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力学性能 断裂与断口分析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各章节复习知识点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各章节复习知识点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各个章节主要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滞弹性:对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为1%~4%),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塑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及断裂破坏的性质。

韧性:是金属材料断裂前洗手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也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应力、应变;真应力,真应变概念。

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多晶体材料断裂时,裂纹扩展的路径可能不同,穿晶断裂穿过晶内;沿晶断裂沿晶界扩展。

拉伸断口形貌特征?①韧性断裂: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并与主应力成45度角。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

纤维状是塑性变形过程中微裂纹不断扩展和相互连接造成的,而灰暗色则是纤维断口便面对光反射能力很弱所致。

其断口宏观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区三个区域组成。

②脆性断裂: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板状矩形拉伸试样断口呈人字形花样。

人字形花样的放射方向也与裂纹扩展方向平行,但其尖端指向裂纹源。

韧、脆性断裂区别?韧性断裂产生前会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过程比较缓慢;脆性断裂则不会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突然发生,难以发现征兆拉伸断口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

缺口试样静拉伸试验种类?轴向拉伸、偏斜拉伸材料失效有哪几种形式?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材料的三种主要失效方式。

材料的形变强化规律是什么?层错能越低,n越大,形变强化增强效果越大退火态金属增强效果比冷加工态是好,且随金属强度等级降低而增加。

在某些合金中,增强效果随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材料的晶粒变粗,增强效果提高。

第二章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某一应力状态,τmax和σmax的比值表示他们的相对大小,成为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比为α,α=τmaxσmax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的比值表示缺口敏感度,即为NSR=σbnσb第三章低温脆性:在实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2时,会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降低,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性变为穿晶解理型,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脆性。

材料断裂分析

材料断裂分析

材料断裂分析
材料的断裂行为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破裂现象的过程。

材料断裂行为
的研究对于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材料断裂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

首先,材料的断裂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

其中,材料的韧性、强度、断裂韧性等是影响断裂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材料设计和选择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断裂性能。

其次,材料的断裂行为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常用的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断口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材料的断裂特征参数,如断裂韧性、断裂模式等,从而为材料的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另外,材料断裂行为的研究还可以借助于数值模拟和断裂力学理论。

通过建立
适当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断裂行为,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总的来说,材料的断裂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过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断裂行为。

同时,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可以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工程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断裂性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设计合理
的结构,以确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断裂性能。

同时,需要不断深化对材料断裂行为的研究,提高材料的设计水平和工程应用水平。

材料力学中的断裂与韧性

材料力学中的断裂与韧性

材料力学中的断裂与韧性材料力学作为一门关于物质内部结构和力学行为的科学,对于材料的性能与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断裂与韧性是材料力学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概念。

断裂指的是材料在外界施加力的作用下出现破裂的现象,而韧性则是指材料的抵抗断裂破坏的能力。

本文将从材料的断裂机制、断裂韧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材料韧性的方法等方面加以论述。

一、材料的断裂机制材料断裂机制是指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下,因内部结构破坏而发生断裂的过程。

一般来说,材料的断裂机制可以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种情况。

韧性断裂多见于金属等延展性材料,其断裂过程具有典型的韧性特征。

在外力的作用下,材料会先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得应力集中区域得到缓和。

随着外力的不断增加,应力集中区域逐渐扩大,并伴随着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当微裂纹沿着材料内部继续扩展,最终导致材料的完全破裂。

需要注意的是,韧性断裂一般伴随着较大的能量吸收过程,因此对于抗震等要求韧性的工程结构,选择具有良好韧性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脆性断裂则多见于陶瓷、混凝土等脆性材料。

该类材料的断裂过程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区域,而是在外力作用下直接发生破裂。

通常来说,脆性断裂的特点是断裂韧性较低,能量吸收较小。

二、影响材料韧性的因素材料的韧性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到外界条件和应力状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材料韧性的常见因素:1.结构层次: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组织对其韧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晶粒的尺寸、形状以及晶界的性质等都会对材料的韧性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晶粒尺寸越小、晶界越多越强,材料的韧性也会相对提高。

2.材料纯度:杂质和夹杂物是影响材料韧性的重要因素。

杂质和夹杂物会引起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因此,材料的纯度对韧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3.应力状态:不同的应力状态对材料的韧性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拉伸和压缩状态下的材料韧性表现可能不同。

此外,不同应力速率下材料的断裂行为也可能有所不同。

三、提高材料韧性的方法提高材料的韧性是工程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材料的力学性能 断裂与断口分析

材料的力学性能 断裂与断口分析

材料的力学性能-断裂与断口分析材料的断裂断裂是工程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

工程结构或机件的断裂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如何提高材料的断裂抗力,防止断裂事故发生,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任何断裂过程都是由裂纹形成和扩展两个过程组成的,而裂纹形成则是塑性变形的结果。

对断裂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断裂过程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其目的在于根据对断裂过程的认识制定合理的措施,实现有效的断裂控制。

✓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微孔损伤。

✓产生的微孔会发展,即损伤形成累积,导致材料中微裂纹的形成与加大,即连续性的不断丧失。

✓损伤达到临界状态时,裂纹失稳扩展,实现最终的断裂。

按断裂前有无宏观塑性变形,工程上将断裂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大类。

断裂前表现有宏观塑性变形者称为韧性断裂。

断裂前发生的宏观塑性变形,必然导致结构或零件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改变,工作出现异常,即表现有断裂的预兆,可能被及时发现,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脆性断裂断裂前,没有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方式。

