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及寓意简短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及寓意简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是我国古代智
慧的结晶,也是民间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它们根据太阳在黄经上位置的不同而确定,共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个节气。
在这些节气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更融合了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和民族传统,反映了农耕文明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
1.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年之
计在于春。
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大地回春,气候逐渐暖和。
2.雨水:雨水时节,雪开始融化,大地逐渐回暖,降
水增多,春雨润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惊蛰:惊蛰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时候雷鸣
蛰伏,冬藏的生物慢慢苏醒,开始休养生息。
4.春分:春分是白昼和黑夜等长的日子,代表着阴阳
平衡,人们要注重身心调养,保持身体健康。
5.清明:清明时节,春风吹绿了大地,万物生长,是
祭祖扫墓的时节,也是旅行踏青的好时机。
6.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充沛,谷种
初播,农民们开始繁忙的春耕生产。
在这二十四个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文化内涵,每个
节气都有其象征意义和寓意。
通过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能够感受古人智慧的独特魅力,体会传统文化的深远内涵。
愿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尊重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让二十四节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寓意和精神寄托。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标志的节气,每个节气都揭示了中国古代农民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认识。
它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和地球的自转、公转等天文现象确定。
以下将逐一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展示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
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春暖花开,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农民开始准备春耕的工作,希望一年的收成能够丰收。
雨水:雨水是春季缓慢融化冰雪的时期,气温回升,雨水渗透进土地,为播种作物提供了水分条件。
惊蛰:惊蛰表示春雷开始震动,蛰伏的动物苏醒。
此时气候逐渐变暖,大地回春。
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时刻,在这一天,昼夜长短相等。
农民们忙于春耕春播,为即将到来的生长季节做准备。
清明:清明时节,草木繁茂,气温逐渐升高。
人们清扫墓地,祭奠祖先,缅怀逝去的亲人。
谷雨:谷雨意味着雨水充足,农田开始播种小麦、水稻等作物。
大地回春,生机盎然。
立夏:立夏正式进入夏季。
此时阳光明媚,气温逐渐升高,农田里的庄稼开始生长。
小满:小满表示庄稼长势已趋满盛,农田里的植物开始开花结果。
芒种:芒种是稻米、小麦等作物成熟的时期。
农民开始收割庄稼,为后续的种植工作做准备。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
此时太阳达到最高点,气温骤升,进入酷暑季节。
小暑:小暑指的是气温进一步上升,酷暑持续,人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暑。
大暑:大暑为夏季最热的时候,高温闷热,需好好做好防暑工作,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立秋: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
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凉爽。
处暑:处暑表示酷暑逐渐退去,气温开始回落。
人们开始感受到凉爽的秋风。
白露:白露意味着天气进一步变凉,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水,晚上和清晨大地会出现一层白色的露水。
秋分:秋分是昼夜平分的时刻,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秋高气爽,是一个宜人的季节。
寒露:寒露表示气温进一步下降,露水凝结成霜,大地渐渐寒冷。
霜降:霜降是气温骤降的时期,农作物的生长期也即将结束。
人们开始做冬季的准备工作。
二十四节气常识
二十四节气常识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
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4节气及其代表的含义
24节气及其代表的含义24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历法中划分的一年四季的节令。
它们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变化。
以下是24节气及其代表的含义: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1.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日期:2月3-5日意义:表示春季的开始,万物生发。
2.雨水(Rain Water):日期:2月18-20日意义:表示雨水增多,冰雪开始融化。
3.惊蛰(Waking of Insects):日期:3月5-7日意义:标志着冬眠的动物被惊醒,春雷开始响。
4.春分(Spring Equinox):日期:3月20-22日意义:昼夜平分,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变短。
5.清明(Pure Brightness):日期:4月4-6日意义:清明时节,表示春天景色明媚,万物复苏。
6.谷雨(Grain Rain):日期:4月19-21日意义:时至谷雨,春季农业繁忙,谷类作物开始抽穗。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7.立夏(Beginning of Summer):日期:5月4-6日意义: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热。
8.小满(Grain Full):日期:5月20-22日意义:表示麦类作物进入灌浆阶段,谷物开始充实。
9.芒种(Grain in Ear):日期:6月5-7日意义:稻谷抽穗,标志着农作物进入生长的关键期。
10.夏至(Summer Solstice):日期:6月21-23日意义:夏至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标志着夏季的巅峰。
11.小暑(Minor Heat):日期:7月6-8日意义:表示气温逐渐升高,炎热的天气开始。
