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及增长的障碍分析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勾画了我国基本实现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勾画了我国基本实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精准把握,为我们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
“十四五”时期区别于以往五年规划期的最大不同,就是我国外部环境所面临的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准确把握这一大变局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趋势,是稳妥应对变局、抓住战略机遇的前提和基础。
具体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尤其是“东升西降”是大变局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加剧大变局演进的催化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是大变局的基本特征。
环顾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孕育了一批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重大技术变革。
这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创造了新产业和新业态,使传统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加速了产业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对塑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一切为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
环顾当今世界还可以看到,近年来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低迷,发展活力缺失,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收入差距扩大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社会内部严重分裂甚至走向对立,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性崛起,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下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分析一、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条件是决定其经济安全的内在因素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
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国家安全的内涵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竞争力随即上升至国家安全的优先位置,国家经济安全开始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认识应首先从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条件上去把握。
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起始条件既是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也是决定其经济安全内容的重要因素。
从经济安全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起始条件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1、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现代市场经济通常具备如下特征:市场结构完备,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无障碍;市场竞争充分、公平并有统一的规则;价格信息充分;市场活动主体的产权明晰。
对照上述特征,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目前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不完全与不完善性。
以中国为例,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与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统一的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各地区自给自足现象十分严重,国内市场被分割为许多狭小的封闭性地方市场,产品和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步伐缓慢,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的程度、各种要素市场放开的程度和完善程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市场竞争规则缺乏公平性与统一性,不同经济成分发展条件不平等;地方保护主义使区际贸易壁垒名目繁多;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仍在探索之中,国有预算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十分突出。
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与不完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极为不利。
按照经济学理论,在一个竞争不公平且不充分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体系的扭曲是不可避免的。
价格信号的失真会使价格失去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作用,其后果是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市场竞争的不公平还会抑制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培育自己的明星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
2、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步伐缓慢,尚不能满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复苏步伐逐渐加快,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现阶段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首先,全球经济复苏中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各国之间贸易壁垒的不断升高,限制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贸易障碍,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其次,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另一个挑战。
一些经济体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需要更多的机会和支持来实现经济增长。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技术的共享,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全球经济复苏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机遇。
科技创新的突破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带来了新的商机。
我们应积极跟进时代的步伐,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推动经济发展向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变。
除此之外,全球经济复苏还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各国企业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力保障。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复苏虽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也蕴含着大量的机遇。
我们需要紧密团结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把握机遇,不断创新,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更加繁荣、稳定和可持续的全球经济格局。
探究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困境:教案分析
探究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困境:教案分析探究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困境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是,这些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许多困境和障碍,如贫困、不平等、农村生计转型、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问题给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探究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困境就成为了摆在全球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十分突出。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35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1个是在非洲,大部分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这些国家中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有良好的福利制度和社保保障体系,使得其中绝大部分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
应对贫困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通过落实教育、医疗、就业等政策来减轻贫困;加强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贫困。
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问题也十分严重。
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问题表现在不同层次的人们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
例如,南非的收入差距指数是全球最高的。
而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收入差距也非常大,其中以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较为明显。
解决不平等问题的一个关键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确保财政资源有计划地向低收入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
发展中国家农村生计转型的问题也十分重要。