脆性断裂特别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脆性断裂往往是突然的,因此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脆性断裂断裂前不发生宏观塑性变形的脆性断裂,意味着断裂应力低于材料屈服强度。

对脆性断裂的广义理解,包括低应力脆断、环境脆断和疲劳断裂等。

脆性断裂一般所谓脆性断裂仅指低应力脆断,即在弹性应力范围内一次加载引起的脆断。

主要包括:与材料冶金质量有关的低温脆性、回火脆性和蓝脆等;与结构特点有关的如缺口敏感性;与加载速率有关的动载脆性等。

材料的断裂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断裂机理对断裂进行分类。

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裂、准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

有助于→揭示断裂过程的本质→理解断裂过程的影响因素→寻找提高断裂抗力的方法。

材料的断裂将环境介质作用下的断裂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断裂按其断裂过程特点单独讨论。

金属材料的断裂-静拉伸断口材料在静拉伸时的断口可呈现3种情况:(a)(b):平断口;(c)(d):杯锥状断口;(e)尖刃断口平断口:材料塑性很低、或者只有少量的均匀变形,断口齐平,垂直于最大拉应力方向。

断口分析报告

断口分析报告

断口分析报告1. 背景断口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和研究材料的断口特征,以了解材料断裂的原因和性质的方法。

断口分析在材料科学、工程和事故调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断口进行分析,以确定断裂原因并提供相关建议。

2. 断口特征通过对断口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断口特征:2.1 断裂模式根据断裂的形态和特征,我们可以将断裂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韧性断裂:断口较为平整,可见一些拉伸痕迹。

•脆性断裂:断口光滑,没有明显的变形或拉伸痕迹。

•疲劳断裂:断裂面呈现出扇形状的纹理,通常伴随着细小的裂纹。

2.2 断口形貌根据断口的形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关键信息:•断口表面的平整程度,可以判断材料的韧性。

•断口表面的颜色和气泡,可以了解材料的杂质含量和成分。

•断口表面的纹理和条纹,可以用于判断断裂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

2.3 断口特征的意义通过对断口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断裂原因、材料的性能和失效机制。

断口特征的意义如下:•韧性断口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脆性断口表明材料可能存在缺陷或材料本身较脆性。

•疲劳断裂表明材料长期受到了交变载荷的影响,可能需要进行疲劳寿命的评估。

3. 断裂原因分析基于对断口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断裂原因分析。

断裂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 材料缺陷材料缺陷是引起断裂的常见原因之一。

缺陷可以存在于材料的制备、成型和使用过程中。

常见的材料缺陷包括:气孔、夹杂物、夹层等。

通过观察断口特征,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材料缺陷。

3.2 施加载荷材料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断裂。

施加在材料上的载荷可能包括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通过观察断口形貌和纹理,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受力方向和载荷大小。

3.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材料的断裂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高温、湿度、腐蚀等环境条件可能导致材料的性能变化和失效。

通过分析断口的颜色、气泡等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环境因素导致的断裂。

材料断口分析

材料断口分析

材料断口分析材料断口分析是一种重要的金相分析方法,通过观察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断口形貌,可以了解材料的性能和断裂特点。

在工程实践中,材料断口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能,为材料的选用、加工和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首先,材料断口分析需要对断口形貌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的断口形貌可以分为韧性断口、脆性断口和疲劳断口三种类型。

韧性断口表现为比较光滑的断口,通常发生在具有良好塑性的金属材料上,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脆性断口则表现为比较粗糙的断口,常见于强度较高但塑性较差的金属材料上,表明材料的抗拉强度较高但延展性较差。

疲劳断口则表现为呈现出一定的条纹状和海浪状的形貌,通常发生在金属材料长期受到交变载荷作用下,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疲劳性能。

其次,材料断口分析需要结合金相显微镜等仪器进行金相组织的观察和分析。

金相组织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属材料的晶粒结构、夹杂物分布和相变组织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分析材料的性能和断裂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材料断口分析还需要进行断口形貌和金相组织的综合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材料的性能和断裂特点,为材料的选用、加工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材料断口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材料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综上所述,材料断口分析是一种重要的金相分析方法,通过观察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断口形貌和金相组织,可以全面地了解材料的性能和断裂特点。

在工程实践中,材料断口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工程设计和科研实验提供重要依据,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断口分析报告

断口分析报告

断口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断口分析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通过针对断口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材料性能、工艺参数和破裂机制的重要信息。

断口分析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常见的实验技术,它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故障分析和产品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2. 断口形貌观察断口形貌观察是断口分析的第一步。

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对断口的形貌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

断口形貌可以提供有关断裂过程和破坏模式的重要线索。

2.1 层状断口层状断口是一种常见的断口形貌,它表现为明显的层状结构。

这种断口形貌通常与延性材料的断裂机制相关,如拉伸载荷下的金属断裂。

2.2 河流状断口河流状断口是另一种常见的断口形貌,它表现为河流状的纹理。

这种断口形貌通常与脆性材料的断裂机制相关,如在低温条件下的金属断裂。

2.3 颗粒状断口颗粒状断口是一种由细小颗粒组成的断口形貌。

这种断口形貌通常与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相关,如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3. 断口分析方法3.1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断口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对断裂面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来确定材料的成分。

