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政策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一章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一章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政策与公共政策 (⼀)政策与政策⾏动的基本含义1.政策的基本含义:国家、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标⽽制定的总体⽅针、⾏动准则和具体⾏动的总和n2.政策⾏动及其特点:有组织的活动;明确的⽬的性和⽅向性;明确的⾏动内容;规则体系与⾏动体系的结合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1.社会政策概念起源于欧洲 2.社会政策是政府在某种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某种社会性的⽬标⽽采取的社会性⾏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的特点 1.政府为满⾜⼈民基本需要⽽提供的社会服务的⾏动 2.具有社会性特征,包括社会性⽬标和社会性价值 3.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4.坚持福利性原则 5.具有社会⽬标与经济⽬标相协调特征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及社会⼯作的关系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概念的含义 2.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政策与社会⼯作 1.社会政策与社会⼯作关系的历史发展 2.当代社会政策与社会⼯作的基本关系 3.我国社会政策与社会⼯作关系的特点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 (⼀)法规的基本含义 国家⽴法机关和政府⾏政机关为规范社会秩序和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定的各种规范性⽂件的总称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 社会政策是制度化的⾏动体系,法规是社会政策的规则系统 法规规范着社会政策运⾏的全过程 社会政策⾏动是制定、实施和修改相关法规的过程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差异 各国社会政策与法制化的关系不同 我国各种社会政策的法制化程度亦不同 具体的社会政策和法规常常不⼀⼀对应。

第一章 认识社会政策

第一章  认识社会政策

第一章认识社会政策一、政策的基本含义1、定义: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含义:例子: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政策二、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行动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政策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政策行动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行动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以《《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及其实施为例三、公共政策定义: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承担维持秩序和推进发展功能的主要工具。

公共政策的领域:国防政策、外交政策、民族政策;金融政策、企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外贸政策、收入政策、产业结构政策、能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婚姻家庭政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政策、教育政策、住房政策、户籍政策、出版政策、体育政策、文艺政策等等。

公共政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必要性:1、为市场的有序运行提供必要的制度框架2、作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依据3、协调公共资源的使用4、解决具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提供中的问题5、解决经济活动中的“自然垄断”问题6、解决市场的不完全性问题7、修正市场导致的两极化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以下特点:1、公共性2、权威性3、价值性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四、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中的一个领域,是政府在某种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事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对定义的理解:1、“社会”:取其狭义,即直接与社会中人们的具体生活有关,具有非经济性的特征;限于国内事务;具有社会性目标2、社会性价值: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诉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3、社会性目标:指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自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政策概论ppt课件

社会政策概论ppt课件
2
3.对于社会政策概念的理解 (1)从概念上,社会政策中的“社会”一词是狭义的用法。不是指整个社会生活中的 所有领域,而是指其中某些特定的领域。 社会政策直接与社会中的人们的具体生活有 关,具有非经济的特征(一般不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 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需求,以增 加社会的整合与稳定),一般只限于国内事务。最基本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 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等。 (2)从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角度,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与实施 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从政策实践上看,政府的社会政策首先旨在向广大的社会成员, 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有关,在工业化社会以前,各国政府一般只靠国家机器的“专政” 和在文化领域的“教化”去管理社会。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 标志着政府开始通过一定的社会政策,通过向人们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来达到社会管 理的目的。 (3)从运行规则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福利的三种常用含义。首先,从最一般意义上看,是指 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包含富裕、幸福、平等等人们追求 的价值目标,或者说凡是对于人或社会有效用的东西都可以看成是福利。其次,是指 一种按照实际需要进行的财富分配方式,是与当代社会中与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并列 的三大分配方式之一。最后,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的特殊服务的方式。 4.社会政策的实质 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的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为。即在原来的社会福利制度 体系中实施干预:通过在社会福利事务上建立必要的强制性规则,以引导社会福利体 系的良性方向发展,并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方面的投入必要的公共资源,以满足民众需 3 要。“干预”与“包揽”不一样,后者是政府为民众的社,会福利需求负完全的责任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第三版)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第三版)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知识点整理)1、政策(名解):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其基本特征包括:1)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作为规则体系,表现为各种法律、条例等;作为行动体系,表现为制定各种计划方案的行动过程,以及过程中投入的人力和经费等。

2)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指的是政策行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体系,由特定的组织发起和实施的行动体系。

