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课文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2

你的爱有多深

曼茜·巴蒂亚1 有人认为爱如浮云

有人认为爱坚强如铁

有人认为爱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人认为爱是一种感觉

有人说爱要执着

有人说爱不要约束

有人说爱是生命的全部

有人说不知道爱为何物

2 在我们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我们会经历某种难以名状的情感所带来的阵阵折磨。这种情感只能体会,无法用语言描述。莫大的喜悦伴随着丝丝的伤感一同降临,这就是爱。

3 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我们竟能找到时间,沉湎于感情之中,这的确令人感佩。然而,此时我想知道:我们是否懂得爱到底有多么深刻。记得上学的时候,我迷恋的对象真是数不清:我的数学老师、邻居的儿子、好朋友的弟弟,还有另外一些因为眼睛的颜色、胡子的形状或走路的姿势而让我倾慕的人。年少时的爱慕,不会带来伤害,如肥皂泡一样转瞬即逝。那些稚气、大胆的想法和行为,现在想来大可一笑了之。但是,在那时,对我来说,没有比恋爱更重要的事了。接着就进入了真正“谈”情“说”爱的阶段。

4 我在女子学校学习,和男孩子交往的机会寥寥无几,因此,我热切地期待着我们学校和男子学校举办的交谊会。交谊会上,一群精心打扮的年轻男子毫无顾忌地盯着我们。这三个小时中的点点滴滴,成了我们在以后四个星期中足够的谈资,我们在议论时,心情澎湃。

5 即使是在那个时候,我也没有真正交男朋友的需要。

6 在我的成长岁月中,不知何故,我相信爱情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事实果真如此。当我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长期的计划和比较安定的生活(我现在还不到25岁呢!)时,爱情降临了。我也比较成熟了,能够步入不贪图许多回报而需要大量付出的感情关系。

7 我的爱情是在友谊这块地基上建起的高楼大厦。爱情经过旷日持久的培养才开花。我和我的恋人相互理解、同甘共苦、相互关心,投入了丰富的感情,才使爱情发展到今天。爱情意味着情投意合。你也许会说,我属于浪漫的传统派。但是,依我看,爱情需要培养。我们必须把爱情同强烈而短暂的激情或身体的愉悦区别开来。

8 我们的父辈,接受了理想爱情的灌输。那是一个约束、压抑、崇敬、仰慕和十足浪漫的年代。长裙、娴静质朴的外表、卷曲的长发、恬静的气质、羞怯的目光——这一切常使人想起一个消逝久远的年代。那个年代,男女之间的距离无论如何都有助于维持爱情以及恋爱关系的神圣性。

9 年轻的一代人,由于观念开放,随着男女之间交往界线的消退,他们便急于赶浪头,匆忙恋爱,以至于难以区分身体的互相吸引与心灵的相投。我们从媒体中接触到的人和事,使我们的感情历程大大加速,要想慢慢地体会自己的感受,确实需要付出努力。

10 每每听到学校的孩子们夸口说自己有过多少次性关系的经历,我都十分惊讶。年仅18岁的女孩们已有过七八次跟异性“勾勾搭搭”的经历,我感觉极其惊骇。

11 这些青少年在全然没有感情的关系中所背负的感情包袱,令我深感难过。也许有些人会把他们目前的感情状况归结为同龄人之间所施加的压力。但是,可曾有任何人停下来想一想同龄人之间的压力来自何处?我们是否尝试着弄清楚是谁造成了这样的转变?可曾有人费神去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呢?