通过比较断口区域和未破裂区域的化学成分差异,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材料制备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信息。

3.2 热分析热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断裂样品进行热处理和热解来研究其热性能的方法。

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等。

通过热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热稳定性、熔点、热分解温度等重要参数。

3.3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断裂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来研究其晶体结构的方法。

通过分析断口区域和未破裂区域的晶体结构差异,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材料晶体结构和晶格畸变的信息。

4. 断口分析的应用断口分析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4.1 产品质量控制通过对断口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通过分析断口形貌和断口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

铝合金在三种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研究及断口分析

铝合金在三种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研究及断口分析
维普资讯
第3卷 第6 2 期
20 年 1 06 2月








V0. 2 13 N0 6 .
De . 0 6 C20
J u n l f a h uUnv ri f e h oo y o r a o m o ies y o c n l L t T g
a1to i lso h rc u es ra e f o c e p cme ,a dt ep aea o c o t sn c e p ae O fdmp e n t efa t r u fc s0 th ds e i n n h lt tn th r o e k & lt n wa tn in amo tdd n t rs l n n c i g n h r r r p rin 1dsrb to fdmpe n h a e so l s i o e ut i e k n ,a d t e e wee p o o t a iti u in o i ls a d s e r o 1s i .Th r r i l h h a iso h rc u es ra eo u e s e rs e i n p e ewe eman y t es e 1 n t efa t r u f c fp r h a p cme . r p
变. 三种应力状态下试样 的断 口也 明显不 同: 口试样根部 明显发 生 了颈缩现泉 , 缺 而且 断面上存 在着 大量的韧 窝;
平板拉伸几乎没有发生颈缩现象, 断面上的韧窝和剪切唇各 占 一定的比例} 纯剪切试样断口上几乎以剪切唇为主.
关键词 : 铝合金试样 ; 平板拉伸 } 口 缺 拉伸 ; 剪切 } 纯 三轴应力

材料断裂模式分析

材料断裂模式分析

材料断裂模式分析材料的断裂模式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内部出现破坏时,所呈现的特定形态和规律。

不同的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其断裂模式也会有所不同,这与材料的性质、结构以及应力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金属、塑料和陶瓷等不同类型材料的断裂模式展开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材料的破坏机制。

1. 金属材料的断裂模式分析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断裂模式主要包括拉伸断裂、剪切断裂和扭转断裂等。

拉伸断裂是最常见的金属破坏形式,通常表现为材料的拉伸断裂韧性较好,会出现明显的颈缩现象。

剪切断裂则是金属在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发生的一种断裂形式,其破坏表面呈现剪切痕迹。

而扭转断裂则是一种在材料受到扭转力矩作用下发生的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孔洞、螺纹等局部位置。

2. 塑料材料的断裂模式分析塑料材料的断裂模式主要包括拉伸断裂、冲击断裂和切割断裂等。

塑料材料的拉伸断裂表现为材料的延展性较好,在外力作用下会形成颈缩,随后破裂。

冲击断裂则是塑料在受到冲击载荷时破裂的一种形式,通常表现为材料的脆性破裂。

切割断裂则是在材料受到切割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断裂形式,破裂面呈现出切割痕迹。

3. 陶瓷材料的断裂模式分析陶瓷材料的断裂模式主要包括脆性断裂、疲劳断裂和热疲劳断裂等。

陶瓷材料属于脆性材料,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脆性断裂,破裂表面呈现出光滑平整的特点。

疲劳断裂是陶瓷材料长期受到循环载荷作用时发生的一种断裂形式,通常表现为疲劳纹和疲劳破裂。

热疲劳断裂则是在高温下陶瓷材料受到热应力影响时发生的一种破坏形式。

通过对金属、塑料和陶瓷等不同类型材料的断裂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材料的破坏机制和破裂规律。

这有助于我们在设计和选用材料时更加准确地评估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材料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裂纹与断口分析课件

裂纹与断口分析课件

沿晶腐蚀裂纹(×80)
断口样品的清洗和保存
优点: 景深大、可直接观察断口, 不需制备
金属断口宏观分析的依据主要有: 断口的颜色、花纹、粗糙程度、边缘情况、位置等。
15
f.按服役条件分类
16
1.3 裂纹与断口 的分析手段
万能轧机双排人字齿轮轴劈裂形貌
宏观观察 ( 肉眼, 放大镜) 显微分析 ( OM SEM TEM) 显微裂纹←磁力探伤、荧光探伤、超声波探伤
在某一晶面上扩展的解理裂纹遇到位错等缺陷后受阻,会转移到相邻的晶面上继续扩展,这些面又有高低层次差。 断口形貌宏观上较平整、基本无塑性变形、或变形很小,与解理断口相近似也具有小刻面及放射状条纹等形貌,但其小刻面和放射状 条纹均较细小。
第二节 裂纹分析 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口的微观形貌
准解理断口的微观形貌也近似于解理断口,有台阶、河流、舌状、撕裂脊、准解理面等形貌。 准解理断口的微观形貌也近似于解理断口,有台阶、河流、舌状、撕裂脊、准解理面等形貌。 断口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根据断口微观形貌特征可判定断裂的类型,
测定裂纹的扩展速率、断裂过程与影响因素之
断口的宏观分析是断裂失效分析的基础。
韧性断口宏现形貌
e.按环境介质不同分类 非杯锥状
有外周缺口圆棒试样
将散落断口拼合,测量其几何形状变化,变形量最大的为主裂纹。
将散落断口拼合,测量其几何形状变化,变形量最大的为主裂纹。
晶体解理裂纹转移到孪晶面上扩展一段距离,重新回到(100)面时,突出的挛晶面就会构成舌状花样。
据断口人字条纹矢形方向 汇集到清扫孔A、B.C处,从而 断定裂纹源于清扫孔处。 28
放射标记法
剪切唇法
非完全脆性的断裂就有剪切唇。
断口上只有纤维区和剪切唇时,

