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语言学简史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41e0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6.png)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一、语言学的起源在人类历史上,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的古印度。
当时,印度的婆罗门阶层开始研究梵文语言,探讨语言规律。
此后,受到梵文语言研究方法的影响,语言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语言学的发展1. 欧洲语言学欧洲的语言学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哲学研究中提及语言,开启了欧洲语言学的先河。
之后,欧洲的中世纪天主教会也在研究拉丁语等语言。
直到20世纪初,欧洲语言学家才真正开始进行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
2. 美国语言学美国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美国开始进行语言普查,研究各地语言的分布与演化。
20世纪初,美国大学开始设立语言学系,逐渐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1. 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它主要研究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结构方面的内容。
2. 生成语言学生成语言学主张从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等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产物,需要通过特定的规则来描述。
3. 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实际应用,理解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情感等诸多方面。
四、语言学的研究成果1. 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律,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音节、音调、语音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2. 词汇学词汇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含义,探讨如何从单词中推导出词性、语法等方面的信息。
3. 语法学语法学主要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4. 语义学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意义,探讨语言中词汇、句子等单元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对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对社会、文化、科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包括口音、方言等方面。
它为语言的教育、规范化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2. 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程序开发中,致力于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中外语言学史
![中外语言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1c6edc42a8956bec0975e39d.png)
三、思辨语法的产生 从古代到中世纪1000多年的历史中,基督教哲学的 多年的历史中, 从古代到中世纪 多年的历史中 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即古代的“教父哲学” 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即古代的“教父哲学” 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取代 并继承了古代的教父哲学。教父哲学着力于介绍基督教, 并继承了古代的教父哲学。教父哲学着力于介绍基督教, 使人们接受基督教信仰, 使人们接受基督教信仰,经院哲学则要用理论论证为什 么要信仰基督教。 么要信仰基督教。经院哲学在西欧中世纪意识形态领域 占有核心地位,经院哲学对语言研究十分看重。 中,占有核心地位,经院哲学对语言研究十分看重。
在这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还产生过几本用韵文撰写的 拉丁语语法著作。 拉丁语语法著作。其中的一本是由维尔迪厄的 亚历山大于1200年前后写成的《教学手册》。 年前后写成的《 亚历山大于 年前后写成的 教学手册》 这部特殊的语法著作以2645行不规范的六韵步 这部特殊的语法著作以 行不规范的六韵步 诗构成。这部著作的实用性很强, 诗构成。这部著作的实用性很强,是整个中世 纪通行的一本必读语法课本。 纪通行的一本必读语法课本。
该书主要研究了冰岛单词的拼法改革问题, 该书主要研究了冰岛单词的拼法改革问题,使之适合 冰岛语的拼写。在研究的过程中, 冰岛语的拼写。在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了冰岛字母和 冰岛语实际发音之间的差异,由此萌生了早期音位学思想, 冰岛语实际发音之间的差异,由此萌生了早期音位学思想, 提前800年就预见到了后来的布拉格学派创立的音位学理 提前 年就预见到了后来的布拉格学派创立的音位学理 并较为深入地论述了音位特征。 论,并较为深入地论述了音位特征。他指出了冰岛语的元 音音位特征, 开与闭、长与短、鼻化与非鼻化。 音音位特征,即:开与闭、长与短、鼻化与非鼻化。他借 个符号、 个字母和 个发音标记区分了冰岛语的36 个字母和2个发音标记区分了冰岛语的 助11个符号、9个字母和 个发音标记区分了冰岛语的 个符号 个元音。 个元音。 作者对冰岛语音位系统的研究十分深入, 作者对冰岛语音位系统的研究十分深入,全书充满真 知灼见, 首篇语法专论》的作者也被称为“ 知灼见,《首篇语法专论》的作者也被称为“当时欧洲最 优秀的语音学家” 优秀的语音学家”。
简述一下语言学发展的历史
![简述一下语言学发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500acf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a.png)
简述一下语言学发展的历史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并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
