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物质之一,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国面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更加艰巨,必须深刻认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有效对策。
一、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我国每年的耕地面积大约为1.8亿公顷,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不利的影响,每公顷的产量仍不及一些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导致我国现有的粮食总产量无法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对策:加大科技投入,在种子、肥料、农机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推广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耕地面积下降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地增加和经济发展等因素造成的。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对土地的利用趋势更加强化,耕地面积的保障显得更加重要。
对策:实施科学粮食总量控制,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严格管控城乡建设用地,限制开垦新的耕地,保障耕地占有量和质量。
三、粮食质量总量有待提升在过去,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土壤流失加重,耕地空气质量下降,泥沙淤积等问题日益突出。
对策:采用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持续推进环保型农业的发展,严格监管食品质量,做好抽检和评估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四、应对气候灾害气候灾害依旧是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风灾、水灾、干旱等气象灾害常常使大量粮食作物损失。
如何应对这些灾害已经成为了当今的一个关键问题。
对策:研究建立更加科学的粮食生态系统,共同抵御气象灾害的发生,提高种植、采收和贮存粮食的技术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综上所述,当今粮食安全面临着多重挑战,同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并调整农业骨干,加强食品质量和技术的监管,保障粮食产能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一、本文概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保障措施。
文章首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接着详细分析了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农业技术落后、粮食储备不足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包括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粮食储备体系、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等。
本文旨在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有益参考,以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二、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然而,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是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紧张局势。
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也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同时,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再次,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不完善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
尽管我国粮食储备规模较大,但储备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粮食需求。
粮食物流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运输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等,影响了粮食的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
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容易受到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不确定性。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耕地资源紧张、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不完善以及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等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形势与政策论文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形势与政策论文(6篇)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对于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大家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形势与政策论文(6篇),以供大家参考!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
民以食为天。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近年来,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就先捂住自己的“粮袋子”。
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
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
越是面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们就越要明确,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要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我国用占全球不到10%的耕地、6.5%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力保障了14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202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粮食人均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
但也要看到,由于人多地少,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且“紧平衡”越来越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的进口大豆及主要食用油量值数据,2020年,我国共进口大豆10033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983万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我们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其粮食产量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粮食生产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压力。
粮食生产安全成为国家政策中的重要议题。
首先,中国的土地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和开发压力,这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了威胁。
工业排放、化肥农药使用以及土壤退化等问题导致了土地的污染,这不仅影响了粮食作物的生长,还可能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修复土地资源,以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其次,气候变化也给中国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挑战。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技术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另外,粮食安全政策也成为中国政府的重中之重。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以及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中国在粮食生产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促进了农业和粮食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来解决。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相信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会得到不断改善。
粮食安全论文
当今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浅议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都不能掉以轻心,并且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对中国而言,粮食安全则国家稳定,粮食不安全则国家不稳定,甚至出现大乱;对世界而言,中国的粮食安全出了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有效解决且世界粮价会大幅攀升,对缺粮国家都是一场灾难。
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进行了一些分析,以期和同仁们商榷。
一、粮食安全面临的新矛盾和深层次问题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增产,去年又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53080万吨,粮食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当年粮食产需基本平衡。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粮食持续再增产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当前一个时期粮食安全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深层次问题。
