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12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实验课件优秀课件
![构造地质学实验课件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14d8f65901020206409ca9.png)
水平岩层地质图特点
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尽量用底面界线判读该 地层);
出露宽度与地层厚度和地形坡度有关 地形坡度为90°时,出露宽度为0。
三、作业
作业本要求
实习二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一、目的要求 学会在地形地质图上和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进一步掌握岩层产状要素的概念。
二、说明
2、绘地形剖面 3、完成地质剖面 4、标绘花纹、代号
三、作业 分析凌河地形地质图 (附图1),确定不 整合接触关系并作 AB剖面图。
50 40 30
30
40 50
编制地质剖面图实例
A.
选
择
剖
P2
面
T
1 1
2 7°
线
1 :2 0 0 0
(二)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求岩层产状的前提:(1)三点要位于同一层面上, 但又不在一条直线上;(2)三点的方位、相互水平 距离和标高(或高差)为已知,并且三点相距不太远; (3)在三点范围内岩层面平整,产状无变化,无褶 皱和断层。
步骤: A、求等高点 B、求倾向 C、求倾角
三、作业
附图1;附图2;附图3
剖面位置:指定或自选 图名:地质图名+)剖面代号+剖面图 比例尺:同地质图,水平与铅直比例尺同 剖面方向: 剖面放置: 地层符号及色谱(岩性花纹见附录)
3、地层柱状图 按工作区所有出露地 层的新老叠置关系恢 复成水平状态切出的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柱 子。 规格:图名;比例尺 内容:
(二)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 先看图框外内容: 图名、比例尺、图例及责任表等。从图名和图幅代号、经 纬度,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从比例尺可以了解 图上线段长度、面积大小及制图精度,并可反映地质体大小 及详略程度;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地层及地质内容类型。 2. 再图框内内容: 分析地形特征:如全图内的地形、水系特点、山地与沟谷 的分布等; 分析地质内容:地层和岩体的发育情况(产状、分布、时代、 接触关系等)、构造发育情况等。 概括起来就是: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先略读后 详读。
构造地质学PPT课件
![构造地质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e1c51d27284b73f342502d.png)
小型逆冲推覆构造
构的 规
造断 模
。
层 面
较 小
远并
距且
离上
推盘
动沿
形低
成角
的度
逆波
冲伏
推起
覆伏
•
断层(C2逆冲在N之上, 新疆巴音沟)
C2 N
北京怀柔汤河口逆冲推覆构造
规模较大的逆冲推覆构造
推覆构造(大红山锰矿)
唐古拉山脉
• -
推覆体:经远距离位移的规模巨大的近水平或平卧
褶皱岩席,也称外来体或逆冲席体。是逆冲断层的 上盘。
现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这种反向逆冲断 层称为反冲断层。
逆冲推覆断层与飞来峰构造
由于剥蚀,在推覆构造地区常出现飞来峰和构造窗两种现象。
冲断层
飞来峰
侏罗纪的
古生代的
逆断层组合形式
• 飞来峰:逆冲断层上盘被剥蚀,使下盘岩石出露,如果上盘岩石被剥蚀
成孤岛状,则称为飞来峰。
• 构造窗:如果下盘岩石以天窗式出露,周围被上盘岩石封闭则称为构造
窗。
飞 来 峰 和 构 构造窗 造 窗 发 育 过 程 示 意 图
构造窗
飞来峰 飞来峰
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 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 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 在新岩层上,这样就形成了飞来峰。
• 背冲式 由两条倾向相向倾斜、相背(反)逆冲的逆掩断层组成, 两条断层有一共同的上(升)盘。对冲式断层常与复背斜伴生,分 别发育在背斜两翼,总体构成扇型。
背冲式逆冲断层系
• 楔冲式 产状相近的 一套逆冲断层和一套 正断层共同构成上宽 下窄的楔状冲断体。
构造地质学节理PPT课件
![构造地质学节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3e42c82af90242a995e513.png)
火炬状节理(张剪裂脉)
第21页/共54页
节理性质的转变:
第22页/共54页
张节理的成因机制:
纯剪 单剪
第23页/共54页
剪节理的成因机制: 纯剪:
单剪
第24页/共54页
节理组和节理系
节理组: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 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节理组构成节理系,如“X”型共轭节理系。
顺层破裂与滑动,上灭下现式
第44页/共54页
主干破裂构造
据前人研究和我们的进一步 观察,在三维空间上,坝区 岩体尺度上的破裂框架主要 由NWW、NNW和NE三组 优势破裂及层间破裂构筑而 成,并与其他小的裂隙系统 一起,形成一幅复杂的破裂 网络阵列。
上述主要的几组破裂, 将构皮滩水电站坝区岩体分 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使岩 石丧失了完整性,降低了内 聚力。岩体内部结构的不均 一性更为明显。而且当岩体 再次遭受施加应力时,应力 和应变将主要由这些较大的 破裂进行调整。
