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节日。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融合了他们的信仰、历史和生活方式,是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节庆文化。

一、藏族的藏历新年藏族是中国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他们的传统节日之一就是藏历新年,也被称为“洛苏节”。

这个节日通常在西藏地区的农历年末举办,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或初二。

在藏历新年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富有仪式感的活动。

他们会穿上盛装,家家户户会挂上灯笼和彩带,准备丰盛的食物供祭祀祖先。

人们还会举行隆重的祈福仪式和传统舞蹈表演,庆祝新年的到来。

二、哈萨克族的纳乃节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地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节日。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纳乃节,也被称为“诺尔苏尔”。

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八月举行,庆祝丰收的到来。

纳乃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欢庆活动。

他们会穿着传统的哈萨克族服装,进行马术比赛、射箭比赛和摔跤比赛等传统体育项目。

人们还会举行传统的民俗表演,如歌舞演出和民间故事讲述等,庆祝节日的到来。

三、傣族的泼水节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广西、海南等地,他们有着独具特色的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是每年农历四月廿九到五月初二之间举行的庆祝活动,也被称为“水绕三月”。

泼水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水战活动。

他们用清水互相泼洒,象征祛除厄运,以及希望来年是一个幸福、健康的一年。

人们还会举行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以及摆设龙舟和各种花车等庆祝装饰。

四、鄂温克族的诺敏节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节日。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就是诺敏节。

诺敏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至初七之间举行。

诺敏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捕鱼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1、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2、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3、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4、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5、苗族:自由对歌,恋爱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6、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7、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节日:火把8、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9、纳西族:披羊披肩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10、傣族:孔雀舞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11、撒拉族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12、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13、毛南族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

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14、佤族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

还有插种节、新米节15、畲族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16、保安族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17、羌族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

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精选总结一】详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很多少数民族除了跟我们有一样的传统节日以外,他们民族还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比如“火把节”、“泼水节”等等,那么56个民族当中都哪些具有他们自我特色的节日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齐来看看吧!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由整理]少数民族很多都过着跟我们同样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

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齐,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

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

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

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

“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

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完美愿望。

乐观向上的名言蒙古族的“那达慕”。

每年七、八月牧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美妙动人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来参加比赛和观赏。

彩旗飘扬,人欢马嘶,平日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繁华的彩城。

白族的“三月街”。

“三月街”又名“观音节”,是白族人民盛大的节日和街期。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

最初“三月街”带有宗教活动色彩,之后逐渐变成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明清时期,四川、西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

它不仅仅是交易市场,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

解放后,三月街已发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繁荣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的大会,对加强各民族团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用心的作用。

少数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56个少数民族中就有56个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的节日一般有宗教性的,如传统的民族节日,还有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而又影响深远的节日活动;自发性文化活动则相对比较少。

这些节日,主要分布在我国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超大型郊区和旅游胜地的旅游景点。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我国各少数民族在这些节日中所产生的习俗以及这些习俗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帮助。

一、彝族传统节日彝族的节日种类繁多,主要有彝族的"祭山节"、"火把节"、"三月三"、"七月七"、"八月九"、"十一月十"、‘十月祭河'等。

其中清明节的节期较长,而彝族的其他传统节日多在清明前后或夏至前后举行,如彝族的祭山节(即彝族的开始日)和祭河节(即彝族的母亲河河—阿波河)。

其余各民族大多在二月二和三月三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如“火把节”(彝族青年男女之间互相追逐跳舞及唱情歌的节日)和“三月三”(彝族男子过小年,女子过大月日)等,彝族节日还分为婚俗节、农事节庆等。

(1)祭祀山节彝族的宗教信仰,认为万物都有生命,都有创造成果,人们应当祭祀祖先所创造的各种“神树”,祈求祖先留下的“丰功伟绩”。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彝族同胞都要举行祭山节活动。

活动内容有:请山神人们吃饱饭;敬献哈拉卡,意为庆祝山神所作的功德;唱祝酒歌或敬酒歌,意为庆祝哈拉卡神灵的恩德;还举行歌舞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这一活动是彝族青年男女互相追逐、对唱情歌或对歌;进行体育比赛等。

