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b4e2402c31126edb6e1a100d.png)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破裂性出血: ①血管机械性损伤 ②心、血管本身病变:如动脉瘤 ③病变侵蚀破坏血管:如溃疡或肿瘤 ④静脉破裂:肝硬化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⑤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软组织损伤 (二)漏出性出血:(毛细血管) ①血管壁损伤:如缺氧、败血症 ②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 ③凝血因子缺乏
二、病理变化: 体腔内:积血(血液、血凝块)。 组织内:血肿 皮肤、粘膜、浆膜:瘀点、瘀斑。 三、后果: 取决于出血量、速度、部位。 漏出性出血:少→后果轻;多→重→休克 破裂性出血:快 超过循环血量 20-25%→出血性休克 重要器官者→致命,如心包出血 功能障碍:脑内囊出血→对侧肢体偏瘫 慢性出血→贫血
Acute pulmonary congestion
• Heavy wet lungs • Deep red • Ooze bloody fluid on sectioning
deeper red
Acute pulmonary congestion
Foamy fluid effusion Ooze bloody fluid on sectioning
1.
2.
检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1-2 个/高 倍视野,透明管型1-2个/高倍视野 X线检查:心脏向左右扩大,双肺纹理增强 临床诊断: (1)风湿性心脏病 (2)二尖瓣窄漏 (3)全心功能衰竭 思考题: 临床诊断全心功能衰竭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临床特点,你认为此病人有哪些病变?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一)血栓形成过程 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是 血栓形成的起始环节。
血 栓 形 成 过 程 示 意 图
(二)血栓的类型
1.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 (1)部位:动脉内、心瓣膜和静脉血栓头部。 如:风湿性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主要成分为血小板。 (2)特点: 眼观:灰白色,表面粗糙,质实,与血管壁连接紧密。 镜下:血小板(珊瑚状,伊红色)+ 少量纤维蛋白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课件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38244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f.png)
血液成分
血栓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3、血流改变
血液粘稠、缓慢、涡流形成
高脂血症
高粘血症
脂质代谢紊乱
血流经静脉瓣后形成涡流
血小板粘集形成血栓的头部
血小板粘集形成珊瑚状的小梁
小梁间纤维素网罗大量的红细胞,形成混合血栓的体部局部血流停滞形成血栓的尾部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血栓形成
*
纤维蛋白原
激活的Gpllb/llla
调节FXa、FXIa
阻止血栓形成
抗凝体系
外源性凝血途径
XIa
IXa
Xa
IIa
VIIIa
V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XIIa
接触性血栓途径
激活
激活
激活
激活
激活
VIIa
组织因子
Alban S.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08;14: 1152-1175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的三个期: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凝血活酶)形成期;2.凝血酶形成期;3.纤维蛋白形成期。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凝血过程
凝血活酶形成期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但两条途径并不各自完全独立,两条途径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相互激活。
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Von Willebrand 因子
Gp IIb / IIIa 复合物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的聚集
血栓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3、血流改变
血液粘稠、缓慢、涡流形成
高脂血症
高粘血症
脂质代谢紊乱
血流经静脉瓣后形成涡流
血小板粘集形成血栓的头部
血小板粘集形成珊瑚状的小梁
小梁间纤维素网罗大量的红细胞,形成混合血栓的体部局部血流停滞形成血栓的尾部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血栓形成
*
纤维蛋白原
激活的Gpllb/llla
调节FXa、FXIa
阻止血栓形成
抗凝体系
外源性凝血途径
XIa
IXa
Xa
IIa
VIIIa
V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XIIa
接触性血栓途径
激活
激活
激活
激活
激活
VIIa
组织因子
Alban S.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08;14: 1152-1175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的三个期: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凝血活酶)形成期;2.凝血酶形成期;3.纤维蛋白形成期。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凝血过程
凝血活酶形成期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但两条途径并不各自完全独立,两条途径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相互激活。
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Von Willebrand 因子
Gp IIb / IIIa 复合物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的聚集
血栓的形成PPT课件