同时还见发育一组与前者产状相近 的劈理裂隙带,劈理带的频度为12个 /30m,单个带宽10-30cm,带内劈理 的频度为42条/30cm,劈理具歼灭侧现 特征,右阶式排列,左行运动。
另外北西走向的剪切面还表现为近 东西走向的剪张性裂隙的串联面形式。
第47页/共54页
劈理裂隙带 剪张性裂隙串联面
第48页/共54页
第10页/共54页
几种特殊的节理
• 柱状节理 • S或反S型张剪裂脉 • 火炬状节理(张剪裂脉) • 羽饰构造
第11页/共54页
柱状节理
第12页/共54页
第13页/共54S页或反S型张剪裂脉
构造地质学ppt课件
![构造地质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9498cb551810a6f52486b9.png)
熔岩被
构造地质学
熔岩流 带状和舌状展布的熔岩。一般由 中心式喷发而成。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詹姆斯岛上 基性熔岩中的流动构造
美国夏威夷Kilauea的熔岩流
构造地质学
火山锥 火 山喷发物围绕 火山通道构成 的锥状体。是 中心式喷发的 产物。火山锥 的顶部中央为 圆形的漏斗状 火山口。根据 组成火山锥的 火山喷发物的 成分,可将火 山锥分为碎屑 锥、熔岩锥和 混合锥三类
构造地质学
二、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 侵入岩体在岩浆晚期冷凝阶段常发生脆性变形,形成 产状、性质各异的断裂构造。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它 们作了分类。 克鲁斯的几何学分类 20世纪20年代,克鲁斯(H.Cloos)根据侵入体中节理 的产状及其与流动构造的关系,将侵入岩体中的节理可分 为六类: 1.L节理 又称层节理,是与流面平行的节理,常平 行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产状一般较缓。 2.S节理 又称纵节理,是平行于流线、垂直于流面 的节理,倾斜一般较陡。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二、侵入岩体产状
根据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以将侵入岩体分 为整合侵入岩体和不整合侵入岩体。 1、 整合侵入岩体 指侵入岩体的边界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 的侵入岩体。根据整合侵入岩体的形态、大小,可进一步 分为岩盘、岩盆、岩床和岩鞍等。 岩床 顺层侵入的板状侵入岩体。岩床规模不等,一 般多为中小型,厚度自数十厘米至数米。组成岩床的岩石 成分自酸性至地质学
枕状构造——水下形态 枕状构造——露头
构造地质学
四、柱状节理 若干走向不同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多边形柱状体。这 种节理称作柱状节理。柱状节理常见于产状平缓的火山岩 内,一般垂直于熔岩流层面或火山管道壁。柱状节理的横 截面常呈六边形,但也有呈四边形、五边形或七边形的。 柱状节理常见于玄武岩质 、安山玄武岩质熔岩流中,也 发育在火山灰流及超浅成岩 体中。柱体垂直火山岩的底面 。因此可根据柱状节理产状确 定熔岩流动面和岩体的产状。 多年来,柱状节理的成因一直 解释为熔岩冷却收缩所致。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ae8f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8.png)
THANKS
感谢观看
褶皱与断层的相互关系
01
褶皱和断层是构造地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密 切的相互关系。
02
断层常常在褶皱形成过程中产生,同时也会影响褶皱的形成和
形态。
褶皱和断层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地壳的构造格局和地表形态。
03
05
岩层与岩体的构造分析
岩层的基本构造特征
沉积岩层
具有层理构造,岩层之间有明显 的界面,岩性、颜色、粒度等在
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地质勘查,评估地质条件对工程 的影响,确保工程安全。
0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地质勘查,了解地 下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为城市地 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02
03
农业地质勘查
研究土壤、地下水等农业地质条件, 为农业生产和土地改良提供科学指导。
环境地质研究
01
0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球岩石圈的构造变形和运 动机制,为进一步从事地质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
了解地球岩石圈的构造变形和 运动机制。
掌握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 应用领域。
能够运用构造地质学的知识构造地质学基础 • 板块构造理论 • 褶皱与断层 • 岩层与岩体的构造分析 • 构造地质学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简介
高级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构造变形、运动和演化过程。
本课程将介绍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以及地球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和演化历史。