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小学,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
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
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随着西方语言学家发现了印欧语言与梵语之间存在类似之处,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旨在寻找各种语言的原始语。
功用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
语言学就是要研究人类最核心本能的语言能力,透过对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人类的本质。
除了认识人类语言本质外,语言学研究还具有多种应用价值。
在语言教育方面,借由对于语言本身的了解,编成各种词典、文法书、教科书供人学习语言,也有助于改善应对语言学习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与错误的能力。
在不同语言翻译方面,语言学理论对于笔译和口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也有助于利用科技来进行机器翻译.。
中外语言学史
![中外语言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354922c25fbfc77da269b1a8.png)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一)对象:语言(二)任务: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二、语言学的分类: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关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关系。
四、语言学理论:过去与现在(一)语言学的三个发展阶段:规定:传统语法→描述: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解释: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形式和意义的研究发展历程:传统语法学研究意义→结构语法研究形式→系统功能语言学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第二节中西古代语言学的异同一、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一)早期的语言研究——语文学(二)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1、中国:文字——《说文解字》小学音韵:《切韵》、《广韵》训诂:《尔雅》、《方言》2、印度:巴尼尼《梵语语法》(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语言学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希腊—罗马迪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希腊语法》:古希腊的语言学主要是从哲学方面来研究语言问题。
二、三大发源地的古典语言学之异同(一)共同点:1、语言学的发生都跟哲学、逻辑学有关。
2都与诠释古代经典有关,研究对象是文献语言。
(二)不同点:1、印欧语和汉语的结构和形式不大相同,这就决定了研究内容也不大相同。
2、中国古代有无完整的语法学,说法不一。
至少在先秦两汉和隋唐两宋时期并无语法著作产生。
而印度、希腊-罗马的语言研究,语法学一直长盛不衰——最为重要的不同第二章先秦的语言研究第一节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一、语言学与社会存在——名实关系(一)墨家:“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
”、“所以谓”:用来做称呼的—能指、“所谓”:所称呼的事物—所指(二)名家:尹文子:“名者,名形也;形者,应名也。
”(名称是给“形”命名的,“形”是与名称相应的)公孙龙:“夫名,实谓也。
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1888c3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0.png)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演变、习得和使用等方面。
随着人类对语言的兴趣不断增加,语言学也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起源开始,介绍其发展历史。
一、古代语言学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出现之前,人们就开始关注语言的表达和交流。
在古代语言学中,语音学和文法学是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在古埃及,人们开始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则和语法结构。
他们发明了象形文字,并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记录和分析工作。
此外,古埃及的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词源学和语义学等方面的问题。
古巴比伦的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法学方面。
人们开始记录并研究巴比伦的文字,分析其语法规则和词义。
他们还研究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欧洲语言学的兴起欧洲语言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加,出现了一系列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学学派。
18世纪末,德国的弗朗茨·鲁登多夫·冯·格拉斯提出了著名的比较语言学理论。
他认为各种语言之间存在共同的起源,并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19世纪初,英国的威廉·琼斯提出了印欧语系的理论。
他通过对梵语、希腊语、拉丁语等语言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认为这些语言可能有同一个祖先。
法国的索维尔、丹麦的鲍尔、俄国的布洛卡等语言学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研究了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三、现代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是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语言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发展。