12.大暑(Major Heat):日期:7月22-24日意义:天气最热,大地酷热,暑气盛行。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13.立秋(Beginning of Autumn):日期:8月7-9日意义:表示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凉爽。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含义1、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2、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3、惊蛰: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土里的冬眠动物将苏醒。
4、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5、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
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
6、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7、立夏:表示春去夏来,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
8、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9、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
10、夏至:夏至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11、小暑:此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13、立秋:立秋指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14、处暑:处暑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15、白露:白露时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17、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多且气温更低了。
18、霜降: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19、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21、大雪: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二十四节气各节气详解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农业应用、注意事项和民间说法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在农业方面,立春是开始准备春耕的时间。
农民们会开始清理田地、准备种子和农具。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春季流行病的发生。
民间有咬春的习俗,吃春饼、春卷等。
2.雨水:表示降水量逐渐增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农民们会根据雨水情况来安排灌溉和施肥。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范雨水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
民间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认为雨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3.惊蛰:意味着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在农业方面,惊蛰是开始春耕的好时机,也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预防害虫的滋生和疾病的传播。
民间有吃梨的习俗,认为惊蛰吃梨可以润肺止咳。
4.春分: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此后白天渐长,黑夜渐短。
在农业方面,春分是种植春季作物的关键时期。
农民们会抓紧时间播种、施肥和灌溉。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天气变化,防范倒春寒的影响。
民间有春分立蛋的习俗,认为春分这天可以把鸡蛋立起来。
5.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有扫墓祭祖的传统。
在农业方面,清明是春耕春种的重要时期。
农民们会继续进行田间管理和作物的移栽。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火,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民间有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6.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在农业方面,谷雨是谷类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范强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
民间有喝谷雨茶的习俗,认为谷雨茶有清火明目的功效。
7.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在农业方面,立夏是管理田间、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暑降温,及时给农作物浇水。
民间有吃立夏蛋的习俗,认为立夏吃蛋可以强身健体。
8.小满:小满节气意味着麦类等夏熟作物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
在农业方面,小满是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24节气
《春分 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交节时间在阳历4月5日前 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 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 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 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 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 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 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 时节。
