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国民经济统计与核算 第九章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第9章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9章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关系
四、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方法
• (一)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 1.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 支出法又称最终商品(final product
approach 或产品流量法(flow of product approach)。
利用支出法应注意:
• 第一,有些支出项目不应计入GDP中。①对过去
【本章参考书目】
• [1]蔡继明. 宏观经济学[M] .人民出版社.2003。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经济出版 社.1996。 [3]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4]黄亚钧、袁志刚.《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曼昆著 梁小民译. 经济学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梁小民. 西方经济学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史忠建. 经济学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严国辉.经济学基础[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9]章昌裕.西方经济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9章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种科学严密的核算体系。联合国确认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使用的两 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种是适用于市场经济各国的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SNA);另一种是适 用于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system,MPS)。 • 2、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性表述,它反映 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五个总量:①国内 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②国内生产净值 (net domestic product,NDP);③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④个人收人(personal income,PI);⑤个人 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PDI)。 • 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①国民生产总值 (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本国人 在外国的收入;②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 -资本折旧;③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间接 税津贴);或国民收入(NI)=工资+利息+利润+地租④个人 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股息+政府 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红利收入;⑤个人可支配的收入(PDI)=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每章重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每章重点

第三章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形式.一、总量指标即绝对数指标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是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的.种类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二、相对指标: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反应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

它以名数与无名数表现出来,大多数相对指标采用无名数,种类:结构相对指标(同一总体各组与总体对比)、比例相对指标(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比较相对指标(同一时间不同总体的同一指标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以名数表示)、动态相对指标(即发展速度,是不同时间的数值对比)、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某一时期完成/计划指标数值.包括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和提高率或降低率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

三、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它分为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两种.本章论述的是静态平均数。

平均指标方法:1、算术平均数权数: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因素:各组标志值和出现次数)2、调和平均数: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适用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4、众数:总体总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5、中位数: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点位置的标志值。

◆标志变异指标是为了补充平均数的不足,从另一方面说明总体的特征,它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又称标志变动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常用的指标:1、全距2、平均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平均差越大各标志值分布越分散,变动程度越大。