农村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既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改善贫困、促进增长、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是,生计转型既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也需要政策、法规和机制的适配调整。
因此,政策应加大对乡村经济的投资,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转型升级,也要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存在问题也值得关注。
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这些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总体上严重落后,在无水、无电、无污水处理等方面相对欠缺。
这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经济和提升生活品质都是非常不利的。
发展经济学 知识点
第一章一.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就业率低4.分配不公5.技术落后6.二元机构二.什么是经济增长,什么事经济发展,简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优化,社会文明进步和制度更加完善。
联系与区别:1.经济发展内涵较广,既包括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突出表现在结构优化 2.经济增长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3.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4.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考虑经济增长成果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意义三.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用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的死亡率,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1为最坏,100为最好四.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人类发展三个指标的平均成就包括寿命(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知识(承认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收入(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为最坏,1为最好第三章一.简述亚当斯密的发展思想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运行。
1.国民财富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的函数原因:1.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进,2.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3.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才可能。
2.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增加工人数量,增加国民财富。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地租和利润。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的状态不会被打破。
二.简述大卫李嘉图的发展思想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他在1817年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
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
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
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别如下:
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有:
•吸引外资。
•资本外投。
•产业结构调整。
•跨国公司发展。
•国际贸易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有:
•发达国家生产活动输出,经济产业空洞化趋势加剧。
•发达国家产品输入,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升高。
•技术输出,国际竞争压力增加。
•税收向境外转移,政府福利开支压力增大。
对发达国家的机遇有:
•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
•输入更多廉价制成品,降低通胀压力。
•提供巨大的世界舞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对发达国家的挑战有:
•生产活动输出,经济产业空洞化趋势加剧。
•产品输入,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升高。
•技术输出,国际竞争压力增加。
•税收向境外转移,政府福利开支压力增大。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欧洲国家首当其冲,席卷希腊、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的财政危机也印证了这种后续效应。尽管德国作为欧元区主力,依靠厚实的工业底蕴,依然维系着欧盟的统筹发展,但中短期内也无法改变低通胀给整个欧盟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中国经济在2022年制定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尽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投资方向及落位的偏差,但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中国经济在当时的不利形势下陷入泥潭,此点从2022―2022年我国的GDP增速中可见一斑,分别为11.4%、9%和8.7%(见图1),依然维持了较快的增速,但至2022年止整体处于日渐下降趋势。
基于国情的不同,分析我国经济新常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较长时期内具有共性的经济常规状态
常态意味着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将会持续存在。改革开放及中国入世为我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世界市场给予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现阶段,其作用都随着边际递减效应达到一个低临界值,阶段性的改革红利、自然性的人口红利、突飞性的市场红利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都已经大大降低,这也决定了过去三十几年,依靠要素不断的投入、经济规模效应、低成本扩张等一定程度上的野蛮式增长在现阶段已经不可持续。在世界经济普遍面临发展动力不足、消费浪潮缺失、重大技术革命未现的情形下,环境污染、资源受限的问题便更加凸显,从而对各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造成重大制约。
此外,我国幅员辽阔,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突出。东部发展居于领头羊地位,部分省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而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地区大开发及东北老工业区振兴依然是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关键。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新型城镇化的步伐有所放缓,这些都使得提高居民人均收入会成为新常态经济面临的巨大考验。
当今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及机会障碍分析
1、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
2、技术引进;3、制度模仿;4、劳动力优势;5、国际竞争力优势;6、制造业优势;7、本土化优势。
劣势:8、国内就业压力大;9、应对国际影响的领域在扩大;10、影像经济社会的因素多且易变;11、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大;12、体制机制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1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差距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历史阶段都表现得相当明显,而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产生发展的独特性,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14、7、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发劣势:改革开放后短短三十年,中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增长,被西方称为“中国奇迹”。
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果断摒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获得更好的技术和改善资源配置,使中国经济实现动态增长。
但市场经济体制有其固有的弊端,即市场失灵,如分配不公、外部效应、失业、经济波动等。
实践证明,中国引进市场经济体制后,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愈加不平衡,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15、8、技术引进的后发劣势。
一方面,引进的技术并非核技术或最新技术,而是发达国家即将淘汰的技术,并且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只将其价值链中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环节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将自己集中于价值链中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这造成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劣势。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风险较高,发展中国家普遍在研发领域投入较少,很多领域如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都依赖进口。
过多依赖技术引进与模仿也会造成技术创新的惰性,陷入“引进—模仿—再引进—再模仿”的恶性循环。
16、9、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后发劣势。
一方面,长期依靠出口,使经济的需求结构长期不平衡,内需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
对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报告
