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教案

按比例分配教案
按比例分配教案

按比例分配

新课引入:

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17匹马。在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马留个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遗嘱上写着:“我把17匹马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幼子得九分之一。不许杀马,不许流血。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嘱。”

这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分马问题,这个问题中提到的马匹分配方法,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知道的,即三个儿子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借给他们一匹马,老人原有17匹马,加上智者借给的一匹马,一共18匹马。于是三兄弟按照18匹马的一半、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分别得到了9匹、6匹和2匹马。9+6+2=17(匹)。还剩下一匹,是智者借给三兄弟的那匹马,还给智者,我们称这种分配方法为古典分配方法。就是数学中有名的“借来还去”。 其实,这道题如果用比的知识来解决,那就更容易了。三兄弟分到的马匹数之比是 2:6:991:31:21 ,按照这样的比例分配,长子可以分的马匹:17 ╳ 17

9=9(匹); 次子可以分的马匹:17 ╳ 176=6(匹);幼子可以分的马匹:17 ╳ 172

=2(匹)。 新课讲授:

例1.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20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5:4: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解题思路:长方体的棱长可按长、宽、高分为3类,每类各有4条棱,所以 长、宽、高的和是220÷4=55(厘米)。因为长、宽、高的比是5:4:2,所以能分别求出长、宽、高的长度。

55÷(5+4+2)=5(厘米),长是5×5=25(厘米),宽是5×4=20(厘米), 高是5×2=10(厘米),至此,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就很容易得出了。

解:220÷4=55(厘米),55÷(5+4+2)=5(厘米),5×5=25(厘米), 5×4=20(厘米),5×2=10(厘米)。

(25×20+25×10+20×10)×2=1900(平方厘米)

25×20×10=5000(立方厘米)

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900平方厘米,体积是5000立方厘米。

例2. 为鼓励创新,公司决定拿出100000元重奖3位技术创新的技术员。 已知甲技术员与乙技术员所得的奖金数的比是3:2,丙技术员的奖金数比乙技术员多2000元,3位技术员各得奖金多少元?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把甲技术员所得的奖金数看做3份,乙技术员所得的 奖金数为2份,丙技术员所得的奖金数为2份多2000元。从100000元奖金中先取出2000元给丙技术员,那么剩下的奖金中,3位技术员赢得奖金数的比是3:2:2, 按比例分配可以求出每人应得的奖金数,最后别忘了给丙加上先得的2000元。

解:100000-2000=98000(元),3+2+2=7,98000÷7=14000(元),

14000×3=42000(元),14000×2=28000(元),28000+2000=30000(元)。 答:甲技术员得42000元,乙技术员得28000元,丙技术员得30000元。 做练习题,比一比的题目。

例3.A,B 两桶油共重90千克,若把A 桶中油的4

1倒入B 桶,则两桶中油的重量比为1:2,。A,B 两桶油原来各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把A 桶中油的4

1倒入B 桶,两桶油的总重量没有变,还是90千克。因此可以按比例分配先求出现在A 桶油的重量:90÷(1+2)=30(千克),

30×1=30(千克),A 桶倒出4

1油后是30千克,即30千克的油占A 桶油原有油的4

3411=-,这样可以推出A 桶原有油的重量。 解:90÷(1+2)=30(千克),30×1=30(千克),

30÷(4

11-)=40(千克),90-40=50(千克)。 答:A 桶原有油40千克,B 桶原有油50千克。

总结:确定分配的比往往是解题的难点,需要同学们自己参照解决。

1.解:3:4:64

1:31:21=,6+4+3=13 (匹)(匹)匹)313

313,413413,(613613=?=?=? 答:老大得6匹,老二得4匹,老三得3匹。

2.解:6

5)511(1,23)311(1=+÷=-÷ 60×3=180,456

554,812354,54)65231(180=?=?=++÷ 答:甲是54,乙是81,丙是45。

3.解:804

54180,100455180,180)755455(25=+?=+?=+-+÷ 答:小明原来得了100分,小红得了80分。

比一比. 解:3×5/(6+5+4)=1(小时),12×1=12(千米)