断裂失效分析

断裂失效分析

3.3疲劳断裂失效
定义:工程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一定循环周次后发生
的断裂称作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的特点
➢ 疲劳破坏表现为突然断裂,断裂前无明显变形 ➢ 造成疲劳破坏的循环交变应力一般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有
的甚至低于弹性极限 ➢ 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与材料的性能、质量、零件的形状、尺
寸、表面状态、使用条件、外界环境等众多因素有关。
(2) 断口上的微观特征主要是韧窝。
3.2 脆性断裂
定义:工程构件在很少或不出现宏观塑性变形(一般按光 滑拉伸试样的ψ< 5 %) 情况下发生的断裂称作脆性断裂
特点:具有突发性,常常在低应力下断裂,危害性大。
• 引发脆性断裂的因素
(1) 由材料性质引起的脆性断裂,如热裂、冷裂、兰脆、回火
脆、过热与过烧致脆、不锈钢的475 ℃脆性等。 (2) 由环境温度与介质引起的脆性断裂,如冷脆、氢脆、应力
(1) 断口附件有明显宏观塑性变形。 (2) 断口外形呈杯锥状。杯底垂直于主应力,锥面平行
于最大切应力,与主应力成45°角;或断口平行于最大 切应力,与主应力成45°的剪切断口。 (3) 断口表面呈纤维状,其颜色呈暗灰色。
• 韧性断裂的微观特征
➢ 韧性断裂的微观特征主要是在断口上存在大量的韧窝。 ➢ 注意:
•交变应力与交变应变
应力循环 图中σmax为最大应力;σmin 为最小应力;σm 为平均应力;σa 为 应力幅;Δσ为应力范围; Rs 为应力比(Rs =σmin /σmax )
应变循环
图中εmax 为应变幅的最大值,εmin为应变幅的最小值。应变幅εa 、应变范 围Δε(Δε= 2εa ) 、平均应变εm 和应变比Rε= ,εmin/ εmax

螺栓断裂断口分析

螺栓断裂断口分析

电机驱动
10
零件名称:焊接螺栓
材质: Q235
供应商: 无信息
2.初步实验结论:
对断口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观察,判断是一个应力腐蚀导致断裂的失效,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金相观察发现,失效螺栓表面以及断口部分区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腐蚀。同时可以观察到断口面 裂纹由外部向内部扩展的现象,在应力(主要拉应力)和腐蚀的双重作用下,导致了焊接螺栓的 失效。
严重腐蚀痕迹,因此腐蚀已经长期存在于褐色区域。而白色区域对应的是断裂过程中新产生
的瞬断面。
2.断面可以发现很多裂纹,这是由于应力以及腐蚀对材料本身造成破坏形成的。属于典型的应
力腐蚀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生产问题材料失效分析-焊装一车间螺栓断裂问题分析
4.检验结果:
4.1金相结果-侧面
侧面长期接触磨损
结果分析: 1.螺栓断裂侧面,发现有亮银色金属光泽,同时表面相对平整,判断此处处于长期的硬接触磨 损面。很有可能因为磨损导致此处原有的表防性能,力学性能下降,在此处发生腐蚀最容易 入侵螺栓内部,造成最终实效。 2.侧面可以观察到肉眼可见裂纹。
结果分析: 1.断口腐蚀区域的成分(左图)。主要的成分是的Fe的氧化物,即Fe的腐蚀产物。
2.断口瞬断区域的成分(右图)。主要成分为Fe,此处未发生氧化腐蚀。
7
生产问题材料失效分析-焊装一车间螺栓断裂问题分析
4.检验结果:
4.4表面腐蚀观察
2.断裂起源:由外向内的应力腐蚀
未腐蚀区域 X10倍
腐蚀区域 X10倍
生产问题材料失效分析-螺栓断裂问题分析
螺栓断裂分析
1
生产问题材料失效分析-螺栓断裂问题分析
1.问题描述:

球铁断口分析范文

球铁断口分析范文

球铁断口分析范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球铁的组织结构。

球铁由固溶组织和石墨组织组成。

固溶体主要由铁和一些合金元素构成,具有高强度和硬度;石墨则呈片状或球状分布在固溶体中,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可塑性。