(2)火把节:火把节又称火把节、"圣火祭",是彝族人民在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次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五即火把节。

这天,彝族青年男女们聚集在火塘边的竹楼里开始相会,相互追逐打闹,一边跳舞,他们要把节日变成一个欢乐的节日。

此外,人们还要举行许多民族传统比赛有"跳竹马"、"走丢"、"摔跤"等比赛。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习俗,就是各地的传统风俗文化,你想知道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吗?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三月三节——吃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各家各户都要集款集粮,煮酒买肉聚餐。

这实际是整个村寨的一次群众集会。

习俗。

聚餐后,村民原地就坐,静听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议榔规》。

各村寨制定的《议榔规》,以前还借用汉字的音、义,把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寨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遵守。

《议榔规》对于维护村寨安宁和公有财物,增强人民团结有积极意义,类似现在的乡规民约。

三月三节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色糯米饭。

四月八节——吃黑糯米饭黑糯米饭。

“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怀念祖先、纪念英雄的日子。

习俗。

这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祖先、英雄的景仰和凭吊。

贵阳、惠水、龙里等地都是欢度“四月八”的场所。

而布依族传说中的“四月八”则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这一天定为“牛王节”。

荔波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在这一天做黑糯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罗甸、册亨、安龙、贞丰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则还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

六月六节——煮酒、吃肉鸡肉。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

习俗。

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

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

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查白”歌节——吃汤锅汤锅。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起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

习俗。

据传说,有一对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劳动中建立了真挚的爱情,贪婪的财主抢走了聪明的白妹,害死了朴实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愤交集,放火烧毁财主大院,并跳入烈火,以身殉情。

少数民族民俗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民俗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民俗传统节日我很高兴能为您写一篇有关少数民族民俗传统节日的文章。

以下是关于这一主题的3000字文章:少数民族民俗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传统节日,带您领略这个国家多元文化的魅力。

1. 彝族 - 火把节彝族是中国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和四川省的山区。

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非常热闹,人们会点燃火把,手舞足蹈地绕着村子的圈圈跳舞。

他们还会穿上传统的彝族服饰,奏响传统的乐器,并在村子里搭建竹楼,进行各种民俗表演。

整个村庄都被灯火辉煌和欢声笑语所包围,给人一种非常欢快和祥和的感觉。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繁荣的象征,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傣族 - 泼水节傣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泼水节是傣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举行,也是庆祝新年和祈福的日子。

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穿上华丽的传统服装,手持盆子或水壶,互相泼水。

这个活动象征着洗净身心,带走厄运,迎来幸福和好运。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舞狮、舞龙等各种民俗表演,场面异常热闹。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热闹庆祝的节日,也是展示他们欢乐和友好精神的时刻。

3. 藏族 - 卡尔巴节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卡尔巴节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或六月初举行。

卡尔巴节主要是展示藏式摔跤和马术表演的盛会,人们会穿上传统的藏族服装参加比赛。

这些传统运动不仅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勇敢和坚韧精神,也是他们之间交流和联谊的重要方式。

在卡尔巴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露天市集,展示和销售各种藏传佛教的经文、画作和传统手工艺品。

