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整体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的一种专用文体。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所写的一篇奏章(奏疏),他以直言进谏的精神而名垂青史。
2、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这一“镜”,是三镜中的以人为镜。
3、“载舟覆舟”,典出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二、选择题1.下面与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则思.正身以黜恶B、欲流之远.者C、宏.兹九德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D)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B、简.能而任之(选拔)C、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D、虽董.之以严刑(正)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C )A.面对、对着B.适合C.主持,掌管 D.抵御,阻挡.②善始者实.繁(D )A.实际,真实B.果实C.真诚,诚实 D.确实③克.终者盖寡( D)A.战胜,攻破B.完成,成功C. 克制,制约D. 能够④⑤⑥4.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A、副词,大概/连词,表示原因,是由于;C、代词,指代天下、江山/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动词,用、行/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克终者盖.寡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者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终苟免而.不怀仁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居安思危,戒著以.俭 臣闻求木之.长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5.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B 介词,凭借,用;其他,连词,表目的,用来)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虽董之以.严刑 C.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6.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动词,行,用;其他:介词,凭借,用)A.振之以.威怒B. 何以.知之 C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戒奢以.俭7.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助词,的;其他:代词,代动作对象。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陈情表练习(4)
文言文整体阅读:陈情表课后练习(4)1.对下面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供养无主——我因供养祖母没有主意。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诏书急切严厉,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C.则刘病日笃——可是祖母的病一天天沉重。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D.是以区区不能废3.下面各组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C.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D.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4.(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太守臣逵__________,后刺史臣荣_________。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__________,寻蒙国恩,____________。
(3)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无祖母,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
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6.“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7.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高中语文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 苏教版必修3
在大,可畏惟人;
,
。
5.默写“十思”内容.(君人者……)
翻译下列句子
7、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 哲乎?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9、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10.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 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 仁,貌恭而不心服。 1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之大。将崇极天之
峻,
,不念
,戒奢以俭,德不处其
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
。
4.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
,
。虽董之以严
刑,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专题四 文本14 谏太宗十思疏 含答案 精品
文本14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背诵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以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文本名句(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3)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浚.源( ) ②谗.邪( ) ③懈怠.( ) ④壅.蔽( ) ⑤谬.赏( ) ⑥黜.恶( ) (2)多音字①⎩⎪⎨⎪⎧ 塞.源( )塞.车( )塞.外( ) ②⎩⎪⎨⎪⎧载.舟( )刊载.( ) 2.理解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承天景.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虽董.之以严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能克.终者盖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将有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则思谦冲以自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则思慎始而敬.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下⎩⎪⎨⎪⎧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②当⎩⎪⎨⎪⎧ 人君当.神器之重: 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安步当.车: ③信⎩⎪⎨⎪⎧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④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古今异义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虚词归纳①之⎩⎪⎨⎪⎧ 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②以⎩⎪⎨⎪⎧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③而⎩⎪⎨⎪⎧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④所⎩⎪⎨⎪⎧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词用作动词江海下.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词用作名词①诚能见可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有作.: (4)形容词用作名词①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想谗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使动用法①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则思知止以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何必劳.神苦.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意动用法乐.盘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句翻译(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3(江苏专版)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
姓名,年级:时间: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福祉B.夫在殷.忧殷:深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前进,进取D.简.能而任之简:挑选,选拔解析:选C C项,冲:谦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选C C项,均为“所字结构”,与后面的动词结合在一起相当于名词。
A项,副词,表反问,难道/代词,他们的.B项,表假设,那么,就/表判断,相当于“是”。
D项,连词,来/介词,用。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是()①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②必固.其根本③则思知止以安.人④不念居安.思危⑤则思江海下.百川⑥则思虚.心以纳下⑦貌.恭而不心服⑧宏.兹九德A.①②⑤B.②③⑥C.⑤⑦⑧ D.④⑤⑧解析:选B ①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②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③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④安,形容词用作名词,安乐的环境。
⑤下,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
⑥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谦虚。
⑦貌,名词用作状语,在表面上。
⑧宏,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弘扬.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则思知足..以自戒C.则思虚心..以纳下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解析:选B A项,古义,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今义,走路。
C项,古义,使心虚;今义,谦虚。
D项,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董之以严刑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B.震之以威怒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解析:选B A项是省略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判断句。
B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和原文(优秀7篇)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和原文(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和原文(优秀7篇)[1]下面是本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和原文(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选自韩愈《师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理B. 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C.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D. 载舟覆舟覆:使倾覆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犹且从师而问焉莫不殷忧而道著B.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昔取之而有余C. 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 问之,则曰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 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而耻学于师B.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 虽董之以严刑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答案】1. A2. D3. B4. 对于他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2018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天天练之《谏太宗十思疏》