在语音学方面,人们开始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
他们发现语音是由不同的音素组成的,通过对不同语言的音素进行比较,揭示了语音的普遍规律。
在语义学方面,人们开始研究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
他们发现词汇的意义是由词义和语境共同决定的,通过对语义的分析,揭示了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1dfe4303968011ca30091f4.png)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中外语言学史
![中外语言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0a11070ef12d2af90242e6f5.png)
中外语言学史简介1.传统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一般指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和19世纪以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文学指从古代书面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
人们对于语言的兴趣与研究可以上溯到两、三千年以前。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语言的国家和地区。
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在《正名篇》中就提出名称同其所代表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此后,《尔雅》──我国第一部语义词典,《方言》──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汉代刘熙的《释名》,隋朝陆法言的《广韵》,宋朝陈彭年的《切韵》,以及清代大家的语言研究著作,谱写了中国语言研究色彩纷呈的篇章。
根据研究的对象,可分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个分科,统称为“小学”。
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语言学中的训诂学着重研究字义,文字学着重研究字形,音韵学着重研究字音。
由于形、音、义关系密切,上述著作都具有“字典”的性质。
又由于共同目的是解释古代文献,整个“小学”成为经学的附庸。
但这些著作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成果,是语言研究中宝贵的遗产。
古代印度的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也比较有价值。
著名的巴尼尼对《吠陀》的语法进行了研究,作品《梵语语法》提出了近四千条规则,其讨论问题的深入程度、自身的系统性以及表述的简练性是其他语法书无法比拟的。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有两个方面是西传统语言学望尘莫及的:一是对语音问题的研究,一是对单词内部结构的研究。
正是古印度学者对梵语语音作出的准确详尽的描写,才使得公元18世纪末欧洲学者对梵语同拉丁语以及其他日耳曼语言的比较成为可能。
古希腊的学者对于语言喜欢作哲学上的辩论,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有名的大论战,其中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或者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语言是自然发生的。
语言学史大事记
![语言学史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ca63efab65ce050876321333.png)
语言学史大事记约公元前1500年:古印度有用古代梵文写成的典籍《吠陀》。
约公元前14世纪前后数百年:中国商朝使用铭刻于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文字,即甲骨文。
公元前770-221年:中国先秦诸子曾就“名实”问题展开争论,涉及到了一些语言问题。
《公羊传》和《谷梁传》中,牵涉到了古代汉语的一些语法问题。
约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的波你尼(Pānìnì)写成《梵语语法》(即《波你尼经》)。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名著《对话》中对语言问题多有论及。
约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的梵罗鲁基(Vararuki)为《梵语语法》作注,并著有《摩诃罗什利》,从中可以看出历史比较法的萌芽。
古希腊亚里士塔尔库斯(Aristarchus)和则诺多图斯(Zenodotus)曾对语言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归纳各种范畴,分出各种词类,制订适当术语,开辟了语言科学的新纪元。
中国《尔雅》成书,它是一部重要的辞书,首开按词的义类编排词语的体例。
约公元前3世纪-2世纪:古希腊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Dionysius Thrax)著成《希腊语语法》。
古罗马语法学家瓦罗(Varro)著成《拉丁语研究》。
公元前221年:中国秦始皇统一文字,废除战国各种文字形体,而以小篆为标准。
公元前53-18年:西汉末扬雄著《方言》(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也是世界方言学史上的第一部不朽著作。
公元100年-121年: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是中国影响极大的第一部字书,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分为540部首。
公元2世纪: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中出现反切注音法。
汉末郑玄大量注释经籍。
刘熙著《释名》,是中国古代一部词源学的著作。
约公元3世纪初:魏时的李登著《声类》,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韵书。
张揖著《广雅》。
约公元4世纪初:晋朝吕静著《韵集》,是早期韵书之一。
吕忱著《字林》,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收字12,824个,分部与《说文》一样。
中西方语言学史
![中西方语言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e4970fe6f8c75fbfc77db291.png)
1、语言的内涵:“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进行交流思考、感情和愿望的非本能的方法。
”(萨丕尔《语言论》)2、语言的特点:【比较】人与动物①分离性②组织性③理智性④传授性3、语言的形态分类:欧洲学者威廉·洪宝特最早进行分类,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