3)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目的性在于政策是为达成组织目标,方向性在于政策对行动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4)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2、公共政策(名解):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其基本特点有:1)公共性。

政策主体公共性——一般由代表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和组织实施。

政策对象公共性——面向社会大众。

政策目标公共性——为了社会公共利益。

政策过程公共性——制定实施等过程有公众广泛参与,信息公开。

2)权威性。

政策制定权威性——由政府等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制定。

政策实施权威性——政策一旦做出,必须得到有效的执行。

3)价值性。

反映政府的价值目标。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性指,公共政策致力于实现多数人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符合全社会共同利益,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拥护。

群体性指,任何社会都存在群体间的利益分化,公共政策是在各个利益群体间实施强制性的利益再分配,这个过程很难做到绝对公平。

这就使不同利益群体间出现矛盾冲突。

公共政策行动只能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追求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意义(增加篇幅):以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在政策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考虑社会中各个群体的利益差异,尽可能兼顾和协调各群体的利益。

第一,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第二,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第三,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社会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RW100530课程名称:社会政策与法规英文名称: Soci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适用专业:社会工作先修课程:法律基础课学分: 3总学时: 48一、课程简介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我国当前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现实实践,明确社会工作者和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熟悉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运用的工作流程,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法学素养,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法律帮助案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比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Soci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is a core curriculum. By teaching this course, the student can make a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social work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methods, recognizing thereality of our current social work practic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pecifically the rights of social workers and the body and obligations, familiar social work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pplying workflow, enhance social work students of jurisprudence literacy, students in real life, the ability to utilize the main case law to help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al world.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又与人们切身利益切身密切相关的课程。

社会政策学十讲

社会政策学十讲

第一章本章已经对社会政策学这门学科作了解释’它是关于人类福扯、对于福社所必需的社会关系以及福社赖以提升的各类制度的研究:·它部分是与政府关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和个人社会服务的社会政策有关°在发达国家,用于社会政策的支出规模非常庞大’而且通常都占到国家收人的主要—块°·它既是多学科的又是跨学科的°但是,它不是_门为蝴蝶第/章何谓社会政策学?准备的科目—漫无目的地从_个理念转去另一个理念’而是为喜鹊所准备的—有目标而富有想像力地从不同的社会科学中以务实且有创造』性的方式拣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它聚焦于多个方面:人类相互依赖的性质;人们彼此照顾和关心的方式;福利国家在塑造照顾嗡性质中的角色,例如』性别的影响;照顾和正义原则的伦理问题。

·它的目标是最大化人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机会°因此’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什么构成美好生活’以及什么是人类需要的根本性质等问题的理论争论和现实定义。

社会政策学是脚踏实地的:要求做不可能之事。

以非常实际的方式来解决一些与我们的社会存在的性质相关的大问题。

管制穷人的法律开始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最初,制定法律的目的是想以惩治流浪和乞讨的方法来防止人们离开土地,并且要求那些无法养活自己的人不要在国内游荡’而是要回到他们出生地的教区。

以英早期社会政策关注的主要不是人类福社的提升,而是工业资本主义的需求第二章本章通过讲述有关社会政策得以发展的四种不同的故事’解释了社会政策学作为_门学科的背景比·首先’是关于人类如何从简单的社会形式进步到复杂的社会形态的故事°在人类变得‘‘文明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发展出了公民身份的概念和实践°公民身份是—种治理模式’它可以这样来理解:~方面,它具有与公民自由权利和政治选举权有关的多种潜在要素;另_方面’它具有与享有国家福利提供之权利有关的社会要素°·其次,是关于资本主义如何取代《封建主义的故事。

《社会政策概论》思考题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思考题答案

各位学员:《社会政策概论》该门课《函授导刊》上无题目,该答案为书本上思考题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社会政策?它包括哪些主要实施领域?答:是政府用来解决相应社会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法律和其他制度安排,是主要由政府主导的一种干预行为。

社会政策的实施领域应包括同公民福利相关的所有层面,但一般而言,主要包括5个方面:收入维持(或社会救助)、就业、医疗、教育和住房。

这些领域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回应贫困、失业、疾病以及其他领域出现的社会不公平或不公正现象。

2.简要回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政策同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社会政策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社会政策通过社会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等手段,不断提高公民素质,改善并提升政府的社会行政能力,这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协调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恶意义。

社会政策的建立和推行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基础。

3.社会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1)提供社会福利和相关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关系,缓和冲突。