12÷3×(2+3+5)=40(千米)

答:全程长40千米。

4.解:(本)本),2165

35135(135432230=+÷=++÷ 答:这批书一共有216本。

5.解:甲:5/3钢笔,乙:4/3钢笔,丙:3/2钢笔,一共是9/2钢笔, 108÷9/2=24(元),24×5/3=40(元),24×4/3=32(元),24×3/2=36(元) 答:甲40元,乙32元,丙36元。

6.解:100×2/5=40(千克),100×3/5=60(千克)

100×4.4÷(40×5+60×4)=1(元),1×5=5(元),1×4=4(元)

答:甲苹果原来每千克5元,乙苹果原来每千克4元。

练习:1.从前有一个商人,他有三个儿子和13匹马。在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13匹马留个你们,把13匹马都分了,可不要杀掉,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遗嘱上写着:“长子得二分之一,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四分之一。”老人死后三兄弟大伤脑筋,这时走来一位猎人,帮三兄弟顺利实现了分配。同学们,你知道猎人是怎么分配的吗?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60,其中甲数比乙数少1/3,比丙数多1/5,求甲数是多少?

3.某单元测试,小明和小红的分数之比是5:4,如果小明少得25分,小红多得25分,则他们的分数比为5:7,求他们两个原来各得了多少分?

比一比. 一段路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2:3:5,某人骑车走三段路所用的时间比是6:5:4,已知他骑车走平路的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全程共用3小时,求全程长多少千米?

4.有一批书,按照3:5的比例分给四、五年级,分给五年级的书又按照2:3:4分给五年组的三个班,已知五年一班分得30本,这批书一共有多少本?

5.甲、乙、丙三人共有108元,甲用了自己钱数的3/5,乙用了自己钱数的3/4,丙用了自己钱数的2/3,各买了一支价钱相同的钢笔,那么三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6.甲、乙两种苹果的单价比为5:4,重量比为2:3,现在把这两种苹果混合起来,成为100千克混合苹果,混合苹果的单价为4.4元,甲、乙两种苹果原来每千克各多少钱?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劳动所得分配问题) 1、怎样分配比较合理?.(两人共同合作劳动,完成份额不同,所得分配问题) 2、小结:如果两位劳动资额相同,他们获得的报酬要按1:1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如果完成劳动份额不相同,他们获得的报酬要按1:1来分配就不公平,怎么办? (组织交流) 师:这里的报酬要完成份额的比进行分配比较合理.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揭示课题:按

比例分配) 二、初步感知 1、想一想,两位应该按怎样的比来分配劳动所得?(板书:按完成的比3:2进行分配)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3:2的具体含义. 3、谁能用算式表示两位各应分得多少元? 4、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认识了什么?(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三、自主探究,合作研习: 1、谈话: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例子是很多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说一个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学习第19页内容,我们按以下提纲进行交流. 导学提纲: 1、例1中“紫色与红色方块数的比是3:5”的含义是什么? 2、与同学说说例题中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3、你能画图理解这两种解题方法与同学交流吗? 4、你怎样理解例2“按照2:3:5配置混凝土”这句话的含义? 5、“练一练”第3题是把1200千克培养料按怎样的比来分配?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下列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各小组交流,关注学困生.四、集中展示 1、例1中“紫色与红色块数的比是3:5”的含义是什么?