3、标准差(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

结果大于平均差。

组距分组数列计算标准差:总方差是整个总体的总离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间方差:各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内方差:各组内各单位标准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计算题知识点汇总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计算题知识点汇总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计算题知识点汇总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1.组距=上限-下限2.组中值=(上限+下限)÷2 或下限+(上限-下限)÷23.计算开口组组中值(即有上限无下限)=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下限+相邻组组距÷2第三章综合指标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2.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3.比较相对数=总体中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4.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数值=实际完成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7.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比}÷{1±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比}8.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总体单位数9.简单算术平均法P6410.加权算数平均法P6511.简单调和平均法P6812.加权调和平均法P6813.简单几何平均数P7114.加权几何平均数P7115.组距数列确定众数P7216.中位数计算P7317.全距P7818.平均差简单平均法P8019.平均差加权平均法P8120.标准差简单平均法P8221.标准差加权平均法P8322.交替标志的标准差P84 成数交替标志的平均数交替标志的标准差23.标志变异系数P86 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24.组内方差平均数P8925.组间方差P89第四章时间数列1.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0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13.相对指标和平均发展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P1044.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助其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5.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6.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7.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8.水平发展速度P1119.水平增长速度P114=平均发展速度-110.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方程式法P120第九章人口与劳动统计1.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本期内死亡人数)+(本期内迁入人数-本期内迁出人数)2.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P2463.城市(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乡村)÷总人口×14.城乡人口比例=城市人口÷乡村人口×15.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人)÷该地区土地面积数(平方公里)6.性别构成指标=男性(或女性)人数÷总人口数×17.性比例指标=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8.少儿人口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总人口数×19.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110.总负担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1.负担少年人口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2.负担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3.初等教育就学率=小学在校人数÷6到13岁人口数×114.中等教育就学率=中学在校人数÷14到19岁人口数×115.文盲率(含识字很少)=与识字很少人数÷15岁及以上人口数×116.人均收教育程度=∑(某种学制年限×受该学制教育的人数)÷∑受该学制教育的人数×117.人口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18.育龄妇女生育率(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1000‰(15到49岁)19.人口出生率=育龄妇女生育率×育龄妇女在总人口中的比重20.人口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21.年龄别死亡率(特殊死亡率)=,某年龄组死亡人数÷该年龄组的平均人数×1000‰22.婴儿死亡率=未满1岁的婴儿死亡数÷(2/3的本年出生人数+1/3去年出生人数)×1000‰23.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量÷年平均人口数×1000‰24.人口自然增长量=全年出生人数-全年死亡人数25.人口迁入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26.人口迁出率=一定时期迁出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27.人口总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28.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29.人口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机械增长量=(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30.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年初人口数+人口增长量31.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1000‰=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1=(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增长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32.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33.劳动力资源平均人数=(期末劳动力资源数+期初劳动力资源数)÷234.平均受教育年限=∑(某一受教育年限×该年限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5.劳动力资源的平均年龄=∑(各年龄组中值×该年龄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6.城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比重=城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7.劳动力资源可利用率=∑(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人数×1=经济活动人口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38.分年龄组(或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组(或性别)经济活动人口数/同一年龄组(或性别)劳动力资源总数×139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40.就业率=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1=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41.劳动力失业率=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142.劳动力资源可能潜力程度=16岁及以上在校学生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43.丧丧失劳动能力系数=丧失劳动能力人数/劳动力适龄人口数(16岁以上人口数)×144.劳动生产率指数=报告期劳动生产率/基期劳动生产率=生产量指数(产值指数)/劳动力人数指数45.人均指标=产量(产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人口数46.生产发展超前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大于或等于1保持协调反之...)47.消费发展超前系数=某种消费品支出的增长速度/平均人口增长数度(同上)第十章国民财富统计1.土地垦殖率(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2.耕地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耕地面积3.林木蓄积量=平均每株的材积量×单位面积上的平均株数×森林面积(立方米)4.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5.森林密度=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总面积×1=林木株数/相应的林地面积6.矿产资源保有量=年初保有储量/年末保有储量±年内因普查勘探重算等原因增减数-开采量-损失量-其他原因减少量7.矿产储量动态指标=年末保有储量/年初保有储量×18.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9.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产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固定资产磨损额(累计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111.固定资产有用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原值×112.固定资产动态指标=报告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 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113.固定资产利用指标=一定时期生产成果价值/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平均价值1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生产经营收入额/流动资产平均价值15.流动资产周转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平均价值÷生产经营收入额16.资产产值率=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17.在资产负债表中,(1)各机构部门之和=合计(2)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3)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自有资金)(4)项目来源合计=项目使用合计(5)国内金融资产合计=国内负债合计(6)国内对外的金融资产=国外部门负债(7)国内对外负债=国外部门金融资产(8)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净额+储备资产=各部门资产与负债差额之和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生产统计1.标准实物产量=∑(实物产量×折算系数)折算系数=某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2.农业总产出(农业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出+林业总产出+牧业总产出+渔业总产出+其他农业总产出3.农业总产出=∑(某农产品当年实际总产量×该种农产品的单价) 产品法4.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5.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6.建筑工程产值=报告期已完成施工产值+期末期初未完施工产值差额7.建筑工程已完施工产值=∑[ 实际完成工程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1+计划利润率)×(1+税率)8.运输产业产出=铁路运输总产出+公路运输+公路养护+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9.邮电通信业总产出=邮政业务收入+长途电信业务收入+市内电话业务收入+地方国营通信收入-市话初装费10.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按购进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运输费和邮电费=本期流通费用(经营费用)+本期税金+本期利润-运费和邮电费11.金融业总产出=营业收入+经融机构往来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12.房屋开发经营企业总产出=销售收入-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13.服务行业总产出=营业收入+附营业务净收入14.总产出=劳动者报酬+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务费+修缮费(扣除零星土建工程费)+业务费+其他费用+预算外支出+固定资产折旧15.国内总产出=农业总产出+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非货物性服务部门=货物性生产部分总产出+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非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16.国内生产总值=C+V+M C是固定资产折旧V+M是新创造的价值17.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生产法18.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分配法19.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支出法20.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21.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付给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者报酬净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2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23.国民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2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6.累计完成计划百分比=自期初至报告期止的实际完成数/全期计划数×127.时间进度指标=自期初至报告期止的已过时期(月或年)数/计划的全部时期(月或年)数×128.计划完成百分比=本期实际完成数/本期计划数×129.实际增加的产量(产值)=本期实际产量(产值)-本期计划产量(产值)30.国内生产总值价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31.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报告期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基期现价国内生产总值P333 P336 更多有关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公式请翻书第十二章国民经济流通统计1.商品库存保证销售天数=期初商品库存量(额)/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量(额)2.商品周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平均商品库存额3.商品周转天数=核算期天数/商品周转次数=平均商品库存额/商品销售额×核算期天数=平均商品库存额/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额4.本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本地产品购进量(额)/全部商品购进量(额)×1= 本地产品销售量/全部商品销售量×15.外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1-本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6.