①屈折语②粘着语4、语言学的内涵:“由语言学家的研究所产生的关于语言的系统学问,就是语言学。
”(美·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5、语言学的特点:(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人文学科)①客观性②系统性③清晰性④开放性6、语言学史研究目的:①了解中西方语言研究的基本脉络②提取中西方语言研究的发展规律③探析中西方语言研究的共性与个性④揭示中西方语言研究的影响因素。
7、语言学史研究方法:①比较法②归纳法③解释法8、语言学史研究原则:①坚持正确的历史观②~文化观③~学术观9、学习语言学史应具备的条件:①专业知识②参考资料③主观态度10、中西方古典语言学:①萌芽时期②原创时期③酝酿阶段11、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语言:研究语言是人类认识自我、研究自我的本能。
12、语言四大古老的研究传统:①以音素分析见长的闪含语研究传统②偏重逻辑归纳的希腊语研究传统③擅长形态分析的梵语研究传统④注重语义阐释的汉语研究传统。
13、断代:(为了研究方便,语言学史上的)①先秦两汉——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三世纪初②古印度——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三世纪③古希腊罗马——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五世纪14、文字的产生:客观上促使语言研究演变成为一种经常而正式的社会活动。
15、先秦时期,中国大致形成了四类文献:①哲学文献《周易》②公文文献《尚书》③史学文献《春秋》④文学文献《诗经》。
16、焚书坑儒与古文经的发现:对先秦西汉产生深远影响。
【儒:方士;古文经:用六国古文字写的经书;今文经:用汉代文字书写的经书】17、正名:端正名称的使用。
【孔子】①维持表名分的词的旧有意义;要求人按名分来使用词语。
西方语言学史(普通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史(普通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b02b43473c1ec5da50e27037.png)
四、美国的结构主义
布拉格学派注重语言结构的功能
哥本哈根学派注重语言结构的关系 美国结构主义注重语言结构的描写
博厄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哈里斯 萨丕尔(洪堡特提出的民族心理与民族语言的关系)
布龙菲尔德(哲学上的逻辑实证主义和心理学上的行为主 义)
属于结构主义和描写主义语言学。 对布龙菲尔德提出挑战的是乔姆斯基。
二、格里姆定律和维尔纳定律
1822年格里姆《德语语法》第二版问世, 它系统地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之 间的辅音的一致性,后来,这种一致性被 人们称为格里姆定律。
维尔纳定律:语音演变规律之一。1816年 由丹麦语言学家维尔纳在《第一个音变的 一个例外》一文中提出。指区分原始日耳 曼语和印欧语的辅音演变,在重音之前和 重音之后演变不同。这一定律给格里姆定 律的例外情况作了说明,在当时历史比较 语言学界一起了震动。
三、洪堡特与施莱歇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
《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 “外部形式”和“内部形式”。 思想与语言是相互依存的
施莱歇,持自然主义语言观,视语言为有 机体,把语言学列为自然科学 自然主义语言学派的创立者。
在哲学上受黑格尔的影响。 《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等。
三、中世纪语法
13、14世纪,“摩迪斯泰学派”,他们的语法 都称为思辨语法。
摩迪斯泰学派的思辨语法开始较多地探讨 句法,对某些词类的基本功能也描写得更 清楚了。思辨语法体系标志着句法分析的 新发展和语言理论的新成就。
四、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语言学 (16c——18c末)
从14、15世纪开始,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扩大,开始探讨欧洲当时使用的一切语言, 出现了新的语言学思想。
考研中外语言学简史笔记 精品
![考研中外语言学简史笔记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bb083e30242a8956bece4bd.png)
第二部分重点章节知识点详解《欧美语言学简史》第一章导论掌握欧美语言学发展的几个阶段:1,语文学——这是希腊人从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已开始的一种学术活动。
语文学的产生是由于实际的需要。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语音、词汇、语法都在不断地变化着。
人么渐渐对传抄下来的古书读不懂了,解释不通了,这时就需要有人对古籍作注释、考证,对传抄中的错误进行校勘,这就形成了语文学。
2,传统语法——制定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
特征是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畴。
典型形式是法国的唯理语法。
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亲属关系及演变过程的一种语言学。
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5——生成语言学,这是一种以语言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这5个阶段中的后3个阶段是本书阐述的重点。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的语言研究本章作大致了解即可,一般不会出大题的。
第三章中世纪初至18世纪末的欧洲语言学1,思辨语法学派——是经院派语言研究的结果,思辨语法就是哲学语法,它的产生和发展史跟当时经院哲学中实在论与唯名论的争论密切相关的。
经院语法学家在哲学立场上是站在实在论一边的,他们脱离个别语言而研究语言的一般特点,一般采用思辨语法为研究题目,因此被称为思辨语法学派,也称为摩迪斯泰学派或方式派。
把语言看成是思辨的对象,而不是观察的对象。
不研究和描写任何一种具体语言,特别是不触及语音,而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对语法体系作解释。
2,经验语法——研究各民族活语言,在英国发展较快,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否认拉丁语公式对建立各民族语言语法有普遍指导意义。
经验语法的产生和发展,为现代科学的描写语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唯理语法——代表作《普遍唯理语法》,是专门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专著,主要在法国发展,竭力证明在拉丁语中存在着适合全人类语言的语法公式。
他们认为人类的理性和思维规律是一致的,而语言的结构式由理性决定的,因而所有语言的结构规律本质上是相同的。
