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基本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理解并熟练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可能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深入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难点: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这些关系。
3.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4.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5.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周期现象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发现和识别简单的周期现象,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并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发现和识别简单的周期现象,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
2.难点: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钟表等,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周期现象。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周期现象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期现象的定义。
3.深化理解: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如排列图形、计算时间等,进一步理解周期现象。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规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
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教学要求: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说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说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1.出示校门口伸缩门照片,问:这张照片你熟悉吗?是哪里?请你观察我们校门口的电动门,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给大家看。
对,在这个伸缩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指名说)3.师:是的,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漂亮的小篮子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学校楼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车的标志上,足球门的网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样的电动门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存在。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二、操作探究1.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师:谁来汇报?你选了那种材料?是怎么制作的?(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3.讨论: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平行四边形,大家制作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4.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
小组活动:(1)仔细观察小组内每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它们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在练习纸上。
(2)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你们的猜想?怎样操作?(3)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你们的结论是什么?5.师:哪个小组来汇报?首先说你们的猜想是?怎样验证的?(让学生在投影上操作演示)你的结论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特征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数学情感。
【说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说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1)6×2= (2)20×4=6×20= 10×4=6×200= 5×4=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3、组织学生汇报。
(1)第一组算式中每个算式都有一个因数6,第二组算式中每个算式都有一个因数4。
(2)第一组算式的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第二组算式的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
(3)当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大或变小时,积也相应地变大或变小。
4、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1)观察第一组算式,探究规律。
引导学生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并验证。
(认真观察,发现:其中一个因数都是6,另一个因数由2变成20,积由12变成120。
另一个因数由2变成200,积由12变成1200。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完整地概括出来。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观察第二组算式,探究规律。
①继续观察,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②同桌之间一个人按规律写算式,另一个人用竖式验证。
2、在小组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1、完成51页“做一做”。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第【1】篇〗常见的数量关系说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说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课前准备: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支()支()元练习本()元/本()本()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精选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本单元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课标本单元的课程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知识与技能:1、认识亿以内及以上的数,掌握计数的基本方法。
2、会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3、认识计算工具,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数学思考:1、在生活中解释数,用数解决问题。
2、能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解决问题:1、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材我将通过教材的编写特点、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容结构、知识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教材的编写特点: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容结构:知识的立体式整合:三、说建议这里我将其分成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个方面。
教学建议: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同时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3、要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
4、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评价建议:1、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能力评价、课堂表现、作用评价)2、情感评价(学习爱好、学习兴趣、自信心)3、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1、合理开发教材资源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生身边的数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与总数目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与总数目的关系》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数目之间的关系;2. 学会通过计算来确定总数目;3. 通过实际例子掌握计算的方法;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单价、数量和总数目之间的关系;2.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单价、数量和总数目之间的关系。
例如,老师可以拿出一些水果,并问学生每个水果的单价和数量,然后让学生计算总数目。
步骤二:研究新知识(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单价、数量和总数目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讲解。
同时,老师可以使用教学卡片等教具,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计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探究研究(15分钟)老师设计一些练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些购物清单和价格表,要求学生根据单价和数量来计算总价。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思路和答案。
步骤四:巩固提高(10分钟)老师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较难的计算题目,或者让学生进行实际购物时的计算练。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单价、数量和总数目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堂延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价、数量和总数目的关系,老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作业,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数目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然而,对于一些抽象和复杂的问题,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单价、数量和总价》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单价、数量和总价》说课稿一、说教材《单价、数量和总价》出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第四课时。
(一)地位和作用整体来看,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涉及的知识背景比较广,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也较密切。
数学学习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从中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积累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因此,数学教学应为学生研究数量关系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增加了经历、体验数量关系,对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适时适度地提炼、归纳与应用。
(二)内容编排接下来,我将从教材编排角度出发,对所执教课程内容进行分析:1、典型问题明概念教材首先提供两个典型购物问题: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和购买商品的件数,求商品的总价。
解决后,通过“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来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相关性入手,提炼出共同点:两个问题中都是知道每件商品的价格,也就是单价;还知道商品的件敦,也就是数量;要求的都是共花的钱也就是总价。
2、具体问题寻关系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你知道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吗”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3、习题练习固知识做一做部分有两道题。
第一道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单价、数量、总价,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加强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
第二道题结合生活实际,将数学联系到生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析已知得出未知,复习乘法模型,再次强调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总的来看,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理解起来也就轻松自如,教学只要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就能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了应用意识。
二、说学情(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在二、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过乘法问题,“倍”的问题,掌握了乘法运算。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精选7篇)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精选7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
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过程,以发觉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新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爱好,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赐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育学生独立思索,主动获得学问和应用学问的实力。
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溢活力。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学生的自主视察相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运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视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以及主动参加学习、勇于探究的实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相识量角器,并正确运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运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二、说学情:数学学习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阅历基础上,学生已探究过角的相识,有了肯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新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爱好,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赐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度量方法,培育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力。
激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同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索的,决不示意。
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问水平创设肯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也有利于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条形统计图说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在矛盾中发展思辨能力。