对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报告】一、问题概述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经济、环境、政治、历史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给人类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二、经济问题1、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公平的贸易,并对全球市场进行控制,加上杠杆发展,这些导致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
造成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2、个人消费意识盲目现代人的消费意识越来越盲目,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使得经济规律逐渐失去了价值。
这种消费意识通过网络、广告等途径不断得到煽动,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行为,长期以来无法摆脱。
三、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影响世界各国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了很多灾害,如洪水、旱灾、风暴、海平面上升等,这些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或生命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随意砍伐森林森林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然而,随意砍伐森林已成为现代人最大的破坏行为之一。
这些行为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更进一步导致了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
四、政治问题1、国际大国之间的矛盾国际大国之间常有一些政治上的矛盾,这些矛盾会影响世界的和平发展。
大国之间有时借助第三方势力进行相关政治斗争,若不予以解决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2、恐怖主义和战争恐怖主义和战争已经影响了全球的安全。
恐怖主义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也会带来对于社会秩序的打击。
而战争则会对于整个国家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五、历史问题1、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很多世界各地的政治、宗教、军事原因,这些文化遗产经常会遭到破坏,这是对于人类文化的巨大损失。
2、历史问题再次引发动荡一些历史问题,如边界纠纷、国家疆土争端等等,经常会再次引发动荡。
若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容易引发一些紧张的局面,影响社会和谐。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一 , 利于克服工业化进 程 中的资源 约束 , 进资源 的 有 促 可持续利用 。 目前我 国工业化进程 中资源短缺 和利 用效率低 的现象十分严重 。发展循环经济能够通过使用循环技术 , 有效 地降低资源消耗 , 提高资源 的利 用效率 , 并使生产 和消费废弃 物得到再生利用 , 这样可 以促使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资源 的
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 , 生物多样性减少 。发 达国家上百年工业 化过程 中分 阶段 出现 的环境问题 , 在我国已经集 中出现 。发展 循环经济可以最 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并使 我 国目前面临的环境 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 第三 , 利于实践科学发 展观 , 有 提高 国家 的可持 续发展能 力 。只有发展循环经济 , 通过对 物质资源 的节约 、 环利用 和 循 对人类生存 环境 的保护 , 才能使“ 以人为本 、 全面协调 和可持续 发展 ” 为核心 内容 的科学发 展战略 目标得 以实现 , 从而进一步
所致。
来指导人类社会 的经济活动 。在技术层次上 , 循环经济是与传
统经济活动 的“ 资源消费一产 品一废 物排放 ” 单程 型物质流动 模式相对应 的“ 资源消费一产 品一再 生资 源” 闭环 型物质流动 模式 , 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 的利用效率 ; 从科学范式角度看 ,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基 于技术范式革命基 础上 的一种 新的经济
发展模式。
12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的 重要 意 义 .
最后是对末端 治理 的局 限性认识不足 。 末端治理有很 多局 限性 , 它是问题发生 后的被动措施 , 因此 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 污染发生 ; 末端治理 随着污染物减少 而成本越来越 高 , 它在相 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 长带来 的收益 ; 由末端治理而形成 的环 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 效益 ; 末端治理趋向于加 强而 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 , 从而牺牲 了真正 的技术创新。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大量外资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本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以中国为例,中国外资依存度(外资投资存量与GDP的比重)1985年仅为1.55%,从1995年起保持在20%左右(1997年为24.4%)。
另据资料表明,截止到2001年10月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84894个,合同外资7319.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58.77亿美元,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以实用技术的进入为例,自1994年以来,加拿大北方电信、美国IBM、英特尔、太阳微、宝洁、杜邦、诺基亚、爱立信、松下等知名公司都相继在中国成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或实验室。
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购并当地企业实现的外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促进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根据“区位优势”理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存在劳动力超额供给和劳动力成本普遍偏低现象,外资进入得以安排大量的工资低廉的过剩劳动力从事有效就业,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具有国际分工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业。
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资本进入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博弈规则和惯例,大大缩短发展中国家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能够加快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越开放,其经济转型的进度越快。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
如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
墨西哥经济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自1994年2月以来,美国连续6次提高利率,造成了数百亿美元从墨西哥等国抽走流向美国,极大地损害了墨西哥的金融和经济稳定。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一)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们是在物质技术基础低下的条件下起步的。
目前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基础比我们优越得多,它们的方向是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化、高新技术产业主导普遍化的态势发展,并且前二者基本解决,而我们则是在前二者才局部解决,后者相距尚远的条件下去发展的。
第二,我们是在劳动生产率落后的起点上赶追的。
目前我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才“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5%左右”。
再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中,国民财富增长的71%来自科技进步。
相同时期,日本科技进步因素占国民财富增长的65%。
而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的30年问,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仅达25%左右。
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贡献率已达80%,而我们才达到30%左右。
如果我们不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难以达到制定的目标,而且还会加大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第三,我国的资源禀赋差且利用率低,弥补不了我们其他方面的差距。
从资源条件看,农牧业我们不占优势。
从矿产资源上看,由于人口众多,按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计算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80位左右。
这种能源现状仅能维持自给,靠其创汇来弥补经济发展之不足根本没有地。
第四,我国的富裕程度偏低,支撑国际竞争难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未来在吸收外资和技术方面,将处于竞争更加激烈的境地。
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抓住机遇,不能通过依靠科技使竞争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升,那么我们的发展环境将会恶化。
第五,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偏低,科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不能适应科技现代化的需要。
第六,我国人口众多且增长过快,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障碍。
由于人口过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便被人口大国的分母效应所抵消。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一是不平衡性或多层次性。
中国地区差距大,各地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然有先有后,在一定时期内的实现程度必然有高有低,发达地区可以而且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
气候变化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环境问题,但实质上是 发展问题。根据对人均排放和人均 ’B6 关系的实证分
!"