12 从这一代人处理个人生活的方式上,我们很容易看出他们的思想倾向。跟从前相比,现在有更多的情感在欲望的压力下扭曲。他们更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视内在的魅力。两性交往随便了,亲密无间却少了;激情多了,感情却少了;个人获得的多了,相互间分享的少了;寻机获利的现象多了,无私的奉献少了。简而言之,“自我”多了,爱的分享少了。

13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我们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将恋爱的实质抛于脑后。作为恋爱中的人,不只是意味着把红色的玫瑰花和五毛钱一张的卡片送给恋人,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将自己的时间、陪伴、支持和友谊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恋人了吗?我们是否确定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而后真诚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是否先在情感上成熟起来,再尽情地追求爱情?我们是否给自己、给他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巩固恋情的发展?我们是否为了追求有意义的、永恒的友谊而不遗余力?我们是否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我们是否将自己的精力和感情倾注于终生不渝的关系而不是浪费在朝秦暮楚的关系中?

14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必须去体验能使我们更为坚强的每件事。真正的爱情一生只有一次。我们本不该任由轻佻的行为令自己身心疲惫,而当真正的爱情到来时,我们却没有能力伸开双臂迎接它的降临。

UNIT 3

友谊的真谛

1 我们探讨友谊这个概念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一致赞同并获社会公认的择友标准。在某一情境下,我们会把某个人称为朋友;然而,情境一旦变迁,朋友这个称呼就显得没那么贴切。因此,人们对友谊的真谛的理解往往是非常肤浅的。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我们需要回顾有关友谊的几种传统的看法。

2 一种传统的友谊观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得以阐述。他将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友谊同另外两种友谊截然分开。这两种友谊分别是:基于互利的友谊;基于愉悦的友谊。因此,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友谊分为三类。

3 建立在功利之上的友谊。功利并非永恒,它依照环境而变化。友谊的根基一旦消失,友谊也随之破灭,因为是功利使其存活。这类友谊似乎在老人之间最为常见,因为上了年纪的人需要的不是愉悦而是实用。基于功利的友谊也同样存在于追逐个人利益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中。这些人不会在一起消闲时光,因为他们有时甚至不喜欢对方,因而觉得除非可以互相利用,否则没有交往的必要。只有当他们认为彼此有希望相互利用的时候,才会乐于呆在一起。

4 建立在愉悦之上的友谊。年轻人之间的友谊常被看作是建立在愉悦基础之上的,因为年轻人的生活受感情支配,他们感兴趣的主要是自己的快乐和眼前的重要机会。然而,他们的情趣随着自己日渐成长也会变化,他们交友容易,分手也干脆。年轻人的态度变化无常,甚至一日数变,难怪他们的友谊总是迅速地开始,又匆匆地结束。然而年轻人确实喜欢终日作伴,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友谊的意义就是如此。

5 建立在美德之上的友谊。完美无瑕的友谊立足于美德。只有那些品德高尚而且拥有相似美德的人之间建立的友谊才是最完美的。只有那些为朋友着想、渴望朋友具有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彼此喜欢不是因为某种附带的品质,而是对方真实的为人。品行高尚的人,其行为是相同的,或者是类似的。爱和友谊多半在品行高尚的人之间发生,而且以最高雅的形式出现。这种友谊是罕见的,因为品行高尚的人并不多见,而且他们需要时间,需要交往。常言道,真正的朋友必须同甘共苦,历经风雨。只有当两个人互相证明自己值得爱并获得对方的信任之后,彼此方能接受对方为朋友。交友的意愿可能倏忽而至,但真正的友谊却要慢慢培养。

6 另一种传统的友谊观可以在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的著作里找到。西塞罗论述伦

理、宗教哲学和自然规律的作品影响广泛。西塞罗认为,真正的友谊只能在好人之间发生。他进而将“好人”定义为“那些行为和生活无损于自己的荣誉、纯洁、公平和开明的人;那些摆脱了贪婪、欲念和暴力的人;那些敢于依照自己的信念说话和做事的人。”好人之间建立的这种友谊立足于美德,它确实可以带来物质利益,但决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标。而且在处理朋友关系和其它人际关系时,优越于他人的人必须平等地对待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同样,后者也不能因为对方的天赋、财富、地位在自己之上而恼怒。