人均某种消费品生活消费量=某种消费品的购买量(消费量)/城乡居民平均人数7.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期初结余的商品购买力=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期末结余的商品购买力8.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期初结余商品供应量)9.本期全部商品供应量=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期初结余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10.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供应总额-本期商品购买力总额11.商品供需比率=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112.商品供需差率=(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本期商品购买力×1=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购买力×1=商品供需比率-113.出口合同履约率=实际交货数/同期应交合同数×114.进出后贸易差额=出口总值-进口总值15.进出口比价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16.出口商品盈亏额=出口商品销售收入外汇×银行外汇牌价(买入价)-出口商品总成本17.出口商品盈亏率=出口商品盈亏额/出口总成本×118.进口商品盈亏额=进口商品国内销售收入-(进口商品外汇支出×银行外汇牌价(卖出价)+各项费用)19.进口商品盈亏率=进口盈亏额/进口总成本×120.进口1美元商品的赔赚额=进口盈亏额/进口商品国外进价(美元)21.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单位出口商品总成本(RMB)/单位出口商品外汇收入(美元)22.对外支付的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商品和劳务进口用汇23.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外汇/当年出口商品与劳务收汇×124.按美元计算进出口值=按其他外币计算的进出口值×其他外币折合美元的折算率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分配统计1.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经营转移收支净额=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3.机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机构部门可支配净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5.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总储蓄6.财政预算外收入额=属地方财政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属国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7.财政预算外支出额=属地方财政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属国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8.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9.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 财政收入×110.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期财政收入/本期国内生产总值×111.财政收入的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财政收入的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13.财政支出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期财政支出额/本期国内生产总值×114..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财政支出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16.报告期内存款周转次数=(报告期初存款余额+报告期内存款收入发生额)/报告期内存款平均余额17.报告期内存款周转天数=报告期日历天数/报告期存款周转次数18.报告期储蓄率=报告期城乡居民储蓄增加额/报告期城乡居民货币收入额×119.报告期人均储蓄率=报告期城乡居民储蓄平均余额/报告期城乡居民平均人数20.储蓄存款平均储存天数=本期平均储蓄余额×本期日历日数÷期内储蓄存款付出总额21.贷款累计发放额=期内每日实际发放贷款累计额22.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报告期内每日贷款余额/报告期日历日数之和23.报告期贷款周转次数=报告期贷款累计回收额/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24.贷款周转天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贷款周转次数25.报告期贷款产出率=报告期某产出指标值/报告期平均贷款余额×126.现金收入总额=各项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投放额27.现金支出总额=各项现金支出合计额+现金回笼额28.现金收支比例系数=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期内现金收入合计额29.现金回笼率=(期内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期初流通中的货币量+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30.货币供应量一般被定义为3层次M0 M1 M2 M0 =现金(流通中的货币)M1 =现金+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 M1+城乡居民定期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等31.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32.报告期货币流通次数=报告期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期货币平均流通量33.报告期货币流通天数=报告期日历日数/同期货币流通次数34.现金归行次数=期内银行现金收入总量/同期货币平均流通量35.现金归行天数=期内日历日数/同期货币归行次数第十四章国民经济使用统计1.国民经济使用总量=国民经济生产总量+货物服务进口-货物服务出口-损失2.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社会集团零售额)+农民自给性物品消费+居民生活服务部门的营业收入+自有住房折旧费3.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城镇居民本期全部收入-城镇居民本期非消费支出4.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本期纯收入+各种再分配收入-(各种再分配支出+各种积累性支出)5.政府消费支出总额=行政事业部门总产出-(售给企业等单位用于生产过程的产品收入+售给居民等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收入)6.政府消费支出总额=[(行政管理费+国防经费+科教文卫经费+社会福利经费+城市维护经费)-其中用于固定资产购置的投资性支出]+行政事业单位转移性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虚扣折旧7.消费率=最终消费总量/国民经济最终使用量×1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 总额/平均人数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品购买(消费)量=购买量/平均人数10.农村居民消费的购买性程度=购买性商品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11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生活消费总支出金额×112.期末在建项目个数=期初在建项目个数+本期新开工项目个数=本期竣工项目个数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其他投资完成额14.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建筑安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购置累计完成投资额+属于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其他投资(应分摊部分)累计完成额15.投资供给量≥投资使用量≥投资形成量≥投资财产形成量16.投资使用率=投资使用量/投资供给量×117.投资形成率=投资形成量/投资使用量×118.投资财产交付使用率=投资财产形成量/投资形成量×1第十五章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1.供求差率=经济存量总需求/经济存量总供给×1-12.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全部工业平均增长速度3经济结构年平均转换率P4404.最总产品率=社会最终产品产值/国内总产出价值×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总产出×15.资金产出弹性系数=资金平均增长速度/GDP平均增长速度6.产业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7.产业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投入增长率8.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GDP发展速度-19.实际经济增长率=(1+名义经济增长率)/国民经济物价总指数-110.平均经济增长率P44411.需求拉动贡献度=(报告期最终需求量-基期最终需求量)/基期国内生产总值×112.需求拉动贡献率(拉动率)=需求拉动贡献度/经济增长率×1=最终需求增加量/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13.宏观经济效益=产出量/投入量14.中间投入率=总产出(元)/中间投入(亿元)正指标15.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元)/总产出(亿元)逆指标16.中间投入产出率=国内生产总值(元)/中间投入(亿元)正17.中间投入产出率=中间投入(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逆18.社会成本净值率=物质生产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元)/物质生产部门总成本(百元)19.社会成本利税率=物质生产部门上缴利税总额(元)/物质生产部门总成本(百元)20.社会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或总产出)/就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1.社会生产物质消耗=国内生产总值/物质消耗总额(或固定资产折旧)22.资金产值率(或资金利税率)=国内生产总值(或全社会上缴利税额)(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百元)+全社会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百元))23.投资效果系数=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元)/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百元)24.投资系数=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25.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元)/(报告年固定资产增长额元+ 报告年流动资金增长额元)26.国民经济效益总评价分数=∑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得分27.国民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某项经济效益指标报告其数值/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权数]÷总权数、28.单项功效系数=(指标的实际数值-该指标不允许值)/(该指标满意值-该指标不允许值)×40-6029.国民经济综合功效系数=∑(单项功效系数×该指标的权数)/权数总和P458 45930.经济效益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指标数值-固定基期指标数值31.经济效益逐期增长率=报告期指标数值-前一时期指标数值32.经济效益序时平均数=各时期产出指标的平均数/各时期投入指标的平均数=分子数列的平均数/分母数列的平均数33.经济效益指标的发展速度=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数值/基期经济效益指标数值=产出的发展速度/投入的发展速度P46134.经济效益的平均发展速度P46135.中间投入产出率=中间投入率×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的比重36.中间投入产出率指数=中间投入率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的比重指数37.社会成本利税率=社会总产值/总成本×物质生产部门GDP/社会总产值×物质生产部门利税总额/物质生产部门GDP=社会总成本总产值率×物质生产部门GDP占社会总产值比重×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总额占GDP得比重38.社会成本利税率指数==社会总成本总产值率指数×物质生产部门GDP占社会总产值比重指数×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总额占GDP的比重指数39.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技术装备程度×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原值/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原值40.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劳动技术装备程度指数×固定资产利用率指数41.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总产出/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42.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按总产出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比重指数43.经济发展速度对经济效益的相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国民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发展速度44.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社会劳动生产率发展速度×就业人员发展速度45.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社会劳动生产率-基期社会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就业人员数。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9章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9章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9章
季度GDP核算方法
• 两种做法:
• 把不同计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结合起来核算GDP,以解决单一方法数据来源 不能直接计算出所有构成项目的问题;
• 采用两种方法或三种方法独立核算,以某一种 方法计算结果为主,然后用其他方法结果作为 调整依据。
• 一地区所有经济交易活动分为三个类别:
• 地区内交易 • 国内地区外交易 • 对国外交易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9章
地区经济核算的相关问题
• 难以像国家的国际收支核算那样,建立一 地区的对外(包括对国外和对国内地区外) 经济核算;
• 内容可能更偏重于以货物服务为中心的经 济活动;
• 稳妥的方法是将中央政府经济活动从地区经济 核算中剥离出来,作为独立的部分处理。
• 地区之间经济交易核算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9章
地区经济核算与国家经济核算 数据的衔接
• 理论上,二者的关系:
• 各个地区相应总量的加总应该等于一国核算的 该总量;
• 各地区之间的相应流量加总抵消之后在国家层 面上应该为零。
本思路和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9章
第一节 SNA灵活运用和扩展概述
• 必要性
• 严谨统一使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显得过于僵硬
• 必须按事先统一定义的概念模式应用这套体系 及其所提供的数据
• 实际情况或者用户需求有时并不完全符合国民 经济核算中心框架所定义范围和概念
理与粮食和农业有关的经济活动时的要求。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9章