江西社会科学
!""#$ %
活水平、 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大任 务。 中国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的决心和努力不会动摇, 这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 条件, 中国不会以降低人均收入或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因此, 从理论和国情来看, 中国 (单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途径就是降低能源强度 “ 十一五 ” 位 &’( 能耗 ) 。 然而, 研究表明, 即便实现 节能
3W
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的巨大压力,还因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国内环境,避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 效应。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影 响因素,然后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发展 低碳经济面临的障碍与困难,最后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发 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 关键词 ’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金融危机 & 中图分类号 ’ ;!"Z & 文献标识码 ’ E & 文章编 (!""# ) 号 ’ (""V [ Z(C\ "% [ ""!" [ "% 庄贵阳((#L# — )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 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与气候 (北京 变化政策。 (""%Q! ) 本文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发展 低碳经济途径研究 ” 工作组的研究成果。
!
《斯 析结果, 两者之间呈现一种近似倒 C 型的曲线关系。 特恩报告》 也指出, 在全球层面从长期来看, 如果没有强 有力的政策干预,人均排放和人均 ’B6 之间的正相关 关系将长期存在。!"": 年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D 吨,中国为 A 吨,发达国家从日本的 %" 吨到美国的 !! 吨不等。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 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对经济外延扩张空间的需求很 大。加之经济、 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 近年来, 中 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惊人。 %#@" < 能源消费总量只增加了 D 亿吨标煤, !""" 年的 !" 年间, 而 !""% < !""A 年的短短 A 年间就增加了 %% 亿吨标煤。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至少在 !"8" 年以前中国能源消费 (见表 %) 与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力 。
初中地理课教案: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原因
初中地理课教案: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原因】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显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而这种差距的存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初中地理课教案,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
【正文】一、资源禀赋的差异发达国家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积累上比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
自然资源的禀赋差异是重要的原因。
发达国家往往拥有较多的铁、煤、石油等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的禀赋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往往拥有更为丰富、完善的教育、科技、医疗等资源,从而能够吸引和培育出更多拥有高技能和高知识的人才。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是造成差距的原因之一。
例如,发达国家往往拥有更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
同时,内战、贫民窟、疾病,以及恐怖袭击等问题的出现也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复杂和不稳定,因而难以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
三、政治制度的差异政治体制的差异和政府的政策往往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相对稳定,在政策制定方面比较有效。
例如,发达国家更加理性和有效的财政、货币和贸易政策等政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存在相对不稳定的因素,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率低下。
这也是经济发展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四、人文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中,教育、传承文化以及社会权利的稳定和平等等方面存在着相对强大的人文影响。
最值得一提的的是,教育和科技等非经济因素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上的壁垒、教育质量的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结论】民族、地理和历史的遗传效应、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叉作用以及内在的发展动力因素等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今天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对策研究
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对策研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动力的转变,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加大;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此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2. 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
例如,收入分配不均问题较为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足,给普通民众带来了困扰;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