(2)通过政府干预市场缺陷,恢复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秩序。

(3)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进行有目的的干预,从而扩大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

(4)政府通过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干预和投资,增加人力资本和公民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1.简述社会发展概念的含义答:社会发展即社会体系、社会结构、制度、服务与政策较强的运用资源的能力,即在社会价值观看来能够使生活水平发生可喜的变化,以及实现收入、财富和机会的合理分配。

2.评述现代化理论答: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理论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进化。

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不发达国家没有实现现代化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内部的障碍。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之一。

社会政策课程介绍

社会政策课程介绍

课程概况我们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本课程的概况:本课程在面上,主要介绍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及社会政策在主要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在点上,重点介绍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例如社会保障政策、卫生政策、就业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等。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政策领域,通过比较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异同,考察并反思中国的社会政策现状。

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社会政策的概念、社会政策的过程、主要福利国家社会政策领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了解,同时使学生能够运用社会政策基本理论对具体社会政策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社会政策课程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这门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另一方面,在分析典型福利国家社会政策发展的实例的基础上,将外国经验与中国现实进行相应的比较,以揭示不同社会政策领域或具体社会政策产生、发展的特点;认识社会政策制定过程、实施机制、评估效果和变迁规律。

在此基础上,培养一定的政策分析和评估能力。

课程学习资源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本课程学习资源和它们的相互关系:一、我们来看文字教材,同学们现在手里拿到的由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主编的《社会政策》是我们这门课程的主教材。

首先,我们要知道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从内容来看系统阐述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从结构来看每一章都由学习目标、教学资源提示、教学内容、章节小结、关键词、思考题、推荐阅读书目等几部分组成。

教材分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基础概念和发展历史(第一、二、十三章)第二部分:介绍政策过程和评估(第三、四、五章)第三部分:政策内容(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等章)其次,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基本依据,一切概念、观点和知识的理解、掌握均应以教材为准。

录像教材我们来了解一下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以文字主教材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点阐释,起到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作用;录像教材的内容与文字主教材密切关联,但不是简单重复,二者各有侧重;录像教材的制作采取“重点讲授式”,即将全部教学内容划分为28个单元,在概括、归纳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取其中同学们自学时可能会感觉比较难的、需要教师予以提示或者进一步解释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并对文字教材中有些章节作了适度拓展。

社会政策概论学习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学习要点

附件4:《社会政策概论》课程学习要点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政策的基本特征2.社会政策的定义3.社会政策的实质4.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5.“社会福利”概念的含义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6.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7.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8.美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9.西方“福利国家”危机10.拉丁美洲国家社会政策发展的一般情况11.韩国社会政策发展简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12.社会政策概念的提出13.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14.美国社会政策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15.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16.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17.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中的作用18.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19.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20.社会政策主体的基本含义21.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22.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主要的责任和作用23.现阶段社会政策主体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24.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惠型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25.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益者”26.社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和间接受益者分析27.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8.哪些人和群体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9.什么是“弱势群体”30.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31.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32.民间的资源调动方式33.什么是社会支出34.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35.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36.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优点及问题37.我国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38.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39.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40.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其他因素41.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42.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43.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44.社会政策管理的组织模式45.福利管理中的漏洞问题46.社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重要性47.社会政策变动的方式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48.“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49.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主张价值关联的倾向50.公平与效率51.人道主义与人权观念对社会政策的影响52.“第三条道路”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53.社会政策水平的评价指标54.社会政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5.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测量中的特殊性56.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基本要求57.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58.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及社会分析59.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60.国家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角色61.在社会政策领域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62.社会政策与利益集团63.公民参与的方式64.不同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65.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66.全球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67.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影响68.国际组织影响社会政策的方式69.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社会政策是指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福利和改善社会状况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是社会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为切入点,介绍其课程框架和内容。