语言学简史
![语言学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8913f5c7d5bbfd0a795673dc.png)
《全球语言的比较词汇》:由俄国女皇凯瑟琳主持编写的俄国钦定词典,1787年出版于彼得堡,第二版由米里耶和主编。
施莱赫尔:德国后起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最重要的著作是《印度.日耳曼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贡献是重建印欧语系,通过对可证实的现存语音形式和历史文献的分析,建立一个语言较早的、也已消失的假设的语言形式系统;谱系树理论——语言发生演变理论。
梵语: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专门用语。
在古印度人看来梵语是一种神的语言。
摹声说:德国人赫尔德提出的关于语言的起源的学说,摹声说否认语言是上帝创造后赐予人类的,也不是人类经过精细的构思创造出来的。
而认为,语言起源于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是由人类内在的本质产生的。
特拉克斯:是生活于希腊化时期的一位希腊古代语法学家,为教授罗马人希腊语,编著了第一部希腊语的语法书《希腊语语法》。
语法定义:诗人和散文家在运用语言是实用的语言知识;希腊字母的音值;规定了八大词类。
2阿拉伯语言学:7世纪时,28个字母4种形式,辅音文字不使用元音,书写由右向左。
阿拉伯语语法奠基者——7世纪的阿布尔-阿斯瓦德。
古阿拉伯语言学史上巴施拉学派——西巴维希,写出了第一部阿拉伯语语法《书》,词类、格系统、句法。
苦法学派——基赛《阿拉伯语语法指南》。
十世纪两个学派合并成第三学派——巴格达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古太巴。
5.十一到十二世纪,阿拉伯的语文研究逐渐进入了古典时期的末期。
集中精力在语法和词典的编纂。
6.十六世纪阿拉伯的语文研究开始衰落。
语言目录:1800年由赫尔伐士出版,共分6卷,包含三百多种语言的材料,第一次指出了语言的真正的亲属关系主要应该决定于语法上的证据,而不是决定与词汇方面的相似。
古希腊人的约定论和本质论:古希腊的哲学家曾经对名称和事物的关系问题进行过深入地探讨,本质论主张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约定论则认为事物名称是人们根据习惯预先确定的,是约定俗成的,和事物本身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e9d3db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f.png)
语言学发展简史介绍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起源和演化、语音、语法、语义、语用以及语言变化等方面的学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学的发展历史。
语言学的起源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基本工具,探索语言的起源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的关注重点。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简单的语言形式可能是以声音和手势的形式出现的,随着人类进化的演变,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最早的语言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的创始时期,比如古代中国的《说文解字》和印度的《梵语文法》。
古代语言学的发展古希腊语言学古希腊是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古希腊学者们开始对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语言学家是萨福,他的《语音学》被认为是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其思想对后世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印度语言学古代印度的梵语文法研究对语言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公元前6世纪,梵语的语法和音韵体系已经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古印度的语言学研究对后来的语音学、形态学和语义学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语言学古代中国的语言学研究非常丰富多样,如《说文解字》的文字学研究和《尔雅》的词汇学研究等。
古代中国的语言学思想主要集中在文字和音韵方面的研究,对于文字的形体结构和音韵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成为主流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内在结构和形式规律,研究语言的音系和语法结构。
代表人物包括布洛姆菲尔德、索绪尔等,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成语法学派在20世纪的中期,生成语法学派崛起。
生成语法学派研究语言的产生和生成规则,强调语言的普遍性和认知机制。
代表人物有乔姆斯基和洛克菲勒等。
生成语法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当代语言学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言语行为理论20世纪的后期,言语行为理论开始引起关注。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强调语言行为与社会语境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奥斯汀和赫尔维氏,他们的研究对语用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语言学史概要
![语言学史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60d5fce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5.png)
语言学史概要语言学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从此,人们就开始着手研究语言,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
英国语言学家弗朗西斯·约翰·威尔逊成为语言学家们的元老级人物,他在1786年出版了一本著名的《语言——它的结构和发展》中,对语言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发展,大量新的理论出现,不同的语言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来表达各自的观点。
著名的美国词语学家汤姆森·安德森和卢卡斯·梅林开创了术语“字汇学”,将重点放在研究语言上。