一是保护基本农田与增加财政收入存在矛盾,房地产泡沫经济影响深刻。
据了解,有些市县领导不能正确处理这一矛盾,把增加财政收入的着眼点并未放在工农业开发上,而是放在了房地产开发上。
他们看到花七八万甚至二三万元把一亩地从农民手里征来,一二十万元再出让,增加财政(政府)收入很容易,便自觉不自觉地把基本农田保护只是挂在嘴上,而实际上或明或暗地支持、纵容或袒护房地产商大量开发土地,甚至多占滥占耕地。
甘肃省的土地出让金2003年之前每年在20亿元以下,从2006年开始超过30亿元,2008年超过50亿元,去年达到60.48亿元,上缴国库的49.41亿元相当于全省财政收入的17.2%。
可以说,现在的政府财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土地财政”!甘肃兰州市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只有1368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4%,但每平方米万元以上的楼房(不算别墅)竟然也接连出现。
可以说,房价飞涨与政府有着极大的关系,政府实际上是在带头不保护基本农田!资料显示,甘肃省基本农田已由1998年的6158万亩减至2009年的5760万亩,减少了6.5%。
造成这种结果的正当因素固然很多,但也必须坦率地承认,房地产泡沫经济已对基本农田保护构成了严重挑战,而且其影响是非常之深!二是粮食生产与实现城镇化和结构调整存在矛盾,耕地和粮播面积日益缩减。
试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试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安康市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次禹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是世界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增长,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因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1974年11月于罗马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问题。
1983年4月,国际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新概念。
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都能买得到又能买起人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概念做出了第三次表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享受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
从上可见,粮食安全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由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由国家粮食安全到家庭粮食安全,由营养安全深化到可持续安全。
20余年以来,这个概念一定处于调整之中,但是最基本的内容仍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有权利得到起码的营养。
这种解释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是时候都能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
包括要作到确保可供、获得、利用和稳定等方面都没有风险”。
(一)粮食安全含义它包括三个含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
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适量进出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充足的粮食。
中国粮食安全申论作文素材
中国粮食安全申论作文素材
素材1: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中国人口众多,且经济快速发展,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农业水资源问题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中国地大物博,但可利用的耕地有限,且大部分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水需求增加,水资源稀缺问题突出,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压力。
其次,土壤污染严重影响着粮食安全。
长期的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地下水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品质受损。
此外,农田的土地资源也遭受不合理开发,耕地面积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安全问题。
第三,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不规律,气温波动,灾害频发,如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加剧。
这些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风险,也使粮食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
最后,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也对粮食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农村人口外流,导致了农业劳动力不足,农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
此外,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方式展开,机械化水平低下,科技进步缓慢,限制了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令人担忧的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推动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土壤保护与修复,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以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粮食安全论文(精选5篇)
粮食安全论文(精选5篇)粮食安全论文【篇1】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居安思危,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要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仍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品种供给结构性短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依旧存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我国发展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
越是风疾雨骤,越是惊涛骇浪,就越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
从国内需求研判,我国粮食呈现供需结构性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逐渐转变的同时,也使得粮食供需关系出现了两对结构性矛盾。
一是低端产量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二是口粮安全与改善型需求的矛盾。
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必然导致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向高质量改善型需求升级,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将会越发突出。
从国内供给研判,粮食增产空间面临硬约束。
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面积距离18亿亩的耕地红线越来越近。
二是耕地质量明显下滑。
由于高强度利用,我国耕地基础地力也呈现下降态势,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问题尤为突出。
三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
部分农村地区出现耕地撂荒、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等现象。
从国际供给研判,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性不容乐观。
新冠疫情蔓延和国际形势的持续紧张对全球粮食供应体系造成很大冲击和影响,国际粮价出现大幅波动,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
我国部分农产品例如大豆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且进口对象国家高度集中,国际形势变化必然对我国粮食进口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我国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是指有关粮食生产、储存、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中产生的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粮食是人类的重要生活资料,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粮食生产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化的进程,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污染与退化,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影响粮食生产。
农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粮食储存问题。
由于粮食产量的增加,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储存,但我国的粮食仓储设施普遍存在着粮食损失、虫害、霉菌污染等问题。
尤其是在长时间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粮食易受到蛀虫、霉变菌等微生物的侵害,造成粮食质量下降,甚至发生中毒事件。
三、粮食加工问题。
粮食加工过程中,存在着粉尘污染和添加剂超标的问题。
其中,添加剂超标会导致粮食中存在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而粉尘污染则会导致工人职业病的发生,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粮食流通问题。
粮食流通过程中存在着掺假、夹杂、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会掺假夹杂次品粮食以牟利,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农业生产者对市场信息不足,导致生产和流通环节脱节,粮食供应不稳定。
五、粮食安全意识不足问题。