《立春》·左河水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 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 (阳历2月18-20日),太阳黄 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 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 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 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 般从阳历2月18日或19日开 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 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 气。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 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 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 30°;于每年阳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 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 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 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 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 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 茁壮成长。谷雨时节,在中 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 多雨。
《大雪》·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小满》·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芒种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 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 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 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 达75°,于每年阳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 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 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 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 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 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农 历说:“芒种,此时可种有芒 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 种也”
《中国24节气》全释、图文并茂
《中国24节气》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
24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24节气的来历和含义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中国传统农历中,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对应着特定的气候现象和农业活动。
这些时期被称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积累的丰富经验。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相关的文化内涵。
立春:立春是农历的开端,也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立春时万物复苏,万象更新,寓意着万物生机勃发,大地重新恢复生机。
雨水:雨水是指春雨即将到来,意味着降雨量开始明显增多。
雨水节气正是为了预示农田雨水的充沛,为春耕提供了水源。
同时,雨水还有润物细无声、滋润万物的寓意。
惊蛰:惊蛰是指春雷始鸣,动物从冬眠状态中惊醒。
惊蛰时节,意味着大地回春,农田开始出现动态,给人们带来了春耕的启示。
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时刻,也是春季的中期节点。
春分时节,意味着白天开始变长,太阳光照时间增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清明:清明时节,农作物开始出土抽穗,也是人们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还有扫墓祭祖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人的孝道和家族观念。
谷雨:谷雨是指雨水滋润了农田,使农作物生长茁壮,谷类作物开始颗粒饱满。
谷雨时节还意味着在田野间领略雨后青草的清新和万物的滋长。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也是炎热的季节开始。
立夏时节万物抽芽吐叶,农作物生长迅猛,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小满:小满是指农作物渐渐长满,已经具备收获的条件。
小满时节,意味着农作物开始进入成熟期,显示出农田希望和收获的景象。
芒种:芒种是指庄稼的芒果粒后开始结实,也是北方地区的夏季播种完毕的时候。
芒种时节,农民们可以开始收获夏季作物。
夏至:夏至是夏季的中期节点,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在夏至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庆祝,同时也有一些特定的饮食习俗。
小暑:小暑是指炎热的气温进一步升高,是夏季过半的时候。
小暑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将会进一步持续,人们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暑措施。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也是夏季的高温期。
大暑时节,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时农民们也需要做好夏季农作物的管理和收割。
中医人必备知识: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中医人必备知识: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中,24节气是中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以帮助中医人更深入地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的时间观念。
一、春季节气1. 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新一年的开始。
意味着寒潮减少,春意渐浓,大自然开始苏醒。
2. 雨水:雨水表示降雨增多,融化冰雪,偏向湿润。
中医认为这个时候要注意濡养肝脏,防止肝火旺盛。
3. 惊蛰:惊蛰意味着春雷开始惊醒冬眠的动物,大地回春。
在中医理论中,这个时候人体阳气逐渐上升,宜于调养阳气。
二、夏季节气1.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热。
中医认为这个时候要注意清热解毒,以及护肝防暑。
2. 小满:小满是表示作物开始结实的时候,也是夏季的中期。
中医认为这个时候要注意养阴润燥,避免火气过旺。
3. 大暑:大暑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气温高,阳气旺盛。
中医强调养心安神,防止热伤津液。
三、秋季节气1. 立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气温开始缓和,一年的收获时节。
中医强调要养阴防燥,以及调理肺气。
2. 白露: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露水出现。
中医提醒人们要养阴润燥,护肺养肾。
3. 寒露:寒露表示气温更低,露水更多。
中医强调要养阳保暖,调理脾胃。