7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友谊观由三个要素构成:朋友以相伴为乐;朋友必须彼此受益;彼此都有志于崇高的事业。这些传统的友谊观告诉我们,两个品德高尚的朋友是永不分离的,因为彼此认同对方的高尚品德。因此,认识朋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认识自我,了解朋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了解自我。可以说朋友就好比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从朋友身上看清自己。因此,在具有高尚品德的友谊中,同情心、关心、爱心这些忘我的情感会得以高层次的培养和充分的表达。这类朋友势必会涉及幸福安康这一话题,讨论如何过高尚的生活。

UNIT 6

相约第八个星期二:关于金钱

米奇·阿尔博姆

1 我举起报纸,让莫里能看见这句话:

2 “我不愿意我的墓碑上刻着

‘我不曾拥有一个广播电视公司’。”

3 莫里笑了,然后摇摇头。早晨的阳光从他身后的窗户照进来,落在窗台上那株木槿的粉红色花朵上。那句话出自特德·特纳之口。特纳是个亿万富翁、媒体巨头,是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创始人,因未能在一次公司的巨额交易中攫取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而哀叹唏嘘。今天早上,我把这条新闻带给莫里,因为我想知道,如果特纳身处我的老教授的境地——呼吸渐渐衰竭,身体慢慢僵硬,日子一天天从日历上划掉——他真的会因一个广播公司未得手而悲恸吗?

4 “这完全属于同一个问题,米奇,”莫里说。“我们的价值观错了,这导致生活的幻想破灭。我想我们该探讨这个话题。”

5 莫里精神集中。他近来光景时好时坏。这天状态不错。前一天晚上,当地的一个无伴奏演唱组来到他家表演,他很快乐。他兴致勃勃地讲述这件事,仿佛上门来表演的是墨水点乐队。莫里在生病前就酷爱音乐,现在这种热爱更加强烈,他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有时候夜里听歌剧,闭上眼睛,仿佛乘着抑扬美妙的歌声,时而俯冲,时而翱翔。

6 “昨晚你该来听听这个乐队,米奇。如此棒的声音!”

7 莫里一直喜爱简单的乐事,如唱歌、大笑、跳舞。现在与以往相比,物质的东西更加不重要了。当人死的时候,你总会听到这句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莫里似乎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8 “在全国范围内,我们一直接受某种形式的洗脑,”莫里叹口气说,“你知道他们如何给人洗脑的吗?他们对你一遍一遍地重复,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做法。拥有东西是好的。钱越多越好,财产越多越好。商业行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对别人这么重复着——也让别人这么对着我们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懒得换一个思路。每个人都被这一切雾一般地笼罩着,再也看不清什么才是重要的。

9 “我这一生无论去哪里,都遇到渴望占有新东西的人。急速买辆新车。迅速获得一笔财产。慌忙购得最新式的玩具。他们接着就想向你炫耀,‘猜我买了什么?猜我买了什么?’

10 “你知道我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吗?这些人渴望得到爱,于是就接受替代品。他们满心欢喜地接受着物质东西,期待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可是,不管用。你无法用物质代替爱、柔情、温情、甚至是志同道合的感觉。

11 “金钱无法替代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我作为将死之人坐在这里,可以对你说,当你最需要温情时,金钱或权势,无论你拥有多少,都无法把你正在寻觅的这份情感给予你。”

12 我环顾莫里的书房,和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没有两样。书放在书架上同样的地方。资料同样堆在那张旧书桌上。外面的房间也未曾有什么改善。事实上,在很长的时间,也许是好多年,除医疗器械以外,莫里真的没买过一样新东西。从他知道自己得了绝症的那一天起,他就对自己的购买力不再有兴趣。

13 因此,还是那个老款式的电视机,夏洛特还开着那辆老款汽车,碟子、餐具、毛巾——一切如旧。然而,这座房子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充满了爱、教诲和交流;充满了友情、亲情、真诚和眼泪;充满了同事、学生、冥想师、治疗专家、护士和无伴奏组合。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它成了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尽管莫里的银行账户在迅速枯竭。

14 “在我们国家,我们严重地混淆了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莫里说,“你需要的是食物,可结果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冰激凌。你必须对自己诚实。你不需要最新款式的跑车,你也不需要最大的房子。

15 “事实是,你不能从这些东西上得到满足。你知道什么才能给你真正的满足吗?”是什么?