卡尔巴节是藏族人民弘扬传统文化并庆祝丰收的重要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上巳节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上巳节
艾叶糍粑
农历三月三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 嫩的时节,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 必吃的美食。
乌米饭
畲族,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 馈赠亲友,欢度“乌饭节”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各族人民普 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 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 谷丰登的象征。
节日饮食
春饼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 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 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 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 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第肆部分
节日诗词
节日诗词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刘宪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 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徐彦伯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 阿强虽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经常为穷人做好事,无论谁家有 什么农活忙不过来,他总是挤出时间前去帮忙,他家有什么好吃 的,也少不了乡亲们,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爱。
节日典故
• 通过比赛,丽妹对阿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他那聪明绝 顶,现编现唱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于是产生了爱慕 之情。
• 一个深更半夜,丽妹跳窗找阿强哥去了,正当他们相互倾吐衷 肠之际,员外家丁闯了进来,强行把丽妹抓了回去,丽妹泣不 成声,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强的这门婚事。
三月三上巳节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目录
壹 节日由来 贰 节日风俗 叁 节日饮食 肆 节日诗词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傣族 傣族泼水节 阳历四月中旬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赛龙舟、泼水、歌舞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 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 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 等。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 火把节 六月二十四日 楚雄、昆明、弥勒、石林、大理、丽江等地 斗牛、赛马、摔跤、耍火把、歌舞表演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 “东方的狂欢节”。不同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 过大年。主要活动有斗羊、斗鸡、斗牛、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白族 白族本主会 各村寨不同 大理地区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本主节是大理白族的一个宗教节日。本主是大理地区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大理白族本主意即“本境福主”,是一个村 或几个村的保护神。大理白族信奉的本主名目繁杂,有传说中的神,也有历代的统治者,还有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及少量的自然 神等。不管男女老少都 要去拜神灵,希望可以保佑他们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 每个村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大理白族本主庙内供奉着木雕或泥塑的本主像,每逢大理本主的诞辰,为祭祀大理白 族本主的盛大节日。本主节有一套基本固定的程序、即请神,迎神、祭神、娱神,本主回归本主庙。平时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 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这样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各种民间歌舞表演,便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

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以下是一些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 苗族新年(芦笙节):苗族新年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底至次年一月初举行,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服装,集结在一起举行芦笙音乐比赛、歌舞表演等活动,欢庆新年的到来。

2. 花山节:花山节是苗族的盛大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底或四月初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祭祖、独轮车比赛、骑马表演等,还会举行火把舞、芦笙演奏等文艺表演。

3. 行山节:行山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六月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会自发组织队伍,穿上传统服装,到山上欢度节日。

在山上,人们会进行歌舞表演、赛跑、打马球等活动,展示苗族的勇武精神。

4. 礼仪习俗:苗族有丰富的礼仪习俗,如乡土课、车马医等。

乡土课是苗族举办的一种传统礼俗,人们会集结在一起传授苗族历史、语言、文化等知识,以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

车马医是苗族传统医疗法,人们会用火把烫病部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5. 服饰与舞蹈:苗族有独特的服饰和舞蹈。

女性的传统服饰有若干层重叠的彩色裙子,配以银饰和绣花;男性则穿着象征勇
敢的黑色上衣和搭配的彩色裤子。

苗族舞蹈以壮美和热烈著称,常常伴随着激昂的芦笙音乐。

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展示了苗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对于了解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资料]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6篇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资料]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6篇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资料]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6篇篇一:[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800字傣族的泼水节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800字傣族的泼水节说到傣族,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而提到傣族的节日,大家脑子里一定会浮现出一个词——泼水节。

没错,泼水节便是傣族的象征性节日之一,同时,它也是我今天要写的文章的主题。

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积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其实也是傣族的春节,在每年公历4月11日举行,一般可以持续3至7天呢!大家可能不知道,泼水节是由一个美丽的传说演变而来的,而这个传说就让我娓娓道来吧!很早以前,有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占领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们满怀恨意,准备将魔王杀死。

一天晚上,一位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它灌得配酩酊大醉,使魔王吐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

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魔王,就怕别人用它的头发勒下自己的头。

于是,机敏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从熟睡的魔王的头上拔了一根头发,将魔王的头勒了下来。

魔王的头上着起火来,没过多久,变成了一个大火球,滚到哪,火势就蔓延到哪,竹楼被烧毁了。

为了扑灭邪火,其中一个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便不停地向魔王的头上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说了那么多,也该讲讲泼水节的习俗了。

刚刚上面提到了泼水节就是傣族的新年,而每一天也都是有名字的。

第一天叫“麦日”,是送旧的意思。

第二天叫“恼日”,“恼”的意思就是“空”,这天不属于上一年,也不属于明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就是傣族的元旦,而第四天,则是人们最为期待的泼水节。

泼水节这天,男女老少都盛装出行,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豪放的汉子举起一盆水,朝空中洒去,立刻,便下起了倾盆大雨。