一些消费者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往往忽视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盲目追求价格低廉的食品,容易受到劣质食品的侵害。
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改进粮食储存设施,提高粮食仓储能力,加强仓储技术人员的培训,防止粮食损失和污染。
四、加强粮食加工企业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与体系,严控添加剂的使用。
五、加强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管,并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加粮食安全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食品。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粮食问题的解决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粮食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粮食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种植结构问题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主要由小农户生产,种植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优势,难以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升级。
同时,由于地区差异和环境影响,农民种植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缺乏统一技术指导,也影响到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和农业管理能力,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但是农田占比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农地流转和撂荒现象日益严重,也加剧了农地资源短缺。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改善农民土地授权体系,保障农民利益。
此外,还需要通过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和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扩大农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量。
三、气候灾害防范问题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风险日益增强,如干旱、洪涝、台风等天气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自救自卫能力和对应急措施的应对能力。
同时,还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提高耐旱、抗灾、高产的能力。
四、农业生产成本问题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一个因素。
一方面,农业生产资金短缺,不能购买高质量的种子、化肥和农药;另一方面,农业价格波动大,农民得不到有效的收益。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农业补贴、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保障农民利益;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督查,保护消费者权益。
总之,粮食安全不仅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农业投资,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农业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管,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论文(一)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论文(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背景和现状、困境及其影响、对策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一、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背景和现状我国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长历史的农业文化。
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一定的水平。
然而,由于我国人口的数量庞大,导致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据最新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4亿,而仅有不足10%的耕地面积,且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更是少于世界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水平整体上相对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再加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大量耕地被占用和转化,农民的承包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使得农业生产难以满足人口需求。
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困境及其影响粮食的供应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但是我国粮食过剩或者不足都会影响粮食安全。
如果粮食供应不足,则人们的生活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
如果粮食过剩,则粮价下降,产农收入下降,而农民的反弹性消费较低,对于农村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大局和农民的利益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而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粮食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采取农业合理化种植难,生产成本上升,农民收入低等多个方面。
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要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
首先是改革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农村投资,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和创新技术,开发适应性和抗灾性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优化供应。
其次,应该采取合理的粮食管理政策,加强外部市场对粮食安全的监管,并增加国家的稳定储备。
最后,要加强粮食安全意识教育,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提高人们的粮食消费和药材养生需求,促进全民的身体健康,为保障粮食安全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粮食生产量和质量都面临着挑战。
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国需要解决粮食生产和供应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一、粮食生产能力不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但是在粮食生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耕地面积每年都在逐渐减少,而土地的肥力和产出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在农村地区,由于劳工力的流失和劳动力的老龄化,劳动力供应量也在逐渐减少。
这些因素导致了粮食生产的能力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为了增加粮食生产的能力,中国可以采用科技手段,引入先进技术,加强肥料的利用,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耕地的质量。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使用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二、粮食流通不畅中国的粮食流通不畅也是一个问题。
在某些地区,粮食受到天气灾害和农业病害的影响,导致供应短缺。
另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去了自给自足的能力,造成了粮食供应方面的短缺。
为了解决粮食流通不畅的问题,可以增加物流和运输方面的投入,建立更为完善的物流和运输网络。
此外,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其运输和销售能力,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值,也可以加强粮食流通的能力。
三、粮食安全生产的迫切需求粮食安全生产是保障粮食供应的基础,防止粮食生产和使用中出现问题。
然而,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包括污染、化学农药和基因改造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影响了中国粮食的质量和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粮食安全问题,可以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大对农业生产和消费的监督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粮食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另外,可以引入生态农业和生物技术,采用更为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中国也可以采取粮食进口和增加储备存粮等方式保障粮食安全。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五篇)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五篇)中国人口多,粮食储备不够。
中国坚持粮食政策,不放开粮食土地的红线,倡导人们节约粮食,不浪费食物。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篇1)增减双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国家领导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当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
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增减双措并举,做到“开源节流”,“开”增产“之源”,“节”减损“之流”。