16 “把该付出的给与别人。”

17 听起来像个童子军说的话。

18 “我不是说金钱,米奇。我说的是,你花时间关心别人,和别人交谈。这没有那么难。这附近开了一个老人中心,每天有几十位老人去那里。如果你年轻,且有一门才艺,你就会受邀来这儿上课。比如,你懂得计算机,你去那里教他们计算机。他们非常欢迎你,感激你。你奉献你有的东西,就这样,你开始赢得尊重。

19 “有许多地方可以这样做。你不需要有很高的天赋。医院和收容所里那些孤独的人们,他们只需要有人陪伴。和一个年老而孤独的人打打牌,你就能重获尊重,因为有人需要你。

20 “还记得我曾说过的关于寻找人生意义的那几句话吗?我写下来了,而且现在能背诵:奉献自己,关爱他人;奉献自己,为社区作贡献;奉献自己,营造有目的、有意义的人生。

21 “你会发现,”他露齿一笑,继续说,“这里没有提及薪水。”

22 我在黄色便签簿上记下莫里说的一些话。我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我不想让他看见我的眼睛,看透我的心思,看出我毕业后大半生中一直是何等人——一直追求他所斥责的每一样东西:更大的玩具,更好的房屋。因为我在闻名而富有的运动员当中工作,我曾深信,和他们相比,我的需求实实在在,而我的贪心微不足道。

23 这是一道烟幕,而莫里一手拨开了烟雾。“米奇,如果你试图向社会顶层的人炫耀,别抱希望。他们无论如何都会鄙视你。如果你试图向社会底层的人炫耀,也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社会地位帮不了你,只有一颗敞开的心能让你自在而平等地与人共处。”

24 他停下来,然后看看我。“我要死了,是吗?”是的。

25 “你想,为什么倾听别人的难处对我这么重要?难道我自己没有足够的疼痛和苦难?

26 “当然有。但是对别人付出让我感到自己活着。车,房子,镜中的模样,都给不了我这种感觉。当我付出时间,使原本悲伤的人脸上绽放笑容,我感到自己几乎又健康如初了。27 “所做的事情必须发自内心。这么做,你就不会流露不满,不会嫉妒,不会渴望得到别人的东西。相反,如果这么做了,你会因为回报而激动不已。

28 他咳嗽起来,伸手要拿椅子上的小铃铛。他的手试了几次,最后我拿起铃铛,放在他手里。

29 “谢谢,”他低声说。他无力地摇摇铃铛,想叫康妮过来。

30 “那个叫特德·特纳的家伙,”莫里说,“难道他不能为自己的墓碑想点别的什么吗?”

UNIT 8

文化冲击

1 我们不妨把文化冲击称为突然置身国外的人们所得的职业病。和大部分疾病一样,这种病有其独特的起因、症状和疗法。

2 文化冲击是因为我们失去熟悉的社会交往标记和符号而产生的焦虑所促成。这些标志或暗示包括我们应付日常生活各种情境时使用的诸多方式方法:与人会面时何时握手、该说些什么;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付小费;如何吩咐佣人;怎样购物;何时该接受、何时该拒绝他人的邀请;别人说的话,何时该当真,何时不该当真。这些暗示可以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风俗习惯或社会行为标准。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这些暗示,就像我们的语言和我们所接受的信仰一样,它们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所有的人都依赖成百上千个这样的暗示才能拥有宁静的心境,过上高效率的生活。