文静的淑女,则用细柳沾水,轻轻向别人洒去,你泼我,我泼你,一杂杂“鲜花”在空中绽放,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健康。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

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蒙古族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

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布朗族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满族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

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绝大多数,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其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知识做一个总结,涵盖节日、婚嫁、饮食、服饰等方面。

一、节日1.苗族的““三月三”节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三月三”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三月初三,相当于公历的每年的农历二十六三月初一日。

在此时,苗族各地举行各种盛大的祭祀活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演,如“打花枪”、“芦笙舞”、“上灯台”、“踩堂歌”等。

2. 藏族的“藏历新年”节藏族是中国的又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的囊谦县等地。

藏历新年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又称洛萨。

据说促著的天使妈底的第一架鼓从以上升起,象征今年的第一天。

到了现在,庆祝洛萨的活动从上升到蔚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当中藏民的生活。

传统庆祝活动包括赛马、赛射箭、唱藏歌、跳藏舞以及宗教活动。

3. 朝鲜族的“端午节”朝鲜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朝鲜族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半夏节”。

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端午节是朝鲜族人民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传统。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朝鲜族群众正是迎来温暖的春季、田间第一次大作物水揉季节这个神圣的日子中,在每年的“端午节”当天,朝鲜族家家户户都会做好各种备品,为祝亲朋好友送上丰寅难丰的防脱病。

二、婚嫁1. 哈萨克族的婚俗哈萨克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族的婚俗非常独特,其婚礼通常是在秋季举行,有“拜堂”、“新婚洞房”、“办娶”等环节。

在婚礼的当天,一对新人要相亲相爱地通过设在河桥上的大驱、盖子或树木,最终抵达新郍德,河桥的意思是在善地过一生,得到家人的多年来的祝福。

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1. 傣族水灯节:傣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水灯节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人们会点亮彩灯,放飞孔明灯,举行舞蹈和音乐表演来庆祝。

2. 哈尼族火把节:哈尼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火把节在农历农民节期间举行。

人们会点亮火把,跳舞,唱歌,祈求丰收和幸福。

3. 白族三月街节:白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的三月街节在农历三月举行。

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举行游行和舞蹈表演,还有各种民俗活动。

4. 纳西族三神节:纳西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的三神节在农历五月举行。

人们会进行各种宗教仪式,表演戏剧和舞蹈来纪念神灵和祖先。

5. 维吾尔族库尔班节:维吾尔族是中国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库尔班节在农历七月举行。

人们会进行赛马、摔跤、歌舞表演和民俗活动,还有举行各种游戏和竞技比赛。

6. 藏族卡尔塔节:藏族是中国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卡尔塔节在农历农历八月举行,是庆祝秋季丰收和祈求来年好运的节日。

人们会进行传统的藏族舞蹈、歌曲和民俗活动。

以上是一些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例子,不同的少数民族还会有其他各种不同的节日庆祝活动。

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丰富艺术
水族人有着独特的编织工艺和独具特色的服饰装扮,如刺绣服饰和精 美的编制品。他们的音乐和舞蹈也充满了海洋元素。
东乡族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东乡族信奉藏传佛教,寺庙 和僧侣在当地文化中扮演 重要角色。每逢重大节日, 他们都会举行隆重的宗教 仪式。
服饰文化
东乡族服饰融合了藏族和 汉族的元素,体现出独特的 审美风格。男性常穿长袍, 女性则喜欢鲜亮的衣裙。 头饰和首饰也是身份地位 的象征。
服饰
畲族妇女喜欢穿白衣配黑围裙,男子喜欢穿白色衣裤,纺织技艺独特。
高山族风俗习惯
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山族部落深深融入大自然, 他们崇敬大山大水,将其视为 神灵,并以尊重和虔诚的态度 维护这片神圣的家园。
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
高山族人会定期举行各种祭祀 活动,祈求丰收、平安,并传承 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些活动包 括祭山、祭祖、祭水等。
传统手工艺
纳西族妇女擅长制作色彩艳丽、图案复 杂的刺绣、织锦和服饰,体现了她们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艺。
独特建筑风格
纳西族人依山傍水建造独特的木质建筑 ,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呈 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景颇族风俗习惯
1 独特的服饰文化
景颇族以传统服饰见长,男性喜 穿长衫及高筒帽,女性则偏好绣 花裙装及银质饰品。这些服饰彰 显了该族人丰富的工艺美学及对 独特文化的热爱。
独特的服饰和装饰
高山族人的服饰颜色鲜艳,带有丰富的几何图案和民族元素,体现了他 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追求。
拉祜族风俗习惯
传统住宅
拉祜族人普遍居住在山区,他们建造的 木结构房屋以茅草或芭蕉叶覆盖屋顶, 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民族服饰
拉祜族女性身穿艳丽多彩的传统服饰, 上衣上绣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头戴带有 流苏的头饰,彰显其独特的民族风情。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民俗