四、冬季节气1. 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气温进一步下降。
中医要求人们要养阴养肾,护肺润燥。
2. 小雪:小雪意味着天气更冷,降雪出现。
中医强调要注意保暖,养阴滋润。
3. 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寒潮频繁。
中医建议人们要保护阳气,养阴润燥。
总之,24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医学极为重要的时间观念。
掌握24节气的含义和来历,对于中医人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精确判断和应用24节气,中医人可以更好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24节气的含义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
24节气每个节气的含义
24节气每个节气的含义关键信息项:1、节气名称2、节气时间3、节气含义11 立春时间:每年公历 2 月 3-5 日交节含义: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此时东风解冻,大地开始解冻,万物渐次复苏,人们能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111 雨水时间:每年公历 2 月 18-20 日交节含义: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
112 惊蛰时间:每年公历 3 月 5-6 日交节含义: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此时气温迅速回升,春意渐浓。
113 春分时间:每年公历 3 月 19-22 日交节含义: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此时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114 清明时间:每年公历 4 月 4-6 日交节含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节也是人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日子。
115 谷雨时间:每年公历 4 月 19-21 日交节含义: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
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12 立夏时间:每年公历 5 月 5-7 日交节含义: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阶段。
121 小满时间:每年公历 5 月 20-22 日交节含义: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此时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
122 芒种时间:每年公历 6 月 5-7 日交节含义: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
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24节气含义的理解
24节气含义的理解24节气是中华传统的一种时间计算方式,根据太阳的位置变化划分为24个均匀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天气现象或者农事活动。
每年四季的分界点和过渡期,都可以通过这24节气来确定。
以下是对每个节气含义的理解:立春:春天开始的标志,天气逐渐回暖,大地开始苏醒。
雨水:气温渐高,降雨增多,融化冰雪,有利于农作物的成长。
惊蛰:寒潮逐渐结束,万物复苏,昆虫开始苏醒。
春分:昼夜平分,开始进入春季,万物萌发。
清明:万物生机勃发,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时节。
谷雨:时节温暖,适合各种作物的播种和生长。
立夏:夏季开始,气温升高,大地蓬勃生长。
小满:农田进入繁忙期,作物开始籽粒饱满。
芒种:稻麦等农作物成熟,开始收割。
夏至:夏季最炎热的时期,白天最长,进入夏季的顶峰。
小暑:气温继续上升,夏季进一步加强。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太阳直射地面,气温极高。
立秋:秋季开始,天气逐渐凉爽,温度下降。
处暑:天气渐凉,但仍有炎热的气息。
白露:天气转凉,露水开始出现,植物叶子上会有白露。
秋分:昼夜平分,进入秋季,大地开始枯黄。
寒露:天气进一步转凉,冷空气逐渐加强。
霜降:气温急剧下降,霜开始出现,农作物逐渐进入休眠期。
立冬:冬季开始,天气寒冷,进入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小雪:天气更加寒冷,降雪逐渐增多。
大雪:降雪量增加,冰雪覆盖大地。
冬至:冬季最寒冷的时期,夜晚最长,进入冬季的顶峰。
小寒:寒气逐渐增强,天气更加严寒。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刻,气温极低,寒冷压倒一切。
这些节气的变化,不仅给人类的农事生活带来指导,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节律,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4节气歌及含义
24节气歌及解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
“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大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序,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来源:/content/10/1210/16/1576800_76807469.shtml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1
2
3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是4
中国的独创,是我国宝贵的农业遗产。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5
密切的关系,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
早在27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用直立的竿子观测日影,定出二至7
(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
古代还用北斗星定节气,黄昏时斗柄指8
东为春分,指南为夏至,指西为秋分,指北为冬至。
到2100年前的秦汉时代,9
二十四节气的发明已臻完善。
10
二十四节气在有些建筑上也有显示。
北京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
11
天坛祈年殴是世界建筑史上最完美的古代建筑珍品之—‘,祈年殿与节气也有12
联系。
祈年殿高38米,直径30米,殿的结构上没有一砖一瓦、一铁一钉,完13
全是木质结构,都以榫(sfin音笋)卯相扣。
殿内12根内柱和12根外柱分别14
象征一年12个月和一天12个时辰,合之象征一年24节气,四根龙井巨柱象征15
四季。
16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是按阴历编排的,这种说法不对。
实际上是与阳17
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在阴历上很不固定,最多差20多天,而18
在阳历上是比较固定的。
19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在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地面气候演20
变次序,分为24段,一月二节,月首的叫“节气”,月中的叫“中气”。
“节”
21
的意思是段落,指气温物候变化的——个段落,“气”就是气象、气候,“气”