统计学 第九章 社会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统计学 第九章 社会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第九章
社会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一、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具有(和将有)参加社会劳动能 力的人口总体,以劳动人口为主体,它是人口资源的重 要组成部分。 1.人力资源数量和构成
表9-5 人力资源结构表 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总量
经济活动人口
人业 人员 失业 人员 现役 军人 在校 学生
第九章 社会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一、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
⑵死亡人数、死亡率 死亡人数:指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命人数的总 和。 死亡率=(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⑶人口自然增长数、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数(净增减人数):指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一、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
③人口增长量、人口增长率 人口增长数=(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 =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总数 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数/期初人口数 或=人口增长数/本期平均人口数
第九章
社会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一、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
4.人口寿命 人口寿命是指人口从出生到死亡实际存活的时间。 ①平均预期寿命 平均预期寿命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从出生到全部死亡, 平均可以存活的年数。 ②平均死亡年龄 平均死亡年龄,是根据当年死亡人口计算的人口死亡 年龄的平均数。
第九章
社会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四、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图9-1 洛伦茨曲线
第九章 社会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返回
四、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二)基尼系数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G.Gini)于1922年根据洛伦茨曲线 的性质提出了一个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统计指 标, 称为基尼系数。其基本形式为: 基尼系数=A/(A+B) 其中,A为绝对平均线与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之间的面积, B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而 “A+B”则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一、价格总水平(一)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和度量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月、季、年)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两种方法1. 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大部分国家采用(CPI)2.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GDP Deflator)(二)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1.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MV=PT货币供给数量(M)乘货币流通速度(V)=价格总水平(P)乘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T)或者:P=MV T价格总水平(P)的变动,主要取决于M的变动(一定时期内,V和T相对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π=m+v−yπ:价格总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m:货币供给量变动率v: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y:GDP的变动率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呈正方向变动,与总产出呈反方向变动2. 总需求和总供给。

