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全解

合集下载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全解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全解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一、开挖及初期支护中的质量通病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1、超欠挖1.1 原因分析①测量放样不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施工未到位或围岩坍落;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1。

2 防治措施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③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④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⑤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⑦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2、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2.1 原因分析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2.2 防治措施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3、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3。

1 原因分析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地基承载力降低;②隧底泥化严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3。

2 防治措施①拱脚加大至80cm,增加力的传递面积,减少沉降;②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立即进行隧底清理,然后采用干喷工艺喷射20cm厚混凝土封闭堵水,再架设钢架.(此方法较前者可缩短2~3小时,从而实现早封闭、快成环,从而减少沉降量);4、初期支护采用的分层喷射技术,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4.1 原因分析①第一次喷射层和钢架表面尘土污染清理不彻底,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力;②喷射混凝土不密实、空鼓,造成初期支护表面渗漏水,钢架表面锈蚀;③结合以上两个原因在整个初期支护未稳定前,由收敛和沉降引起,造成钢架外露和混凝土表面掉层;4。

隧洞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隧洞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隧洞质量通病防护措施隧洞施工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列举如下并相应采取一些措施。

一、洞内渗透漏水目前,隧洞的渗透漏水主要表现在墙、拱的渗水、滴水、漏水;其原因是隧洞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一直受着地下水的影响。

当地下水压较大,防水工程质量欠佳时,造成渗漏水,对衬砌结构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隧洞的渗漏水会降低混凝土衬砌的耐久性。

形成原因:(1)拱顶衬砌不密实,导致拱腰部位衬砌出现纵向拉裂,拱顶衬砌压碎掉块,导致渗漏。

(2)支护技术不过关,工程上常采用的先拱后墙法施工,循环进尺短、衬砌紧跟、以衬代支,致使衬砌接缝过多,且接缝处理不能达到防水标准,导致接缝渗水。

(3)振捣不到位在混凝土衬砌的过程中,有时存在衬砌不到位的现象,形成透水的开放性毛细管路,尤其是混凝土拌合物在密实泌水过程中,析出水分部分被挤向上面,部分聚集在集料颗粒的下面,导致衬砌混凝土存在泌水管路。

(4)混凝土中有空隙由于施工顺序不当或沉降或衬砌混凝土中存在杂物等原因,导致衬砌混凝土中存在空隙。

(5)腐蚀性天然水对衬砌混凝土有腐蚀性,可能造成漏水孔隙,甚至导致衬砌混凝土剥落开裂。

渗漏水整治的指导思想是以排为主、以防助排,引水泄压、断绝水源,设多道防水线。

渗漏水的预防措施:(1)设计预防措施在隧洞设计时应首先做好水文地质勘测,根据透水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流量、补给条件及洞顶地面形状等制定防水措施,以保证衬砌的使用寿命。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隧洞防排水设计的宗旨。

( 2 )结构自防水措施在设计中应合理确定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不能片面强调混凝土抗压等级,一味加大单位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将会使混凝土水化热和收缩量增加,导致混凝土裂缝,破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能力。

对变形缝及施工缝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它们往往是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水的薄弱部位,通常变形缝形式有:嵌缝式、粘贴式、埋入式。

橡胶止水带在施工中稍有不慎易走形,导致止水效果降低,应确保施工接缝严密、不渗不漏,变形缝应密封止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

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青海省S312线珍秦—称多段公路C标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一、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施工通病1、施工通病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原因分析:⑴、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⑵、没有专人负责,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备不齐。

⑶、操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不够。

2、预防及处理办法⑴、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安全中的指导作用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

⑵、必须由专人负责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相关仪器设备配备齐全。

⑶、对操作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⑷、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按设计要求施工里程要连续,并且确保足够的搭接长度。

⑸、对初支变形量较大的断面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部门,尽快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二、洞门施工通病1、洞门施工通病⑴、洞门坍塌。

⑵、洞门表观质量差。

2、洞门坍塌病因分析⑴、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穏,造成洞口坍塌。

⑵、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⑶、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⑷、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

3、预防及处理办法⑴、洞口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洞口范围内地表防排水工作,填平洼地和积水坑,防止地面水渗透。

⑵、及时施做洞口工程系统截水沟、排水沟,尽可能与洞口路基排水系统形成整体。

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⑶、隧道边、仰坡土石方开挖作业尽可能采用非爆破或弱爆破方法自上而下分部进行,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防护。

⑷、隧道门端墙处土石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及时施作洞门端墙及挡护工程。

⑸、洞门施作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尽早施作洞门和洞口段衬砌,保证洞门边坡稳定。

⑹、施工期间,保持对边仰坡及洞顶山坡体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掌握洞口的安全状况,以便迅速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