“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虽然近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廪充足,粮食安全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大考,但面对我国粮食需求将随人口增长而刚性增长,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粮食安全意识,通过增高粮食亩产量、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等方式,“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提高粮食亩产量,不仅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触碰耕地红线这条“高压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统筹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也要所有人一起行动起来,不为一己私欲,占用耕地,让耕地“非农化”,也不在耕地上实施任何“非粮”行为,让耕地“非粮化”。
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我们要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我们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要做“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追求者和践行者,将现代化和高科技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支撑,向生产科技要亩产、要收益。
“节”粮食减损“之流”,减少粮食损耗现在,粮食减损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存在于粮食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
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的粮食安全今天来具体谈一谈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个重要层面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那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人的安全的实现,人的安全的实现关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过程。
那这一过程之中也就涉及到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系统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构成,其中强调人民安全是宗旨,经济安全是基础,社会安全是保障。
今天所涉及到的粮食安全是一个关乎于人民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重大安全问题。
粮食本身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粮食的存在,它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备条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产品,它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着基础。
粮食是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今天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安全问题。
当然,新中国自成立以来,通过多次粮食战略的调整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但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对中国总体的国家安全构成重要挑战的一个领域,中国历任党和政府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有了粮食,人类才能够生存、生产和生活,才能够实现人的繁衍。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也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品,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通常说“粮食足,天下定”、“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的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粮食对于人民生活的保障和社会稳定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一、粮食安全与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存在有几十年的历史,而粮食安全这一概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现实问题的发展、国际环境、国际问题的突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古今中外的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作为安全概念的出现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事情,上世纪70年代,由于连续几年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粮食的减产和欠收。
粮食安全辩论辩题
粮食安全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首先,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据统计,中国每年需要生产约6亿吨粮食来满足13亿人口的需求,而且还需要考虑到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压力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因此,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其次,粮食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
粮食生产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可以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粮食安全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粮食供应,就会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农业问题,更是国家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最后,粮食安全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粮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粮食安全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曾指出,全球每天有8.4亿人面临饥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的国际粮食秩序,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食物。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人类的粮食安全。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问题,关系着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们应该加强粮食生产和储备,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加强粮食供给保障,推动粮食安全立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确保国家和全球粮食安全。
反方辩手观点:粮食安全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并不是唯一的问题。
在追求粮食安全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一味地以牺牲其他利益来换取粮食安全。
比如,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规模粮食生产也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紧缺问题;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会导致农民就业问题,加剧城乡差距。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13 亿人口的大国,重视粮食生产尤为重要。
我国粮食从整体上看是安全的,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
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应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安全问题误区对策1 粮食安全的内涵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的挑战2.1粮食消费持续增长一是人口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增加了需求。
过去10 年,我国人口净增加9000多万人。
目前,全国外出务工和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有2.3 亿人,过去这些人在农村种地、养猪,现在已经变成买粮、买肉吃了。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
过去10 年,城乡居民购买食品的支出增加了80%以上,人均消费食用油增加了2 成、肉类增加了3 成、水产品增加了6 成、奶类翻了两番。
三是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九五”期间工业用粮年均增长3.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
2.2 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受非农建设用地及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农业耕地尤其是优质肥沃的耕地数量逐年有不同程度减少。
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151亿亩,短短7年时间减少了1亿亩。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和粮食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粮食生产和供应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有力的对策进行解决。
一、粮食资源的短缺目前,中国的粮食产能已经到达了世界最高水平,但由于人口逐年增加和农村劳动力流失加剧等因素,加上大气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粮食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因此,中国的粮食资源十分稀缺,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保证粮食的生产与供应。
二、种植结构的失衡虽然中国拥有世界最高的粮食产出能力,但面对市场需求时却表现出不足的一方面就在于其种植结构失衡。