![血栓的形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244d64de80d4d8d15a4fde.png)
12
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三种类型,即周围型、中心 型和混合型。
•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 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 成时间一致。主要体征为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 起疼痛(Homan阳性)及腓肠肌压痛(Neuhof 阳性)。
13
• 中心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表现 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 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血栓可向上 延伸至下腔静脉,向下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成 为混合型。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生命。
• 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均有血栓形 成,可以由周围型扩展而来开始症状较轻未引起注 意,以后肿胀平面逐渐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肿始被 发现。此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栓形成过程的时间一致, 也可以由中心型向下扩展所致其临床表现不易与中 心型鉴别。
22
(二)平卧位疗法护理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 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待血栓 机化粘附于静脉内壁,以防栓子脱落引 起肺栓塞。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 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 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 脉回流。
23
(三)用药护理
• 1、每次使用抗凝药物前,应测定出凝血时间;使 用抗凝剂后,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股白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患肢静 脉血液的淤积和组织的水肿,患肢的皮肤 颜色一般呈淡白色,称之为股白肿。
16
17
辅助检查:
• B超:是一种无创性检查,诊断下肢DVT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能完全 代替静脉造影。
• 顺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最准确的方法。
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三种类型,即周围型、中心 型和混合型。
•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 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 成时间一致。主要体征为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 起疼痛(Homan阳性)及腓肠肌压痛(Neuhof 阳性)。
13
• 中心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表现 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 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血栓可向上 延伸至下腔静脉,向下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成 为混合型。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生命。
• 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均有血栓形 成,可以由周围型扩展而来开始症状较轻未引起注 意,以后肿胀平面逐渐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肿始被 发现。此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栓形成过程的时间一致, 也可以由中心型向下扩展所致其临床表现不易与中 心型鉴别。
22
(二)平卧位疗法护理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 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待血栓 机化粘附于静脉内壁,以防栓子脱落引 起肺栓塞。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 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 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 脉回流。
23
(三)用药护理
• 1、每次使用抗凝药物前,应测定出凝血时间;使 用抗凝剂后,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股白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患肢静 脉血液的淤积和组织的水肿,患肢的皮肤 颜色一般呈淡白色,称之为股白肿。
16
17
辅助检查:
• B超:是一种无创性检查,诊断下肢DVT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能完全 代替静脉造影。
• 顺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最准确的方法。
血栓形成护理查房PPT
![血栓形成护理查房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4cb8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7.png)
患者及家属对血栓 形成原因、预防措 施的了解程度
患者及家属对护 理措施的掌握情 况
患者及家属对康 复训练的配合程 度
患者及家属对出 院后继续治疗和 随访的重视程度
护士对血栓形成知识掌握不足
护理操作不规范
患者及家属对血栓形成的认识 不足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制定详细 的护理计 划和流程, 确保患者 得到全面、 有效的护 理