从早期的地壳运动理论到现代的板块 构造理论,构造地质学经历了漫长的 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逐渐揭示了 地球板块运动的奥秘。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PPT课件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5de9a458f5f61fb636661f.png)
第六章 断 层(二)
同沉积断层的主要特征。 韧性剪切带的一般特征。 走向/倾向断层效应。 横断层错断褶皱效应。 断层形成的安德森/哈弗奈模式 断层识别标志。 确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标志。 断层岩的类型。 断层形成时间的确定。 断层野外观测内容。
1. 正断层应力状态
2. 逆断层应力状态
205 ° ∠27°
W 270
B、象限角表示方法: 以 北和南的方向作为0 度, 一般
SW
E
90 SE
测量和记录岩层的走向, 倾向 和倾角, 例如:
N65°W ∠ 25°SW
S 180 南 极
(2) 符号表示方法
在地质图上, 岩层产状要素是用如下符号 来表示: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应力/应变 正应力/剪应力 应力椭球体/应变椭 球体 主应力/主应 主应力面/主应变面 应 力场/构造应力场 应力轨迹 均匀应变/非均匀 应变 线应变/剪应变 纯剪应变/单剪应变 弹 性/塑性/断裂变形 强度/能干性 脆性/韧性岩石 剪裂角/共轭剪裂角 共轴/非共轴递进变形
1)几何学解析 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 组合型式及相互关系、各种要素的测量及其各个构造之间的 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几何规律的构造体系或 型式。它是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
2)运动学解析 根据几何学的有关资料和数据,重塑 和再现岩石在构造变形期间所发生的运动和变位,包括变形 岩石内外部的运动。
3)动力学解析 探索构造变形的作用力性质、大小、 方向、应力场的演化及其发育顺序,应变分析也属于动力学 研究的内容。三者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地质体 产状要素 原生构造 次生构造
高等构造地质学叠加构造ppt课件
![高等构造地质学叠加构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86fd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b.png)
造形迹使其发生新的变形或遭受改造;而是作用在岩石上使其产生新
的构造变形,形成晚期构造形迹。晚期变形也会不同程度受到早期变
形影响,具有比早期变形更复杂的特点。另一方面,早期变形也会受
到晚期影响或改造。即早晚两期构造变形是互相影响的。
在晚期构造变形期间早期构造应力场和应变场已不 存在或不再单独存在,但却存在着早期形成的构造形 迹,它将与晚期构造应力场应变场及晚期新生构造形 迹之间相互影响。其中只有早期和晚期构造变形是第 一性的,并能直接观察测量。
复合构造的一般特征
1、识别复合叠加构造的存在:这是研究复合叠加构造的首要问题。 复合叠加构造是两期或多期构造变形的综合结果,其形态多种多样, 取决于许多因素,通常对一种叠加构造的综合形态或一种复合方式 的认识都是从实际地质构造现象中概括总结出来的,然后又据以指 导对同类复合叠加现象的鉴别和认识。
3、分析叠加构造的叠加机制并恢复叠加过程:
在识别了叠加构造并辨别了相对先后的情况下,这
方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供与叠加变形有关的变形
历史。通过叠加机制的研究,把两个或两组构造以
同一先后顺序相复合时引起的多在种叠加现象联系
起来,使认识和判断能够做到利用多种构造现象进
行综合分析。叠加机制的核心是叠加变形的成因,
影响和控制复合叠加的主要因素有: 1、早晚两期构造变形的类型和性质:构造变形的
类型主要指构造变形的表现形式,即构造地质学中的 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线理和其他大型区域构造 变形等。还包括不同机制的褶皱变形,不同力学特征 或位移特征的断层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构造变 形复合叠加具有不同特点并形成不同特点的叠加构造 现象。例如,晚期断层与其它早期构造复合的特点不 同于褶皱与褶皱相复合的特点。
高等构造地质学
![高等构造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b11303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e.png)
内容摘要
《高等构造地质学》是一本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适合地球科学和地质学专业的 学生和教师使用。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球历史,为未来的 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彩摘录
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地球岩石圈的构造、运 动和演化过程。在构造地质学领域,有一本备受推崇的经典著作——《高等构造 地质学》。这本书以其精深的学术思想、严谨的科学方法和生动的语言风格,深 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本书将选取一些精彩的摘录,带大家领略这本书的魅力。
《高等构造地质学》是一本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生动的著作。通过阅 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 面的知识。书中生动有趣的摘录和实例分析也使得这本书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如果大家是一名地球科学爱好者或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那么这本书将是大家在学 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得力助手。