4、洞门表观质量病因分析⑴、洞门立模不稳,不平顺,混凝土灌注质量差。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一、开挖及初期支护中的质量通病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1、超欠挖1.1 原因分析①测量放样不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施工未到位或围岩坍落;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1.2 防治措施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③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④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⑤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⑦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2、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2.1 原因分析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

2.2 防治措施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3、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3.1 原因分析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地基承载力降低;②隧底泥化严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3.2 防治措施①拱脚加大至80cm,增加力的传递面积,减少沉降;②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立即进行隧底清理,然后采用干喷工艺喷射20cm厚混凝土封闭堵水,再架设钢架。

(此方法较前者可缩短2~3小时,从而实现早封闭、快成环,从而减少沉降量);4、初期支护采用的分层喷射技术,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4.1 原因分析①第一次喷射层和钢架表面尘土污染清理不彻底,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力;②喷射混凝土不密实、空鼓,造成初期支护表面渗漏水,钢架表面锈蚀;③结合以上两个原因在整个初期支护未稳定前,由收敛和沉降引起,造成钢架外露和混凝土表面掉层;4.2 防治措施①对钢架和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理。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在隧道工程中,质量问题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任务。

质量通病的存在可能导致工程延误、成本增加以及安全隐患。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供一些建议的预防措施。

1.地质条件不明确地质条件是隧道工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明确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工程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的困难。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我们建议:- 在设计前进行地质勘察,确保对地质形态和地下水分布的了解;- 建立合理的防水措施,以阻止地下水进入隧道;- 根据地质条件调整施工计划,降低风险。

2.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隧道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如果材料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损坏或不稳定。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建议:- 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提供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进行材料质量抽检,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建立严格的验收程序,拒绝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使用。

3.施工工艺不合理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质量问题,例如渗水、裂缝等。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我们建议:- 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严格遵守;- 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避免操作失误;- 进行全程质量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监理不到位监理在隧道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到位的监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为了改善监理工作,我们建议:- 确保监理人员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及时了解施工进展和问题;- 建立监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监理职责和权力。

5.不合理的维护保养隧道工程建成后需要进行维护保养,不合理的维护保养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老化和损坏。

为了有效维护隧道质量,我们建议:-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定期巡视和保养;- 及时修复隧道结构的损坏和缺陷;- 定期评估隧道结构的性能,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

总之,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原 因 分 析
预 防 措 施
锚杆安装不牢固、抗拔力不够。
1、锚固长度不够;
2、砂浆注不饱满;
3、砂浆包裹锚杆厚度不够或根本没有;
4、孔眼内杂物没有处理干净;
5、孔眼深度同锚杆长度不配套。
1、钻孔直径应现锚杆直径相配套;
2、严格按设计孔深钻孔;
3、压浆前用压力风及压力水冲净孔眼;
4、锚杆除锈、矫直,安装时确保锚杆与孔眼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注浆从孔底开始,均匀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隧道开挖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现 象
原 因 分 析
预 防 措 施
隧道在掘进开挖过程中,发生上、下、左、右轮廓超标。
1、测量不准,放线偏差较大;
2、布孔位置偏差较大;
3、炮孔钻眼过程中孔眼不直发生斜孔超限;
4、爆破参数选择有误,装药量过多或不合理。
1、保证测量工作的换手复核制;
3、受喷面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未处理;
4、间隔喷砼前一层喷面未用风、水清洗浮碴。
5、风压与喷射距离不协调。
1、清除松动岩石,清除受喷面浮碴杂物;2、对喷水、淋水、集中出水点的受喷面采用凿槽、埋管进行引导疏干处理;
3、喷射砼前进行试喷,确定风压与喷射距离之间的协调关系。
隧道锚杆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现 象
2、精确计算爆破参数,正式进洞前进行工艺试验,地质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有关参数;
3、钻孔过程中控制孔眼位置及其方向。
隧道喷射砼脱层隆起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现 象
原 因 分 析
预 防 措 施
砼喷射层与岩面不粘结,砼喷层之间粘结不好。
1、受喷面松动岩石未清除;

隧道支护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的处理【最新版】

隧道支护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的处理【最新版】

隧道支护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的处理隧道工程施工的主要工序隧道施工采用新澳法施工,在施工中分为两大关键工序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对于这两个关键环节,我们通过以往经验总结如下:初期支护是注重安全,二次衬砌是质量关键环节,我们就以上工序施工中出现的通病进行总结如下:一、初期支护1.初期支护每循环进尺不得大于两榀钢架(Ⅴ级围岩)围岩较差的应适当减小进尺,并要求留置核心土。