分数乘分数 精品导学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 学习目标: 1、弄清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35 × 4 = 715 ×5= 9 20 ×8= 合作探究(一):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 例1、李伯伯家有一块2 1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

米的面积占3 5 。 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动手操作, ①操作画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表示21公顷②求21公顷的15,就是把21 公顷平均分成5份,求 其中的一份。即2 1的5 1。 由此得出21×51这个乘法算式表示“21的21 是多少?”即:把12再平均 分成( )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 ( ) 。 3、根据涂色结果得出21×51=101,由此推导出计算方法:21×51=5 211??= 10 1 4.归纳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2 ) 计 算 方 法 : 分 数 乘 分 数 ,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先在书上的方格中涂一涂,再填一填。 分析:把1 2再平均分成( )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比的应用 黄爱凤 【设计思路】: “比的应用”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分数应用题和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它是“平均”问题的发展,显然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本课要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不困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并会灵活运用是我思考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给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感受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材中例题脱离学生实际,因此我为学生提供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两人合资做生意,赚的钱怎样合理分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身边的数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充分展开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发、质疑,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重视课外知识性教学内容,让数学课的内容丰富起来。从例题到练习我都精心选择了富有生活气息,有教育意义的题材,进行学科整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亲近数学,喜欢数学。 【教学目标】 1、应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通过对一题多解教学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感。 【教学流程】 一、联想练习:说说每种数量之间的份数关系 白兔与灰兔的只数比是3:4 玉米、花生、棉花种植面积的比是1:2:3 (设计意图:联想练习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比、分数、份数之间灵活转换,为下面的算法多样化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 陈叔叔和王叔叔,他们俩合资开了一家儿童文具店,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其他费用,共获纯利润10万元。他们坐在一起商量分钱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 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了解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 【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 身边。】 2.复习铺垫 我们学校1996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 提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1996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台学生电脑和3台教师电脑。) 提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比1。48:3=16:1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比16。3:48=1:16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倍。483=16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348=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48(48+3)=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3(48+3)=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份,教师电脑占1份,一共是17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 【评析:为后面学习按比例分配做铺垫。】 二、新授 1.教学例1(改编) 19xx年我们面对四~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 (1)出示19xx年的条形统计图。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104台,教师电脑8台。) 提问:一个计算机房能不能放下104台学生电脑?(生:放不下了)对!因此学校又建立了第二机房。 你们说说看,每个机房可能有多少台电脑?你们是怎么分的?我们学校没有平均分,而是根据需要,把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按照6:7来分配。(电脑出示: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提问:你们能不能算算两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想不想自己先试试? 学生尝试练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法。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项训练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项 训练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项训练 (一) 1、电视机厂男职工与女职工人数比是5:4,已知该厂共有职工198人,这个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2、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21:78。990立方米的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3、甲、乙两数的和是50,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 4、一本书有240页,小明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的比是5:3,已看多少页? 5、甲、乙两数的和是 1.5,甲、乙两数的比是2:1,甲数是(),乙数是(),甲、乙两数的差是()。 6、甲、乙两数的和是75,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比乙数多()。 7、甲、乙两数的比是3:4,它们的差是210,甲数是(),乙数是()。 3千克,小强喝了一些后,喝了的和剩下的比是3:5,剩下8、一瓶矿泉水有 5 多少千克? 9、甲数是45,与乙数的比是5:6,乙数是多少? 10一种药水是用药液和水按1:100配成的,现在要配制5050千克药水,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 11、某校为残疾儿童捐款2400元,教师与学生捐款数之比为5:7。教师和学生各捐款多少元? 12、鸡比鸭多10只,鸡和鸭的只数比是5:4,鸡有()只,鸭有()只。

13、甲、乙两数的比是5:6,甲比乙少10,甲是(),乙是()。 1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1:2:3,丙数是多少? 15、一个养鱼厂,计划购买一些鱼苗,若按7:4的比例来放养鲤鱼和鲫鱼,鲤鱼苗比鲫鱼苗多1200尾,应购买多少尾两种鱼苗? 16、某工厂男工与全厂职工总数的比是4:5。已知全厂职工有540人,这个工厂有男职工多少人? 17、某工地上黄沙与水泥的比是5:3,黄沙60吨,黄沙比水泥多多少吨? 18、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40,乙、甲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是()。 (二) 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这是一个()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6,这是一个()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1,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4、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角与顶角的比是1:2,顶角是()度。 5、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1:2:2,已知它的周长是70厘米,则最短边的长是()厘米,这是一个()三角形。 6、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比是1:4,这个等腰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最小角的度数是()。 (三)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