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是指在社会政策概论课程中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该大纲涵盖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社会政策概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内涵a.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b.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a.社会政策的起源和发展b.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趋势3.社会政策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a.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关系b.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二、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社会政策的理论框架a.社会政策的制度理论b.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理论2.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a.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b.社会政策研究的案例分析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实践应用1.教育政策a.教育机会公平与社会流动性b.教育资源分配与优质教育的普惠性2.医疗保障政策a.医疗资源的配置与公平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革3.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a.贫困减少与社会救助制度b.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平衡4.就业和劳动力政策a.就业机会的创造与就业保障b.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社会保障5.养老保障政策a.养老金制度与老龄化问题b.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四、社会政策的评估和改革1.政策评估的方法与意义a.政策目标的评估与效果分析b.政策改进的建议和措施2.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a.政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b.国际经验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启示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a.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b.社会政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2.社会政策的责任与责任分担a.国家、市场和个人的权责关系b.社会政策的政治合理性与社会支持度总结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介绍,促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社会政策导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第三节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概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与理论体系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第三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第二节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节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评估与变动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第二节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类型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第三节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第四节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与社会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社会分析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政策第二节国际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作用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第十二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一)第一节社会保障政策概述第二节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第十三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二)第一节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医疗服务政策第二节住房政策第三节教育政策第四节就业社会政策第十四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三)第一节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第二节残疾人社会政策第三节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第四节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政策第五节反贫困社会政策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政策的概念参见讲稿章节:1-1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学十讲》读书报告

《社会政策学十讲》读书报告

《社会政策学十讲》读书报告《社会政策学十讲》是一本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文字活泼的社会政策学简明读物。

全书共分十章,每章探讨社会政策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包括社会政策学的内涵,它的历史起源与未来发展,它对于社会政策、社会问题、福利国家、社会支出等问题的研究,它的意识形态基础等,并分别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维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阐释。

具体来说,本书的第一章“何谓社会政策学”解释了社会政策学的范围及其重要性;第二章“社会政策学源自何方”探究了学科的发展历史与基础;第三章“社会政策学为何重要”分析了学科在当代的意义,并比较了不同国家社会政策路线的差异。

第四至第六章为全书的主要议题:其中,第四章简述了人类福祉的四个方面基本内容;第五章从经济维度探究“谁得到什么”这一问题;第六章则从政治维度说明了社会政策的权力与执行问题。

第七章则从社会学维度探讨了“人类社会有何问题”,强化或重塑了“谁该以何种方式照顾谁”这一社会预设。

第八至第十章则简述了社会政策学的挑战与未来。

抛去书中对社会政策学本身的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毫无疑问是对“福祉”的探讨。

作者多次指出,社会政策学并不只关注解决社会问题,其核心应当是增进人民福祉。

作者在开篇就向我们说明他偏好使用“福祉”而非“福利”,并对这两个词的概念作了详细的区分。

well-being的意思是福祉,它关心的是人们活得好不好(how well people are),而不是做得好不好(how well people do)。

福祉指的是doing well and feeling well,意思是做得好并且感觉也好。

福利与福祉两者的差异,可以理解为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区别,前者涉及人们所拥有的物质条件,后者则侧重于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将它们放在中文语境下去理解,福利的词义是生活方面的利益,特指对职工在住房、医疗、伙食、交通或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照顾,而福祉是指幸福。

从某种意义上讲,福祉更偏向状态描述,指人们达到的良好的生活状态;而福利则更注重制度保障,指实现好生活的条件和措施。

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直接影响福利的其他 公共政策 财政福利、经济政策、 移民政策…
间接影响福利的其他公 共政策 职 业 福 利 、 规 制 福 利…
社会问题 社会需求 社会福祉
其他社会福
利制度
家庭
企业 社区互助 市场 宗教机构 非政府组
社 会 政 策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社会政策与公共 政策只是用词不同,他们的发展趋向是雷同的
关系的过程。”([美] 罗伯特·艾斯顿)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决策过程就是公
共政策。”([美] 托马斯·戴伊)
2011-9
编辑课件
11
(3)“行为准则”:国内学者
关信平: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 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 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011-9
编辑课件
12
2011-9
编辑课件
14
4、层次和类别
()层次: 基层社区、地方性、国家性、国际性
(2)类别:按政策间的主从关系 元政策/总政策:“政策的政策” 价值性的----“民主”、“自由”、“公正” 方向性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 革开放” 程序性的----民主集中制
基本政策
具体政策
2011-9
2011-9
编辑课件
19
(7)杨伟民: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公共权威机构 制定的,使个人或家庭可以在市场之外以非等价 交换的社会供给方式得到可以直接支配或使用的 资源,以满足社会认识到的个人需求,增进公民 的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政策
(8)李秉勤:国家与其公民福利之间的关系
(9)关信平:政府和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 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 会性行动的总和。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推荐完整)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推荐完整)