球铁的力学性能依赖于固溶体和石墨的相对含量、形态以及其相互作用。

球铁的断口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脆性断口和韧性断口两类。

脆性断口表现为呈灰白色的光洁面,断口的形貌一般为平直且较光滑,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迹象;韧性断口则表现为呈灰黑色的粗糙面,有着大量的韧性骨架和断裂金属表面上碎的石墨片。

球铁发生断裂的原因很多,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断裂原因进行分析。

1.冷脆断口:球铁在低温下易发生冷脆断裂。

冷脆断口的特点是断口呈光洁面,并且一般呈45°角与铸件表面相交。

冷脆断口的形成与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和低温下的晶格结构有关。

当材料中的残余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在低温下就会出现脆性断裂。

2.碳化物断口:球铁中的碳化物是一种脆性相,当其含量过高时,易使球铁产生碳化物断裂。

碳化物断口的特点是断口呈光洁面,且周围有大量的碳化物析出。

碳化物的主要源于铸件的过分过冷,使得碳元素浓度大于固溶度极限,导致碳元素析出形成碳化物。

3.组织缺陷断口:球铁的组织中存在一些缺陷,如气孔、夹杂物等,这些缺陷会导致球铁在受力时出现应力集中,从而造成断裂。

这种断口的特点是断口周围有大量的气孔或夹杂物,同时断口一般呈光洁面。

4.疲劳断口:在球铁长时间的循环载荷下,会引起材料的疲劳断裂。

疲劳断口的形貌一般呈河流状,且断口表面有明显的疲劳裂纹和塑性波纹。

球铁的疲劳断口形成与材料中的缺陷、应力集中、载荷频率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球铁的断口形式多样,每种断口形式都与特定的断裂原因有关。

通过对球铁断口的详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断裂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断裂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中,球铁的断裂往往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断裂行为分析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断裂行为分析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断裂行为分析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对于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等指标。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部加载和应力集中的能力,刚度是材料对外力的响应程度,而韧性则反映了材料的断裂行为。

1.1 强度高分子材料的强度与其分子结构、结晶度、分子量以及添加的填料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高分子材料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和破坏。

然而,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和添加增强剂,可以显著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强度。

1.2 刚度刚度是材料对外力的响应程度。

高分子材料的刚度通常由分子链的柔性和分子交联度决定。

分子链较为柔软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较低的刚度,而分子交联度较高的高分子材料则具有较高的刚度。

刚度可以通过调整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度、分子量和添加增强剂等方法进行改善。

1.3 韧性韧性是材料的断裂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高分子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高分子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韧性,能够发生大量的塑性变形和吸收较大的断裂能量。

韧性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分子结构、添加韧化剂和改变处理条件等方法进行改善。

二、高分子材料的断裂行为高分子材料的断裂行为通常表现为拉伸断裂、剪切断裂和冲击断裂等形式。

2.1 拉伸断裂拉伸断裂是高分子材料最常见的断裂行为形式。

在拉伸过程中,高分子材料会逐渐变细并最终断裂。

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是衡量其抵抗拉伸加载的能力。

拉伸断裂的形貌通常可以通过断口形态观察来判定高分子材料的断裂机制,如韧化断裂、脆性断裂等。

2.2 剪切断裂剪切断裂主要发生在高分子材料的剪切区域。

剪切断裂强调的是材料在受到扭矩或切割力作用下的断裂行为。

在剪切断裂中,高分子材料会发生剪切变形,并在剪切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然断裂。

2.3 冲击断裂冲击断裂通常发生在高分子材料受到高速撞击或冲击加载时。

ZL101A-T6合金力学性能分析及断口

ZL101A-T6合金力学性能分析及断口

ZL101A-T6合金力学性能分析及断口作者:魏啟金吴云波盛晓菲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年第01期摘 ;要:文章通过力学性能检测,断口扫描电镜分析等检测手段,对ZL101A-T6合金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ZL101A-T6合金平均抗拉强度295MPa,屈服强度246MPa,延伸率6.3%。

(2)合金为韧性断裂,断口中存在大颗粒裂纹源。

(3)合金的大韧窝内的裂纹源为含Fe相。

(4)ZL101A-T6合金存在粗大枝晶,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ZL101A;T6;力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G1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01-0116-02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ZL101A-T6 alloy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ing, frac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etc.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1)The average tensile strength of ZL101A-T6 alloy is 295 MPa, the yield strength is 246 MPa, and the elongation is 6.3%. (2)The alloy is ductile fracture, and there is a large particle crack source in the fracture. (3)The source of cracks in the large dimples of the alloy is the Fe-containing phase. (4)ZL101A-T6 alloy has coarse dendrites, which affect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Keywords: ZL101A; T6; mechanical propertiesZL101A,通常称为ZAlSi7MgA。

铸造a356铝合金的拉伸性能及其断口分析

铸造a356铝合金的拉伸性能及其断口分析

铸造a356铝合⾦的拉伸性能及其断⼝分析摘要:研究了铸造A356-T6铝合⾦板不同位置处的拉伸性能。

采⽤扫描电⼦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拉伸断⼝及断⼝纵剖⾯的组织形貌进⾏了观察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铸造A356⼀T6铝合⾦的拉伸屈服强度随离浇道⼝平⾯距离的增加⽽减⼩,断裂强度则是先减⼩然后再增⼤,⽽延伸率随⾼度变化不明显。