按比例分配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和沟通分数与比、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求比值。 8∶4=48∶12=16∶8= 24∶18=40∶16=15∶5= 2.准备题。 (1)找出下列分数中相等的分数,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找的? 学生找出后,教师作引导性提问:它们为什么相等?谁能完整地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 )内填上适当的数。 3÷4 =( )4=( )40= ( )÷12 =0.75 58=5:( ) 6:7 =( )7=( )7 9( )=( ):16 教师:由上面这两组题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5:8可以写成58。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2:观察下面的比是怎样变化的。 200240=2024=1012=56 ↓ ↓↓↓ 200∶240=20∶24=10∶12=5∶6 独立观察,思考:比的前项、后项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组讨论:看看上面的这个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进行小组总结后,小组间交流汇报。通过交流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2.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1)让学生在例2中找出你认为最简单的整数比,明确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2)出示例3:化简下面各比。 ①15∶12②14∶56 ③30∶60∶120

比的应用导学案

比的应用导学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课题: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 【课前尝试】 一、选择题: 1.小红的妈妈从超市买用15元买了4千克苹果,苹果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A)15 (B)15:4 (C)4:15 (D)3:4 2.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度数之值是3:2,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A)54°,36° (B)36°,54° (C)30°,20° (D)20°,30°3.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重量化合而成的,72千克水中,含氢和氧各()(A)1千克,71千克 (B) 8千克,64千克 (C) 9千克,63千克 (D) 63千克,9千克 【课堂探究】 1. 8:5=24: () ; 15 :25 = 3: () ; 1.25:2= 5: () : . 2.阳光中学六年级(1)班有男同学20人,女同学30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之比是,比值是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比是 ,比值是;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比是 ,比值是。3.100千克小麦可以磨80千克面粉,面粉重量与小麦重量的比是 80:100,比值是 ;这个比的意义是。