书中还提到了“板块构造理论”。这一理论是构造地质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解释了地球表面板块的漂移、碰撞和分裂等现象。作者在描述这一理论时,运 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深入探讨了地壳运动的过程和机制。其中一段话这 样写道:“地壳运动是地球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这些运动导致了地形的形成 与改变、地震的爆发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这句话将地壳运动与地球各圈层的 形成和演化在一起,进一步揭示了构造地质学的学科内涵。
阅读感受
《高等构造地质学》是一本极具深度的地质学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详尽 的内容,带领读者走进地质学的世界,揭示了地球构造的奥秘。在阅读这本书的 过程中,我不仅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自然界的伟大构造产生了 深深的敬意。
构造地质学ppt课件
![构造地质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9498cb551810a6f52486b9.png)
构造地质学
五、岩体围岩构造的观察 岩体在侵位过程中,既受围岩构造影响,又与 围岩相互作用,从而在围岩附近发生一定程度的变 形变质作用。围岩构造的一般观测内容包括: ①围岩构造的型式和产状; ②围岩的层理或面理与侵入体内面理等定向组 构的关系; ③接触变质晕的宽窄和分带性。 在对岩体进行侵位、变形机制等深入研究时, 有时需要要进行应变测量。
构造地质学
根据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岩浆活动总是与某一构造运动幕 相关。如果岩体侵入于燕山期褶皱之中,则表明岩体与褶皱同 时形成或在褶皱作用晚期形成。如果查明了岩体与区域构造的 时空关系,就可以基本确定岩体形成的相对时代。 利用岩体相互穿插关系确定复式岩体内多期侵入的顺序 在岩浆岩广泛发育的地区,往往有多期侵入形成的复式杂岩体 。在杂岩体内各岩体之间存在侵入接触关系和有关现象。据此 ,可确定复式岩体的多期侵入顺序。其判别标志有:①具冷凝 边的岩体为晚期岩体,具烘烤边或接触变质晕的岩体为早期岩 体;②定向组构被切割的岩体为早期岩体,定向组构平行于两 岩体接触面的岩体为晚期岩体;③如果一岩体中包含有相邻岩 体岩石的捕虏体,则为晚期岩体;④一岩脉穿插到一个岩体内 而被相邻岩体截切,截切岩脉的岩体形成时代较晚。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二、侵入岩体产状
根据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以将侵入岩体分 为整合侵入岩体和不整合侵入岩体。 1、 整合侵入岩体 指侵入岩体的边界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 的侵入岩体。根据整合侵入岩体的形态、大小,可进一步 分为岩盘、岩盆、岩床和岩鞍等。 岩床 顺层侵入的板状侵入岩体。岩床规模不等,一 般多为中小型,厚度自数十厘米至数米。组成岩床的岩石 成分自酸性至基性、超基性,但以基性岩床居多。
构造地质学
岩盘 又称岩盖,是一种上 凸下平的似透镜状侵入岩体。岩 盘规模一般较小,直径十米至数 百米。岩石多为酸性和碱性,粘 度较大而不易顺层展布。 岩盆 规模巨大的似盆状侵 入体,多产出于构造盆地之中。 岩体和围岩自四周向中心倾斜。 岩盆直径可达数十至上百公里, 岩体厚度数百至上千米。常发生 分异作用。组成岩石一般为流动 性大的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https://img.taocdn.com/s3/m/47ce4db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4.png)
褶曲
背斜
褶皱
向斜
褶曲
地貌形态
背斜 成山
向斜 成谷
长江巫峡
褶皱山的实景图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活动题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地形倒置?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产生裂隙
外力
长期作用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 岩石致密
容易被侵蚀 成谷地
不易被侵蚀 相对高耸 形成山岭
槽部下凹,易汇集水
岩性坚硬,基础牢固
(二)断层
1 概念(形成过程)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 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内力作 用
断裂
断层
断层的位移类型:
①水平方向:如 果 断 层 位 移 以 水 平 方 向 为 主 , 会 使 岩 层 在 水 平 方 向 上 被 错
断层的实践意义 ➢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流水侵蚀) 为洼地,水流易汇集。
➢ 道路、桥梁、水库等工程需回避的地方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壳活动,破坏工程; 水库储水易渗漏。
1.读图,回答问题。 (1)地形:乙是________ (2)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3)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滑坡风险!