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本章要点 •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
展 • 我国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 • 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 (1)内容 • a. 教区负责供养教区内无依无靠的贫民; • b.根据贫民的类型,分类施助 • - 有劳动能力的送入工场劳动 • - 没有劳动能力的,送入救济院或提供院外救
• (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自愿保险
• (5)社会保险的六大原则:

- 普遍全面(comprehensive, persons and needs),

- 均等给付(flat-rate benefit)

- 均等缴费(flat-rate contribution)

- 待遇水平够用(adequacy of benefit, in amount and time)
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
• (2)权威性,表现为: • a. 政策由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 • b. 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如,令行禁止) • (3)价值性(轻重缓急) •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 a.有时能实现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 • b. 往往是群体间利益矛盾的缩影
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 -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全国建立
• - 农村五保制度,2006年修订《农村五保供养条例》
• - 专项救助: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
• - 应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2003

1-6章法规政策

1-6章法规政策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及体系1、社会工作实质:⑪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的职业。

(2)社会工作最初发源于民间的行动,用民间行动的方式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3)随着社会发展,许多社会问题单靠民间力量难以解决,政府开始介入解决,这样产生社会政策。

2、(政策)一词是当今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

狭义主要是指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广义指“国家、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度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

政策行动:是政府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

政策特点是(有组织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是规则体系和行动体系的结合)。

3、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1)两者密切联系:①两者都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相同的背景和相似的目标。

②20世纪中叶以后,两者逐渐成为一套制度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③两者具有相同性和关联性.共同点:A、共同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公平),B、共同的原则(社会公平、社会关照、福利性),C、同属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D、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后者运行需前者的资助和指导,后者是前者的执行系统)。

(2)两者的行动内容和方式不同:①社会政策是由政府调动资源,为老百姓提供各方面的基本服务。

②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提供各种具体的服务。

4、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公共政策是面向一般公众的(社会政策)面向弱势群体系特殊公众的。

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比较重要的政策类别有(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几大类。

5、社会政策起源于欧洲西方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 《济贫法》。

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第四章》

《社会政策第四章》

社会问题分类
• 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了物质和精神损害。 • 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
则。 • 它们持续很长时间。 • 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的群体会做出不同评
判,对它们的解决方案往往多种多样,因而在 解决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出台社会政策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概念
• 1873年,德国的一批经济学教授们为求解决德 国当时的劳动问题,组织了“德国社会政策学 会”,此即社会政策名词的由来。 瓦格纳是该会的三大主干人物之一,他于1891 年发表社会政策、财政政策、租税政策的论文 时说:“所谓社会问题,就是分配上的不公平 。……所谓社会政策,就是要把分配过程范围 内的各种弊害,采取立法及行政手段,以争取 公平为目的而加以清除的国家政策。” 他第 一个给予社会政策科学的概念。
• 3、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 • 社会政策学认为,在社会领域中,有6项公民权利是国
家必须予以保障或满足的,这就是:生存权、健康权 、居住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和资产形成权。对广大 民众而言,上述6个方面的基本需求又是不可或缺的。 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对这6项社会权利进行考 量,可以发现,社会权利所涉及到的人的需求都处于 “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这两个较低的层次 上。需求层次越低,就越接近人的自然属性。要确保 社会领域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给 予制度性的保证和有效的社会支持,这就是社会政策 追求的基本目标。
《社会政策第四章》
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述
• 一、异常群体社会问题 • 1、自杀问题 • 2、精神疾病问题 • 二、越轨群体社会问题 • 1、吸毒问题 • 2、卖淫问题 • 3、青少年犯罪问题 • 三、弱势群体社会问题 • 1、残疾人问题 • 2、老年人问题 • 3、婚姻家庭问题 • 4、不良青少年问题 • 5、失业问题 • 6、贫困问题

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工作行政第一章序论1.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它由哪些要素构成?社会工作行政是通过对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来有效实现满足案主人群的社会需求这个组织目标的专业活动。

要素:(一)指导方针:社会政策(二)条件和手段:社会福利资源(三)组织载体:社会服务机构(四)承担者:社会行政人员(五)执行者:社会服务人员2.什么是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3.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行政的关系如何?(一)社会工作行政是在社会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公共教育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政策(二)社会工作行政是社会福利的传递过程(三)社会工作行政是社会政策的验证器:社会工作行政的效果受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及其他条件影响4.社会工作行政与公共行政和社会管理的区别是什么?区别:宏观层面——工作对象、工作内容社会工作行政是间接提升案主福利社工行政的直接对象并非案主人群,而是作为组织的社会工作机构。