3. 创新能力:虽然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高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保护仍然是一个短板,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这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 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正面临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变。
这意味着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由规模扩张为质量效益提升型的增长。
2. 科技创新:在未来发展中,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已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3. 绿色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挑战。
未来,中国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4. 开放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
未来,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各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三、对策研究1. 加强改革创新: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当今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及机会障碍分析
1、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
2、技术引进;3、制度模仿;4、劳动力优势;5、国际竞争力优势;6、制造业优势;7、本土化优势。
劣势:8、国内就业压力大;9、应对国际影响的领域在扩大;10、影像经济社会的因素多且易变;11、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大;12、体制机制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1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差距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历史阶段都表现得相当明显,而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产生发展的独特性,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14、7、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发劣势:改革开放后短短三十年,中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增长,被西方称为“中国奇迹”。
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果断摒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获得更好的技术和改善资源配置,使中国经济实现动态增长。
但市场经济体制有其固有的弊端,即市场失灵,如分配不公、外部效应、失业、经济波动等。
实践证明,中国引进市场经济体制后,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愈加不平衡,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15、8、技术引进的后发劣势。
一方面,引进的技术并非核技术或最新技术,而是发达国家即将淘汰的技术,并且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只将其价值链中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环节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将自己集中于价值链中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这造成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劣势。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风险较高,发展中国家普遍在研发领域投入较少,很多领域如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都依赖进口。
过多依赖技术引进与模仿也会造成技术创新的惰性,陷入“引进—模仿—再引进—再模仿”的恶性循环。
16、9、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后发劣势。
一方面,长期依靠出口,使经济的需求结构长期不平衡,内需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以惊人的速度展现在全球面前。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政策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经济增长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尤为明显。
首先,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和港口,这些设施的建设加快了货物和人员的流通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其次,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宽松导致了资金的迅速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支持。
同时,货币政策的紧缩能够防止通货膨胀并提高人民币对外汇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出口。
最后,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系列政策促进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种制度和政策的调整极大地增加了出口的丰富性和数量。
二、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增加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力支持,更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
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是机械设备难以替代的,人力资源的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的影响不单是在个体上的,而是对整个社会经济都有影响。
人力资本的增长不仅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和创新活动,还有利于科技创新、创新培训的发展等,进而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
三、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进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新的技术进步中,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
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改善,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技术进步也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中国的实体经济更为活跃,非常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资源环境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同时又是抑制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分析