添加 标题
治疗原则:根据血栓形成部位、性质、程度及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 抗凝、溶栓、手术等。
添加 标题
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 恐惧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 肢体功能恢复。
体温:正常范围 脉搏:正常范围 呼吸:正常范围 血压:正常范围
原因: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血流减慢
分类: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 栓
临床表现:肢体麻木、疼痛、肿胀、发绀、感觉异常等 诊断依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指标异常 影像学检查:血管超声、CT、MRI等检查可发现血栓形成
● 患者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赵六 ● 患者年龄:70岁 ● 患者性别:女
病史回顾:简要介绍患者既 往病史、家族史等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 年龄、职业等
诊断依据:医生根据患者症状、 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诊 断结果
诊断结论:明确患者所患疾 病及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 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副作用等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监测、病情变化等 后续治疗计划:调整方案、预防复发等
医学pp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医学pp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bd83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4.png)
病情常在数日内进展。 4、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 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 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 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 体征。
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静脉
V V
大 脑 大 引流血液
进入直窦。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基底V: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病理
V回流受阻,引流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小V充
血,脑水肿。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出血性梗塞。
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SAH。
炎性V窦血栓形成,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
梗死、脑脓肿。
病理
发病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乙
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 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 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 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 体征。
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静脉
V V
大 脑 大 引流血液
进入直窦。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基底V: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病理
V回流受阻,引流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小V充
血,脑水肿。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出血性梗塞。
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SAH。
炎性V窦血栓形成,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
梗死、脑脓肿。
病理
发病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乙
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血栓的概念和形成4ppt课件
![血栓的概念和形成4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6610cb998fcc22bcd10d60.png)
性血栓形成倾向的一种病理状态,如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等,常常 由于大量失血,需要输血补充,为此血液中会补充大量幼稚血小板, 这些血小板的黏性较大,易于聚集;同时纤维蛋白质、凝血酶原及 其他凝血因子等的含量也会随之增加,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特别 容易引发血栓。
微血栓
我们的血液当中有血小板,有凝血因子,在破损 处血小板就会产生聚集,聚集后局部就出现凝血因 子,这样血液就不流出来了,在伤口表面形成什 么——结痂(嘎巴)。同样道理当我们的血管内皮 细胞因血液粘稠、血液中垃圾物质增多而出现破损 时,也会有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出现,这样就更 使血流速变慢,在破损处沉积下来,为血栓的形成 打下了基础,在血管内膜表面也会形成结痂(嘎 巴),这样在血液流动时还会形成涡流,血液的涡 流如同河流中的涡流一样造成泥沙的沉积,在血液 中就会造成血液垃圾物质的堆积,从而形成了血栓 的源头——微血栓。
血栓的克星——一王纳豆胶囊
纳豆激酶的溶栓机理
纳豆激酶为什么能有效地溶解血栓? 纳豆激酶本身具有纤溶酶的功能,能直接降解血栓; 纳豆激酶还能激活和转化成尿激酶,起到间接溶栓的 作用;
纳豆激酶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溶酶,使已形 成的纤维蛋白或血栓溶解。