3、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须考虑到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在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数量。
学科素养:创新意识、思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一、复习引入1、通过统计表,复习条形统计图中的要素,发现问题:格子不够用了怎么办?9 8 7 6 5 4 3 2 1 0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项目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数量8 2 6 10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2、学生尝试思考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1、交流成果:a.统计图改成向右画后能够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小的转变中启发思想。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还可以向左,向右。
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
评价:谢谢这位同学,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还让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别的表示的方法。
2、交流成果:b.对比向上加格子的方法与一格表示2的方法。
感受数学中更简洁的方法。
看了这位同学的改法,你有什么启发吗?小结:在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
(还可以表示3、4、5……)评价:仅仅是改变一下每格表示的数量就解决了问题,谢谢这位同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之处!掌声!2、那么这些统计图中的1格有表示多少呢?图中的直条又表示多少呢?3、看来直条表示的大小与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息息相关,那么这张统计图与刚才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张图你能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吗?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就越大。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说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说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出示条件: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
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价格、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价格、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价格、数量与总价的关系》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这一章节是在教授学生如何理解和计算价格、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章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价格、数量和总价这三个概念;(2)学会如何根据给定的价格和数量计算总价;(3)理解价格、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价格、数量和总价的概念;(2)如何计算总价。
2.教学难点:(1)总价与价格、数量之间的关系;(2)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四、说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价格、数量和总价的概念;(2)讲解如何计算总价;(3)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方法:(1)示范引导法:通过实例示范,让学生理解价格、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3)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设计:1.热身阶段:(1)通过简单的口头问题和游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研究阶段:(1)在黑板上示范计算总价的步骤和方法;(2)分发练册,让学生自主完成练;(3)组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巩固阶段:(1)板书总结本节课的研究要点和方法;(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说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2)通过练册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2.教学反思:(1)对于一些学生较弱的部分,需要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指导;(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六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六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页例2。
教材分析:《垂线的画法》位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是画规则平面图形的起源。
它将直接影响到对规则平面图形的画图和计算。
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数学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也将影响到学生对平面几何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掌握垂线的画法,能灵活运用绘图方法能力。
2、认识垂线的性质。
3、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学用三角尺一套,题单。
2、学具:学生用三角尺一套。
教学宗旨:突出重点,深化难点,拓纲务本,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法、问卷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总体上安排有:1、创设情景、导入新知;2、动手操作、探索方法;3、强化新知、拓展延伸、提高能力;4、畅谈收获与感受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创设情景、导入新知部分。
首先复习旧知组织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来;接着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你们会画垂线吗?从而激励学生去尝试画垂线。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方法;通过“自己尝试画垂线——比较画法——演示”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方法。
那就是:①手握斜边,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②两手配合,沿直线平移三角尺,使另一条直角边靠近指定点。
③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学生掌握了垂线的画法后,再次让学生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线,巩固正确作图方法。
同时老师重点强调“重合、平移靠点、画线”这画法三步曲二、难点的处理:也就是探究垂线的性质。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此处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而后发现:点到直线的线段有无数条,有一条最短的。
这时老师演示且揭示垂线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通用9篇)
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是在学习了单一的直线知识后,开始学习两条直线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学生空间想像力不强,想像理解局部不想交,但延长后相交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特别要注意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可以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年年龄特征,我选用了归纳法、比较法和观察分析法。
有关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有关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过程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教材分析“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本节课内容是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
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亿以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2、在认数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掌握亿以内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是: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法是游戏激趣、情景体验、知识讲授。
学法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五)教学准备在本节课中所需要的学具是拨珠计数器,教具是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突出需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创造的先导。
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一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现场直播收视率的有关报道:国内腾讯等多家视频对阅兵进行了网上直播。
截至9月3日19时,各大视频“阅兵”主题视频共1381个,拿优酷网举例,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5881296人,最高峰同时在线人数超2323500人,再次创下直播时段内历史新高。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简析教材: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将亿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读写大数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掌握的。
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本册教材在调整教材编排的同时,提供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一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
最重要的一点,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
本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是本单元第2课时,是对万以内数读法的扩展,是学习亿以内写法的前提,更是将数的读、写知识扩充到亿级的基础。
本课时的知识将为后面学习提供直接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方法将为后面学习提供迁移类推的思路。
教法学法: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迁移类推掌握万级数的读法,再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过程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共5篇)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
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
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XXX。
三、教学设计:前苏联心理学家赞XXX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page]XXX:“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数学的研究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
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自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砚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日摇来XXX。
”打—生活用品。
这时候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
对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研究做了铺垫。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第【1】篇〗说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2.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形成过程,渗透模型思想。
说学习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说学习准备课件说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生:有。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商品是怎样送到爸爸妈妈手里的吗?生:快递送来的。
师:同学们,其实快递也叫物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物流中心。
课件出示情境图:2.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生2: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两辆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
师: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
学数学不仅要能发现信息、整理信息,也要能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生2: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生3: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探讨问题(一)课件出示: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师:老师把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单独列出来了,你能读一读吗?生读。
师:拿出练习本独立解决,做完的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生:900×8 = 7200(米)(板书)师:说说你的想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
⼈教版⼩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亿以内数的认识》⼀、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单元《⼤数的认识》第⼀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学⽣在第⼀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活中的意义。
这⼀单元是在⼩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课。
对以后学⽣在学习中接触⼤数,并计算⼤数奠定了知识基础,⽽且初步感知⼤的数⽬。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感受⼤数,产⽣学习需要。
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利⽤已有经验⾃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对数认识的⼀次扩展,也进⼀步体现了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数学的眼光分析⾝边⼀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活,最终服务于⽣活”的理念!这个年龄段的学⽣⼀般具有接触⾯⼴、独⽴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操作等特点,⽽且学⽣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
结合学⽣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些课前准备,⼀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等教具。
⼆、教学⽬标: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万”、“百万”、“千万”、“亿”。
使学⽣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感受学习较⼤数的必要性,使学⽣体会较⼤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的数感。
(3).让学⽣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眼光观察⽣活和应⽤数学的意识,培养学⽣⾃主探索,⾃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
(⼆)过程与⽅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进制计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