随后,全局性语言学概念发展得更快。
语言学家尼采·凯托(Noam Chomsky)的理论占据了该领域的中心地位,他们着重于语言的结构,将语言视为“平衡系统”,因此他的工作得到了诸多语言学家的支持和认可。
而在语音方面,作为文法学和词汇学的重要补充,语音学开创者詹姆斯·博杰特在1965年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语音学及其应用》,他认为语音是语言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揭示语言本质的秘密,以及它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类型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语言学家开始针对“语境”,如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社会、口头答案以及语言潜意识这些要素开展更多语言学研究。
今天,语言学家的研究伴随着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发展,它使更多人能够分析复杂的语言结构,和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更加有效。
从公元前5000年的语言研究到如今的语言学,语言学家一直在不断探索语言的结构、发展、表达以及它影响每个人的整个语言世界。
今天,语言学正在努力改变社会和文化,为语言学家和其他学者们提供更多有效的研究工具。
希望在未来,语言学可以更宽泛地解释和描述世界各地的语言,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86b20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5.png)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时间。
以下是语言学发展的简史:
1. 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时期,有许多语言学家,如普罗提乌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
这些语言学家开始探讨语言的一些基本问题。
2.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的语言学家开始研究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些语言被认为是知识的基础。
3. 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语言学家开始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和结构,他们试图理解语言是如何被创造和使用的。
4. 19世纪:在19世纪,语言学家开始通过收集和研究语言材料来发现语言的规律和结构。
他们将语言翻译为数学公式,并研究语言的历史和演变。
5. 20世纪:在20世纪,语言学家开始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这些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称为比较语言学。
6. 当代语言学:在当代语言学中,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方言学和语音变化学等。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计算机语言处理、神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
总之,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本质和结构的学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取得了不同的进展。
阅读资料——语言研究简史
![阅读资料——语言研究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7c39dc2bcfc789eb172dc83e.png)
语言研究简史一、国外的语言研究(一)古印度语言学为了《吠陀》的传播和阅读,古印度学者对古代梵文开展了研究,进行了最早的语法分析、词源解释和词典编纂等工作。
公元前4世纪,著名语言学家巴尼尼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语法学著作《梵语语法》。
《梵语语法》是一部诗歌体的著作,共有3996条简练的语法规划。
这部书对梵语的词汇分析得相当准确、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
古印度人的语言研究对世界语言研究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二)古希腊语言学古希腊人最初是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语言问题的,他们曾经就事物与名称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这一争论在学术史上有着重大贡献。
古希腊语言学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语法范畴的确立和词类的划分。
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把语法和逻辑结合在一起研究,对语法范畴的划分和归类做出了很大成绩。
到了公元前1世纪左右,古希腊的语言研究由哲学的论争转向语言学的立场,开始注重语言自身的现象和规则。
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成了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语法术》。
公元2世纪,另一位语言学家狄斯考鲁写出了又一部希腊语语法著作《论句法》。
古希腊的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
(三)古罗马的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1、朦胧的语言规范观念。
公元1世纪,古罗马学者昆提利安对语言运用提出过一些看法。
他认为语言的正确运用应根据三方面的原则:逻辑规则、权威人士的认可和经典文献的证据。
这实际上是一种朦胧的语言规范观念,其中不乏合理因素。
直至今天,语言学家在制订规范标准时,首先还是要考虑到这些原则的。
2、对希腊语法体系的继承和传播。
古罗马人主要是借用希腊语法体系来描写拉丁语法,在语法理论方面没有什么贡献。
编写出一些系统而实用的语法教材,通过教学传播了在希腊语法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语法体系。
在后来漫长的年代中,其他语言的语法描写,也都采用了这个体系。
18世纪末,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采用的也是拉丁语法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个西方语言学史的历史阶段(5个)1语文学:公元前3世纪对古籍做注释和校对,是语言学研究的开端,到公元前16 17世纪出现复兴和繁荣2传统语法阶段:古希腊18世纪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围,依照拉丁语法建立起来的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演变的过程的语言学。