目前,中国农民主要靠种植两个作物之间轮作来保持土地的肥力,而这种作法已经许多年没有改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这种种植方式给种植者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三、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中国的粮食市场还存在价格波动大、供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些与市场体系不完善密不可分。
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不透明,许多粮食企业存在贪污和非法获利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资源浪费。
四、粮食储备与流通难题中国拥有大量的粮食储备,但由于储备粮流通难度和成本较大,致使储存效果差,并且将粮食浪费和浪费的情形发生得更加严重。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应尽快建立超市储备库,同时对粮食流通网络实施全面、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五、粮食安全管理体系的薄弱中国的粮食安全管理体系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中等水平。
因此,需要着手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管理体系并从国家层面进行具体的管理。
建立一系列严密的监管制度,包括安全化肥、植保措施、环保水准、粮食品质控制等各个方面。
六、粮食出口难度中国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但其粮食出口难度较大,因此许多粮食企业的出口业务往往受制于其他国家。
这说明了中国需要加强对出口方面的管理和改革,主要包括出口政策的调整以及粮食出口的劳动力资源更充足。
形势与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五篇)
形势与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五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形势与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形势与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篇1近年来,全球粮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剧。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超过30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23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
业内专家表示,从价格的形成机制看,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总体平衡,期末库存消费比远高于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
此轮粮食市场动荡并非供求失衡所致,而与资本投资炒作等因素相关。
“目前,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成因比较复杂,不单纯是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导致减产,还因粮食金融化、能源化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更为复杂的世界经济政治因素叠加造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说。
面对风险挑战,我国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自力更生,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实现了约占世界1/4的粮食产量,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不仅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而且还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推广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贸易、节粮减损等技术和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了解到,自1979年开始的40多年来,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用了粮食和饲料储藏及加工设备,大米、杂粮、茶叶、果蔬分级等农产品智能分选设备,码垛机器人、自动装车等智能装备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摘要:粮食安全是指人类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保证身体保持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包括加强农业生产、提高粮食质量、加强储备管理、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发展粮食加工产业等。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文:一、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1.1 粮食生产不足我国人口众多,但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不足。
据统计,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4亿吨,仅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4.5%,属于全球粮食生产不足的国家之一。
1.2 粮食质量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受到关注。
据报道,2018年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毒大米”,2019年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了“瘦肉精”事件,这些事件均导致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3 粮食储备不足我国粮食储备制度不完善,储备规模不足,且储备方式单一,导致粮食储备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求。
同时,我国的粮食储备也面临着储存设施老旧、储存环境恶劣等问题。
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2.1 加强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2 提高粮食质量提高粮食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粮食种植技术、育种技术、肥料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也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3 加强储备管理加强粮食储备管理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制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和储备方式,确保粮食储备质量稳定、储存安全。
同时,也应该加强粮食储备的管理和监管,确保粮食储备的信息安全。
2.4 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农业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作者:余晓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9期摘要:目前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粮食危机的发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建国以后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粮食已经做到基本自给。
但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只有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国家和粮食储备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严格限制粮食的工业化等方面下大力气,中国才能切实保证粮食安全。
关键词:世界粮食危机;粮食危机;中国;粮食安全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54-03突如其来的世界粮食危机使整个世界面临饥荒,它是比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世界性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又严肃地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
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养活这13亿人口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
因此,中国的粮食安全显得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重要得多。
这就要求中国的粮食安全决不能只顾眼前,而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
一、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一)世界粮食危机的现状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萌生、滋长,到2008年全面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在接踵而来的金融危机作用下,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食品原料成本飞涨、燃料价格上升、不可预知的天气等因素,全球正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粮食危机。
国际粮价成倍暴涨,世界粮食库存直跌到安全线以下,供不应求状况频现,“粮荒”波及世界许多地区,甚至在有些国家引发了社会骚乱。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2009年10月14日发表报告说,2009年全球营养不良人口将达到10.2亿,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
这场世界粮食危机不是偶然发生的,是世界粮食长期供求失衡的必然结果。
早已有专家指出,世界粮食产量已多年徘徊不前,世界粮食库存这些年以来也连续下降,而同期世界人口却不断增加,现已达66亿多。
国际谷物理事会最近预测,2009—2010年度,全球谷物总产量约为17.48亿吨,比上年度减少4 400万吨[2]。
(二)世界粮食危机的原因导致世界粮食形势严峻的原因有多种:第一,金融危机重创粮食生产,引发连锁反应。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重创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贸易和信用交易,同时导致失业率上升,引发民众工资收入减少,购买粮食的能力遭削弱。
第二,气候变化引起自然灾害频仍,导致全球粮食减产。
澳大利亚、欧洲等主要粮食出口地区遭受了百年未遇的自然灾害,导致这些粮食主产区遭受沉重打击,粮食大面积减产。