4.5与它的倒数的比的比值是。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米,长与宽的比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课后检测』 三、自主练习 1.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 (); 3.走一段路程,甲要5分钟走完,乙要10分钟走完,甲与乙的时间比是 (),乙与甲的速度比是() 4.把1时:20分钟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5.AB两个正方体棱长比是2:3,这两个正方体表面积的比是(),体积比是()。 6.小明和小华所走路程的比是4:3, 时间比是2 :5,他们的速度比是()。 7.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 :1:2,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8.含盐率为5%的盐水中,盐与水的比是():()。 9.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 )、(??? )。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3)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3) 1、光辉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梨子和橘子。已知运来苹果与梨子数量的比是5:4,运来橘子与梨子数量的比是3:2,又知道运来的橘子比苹果多75千克。光辉水果店运来苹果、梨子和橘子分别千克,千克,千克。 2、小翠和小文合打一份共192页的文件,如果小翠单独打,需要7小时完成,如果小文单独打,需要5小时完成。完成时,小翠和小文分别打了页,页。 3、甲乙两个工程队同修一条公路。如果甲工程队单独修,需要18天完成,乙工程队单独修,需要21天完成。如果这条公路长136.5米,完成时,甲乙工程队分别修了米,米。 4、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9小时,快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比慢车少用1.8小时。已知甲乙两地相距432千米,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慢车行了千米,快车行了千米。 5、甲乙两地相距451千米,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了全程的2 3,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3小时行 了全程的5 6,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货车和客车分别行了千米,千米。 6、师徒俩共同加工一批零件,需要22 3小时完成,如果师傅单独加工,需要4 4 5小时完成。已知这批零件 共有387个,完成时,师傅加工了个,徒弟加工了个。 7、甲乙两人共同打一份文件,甲每小时打12页,乙单独打10.5小时可以完成。已知任务完成时,甲乙所打页数的比是3:4,甲打了页,乙打了页。 8、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1小时,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现货车与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货车与客车所行路程的比是6:5,货车行了千米,客车行了千米。 9、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承包一项修路工程,甲工程队单独需要18天完成,乙工程队每天修路72米,工程完成时,甲乙工程队修路米数的比是5:3,甲修了米,乙修了米。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 题 1、甲、乙两人每天共做56个机器零件,如果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5,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石灰水是用石灰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4545千克的石灰水,需石灰多少千克? 3、体育室有60根跳绳,按人数分配给甲乙两班,甲班有42人,乙班有48人,两个班各分得跳绳多少根? 4、一个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80,分子和分母的比是3:7,求这个分数? 5、一块长方形地,周长400米,长和宽的比是3:2,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36人,如果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5:7,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7、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8、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9、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已知女生有2 4人,这个班级有学生多少人? 10、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11、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12、六(1)班原有学生52人,后来又调进女生4人,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六(1)班原来有女生多少人?13、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周长是120米,已知长与宽的比是2:1,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4、用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5、纸箱里有红绿黄三色球,红色球的个数是绿色球的4 3 ,绿色球的个数与黄色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绿色球与黄色球共81个,问三色球各有多少个? 16、甲箱有桔子100个,乙箱有桔子80个,从甲箱取出多少个桔子放到乙箱后,甲、乙两箱桔子的比是7:11? 17、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5:3,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12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已知此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3:2,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7)在比例尺是15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6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8)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9)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0)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11)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改用1∶500000的比例尺,甲、乙两地的距离应画多少厘米? (1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学自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这类问题的特点。 3.学生在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纸条、彩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爸爸和明明的对话。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人体的身高,学习了 有关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看看人的体重中奥秘吧。请看屏幕,这是爸爸 和明明的对话。如果把明明体重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水,另一份是其他物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明明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1∶1。但实际上,人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右侧的旁白。 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4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1)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分步呈现爸爸和明明的体重的情境,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

2019年小升初数学试题 (3)(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浙江省2018年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考试模拟卷 6 一、选择题 1.下面各数中,既是36的因数,又是63的因数的数是( )。 A. 4 B. 7 C. 9 2.下列各数中,与9000最接近的数是( )。 A. 8990 B. 9999 C. 0.91万 3.数学期末考试,小红所在的班级平均分是90分,小兰所在的班级平均分是91分。这次小红数学成绩与小兰相比,( )。 A. 小红好 B. 小兰好 C. 一样好 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十二生肖依次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小刚今年9岁,属狗,他姐姐今年13岁,应该属( )。 A. 马 B. 兔 C. 虎 D. 羊 5.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一定得不到的图形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梯形 C. 长方形 D. 正方形 6.王老师为班级里学习进步的同学买了4件奖品,其中最贵的一件是26元,最便宜的一件是22元。估一估,这4件奖品的总价钱大约在( )元之间。 A. 70~80 B. 80~90 C. 90~100 D. 100~110 7.下面我省的五个市的示意图是从同一张地图上描下来的。已知湖州市的面积约是0.58万平方千米,下面关于其他四个市的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嘉兴市的面积约是0.8万平方千米 B. 杭州市的面积约是1.7万平方千米 C. 宁波市的面积约是2.4万平方千米 D. 温州市的面积约是0.6万平方千米 8.一个商人把一件衣服标价为800元出售,现换季促销,降至200元一件出售,但仍可赚20%,如果按原标价出售,则一件衣服可获暴利约( )元。 A. 640 B. 720 C. 800 D. 880 9.小明在正方形卡片上画了这样的图案(如右图)。下面的卡片中转动后与小明的卡片图案相同的是( )。 A. B. C. D.