在施工中上下台阶距离不超过45m,掌子面与仰拱距离不超过90m为安全距离。

⒉系统锚杆和钢架锚杆要按图纸设计进行梅花状布置,要与岩面垂直,在锚杆段部加设垫板增加锚杆和围岩的整体性,按要求进行注浆。

钢架施工是关键工序,钢架直接影响初期支护中的围岩受力状况,尤其在钢架应力集中的地方,如两节钢架连接处每个螺栓的连接情况。

在钢架安装过程中防止两拱脚标高不一致和前倾后仰现象的出现,倾斜角度不得超过2度,并在下一榀钢架中找平。

相关数字如下:允许偏差(mm)间距±100 -65 -76横向偏差±50 -33 -35高程偏差±50 -43 -30垂直度偏差±2°-1°对于钢架中心偏离隧道中线的检验方法通常为从两拱脚拉线找出与隧道中心线的交点,设为A点,从钢架顶中心点处吊垂点设为B 点,采用A、B两点的比较以确定其偏差情况,适当校合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⒊喷射混凝土隧道施工中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通过施工坍落度在110―130mm时施工为最佳,在第一盘混凝土施工时应将坍落度调为130mm或者更大一点,也叫润机过程,当喷射第二盘时在适当减小。

湿喷混凝土有如下优点:喷射速度快(4―6m3/h),混凝土强度高,反弹损失量小。

喷射混凝土应注意以下几点:⑴喷射前把岩面虚土清除干净,不得让欠挖。

⑵在拱脚不得有虚渣。

⑶喷射过程中自下而上,分层喷射,每层厚度为5―8cm为宜,最厚每层不超过15cm,如喷射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凝固较慢滑落现象,应即使调整速凝剂的掺量和坍落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3)应控制隔栅钢架的架立和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误差;
4)每5―10m应进行那个一次断面测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隧道渗漏
1)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各项防排水措施,应按“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精心施工;
2)对复合衬砌,在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割除初期支护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筑头等坚硬物,凹凸不平处需补喷,抹平;
3)隧道不应欠挖,当有欠挖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应采用小型机械凿除或补充小炮爆破。
超挖回填不密实
1)超挖在允许范围之内的部分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或在衬砌时采用与衬砌同材料一次施工;
2)超挖大于规定时,要用片石砼、浆砌片石或喷射砼回填,禁止泥、石、废木等杂物充填。
初期支护不及时,格栅钢架间距大
1)隧道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支护形式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2)洞口边、仰坡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
3)边、仰坡以上的山坡危石应全部清除,不留后患;
4)边坡、仰坡、坡面和坡脚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超挖、欠挖
1)隧道开挖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办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材料等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
2)应采取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8)二衬砼应振捣密实;
9)拱顶应按设计预留注浆孔,二衬砼封闭后应及时注浆,注浆应饱满。
衬砼有蜂窝、麻面
1)模板拼缝应严密,尤其是截面变化处,应增加异性模板,加强封堵;
2)应控制砼的坍落度;
3)混凝土浇筑时应加强振捣,尤其是拱顶不易振捣的部位,应配合附着式振捣器和人工振捣。
衬砼有裂纹
1)二次衬砌应初期支护已基本稳定后再施作;
2)喷射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不宜大于16mm,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

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计划隧道篇

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计划隧道篇

地道常有质量问题的办理1、质量通病的表现、原由及预防举措基坑开挖与早期支护存在的问题1超欠挖1.1. 原由剖析①丈量放线禁止;②岩石地道爆破施工不到位或围岩坍塌;③发掘机发掘时,直接发掘到边沿设计中预留的开挖等高线;④地质条件差,土质垂直节剪发育发育,稳固性差,局部坍塌;⑤掌子面开挖后,进行初喷未在拱架安装行进行,哪条线索粉质黄土的失水性和松懈性;1.2. 防治举措①丈量放线时,开挖等高线应正确标志,开挖断面应优秀在开挖过程中进行控制,施工应达成其次,进行岩石地道的爆破开挖严格依据技术交底提早出炉爆破施工制备时,正确控制孔距,并严格控制依据装药的技术参数,不宜过多或过多太少了;③在发掘过程中,预留变形应依据实质状况确立考虑围岩变化(落块或倒塌);④超前小导管施工时有必需控制外角,防备过盈外角过大惹起的开挖预留开挖等高线边线,人机对话开挖过程中采纳配合,防止超挖机械开挖惹起的欠挖发掘现象;⑥当地质条件较差,发生局部坍塌时,早期支护应赶快进行依据实质状况(7)开挖达到设计等高线后开挖面采纳一次喷涂关闭,而后型钢搭设2黄土地道开挖后的塌方2.1. 原由剖析1/12黄土地道开挖后,裂痕发展快速。

假如它是富水段,它能够在任何时候的作用下出现自重崩溃。

2.2. 黄土地道应赶快采纳暂时支护举措开挖后,实时关闭成环,并用混凝土衬砌应当加速砌体构造,为保证施工安全安全生产。

三。

当洞底开挖时,拱顶的沉降大的3.1. 原由剖析①因为黄土中含有大批的潜水颗粒,地基承载力减小;②因为天气严重,清理淤泥的时间太长地道底部淤积;③采纳湿法喷涂技术喷涂C25,在实质生产中需要较长的时间20cm超挖,且早期强度增添迟缓,这可能是受环境影响践踏;3.2. 控制举措①当足弓增添到80cm时,力的传达地区增添沉降量,减少沉降量;②人工和机械开挖达到设计要求时标高时,应立刻清理洞底,而后采纳干喷工艺喷20cm厚混凝土堵水,而后搭设钢筋框架。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广东省连州至怀集段第1标合同段(K0+000~K3+700)的隧道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案编制工作已经完成。