3 当你走进一种陌生的文化,你所熟悉的所有或大部分文化暗示也就随之消失。此时的你宛如一条离开水的鱼。无论你的心胸多么开阔,你赖以生存的支柱此时都已倒塌,挫折感和焦虑感油然而生。人们对此种挫折的反应非常相似:他们首先排斥令他们不适的环境:“我们所到之国的生活方式很不好,让我们感觉很糟糕。”当美国人或其他的外国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聚在一起抱怨所到之国及其人民时——可以肯定,他们正深受文化冲击之苦。文化冲击的另外一个阶段是回归。故乡的一草一木突然变得极为重要。一个美国人会不合理地美化美国的一切事物。在自己国家所经历的困难和问题都抛在了脑后,只记得故乡美好的事物。通常要回国一趟方可回到现实中。

4 要克服文化冲击的心理,了解文化的性质及其与个人的关系会有所裨益。除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一个人还生活在由人造的有形物体、社会风俗、观念和信仰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一个人并非天生就有文化,而是生来就具备学习和使用文化的能力。新生婴儿的身上不存在一种只许他最终说葡萄牙语、英语或法语的东西,也不存在一种只许他用左手而不是右手执叉或只许他用筷子吃饭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要孩子去学习的。文化也不是由父母负责传递给孩子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经过漫长的、本民族意识不到的过程才得以积累形成。孩子通过文化学会适应周围的物质环境,学会和周围的人打交道。众所周知,青少年在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但是,文化一旦学会了,就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5 人们往往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是生活的唯一方式。这非常正常,完全可以理解。我们把这种态度称为“民族优越感”,即一种认为自己的文化、种族和国家构成世界中心的想法。个人往往将自己与所处的群体等同起来,因此任何批评的言论在他们看来都是对个人及其群体不尊敬的:如果你批评我的祖国,你就是在批评我;如果你批评我,你就是在批评我的祖国。抱着这种态度,人们往往把个人的怪癖归结为民族的特点。例如,倘若一个美国人在国外做出怪异的或有悖社会公德的事情,在美国国内的人们会认为这纯属个人行为,但在国外却被视为一种民族特性:他那样做并非因为他是乔·多克斯,而是因为他是个美国人。遭受责难的不是他这个个体,而是他的祖国。因此,我们最好把民族优越感看成是民族群体的一个永恒的特性。即使一个国家的公民批评了自己文化的某些方面,外国人也只应当听着,而不应该参与批评。

6 你一旦意识到面临的问题并非因为异域的敌意而是因为自己对其他民族的文化背景缺乏理解或者缺乏与对方沟通的方式, 你同时就会意识到你本身能够了解他人的文化,并能够

掌握那些交流的方式。你越早做到这一点,文化冲击就消失得越快。

7 接下来的问题是,你怎样做才能尽快克服文化冲击?答案是:了解所到之国的国民。但是,倘若不懂语言,你是无法成功地实现这一目标的,因为语言是用于交流的主要的符号系统。我们现在都知道,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不容易,对成年人来说,尤为如此。无论教语言的老师多么擅长于减轻你学习语言的难度,单单学语言这项任务都足以让你焦虑不安、饱受挫折。不过,你一旦能够和女佣、邻居进行友好的交谈,能够单独出门购物,你就会重获信心,充满力量,一个蕴含各种文化意义的新世界就向你敞开了大门。

8 你开始发现人们做些什么、做事情的方式以及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人们往往通过日常的谈话内容和时间、金钱的分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你一旦了解了他们的兴趣和价值模式,就很容易和他们交谈,也容易让他们对你产生兴趣。

9 有时候,参加人们举办的各种活动,不管是嘉年华会、宗教仪式还是经济活动,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和人们一起喜怒哀乐,这都有好处。不过,你永远都不要忘记,你是一个外人,人们也会把你当成一个外人对待。你应当把参与活动看成角色扮演。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但这并非意味着你要放弃自己的文化。实际上,你已经具备两种行为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