铸造A356-T6铝合⾦的平均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延伸率和断⾯收缩率分别为2l6.64 MPa,224 MPa,1.086%和0.194%。

断⼝分析表明拉伸断⼝的表⾯分布着杂质、孔洞、铸造缩孔和氧化膜等缺陷,断⼝表⾯也存在开裂的由碳、氧、铁、镁、铝和硅元素形成的复合粒⼦。

铸造A356-T6铝合⾦在拉伸过程中,裂纹萌⽣于共晶硅粒⼦与基体结合处,并沿枝晶胞之间的共晶区域进⾏扩展,当前进的裂纹遇到取向不⼀致的共晶硅粒⼦时,裂纹将截断共晶硅粒⼦。

铸造A356-T6铝合⾦拉伸断裂⽅式为沿胞(即穿晶)断裂的准解理断。

关键词:铸造A356铝合⾦:A1-7%Si-0.4Mg;拉伸性能;断裂机制:断⼝形貌1 前⾔铸造铝合⾦由于具有优异的铸造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的强重⽐和铸件制造成本低,能够近终成型等特点,在汽车和航空⼯业上得到了⽇益⼴泛的应⽤[1-4],其中A1.Si7.Mg(A356)铸造铝合⾦通常⽤来制备汽车⽓缸盖及发动机滑块构件[5]。

铸造铝合⾦构件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孔隙、氧化物和⾮⾦属夹杂物等缺陷[4],这些缺陷强烈影响构件的服役性能。

铸造A356铝合⾦的⼒学性能取决于构件中相的特性及其分布,缺陷的性质、数量和尺⼨。

尽管铸造A356铝合⾦的⼒学性能及其疲劳性能得到了⼴泛的研究[4-9],但仍然有⼀些问题有待于进⼀步研究予以澄清,⽐如,铸造铝合⾦在拉伸过程中裂纹的萌⽣及其扩展的定量分析有待进⼀步的建⽴。

在疲劳载荷加载中,短裂纹扩展⾏为取决于应⼒状态和组织结构特征,⽐如,硅粒⼦和α-Al形态、分布及其⼤⼩,缺陷的性质、分布、数量及其⼤⼩。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方法应用实践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方法应用实践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方法应用实践摘要: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是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以帮助工程师全面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为设计过程提供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实践,包括拉伸试验、断口分析、硬度测试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这些方法,机械工程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

引言:在机械设计中,材料的力学性能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力学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因此,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一、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强度分析方法。

它通过加载试样,使其在拉伸力的作用下发生破坏,从而获得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通过拉伸试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键性能指标,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材料的强度和可塑性,从而选择适合的材料。

拉伸试验的实践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试样尺寸和形状,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2.进行试样的预处理,包括去除表面缺陷和处理试样的形状和尺寸;3.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拉伸速度和加载方式。

二、断口分析断口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断口形貌来评估材料的韧性和断裂特性的方法。

通过断口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断裂机理和破坏形式,为产品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断口分析的实践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试样形状和尺寸,以便观察到明显的断口形貌;2.采用合适的断口分析方法,如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3.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采用合适的断口分析技术。

三、硬度测试硬度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材料的抗压能力和表面硬度。

硬度测试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出更加耐磨损、耐压力的产品。

硬度测试的实践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硬度测试方法,如布氏硬度试验、维氏硬度试验等;2.根据材料的种类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测试参数;3.合理选择测试位置,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的力学性能-断裂与断口分析材料的断裂断裂是工程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

工程结构或机件的断裂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如何提高材料的断裂抗力,防止断裂事故发生,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任何断裂过程都是由裂纹形成和扩展两个过程组成的,而裂纹形成则是塑性变形的结果。

对断裂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断裂过程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其目的在于根据对断裂过程的认识制定合理的措施,实现有效的断裂控制。

✓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微孔损伤。

✓产生的微孔会发展,即损伤形成累积,导致材料中微裂纹的形成与加大,即连续性的不断丧失。

✓损伤达到临界状态时,裂纹失稳扩展,实现最终的断裂。

按断裂前有无宏观塑性变形,工程上将断裂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大类。

断裂前表现有宏观塑性变形者称为韧性断裂。

断裂前发生的宏观塑性变形,必然导致结构或零件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改变,工作出现异常,即表现有断裂的预兆,可能被及时发现,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脆性断裂断裂前,没有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方式。

脆性断裂特别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脆性断裂往往是突然的,因此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脆性断裂断裂前不发生宏观塑性变形的脆性断裂,意味着断裂应力低于材料屈服强度。

对脆性断裂的广义理解,包括低应力脆断、环境脆断和疲劳断裂等。

脆性断裂一般所谓脆性断裂仅指低应力脆断,即在弹性应力范围内一次加载引起的脆断。

主要包括:与材料冶金质量有关的低温脆性、回火脆性和蓝脆等;与结构特点有关的如缺口敏感性;与加载速率有关的动载脆性等。

材料的断裂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断裂机理对断裂进行分类。

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裂、准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

有助于→揭示断裂过程的本质→理解断裂过程的影响因素→寻找提高断裂抗力的方法。

材料的断裂将环境介质作用下的断裂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断裂按其断裂过程特点单独讨论。