以下是我们的报告:1.隧道常见质量问题1.1 地质灾害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地层滑动、岩爆、地裂等。

这些灾害会导致隧道开挖困难、支护困难、施工周期延长等问题。

1.2 隧道变形由于隧道开挖过程中地应力的变化,隧道容易发生变形。

这种变形会导致隧道的稳定性降低,甚至引发隧道坍塌等严重后果。

1.3 水文地质问题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涌水、渗水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导致隧道内水位过高、支护失效等问题。

2.防治方案2.1 地质灾害防治针对地质灾害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地质勘探、加强支护措施、加强监测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问题,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隧道变形防治针对隧道变形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支护措施、加强监测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变形问题,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水文地质防治针对水文地质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地质勘探、加强支护措施、加强排水措施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涌水、渗水等问题,保证隧道内水位正常、支护有效。

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条隧道工程,全长XXX米,位于XXX地区。

主要用途是连接两个城市,方便人们的出行。

2.技术标准本工程采用国家规定的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达到要求。

3.自然条件本工程所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复杂,包括XXX等多种地质情况,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分析。

4.设计概况本工程设计采用了先进的隧道设计理念,结合自然条件和技术标准,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二章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光爆效果不佳,超欠挖严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超欠挖现象的出现。

同时,采用合适的光爆技术,确保光爆效果良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一节开挖一、隧道洞身的超、欠挖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损伤程度,是隧道施工质量好坏的主要表现之一。

1.现象(1)实际开挖断面的轮廓大于或小于设计开挖轮廓线的部分,就是超控或欠挖。

隧道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面不大于0.1近)侵入衬砌;对整体式衬砌侵入值应小于衬砌厚度的1/3,并小于10cm ;对喷锚衬砌不应大于5cm ;拱角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2)在实际施工中,超标准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仅程度不同。

超挖不仅提高隧道的造价,还加大了对围岩的拢动深度和范围,影响围岩稳定;超、欠挖使隧道内壁不平整,给后续的网喷、防水、模筑混凝土的衬砌工作增加施工难度,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对隧道的超、欠挖应引起足够重视。

2.原因分析(1)施工技术管理检查、复核制度执行不严,特别是测量放线误差。

目前,多数隧道控制开挖断面的测量方法采用支距法和极坐标法,由人工在岩面上画线,这就存在误差,更有甚者,在放样时人为放大轮廓尺寸。

(2)钻孔精度。

钻孔时的开孔位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机具设备由钻爆设计确定,但实际操作时只能凭司钻者的经验和操作技术,易出现超、欠挖。

(3)爆破技术。

一是凿岩机体构造的影响。

用凿岩机钻眼时,由于构造的原因,凿岩机机体与周边岩壁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作业空间,为了避免欠挖,则钻杆必须有一个外插角,实际开挖成的轮廓线呈锯齿形,锯齿凹入岩壁部分即构成超挖。

二是爆破方法与参数。

实践证明爆破方法不同超挖量亦不同,普通爆破比光面、预裂爆破法超挖量大很多,如果参数不合理、缺乏小直径药卷或超爆雷管段数过少等都会使超挖量加大。

(4)地质条件变化及其他。

遇有围岩与炮孔方向夹角较小的竖向或水平成层的层理或节理时,因夹制作用不同,会引起钻杆外插角变化,水平成层围岩形成门框形断面,而在框角处超挖最多,竖向倾斜岩层则易在两拱脚形成超、欠挖,节理发育的围岩,更容易形成局部超挖。

根据开挖循环调查统计:钻孔精度对超、欠挖影响最大,占44.2%,爆破技术占20.3%,施工管理占17.6%,测量放线占7.6%,地质变化占6.1%。

隧道工程质量病害及处理方法

隧道工程质量病害及处理方法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通用)一、开挖及初期支护中的质量通病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1、超欠挖1.1 原因分析①测量放样不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施工未到位或围岩坍落;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1.2 防治措施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③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④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⑤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⑦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2、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2.1 原因分析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

2.2 防治措施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3、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3.1 原因分析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地基承载力降低;②隧底泥化严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3.2 防治措施①拱脚加大至80cm,增加力的传递面积,减少沉降;②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立即进行隧底清理,然后采用干喷工艺喷射20cm 厚混凝土封闭堵水,再架设钢架。