六年级按比例分配应用题.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六年级《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一、教材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数学第十一册第 61 页例2的内容。按比例分配是比的概念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 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教材是先把比转化成份数,再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乘法应用题,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这里先把比转化成份数,也可以把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运用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也能解答,所以,教学中可以补充归一解答,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整合思路 本课运用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首先复习旧知,注重铺垫,激发兴趣,出示有关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既而学习例题,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利用质疑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最后拓展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课堂,参与式学习。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按“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熟练地解答有关题目。 3.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解题方法,熟练解答有关题目。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关键:把比转化成份数或分数,使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旧知,注重铺垫应用—— 多媒体应用与分析资料展示:

1、列式解答 : A、银燕电器厂有职工270 名,男工 人数占总人数的,男工有多1、复习题。 少人?2、分析及总结。 B、把 216 棵树苗分给四、五、六年素材来源: 级种植,其中四年级占总棵数的,自制 四年级种了多少棵? 2、口答:一个农场计划在100 公顷 的地里播种 60 公顷大豆和 40 公顷 玉米。 a、大豆和玉米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分析——此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直观几?地以幻灯片方式展示练习题,将学生引入学 b、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 )(板书:比) 3、口答: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 比是 3:2 a、大豆的公顷数占()份 玉米的公顷数占()份 这块地一共()份(板书: 份数) b、大豆占这块地的() 玉米占这块地的()(板书: 分数) 4、口述算式: a、农业专业组把一块100 公顷的 地平均分成 5 份,其中 3 份种大豆, 2份种玉米,玉米和大豆各种多少公 顷? 回答后提问,是求什么?是什么类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 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出示课件) 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 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30千克 ?千克 ?千克 水占4份 其他物质占1份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设计意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体奥秘”的信息,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爱科学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从交流信息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 (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 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 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 (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信息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1、学校买来一批书,共1000本,把这批书按3:4:5分给四、五、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各分到多少本? 2、(1)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这个果园里共有果树40棵,梨树与桃树各多少棵? (2)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已知桃树有40棵。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3)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已知梨树比桃树少40棵,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分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4、小明在期末考试中数文、数学、英语的均分为75分,它的三门学科成绩的比为8:8:9,它的三门成绩分别是多少? 5、把一段长96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5:4:3,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6、加工一批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加工48个,与李师傅每小时加工个数的比是4:5。两个共同加工3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7、工厂买来120吨生产原料,其中的分给一车间,其余的按3:5分给甲乙两个车间,甲乙两个车间各分到多少吨? 8、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3:100配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515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有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用90千克的药粉,可配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9、一杯盐水,盐与盐水的比为1:5,再加上16克盐后,盐与盐水的比为1:4,原来盐水有多少千克? 10、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两车分别从两地相向同时出发,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为11:9,快车与慢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11、某车间有140名职工,分成三个生产小组,已知第一组和第二组人数比为2:3,第二组和第三组人数比为4:5,这三个小组名有多少人? 12、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为8:7,如果将一班的8名同学调到二班去,那么一班和二班的人数的比为4:5,求原来两班各有多少人?