在19世纪初广泛研究印欧语系的语法上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主要的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世纪初洪堡特就开始了语言结构分析,20世纪初语言学的重心转移到结构主义语言学5生成语言学:以语言的生产和转换能力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57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使欧美语言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重要语言学家:瓦罗《论拉丁语》:古罗马著名学者之一,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法专家,代表作《论拉丁语》。
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捍卫“类比”原则)包括1词源学2形态学3句法学《论拉丁语》是研究拉丁语的专著,涉及语言学理论方面及一些残留问题。
洪堡特及其理论贡献:普通话语言学的奠基人。
贡献: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是其核心,认为:1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2语言整体分割的词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人为的毫无生气的冷了的溶岩石3在深入研究语言创造活动特征的过程提出“语言四部形式”的概念。
语言的三类型:孤立语粘着语曲折语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原理》20世纪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威廉·琼斯:历史比较语言学创始人,1789在亚洲学会宣读了《三周年演说》的论文,确定了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有亲缘关系,琼斯的发现掀起了研究梵语的热潮。
施莱歇尔语言理论: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1语言有机体理论突出了语言的物质性,忽略了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荒谬)。
语言:成长时期、衰老时期。
认为成长期语言由简单的结构形式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形式,衰老时期有最高点逐渐衰老,形式也遭到损坏3语言发展阶段4语言谱系树理论: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颗树的树干,分支是各种印欧语(如斯拉夫语、立陶宛语)分支上有细支,代表印欧各种方言,此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亲属语言谱系种类的问题,用树形方法形象的表达了对语言相互关系的看法,但从理论上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斯多葛派:公元前4世纪一批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都是亚里士多德的反对者。
对语言学的贡献:1清楚区分了逻辑研究和语法研究2使用的语法术语越来越精细使用至今。
此派的语言观属于自然派,认为早期语言的声音和能代表的事物之间有天然的联系,努力研究词源寻找语言的原始形态。
提出“变则学说”认为词与事物关系是不对应的,得出语言是无系统不受规则限制的。
格里木定律:1817年格里木发表《德语语法》系统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言之间辅音的一致性,后来被称为。
亚历山大学派:亚历山大将军托雷密在埃及建立的,研究希腊的古代文献、注释和考证《荷马史诗》形成亚历山大学派。
代表人物:亚里斯塔克提出“类比”说,语言是以相似的形式指明相似的范畴,并受一定规则制约的,对形态学做了详细研究确立八大词类。
促进作用1确立了语文学的观念2他们的语文学工作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新角度和新方向,寻求对语言文字本身的理解促进真正语言学的诞生3保护希腊语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前提:118世纪队语言标本的搜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准备了具体的材料2把其他科学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引进到语言研究中来,引起语言研究方法的改革3梵语的发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以结构研究为主《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前无古人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重要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出版进一步强调了“系统”概念。
贡献: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2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3共时和历时的区别4语言系统性与价值的概念5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6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索绪尔理论对代语言学的影响:1系统性把语言看成一种系统和结构2注重共时研究3优先口语研究4认为语言是描写性的不是规定性的5主张区分语言和言语6强调独立自主性,摆脱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影响,作为一个独立对象做观察。
现代语言学的特征都源自索绪尔的理论,索绪尔所建立起的语言学框架对现代语言学有重要的影响。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为了确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于是产生的这样的区分。
言语:是个人行为是暂时的现象,不能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
语言:是言语的工具,是言语的产物,是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可以将其从言语活动中划分出来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
共时和历时的区分:历时现象:指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共时现象:两者是对立的,应分别研究,在共时性基础上才能对不同的语言进行研究。