(此方法较前者可缩短2~3小时,从而实现早封闭、快成环,从而减少沉降量);4、初期支护采用的分层喷射技术,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4.1 原因分析①第一次喷射层和钢架表面尘土污染清理不彻底,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力;②喷射混凝土不密实、空鼓,造成初期支护表面渗漏水,钢架表面锈蚀;③结合以上两个原因在整个初期支护未稳定前,由收敛和沉降引起,造成钢架外露和混凝土表面掉层;4.2 防治措施①对钢架和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理。

隧道工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精品

隧道工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精品

隧道工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隧道开挖、初支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岩面凹凸起伏明显,超欠挖严重原因分析①“宁超勿欠”的传统观念,使开挖轮廓线的无谓扩大。

②周边眼间距控制不当,钻孔精度低;②装药量控制不当,没有采用控制爆破技术;③没有做光爆试验或试验后没有及时总结。

④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⑤开挖轮廓线测设精度控制不好;⑥地质条件随掘进而不断变化。

防治措施①改变“宁超勿欠”的传统观念,树立“少欠少超”的观点。

避免开挖轮廓线的无谓扩大。

②提高钻孔技术水平,主要控制周边炮孔的外插角θ、开口位置误差和钻孔深度。

③进一步解决爆破技术参数的合理匹配,尽量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从减少超挖,改善开挖成形看,预留光面层、导洞先行的爆破方式较全断面一次爆破、台阶法爆破要好;每座隧道对不同围岩段都要做光爆试验,取得最佳爆破参数;④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把众多的因素置于可控的状态,达到爆破的基本要求;⑤采取激光指向仪控制隧道掘进方向,提高中线和标高的精度,提高轮廓线放线精度,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水平,增强责任心。

⑥在施工中,紧跟开挖面对围岩进行观测描述,并对围岩节理裂隙状态进行预测,据此调整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或采取局部内移炮眼、局部空孔不装药、加密炮眼、局部调整起爆顺序等措施。

2、隧道进洞塌方,掘进受阻原因分析①仰坡及边坡刷方太多且坡度太陡,防护不及时;②洞口段地质条件差,未采取适宜的掘进方式;③洞口段地下水或坡面水太大,未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④洞口段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未及时变更掘进及支护方式。

防治措施①应尽可能的早进洞,晚出洞,减少洞口段的刷坡数量和高度;②对地质条件差的洞口段,应采取“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测量”的十八字方针,真正做到开挖一榀,支护一榀,稳扎稳打;③对地下水和坡面水丰富的洞口段,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防止坍塌;④当洞口地质与设计图纸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变更与之相适应的掘进和支护方式。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隧道工程通病防治(一)边、仰坡防护不及时、不到位1.表现形式:边、仰坡在施工或营运过程中发生坍塌。

2.原因分析:(1)防护工程施做不及时、不到位或措施不当。

(2)边、仰坡排水设施缺失或措施不当。

3.防治措施:(1)边、仰坡防护工程应紧随开挖实施,防护措施及范围应符合现场实际。

(2)洞口开挖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排水设施。

(二)明洞衬砌开裂1.表现形式:拱部、边墙、基础开裂。

2.原因分析:(1)明洞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或地基承载力不均时,沉降缝设置不合理。

(2)明洞地基超挖后,未按要求进行处理。

(3)明洞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基底虚渣、积水、杂物等未清理干净。

(4)衬砌未达到设计强度即进行回填或回填不规范。

(5)拆模时间过早。

3.防治措施:(1)明洞基础浇筑前,应对基坑进行核查验收。

(2)基底出现超挖时,应采用浆砌片石或片石混凝土或同级混凝土回填,或按设计要求处理。

(3)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应先清除基坑虚渣、积水、杂物等。

(4)根据现场不均匀的地质条件,调整沉降缝位置或增设沉降缝。

(5)明洞回填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且明洞两侧应分层对称回填。

(三)超挖、欠挖严重1.表现形式:开挖后轮廓线与设计轮廓线相差较大,开挖轮廓表面严重凹凸不平、超挖、欠挖严重。

2.原因分析:(1)控制爆破审计参数不合理,或未随围岩条件变化调整控爆参数。

(2)开挖放样不精确。

(3)爆破钻孔偏位。

(4)局部欠挖未进行处理。

3.防治措施:(1)加强爆破工程师与钻孔人员的信息沟通,针对不同围岩条件动态调整爆破参数。

(2)及时校核导线,并应在每循环开挖前准确放样。

(3)严格按设计间距与数量打设钻爆孔,特别要注意控制周边眼钻孔位置与角度。

(四)台阶法施工步距不合理1.表现形式:上台阶距离过长或下台阶距离过长,二次衬砌后,导致初期支护变形、开裂、甚至坍塌。

2原因分析:(1)人、机、料组织不匹配,工序安排不合理,施工组织不当,片面追求开挖速度。

(完整版)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完整版)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12.1隧道超挖 .欠挖5.12.1.1表现特征隧道的开挖轮廓线凹凸不平,可能导致围岩崩塌或支护与衬砌受力条件的恶化,进而影响隧道的结构稳定性。