按比例分配教案

按比例分配 新课引入: 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17匹马。在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马留个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遗嘱上写着:“我把17匹马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幼子得九分之一。不许杀马,不许流血。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嘱。” 这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分马问题,这个问题中提到的马匹分配方法,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知道的,即三个儿子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借给他们一匹马,老人原有17匹马,加上智者借给的一匹马,一共18匹马。于是三兄弟按照18匹马的一半、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分别得到了9匹、6匹和2匹马。9+6+2=17(匹)。还剩下一匹,是智者借给三兄弟的那匹马,还给智者,我们称这种分配方法为古典分配方法。就是数学中有名的“借来还去”。 其实,这道题如果用比的知识来解决,那就更容易了。三兄弟分到的马匹数之比是 2:6:991:31:21 ,按照这样的比例分配,长子可以分的马匹:17 ╳ 17 9=9(匹); 次子可以分的马匹:17 ╳ 176=6(匹);幼子可以分的马匹:17 ╳ 172 =2(匹)。 新课讲授: 例1.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20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5:4: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解题思路:长方体的棱长可按长、宽、高分为3类,每类各有4条棱,所以 长、宽、高的和是220÷4=55(厘米)。因为长、宽、高的比是5:4:2,所以能分别求出长、宽、高的长度。 55÷(5+4+2)=5(厘米),长是5×5=25(厘米),宽是5×4=20(厘米), 高是5×2=10(厘米),至此,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就很容易得出了。 解:220÷4=55(厘米),55÷(5+4+2)=5(厘米),5×5=25(厘米), 5×4=20(厘米),5×2=10(厘米)。 (25×20+25×10+20×10)×2=1900(平方厘米) 25×20×10=5000(立方厘米) 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900平方厘米,体积是5000立方厘米。 例2. 为鼓励创新,公司决定拿出100000元重奖3位技术创新的技术员。 已知甲技术员与乙技术员所得的奖金数的比是3:2,丙技术员的奖金数比乙技术员多2000元,3位技术员各得奖金多少元?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把甲技术员所得的奖金数看做3份,乙技术员所得的 奖金数为2份,丙技术员所得的奖金数为2份多2000元。从100000元奖金中先取出2000元给丙技术员,那么剩下的奖金中,3位技术员赢得奖金数的比是3:2:2, 按比例分配可以求出每人应得的奖金数,最后别忘了给丙加上先得的2000元。 解:100000-2000=98000(元),3+2+2=7,98000÷7=14000(元), 14000×3=42000(元),14000×2=28000(元),28000+2000=30000(元)。 答:甲技术员得42000元,乙技术员得28000元,丙技术员得30000元。 做练习题,比一比的题目。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复习课教案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总纳概括的能力。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与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一、导入练习,掌握基本 1、热身:同学们,今天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的脑力怎么样? (投影)甲乙两人加工一批服装,获取报酬2400元,甲乙平均挣多少钱?(2400÷2=1200元,)用乘法计算呢?(2400×1/2=1200)用比例分配怎样计算呢?(如果不能解决,留下悬念)我们来解决下面一个应用题,引入新课 2、导入:投影显示:甲乙两人加工一批服装,获取报酬2400元,甲乙二人加工服装数量比是5:3。实际每人应该得到多少元?如果按1:1的比例,每人得到多少元? 学生解答:板演和集体在练习本上做 师生交流:1、5+3=8 (按比例分配) 2400×5/8=1500(元) 2400×3/8=900(元)、

2、1+1=2 (平均分配) 2400×1/2=1200(元)2400×1/2=1200(元) 平均分配和按比例分配有什么关系? (平均分配就是按1:1的比例分配,平均分配是按比例分配的特殊类型,按比例分配包含平均分配。) (就这道题的实际来说,按平均分配合理吗?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存在大量的按比例分配去解决问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这类应用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二、研究练习掌握规律 (一)标准类型 师:刚才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按比例分配的标准类型题,标准类型题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已知条件是总量,分量比,求分量。 师:谁来解答这道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根据学生解法交流。(如果学生做不出很多的解法,可以直接出示解题方法,让学生作出合理的解释) 解法一:分数应用题解法 5+3=8 2400×5/8=1500(元) 2400×3/8=900(元)、 解法二:归一应用题解法 2400÷(5+3)×5=1500(元)2400÷(5+3)×3=900(元) 解法三:正比例应用题解法 2400/X=(5+3)/5 2400/Y=(5+3)/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

龙街小学学校六年级班数学科导学案 执教人课题“画图、转化”的策略 解决问题 课类新授课 主备人王琴审定人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使学生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并且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使学生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并且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主要方法启发式、合作、探究 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求解活动化) 时 间 组织教学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 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这些策 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 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 吗?(板书课题:“画图、转化”的策略解决问 题) 回顾旧知,迎接新知 4 ︱ 5

