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作者:余晓峰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9期

摘要:目前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粮食危机的发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建国以后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粮食已经做到基本自给。但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只有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国家和粮食储备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严格限制粮食的工业化等方面下大力气,中国才能切实保证粮食安全。

关键词:世界粮食危机;粮食危机;中国;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54-03

突如其来的世界粮食危机使整个世界面临饥荒,它是比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世界性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又严肃地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养活这13亿人口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因此,中国的粮食安全显得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重要得多。这就要求中国的粮食安全决不能只顾眼前,而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

一、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

(一)世界粮食危机的现状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萌生、滋长,到2008年全面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在接踵而来的金融危机作用下,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食品原料成本飞涨、燃料价格上升、不可预知的天气等因素,全球正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粮食危机。国际粮价成倍暴涨,世界粮食库存直跌到安全线以下,供不应求状况频现,“粮荒”波及世界许多地区,甚至在有些国家引发了社会骚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2009年10月14日发表报告说,2009年全球营养不良人口将达到10.2亿,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

这场世界粮食危机不是偶然发生的,是世界粮食长期供求失衡的必然结果。早已有专家指出,世界粮食产量已多年徘徊不前,世界粮食库存这些年以来也连续下降,而同期世界人口却不断增加,现已达66亿多。国际谷物理事会最近预测,2009—2010年度,全球谷物总产量约为17.48亿吨,比上年度减少4 400万吨[2]。

(二)世界粮食危机的原因

导致世界粮食形势严峻的原因有多种:

第一,金融危机重创粮食生产,引发连锁反应。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重创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贸易和信用交易,同时导致失业率上升,引发民众工资收入减少,购买粮食的能力遭削弱。第二,气候变化引起自然灾害频仍,导致全球粮食减产。澳大利亚、欧洲等主要粮食出口地区遭受了百年未遇的自然灾害,导致这些粮食主产区遭受沉重打击,粮食大面积减产。第三,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长。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攀升,造成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肥料和柴油价格的上扬以及运输成本的大幅增长。第四,制造生物燃料导致粮食需求大增。美国等国家把大量的玉米用于生物燃料生产,不仅造成了食物供给的减少,更引起了市场对于稳定供给的担忧和恐慌,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价格上涨预期。第五,农产品价格低使一些国家放松了警惕性。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迷信世界贸易自由化,对农业投入不足导致产粮能力弱化,国内粮食长期短缺,大量依赖进口来维持国内粮食供应。

在全球粮价飞涨的形势面前,中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以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目前,中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也应看到,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上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是刚性的,中国粮食形势并不乐观。

二、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就是说,首先要有足够的粮食供给;其次要有一个合适的粮食价格。粮食安全包括三个具体目标:一是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二是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三是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粮食安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一)中国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较好地解决了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1.建国初期中国的粮食生产状况。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他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3]此后,他还强

调:“须知中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4]建国初期,由于实行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中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只有1.1亿吨,根本不能自给。1956年农业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粮食产量也提高到了1.95亿吨,粮食短缺得到了大大缓解。但由于路线错误和一些自然人为的灾害,中国经济1959—1961年遭受了严重困难时期,当时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为217公斤,由此出现了严重饥荒,损失惨重。1962年以后粮食产量缓慢上

升,此后由于极左路线的推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国粮食增长步伐停止了下来,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不前。

2.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社会主义建设上,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和农业发端的,土地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对于这场变革邓小平倾力支持,他谈道:“再就是重视农业。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5]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开始大幅度增长。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只有

6 095亿斤,此后,在1982年登上了

7 000亿斤, 1984年达到了

8 000亿斤,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中国第一次解决了吃饭问题。

3.世纪之交的中国粮食生产状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拉开了新一轮的改革序幕,党的十四大也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江泽民强调:“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加强农业。”[6]从1994—1998年,中国连续五年丰收,并且在1996年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 199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产量1.024亿斤。粮食产量连续超过5亿吨,人均350公斤,其中1998年为人均411公斤,中国已经做到粮食基本自给,丰年有余。

4.新世纪中国的粮食生产状况。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农问题倍加重视。胡

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

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

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

安全。”[7]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指出了未来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使得粮食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1999—2003年由于种粮成本增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锐减,大片土地撂荒,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减少,粮食安全警钟再次敲响。为此,中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扶持和恢复农业生产,从2004—2007年连续发出四个“1号文件”,建立支持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税被免除、财政支农力度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恢复和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 285公斤,实现连续五年增产,人均占有量达到406公斤,有效地应对了全球粮食危机。中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吃饭问题,粮食自给率达95%。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2002年中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物热值、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