金属材料的断裂-静拉伸断口材料在静拉伸时的断口可呈现3种情况:(a)(b):平断口;(c)(d):杯锥状断口;(e)尖刃断口平断口:材料塑性很低、或者只有少量的均匀变形,断口齐平,垂直于最大拉应力方向。

铸铁、淬火低温回火的高碳钢,个别材料如高锰钢,其断裂均属此种类型。

杯锥状断口:多数金属材料都会出现颈缩,颈缩的程度各异。

试样先在中心开裂,然后向外延伸,接近试样表面时,沿最大切应力方向的斜面断开,断口形如杯口状,又叫杯锥状断口。

尖刃断口:材料塑性很好,试样断面可减细到近似一尖刃,然后沿最大切应力方向断开。

一些很纯的金属(像金、铅等),可以表现为这种类型。

力学上常将断裂分成正断和切断。

断面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叫正断,平断口为正断。

沿着最大切应力方向断开的叫切断,尖刃断口为切断。

杯锥状断口的中心部分大致为正断,两侧部分为切断,故为混合型断口。

工程上常按断裂前有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将断裂分成脆断和韧断。

这是就宏观而言的。

注意这两种分类是从不同角度来讨论断裂的,其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正断不一定就是脆断,正断也可以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切断是韧断,反过来韧断就不一定是切断,所以切断和韧断也并非是同义语。

断口区域对拉伸试样的宏观断口进行观察,可看出多数情况下有三个区域。

1.第一个区域在试样的中心位置,叫做纤维区,裂纹首先在该区形成。

该区颜色灰暗,表面有较大的起伏,如山脊状,这表明裂纹在该区扩展时伴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裂纹扩展也较慢。

2.第二个区域为放射区,表面较光亮平坦,有较细的放射状条纹,裂纹在该区扩展较快。

3.裂纹接近试样边缘时,应力状态改变,最后沿着与拉伸轴向成45 剪切断裂,表面粗糙发深灰色,这称为第三个区域即剪切唇。

试样的塑性好坏,由三个区域的比例而定。

放射区较大,则材料的塑性低,因为这个区域是裂纹快速扩展部分,伴随的塑性变形也小。

塑性好的材料,必然表现为纤维区和剪切唇占很大比例,甚至中间的放射区可以消失。

影响三个区域比例的主要因素是材料强度和试验温度。

对高强度材料如40CrNiMo:热处理后硬度很高,HRC=56,在室温下观察其拉伸断口,几乎整个断口都由放射区构成,纤维状区消失,试样边缘只有很少的剪切唇。

试验温度增高至80 以上,纤维区急剧增加,这时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韧断特征。

如果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很高,又处于低温环境:圆形试样的拉伸断口形貌如图(a)所示,断面上有许多放射状条纹,这些条纹汇聚于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区域就是裂纹源。

断口表面越光滑,放射条纹越细;为典型的脆断形貌。

板状试样的形貌如图(b) ,断裂呈“人”字形花样,“人”字的尖端指向裂纹源。

⏹这些对分析压力容器或构件的失效很有帮助。

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断机制随着扫描电镜的使用和深入观察,形成了电子断口金相学。

按照断裂的微观机制将断裂分为:1.微孔聚合型→穿晶断裂2.解理和准解理型→穿晶断裂3.晶间断裂;4.疲劳断裂→穿晶断裂准解理型尽管多数书中将其并入解理断裂类型,但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断裂机制,而是解理和微孔聚合两种机制的混合。

微孔聚合微孔聚合断裂机制,多数情况下与宏观上的韧断断裂相对应,宏观上断口呈纤维状。

在扫描电镜下:微孔聚合型断裂的形貌特征是一个个韧窝(即凹坑),韧窝是微孔长大的结果,韧窝内大多包含着一个夹杂物或第二相,这证明微孔多萌生于夹杂物或第二相与基体的界面上。

微孔的萌生可以在颈缩之前,也可以发生在颈缩之后,取决于第二相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微孔聚合微孔多萌生于夹杂物和第二相处。

纯金属或单相合金变形后期也产生许多微孔。

微孔可产生于晶界、孪晶带等处,只是相对地说微孔萌生较迟。

微孔的萌生有时并不单纯取决于拉应力,要看具体的微观组织而定。

微孔聚合由于应力状态或加载方式不同,微孔聚合型断裂所形成的韧窝可分成三种类型:1.拉伸型的等轴状韧窝;2.剪切型的伸长韧窝;3.拉伸撕裂的伸长韧窝。

微孔聚合韧窝的形状取决于应力状态。

韧窝的大小和深浅取决于第二相的数量分布以及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

第二相较少、均匀分布以及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强的材料,韧窝大而深。

基体的加工硬化能力很强,则为大而浅的韧窝。

微孔聚合的过程韧性(延性)断裂的过程:微孔形核→微孔长大→微孔聚合微孔形核:第二相粒子在应力作用下,基体与第二相粒子间的界面脱开;或第二相粒子本身破裂形成微孔。

应力持续作用下,微孔逐渐长大。

微孔聚合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正常的聚合模式:微孔长大→微孔间的材料形成“内颈缩”→内颈缩越来越细→内颈缩断裂→微孔与最近的一个微孔相连→微孔聚合→裂纹扩展。