展示目标 1.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 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 心。 默读目标 2 ︱ 3

导学达标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学生读题,自 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 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 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 引导。) ①把作为单位“1”的总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 数就是2/5x,利用女生有21人,能够列方程 解题。 ②根据分数2/5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 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 原来问题就转化成女生有21 人,男生与女生人 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 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5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 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 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 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 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 1、列方程解答。 2、把问题转化成比的关系,找 出男生人数。 3、观察线段图,找出份数关系, 用份数关系解答。 4、谈谈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 最喜欢的方法。 17 ︱ 20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P90~91,窗口二及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 2.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实际生产生活中按比例分配问题。 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踢足球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看一个踢足球的小视频 师:一岁半的小朋友都在努力表现自己,同学们也应该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己,认真倾听,动脑思考,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意见都是勇于表现自己,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上课。

师:我们学校也成立了足球队,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五年级足球队(出示:五年级足球队也有28个足球,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4:3)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一点时间)(评语:观察的真仔细,还有补充吗?说的真全面,声音也洪亮) 生:足球有28个,男女比是4:3(点击出示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男生、女生分别分得多少个足球 出示题目:五年级足球队有28个足球,男生和女生的比是4:3,男生和女生各分得足球多少个? 师: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能完整的给大家读一读题目板:审题 师:读的非常流利。你觉得五年级的足球应该怎样分配? 生:按4:3分给男生和女生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按比例分配。板题:按比例分配 师:老师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学好这部分知识。 二自主探究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道题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4:3这句话的? 师:先独立思考,然后说给你的同位听听板书:分析 (课前出示几个比,让学生理解4:3就是一共是7份,男生占4份,女生占3份,还可以理解为男生占总人数的七分之四,女生占总人数的七分之三)生回答 师:分析得太透彻了,谁能再来说一说你的理解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师:到底男生和女生能分得多少个足球,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请大家在你的课中研学单中先画线段图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你画的线段图列式解

百分数的意义导学案

百分数的意义(备课)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百分数,理解它的意义;明白百分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思考,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主 动参与、合作交流,掌握其探究方法。 3、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带有百分数的标签、饮料瓶等,了解百分数的有关 知识和信息。 2、合作完成导学案内容。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汇报问题一:评价质疑,研究百分数的读写。 1小主持人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有关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把你找到的百分数整理一下,写在各自的黑板上,每人最少写2个。 2学生到各自黑板前板书自己找到的百分数,(课前安排学生写2—3个百分数即可,重点安排2——3个写几个带小数点百分数和分子大于100的百分数)3主持人:同学们都写完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读读你写的百分数吧。(找5、6学生读) 师质疑:同学们读的都很好,教师划出一个“%”,问:这是什么符号?该怎样写呢?找学生说说,并写写,老师接着提:那23%,正确的顺序该怎么写呢?学生先说23,再写%。师:请写一个百分数,29.3%。 (二)、汇报问题二:研究百分数的意义。 1、小主持人:请同学们打开1号题卡,完成上面的题目吧: 题卡1:我国地域辽阔,陆地面积越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据20XX 年统计,我国耕地面积约占百分之十四,林地面积约占百分之二十四,牧草地约占百分之二十八,园地、交通及其他用地约占百分之八,未利用地约占百分之二十六。 请写出上面的百分数,并说说它们各自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2、小主持人:同学们都做完了吧?请互相说说这些百分数所代表的含义吧? 预设生:14%,表示耕地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四。 24%,表示林地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四。 ……… 3、师质疑: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谁能给百分数下个定义呢?(3—4个学 生汇报)师总结:像14%,24%……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 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是一个特殊的比,他的后项是一个固定的 数100,所以又称为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特殊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