22
反映了古人关于四时变化皆由“气”的变化造成的观念。
地球绕太阳一周360 23
度,春分为零度,每隔15度为一节气,一年365天,平均每节气15天多一点。
24
二十四节气正是24个物候气温变化发展的阶段。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25
都有明确的意义。
气候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地球上得到的太阳热量。
表示四季变26
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
其中27
“四立”表示春夏秋冬季节的开始。
“二分”表示昼夜等长,也是春秋两季的中28
间。
“二至”表示夏季最热天和冬季最冷天即将到来,又分别是昼最长、夜最短29
和昼最短、夜最长的日期。
表示气温升降及寒暑程庠的有小暑、大暑、处暑、30
小寒、大寒等五个气节。
小暑、小寒表示将到最热、最冷时节,大暑、大寒表31
示最热、最冷时期,处暑表示炎热季节结束。
表示气温下降及水汽凝结程度的32
有白露、寒露、霜降等三个节气。
反映降水时期、降水性质及大小程度的有雨33
水、谷雨、小雪、大雪等四个节气。
表示物候现象,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有惊34
蛰、清明、小满、芒种等四个节气。
惊蛰表示开始有春雷,地下冬眠昆虫开始35
出土活动。
清明表示温暖晴朗的春天景色。
36
二十四节气主要根据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的气候特征确定的,全国各地37
区有差异。
各节气的农事活动主要围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安排,中国幅38
员辽阔,各地内容不相同。
如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各地有不同的适宜时期。
毕北39
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河南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40
麦正当时。
”而四川是:“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
”
41
有二十四节气歌,把节气顺序及时间规律说明白:春雨惊春清谷天,夏42
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43
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只差一两天,立春时间二月初,其余节气顺44
序数。
45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很早就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家,并沿用至今。
24节气46
的含义立春立,开始,春蠢动,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民间可开始备耕。
过47
去,为启示农民春耕,用竹篾扎成牛状,由人持鞭打之,俗谓“打春牛”。
后来48
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仍称立春为“打春”。
是日,民间有人做一小巧花布公
49
鸡,嘴叨玉米粒,缀于幼儿衣袖上,以兆丰年。
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是日50
天晴兆丰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民间多精耕细作,麦田中耕或浇水施肥,以51
求丰收。
52
雨水人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增多,故名之。
开始植树,有时有春寒天53
气,谓之“倒春寒”。
54
惊蛰天气转暖,春雷响动,蛰伏地下的动物开始苏醒。
是日闻雷兆年景丰55
收。
56
春分春季的一半,昼渐长,夜渐短。
小麦进入生长旺季,“麦过春分昼夜忙”,57
应加强田间管理,施肥、中耕等。
58
清明清洁明朗意,气候清新、温暖,草木繁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59
“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出清明矣。
”谚日“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
60
是日天晴,兆大丰收,有“清明晒干柳,窝窝撑死狗”的说法。
61
谷雨霜雪断,雨水多,雨生百谷而故名。
枣树发芽,春作物可人地。
谚日:62
“枣芽发,种棉花。
”
63
立夏夏季开始,小麦齐穗;黄瓜成熟,“四月八鲜黄瓜”。
其时风雨对作物64
有影响。
65
小满以麦子籽粒生长盈满而故名。
小满见三新(樱桃、油菜、蚕茧成熟),66
作收麦准备。
可种谷子,有“小满种谷,憋破仓屋”之说。
67
芒种芒指作物尖端硬毛,意为带芒作物(如小麦)成熟收割,晚秋作物始68
种,即所谓“芒种忙种”。
境内有“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的说法,69
指芒种节气若在四月底,芒种前收割麦子,若在五月初,则于芒种后收割麦子。
70
夏至至意极,日影短到极点。
从这天起,太阳逐渐南移,气温升高,天气
71
变热,开始锄头遍地。
境内有农谚:“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待72
庄稼苗剔出、草锄干净,这时下雨,可以促进作物生长。
夏至三庚人头伏,伏73
有30天或40天,分头伏、中伏和末伏,每伏10天,中伏有20天的。
民间有74
“热在中伏”和“三伏里头加一秋”之说。
75
小暑暑,炎热意,小暑天气渐至炎热,汛期到,作物旺长,可犁炕地。
76
大暑为一年中最热时。
正值伏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不热,77
五谷不结”。
78
立秋时在三伏之中,秋天到来。
秋也是庄稼接近成熟的意思,“立秋三天遍79
地红”,指高粱穗变红成熟。
80
处暑处,结束意。
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气温渐降,可种养麦。
81
白露时至仲秋,近地面水汽冷结为白色露珠而故名。
天气转凉,收秋腾茬。
82
“白露身不露”,不应再赤露身体了。
83
秋分秋季的一半,此后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秋收最忙时节,备播小麦。
84
寒露天气由凉转冷,露水寒冷沁心而故名。
此时是播种小麦的大好时机,85
有“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秋分一半家,寒露满天下”之农谚。
86
霜降以天冷露水结成薄霜而故名。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
”时在农历九87
月,种麦应结束。
“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
88
立冬冬天到来。
渐人农闲,作过冬准备。
89
小雪气温下降,始飘雪花,雪不多所以叫“小雪”。
越冬准备就绪。
90
大雪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故名。
瑞雪兆丰年,“麦盖三床被(大雪),枕着91
馍馍睡”。
92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天气渐人严寒。
是日交九,有冬九九歌:“一93
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开冻,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九九94
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95
小寒冷气久聚而寒,但不是最冷而故名。
96
大寒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时在十二月,准备过春节,“小寒大寒,杀97
猪过年”。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