隧道
隧道
背斜:修建隧道
① 天然拱形 ② 不易坍塌 ③ 不易积水
相对安全
常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背斜
隧道的良好选址
向斜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找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基本特征
1.初看起来是层状叠置的岩层的层序是杂乱的。 既有伸展剥离形成的地层的缺失;又有推覆构 造造成的地层的叠置。根据岩性特征和化石认 真确定地层的时代及其顺序是关键。 2.变质相系也是杂序的。 3.各个不连续的岩性层的界面常是构造面,在露 头上表现为与上、下的‘层’(不同性质的面 理)近于平行,在地质图上可以看到与其有小 的交角。
第四节 构造混杂岩(melange)带
在造山带的一些相当大的区域里,展布着 由受剪切和破碎了的岩层组成的地质体,其 中岩层的垂向和侧向连续性已被数不清的非 填图规模的错动面所破坏,不同成因和年代 的岩石被彻底混合,呈漂浮在泥质基质中杂 乱排列的岩块。这种地质体被称为melange 。 Wales Angelsey 的Gwna Group (G Liguria的鳞片泥岩, Frasciscan混杂岩等, 分布面积达数千k㎡。
西藏日喀则群板岩的褶皱和轴面劈理
山西滹沱群的构造(据徐朝雷等)
3. 经常发育大致平行于板劈理的一组逆断 层或韧性剪切带。位移幅度差异很大, 从位移几㎜的剪切带到几km的逆冲断层。 如南秦岭的S-D的板岩带。平行剪切带发 育褶劈理。
4. 经常可见后期的褶劈理或膝折带叠加于板 劈理之上。它们与第二世代的褶皱或逆冲 断层有关。如果这种褶皱规模很大,则过 渡为多期变形带组合。 构造作用的晚期常可见小型的缓倾膝折带 (kink band)或褶劈理
逆冲-推覆构造(thrust and nappe structures)是由逆冲断层 thrust及其上盘推覆体 nappe 或逆冲岩席thrust sheet组合而成的构造。 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涉及两个基本参数,即断层面 倾角(<30)和推覆体位移距离(>5㎞)。
• 因为它们是造山带前陆地区由基底之上 近水平沉积盖层的正常层序的岩层中发 育的断层,所以冲断层总是将较老的岩 层推到较新的岩层之上。只有当先已褶 皱或断裂的地层中发育的冲断层,才会 将新岩层带到较老的岩层之上,如漏顶 构造。
Gralus Nappe 的两种构造解释 双向褶皱;推覆构造
Gralus Nappe
的 地 质 图
英 国 西 北 部 莫 因 逆 冲 带 平 面 图
Moine Thrust belt
Moine thrust
构 造 简 图
1974年,美国成立了大陆反射剖面协调组织 COCORP,发现PC 组成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主峰 的蓝岭之下,是一条巨大的近水平的(≤3) 断层,使PC逆于Pz之上。外来岩席厚5—15km。 自东南向北西推移,逆冲达260km。 称为Decouple 拆离构造,说明大规模层圈式拆 离的可能,
第十二章 几种大陆收缩构造
• 地壳水平收缩构造是造山带的主体,包括 板块的俯冲、碰撞,地壳的缩短和增厚, 岩层的褶皱和逆冲等构造。 • 上世纪70年代美国COCORP揭示了南 Appalachians主脉蓝岭之下的巨大近水平 (<3°)位移达260km的逆冲拆离构造。 • 本章介绍几种常见的构造组合