2018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天天练之《谏太宗十思疏》2018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天天练之《谏太宗十思疏》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魏郑公文集》。
作者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阳人。
谥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
B.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C.疏,原意为“分条陈述”。
后指一种文体,给皇帝的奏议,也叫“条陈”。
D.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高山仰止,景行不止。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5.与“克终者盖寡”中“克”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 B.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然性俭克,少恩情6.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尔安敢轻吾射。
C.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选出“所”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A.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B.渔人……为具言所闻。
C.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D.术(袁术)怒攻布(吕布),为布所破。
8.下列加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欲流之远者之:到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却 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以:凭借 D.而况于明哲乎于:比9.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背景和题解作者和作品课文翻译文言知识艺术鉴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
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
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
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
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
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 。
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
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
隋末,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
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
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资治通鉴唐纪四》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资治通鉴唐纪四》含答案(2023·新疆·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褒。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本二:秦王李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与宋金刚相持。
时河东州县,俘掠之余,征敛无所得,军中乏食……宋金刚军中食亦尽。
至高壁岭,总管刘弘基执辔谏曰:“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亦足矣,深入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留壁于此俟兵粮毕集然后复进未晚也。
”世民曰:“金刚技穷而走,众心离沮。
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
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试题:专题4 谏太宗十思疏 含答案 精品
谏太宗十思疏一、课外阅读(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解析:D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谏太宗十思疏》《太宗答魏征》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太宗答魏征》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太宗答魏征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
披览忘倦,每达宵分。
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
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
”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
”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
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
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
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
谏太宗十思疏选择题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辨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 姓名:【习题】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之长.(zhǎng)者 浚.(jùn)其泉源B .虑雍.(yōng)蔽 正身黜.(chù)恶C .克终者盖.(gài)寡 董.(dǒng)之以严刑D .垂拱.(gǒng)而治 仁者播.(bō)其惠1.答案:A 木之长.者“长”应读ch áng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强聒.(ɡu ā) 卤莽.(m ǎn ɡ) 见恕.(sh ù) 辟.邪(p ì)B .拒谏.(qi ān) 汹.汹(xi ōn ɡ) 盘庚.(ɡēn ɡ) 膏.泽(ɡāo)C .不恤.(x ù) 怨谤.(b àn ɡ) 利弊.(b ì) 会晤.(w ù)D .胥.怨(x ù) 儒.生(r ú) 挑衅.(x ìn) 怨诽.(f ěi)2. 答案: 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保无疆之休.(休闲)B 、虽董.之以严刑(督责)C 、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D 、役.聪明之耳目(劳损)3、答案: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 、必竭诚以.待下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C 、人君当神器之.重 吾恐季孙之.忧D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4、答案:B5、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5.答案:D(应为百官)6、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人君当神器之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答案:A(都是“因为”)7、下列四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君臣固守以窥周室7.答案:B(都是“有信用的、可信的”)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8.答案:D 解析:“百司”指官职。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含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极天之(),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浚崇峻景殷董壅黜兹豫(二)情境默写1.【2024·吉林长春·三模】《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是:“(),()。
”2.【2024·湖南长沙·二模】《<老子>四章》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这一现象,劝谏唐太宗要善始善终。
3.【2024·湖南长沙·一模】“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唐太宗吸取历史上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要想国家安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B.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C.永保无疆之休休:美D.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情不胜其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B.则思谦冲而自牧牧:放牧C.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滥:过度,无节制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是一个词,“认为”的意思B.则思正身以黜恶正身:是两个词,意思是“使自身端正”C.何必劳神苦思何必:“不必”的意思D.虽董之以严刑董:“在”的意思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思知足以自戒②虽董之以严刑③简能而任之④可以尽豫游之乐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
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B.则思谦冲以自牧牧:放牧C.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滥:过度,无节制D.役聪明之耳目役:役使,劳损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择善而从之②役聪明之耳目B.①则思三驱以为度②则思虚心以纳下C.①君人者②则智者尽其谋D.①终苟免而不怀仁②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两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4.对本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思”的第一思,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
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谈的是君主的行为准则。
D.做到了“十思”,国家就会垂拱而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
C.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福祉。
D.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诚能见可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比及三年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后五年,吾妻来归C.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强者夭而病者全乎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抑本其成败之迹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敬:尊重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宏:使……光大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建造,兴建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信:诚信2,对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则思慎始而敬终②则思无以怒而滥刑③简能而任之④垂拱而治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4.选出句式特点与其它各句不同的一句()A.大王来何操? B.为天下笑者,何也C.沛公安在 D.何陋之有5.魏征“谏太宗十思”的主要目的,若概括为4个字,最恰当的是()A.简能任贤 B.文武并用 C.宏兹九德 D.择善从之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盘游:(4)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黜: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简能而任之译文:(2)仁者播其惠译文:3.你认为文中的“十思”,哪一条最有现实意义?并简述你的理由。
答: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安定B.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崇敬C. 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D. 简能而任之简:选择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闻求木之长者则修文德以来之B.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吾其还也C. 振之以威怒以其无礼于晋D.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