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总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价格总水平和总供给:长期:二者没有关系短期:价格总水平和总供给呈同方向变动价格总水平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总需求增长速度快于总供给增长速度,价格总水平可能上升总需求增长速度慢于总供给增长速度,价格总水平可能下降(三)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1. 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工资的影响名义工资:以当时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扣除了价格变动影响因素的工资实际工资变动率=名义工资变动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实际工资变动与名义工资变动呈同方向变动,与价格总水平呈反方向变动。

一定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企业和政府一定的通货紧缩有利于劳动者和居民2. 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利率的影响名义利率:市场利率,银行当时规定和发布的利率实际利率:扣除了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i)=名义利率(r)−价格总水平变动率(π)实际利率取决于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之差3. 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汇率实际上由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决定本国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上升本国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下降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本国货币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下降4. 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间接效应间接效应: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收入分配结构、经济增长的影响剧烈的、大幅度的价格总水平变动对经济增长不利短期内不被市场主体预期到,可能有一定作用(暂时的作用,不可能是长期的)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通过紧缩:一定程度上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二、就业与失业(一)就业、失业的含义就业:一定年龄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学习课件】第九章宏观经济核算

【学习课件】第九章宏观经济核算

济理论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易活
动是与生产活动相对应的,后者是人与自2020/11然/Fra bibliotek7 之间的互动。
2020/11/17
13
发展经济学 一、分工与交易
2. 分工与交易
第十五章
分工与交易是经济活动中互相依存、 互为条件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分工的发 展必定伴随着交易的扩大,另一方面,交 易也只有在分工发达时才有可能扩大。如 果所有的生产者都生产所需要的全部产品, 交易也就是不必要的了。
2020/11/17
2020/11/17
7
二、分发工展和经专济业学化的收益
2. 分工与知识积累
第十五章
知识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物化的知识 和非物化的知识。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 前者表现为物质资本,后者则表现为人力 资本。
知识又可分为技术知识和制度知识。 技术知识是与生产的社会属性无关的生产 技术知识,制度知识是关于如何协调分工
1. 分工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 (1) 自然禀赋,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等地理因素。 (2) 取得的禀赋,即积累的资本、培养的人才和创造的
技术。 (3) 优越的知识;包括技术优势,可能因历史的偶然因
索造成,也可能由有意的政策形成。 (4) 专业化。
以上四个因素中,第四个因素可能是最重要的。
时至今日,经济学家仍在重复着斯密 所指出的这些好处。但在这些好处的背后, 分工还有更深层的功效。为了说明这一点, 我们需要探讨分工与比较优势、分工与知 识积累的关系。
2020/11/17
2020/11/17
5
发展经济学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第十五章
1. 分工与比较优势 假设美国和日本只生产两种物品:计算机和小麦。生 产这些物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见表14-1。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 前提。
n 2、统计整理的步骤(内容)
①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其方法有:逻辑性 审查、比较审查、
② ③ 将汇总的结果, ④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n 3、统计分组
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 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部分,统计分组的目 的,就是揭示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认 识它们之间的矛盾,表明本质与规律。
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 与总体单位总量。
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与时 点指标。
时期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特点) ① 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时点指标不能累计相 加。 ②时期指标连续统计,时点指标一般是间断统计。 ③时期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研究时间的长短有直 接关系,而时点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研究时间
统计分组的作用: ① ② ③ ④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 分各组界限
统计分组中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① ② ③ 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选择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按机构部门分类可将国民经济中所有的




n 4、分配数列(次数分布)
将总体按某一标准分组,并按一定顺序 排序与列出每组的单位数。
相应的频率。
☆ 连续变量次数分布必须遵循上组限不在内原
则。
n 5、统计表
按形式上看包括四部份:总标题、横行标题、纵 栏标题、
PPT文档演模板
统计表有——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n 1、总量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总量指标 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既是人们认 识现象总体的起点,又是计算其他统计分析指标的基础。

人大 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PPT课件

人大 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PPT课件

D
-(B+C)
Q1
Q0
Q2 Quantity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微观经济学讲义 张苏 2008、2、15
6
第 九
特别注意D,S线弹性的影响

Price





B


P0
A
C
P干预
⊿CS=A-B
S
D,S线弹性决定
正、负、零
⊿PS=-A-C
⊿social welfare= -(B+C)
D
Q1
Q0 Q
L0
L2
L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微观经济学讲义 张苏 2008、2、15
15

九 章
5.1:价格支持(price supports)
竞 争
Price





Ps
A
P0
Qg
D B
⊿CS=-A-B
S
⊿PS=A+B+D
政府支持成本= Ps×(Q2-Q1)
⊿SW= D- Ps×(Q2-Q1)=-B-E
场 分
(1)产品同质
析 ( Product homogeneity);
(2)厂商和消费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 Price taking );
(3)厂商无成本进入与退出
( Free entry and exit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微观经济学讲义 张苏 2008、2、15
3

九 章
2.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社会福利

均衡价格:D,S
政策对均衡价格干预:CS,PS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己整理的全书重点 不遗漏 考试全通过 超好用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己整理的全书重点 不遗漏 考试全通过 超好用