一、Frasciscan混杂岩带的基本特征(许靖 华,1965~1971) 1.区域构造位置 沿美国西海岸旧金山附近分布,宽约150km, 长达300km。东为不变质的J3~K1的碎屑岩系 (Great Valley系)。更向东是内华达岩基带 及中生代的高温低压变质带,和其上的新生代 火山岩带。
2.岩性 以普遍含有破碎的岩层及不同时代、 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并存为特征:深海 成因 蛇绿岩套及其上的远洋沉积,包 括蛇纹岩(及橄榄岩残体)、 (蚀变) 辉长岩、枕状玄武岩、放射虫硅质岩、 海下热泉锰沉积及远洋灰岩。如巨厚的 熔岩-集块岩和薄层远洋灰岩的海山组 合,超镁铁岩的无根岩体等; 陆缘碎屑沉积 长石砂岩和杂砂岩及泥质岩, 具明显的浊积岩特征。
4. 构造 巨大的异地岩板或断片(如黑山岩板 35×10km2) 大大小小的透镜体与受剪切的基质并存。
混 杂 岩 露 头 素 描
5. 地层的上下叠置律和侧向连续律不适用。 6. 特殊的填图方法: 岩性分布图及岩性组合图 7. 形成模式 双行线模式
二、雅鲁藏布江混杂岩带
大致沿雅鲁藏布江南岸线状分布,长达2000km。 北带以蛇绿混杂岩为主,超镁铁岩巨大透镜体 或断片(如罗布莎铬铁矿),岩体内不同相之 间均为构造接触,经历过韧性剪切及糜棱岩化; 枕状熔岩;基性岩墙群;远洋灰岩和放射虫硅 质岩等。 南带混杂岩以浊积岩为主,不同时代的外来岩 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分布于强烈剪切的基质 中。
• 二、基本概念
• Reverse fault 逆断层:上盘相对于下盘上升, 无或只有很小的走滑位移分量,倾角通常< 45°。 • (逆)冲断层thrust:低角度逆断层( < 45°)。在挤压造山带外带的浅层次的沉积 岩中特别发育,而且常常看来是这些地区中 首先形成的主要构造。如北美西海岸的落基 山的前陆冲断褶皱带(foreland thrust-fold belt)和美国东部的applachian的谷岭区的前陆 冲断带。
雅鲁藏布江混杂岩带构造简图
三、变质愈合的混杂岩带
如大别山及苏鲁变质带。沉积时代和变质时代的多 样性。有元古代的变质岩,其中找到了古生代的 化石。如陶湾组大理岩中找到了三叶虫碎片。浒 湾组大理岩中找到了腕足类碎片。商城组大理岩 中找到了古生代化石。雁岭沟组大理岩 中找到了 放射虫化石。江西板溪系中找到了古生代放射虫 化石等。 基质早期受强烈剪切而糜棱岩化,后期被混合岩化 或高级变质成混合片麻岩或二云二长片麻岩,包 体为高压或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大理岩等,两 者间为愈合的构造接触。 大理岩是很好的构造润滑剂
中条山胡蓖型铜矿的中条群的综合剖面
• 1 zh5大理岩;2 zh4片岩;3 zh3大理岩;4 zh2钙质片 岩;5 zh1石英岩;6 变基性岩席;7 铜矿体
四川西部李伍铜矿构造剖面
李伍群云母石英片岩的构造型式
四川西部江浪构造示意剖面
4.一般发育多期面理,主期面理(露头上 最显著的劈开面)可以是S1 、S2或S3。 S1多为伸展阶段形成的褶叠层的顺层面 理。S2或S3是褶劈理或分异条带 (layering)。可以是褶皱的轴面面理或 韧性剪切带的面理 5.早期的面理或断层可以被褶皱。一般发 育共轴叠加褶皱。
Morcles
推 覆 体 地 质 图
瑞士alps morcles nappe
第二节 板岩带