第三,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长。
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攀升,造成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肥料和柴油价格的上扬以及运输成本的大幅增长。
第四,制造生物燃料导致粮食需求大增。
美国等国家把大量的玉米用于生物燃料生产,不仅造成了食物供给的减少,更引起了市场对于稳定供给的担忧和恐慌,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价格上涨预期。
第五,农产品价格低使一些国家放松了警惕性。
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迷信世界贸易自由化,对农业投入不足导致产粮能力弱化,国内粮食长期短缺,大量依赖进口来维持国内粮食供应。
在全球粮价飞涨的形势面前,中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以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目前,中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但也应看到,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上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是刚性的,中国粮食形势并不乐观。
二、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
这就是说,首先要有足够的粮食供给;其次要有一个合适的粮食价格。
粮食安全包括三个具体目标:一是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二是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三是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粮食安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一)中国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较好地解决了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1.建国初期中国的粮食生产状况。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粮食问题。
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他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3]此后,他还强调:“须知中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4]建国初期,由于实行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中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只有1.1亿吨,根本不能自给。
1956年农业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粮食产量也提高到了1.95亿吨,粮食短缺得到了大大缓解。
但由于路线错误和一些自然人为的灾害,中国经济1959—1961年遭受了严重困难时期,当时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为217公斤,由此出现了严重饥荒,损失惨重。
1962年以后粮食产量缓慢上升,此后由于极左路线的推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国粮食增长步伐停止了下来,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不前。
2.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粮食生产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社会主义建设上,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和农业发端的,土地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对于这场变革邓小平倾力支持,他谈道:“再就是重视农业。
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
”[5]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开始大幅度增长。
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只有6 095亿斤,此后,在1982年登上了7 000亿斤, 1984年达到了8 000亿斤,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中国第一次解决了吃饭问题。
3.世纪之交的中国粮食生产状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拉开了新一轮的改革序幕,党的十四大也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江泽民强调:“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加强农业。
”[6]从1994—1998年,中国连续五年丰收,并且在1996年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 199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产量1.024亿斤。
粮食产量连续超过5亿吨,人均350公斤,其中1998年为人均411公斤,中国已经做到粮食基本自给,丰年有余。
4.新世纪中国的粮食生产状况。
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农问题倍加重视。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7]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指出了未来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使得粮食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1999—2003年由于种粮成本增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锐减,大片土地撂荒,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减少,粮食安全警钟再次敲响。
为此,中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扶持和恢复农业生产,从2004—2007年连续发出四个“1号文件”,建立支持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税被免除、财政支农力度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恢复和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 285公斤,实现连续五年增产,人均占有量达到406公斤,有效地应对了全球粮食危机。
中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吃饭问题,粮食自给率达9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2002年中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物热值、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8]。
(二)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解决吃饭问题不过才二十多年,如果在这个问题上骄傲自满,麻痹大意,那么就会重蹈覆辙,悲剧重演。
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维护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1.种粮成本高,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
粮食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谷贱伤农”,与国际市场最近大米价格飚升相反,国内大米价格还有所下降。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米价平均是中国国内的3倍。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上升,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增加,与进城务工和种植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效益明显偏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
2.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在社会转型期,中国人口持续增长,对食品的绝对消费量在上升。
一部分农产品的供给在减少,这样在食品供求上必然出现结构性短缺,造成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的上涨。
广大消费者对直接食用的粮食消费具有“刚性”特征,而且对于该类粮食产品的消费预期具有超前性。
该类粮食供求即使小有变动,也会导致价格的暴涨暴落,直接影响国家的稳定大局。
3.城市化推进,耕地数量逐年减少。
受城市化大力推进和农业结构等影响,中国耕地资源逐年减少。
据调查,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1996年减少1.25亿亩。
目前,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土地沙化、土壤退化等问题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今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极为有限。
4.自然灾害严重,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严重,尤其是干旱化趋势严重。
目前,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 20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每年农业生产缺水200多亿立方米,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土资源很不匹配。
这些都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对中国中长期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5.消费需求增长,全球粮食供求偏紧。
今后受全球人口增长、耕地和水资源约束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
特别是在能源紧缺、油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全球利用粮食转化生物能源的趋势加快,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求紧张,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个别粮油品种供给不足的难度增大。
另外,一些人尤其是地方领导干部对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大事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仅凭连年丰收就错误地作出了中国粮食问题从此天下太平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