数、标准差系数频率=频数/总体单位数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需要明确的要素有:1组距与组数 2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3组限与组中值 4频数与频率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数指标,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的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形成的数列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情况 简述 时期数列及其特点?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所构成的数列,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数列 特点:1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 简述 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关系:1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2相邻两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工人数(越高越好) 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产品产量(越低越好)代表性误差:(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数量指标应采用基期(q0p0) 质量指标应采用报告期(q1p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1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2样本容量的大小3不同抽样方法的影响 4不同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抽样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论述重置抽样与不重置抽样的区别?1抽取的样本数目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重置抽样可能抽取的个数多 2抽样误差的计算公式不同3抽样误差的大小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重置抽样的误差较大就业人口负担系数说明平均每个就业人员抚养的人口数(人口总数/就业人数) 储备资源是指中央银行拥有的可以随时动用并有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债权等 老年人口系数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固定资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被重复或连续使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生产资产简述劳动力资源和人口的区别?劳动力资源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人口总体则包括了一切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 简述建立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1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 2符合深化改革的需要 3符合对外开放的需要4符合对国民经济运行综合平衡协调的需要人口数量统计的特点?1确定人口数量统计的时间标准2确定统计的地理范围 3确定统计的人口范畴社会商品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零售市场上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表明了社会商品的需求量进口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进口的全部货物价值的总和商品供需比率是商品供需总额平衡分析,是本期商品供应量和本期商品购买力的对比值综合国力是指对一个主权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资源方面的综合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简述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货币供应量一般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流通量,三个层次是现金、城乡居民活期储蓄存款+企业事业单位储蓄存款、城乡居民活期储蓄存款+企业事业单位储蓄存款-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简述建筑业产品的特点?1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2产品结构的多样性3产品周期的长期性国民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主要指标有?1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标2活劳动消耗经济效益指标3物质消耗经济效益指标4资金占用经济效益指标5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指标6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各因素和各种成分按照一定序列结合起来的相互关系,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的内部状况内在要素和内在联系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1各标志值与算数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2各标志值与算数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抽样推断的特点:1由部分推断整体的一种研究方法2抽样推断是建立在随机概率抽取样本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其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能控制简述国内总产出指标的作用?总产出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总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综合指标,总产出反映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电子教案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电子教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第三节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第四节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第二节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第三节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节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第五节投入产出表的应用第四章资金流量核算第一节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三节非金融投资核算第四节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及其应用分析第五章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第一节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第二节金融交易核算及核算表第三节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的分析应用第六章资产负债核算第一节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资产负债时点存量核算第三节资产负债存量变化(积累)核算第四节资产负债表的应用第七章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第一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国际收支核算第三节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第四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分析应用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第一节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一般问题第二节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第三节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主要总量关系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的矩阵表述和进一步应用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的灵活运用与扩展第一节SNA灵活运用和扩展概述第二节地区经济核算和季度核算第三节粮食和农业经济核算体系第四节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第五节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比较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动态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节不变价账户与物量指数第三节价格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第四节长期动态比较中的物量指数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第一节GDP国际比较的目标与难点第二节GDP国际比较的汇率法第三节GDP国际比较的购买力平价法第四节购买力平价法与汇率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引言教科书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基础。

第9节:【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精讲9

第9节:【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精讲9
未充分就业率=(未充分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
8.4.2劳动力统计
245
8.4.2 劳动力统计
4
6
5
(4)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总数与法定劳动年龄以上人口数之比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法定劳动年龄以上人口数)*100%
(5)就业与人口比率:就业人数与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人口总数的比值
就业与人口比率=(就业人数/法定劳动年龄以上人口数)*100%
固定资产折旧:一定时期内各个常住单位为弥补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损耗。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工资和薪金等全部报酬。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减对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营业盈余: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 后的余额。
344
9.2.2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
(2)社会保险缴款和社会保险福利;
(3)社会补助;
(4)不同经济主体间捐赠转移收支;
(5)博彩赌博与会费、罚款等引起的转移收支
445
9.3.3 个人收入差距的计算与分析
342
6
5
个人收入差距的计算与分析
基尼系数:
系数在0到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贫富差距越大。
第八章 国民生产统计
国民生产统计的范围与行业分类
第八章 国民生产统计
产出实物量统计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统计
生产率统计
8.5.1单要素生产率
249
8.5.1 生产率统计
4
6
5一、生产率统计
1、劳动生产率:生产活动的总产出与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量或用 工量之比,用来测度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344
9.2.2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

人大《统计》第三版第九章课后9

人大《统计》第三版第九章课后9

9.4一家房地产评估公司想对某城市的房地产销售价格(y)与地产的评估价值(x1)、房产的评估价值(x2)和使用面积(x3)建立一个模型,以便对销售价格做出合理预测。

为此收集了20栋住宅的房地产评估数据如下:用SPSS进行逐步回归,确定估计方程,并给出销售价格的预测值及95%的置信区间与预测区间。

解:利用SPSS部分输出结果如下:根据该表可知,在95%的置信水平下,被选中的变量为“房产估价”和“使用面积”,而变量“地产估价”则被剔除模型。

该表给出了两个回归模型的一些主要统计量。

观察表中数据,只选一个变量“房产估价”作为回归模型统计量的时候,调整的判定系数Ra2=0.830,估计的标准误s e=936.423。

当选择变量“房产估价”和“使用面积”都作为回归模型统计量的时候,Ra2=0.867,s e=826.592。

即二者的拟合度都是很高的,但选择两个变量作为回归模型统计量时,Ra2大于只选一个变量时的Ra2,s e小于只选一个变量时的s e,拟合度要优于只选一个变量时的回归模型的拟合度。

这是回归分析的方差分析表。

两个模型F检验的P值均接近于0,表明两个模型的线性关系都是显著的。

该表给出了模型的回归系数和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及其检验结果。

从表中数据可知,只选一个变量作为回归模型统计量的时候,其回归系数的t检验的P值接近于0,选择两个变量作为回归模型统计量的时候,回归系数的t检验的P值也都小于0.05(一个接近于0,一个为0.024),说明两个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检验。

