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构建

摘要:新课标数学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获得高效,必须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用有效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也是新课改推进中人们的一大发现。因为它不仅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新授知识以更合理方式呈现给学生,达到启迪学生思维、促其质疑问难、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但近年来,有些教师对情境认识出现偏激,课堂追求“花哨”,学生活动之后虽“娱乐四起”,但实效甚微,达不到应有效果。我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构建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方面积极去创新,使教学情境更加有趣,且生动,让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发挥小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目的明确

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既有适当的难度,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切记在情境中“流连忘返”“东来西扯”,游离于目标之外;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以至“穿新鞋走老路”

二、创设生活情景

教育学家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成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如在教《统计》一课,教材上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出示小干部选举数来进行统计。这一改变学生不仅觉得数学离自己生活更进了,而且也能切身体会,这样更能提高课堂的气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识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情景,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学习数学。

三、构建富有生活味的教学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概括,数学的产生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途径。新课标也要求数学教学回归本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数学、做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必须创设具有“生活味”的教学情境,让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外衣下回归到学生生活经验中,使学生在“似曾相识”中增强学习兴趣,增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比如:五角星、方桌等物体上的角。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情境

思是智力的核心,只有通过思维活动,学生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规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在数学课上,应积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考,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设置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森林里有两只小熊,他们为一件小事争论不休,为什么呢?就为他们手中的巧克力,都说自己的大,对方的小”,这时教师出示两块平行四边形的涂色卡纸,即两块“巧克力”。问学生:你们能帮助这两只小熊吗?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出学生的思考。怎样才能比较这两块“巧克力”的大小?只有通过计算才能更科学、准确地比较。诱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进一步渗透通过计算才能比较科学准确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情境贴近生活,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被应用到生活中,能用所学知识实际的解决生活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学以致用,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就会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是对他们学习数学的最好肯定,更是让他们努力学习数学的不竭动力。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进行创设以下问题情境:某年级的学生去郊游,发现一个水坝,在旁边有警示牌,写着平均为1.6米的水深,然后问学生,如果我们下去游泳有危险吗?然后学生就开始讨论,利用这样贴近生活的例子,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数学平均数的理解,当小学生理解了概念以后,数学教师还可以给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如,某省份的平均人口年龄、全国的平均收入等等。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数学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启迪,进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总之,情境构建的方法很多,其有效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这需要我们教师创新设计,基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自身实际,合理预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在趣味性、生活性、问题性、发展性的情境中得以升华,学生得到惠及,数学素养得以提升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淑万.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数学教学研究.2004年7期

[2] 金蕊.创设情境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2010年5期

[3]丁云江.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2 期

[4]柳桃珠.小学数学利用生活情景教学策略浅议[J].吉林教育,2010年1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