祭敖包
• 祭祀敖包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 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 祭敖包的规模、形式多种多样。旗有旗敖 包,村有村敖包。祭祀时,不论官吏还是 平民一同进行礼仪活动。先请喇嘛烧香点 火、诵经说文,大家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走 三圈并叩拜。
• 祭祀活动之后,还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 箭、摔跤、唱歌跳舞、开怀畅饮,尽兴狂 欢。期间老人们给畜群洒注。青年男女往 往借此溜出,登山游玩,谈情说爱,约定 终身。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
八人秋千
• 在赶秋这天,少女们盛装打扮坐在秋千上, 一边荡一边唱歌,悠扬婉转的歌声吸引了 苗族小伙子们心,纷纷来对歌;小伙子和 姑娘们眉来眼去,歌声传情,看对眼了就 牵手一起走。八人秋形似纺车,高约8米, 以粗木支撑,上设八个秋千,每处可坐l一 2人。八人秋以人力转动,当转动一阵停下 来谁居于最高处时,就由谁唱歌。现在八 人秋千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活动,男女老少 都可以坐,不过每年还是有不少爱情故事 发生在秋千这里。
• 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 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欢的活动, 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 果然,他愿望实现了。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 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后来,他们通过对 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 满幸福。从那以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 度地举行这种活动。
传承
• 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苗族“赶秋节” 同样濒临传承危机。 •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和文化的 趋同是“赶秋节”活动濒临失传的重要原因。部 分青年热衷于现代文化的享受,再者青壮年多外 出打工,无暇顾及每年一届的传统节日的乐趣, 以至民族文化在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中不断受到 冷落而逐渐消失。 • 赶秋节承载了上刀梯,打苗鼓等多项苗族非物质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吉首市为了保护这一传统的 节会活动,成立了市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领导 小组,出台了保护方案、制定了保护措施、完善 了保护机制,深受苗族人民喜爱的节日活动要一 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苗族“跳坡节”“跳坡节”为苗族传统节日,爬坡杆是节日的中心内容,青年们围着坡场中竖起的一根高约10米的坡杆,随着笙歌翩翩起舞,为比赛助威喝彩。

龙胜“红衣节”“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

苗族“芦笙节”“芦笙节”是苗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中农历正月初三、初五、十五、十六等日举行(也有在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各处日期不一)。

“芦笙节”这天,各村寨组成芦笙队参加比赛。

比赛前,每队在赛场竖起一根高4—8米的芦笙杆,并举行祭杆仪式,然后鸣枪、放鞭炮,芦笙手们围着芦杆载歌载舞,盛装的苗家姑娘和着芦笙曲调的节拍,跳起芦笙踩堂舞。

“过苗年”苗年是苗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各有不同,一般是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卯日(兔日)、丑日(牛日)或亥日(猪日)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互相走村串寨,探亲访友,参加“跳芦笙”活动。

“盘王节”“盘王节”最热烈的场面要数跳黄泥鼓舞。

一只母鼓相配四只公鼓组成舞群。

“分龙节”“分龙节(也叫庙节)”是聚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毛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过节的日期,一般是从农历夏至算起,逢第一个辰日即为“分龙节”。

