北坡是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 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 (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 平原。
内外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两者同 时起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一 般来说,内力是主导力量,但在一 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内力占 优势,也可能是外力占优势。
海岭
岩浆
岛屿 海沟ຫໍສະໝຸດ 海岸山脉褶皱断层
狭长凹陷地带
块状山地
例3 (2013· 广东文综,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 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B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例4 (2013· 威海市高三模拟)下图为某地质剖 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该地先后发生了 ( D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 C )。 A.甲—背斜形成的山 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 C.甲—可能有地下水 D.乙—适合修建隧道
(1)在上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B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2)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 比较合适的是 C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例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 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米,壁立千仞,以 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 侵蚀,形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 速降低,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 (3)丙地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 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4)丁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 平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