综上分析,可考虑使用二元回归模型,所选变量为“房产估价”和“使用面积”。

其估计方程为:Ŷ=11.653+0.961x2+0.163x3其销售价格的预测值和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为:9.5为分析某行业中的薪水有无性别歧视,从该行业中随机抽取15名员工,有关数据如下:用EXCEL进行回归,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解:利用EXCEL进行回归,结果如下:模型的主要统计量:由Excle的输出结果可知,回归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Significance F=1.77279E-06<α=0.05);变量“性别”的偏回归系数也是显著的(P-value =0.000<0.0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九章考点手册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九章考点手册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九章国民收入分配与使用统计056 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分类(★★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1.机构单位及其分类一个国家从事国民经济活动的各种机构单位可以被划分为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单位、住户和国外共五个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称为一个机构部门。

非金融企业——主要从事市场货物生产和提供非金融市场服务的常住企业。

金融机构——主要从事金融媒介以及与金融媒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

政府单位——在一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法律实体。

住户——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集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消费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

“国外”部门由一国常住单位意外的所有机构单位构成。

2.国民收入分配与使用统计的内容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就是要计算统计各个不同的经济主体部门在各个不同分配项目下的所得金额,以及经过分配各自的收入总额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和居民家庭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及其变化;国民收入使用统计就是要计算统计各类经济主体所得收入的使用去向和金额及其比例。

057 企业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三级一般考点,一般为单选)1.生产净值=增加值-固定资产损耗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损耗总值058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固定资产折旧——一定时期内各个常住单位为弥补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损耗。

3.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工资和薪金等的全部报酬。

4.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减对生产补贴后的净额。

5.营业盈余——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059 资本所得与财产性收入(★三级一般考点,一般为单选)1.【财产性收入】:资产的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而从使用者处获得的报酬,其形式主要有利息、红利、地租几种。

《统计学概论》第九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九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九章课后练习题答案《统计学概论》第九章课后练习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P281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有哪些?P282 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开展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P283-P287 3.简述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根本框架。

P2884.什么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试举例说明。

P287 –P289 5.什么是机构单位?机构单位有哪些特点? 6.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哪些?7.简述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三次产业分类。

8.如何界定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范围? 9.什么是总产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10.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不同计算方法。

11.什么是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的大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2.简述财产收入的内容和类别。

13.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14.什么是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两者有何区别? 15.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对资产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16.简述收入使用核算的主要核算内容。

17.简述SNA对金融资产的分类。

18.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工程内容及其与国际收支头寸表的区别。

二、单项选择题1.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根本依据是〔〕。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2.有权拥有资产和承当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 B.非常住单位 C.基层单位 D.机构单位 3.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C.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4.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

A.就是中间消耗 B.就是最初投入 C.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局部 D.以上都不对 5.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主要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A.技术联系 B.经济联系 C.技术经济联系 D.中间消耗关系解析:第I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数目一致的假设干个产业部门纵横交叉形成的棋盘式表格。

第九章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PPT课件

第九章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PPT课件

(二)人类发展指数(HDI)
人类发展指数以人均收入、人类资源发展和基本需求 等作为人类进步的度量基础。
与传统用人均GDP反映一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方法不 同,HDI包含三个方面变量:人口寿命、教育、人均 GDP。
HDI包含三项基础指标:出生人口的预期寿命、成人 综合识字率和三级教育入学率、以PPP法测算的现价 人均GDP。
(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指标群
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指标体系
1996年,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联合国政策协调 与可持续发展部牵头, 联合统计局等机构,以压力— —状态——反应模式为蓝本。
这套指标覆盖了社会、经济、环境、制度的各个方面, 每一方面又分为驱动力、状态、反应三类指标,通过一 个有机体系,较好地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特征。
具有劳动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就业: ☆为取得报酬调查周内从事了1小时以上的劳动 ☆有职业但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
学习或休假等原因
(2)就业的度量
就业率:该指标可从两个角度考察
第一,从劳动力资源总数考察 就业人数 / 劳动力资源总数
第二,从职业参与的角度考察 就业人数 /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者处在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
B、平均失业持续期 失 失业 业者 人 周数数
C、失业率 劳失 动业 力人 资 或 数 就 源业 总 失 人 数 业 失数 人 业数 人
5、城镇登记失业人口
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 在调查期间无业但要求就业(正在以某种方 式寻找工作),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 求职登记的人员。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3. 新国民财富核算 (1)生产资产的测算 (2)自然资源的测算:收益还原法和净价法 (3)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测算(步骤) 测算“绿色国民净收入” 确定社会人口的“平均剩余生产年限(n) ” 利用“收益还原法”,计算在社会人口平均剩余生产

统计学 桂林理工大学第九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统计学 桂林理工大学第九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核算方法 (一)生产法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二) 收入法
增加值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
(三) 支出法
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186930 112158 38537 5243
(一)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二)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46517 38010
8507 27856 24224 3632 403 1827 1424 -4
7868 23124
存货增加 (三)净出口 出口 进口(-) 二、统计误差