隧道超挖导致初支钢拱架(或格栅钢架)与开挖轮廓线间距过大,造成初支背部空洞。

欠挖影响钢拱架(或格栅钢架)的安装。

5.12.1.2原因分析1施工时未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开挖方法作出合理调整。

炮眼间距、深度控制不严,当岩质软硬或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变化时,炮眼孔位、间距、深度、装药量等参数未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2开挖进尺长度控制不当。

3断面检测不及时,掌子面开挖放样误差大。

4挖掘机开挖时直接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

5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

6未考虑围岩预留变形量。

5.12.1.3防治措施1岩质变化情况,充分考虑断面形状尺寸、岩质变化、裂缝、涌水、围岩条件等因素。

通过试爆确定周边眼间距、最小抵抗线、相对间距、装药集中度等关键爆破参数。

合理调整开挖方式,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炮眼布置、深度、装药量等参数进行调整。

2全断面开挖的隧道,可以考虑采用拱部断面光面爆破,边墙断面预裂爆破相结合的方法。

分步开挖时,可考虑预留光面层的爆破方案3预留开挖断面的检测,欠挖超出允许范围时必须作凿除处理,超挖允许范围较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墙脚以上 Im范围内断面严禁欠挖4预留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采取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

5开挖到设计轮廓线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6隧道开挖轮廓线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变形量,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两侧的信息进行调整。

5.12.2隧道初期支护中的常见病害5.12.2.1表现特征初期支护中的病害,如不平整、开裂、松动、剥落、离层、厚度不足、拱顶空洞、衬砌干缩裂缝及荷载变形裂缝等5.12.2.2原因分析1由于爆破开挖控制精度不高,导致岩面凹凸不平,局部超挖过大的低凹处未找平,欠挖凸出过大而未凿平,喷射初衬混凝土时难以找平而使喷射面起伏过大,平整度较差。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全解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全解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一、开挖及初期支护中的质量通病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1、超欠挖1.1 原因分析①测量放样不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施工未到位或围岩坍落;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1.2 防治措施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③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④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⑤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⑦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2、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2.1 原因分析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

2.2 防治措施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3、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3.1 原因分析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地基承载力降低;②隧底泥化严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3.2 防治措施①拱脚加大至80cm,增加力的传递面积,减少沉降;②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立即进行隧底清理,然后采用干喷工艺喷射20cm厚混凝土封闭堵水,再架设钢架。

(此方法较前者可缩短2~3小时,从而实现早封闭、快成环,从而减少沉降量);4、初期支护采用的分层喷射技术,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4.1 原因分析①第一次喷射层和钢架表面尘土污染清理不彻底,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力;②喷射混凝土不密实、空鼓,造成初期支护表面渗漏水,钢架表面锈蚀;③结合以上两个原因在整个初期支护未稳定前,由收敛和沉降引起,造成钢架外露和混凝土表面掉层;4.2 防治措施①对钢架和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理。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质量能符合相关标准,对盾构法施工的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均应严格控制,保证各关键技术参数达到能控制工程质量标准的范围。

盾构进出洞是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在进、出洞过程中,施工环节多,工作量集中,各工种交叉施工频繁,设备、人员众多,工作零乱,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尤其重要。

1、现象在盾构进出洞过程中,盾构基座发生变形,使盾构掘进轴线偏离设计轴线。

2、原因分析⑴盾构基座的中心夹角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平行,盾构在基座上纠偏产生了过大的侧向力;⑵盾构基座的整体刚度、稳定性不够,或者局部构件的强度不足;⑶盾构姿态控制不好,盾构推进轴线与基座轴线产生较大夹角,导致盾构基座受力不均匀;⑷对盾构基座的固定方式考虑不周,固定不牢靠。

3、预防措施⑴盾构基座形成时中心夹角轴线应与隧道设计轴线方向一致,当洞口段隧道设计轴线处于曲线状态时,可考虑盾构基座沿隧道设计曲线的切线方向放置,切点必须取洞口内侧面处;⑵基座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能克服出洞段穿越加固土体所产生的推力;⑶合理控制盾构姿态,尽量使盾构轴线与盾构基座中心夹角轴线保持一致;⑷盾构基座的底面与始发井的底板之间要垫平垫实,保证接触面积满足要求。

4、管理方法⑴先住手推进,对已发生变形破坏的构件分析破坏原因,进行相应的加固。

对需要调换的部件,先将盾构支撑加固牢靠,再调换被破坏构件;⑵盾构基座的变形确实严重,盾构在其上又无法修复和加固时,只能采取措施使盾构脱离基座,创造工作条件后对基座作修复加固。