社工行政的工作内容是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

联系:最终目标、价值观目标是有效地传递社会福利来满足案主人群的社会需求价值观: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第二章管理学理论概览1.人际关系学派和古典管理理论的最主要的区别古典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派最主要的区别是从经济人时代到社会人时代的转变。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等同于经济人。

该理论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忽视了人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要。

人际关系学派认为,人是社会人,而不仅是经纪人。

通过霍桑实验发现,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态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增加生产、提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梅约总结实验,提出社会人理论、士气理论、非正式群体理论、人际关系领导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及Y理论总结了管理者给予他们关于人的本性的假定,按照不同的方式对人进行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

第一章 社会政策释义

第一章  社会政策释义

3、决定二者的大前提不同 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从一开始提出就是 “科学范式”,通过科学方法来制定公共 政策。 社会政策研究并不排斥实证研究,而且还 需要大量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但是社会 政策的产生和形成经常是由于提出它们的 人的信仰体系或价值观念。
(二)共同点
主要是指它们的形成过程的共同点。主要体 现在: 1、一项具体的政策的确定往往是各种社 会力量博弈的结果。 2、确定下来的政策的设计、执行都应该 主要以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的运用为主, 以此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
2、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联系
(1) 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统治阶级意志 的体现。这也决定了二者互为依据。 (2) 法规与政策互为依据。一方面,法规的制定, 或者说立法要以政策为指导,在一定意义上讲, 法规是社会政策的具体化和条文化。另一方面, 许多政策又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政策不能 违背宪法和法律,不能借口执行政策而违犯法律 的规定。 (3) 二者的联系还体现在某些政策可以转化为法 规。
(三)、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
1、政策与法规的区别
(1) 制定的主体不同:法规通常是由立法机关制定 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而政策的制定主体要 宽泛得多,政府及其各级组织、执政党、参政党以及个 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政策制定的主体。我们在前面讲公 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时已经很详细地做到说明。 (2) 表现形式不同:法规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 规、地方性法规、有权法律解释、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等法律规范性形式来表现的。而政策的表现形式,多诸 如路线、战略、方针、规划、计划、方案、措施、项目 等,多以过去的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
4、公共政策的资源
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运用一定 的资源进行公共管理的活动过程。公共政策 的资源是公共政策运行中可以获得并加以利 用的各种支持和条件。充足的可靠的政策资 源是政策正常运用的基础。 公共政策资源通常分为费用、人力、信息、 权威等几大类别 。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其基本特点是:1)公共性。

公共政策是面对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

2)权威性。

公共政策要由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

3)价值性。

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的目标具有社会一致性的一面,公共政策的走向往往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2.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各国政府比较重要的政策类别主要有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等几大类。