总之,纳豆激酶有着良好的血栓降解功能,不仅溶栓 速度快,而且不会使整个血栓脱落下来,形成新的危险。 日本的科学家将纳豆激酶看做是: 人体生命之河的疏浚师,是恰如其分的。
血液凝固是血栓的直接诱因
随着血栓栓子堵 塞血管,血流速 下降,血液开始 凝固,导致局部 堵塞,从而引起 器官缺血、缺氧过 程中由于血小板不 断凝聚,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纤维素、 白细胞不断被包裹, 与暴露的血管壁胶 原纤维紧密黏附, 受损的内皮细胞血 小板释放二磷酸腺 苷,促进血液的凝 固物质,血小板的 各凝血因子被激活, 促进了凝血块逐渐 增大。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pt课件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13207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9.png)
31
1. CT扫描的直接征象
(1)束带征:CT平扫可见,是皮层静脉新 鲜匍行的高密度血栓自发的显影征象。
(2)高密度三角征:CT平扫可见,提示上 矢状窦后部有新鲜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后12周内出现。
(3)Delta征又称空三角征:在CT增强后 三角形的硬脑膜静脉窦断面上,窦壁因充血而 强化呈高密度,与腔内相对较低密度血栓形成 对比,类似于希腊字母δ,由此得名。
横窦与乙状窦形成血栓时,除了颅内 压增高、血栓侧视乳头水肿外,可见乳突部 浮肿、表面血管扩张、局部疼痛。当血栓扩 展至颈静脉时,可影响颈静脉孔处的IX、X 、XI颅神经,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症状。
奎克氏实验压迫患侧颈静脉时,压力无 变化,压迫健侧则压力迅速升高,说明横窦 或乙状窦阻塞。脉:位于脑深部的静脉,主要收集 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基底神经节、间脑以及脑室 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主要的深静脉如下:
(1)丘脑纹状体静脉(前、后终静脉 ):主要 收集丘脑、纹状体、胼胝体等处的血液。
(2)透明隔静脉:主要收集透明隔、尾状核 头部、胼胝体嘴部和额叶深部的血液。
(3)脉络膜静脉: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收集 侧脑室和第Ⅲ脑室的静脉血。
3
脑 静 脉 分为深浅两组,多不与动脉伴行。 深组静脉 主要收集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
脑室等处静脉血,汇集成一条大脑 大静脉注入直窦。 浅组静脉 主要收集皮质和皮质下髓质的静脉 血,引入临近的静脉窦。
4
一.颅内静脉窦
1.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前起于额 骨的鸡冠,沿大脑镰附着缘,向后行走,至枕内 粗隆附近的窦汇,管腔剖面呈倒三角形,是颅内 静脉窦中行径最长者。绝大部分人(约85%)上 矢状窦的前部有长约0.2~4cm的闭塞段,少数人 此闭塞段长达4~9 cm。上矢状窦的血流方向由 前向后,引流大脑上静脉的血液,对大脑皮质的 内侧面及背外侧面上部的静脉回流至关重要。并 且还通过蛛网膜颗粒再吸收脑脊液。
1. CT扫描的直接征象
(1)束带征:CT平扫可见,是皮层静脉新 鲜匍行的高密度血栓自发的显影征象。
(2)高密度三角征:CT平扫可见,提示上 矢状窦后部有新鲜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后12周内出现。
(3)Delta征又称空三角征:在CT增强后 三角形的硬脑膜静脉窦断面上,窦壁因充血而 强化呈高密度,与腔内相对较低密度血栓形成 对比,类似于希腊字母δ,由此得名。
横窦与乙状窦形成血栓时,除了颅内 压增高、血栓侧视乳头水肿外,可见乳突部 浮肿、表面血管扩张、局部疼痛。当血栓扩 展至颈静脉时,可影响颈静脉孔处的IX、X 、XI颅神经,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症状。
奎克氏实验压迫患侧颈静脉时,压力无 变化,压迫健侧则压力迅速升高,说明横窦 或乙状窦阻塞。脉:位于脑深部的静脉,主要收集 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基底神经节、间脑以及脑室 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主要的深静脉如下:
(1)丘脑纹状体静脉(前、后终静脉 ):主要 收集丘脑、纹状体、胼胝体等处的血液。
(2)透明隔静脉:主要收集透明隔、尾状核 头部、胼胝体嘴部和额叶深部的血液。
(3)脉络膜静脉: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收集 侧脑室和第Ⅲ脑室的静脉血。
3
脑 静 脉 分为深浅两组,多不与动脉伴行。 深组静脉 主要收集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
脑室等处静脉血,汇集成一条大脑 大静脉注入直窦。 浅组静脉 主要收集皮质和皮质下髓质的静脉 血,引入临近的静脉窦。
4
一.颅内静脉窦
1.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前起于额 骨的鸡冠,沿大脑镰附着缘,向后行走,至枕内 粗隆附近的窦汇,管腔剖面呈倒三角形,是颅内 静脉窦中行径最长者。绝大部分人(约85%)上 矢状窦的前部有长约0.2~4cm的闭塞段,少数人 此闭塞段长达4~9 cm。上矢状窦的血流方向由 前向后,引流大脑上静脉的血液,对大脑皮质的 内侧面及背外侧面上部的静脉回流至关重要。并 且还通过蛛网膜颗粒再吸收脑脊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血栓形成 Thrombosis
概念:活体心脏、血管内,血液某 些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 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形 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医学PPT
1
动态平衡
凝血
抗凝血
意义: 出血时止血又防止血栓
形成
医学PPT
2
医学PPT
3
医学PPT
4
一. 血栓形成条件及机制
(一)心血管内膜损伤: 正常心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具有抗 凝和促凝两种功能,生理情况下以 抗凝作用为主,使血液保持流动状 态。
医学PPT
5
(二)血流状态改变: 血流缓慢, 涡流, 如 静脉曲张、动脉瘤内或血管分枝 处等。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 其原因为: 1.静脉 内有静脉瓣; 2.静脉有时甚至可出现短暂的停滞; 3.静脉壁薄易受压,是血流通过毛 细血管到达静脉后粘性有所增加。
医学PPT
6
(三)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