河南
安阳
4 5 5 0 0 0 )
【 关键词 】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推 动 力 ,而 市场 对 这 些 资 源 的配 置 作 用 显 著 影 响着 区 域 经 济 的 增长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 是生产要素 , 沿海地 区区位优 势的便利条件 , 为经 济快速发展提 供了充足 的人 力、 物 力资源 , 使 地 区 发 展 处于 领 先 地 位 。 另 一 方 面 是 开 放程 度 ,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有 赖 于 市 场 环 境 的互 通 交 流 , 改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对 外 开放 的 重 点 一 直 都 在 东 部地 区 , 而 中、 西部地区对外交流相对较少 。
( 三) 国家 政策 1 9 7 8年 以后 国家投 资向东部倾 斜, 在 国家政策和市场 双重力 调的经济现象 , 特 别是在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时期 , 区域发展的不 量的作用下东部经济得 以快速发展 , 而中、 西 部则陷入既无资金又 协调更成为 了一个普遍性规律。作为一个地域 辽阔、 众多人 口, 同 留不住资金 的困境 。我 国 5个经济特 区、 1 4个沿海开放 城市 的格 时拥有丰富 自然条件与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区域 发展不平衡 局 ,使得东部利用有利 的区位 和政策优势优 先接受先进技术 和管 由来 己久 ,并且在 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是个不容忽视 的 理方式 。同时在其他方面如税收、 外汇 留成 、 金融政策等也都享有 问题 。 更 大 的 自主 权 , 进 一 步 促 进 了我 国区 域 协 调 发 展 的 差 距 。 我 国 区 域 经 济 发展 不协 调 的 现 状 三、 缩 小 区域 经 济 发 展 差 距 的 对 策 党 的 十一 届 三 中全 会 开 启 了改 革 开 放 的 序 幕 , 我 国对 沿 海 部 ( 一) 破除行政壁垒 , 打 造 统 一 体 制 环 境 分 重 点地 区和 城 市 实 行 了引 进 外 部 资 源 、 加 快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政 由于 中央政府在控制区域利益本位化、 限制 区域管制 、 加 强区 策。其总体思想是要鼓励先 富带动后富、 东西联合 、 共 同发展 。 自 际联 系 及 指 导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等 方 面 均 能起 到 重 大 作 用 , 因此 中 央 1 9 7 8年 以来 , 我 国 各 地 区 的 经 济 都 有 明显 增 长 , 但 也 出现 了差 异 , 政府应组织建立统一的体制环境 ,取消阻碍资源合理流动 的区域 以G D P为 例 , 分 区域来看 , 2 0 1 2年 , 华 东区 G D P总 量 全 国 领 先 , 达 壁 垒 。 改革 一 切 不 利 于 地 区 建 立 开 放 区 域 经 济 合 作 体 系 的 体 制 障 到2 0 8 6 4 1 . 4 0亿 元 , 占全 国总 量 的 比 重 为 3 6 . 1 9 % ; 中 南 区 排 在 第 碍, 清理不利于区域经济合作 的地方政策和立法 , 通过制度 的重新 二, G D P总 量 1 4 7 1 6 8 . 7 5亿 元 , 占全 国 总 量 的 2 5 . 5 3 % ; 华 北 区 以 设计和 资源 的合理安排 , 激励地方政府进行更 多的区域 间合作 。 清 8 5 3 6 2 . 3 6亿 元 名 列 第 三 , 占 全 国 总 量 的 1 4 . 8 1 %; 西 南 区 以 除障碍 的同时, 要从法律层面建立起对地方政府 的约束机制 , 使各 4 8 6 6 6 . 9 0亿 元 排 在 第 四 , 占全 国总 量 的 比重 为 9 . 2 1 % ; 东 北 区排 在 类 地 区经 济 合 作 组 织 的活 动 有 法 可 依 , 为经 济 合 作 提 供 法 律 保 障 。 第五 , G D P总 量 4 6 5 3 2 . 1 亿元, 占全 国 比重 为 8 . 7 5 % ; 西 北 区位 居 最 ( 二) 部 署 总体 战 略 , 促 进 区域 协 调 发 展 末, 6 D P总 量 2 8 8 9 2 . 9亿 元 , 占全 国 的 比 重 5 . 5 1 % 。 呈现 了 以 东部 沿 调控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 促进 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 , 涉 及到我 国 海地 区最 高、 中部次之、 西部最低 的等级排序 , 而 且这种差距还有 经 济 发展 的 总体 战 略 、 国 民经 济 空 间布 局 等 许 多重 大 问 题 和 关 系 拉大的趋势。 的调整 。我 国在“ 十二五” 期 间关于区域经济发展 的规划 依然按照 二、 我 国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不 协 调 的 成 因 分析 “ 西部开发 、 东 北振 兴 、 中 部 崛起 、 东部率先 ” 的 总 体 战 略来 实施 。 但 ( 一) 历 史 成 因 结合 各地 区的具体情况 , 各地 区的 内部 差异 和空间范 围都很大 , 就 东 部 地 区 经 济 在 历 史上 的发 展 水 平 就 比西 部 和 中部 高 。 在 中 必 须 有针 对 性 地培 育 区域 内部 增 长 点 ,进 一 步优 化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国发展历史进程中, 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向四周慢慢扩散 , 自唐朝 以 格局。政府应扮演起统 筹规划 、 合理组织的角色 , 制定促进区域经 来, 我 国的经济 发展重心就开始逐 渐 向东部转移 , 到 了宋朝 , 经济 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和规划 ,重 点解 决国民经济 各部门在区域 重心 已经到 了东南地区。东部地 区人杰地灵 、 水道交错 , 对经 济发 发展中的矛盾 。 综合协调区域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调度, 进一步解 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到 了近代, 东部地区受西方商业文明的影 决 区 域布 局 上 的先 天 不 足 ,把 区域 发 展 需 求 和 国 家 整 体 战 略 规 划 响有 了快速发展 , 我国近代工业就首先出现在东南部的沿海城市 。 有机结合。 由于 历 史 的积 淀 , 新 中 国成 立 之 后 , 东 部 的经 济 基 础 比 中西 部 地 区 ( 三) 引 导 社会 投 资 , 合 理 配 置 地 方 资源 要强 。 相 比 之下 , 西 部 地 区地 貌 多 复杂 凶险 、 交通 闭 塞 、 信 息 交 流 不 中央政府投 资的重心应 向基础性投 资和公益性投 资转移 , 通 畅, 久 而 久之 造成 了社 会 经 济 的落 后 。 过 对 欠 发 达地 区基 础 设施 建 设 的投 资倾 斜 , 引 导 对 一 些 区 域 的竞 ( 二) 市 场 发 展 规 律 争性投资。 中央 政 府 投 资 应 在 统 筹 全 局 的 指 导 原 则 下 , 合 理 安排 区 资金 、劳动力等各种要素的投入是一个地 区经济发 展最主要 域生产力布局, 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同时, 对 区 域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提 供 支 持 。 通 过 加 大 对 能源 、 原材料工业、 基 础 设 施 项 目 的投 资 以达到使资金注入到不发达区域 的 目的,鼓励 外商直接投资和发 作者简 介 : 明鸣( 1 9 8 6 一) , 女, 汉。 河南安 阳人 , 大 连理 工大学人文与社 会科 达地区的资金投向落后地区, 完善经济不发达区域 的“ 造血功能 ” 。 学学 院 2 0 1 1级行政 管理专业硕 士研究 生。研究方 向 :公 共管理 ;杨 阳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要 形 式