已知某地区基期生产总值为142.02亿元。报告期有关生产总 值及其相关价格指数资料下表所示:
某地区生产总值及相应价格资料
报告期(亿元) 总产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间投入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 505.17 150.75 256.59 97.83 343.53 98.01 178.24 67.23 161.64 对应的价格指数(基期价格为100) 112.7 115.8 116.5 118.7 120.2 118.0
要符合以下条件: ⑴ 具有一定的场所; ⑵ 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 ⑶ 从事经济活动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
2.生产范围 包括三部分:
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 或服务的生产; 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 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 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的灵活运用与扩展
一、基本概念
卫星账户地区经济核算季度国民经济核算粮食和农业经济核算体系旅游卫星账户
旅游特征产品旅游相关产品旅游产业增加值旅游增加值环境经济核算自然资产资源耗减价值环境退化价值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要提出国民经济核算的灵活运用和扩展问题?如何才能对国民经济核算进行灵活运用和扩展?
2.简述引入卫星账户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意义,并说明卫星账户与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框架的关系。

3. 环境经济核算从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核算进行了改进与拓展?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地区经济核算体系以___________为核算对象,显示该地区在核算期内的_____________以及
持有的_____________。

2.进行季度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第一是通过核算预测本年度经济发展的______________,第二是对_________________予以有效监控。

3.粮食和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主要由三类账户及平衡表组成。

第一是_________,其中主要针对农业住户编制;第二是_________,主要针对农业生产活动编制;第三是与粮食和农业有关的各种附属和补充账户。

4.旅游卫星账户,有些场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是运用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建立的、以
________为主题的账户体系。

5. 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到经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产出(EDP),其间的调整是把经济活动引
起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为环境成本予以扣除。

答案:1. 一地区经济总体经济活动过程资产负债存量
2.规模和速度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3.机构部门账户产业部门账户
4.旅行与旅游卫星账户旅游
5.资源耗减价值环境退化价值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跨地区企业形成了“总部经济”现象,下列关于该现象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

A.跨地区企业不论其分支机构是否具有法人性质,其活动都应与总部一并核算
B.跨地区企业的总部多设在经济发达地区,并作为法人单位在当地注册
C.跨地区企业的非法人性质的分支机构,其活动也应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属于活动所在地
D.跨地区企业应执行“在地统计”原则
2.有关季度国民经济核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

A.通过核算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予以有效监控
B. 是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核算
C. 核算周期较短
D.核算时效性高
3.以下属于旅游卫星账户之访问者的是_______。

A.住在北京的人去上海探亲
B.中国居民去韩国打工谋生
C.留学生留学期满回国
D.我国驻外使馆人员
答案:1.A 2.B 3.A
(三)多项选择题
1.地区经济核算中涉及到的特殊问题有_________。

A.地区内部各单位之间经济交易的核算
B.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的划分问题
C.跨地区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
D.中央政府机构单位经济活动的核算
E.地区之间经济交易的核算
2.粮食和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主要由以下账户及平衡表组成:________。

A.产业部门账户
B.生产账户
C.机构部门账户
D.与粮食和农业有关的各种附属和补充账户
E.总量核算账户
3.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框架包括_________。

A.环境-经济流量实物核算和混合核算表
B.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活动流量核算表
C.自然资产存量及其变动核算表
D.以EDP为中心的总量核算表
E.生态系统平衡表
答案:1.CDE 2. ACD 3.ABCD
(四)判断题
1.如果把国家层次的核算延伸应用到亚国家地区层次,把年度核算周期缩短到季度,结果就是地区经济核算和季度核算。

因此,地区经济核算和季度核算在方法上可以直接套用国家年度核算原理。

()
2.由于跨地区企业在形式上与跨国公司很相象,因此在地区核算中,对跨地区企业的处理应采取同国家核算中对跨国公司一样的处理方式。

()
3. 目前,由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进行环境经济核算具有非常的紧迫性。

中国已
开始全面实施环境经济核算,并引入绿色GDP作为重要核算指标对传统经济总量进行调整。

()
答案:1. × 2. × 3. ×
四、应用研究项目设计
1.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思想,理论上认为地区经济核算中各个地区相应总量的加总应该等于一国核算的该总量,各地区之间的相应流量加总抵消之后在国家层面上应该为零。

但是近年围绕中国GDP数据所出现的争议之一,就是许多人置疑:为什么各个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加总起来会大于国家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到底是地区数据有“水分”还是国家数据被低估?
请搜集有关文献,从方法上探讨处理该问题的复杂性,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2.旅游和体育健身是现代消费的两大亮点,由此形成了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

所以,体育活动与旅游活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其间非常类似。

为此,国际上已经开始针对体育产业进行数据开发的尝试。

请搜集有关文献资料,
(1)了解体育统计的现实状况
(2)了解体育卫星账户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
(3)探索在中国编制体育卫星账户的可行性
3.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外许多专家多年来致力于此项研究,虽取得了重大进展,却也存在着不少争论。

目前,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绿色GDP,但迄今为止,全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

请论述核算绿色GDP的必要性及其在实际核算中所面临的困难,如果将其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请提出你的核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