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凝状态:
1. 遗传性:
第Ⅴ因子基因突变→使protein C
失去抗凝性
抗凝血因子先天性缺乏(如抗凝
血酶Ⅲ、蛋白C 、 S缺乏)
医学PPT
7
2. 手术、 创伤、妊娠、分娩、恶性肿瘤 使促凝因子释放
3. DIC 上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但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最重要 也是最常见的原因。
医学PPT
22
四、血栓对机体影响
有利: TB、溃疡病出血时止血
不利
1. 阻塞血管: 动脉内血栓形成→梗死 静脉内血栓形成→淤血
2. 心瓣膜赘生物 (血栓)→瓣膜病 3. 血栓脱落→栓塞→梗死 4. 广泛出血→DIC
医学PPT
23
医学PPT
13
动脉内白色血栓
医学PPT
14
心瓣膜白色血栓
医学PPT
15
混合血栓
医学PPT
16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证
医学PPT
17
透明医学血PPT 栓
18
医学PPT
19
医学PPT
20
血栓机化再通
医学PPT
21
三、血栓的结局
1. 软化溶解吸收 2. 机化→再通 3. 钙化→血管内结石 4. 脱落→栓子→栓塞→梗死
2. 红色血栓: 主要见于静脉内, 延续 性血栓尾部。红色,有一定的弹 性与血管壁无粘连,镜下由纤维 蛋白网大量红细胞组成。
医学PPT
12
3. 混合血栓: 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灰红相 间, 表面波纹状, 与血管壁粘 连。镜下由血小板梁纤维蛋 白网、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组成。
4. 透明血栓: 组织或器官的毛细血管内, 见于DIC时。主要由纤维蛋 白构成。
医学PPT
8
二、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形态
(一) 血栓形成过程
1. 血小板粘附于裸露的胶原表面→血小板
被胶原激活→释放ADP、血栓素A2 、 5-HT及血小板第Ⅳ因子→血小板局部粘
集形成血小板堆(可逆的)→启动了内
外源凝血途径→凝血酶原转为凝血酶→
凝血酶将纤维蛋白源转为纤维蛋白血小
板牢固于血管内膜(不可逆)形成血栓头。
医学PPT
9
2. 由于血小板血栓的阻碍,血流在其下 游形成漩涡,形成新的血小板小堆。 如此反复进行,血小板粘集形成不规 则的梁状或珊瑚状,血小板梁间由有 大量红细胞的纤维蛋白网填充。
医学PPT
10
医学PPT
11
(二)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1. 白色血栓:动脉内、心瓣膜和静 脉血栓头。呈灰白、质实、表面 粗糙与血管壁紧密粘着不易脱落。 镜下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组 成。
概念:活体心脏、血管内,血液某 些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 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形 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医学PPT
1
动态平衡
凝血
抗凝血
意义: 出血时止血又防止血栓
形成
医学PPT
2
医学PPT
3
医学PPT
4
一. 血栓形成条件及机制
(一)心血管内膜损伤: 正常心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具有抗 凝和促凝两种功能,生理情况下以 抗凝作用为主,使血液保持流动状 态。
医学PPT
5
(二)血流状态改变: 血流缓慢, 涡流, 如 静脉曲张、动脉瘤内或血管分枝 处等。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 其原因为: 1.静脉 内有静脉瓣; 2.静脉有时甚至可出现短暂的停滞; 3.静脉壁薄易受压,是血流通过毛 细血管到达静脉后粘性有所增加。
医学PPT
6
(三)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
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凝状态:
1. 遗传性:
第Ⅴ因子基因突变→使protein C
失去抗凝性
抗凝血因子先天性缺乏(如抗凝
血酶Ⅲ、蛋白C 、 S缺乏)
医学PPT
7
2. 手术、 创伤、妊娠、分娩、恶性肿瘤 使促凝因子释放
3. DIC 上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但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最重要 也是最常见的原因。
医学PPT
22
四、血栓对机体影响
有利: TB、溃疡病出血时止血
不利
1. 阻塞血管: 动脉内血栓形成→梗死 静脉内血栓形成→淤血
2. 心瓣膜赘生物 (血栓)→瓣膜病 3. 血栓脱落→栓塞→梗死 4. 广泛出血→DIC
医学PPT
23
医学PPT
13
动脉内白色血栓
医学PPT
14
心瓣膜白色血栓
医学PPT
15
混合血栓
医学PPT
16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证
医学PPT
17
透明医学血PPT 栓
18
医学PPT
19
医学PPT
20
血栓机化再通
医学PPT
21
三、血栓的结局
1. 软化溶解吸收 2. 机化→再通 3. 钙化→血管内结石 4. 脱落→栓子→栓塞→梗死
2. 红色血栓: 主要见于静脉内, 延续 性血栓尾部。红色,有一定的弹 性与血管壁无粘连,镜下由纤维 蛋白网大量红细胞组成。
医学PPT
12
3. 混合血栓: 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灰红相 间, 表面波纹状, 与血管壁粘 连。镜下由血小板梁纤维蛋 白网、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组成。
4. 透明血栓: 组织或器官的毛细血管内, 见于DIC时。主要由纤维蛋 白构成。
医学PPT
8
二、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形态
(一) 血栓形成过程
1. 血小板粘附于裸露的胶原表面→血小板
被胶原激活→释放ADP、血栓素A2 、 5-HT及血小板第Ⅳ因子→血小板局部粘
集形成血小板堆(可逆的)→启动了内
外源凝血途径→凝血酶原转为凝血酶→
凝血酶将纤维蛋白源转为纤维蛋白血小
板牢固于血管内膜(不可逆)形成血栓头。
医学PPT
9
2. 由于血小板血栓的阻碍,血流在其下 游形成漩涡,形成新的血小板小堆。 如此反复进行,血小板粘集形成不规 则的梁状或珊瑚状,血小板梁间由有 大量红细胞的纤维蛋白网填充。
医学PPT
10
医学PPT
11
(二)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1. 白色血栓:动脉内、心瓣膜和静 脉血栓头。呈灰白、质实、表面 粗糙与血管壁紧密粘着不易脱落。 镜下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组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