非股权市场进 人方式 ,而在股权市场进入
方式 中 ,近 年来受到关注更 多的是跨 国并 购。本文拟对 中国企业在 出 口和跨国并购 两条道路上遇到的障碍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 对于 启动 法律 程 序 等 事后 补 救 措 施 ,根据企业 国际营销战略 建立品牌海外
来传递差异化 的定 位。即使是主要满足全 球消费者共性需 求的技 术密集型产品 ,也 应注 意标准化 与 差异 化策 略的结合 运用 ,
上培 育 的 主 品 牌 , 才 能 从 真 正 意 义 上 解 决 中国 企 业 国 际化 所 面 临 的 障 碍 。 关键诃 : 国 际化 障 碍 并 购 知 识
舔 。
家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使 用优 先原则依 据
商标的原始凭证认定权利人 ;注册优先原 则依据 商标 的注册纪录确定权利人 。 在 品牌 维护的问题上 ,要 综合考虑商
在经企挑化 球景必 择业种然 为化下入 济的战选 。业,方 中面市成 跨临场 全背和 国的国 企各进 国的际
式可以分 为非股权市场进入方式 和股权市
或某些企业 中经营不善 的业 务部 门实施并
购 ,相对于顺应产业梯度转移趋 势面向发 展 层次更低的发展 中国家和地 区的投 资来 说 ,属于逆向投资 ,无法借助经典 的跨 国
企业 品牌 的市场定位如何?这些 问题是 企
业进行 国际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规划 时面 临
的核 心 进 入 方 式 的 障碍 及 对 策 分 析
出口企 业对国外市场上 的营销组合要
素难 以施加 有效的影响和控制 ,难 以深入 获得有 关的市场 知识 和信息。对于 中国企 业 的国际化 来说 ,出 1方式遭遇的问题还 : 3 具体体现在 品牌保护 、反倾销等方面 。
社会矛盾对社会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社会矛盾对社会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社会矛盾是一个社会的普遍存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
这些矛盾不仅对社会变迁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矛盾对社会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
首先,社会矛盾对社会变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当社会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时,这些矛盾往往会催生出社会变迁的需求和动力。
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出现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和劳工运动的兴起,从而产生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
因此,社会矛盾促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然而,社会矛盾并不只是推动社会变迁,它们也可能成为制约社会进步的障碍。
当社会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时,会引发不稳定因素,严重干扰社会的正常运行。
例如,贫富差距的加剧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这些社会矛盾如果得不到缓解,将会对社会变迁产生负面影响,阻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除了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外,社会矛盾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矛盾的存在可能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例如,社会不公平现象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情绪,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企业难以开展正常运营和投资。
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阻碍和负面影响。
然而,社会矛盾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机遇。
适度的社会矛盾促使社会关注和解决问题,催生创新和改革。
比如,在创新型社会中,社会矛盾推动着人们对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追求,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因此,社会矛盾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要实现社会变迁和促进经济增长,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和解决社会矛盾。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社会管理和调控,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减少社会不公现象的发生。
其次,建立有效的矛盾化解机制和渠道,积极倾听广大民众的诉求,解决矛盾纠纷。
此外,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和谐社会意识,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障碍论文摘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着很多障碍。
国内障碍: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国际障碍: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贸易条件的恶化、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障碍等。
在上述诸多障碍因素中,制度障碍应是最根本的约束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与此同时,亚洲和拉美的一些新兴工业国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整个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什么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一、政治障碍1.政府稳定性。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国内政局的不稳定、战乱、政府更迭频繁,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政治独立。
发展中国家即使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但在殖民时期,大多数殖民地政府只投入极为有限的资金,用于培训当地人民、开发电力资源或推动工业发展,殖民地的大众却从中受益甚微。
3.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本身,尤其在早期阶段,会造成社会与政治的高度紧张,从而削弱增长所必需的稳定基础。
政治与政策揉在一起,这是为什么某些国家能够有历史长久的经济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却不能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障碍1.贫困恶性循环。