在造山带中常呈平行条带沿造山带走向分布, 如南秦岭的泥盆系,但在N.Wales的下古 生界和川西的西康群呈等轴形和三角形分 布,与其边界条件有关, 低级变质岩,绿片岩相,常位于黑云母等变 度以下,原岩多为大陆斜坡深处的浊流沉 积。典型的板岩由粉砂质、泥质、泥灰质 沉积岩变质而成,常夹有凝灰质岩石或杂 砂岩等夹层。
湖北武当群的构造(据蔡学林等)
吕梁群的构造剖面(据1/5万区调)
五台群的构造剖面
(据徐朝雷等)
第三节 堆垛层构造
一、涵义 在(造山带的)浅、中变质岩区常见到的堆叠岩片式 的构造组合, 傅昭仁等(1996):堆垛层(stacking layer)指在地 壳较深构造层次中,在收缩挤压体制下,先存的变 质沉积-火山岩层在韧性流层内发生近水平剪切流 变和韧性推覆,并在递进变形过程中,经强烈纵向 构造置换而形成的一套杂序的变质构造地层单 元。…发育有以等斜平卧褶皱和韧性冲断构造为主 体的流变构造群落的构造滑断堆垛,最终造成造山 带巨厚的成层变质岩系
扬 子 地 台 西 缘 的 板 岩 带
一、板岩带的基本构造特征
1 板劈理发育,常发育倾向线理,可由变形 砾石、退色斑、化石以及压力影构造表现 出来,代表了水平缩短、垂向伸长的应变 状态。
2.褶皱通常是轴面直立的紧密到等斜的, 但构造的叠加和置换并不复杂。
• 板岩带中的褶皱形态
褶皱岩层的层序可用原生构造或附属小构 造来判断。如:斜层理、递变层理、底 面印模、包卷层理、泥裂;寄生褶皱、 劈理与层理的关系等。 小褶皱的幅度与岩层的厚度有关,板岩层 较厚的,幅度可达数十米;在夹有不同 岩性薄层(㎝级)的岩系中,幅度常以 ㎝计。 在均匀的板岩中发育轴面劈理,在能干性 差异的互层中发育劈理折射,呈正和反 扇形劈理。
5. 退色斑是有限应变测量的最好标志,一 般垂直于板劈理的缩短多>50%,在垂 向上伸长(倾向线理)。一般褶皱枢纽 方向平行板岩带的延长方向。反映垂直 板岩带的强烈缩短。
6.由于纵向构造置换,新生劈理取代了原生 层理,形成陡倾单斜岩系的假象。
西康群的构造(示意性的,据许志琴等)
二、板岩带地质制图要点
早期用几个巨大推覆体的叠置来解释造山带变 质岩层及其缓倾片理带的形成。 苏格兰莫拉尔背形变质岩层中的构造堆垛
实质上是一套经历了多种构造体制(伸展、挤压 或近水平的剪切)的多期变形,且可能经历了 多次的面理置换,岩石的原始结构发生了比较 彻底的改组。既有以使地层缺失、地壳柱变薄、 但上下层序依然的剥离断层和顺层韧性剪切带 以及褶叠层等为代表的伸展构造;又有使地层 重复的大规模的推覆构造的堆垛岩片组成。 是一套杂序的堆垛系统。 堆垛层构造在造山带及板内的中、浅变质岩系中 普遍存在,过去常被作为层状构造组合而划分 成不同的岩组或岩群。
1975年美国地质学家在落基山的逆冲断层 带发现了派恩维尤(Pineview)油田,轰 动了美国石油地质界。 1980年代初,我国石油地质学家在新疆克 拉玛依的克乌断裂带下扩大了油田,找油 到得了重大突破。 本世纪初,在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下找到 了新油田。
Appalachains 谷岭区剖面
江南古陆是否类似蓝岭式的大推覆
1. 在填图中,追索标志层(连续的或不连续 的)是关键。 2. 利用各种标志判断岩层层序是露头地质最 基本的手段。典型区域和剖面的详细地质 调查。 3. 露头的连续程度决定了构造分析的可靠性。 4. 在弱变形部分寻找化石
层理包络面和劈理的关系(据徐朝雷等)
陕西汉阴南秦岭构造剖面
1元古界 2基性岩席 3钙质糜棱岩(z) 4石英片岩 5,6 含大理岩的云母石英构造片岩和片岩(C-O) 7,8 二 云母石英构造片岩和片岩(S)9 含大理岩的二云母石英 片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