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一切与语言系统无关的东西都属于外部语言学,一切与系统有关的属于内部研究。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
理论基础:迪卡尔的理性主义,认为人本身有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一部分是人类的属性(人类天生具备的语言能力)另一部分是人类生存经验中后来获得的个别语言知识。
乔姆斯基接受洪堡特的观点: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提出“演绎法”从语言能力研究当中揭示人的认知过程。
生成:数学领域的用语,用较少的规则解释较多的事实,生成性说明语言具有创造性,生成语法就是要设计一套产生某语言全部语法的规则,且仅仅是符号语法规则。
历史比较语言学三个第一:拉斯克:西方第一个进行语言比较研究且取得出色成绩的语言学家《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葆朴:第一个将梵语与其他印欧语言进行系统比较的语言学者。
沃尔夫假说: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么描写世界就怎么观察世界,世界上语言的不同所以各民族队世界分析也就不同。
青年语法学派:莱比锡大学一群学生的语言学观与另一位语言学家的观念不同,这批青年被称为“青年语法学派”1870年前后,一批青年学者对印欧语系元音原始系统进行阐述,理清元音和辅音,推进了人们对语言发展本质和规律的理解。
原则:1语音规律2类推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在语言研究上的贡献:1简化和完善菲尼基人的字母,制定了今天的拼音字母表2对语言音素的分析、萌芽、促进作用3修辞学,演说艺术的研究4语法范畴的初步建立。
柏拉图:词源学创始人《克拉底洛篇》就“名称与事物”关系问题的论争。
亚里士多德:从确定“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再次触及语言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中国语言学史: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字典。
清“说文四大家”:《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说文通训定声》朱骏声《说文句读》王筠《说文解字义证》桂馥汉四部语言文字著作:《说文解字》第一部按部首排列按形体结构和特点解释字的本义,《尔雅》第一部语言学专著,按义类分19篇,《方言》杨雄记录西汉方言,第一个把义话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家,《释名》第一部探求语源的训诂著作刘熙著,仿《尔雅》按意义分类。
荀子《正名篇》1论述词的概念、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论语言的约定性3指名了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4指出了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
《尔雅》贡献:1我国第一部语言学专著,第一部训诂学专著2第一部研究词语与词义的专著,是古代典籍词语的总汇3保存古义、词义的发展变化,提供宝贵资料4把古代的词类聚群按义类编成专著,为古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勾画出大致轮廓5语言学由萌芽到建立的标志6反映了当时已有通用语、专用语、基本词汇、一般词汇7反映了古代的一些文物制度,古代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社会价值、历史价值)。
扬雄和方言: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祖籍四川,爱好文学、词赋、哲学、语言学、《方言》记录两汉时期的方言共15卷现存宋本13卷,是第一部方言记录著作。
《方言》内容: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汉末9000个字,清已有11900多字。
《方言》成书背景和语言学史的价值1西汉统治者重视采风和方言收集2中央集权大国、社会发展、经济文化、全国各地语言系统融合3汉代国家实行大一统,各民族交流加强但方言分歧有障碍引起了对方言的关注。
价值:《方言》第一次以活动的方言为语言研究对象,亲自实地调查方言并如实记录下,提出通语方言古语等概念,反映处扬雄具有科学的语言学的观点。
《方言》与《尔雅》的异同、体例:同:《方言》体例仿《尔雅》体例按义分类,先列出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作解释。
异:1内容:《尔雅》训诂汇编,《方言》不再是训诂汇编而是重点研究当时方言口语,具有科学的语言学观点2《尔雅》列举的同义词属于同一词汇系统,《方言》举例的不属于同一种方言,指出这些同义词有的是地方方言,有的是通语,有的是古语,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发展到了西汉有哪些变化3《方言》从横向的地域方面调查进入当时的口语,同时不忽略纵向的语言发展研究。
《方言》影响:1续补方言:从古书里寻找方言词,清杭世骏曾作《续方言》2考证常言俗语的来源:唐颜师古《匡谬证俗》。
论述1.《说文》《尔雅》在解释字义上的不同:1《尔雅》只解释字义《说文》除了字义之外还解释字音分析字形2《尔雅》解释的字义主要是偏僻字义而《说文》解释的主要是字的基本常用意3《尔雅》用同义字互相解释,而《说文》主要根据索义,即文字的形体去解释。
2.《说文》解释字义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形训,其次是音训和义训说明各自特点:形训是通过分析文字形体结构来解释字(词)义,音训也叫声训,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释字词义,义训就是不借助于字形和字音直接来解释或说明词的含义。
珏,二玉相合为一珏《说文珏部》弄,玩也,从廾持玉《说文廾部》,形训特点是在解说定义的同时还要说字形,通过字形分析来说解字义;户,護也,《说文户部》,联,连也,《说文耳部》音训的特点是通过训释字与被释字在语音上的联系而解释字义;无,始也《说文一部》,呻,吟也,又有吟,呻也《说文口部》,稗,禾别也,《说文禾部》,义训特点陈词直义3《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第一本字典,论述编排体例:《说》首创了部首编排汉字的体例,将9353个汉字分列于540个不同的部首里,具体方法是:据形系联,分别部居,即根据形体编排汉字,将形体相近意义有联系的的汉字编在一个部首,每个部首都创立一个部首字,如“一”部字“一、元、天、丕、吏”,同时在部首后都有“范某之属皆从某”的说法,如“示”后有“凡示之属皆从示”。
《说文》在将汉字分列入不同部首,又将形体或意义有联系的部首放在一起,如“三”“五”“珏”三个部首编在相邻位置,另将“屮”“艹”“蓐”“茻”编在一起。
在某个部首里,《说文》将意义上接近的编在一起,如“示”将表示幸福,神灵,祭祀的种类,方法等意义的字多编在一起;另如“马”部字表示马的性别、高矮、颜色、长度的字也多分别归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