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很低,生活贫困,教育落后,技术水平不高,机器设备短缺,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种循环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在供给方面,形成一个“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从循环的需求方面来讲,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资本缺乏是产生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形成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约束条件。
2.低水平均衡陷阱。
(1)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过低,导致储蓄能力过低、投资量小和资本形成不足,而人均收入低的原因又在于资本形成不足,由此可见,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主要障碍和关键所在,它实际上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阶段。
(2)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社会、经济、政治和制度等许多方面是产生低收入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稀缺,资本形成不足,以及收入分配制度上的不平等。
低产出导致低收入,低收入进一步强化了经济贫困,使发展中国家总是陷入低收入与贫困的累积性循环困境之中。
(3)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单一的经济结构,缺乏人力资源和适宜的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
3.社会和历史因素。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较长的殖民统治,使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制度,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种族、部落和宗教冲突和紧张局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总是存在,一国在民族和宗教方面的差异越大,它的内部冲突和政治不稳定也就越激烈,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国的经济发展。
而且,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普遍较高,赡养负担沉重。
[!--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 4.国际障碍。
关于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国际因素,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有关。
(1)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在贸易产品的数量和品种方面,发达国家不断加以限制,实行逐步升级的贸易保护主义。
发达国家还利用不同环境标准,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发达国家运用关税和其它贸易政策,使发展中国家无法摆脱作为原料出口国的地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价格“剪刀差”继续扩大,使发展中国家很难得到自由贸易的实际利益。
(2)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恶化。
它们的自然资源收益不是用于自身的发展,而是用于偿付利息。
(3)先进技术往往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手中,为获得竞争优势和最大利润,它们一般并不愿意与发展中国家分享。
三、制度障碍上面所述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制度障碍才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更大的程度上由少数有权势的上层人物统治着。
因此,收入分配制度就会极端不平等,对特权阶层的保护就会严重阻碍其经济发展。
一国如没有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相应变革,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往
往是不可能的。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如贫困、失业等都要通过经济增长来解决。
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少发展中国家虽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还不算低,但并没有经济发展,且经济增长发生之前社会上所存在的问题,在经济增长发生后仍未见多大改变。
如收入分配不公,基本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等。
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少数特权阶层或官僚阶级所剥夺、垄断和享用。
所以,虽有经济增长,参与生产性劳动的广大民众则被排斥在收益分配格局之外,政治结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等方面得不到增长的经济的支撑。
在现实中,一些经济上贫困落后、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是政治制度存在问题或制度效率不高的国家,无休止的政治斗争,管理无效和社会秩序都相当普遍。
这是发展中国家难以发展或发展没有效率的症结所在,一些国家的官僚体制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事实上,在那些政治、吏治腐败的发展中国家中,不仅国内大量的资源处于闲置、浪费状态,或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使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而且其统治者为维护其独裁统治,并把如何使这种统治得以“延续”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况且,为保证这种统治稳定、持续,就要动用或利用军队作后盾支持,将社会上的所有资源都集中起来统一调配使用,而且打着民族主义、国家利益的旗号,强调本国发展经济的特殊性。
因此,这类发展中国家根本不可能发展经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
在当代,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庞大政权体系和官僚阶层不仅耗费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导致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难以积累起来;如果再加上政治制度缺乏来自新闻的、政党的、法律的、议会的全方位监督,那就必然会产生广泛而普遍的腐败,而政治体制的腐败往往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阻力。
资源再多,也因制度的无序而导致浪费。
[!--empirenews.page--]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努力推进本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高效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制度的高效率来带动经济增长的高效率,只有良好的、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参考文献:(1)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美]托达罗著.黄卫平等译:《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