1、现象在盾构出洞过程中,盾构后靠支撑体系在受盾构推进顶力的作用后发生支撑体系的局部变形或者位移。

2、原因分析⑴盾构推力过大,或者受出洞千斤顶编组影响,造成后靠受力不均匀、不对称,产生应、力集中;⑵盾构后靠混凝土充填不密实或者填充的混凝土强度不够;⑶组成后靠体系的部份构件的强度、刚度不够,各构件间的焊接强度不够;⑷后靠与负环管片间的结合面不平整。

3、预防措施⑴在推进过程中合理控制盾构的总推力,且尽量使千斤顶合理编组,使之均匀受力;⑵采用素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填充各构件连接处的缝隙,除充填密实外,还必须确保填充材料强度,使推力能均匀地传递至工作井后井壁。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一节开挖一、隧道洞身的超、欠挖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损伤程度,是隧道施工质量好坏的主要表现之一。

1.现象(1)实际开挖断面的轮廓大于或小于设计开挖轮廓线的部分,就是超控或欠挖。

隧道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侵入衬砌;对整体式衬砌侵入值应小于衬砌厚度的1/3,并小于10cm;对喷锚衬砌不应大于5cm;拱角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2)在实际施工中,超标准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仅程度不同。

超挖不仅提高隧道的造价,还加大了对围岩的拢动深度和范围,影响围岩稳定;超、欠挖使隧道内壁不平整,给后续的网喷、防水、模筑混凝土的衬砌工作增加施工难度,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对隧道的超、欠挖应引起足够重视.2。

原因分析(1)施工技术管理检查、复核制度执行不严,特别是测量放线误差。

目前,多数隧道控制开挖断面的测量方法采用支距法和极坐标法,由人工在岩面上画线,这就存在误差,更有甚者,在放样时人为放大轮廓尺寸.(2)钻孔精度.钻孔时的开孔位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机具设备由钻爆设计确定,但实际操作时只能凭司钻者的经验和操作技术,易出现超、欠挖。

(3)爆破技术。

一是凿岩机体构造的影响.用凿岩机钻眼时,由于构造的原因,凿岩机机体与周边岩壁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作业空间,为了避免欠挖,则钻杆必须有一个外插角,实际开挖成的轮廓线呈锯齿形,锯齿凹入岩壁部分即构成超挖。

二是爆破方法与参数。

实践证明爆破方法不同超挖量亦不同,普通爆破比光面、预裂爆破法超挖量大很多,如果参数不合理、缺乏小直径药卷或超爆雷管段数过少等都会使超挖量加大。

(4)地质条件变化及其他。

遇有围岩与炮孔方向夹角较小的竖向或水平成层的层理或节理时,因夹制作用不同,会引起钻杆外插角变化,水平成层围岩形成门框形断面,而在框角处超挖最多,竖向倾斜岩层则易在两拱脚形成超、欠挖,节理发育的围岩,更容易形成局部超挖。

根据开挖循环调查统计:钻孔精度对超、欠挖影响最大,占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一、开挖及初期支护中的质量通病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1、超欠挖1.1 原因分析①测量放样不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施工未到位或围岩坍落;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1.2 防治措施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③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④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⑤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 1 -⑦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2、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2.1 原因分析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

2.2 防治措施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3、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3.1 原因分析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地基承载力降低;②隧底泥化严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3.2 防治措施①拱脚加大至80cm,增加力的传递面积,减少沉降;②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立即进行隧底清理,然后采用干喷工艺喷射20cm厚混凝土封闭堵水,再架设钢架。

(此方法较前者可缩短2~3小时,从而实现早封闭、快成环,从而减少沉降量);4、初期支护采用的分层喷射技术,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4.1 原因分析①第一次喷射层和钢架表面尘土污染清理不彻底,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力;②喷射混凝土不密实、空鼓,造成初期支护表面渗漏水,钢架表面锈蚀;③结合以上两个原因在整个初期支护未稳定前,由收敛和沉降引起,造成钢架外露和混凝土表面掉层;4.2 防治措施①对钢架和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理。

(针对黄土隧道严禁水洗);- 2 -②喷射时喷射手先喷射填塞钢架背后,然后以每层3~5cm厚度分层喷射。

对于富水隧道尽量采取引排的措施减少初期支护背后积水对混凝土的长期侵蚀;③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快成环减少对原有土层的扰动,减少原深埋土层的暴露时间;5、喷射混凝土不进行养护5.1 原因分析黄土隧道采用养护液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后,混凝土表面布满灰尘,养护液涂抹存在困难,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材料费和人工费不进行喷射混凝土的养护。