“依饭节”“依饭节”是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的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三年举行一次,为期三至五天,各村寨于农历十月择日举行。

“花炮节”“花炮节”是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花炮节”的主要活动是抢花炮、赛芦笙、跳“多耶”集体舞。

“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同胞同手持火把绕往田边地角,相互抢火把打闹取笑,进行象征性的驱虫活动。

进入高潮时“火把盈野”、“火炬照田亩”,众人围着熊熊火光,饮酒欢歌。

“放鸟飞”“放鸟飞”春节是毛南族与汉族共度的节日,但毛南族在春节中有着本族独特的风俗,如“放鸟飞”。

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特点

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特点

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特点藏族的沐浴节有这样的传说形成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萨东南地上空,新出现一颗十分明亮的星星。

这时,藏族人民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节。

传说那颗星星只出现七个晚上。

为什么人们把星星出现的七个夜晚定为沐浴节呢?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他的名字叫宇托.云旦贡布。

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

因此藏王赤松德赞请他去做御医,专管给藏王和妃子们治病。

但是,宇托进宫以后,心中仍旧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

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给百姓治病。

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许多牧民卧床不起,有的被夺去了生命。

这时,宇托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

他从雪山和老林里采来各种药物,谁吃了病就会好起来。

不知有多少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

草原上到处传诵着宇托医生的名字,人们称他为药王。

不幸的是宇托医生去世了。

他去世以后,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严重,许多人死了。

生命垂危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苍天祈祷,希望天国保佑。

说来也巧,一天,一个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妇女,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宇托医生对她说:"明天晚上,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的时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里去洗澡,洗澡以后病就会好起来。

"果然,这个妇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后,疾病立刻消除了。

一个又黄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后变成了一个红光满面的健康人。

这件新鲜事传开以后,所有的病人都来到河中洗澡。

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复了健康。

人们说,这颗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医生变的。

宇托医生在天国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袭击,他又不能来到人间来给人民治病,于是把自己化作一颗星星,借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让人们在河水中洗澡以去处疾病。

因为天帝只给宇托七天时间,这颗星星也就只出现七天。

从此,藏族人民就把这七天定为沐浴节,各地的牧民们,每年这个时间,都到附近的河水里洗澡。

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第一节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

一般要持续三天。

节期: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二节肉孜节
肉孜节是每个成年穆斯林必须在肉孜节的前月(称斋月,即教史九月份)封斋一个月。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三节巴拉艾提节
巴拉艾提节是所有穆斯林同胞的宗教节日。

一般来说节日时间无互相拜节得风俗。

节期:为伊斯兰教史八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到了那一夜,虔诚得穆斯林们在“大净”之后跪坐诵经、忏悔、祈祷,彻夜不眠。

第四节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

节期:在伊斯兰教史巴罗提月的头两天。

主要庆祝活动:第一天得晚上大家对着灯烛潜心祈祷,祈求真主佑助、消灾降福、全家平安。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去墓地祭扫祖坟,在坟墓前点燃油烛等等。

第五节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古老的传统节日。

节期: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
主要庆祝活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三五成群地结伴奏家串户拜年。

第六节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一种体育竞技,娱乐的群众性大会。

节期:每年的七、八月份举行。

主要庆祝活动:赛马、射箭、摔跤、套马等传统竞技项目。

第七节抹黑节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节期:农历正月十六日
主要庆祝活动:正月十六日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地起床,拿着前一天晚上蘸了清油,抹了锅底灰的抹黑布,走到街上肆意地往行人脸上摸。

第八节帕斯喀节
“帕斯喀节”是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

与俄罗斯人所信仰的东正教有关,是俄罗斯人的第二大节(第一大节日是圣诞节)相当于西方的“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

节期:每年的4月4日到5月6日之间
主要庆祝活动:在帕斯喀节前一天得傍晚,人们会穿上隆重而鲜艳的节日盛装,带上准备好的这三种食品到当地的教堂里去,把食物供存耶稣的神像前,点燃烛进行祈祷。

到了节日这天,人们则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庆祝耶稣复活。

第九节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

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

节期:四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

编写人:胡尔曼别克
2011年9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