3.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社会政策:首先,从概念上看,它不是指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领域,而是指其中某些特定的领域;其次,从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最后,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将社会政策定义为,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及其影响内容:1)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强调对贫民实施救济是每个济贫区的责任,并通过委任贫民救济官的方式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地方救济行政体系;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并确认了从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方式;3)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的方式促其自立;4)对失依儿童,以及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抚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们可以说政策是建立和改变制度的工具、 方式,决策者可以通过政策直接改变既有 的制度,也可以通过政策影响既有的制度 使之发生变化,或者通过制定新的政策创 建新的制度。但是,政策要真正成为制度 必须经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微观层 次,是个人把有关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方式的过程;在宏观层次,是有关规则逐 渐稳定、临界规模的参与者能够对有关他 者的反应做出预测并相信自己的预测的过 程,这可以称为制度化过程。只有经历了 这样的过程,相关的政策才可能成为制度。
• 社会科学家对制度的解释大体上可以分为 两类: 一类把制度看做是这些模式本身,另一类 把制度看做是体现在这些模式中的规则。
• 人的单项活动可能体现了某一规则,受某 一规则的约束;但是,人们的具有时空延 展性的实践活动是体现着某种制度、受制 度的制约和引导的。这里的制度包括非正 式制度。
• 二、规则和制度的变化 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中体现 的规则和制度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不 是凝固不变的。这些规则与制度的变化除 了其他原因外,与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和反 思有直接关系。规则和制度既制约和引导 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人们的认识 对象。"对社会规则的自觉意识恰恰是'认知 能力'的核心,或者正是人类行动者的显著 特征。"
• 三、规则和制度变化的动因 韦伯在分析社会行为的规律性时指出,使人的 社会行为可以具有规律性的除了习惯、习俗、 惯例和法律外,还有"利害关系的制约"。 从人们遵循惯例或法律的原因方面说,有时 是迫不得已,有时是由于与个人利益一致或出 于对某些伦理准则的信仰,这也就是说人们的 行为具有规律性,既可能是由于明确的或不太 明确的行为规范的外在约束,也可能是由于某 种内在动机的驱动(追求利益或追求"善"), 更可能是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行为 不仅仅是受外在规则的制约,还受内在动机的 支配
• (五)女性主义对需求的研究
• 女性主义理论对需求的普遍主义理论做出了四 种不同的反应:(1)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承认 人类有共同的需求,同时认为还存在着一些与 需求有关的重要的性别上的差异。(2)激进的女 性主义,又分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 点认为男人和女人的需求有着生理的、心理的、 遗传的等方面的基础性的差别,认为男人和女 人需要的是基本上不同的生活模式。而另外一 种激进的女性主义与前种激进主义相反,认为 人类的需求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 四、政策与制度 • (一)什么是政策 韦伯在论述团体政治性行为时就对政策给出了 一种解释,他认为政策就是"对某一特定的事 情进行有计划的处理和领导“ 本书把政策定义为:政策是正式的社会组织, 包括政府也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组织,为了有 计划地处理某些事务、解决某些问题、做出某 些改变等,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的行动原则 和行动方案。这些行动原则和行动方案的形式 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法律、法令、规划、计划、 条例、规章、规定、指示等。
• 韦伯在其《经济社会学》中对体现在人的社会 行为中的规则的类别和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 分析: 他首先指出,在社会行为之内,可以观察到实 际的规律性,即在相同的行为者中存在着相同 类型的、在意向上认为可以重复出现的,也可 能同时在众多的行为者之间传播开来的行为过 程。而可以使社会行为具有这种规律性的,包 括习惯、习俗、惯例、法律和利益制约。其中 的习俗、惯例和法律都可以分解为具体的行为 规范,只不过其中有的包含的规范比较明确, 甚至以准则、章程的方式表达,有的则不太明 确,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
需要指的是能够用货币支付的需求,经济 学上也称之为有效需求,因此一般来说需 要只是表达了一部分需求。有的人认为人 有各种需求,用货币支付的方式表达出来 的需求就是人们最需要满足的需求,因此 在衡量需求时不能排除价格因素的作用; 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人们没有能力支付的 需求,如果属于人体机能的存续所必需的, 也属于最需要满足的需求。
• 制度的特征是:只有当一种行为(一般地 和接近地)以可以标明的"准则"为取向时, 我们才想把一种社会关系的意向内容称为 一种"制度"。据此,我们可以将制度理解为 是由"标明的'准则'"或者说规则来表达的, 也是由规则构成的。韦伯所说的制度类似 于吉登斯的由浅层规则构成的制度,但是, 并不完全是正式制度。
• 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分析人的需求基本上主要是 探讨个人共有哪些基本需求或人类共同的需求: 有的人把人类共有的基本需求概括为对一些物 质资料的需求,这些基本需求有客观的基础, 即食品、衣服、住所等物质对象,这可以被经 验性地识别出来。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不仅包括 对物质资料的需求,还包括一些需要通过在工 作场所、家庭、社区或其他共同体中的人与人 之间相互的和支持性的关系来满足的需求。