这种模式的微观变形量最大、韧性最好。

快速剪切裂开:当微孔尚未长大到与裂纹尖端聚合时,裂纹尖端与微孔之间,或微孔与微孔之间已产生剪切裂纹,使两者连接。

这种方式的聚合,其韧性比第一种微孔聚合模式要差。

快速断裂:由于材料内部本身存在着大片的夹杂,微孔通过脆弱的夹杂相连,变成裂纹。

影响韧性断裂扩展的因素1.第二相粒子:钢中①第二相体积分数增加,钢的韧性下降。

②第二相成分:硫化物比碳化物的影响要明显得多。

③第二相形状:球状的韧性要比片状的好。

2.基体的形变强化:基体的形变强化指数大,塑性变形后的强化强烈→各处均匀的变形→微孔长大后的聚合,将按正常模式进行,韧性好。

基体的形变强化指数小→变形容易局部化,较易出现快速剪切裂开。

这种聚合模式韧性低。

(穿晶)解理断裂解理断裂宏观上表现为脆性断裂。

常见于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中。

当处于低温或者应变速率较高或者在三向拉应力状态,都能促使解理断裂。

解理断裂是沿着一定的结晶学平面发生的,这个平面叫解理面。

解理台阶、河流花样、舌状花样是解理断裂的基本微观特征。

解理台阶:解理裂纹沿两个高度不同的平行解理面扩展,相交时形成解理台阶。

其形成过程有两种方式: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交形成;通过二次解理或撕裂形成。

解理断裂的断口形貌表现为河流状花样,河流的流向(一些支流的汇合方向)即为裂纹扩展方向,裂纹多萌生于晶界或亚晶界。

舌状花样:解理断裂的另一微观特征是存在舌状花样,因其在电子显微镜下类似于人舌而得名。

它是由于解理裂纹沿孪晶界扩展留下的舌头状凹坑或凸台,断口上“舌头”黑白对应。

解理台阶的形成(螺位错交截理论):可将晶体内的解理裂纹假设为刃型位错AB,裂纹扩展方向上有螺型位错CD。

裂纹继续向前扩展,与很多螺型位错相交截便形成为数众多的台阶。

它们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

AB为刃型位错,沿箭头方向运动,CD为螺型位错;AB与CD相遇后形成台阶b。

解理台阶的形成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异号台阶汇合互相抵消。

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形成在电镜下可观察的河流花样。

解理台阶的形成河流花样是判断解理断裂的微观依据。

“河流”的流向与裂纹扩展方向一致,根据“河流”流向确定在微观范围内解理裂纹的扩展方向,而按“河流”反方向去寻找断裂源。

解理台阶的形成(二次解理或撕裂):解理裂纹沿两个相互平行的解理面扩展,当解理面间距较小时变产生解理台阶。

图a若两个解理面的间距远大于一个原子间距,解理裂纹之间的金属会产生较大塑性变形,一旦产生塑性撕裂则会形成台阶。

也称为撕裂棱晶界,它使解理断口呈现更复杂的形态。

图b解理裂纹通过小角度倾侧晶界:小角度晶界可看成由刃型位错垂直排列而成,其两侧晶体仅相互倾斜一较小角度,且有公共交截线。

当解理裂纹与倾斜晶界相交截时,裂纹能越过晶界,“河流”也延续到相邻晶粒内。

解理裂纹通过扭转和大角度晶界:因晶界两侧晶体以边界为公共面转动一小角度,使两侧解理面存在位向差,故裂纹不能直接越过晶界而必须重新形核。

裂纹将沿若干组新的相互平行的解理面扩展而使台阶激增,形成为数众多的“河流”。

裂纹穿过大角度晶界也形成大量“河流”。

准解理断裂在淬火回火钢中,回火产物中有弥散细小的碳化物质点,他们影响裂纹形成与扩展。

当裂纹在晶粒内扩展时,难于严格地沿一定晶体学平面扩展。

断裂路径不再与晶粒位向有关,而主要与细小碳化物质点有关。

微观形态:似解理河流但又非真正解理,故称准解理。

与解理不同点:准解理小刻面不是晶体学解理面,真正解理裂纹常源于晶界,而准解理裂纹则常源于晶内硬质点,形成从晶内某点发源的放射状河流花样。

准解理不是独立的断裂机制,而是解理断裂的变种。

沿晶断裂沿晶断裂是指裂纹在晶界上形成并沿晶界扩展的断裂形式。

当晶界受到损伤,变形能力被消弱,不足以协调相邻晶粒的变形时,便形成晶界开裂。

因裂纹扩展总是沿阻力最小的路径发展,因此就表现为沿晶断裂。

脆性沿晶断裂(冰糖状断口)微孔型沿晶断裂(石状断口)晶界损伤的几种情况1.晶界有脆性相析出,呈连续分布,这种脆性相形成空间骨架,严重损伤晶界变形能力。

如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析出相。

晶界损伤的几种情况2.材料在热加工过程中,造成晶界熔化即过烧,严重减弱了晶界结合力和晶界处的强度,在受载时产生早期的低应力沿晶断裂。

晶界损伤的几种情况3.某些有害元素沿晶界富集,降低了晶界的表面能,使脆性转变温度向高温推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