5.2 防治措施喷射混凝土表面的灰尘用高压风清理,再进行养护液涂抹,加强现场监理检查力度。

6、喷射混凝土拱顶部位的空洞6.1 主要成因①超挖或开挖后未及时进行支护导致局部的坍落,而施作喷射混凝土前又未按要求用同级混凝土进行回填密实;②拱顶喷混凝土由于是垂直作业,在自重作用下喷混凝土混合料易与接触面出现较大空隙,造成空洞;③架设的钢拱架及钢筋网也阻挡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大面积接触,在其上形成混凝土壳体,因而造成空洞;6.2 防治措施①首先要在开挖前加强超前小导管施工,开挖后尽快封闭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前对超挖或坍落部位进行同级混凝土回填,再进行喷混凝土施工;②喷混凝土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施作喷射混凝土;③对在施工后产生的空洞,应采取打眼压浆处理,用水泥浆进行回填,以填补空洞,保证施工质量;7、黄土隧道或软硬岩石交接地带拱脚初支产生纵向裂缝- 3 -7.1 主要成因①锁脚锚杆(管)施作不到位;②开挖后由于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导致围岩急剧变形或因岩石隧道掌子面爆破加剧围岩变形所致;7.2 防治措施①加强锁脚锚杆施工;②施作大拱脚并做好围岩量测,及时了解围岩变形动态;③拱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并彻底清理虚渣,衬砌紧跟开挖面;④爆破施工时保证施工间距;二、隧道衬砌中质量通病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1、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1.1 主要成因①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骨料大小级配原材料的影响,另外还有施工温度对二次衬砌施工的影响;②荷载变形裂缝主要是仰拱和边墙的基础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注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模板台车或堵头板没有固定好,以及过早脱模或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等是产生变裂缝的原因;③衬砌施工缝(接茬缝)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注作业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后,继续浇注,而先施工混凝土界面未进行处理便进行后续施工导致新旧混凝土接茬间产生裂缝;1.2 防治措施①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并保证施工温度在允许范围内;②衬砌施工前保证边墙等基础部位无虚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③在混凝土接缝施工时,严格按接缝施工工艺进行混凝土施工,在保证先浇注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重塑性时,加强接茬处混凝土的振捣;- 4 -2、衬砌环向施工缝渗漏水2.1 主要成因①防水板焊接质量存在问题,或遭破坏;②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施工质量不到位;③排水盲管或盲沟被堵塞;2.2 防治措施①采用以排为主,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原则;②每条焊缝均做充气压力检查;③加强对防水板的保护,特别是二衬钢筋焊接施工时,应防止防水板被烧伤、灼伤,防止钢筋接头扎破防水板,混凝土浇注振捣时,尽量防止破坏防水板;④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保持直顺,无损坏;⑤正确施作排水盲管,做好防排水施工;3、衬砌混凝土局部蜂窝现象3.1 主要成因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③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造成石子砂浆离析;④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⑥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3.2 防治措施①二次衬砌模板拼装完成后,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模板检查;②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5 -③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④加强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工序质量控制;4、衬砌混凝土局部出现的孔洞现象4.1 原因分析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②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④混凝土内掉入模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4.2 防治措施①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②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5、衬砌混凝土的麻面现象5.1 原因分析①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②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收,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④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6 -5.2 防治措施①支模时模板内表面要平整光滑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②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制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③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及其它混凝土性能的稳定性;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6、缺棱掉角现象6.1 原因分析①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磕掉;②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③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④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6.2 防治措施①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②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7、二衬混凝土与初支间存在空洞7.1 原因分析防水板铺挂不符合规范要求,封顶混凝土施工不到位,混凝土自重及收缩。

- 7 -7.2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松弛度铺设防水板,并加密固定,在模板台车端部预留排气孔,加强拱顶混凝土施工监督,保证顶部混凝土饱满密实,预埋压浆管,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拱部压浆处理。

8、二次衬砌钢筋钢筋锈蚀、绑扎不满足要求8.1 原因分析①钢筋在绑扎前未进行除锈处理,绑扎后在施做二次衬砌前未对已绑扎钢筋进行合理保护;②在绑扎二次钢筋过程中垫块数量不够或位置布置不正确;③钢筋绑扎工技术力量差或工作责任心不强;8.2 防治措施①二次衬砌钢筋下料前要把钢筋弯出角度,确保搭接焊接钢筋长度,焊工上岗前必须进行考核,必须要求持证上岗,定期对焊工进行考核确保钢筋焊接质量;②钢筋原材及半成品下雨天要采用防护措施,明洞二次衬砌钢筋要搭设防雨棚防止钢筋锈蚀。

对已经锈蚀的钢筋要采取除锈处理,锈蚀严重的钢筋必须更换处理;③二次衬砌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必须进行返工处理,要求施工单位加强自检制度;9、混凝土内部主筋、架立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9.1 原因分析①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过大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②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③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④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 8 -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⑤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9.2 防治措施①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2m时采用导管,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②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未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三、仰拱施工中质量通病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1、仰拱曲度不够1.1 原因分析灌注仰拱混凝土不安装内模,无法保证仰拱的曲度,两侧混凝土捣固也不密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