• 从根本上说,正式的社会制度都是以习惯、习 俗和惯例为基础的,或者是从它们演进而来的, 或者是在既有的习俗和惯例以及正式制度的约 束之下设计和创建的。规则和制度的变化可以 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无意识的从习惯到习俗到惯例的进化; 一种是借助既有的习惯、习俗、惯例,把它们 进一步规范化或制度化,即使其更加明确、精 确、确定,并且加上有关的奖励或惩罚加强规 则;再有一种就是程度不同的创造性的、革命 性的制度创新,有时是与既往的习俗、惯例、 制度有很大的差别,有时是完全不同,甚至是 相反的。
第二节 社会需求与社会福利
• 所谓需求指的是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以及 从社会和文化方面对生存、幸福和满足的要求。 • 一、个人需求 • (一)需求(need)与需要(demand) 对于需求,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绝对需求或基本 需求,即使人体机能得以存续所必需的食物、 燃料、衣服等,如果这些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但是事实上这 种最基本的需求也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这就造成了确定绝对需求上的困境,绝 对需求也就有了相对意义。
(3)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认 为在现实的社会中女性被看做是从属的群 体,她们的普遍的需求没有得到承认,而 男性作为主导的群体其需求得到了承认, 现在要向这种区别对待的政治进行斗争。 这种观点导致了对女人和男人的需求之间 差别和本质的更深刻的承认。
(3)政策既是为了促成期望的改变而采取 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所依据的计划、 方案或规划,也是一个较长的活动过程, 这种较长的活动过程大多是依据一定的计 划、方案进行的。 (4)政策的具体表达方式可以是法律、法 令、章程、规定、规划、方案、计划等。
(5)作为政策的具体表达的法律、法令、 计划、方案以及执行政策的行动过程,都 离不开一定的实践经验、科学知识、社会 理论、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的指导。 (6)在政策的原则、目标的确立和计划、 方案的形成过程中,包含着对相互冲突的 利益和价值的优先权的确定和调整。
• 理解政策这一概念的含义时,主要应该抓 住以下几点: (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团体、组织、政府 机构或者说是团体、组织中的有管理或支 配权力的那个“班子”。 (2)制定政策是为解决某一问题和处理某 项事务,即为了促成某些改变。这些事项 可能是比较具体的,也可能是与社会的总 体变革有关的或与抵制社会自发的变化有 关的。
• (二)政策与制度的关系 制度有两个特征:一是制度是在总体空间上伸 延最大的那些实践活动,一般来说单项政策虽 然也包含一系列的规则,但是还很难说它是一 种制度;往往是涉及一个社会生活领域的一系 列的相关政策才被称为制度。 制度的另一个特征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持久 的特性。作为人为制定的政策,不仅在其制定 过程中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力量、见解之间的直 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相互竞争,在其实施过 程中也是如此。
• 美国的一位研究社会政策的学者霍巴特· 伯 奇(Hobart A. Burch)在其最近出版的一本书 中,从政策形成和执行的这个过程提出自 己对政策的解释。他首先提出:"政策不是 存在于真空之中。它是一系列相关的活动 构成的集合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 以把这种相关活动构成的集合称为'the six P s'。"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政策
• 第一节 制度与政策 • 第二节 社会需求与社会福利 •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国家福利
第一节 制度与政策
• 一、制度与规则 制度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且 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 中。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能够具有一定 的模式,或者说已经模式化,也就是说这 种行为或社会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 了一定程度的延展。
• P1是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政策分析 是将信仰、价值、使命、目前的处境、打 算、意向以及政策涉及的边界等结合在一 起,形成一个综合的政策行动框架。 • P2是政策行动(Policy action)。指的是政 策的采纳和实施过程。 • P3是政治(Politics)。指的是在政策分析和 形成政策的过程中,有关各方相互交换意 见、做出决定的过程。
• (二)马斯洛的需求研究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1)生理 需求,如对食品、衣物等的需求; (2)心理 意义上的对安全、保障的需求;(3)情感需 求,如在一个群体中有归属和关爱的感觉; (4)社会需求,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的需 求;(5)更高级的精神需求,即自我实现的 需求,这与个人取得令人在精神或心理上 感觉非常满足的成就有关。
• 惯例与法律的重要区别之一。 与惯例相比,法律的特征是对违反者的指 责和制裁有这样一个专门设立的"人的班子"。 这个班子的人采取专门行为,以保证人们 的遵守,对违反者给予制裁。
• 法律和惯例除了是否有一个"人的班子"制定成章程的制度, 这也与我们现在区别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 度的标准相同。二是惯例和法律虽然都涉 及一定范围的人,但是惯例并不以要求那 些有关的人员组成一个"团体"为前提,只要 存在着可以标明的特征、可以限定构成这 个范围的人员的界限即可,
• 惯例与习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惯例应该称为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当中被作 为'适用'而赞同的,并且通过对它的偏离进 行指责而得到保证的'习俗'",即惯例是得到 了相关范围内的人们的自觉认可的习俗, 人们遵守它不再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 而是意识到有关规则的存在,特别是当有 人违反了这种规则时,就会受到比较普遍 的指责,有时甚至是相当严厉的制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